1. 大班科学《植物是怎样长大的》教案与反思
一、了解整合优势,明确整合效度
目前,多媒体技术与幼儿园科学课程的整合,正成为当前教育信息化进程中的一个研究热点。要想进行有效的整合,第一步首先要充分了解两者整合对于提高教学活动效率的优势,明确整合的效度。
1.以兴趣导入,吸引注意
孩子对动画片情有独钟,是因为它直观、动感,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而我们能利用多媒体技术,根据科学活动设计制作出具有动画效果的课件,加上声音的配合,从视觉与听觉上刺激幼儿感官,达到吸引幼儿注意、激发幼儿兴趣的作用,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如:科学活动《蒲公英的旅行》,当蒲公英随风飘动的动画一出现,孩子立刻被深深地吸引住了,随着背景图片的不断移动,孩子们情不自禁地想说想表达,很快地进入活动中去。在动画与图片分解的动、静交替的信息传递中,孩子们轻松地了解了“蒲公英是通过风传播”的这一自然常识。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将死板、抽象的概念变为色彩丰富、主题鲜明的画面,这样孩子能愉快地、轻松地、积极地投入到探索活动中去,极大地提高了他们参与活动的效率。
2.由重点切入,真实再现
科学活动中的一些科学性知识比较生硬,让孩子难以理解消化。而根据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制作一些有针对性的课件,能将复杂的科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能把微观世界中不易察觉感知的变化清晰地映入幼儿眼前,能把一个漫长的生活过程,缩短到几十分钟或几分钟,起到浓缩的功效。如科学活动《小水滴旅行记》,通过富有童趣的课件,形象生动地让孩子们感知了雨的形成过程,以此解开他们的种种疑问,初步理解了抽象的“雨的形成原理”,这样就提高了幼儿掌握知识的效率。
3.由技术拓展,展开想象
科学活动需要孩子在学习中发现某种需要和矛盾,从而进行大胆假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使问题获得解决或满足某种需要。而幼儿本身经验的匮乏会常常阻碍孩子发挥想象。这时我们便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幼儿置身其中。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并设想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如科学活动《怎样喝到水》中,我们利用课件,由“乌鸦喝水”这个故事导入,引出问题:怎样才能喝到水。孩子们沉浸在设置的情景中,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提出自己的意见,并用探索实践来应证自己的想法。同时,结合了水的流动性和量的守恒等原理,让幼儿观看相关的科学视频,来丰富幼儿的认知,进一步激发他们创造的积极性。
4.由画面引导,化繁为简
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将科学探索过程及结果简洁化、直观化,同时也节约了教师对于繁杂内容的讲解所占用的时间,给予孩子更多的时间去探索实践。比如大班科学活动《垃圾哪儿去了》,知识点比较繁杂,幼儿思路容易混淆。利用多媒体的画面处理技术,可以把垃圾被人们通过多种方法处理或者再利用的场景,直观地展现出来, 使那些原来需要教师费尽口舌的知识变得一目了然。关键之处可以调整画面比例和演示速度,从而提高幼儿的内化效率。
二、利用整合优势,挖掘整合深度
明确整合的优势后,我们便从活动的各个环节着手,利用这些优势,从充满趣味的导入、新颖的教学手段、有效的作品评价等环节着手,让孩子积极参与到活动中,进行有效的探索,充分挖掘了整合的深度。
1.趣味的开始,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精心设计好这个“开端”,使幼儿从活动开始就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对孩子学习新知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科学教学过程中,我们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幼儿学习实际,遵循趣味性和针对性的原则,巧妙运用制作而成的动画,促使幼儿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进入最佳学习状态。
如在引导幼儿“认识竹笋”的活动中,由于环境限制,现实生活中无法给予幼儿亲自走入竹林、认识竹笋这样的条件。这时,我们在活动开始环节,便播放有关竹林春笋的录像。情景的再现,同样可以将幼儿引入幽幽绿绿的竹林“实景”中。幼儿看到一大片竹林里,冒出一支支嫩嫩的竹笋,便迫切地想了解、想探究竹笋到底是怎样的。以信息技术手段支撑的导入活动,使孩子学中生趣,急切探索的心情油然而生,达到了“课伊始,趣即生”的良好教学效果。
2. 幼儿园大班科学奇妙的植物教学反思
(参考范文)
活动反思
喜欢花草树木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愿意亲近大自然,探索植物的奥内秘。生态各异的植容物在我们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在保护生态环境和美化社会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设立这一主题,有利于萌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进幼儿环境保护的意识;有利于幼儿观察生活,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有利于激发幼儿对研究探索植物及其生长的兴趣,从而获得有关植物的知识经验。
由于幼儿园的花草树木是幼儿最熟悉的,也是最贴近幼儿实际生活的,孩子们非常的感兴趣,再带幼儿一起观察、讨论,幼儿的学习兴趣被充分地调动了起来,于是在开展讨论时,幼儿就会有好多的东西想说,在说的过程中,幼儿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碰撞,幼儿从中积累了许多的知识经验,所以,主题的开展,离不开幼儿实际的生活经验;主题的内容,必须是幼儿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脱离幼儿实际生活经验,或者太过深奥的东西,都是幼儿不喜欢的,主题也是比较难开展的。
3. 植物生长素的植物生长素
植物生长素在细胞分裂和分化、果实发育、插条时根的形成和落叶过程中也发挥了作用。最重要的天然存在的植物生长素为β-吲哚乙酸。人工合成作用类似的植物生长调节剂还有芸苔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萘乙酸钠、胺鲜酯(DA-6)等。
中联化工技术人员研究发现,生长素的作用表现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催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又能疏花疏果。这与生长素的浓度对植物不同部位的敏感度有关。一般来说植物根的敏感度大于芽大于茎。双子叶植物的敏感度大于单子叶植物。所以用2-4D这样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做除草剂。它的特点是双面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甚至杀死植物。生长素的刺激作用具体表现在促进和抑制两方面上:一、促进作用:1、雌花形成 2、单性结实、子房壁生长 3、维管束的分化 4、叶片扩大、侧根的形成 5、种子、果实的生长、伤口愈合 6、顶端优势等二、抑制作用:
1、花的脱落 2、果实的脱落、幼叶的脱落、侧枝生长 3、块根的形成等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与生长素的浓度、植物的种类以及植物的器官(根、茎、芽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可促进生长,高浓度会抑制生长甚至致植物死亡。双子叶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度比单子叶植物高;营养器官比生殖器官敏感;根比芽,芽比茎敏感等。 根的向地生长和茎的背地生长是要有地球引力诱导的,是由于在地球引力的诱导下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在太空失重状态下,由于失去了重力作用,所以茎的生长也就失去了背地性,根也失去了向地生长的特性。但茎生长的顶端优势仍然是存在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不受重力影响。
4. 第 11 课 植物生长靠什么 教学反思
第一次试教,总抄得来说还袭算顺利,可也有很多的问题。
1、教师的演示时对于构图的安排偏小,应该在简单的示范后出示一幅完整的作品让学生观察欣赏更为全面。
2、画家作品欣赏部分,我的引导不够明确,学生也说不出什么来,时间花了但却没什么实际的效果,接下来得多找些资料先对作品有了解才能指导学生欣赏。3、评价的语言也过于平淡,应多以鼓励为主。
5. 小班科学植物生长日记教学反思
幸福,这么近,那么远,我是多么期待。——题记
幸福是什么呢?范伟说:“我饿了,你手里有个包子,你就比我幸福。”爸爸说:“能够挣很多钱就是幸福。”妈妈说:“一家人健康快乐的在一起就是幸福。”而我说:“幸福就是没道理的道理。”
情景一:
电视剧《微笑百事达》正在上演,里面的“乌龟妹”好幸福,因为她一直坚信,只要笑一笑,没什么事情过不了。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因为不管多大
的困难,最终还是会过去的,只要自己笑一笑,没什么烦恼会跟随着你。被老师批评又怎样?被同学误解又怎样?只要开心一笑,一切都不复存在。
情景二:
唉!可怜的林妹妹,你那一首《葬花词》不知埋葬了多少人的快乐心。你何必那样感伤呢?花儿落了,也会有再开的时候啊!即使把花儿埋葬又能怎样?最终还是会化为泥土。所以,林妹妹,不要再感伤了,就让那花瓣随风而去吧,他知道自己的方向。
情景三:
《简·爱》这本书写得好好哦!怪不得为名着。简·爱这个女孩,敢爱敢恨,性格直率待人真诚。而现实生活中像简·爱这样的女孩又有多少呢?她们总是烦恼,其实不必烦恼,只要你丢掉烦恼,幸福之门就会为你而开。
亲爱的朋友们,你们幸福吗?如果不幸福的话,我可以告诉你们一个幸福的秘诀:就是“没道理”只要不去烦恼哪些无聊的大道理,像乌龟妹和简·爱一样,你就会幸福的。
幸福,这么近,那么远,我抓住了幸福。
——后记
6. 关于植物生长素
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敏感性越强,其正常生长要求的生长素浓度越低,敏感性大小依次为:根〉芽〉茎
7. 植物生长素的问题
植物的两重性是生长素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根茎对生长素的反敏感度不一样。
对于根,由于重力作用,下部生长素丰富,受抑制,上部相反。
但是,对与茎,还是重力作用,下部浓度还没有达到抑制的程度,所以下部的生长较快,背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