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小学数学6年级人教版上期教学反思
《位置》教学反思
“位置”的教学内容是第一学段相应教学内容的扩展和提高。学生在低年段已经学习了如何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并通过中年级“位置与方向”的学习,知道了在平面内可以根据两个条件确定物体的位置。本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学习用数对表示具体情境中物体的位置,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已有经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一、结合具体情境,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创造性的处理教材。 借用教材的情境与问题这一思路,先从学生自己班上的座位情况这一真实的课堂情境引入,再把情境图作为巩固练习。因为讨论的是学生每天都坐的位置,所以很容易激发起学生兴趣,使教材内容更加丰富。练习时的城市街区图、火车票、电影票、地球的经纬线等等,使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环境中,存在着大量的数学知识与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学活动的生成,效果较好。 二、创设了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活动形式多样有趣 。 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在课堂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我让学生从自己十分熟悉的座位入手,用自己唤起探究如何确定位置的欲望。在学生探究确定位置的方法时,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学生开动脑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去描述,组织学生讨论谁的方法比较好。引入“数对”表示位置的方法时,我没有直接讲授,而是让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此时,本课重要的知识点从学生之口引出,使学生获得极大的满足感,更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同时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中逐步抽象出数学的表示方法,也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
5.《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的教学反思
面对新的课程改革,教师首先应该改变教学的行为,即把对新课程的理解转化为自觉的教学行动。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行为的层面上,呈现出新课程的所蕴涵的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学方式。在教学“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这一课后,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一、注重了情境的导入,提高孩子们的参与热情。 本节课,开启课时,我注重从孩子的身边挖掘素材,引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加以复习巩固,紧接着引导学生回忆这些运算定律曾经运用到什么知识中,引导到小数乘法的简算中,为后面的新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真正达到了“以旧导新,以旧带新”的效果。 二、鼓励学生大胆的质疑与猜想,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动力。 在新授课时,我设计的两个环节,引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第一,在复习完后,我让学生自己说说,你现在最想研究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孩子们表现出空前的热情,比如有的孩子谈到想研究一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于是我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大胆的猜想。孩子们的思维活跃极了,甚至大大超出了我事先的预料;第二,在探究确认上述问题后,我又让学生大胆的质疑,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中会起到什么作用呢?真的能简便吗?孩子的好奇心又一次被激起,他们又乐此不疲的投入到了简算的探究中去。整堂课下来,孩子们始终处在“质疑——猜想——验证”的学习过程中,真正变成了学习的主人。 三、需要改进之处: ①对学生的多样思维应加大评价力度。比如:在开始情境导入这一环节中,学生除了出现4×(2+3) 4×2+4×3两种做法外,还出现了4×2×2+4这样的做法,虽然这种做法与本节课要研究的问题没有多大的联系,但老师却不应忽视孩子多样化的思维方式,应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合理的评价。再比如:孩子们在猜想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是否可以推广到分数乘法时,有一个孩子说到她是想到了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分数加法,所以断定也能推广到乘法。这里,我给予了肯定,但力度不够。以上可以看出,评价一个孩子,要适时,适当,决不能敷衍,更不能抹杀,否则可能会压制孩子的思维积极性。这一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有待加强。 ②课前对学生的估计过高,所以使一些事先设计好的练习,没来得及做完。这也提醒我,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案,更重要的还是要备好学生,这是上好一堂课的关键。 总之,通过本节课,使我在教育教学上,在落实新课改的精神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和提高,让教为学服务,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课堂。
6.《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除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教学中我抓住关键句,找到两个相比较的量,弄清哪个量是单位“1”,要求的量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后,再根据分数的意义解答。在教学中,我强调以下几点: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并根据关键句说出数量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 对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通过分析关键句与线段图,为后面的新授作铺垫,并提高学生分析题意、理解数量关系的能力。通过沟通练习题与例题,利用学生解决稍复杂的应用题,并从中理解新旧应用题的不同结构。 教学中也显露出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于: (1、练习题与例题、在同一题的不同解法的多重比较中,比较得到的结论还需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归纳,还应更深更全面的概括。 2、在学生表达解题思路时,不宜集体讲,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课本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分析问题。这样才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查漏补差。
3对于学困生要加强怎样找单位“1”的训练,并加强根据关键句说出对应关系和数量关系的训练。
7.《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第二部分部分课程目标中指出学生的情感目标是: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还要细细地研究数学,你会发现数学它本身亦是有感情的。 一、数学的情感蕴含于教材之中。这节课中,学生在观察自己所说的数的特点时,都带着浓厚的求知欲来认识倒数,从觉得有趣好玩到给数取名为倒数,这一教材本身就蕴藏着一种魅力,让人想去深入地研究它,了解倒数到底有哪些特征。数学在学生眼里是有血有肉的,是有感情的,再如,“握手”这个环节,学生们理解了必须有“两”才能握手,又快乐的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由此,我又联想到在质数和合数这一课中,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学号,其中2号同学这样说道:“我是2号,2是个双数,好事总是成双的,你看我的中队长标志也是2道杠,多好!如果考试能得第2名的话也不错。我喜欢2,2是我的好朋友。”像这样的例子还有许多,我们应该不断地钻研教材,发掘教材中的数学情感,让负载于教材后的黯淡的感情色彩体现出来。二、数学的情感体现于生生间的互动。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感情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人遗忘。”因此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想方设法还原数学的感情色彩,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持久的兴趣。在本堂课教师紧紧抓住了倒数这个概念中的重点字词,与学生一起展开新知识的探索。在探索的过程中教师的提问精心设计,为学生创设了情境,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维和方法得到充分的展示。让学生思维的火花不时受到碰撞,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对问题的解答互相补充,配合默契,从而共同解决了问题,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听、说、思、辩的能力,还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了集体智慧的魅力是无穷的,使数学的情感在不知不觉中渗透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之中。 三、数学的情感体现于师生间的互动 这节课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一个成功的引导者、合作者。如用本年级的数学老师为载体,互说一句话,互说一个数,在相互的合作中学生们不知不觉地进入了学习的状态。再如,在判别0.1111……有没有倒数时,教师既是合作者,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们去回忆、去思考,通过师生间的不断交流合作,顺利成章地感知到循环小数也是有倒数的。整节课中,教师不停地的调动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断地和学生们合作交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清楚地感受到获得知识的全过程,清楚地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清楚地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数学的数字、运算符号、几何图形、公式、定理等这些数学的构成要素都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它们是带有感情色彩的,我们要善于捕捉他们的闪光之处,让这些蕴涵着的丰富的感情色彩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芒来。 8.《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习了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做准备。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因考虑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太,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时,我采取了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方式,首先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引入课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后出示自学提纲,让学生根据提示自学课本内容,给学生充分独立思考的机会,然后将自学所得在小组内交流,最后在进行全班交流。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成功之处: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始,我以一道和本课内容相关的智力题引入教学,很快就激起了学生的探究欲望,在学生努力思考而没有答案的情况下,我提示了课题,使学生的学习的探究兴趣达到了最高点,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 2、给学生充分合作学习的时间。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的教学理念冲击着我们的课堂,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要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思想,使我们不得不退出“主角”地位,努力当好 “配角”,在教学本课时,我努力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和自主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碰撞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通过合作学习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与同伴沟通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学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体现。 不足之处: 1、在教学倒数的定义时,只是让学生口头回答了一次,教师未曾板书,也未做强调,致使后面教学中由于概念不清,而加大了学生理解的难度。 2、灵活掌控课堂的能力还不强。在导入新课的环节中,所用时间稍多,致使最后没有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小组讨论的时间也不是很充足。 3、教学中有些环节处理不够细致。如: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能及时发现,及时纠正。 努力方向: 1、真正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发现知识的成功者。 2、要努力突出每一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对于概念性的内容更要做到这一点,不能让学生概念不清。 3、要从细节上下功夫,无论从备课上,还是讲课中,都要力求完美。 4、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多学习,多积累,多锻炼,使自己对课堂的灵活掌控能力能有大的提高。
9.《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倒数的认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加法和减法计算、分数乘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理解倒数的意义和会求一个数的倒数是学生学习分数除法的前提。学生只有学好这部分知识,才能更好地掌握后面的分数除法的计算和应用题。 《倒数的认识》这一课的核心内容是“倒数的意义和求法”。“倒数的意义”属于概念的教学,我认为,只有让学生关注基础知识本身,让学生在深入剖析“倒数的意义”的过程中,学会数学思考,体会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才能使学习真正成为学生的需要。 本节课我在设计教学时力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交流合作中再现知识发生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概括归纳的能力,实现知识技能与学生智能的同步发展。通过这节课的实际教学,结合新课标,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课的导入部分,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由倒影和一些有趣的文字引出本节课所要探究的问题――倒数,从形象直观上感受颠倒位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探究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为学生较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做了铺垫。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自学课本,发现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然后通过举例,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再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3、丰富练习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习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习的内容,使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在练习中提高。比如设计的“比较大小”,在比较大小之后,让学生找找其中的规律,为接下来的分数除法做铺垫。“猜一猜“,不仅用到了倒数的知识,也联系到前面学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启示二:相信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相信学生能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学中每一个问题的提出,要使学生不是坐等听别人讲,而是能养成先自己积极思考的习惯。 2、给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当学生有困惑时,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学生集体智慧,引导学生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交流,在合作中交流、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解决困惑。在教学中,我对于探求“整数有没有倒数”、“0和1有没有倒数”、“小数有没有倒数”这几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合作交流的作用,去共同解决问题。
10.《分数乘法的意义整理和复习》的教学反思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这节课我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努力: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努力把自己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学生理解性学习和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活生生的情境中,通过观察、变换、、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多种形式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所学知识,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二、注重《整理和复习》课的条理性、系统性在上课初,首先采取提问的形式让学生回忆本单元所学的知识,使学生很快的进入教学情景当中。教学中的知识安排上层层递进;在应用上,既重视发挥课本习题的导向作用,面向全体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又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注重补充习题的生活性,习题与生活紧密联系,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存在着数学。不足之处: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有一些处理不当的地方。如对学生的评价语言不够到位,没有起到激励的作用,因而课堂气氛不是特别活跃,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争取更大的进步。在上过分数乘法后,才知道有多少得失..
11.《 分数乘法》教学反思 ⑴每节课的内容不易过多,不能贪多 ,贪多嚼不烂,学生不易一下全掌握.要分的稍微细致一些,以便学生理解掌握,也有利于知识的扩展与深化. ⑵分数乘法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本册中的中心,是重点.本册所有数与代数教学内容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展开的. ⑶由于我没有经验,以至于在教学中没有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在后来的混合计算这一章中进行应用题教学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针对以上失误,在今后教学中要补充的内容是: (⑴让学生用画图的方式强化理解一个分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⑵强化分率与数量的一一对应关系. ⑶帮助学生理解"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与"一个数占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不同. ⑷利用分数化单位,如:2/5时=( )分 1/5吨=( )千克
12.《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反思
整个教学是成功的,具体表现在:学生始终以积极的态度投入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在主动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对“÷2”的算法有了具体的认识,并且分析思考出分数除以整数的一般性计算法则。 (1)学习内容来自于生活。 这节课中,选择了生活中打毛衣用的红毛线,用它作为研究问题的着眼点,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和思考,创设了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看的出来,学生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大胆地进行估测的过程,是极感兴趣的,参与的热情破高;教师借此,用分数表示这根红毛线的实际长度,并动手操作把它截成相等的两段,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同时再一次让学生估计“÷2”的结果,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一理念。 (2)解题方法来自于学生。 面对新知识的学习,不是教师去讲解,而是让学生自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空间,学生的思维是发散的,学生的方法是多样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自己去思考、去经历、去交流,对“÷2”的研究确实很到位,想出了画图的方法和计算的方法,而且计算的方法不是唯一的。从研究的结果看,说明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有去经历学习过程、探索过程的强烈热情,这是学生个体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过程。这一过程恰恰体现了学生们具有学习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
13.《分数除法应用题》的教学反思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使学生习惯于简单地接受和被动地工作,任何方法都是坏的;如果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任何方法都是好的。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教学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方面: 1、教学内容“生活化” 《国家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纵观整节课的教学,从引入、新课、巩固等环节的取材都是来自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2、解题方法“多样化” 《数学课程标准》中,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探索与创新精神,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列为发展性领域目标。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除了依靠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和原有的认知水平以外,还需要相应的外部环境。这节课上学生一共提出了5种解题方法,其中有3种是我们平时不常用的,第5种是我也没有想到的。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及时调整了教案,让每一个想发言的学生都能表达自己的想法,尽管他们有些数学语言的运用还不太准确,但我还是给与了肯定与鼓励。在这种宽松的氛围下,原本素不相识的师生在短短40分钟的时间里就产生了情感上的交融。学生有了运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成功体验,增强了学好数学的信心,并产生进一步学好数学的愿望。虽然后面还有两个练习没有来得及做,但我认为对一个问题的深入研究比盲目地做十道题收获更大,这种收获不单单体现在知识上,更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3、师生交流“情感化” 数学教学改革,决不仅仅是教材教法的改革,同时也包括师生关系的变革。在课堂教学当中,要努力实现师生关系的民主与平等,改变单纯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注入式”教学模式,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纵观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你是怎么想的?”“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有学生讲不清楚,教师也是用商量的口吻说:“谁愿意帮他讲清楚?”当一次讲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教师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教师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教师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教师决不插手。由于教师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 4、值得商榷的几个方面: 1)形式能否再开放一些 (2)优生“吃好”了,能否让差生也“吃饱”
14. 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教学反思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每个教师无止境的追求。怎样做才能提高一节课的教学效率呢?我认为首先要准确的确定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与难点,然后围绕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在思考教学应采取的有效的活动方式。为了保证四十分钟的高效,数学教学中,尤其要善于选准重点和难点展开有效的教学活动,重点、难点一突破,对于后续的学习会有推波助澜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学《稍复杂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人教版第十一册第二单元解决问题例3)一课时,我就确定本课的重点与难点是正确分析关键句子,从中找出标准量和比较量。所以,在教学中当学生读完题后,让他们从中找出关键句子:婴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比青少年多4/5,提出你是怎样分析理解这句话的?一开始,很多学生都不能正确分析理解这句话的意思,于是我就让同学们反复多次的读这个句子,并引导他们把这句补充为谁是谁的几分之几这种句式,最终让学生真正明白题目中的标准量(即:单位1)是青少年的心跳的次数,比较量是婴儿每分钟心跳比青少年多的次数。在这个基础上,我又让学生根据对这句话的理解画出线段图,从而让学生对题中的数量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后,通过观察线段图让学生沟通本课知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应用题的内在联系。真正达到了对知识的沟通、联系与深刻理解。在本课的教学中,虽然在分析关键句子时花掉了许多时间,但我认为---值得。 所以,我认为一堂课的教学,我们不一定要追求过程环节的完美,而应该更多关注:一节课中学生是否全部投入到了知识的探索和思考中,关注学生对本课知识的理解深度。为此,我们只有加强课前的备课和准备,认真钻研教学,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和关键,教学中加强时间和力度的投入,这样的课堂效率会有效提高的。
15.《比的基本性质》反思
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及“预设之中的知识达成”,乃是一节课的“主旋律”;一节课的动态生成及“预设之外的知识生成”,乃是一节课的“小插曲”。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出现意料之外的情况,这个时候,我的条件反射性做法是将学生拉回到自己的设计之中来,而不能灵活巧妙地处理这些小问题,使教学正常进行。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我顺水推舟,按照学生的思路却收到了意外的效果。 1)运用旧知猜想新知。 教学时先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商不变性质和分数基本性质,并由学生自己举例说明。或者通过填空题帮助学生再现这些知识。 2)小组活动验证猜想。想一想,在比中有什么相应的规律?可以先让学生说出个人的猜想,再自己举例验证,或者四人小组分工合作举例验证。通过交流,使学生看到各种角度(除法与比,分数与比)、各种方式(同乘,同除)的验证情况。 3).知识的生成:在学生概括出比的基本性质后,引导学生小结出整数比的化简方法:用比的前项和后项的最大公约数分别去除比的前项和后项。小结化简整数比的方法后,我便问学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除整数比需要化简外,还会遇到哪些比需要化简?学生讨论后,得出还有分数比、小数比需要化简。这时有个学生又突然想到了整数、分数、小数的混合比需要化简。于是,学生的探兴趣更浓了,我给学生提供了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把每种可能的情况都有罗列出来,然后以上组形式再次进行探究,最后学生的讨论结果让我大吃一惊,他们得出了每种比的化简方法,有的组还有好几种方法,而且在练习巩固中,由于是自己的理论所得,学生们对于每种比的化简方法都有能熟练掌握。
反思: 一、预设的学习结果是教学的最基本目标,一堂课能否得到丰富的“预设中的知识达成”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有目标意识,时刻注意围绕目标的实现展开教学活动,及时关注预设目标的达成情况,不断调整教学进程,引导课堂向着预期的目标进行。 二、 教学中预设之外的生成是不可避免的。教师应根据生成的内容是否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是否对学生的发展有价值等来灵活处理。抓住师生不期而至的、有价值的问题和观点,丰富教学目标。 三、一节好课的形成,往往考验了一名教师多方面的素质,尤其是他的课堂灵活调控能力,是否能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巧妙灵活的调节,以收到好的教学效果,而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进程。
Ⅱ 教完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对同行的教学有什么借鉴之处
《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教材中《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的内容不多,首先是用两个数的乘积是1这样的几个算式来引出倒数的概念,然后观察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来总结出: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时,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进而对一些特殊的数求倒数,比如整数的倒数(1的倒数,0有倒数吗?)。最后进行课堂练习,在练习中巩固求一个数的倒数,并且总结出:(1)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2)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3)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4)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以上的教学过程上课之前我认为还是比较合理的,认为《倒数的认识》这一节课主要是为以后分数的除法做准备的,然而学生对这节课的掌握效果超出了我预期的准备。一节40分钟的课,在20多分钟时学生已将上面的内容全部进行完成,而且掌握的效果还是很不错的,由于课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自己也是第一次教六年级,在题型的积累上很欠缺,使得在后面10多分钟的时间里只进行相同类型的练习就结束了这节课。
在课后我进行了很长时间的反思,如果仅仅这样教这节课,那么浪费的时间太多了,虽然教材中这节课的内容就这么多,但是在考试中倒数知识方面的题却是很多形式,单凭上面老师教的东西学生来完成还是比较吃力的,有些题必须是老师引导才能完成的。所以说,如果在当初的新授课中我将这些题型进行渗透,那么,在以后的练习中、考试中学生就能很轻松的自己来完成,我也不用将它作为一个新知识点来讲而又花费时间。在课后的我进行了搜集和整理,将与倒数的知识有关的题型全部整理出来,然后有进行了筛选,选择一些难易适中的题添补到这节课中来,题不能太难,因为毕竟这是一节新课,要考虑到学生的消化能力,但题必须有拓展性,对于以后的稍难的题一部分学生还是可以根据前面的知识有能力完成的,而对于差一点的学生也不至于遇到这样的题而无从下手。所以在选题上我比较慎重,题太难学生学习没有积极性,会认为数学学习高不可攀,享受不到学习时收获的快乐。
下面就这节课的教学题型设计展示如下: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
1、下面几个分数中,哪两个数的乘积是1?
3/8 5/4 3/5 7/10 4/5 2/3 10/7 8/3
学生回答,教师适时板书: 3/8 × 8/3 = 1
5/4 × 4/5 = 1
7/10 × 10/7 = 1
2、揭示概念: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例如3/8和8/3互为倒数,也可以说成3/8的倒数是8/3,8/3的倒数是3/8。
让学生举例说明,并强调:哪个数是哪个数的倒数,哪个数和哪个数互为倒数。语言表述一定要准确。
3、观察上面互为倒数的两个数,它们分子、分母的位置发生了什么变化?把你的发现在小组里交流。
小结:求一个分数的倒数是,只要把这个分数的分子、分母调换位置就可以了。
4、练习:写出2/7和9/8的倒数。
5、5的倒数是多少?1的倒数呢?
5=5/1 5的倒数是1/5。
1×1=1 1的倒数是1
0有倒数吗?为什么?
(0没有倒数,因为0与任何数相乘都得0,没有一个数与0相乘的积是1,所以0没有倒数。)
(二)巩固练习
1、判断:
(1)2和1/2都是倒数。 ( )
(2)2和1/2互为倒数。 ( )
(3)因为1/3+2/3=1,所以1/3和2/3互为倒数。( )
2、很快地说出下列各数的倒数
7/12 1/3 9/4 8
3、你会求出下列各数的倒数吗?试试看!
0.6 0.9
(0.6=3/5 0.6的倒数是5/3)
4、先说出下面每组数的倒数,再想想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1)3/4 2/5 (真分数的倒数都是大于1的假分数)
(2)7/2 9/4 (大于1的假分数的倒数都是真分数)
(3)1/2 1/10 (分数单位的倒数都是自然数)
(4) 5 8 (非零整数的倒数都是几分之一)。
5、根据倒数的意义填空。
2/3 × ( )=1
1÷ 2/3 = ( )
7 × ( )= 1
1÷ 7 = ( )
9 ×( )= 1
6、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填空:
3×( )=6×( )=9×( )= 1
3/4 ×( )=2/5 ×( )=4/7 ×( )= 1
3×( )=4×( )=A×( )= 1 (A≠0)
5/6 ×( )= 8/9 ×( )= 4/5 ÷( )= 6/7÷( )=1
(三)全课小结:
Ⅲ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教案
数和数和运算
教学内容:数的意义、数的读法和写法(教材91-94页,96页的1-2题)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等有关概念,理解掌握它们之间的关系,能运用这些概念来解决有关的问题。
理解掌握整数、分数、小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读写这些数。
教学过程:
从今天开始,我们学习第四单元---(整理和复习)。本单元内容不仅是本册教材的一个重点,也是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部分内容是对小学阶段数学知识的总结和概括,同时又是中学数学知识的重要基础。为此,必须认真地学好本单元,要积极主动地搞好整理和复习,使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
复习数的意义
举例说说,小学阶段学习了哪些数?
教师板书:自然数、整数、分数、小数。
理解整数、自然数、0之间的关系。
自然数: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0、1、2、3……。
整数 自然数 0: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
比0小的数(以后学习的内容)
练习73页“做一做”
理解小数与分数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
小数与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小数分几种情况,划分的根据是什么?当学生总结后,可归纳如下: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
小数 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
整数和小数位顺序表,理解整数与小数之间的联系。
让学生填写教材74页整数和小数数位顺序表。
请学生观察数位顺序表,回答问题:
什么叫数位?
整数与小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练习教材75页上的“做一做”。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及有关术语。
举例说说什么叫百分数。
练习教材75页下的“做一做”
3.复习数的读法和写法
请同学们总结整数的写法。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数和分数应怎样读?怎样写?
练习教材76页上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做78页练习十五中第1题、第2题中的(1)
全课小结
第二课时
数的改写 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数的改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把一个较大的多位数改写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和求近似数;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分数改写以及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这些数的大小比较。
教学过程:
1.讲述复习内容,提出目标要求
2.复习数的改写
(1)读出下列各数:235800 345000 345000000
当学生读出来以后,让学生思考:
如何将这两个数分别改写成以万、亿作单位的数?
如何求一个整数近似数?
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与求一个整数的近似数人什么联系和区别?
235800=23.58万 345000000=3.45亿
235800≈24 345000000≈3亿
应使学生明确,把一个数改写成以万、亿或其它单位的数,得到的是准确值时,用等号联接两个数,而求近似数,得到的是近似值,用约等号联接两个数。
(2)复习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并比较与求整数近似数人何相同点?
让学生讲清求小数近似数的方法,然后,找出二者相同点:
一般都是用四舍五入法。
“舍”或“入”都是由规定位数的下一位数值决定的。
完成教材76页下的“做一做”
复习分数之间的改写和分数、小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
先让学生举例说说分数有哪几种,然后做练习,
2)
分数 小数 百分数
1/20
0.75
45%
举例说说怎样判断一个分数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复习数的大小比较
练习教材77页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教材78页第2题中(2)题、79页3题、4题。
教材79页5题、6题。
第三课时
数的整除;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要求: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除、约数、倍数、公约数、公倍数、最大公约数、最小公倍数、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等概念,并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进一步理解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过程:
今天我们复习有关数的整除的知识和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这部分知识的要领较多,它又是有关运算和解决这些概念,掌握有关概念的联系。
复习数和整除
由“整除”这个基本概念引出有关概念。
举例说说什么叫整除,什么叫约数和倍数。
如24÷6=4 36÷12=3
24能被6整除 36能被12整除
思考:3÷2=1.5 6÷1.5=4这两个式是否表示整除关系?为什么?
总结整除的概念:
应注意两点:1)被除数和除数(不等于0)必须是整数:
2)商也是整数且没有余数。
进一步理解质数、合数、互质数、质因数、分解质因数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把24、36分解质因数,通过分解来进一步理解上述概念)
举例说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以及偶数与奇数。
通过上述分析过程,逐步形成下列板书:
教材81页上的“做一做”
复习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并说出根据。
1/2=()/4=6/()=()/20 6/18=()/6=3/()=1/()
在()里填“>”“<”或“=”
12.05()12.050 1.402()1.420 0.03()0.0300 0.08()0.8
举例说说小数点移动位置后,小数大小会发生什么变化?
完成81页下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练习十六中第1、2题。
写出能同时被2、3、5整除的最小两位数。
完成教材练十六中第3、4、5、6题。
练习十六第7~12题。
第四课时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
教学要求:通过要求,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四则运算的法则,进一步理解它们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教学过程:
本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通过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和法则,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四则计算。
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
我们在小学阶段学过了哪几种运算?举例说说它们的意义各是什么?
进一步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复习四则运算法则
先计算下列各题,再思考回答问题
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计算法则有什么共同点?
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与整数乘法和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说一说分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法则。
完成教材85页中的计算题。(要结合运算法则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指出应注意什么)
指导口算,说出口算过程。完成教材85页下边的题目。
完成练习86中第1、2、题。
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中的特殊情况。
完成教材86页上边的练习。(应使学生明确a代表一个数,当学生做完后,能用语言叙述式子。如a+0=a,一个数加上零还等于这个数)
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关系
完成教材87页中间的等式。并说说怎样运用这些关系对加、减、乘、除法的计算题进行验算。
完成教材87页中的“做一做”
巩固练习
完成练习十七3~6题。
第五课时
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要求: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小学阶段所学习的运算定律,能应用其进行合理灵活的计算。
进一步理解四则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复习运算定律与简便算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小学阶段学过了哪些运算定律?
请同学们把教材87页上边的表填完整。
学习例1
观察例1这个算式的各个数什么特点,能用什么运算定律进行简算。
学生独立解答例1,并说明如何运用计算定律的。
小结: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应注意的问题。
试做87页的“做一做”。
复习四则混合运算
说明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的概念。
请同学们说说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请学生独立完成例2
小结:在进行四则混合运算式题中,应做到:一看,算式中含有哪些运算?有哪些数?二想,这些运算和数字有何特点,是否可以简算?三算,动笔计算。四检验,检查各计算是否正确。
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90页第7题。学生做完后,可以互相交流一下简算的方法。
选择正确的答案序号填在括号里。
4/7+4÷4/7+4计算结果是() A 1 B 11 4/7 C 12
8×( 6+ 1/4)=8×6+8×1/4=48+2=50的计算依据是()
A 乘法结合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分配律
完成教材90页第8题。练习中,先让学生判断正确还是错误的,然后分析错误的原固,最后再改正过来。
完成教材90页第9、10题。
Ⅳ 初探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方法途径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前提
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创新能力。
我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必须准备好学习用具,不得在课堂上翻包倒桌,影响自己和他人学习。杜绝了课堂上常见的用什么才找什么的不良现象。另外我还培养学生养成预习的习惯。数学知识的紧密性,逻辑性,无不要求学生必须具有与新知识相关的已有知识做基础。有效预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增强学习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时,由于学生在已有知识《分数乘法》和《倒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预习掌握了《分数除法》的算法,因此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上我常常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情况采取不同策略,循循渐进,培养学生养成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养成审题认真、解题后验算的习惯;养成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的习惯;养成专心听讲,勤做笔记,爱思考的习惯。极大地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提高。
二、正确的教学思想和端正的教学态度是关键
1、教学思想指导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方案的制订,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实施,都是由教师的教学思想所决定的,所以正确的教学思想有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新课程理念的教学思想具有全体性、全面性和主动性三大特征。
在课堂教学中,我一切活动都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为目的,有针对性地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和练习,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也会给每一位学生参与发表收获和分享成果的机会,注重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如我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后,设计了这样一组练习题:1/2=()/4=()/8;1/2=2/()=4/();2=()/()=()/(),这样三层练习题是全体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又如我在教《圆的周长》时,先让学生用一条细绳圈住圆通过细绳测出圆的周长,再比较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的关系,最后全班同学交流总结出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整个过程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有自主探究,有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教学思想。
2、态度决定一切。为了上好每一节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该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工作;第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水平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第二认真钻研教材,领会教材意图,灵活巧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第三要钻研教法学法,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课后认真反思总结。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才能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完美的课堂教学效果。
三、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根本
高超的课堂教学能力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有力保障。教师要与时俱进,刻苦探究,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能力。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能力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考虑到不同年级的学生兴趣来源不同,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并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对低、中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创设游戏情境,故事情境,儿歌情境,直观演示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创设操作性情境,设障质疑情境,竞争情境。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的分数乘法中的《分数乘分数》时,在屏幕上投影两个大月饼被我分别平均分成两半,学生们在已学《分数乘整数》的基础上很快列出:1/2×2,接着我只拿一半月饼平均分成两份,问这其中一份是几个月饼?如何列式?有的说一半月饼也是一个整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就是1×1/2,有的说一半月饼的一半就是两个1/2,列式1/2×2,有一位学生通过观察准确说出那一小份是一个月饼的1/4.到底这一半月饼的一半是几分之几?1/4个月饼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分数乘分数》。这其中,学生们受已学《分数乘整数》和《整数乘分数》的限制,看似同样道理都列不出正确算式,而通过老师的直观演示知道性准确答案是1/4块月饼却也无从下笔。这样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迫切求解的欲望。
2、优化教学过程的能力
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过程,是师生双边互动统一、共同成长的过程。优化教学过程是教师提高课堂教学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保障。
① 优化教学手段
以前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课堂教学是老师讲学生听,过程单调,手法单一。即制约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又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现在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为了区别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体现素质教育的优越性,有些教师在多媒体的使用上过于泛滥,在不是很需要的情况下,使用多媒体会给学生带来无谓的刺激,学生容易疲劳。不但没收到实效,而且会降低课堂教学效率。而有的教师设计活动过多
Ⅳ 倒数的认识教学设计与说课稿有什么区别
教学设计,简单地说,就是教师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对教学活动进行的规划、安排和决策.具体地讲,是指教师以教育理论为基础,依据教育对象和教师自己的教育理念、经验,运用系统的观点与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要,制定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教学步骤,为优化教学效果而制定实施方案的系统的计划过程.
因此,教学设计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教师为教学活动制定蓝图的过程.通过教学设计,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教育对象的特点从三个维度确定教学目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采用有效的教学手段,保证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说课稿
说课,是教学改革中新生事物,是日常进行教学研究、教学交流的一种新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教师依据课标,根据教材,结合教育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后,把教材、教法、学法教具、教学过程,向领导、或同事进行阐释的一种教研活动.说课稿,就是为了说好课而准备的文字材料.
四、联系
第一,教学目标相同.都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而事先而做得准备活动.可以是同一的教学目标.
第二、运用理念一致.在课改的今天,不管是哪家版本的教材,落实的都是国家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必须以生为本,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准备工作吻合.就是在撰写它们之前,都必须学习课标,钻研教材,通览教参,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确立教法、学法以及教具、学具准备等.
五、不同点
第一、教学设计也是教师为了课堂教学而设计的方案,基本内容与教案相同,最大的区别在于教学设计在每一个教学环节中要有设计的理念,或要达到的目标.主要是考察教师的理论素养.
第二、说课稿,是教师面对同事或领导说课的书面材料,要求相对较高,编写难点相对较大,除了具有它们二者具有的内容之外,还应有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指导、学法选择等.
Ⅵ 小学教师 个人业务工作总结包括哪些方面
小学老师个人工作总结
本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教育事业,遵纪守法,爱岗敬业,认真执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不断提高自身师德修养,树立了良好的师表形象。1992年师范毕业分配至石港小学工作,2009年调入XX区实验小学。近五年中,本人获得了大学本科文凭,被评为“X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受XX区人民政府嘉奖一次,本人一家被XX妇联评为“‘十类特色’和谐家庭”(整理编辑:文案中国),本人任组长的五年级组被评为“XX市优秀教工小家”。
一、基本条件:
工作20年来,本人13年任班主任、14年在毕业班打拼,注重理论学习、注重实践积累、注重反思提升;恪守师德规范,没有违反师德而至“一票否决”的任何言行。2008年获得大学本科学历,同年年度考核被评为“优秀”等级。服从学校工作安排,近五年中,一直在一线从事班主任(副班主任)及数学教学工作,2007~2010年执教六年级,2011年执教四年级双班数学,今年更是跨年级执教三、五两个班级数学;教学效果留待他人评述,在学校组织的“学生满意度”和“同行认可度”测评中,得分尚可。
积极参加各级教育部门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很好地完成培训任务。近五年来,本人完成了学历提升,获得了本科文凭;参加了省珠算式心算师资培训班、省第十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省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研讨会;参加了XX区委组织的发展党员培训班、区教科室组织的教师专业成长系列主题培训活动;每年暑假均保质保量地参加学校组织的教师暑期培训。
二、教育工作:
作为一个教师,以“教书育人”为天职,积极参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坚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健康、文明、团结、创新”的班风感染学生;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努力创设良好的教育情境,培养了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促使学生个性心理健全人格的协调发展;注重对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教育,平时与学生做知心朋友,积极组织学生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少先队活动,培养学生自立的本领和创造的精神,让学生在活动中成长、成材,增强孩子们的信心,培养孩子们的能力。调入实小后的2009年,金田六(7)班学生在学校黑板报评比中获二等奖;在学校运动会中获年级三等奖。
在日常的班务工作之余,不忘及时总结提炼,《交流·资源》发表于《学校管理》2008年第2期;《儿童文化:德育提升的有效载体》获2008年省教海探航征文三等奖;《以儿童文化为抓手,提升小学德育实效》获XX市2007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浸染儿童文化,提升德育实效》获XX市2007年度优秀教育论文一等奖。
团结同事,善于发现同事的闪光点、挖掘他们的潜能;2011年,本人任组长的XX五年级组被评为XX市优秀教工小家。乐做份外事(整理编辑:文案中国),以“药店里的甘草”身份活跃于学校各项特色创建或迎查工作;五年来,本人为学校撰写各类计划总结30余篇。
三、教学工作:
2007~2008年,本人任XX小学教科室主任、执教六年级数学;2009年调入实小后,先后执教XX六(7)班数学,金田四(6)、(10)班数学,XX五(10)班数学,XX五(10)、三(3)班数学,并接受学校委派,任XX五年级办公室主任、五年级数学备课组长。
长期的一线教学锤炼,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教学风格。《眼睛·腰围·牛奶》发表于《教学月刊(小学版)》2008年第8期;2008年10月,在XX市小学数学新课程师资培训活动中,执教《倒数的认识》一课;2008年8月,《无法预约的精彩》获“课堂诊断”与“教学反思”优秀征文评选三等奖;2011年12月,在XX区中小学教师“课堂诊断”现场竞赛中荣获一等奖;2011年12月,《倾国宜通体,谁来独赏眉》获XX市教师专业成长征文评比二等奖。
参加各项教学工作培训后(整理编辑:文案中国),及时与全校教师分享培训心得体会。在实验小学,每年执教“每周一课”,传递自己的教学理念、展示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备课组长,积极组织全组数学教师集体备课,为学校教学质量调研提供试卷。
参与青年教师培养工作,“青蓝工程”中的结对徒弟顾XX老师,已“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四、教科研工作:
近五年来,积极参与学校承担的各项省级立项课题研究;在省级教育杂志发表教育教学论文2篇,省级获奖1篇,市级获奖3篇,区级获奖2篇;执教区级公开课1节;为全校教师作专题讲座2次;所在群体获市级奖励一次。
宣传学校办学特色,在区级以上教育媒体为学校发表通讯上百篇;参与实验小学每一期《蕊春报》策划组稿。
本人2009年被评为“XX市优秀教育工作者”(整理编辑:文案中国),同年受XX区人民政府嘉奖一次,本人一家2008年被XX妇联评为“‘十类特色’和谐家庭”。
Ⅶ 大家谁有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 的教案悬赏一百
第一单元:分数乘法
第一课时:分数乘以整数
教学内容:第1~2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一1-7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能够应用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引导学生总结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整数乘法的意义是什么?
(2)列式并说出算式中的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5个12是多少? 9个11是多少? 8个6是多少?
(3)计算:
计算时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的什么特点?计算时把什么做分子?使学生看到三个加数都相同,计算时3个3连加的结果做分子,分母不变。
2.引出课题。
分数加法是否也有简便算法?今天我们学习分数乘法。(板书课题:分数乘整数)
(二)探究新知。
1.教学分数乘整数的意义。
出示例1,指名读题。
(1)分析演示:
师:每人吃块蛋糕,每人吃的够一块吗?(不够一块)接着出示如课本的三个扇形图。问:一个人吃了块,三个人吃了几个块?使学生从图中看到三个人吃了3个块。让学生用以前学过的知识解答3个人一共吃了多少块?(教师在3个扇形下面画出大括号并标出?块)订正时教师板书:++===(块),(教师将3个双层扇形图片拼成一个一块蛋糕的图片)
(2)观察引导:
这道题3个加数有什么特点?使学生看到3个加数的分数相同。教师问:求三个相同分数的和怎样列式比较简便呢?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教师板书:。再启发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相加的和。
(3)比较和12×5两种算式异同:
提示:从两算式表示的意义和两算式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展开讨论)。
通过讨论使学生得出:
相同点: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
不同点:是分数乘整数,12×5是整数乘整数。
(4)概括总结:
教师明确:两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相同,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两算式的意义?(引导学生说出都是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2.教学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1)推导算理:
由分数乘整数的意义导入。
问:表示什么意义?引导学生说出表示求3个的和。板书:++。学生计算,教师板书:。提示:分子中3个2连加简便写法怎么写?学生答后板书:(块)教师说明:计算过程中间的加法算式部分是为了说明算理,计算时省略不写。(边说边加虚线)
(2)引导观察:的分子部分、分母与算式两个数有什么关系?(互相讨论)
观察结果:的分子部分2×3就是算式中的分子2与整数3相乘,分母没有变。
(3)概括总结:
请根据观察结果总结的计算方法。(互相讨论)
汇报结果:(多找几名学生汇报)使学生得出是用分数的分子2与整数3下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
根据的计算过程,明确指出: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约分进约得的数要与原数上下对齐。然后让学生将按简便方法计算。
(启发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学习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反馈练习:
(1)看图写算式: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
订正时让学生说出乘法中被乘数、乘数各表示什么?
(2)口答列算式:
=( )×( )
3个是多少? 5个是多少?
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3)计算:
先让学生讲每个算式表示的意义,然后教师提示:乘的时候如果分子分母能约分的要先约分,若乘得的结果是假分数的要化成带分数。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四)作业。
练习一5、6题。
第二课时:一个数乘以分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4-6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二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
(2)学会分数乘分数的简便计算。
(3)通过一个数乘以分数应用的广泛性事例,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推导算理,总结法则。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方法。
2.上面各题都是分数乘以整数,说一说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
二、新课。
引入: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人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板书课题:一个数乘以分数)
1.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
(1)第一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3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板书:
问: 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3个或求的3倍。
(2)出示第二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半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怎样表示半瓶?
指名回答:半瓶用表示;式子为:。
说明:是求的一半是多少,也就是求的是多少。板书:求的。
(3)出示第三幅图:一瓶桔汁重千克,瓶重多少千克?怎样列式?
指名回答,板书: ,问: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答,板书:求的。
2.引导学生小结。
①.指出三个算式都是分数乘法,比较三个算式的不同点:
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数有什么不同?
想一想:第一个算式与第二、三个算式中乘法的意义有没有不同。有什么不同?
学生齐读课本的结语。
练习:
.课本的做一做1、2题。
.说一说下列算式的意义。
3.理解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1)出示例3(先出示第一个问题)。
问:你根据什么列出式子?
得出:根据“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列出式子:。
问:如果我们用一个长方形表示1公顷,那么 公顷怎样表示?
学生回答后,教师出示例3的图(1)
问:公顷的是什么意思?
出示例3图(2)
要求学生观察图(2),问:在图中的对于1公顷来说,是1公顷的几分之几?
引导得出:
观察这个式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例3的第二个问题。
学生列式,教师再出示例3图(3)
问:已经求公顷的是公顷,那么公顷的应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多少公顷?
板书:公顷)
(2)引导学生小结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观察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过程,谁能说一说计算方法?
教师归纳,再看书上结语。
再说明,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例:
(3)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练习二第1、2题。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五、作业。
练习二第3、4题。
第三课时:整数和分数相乘及练习
教学内容:课本第6页的内容和练习二的第5-11题。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计算方法。
2.把下面的整数改写成分数。
2=( ) 5=( ) 14=( ) 25=( )
二、新授。
1.统一计算法则。
(1)到目前为止,你学会了哪些分数乘法的知识?分数乘整数以及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分别是什么?分数乘分数的法则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吗?为什么?
(2)请你试算一算:
(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学生边展示计算过程,边阐述理由。
(3)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因为整数可以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所以分数乘分数的法则也适用于分数和整数相乘。因此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可以统一为一条,即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作分母。
2.书写形式。
(1)具体计算时,在碰到整数和分数相乘,可以把整数看成分母是1的分数,直接和分数的分子相乘,不必把整数化成分母是1的分数。
例如:
(2)计算时,也可以不把相乘的两个数改写成分子、分母分别相乘的形式,直接把整数或分数的分子与另一个数的分母进行约分。
1
例如:
3.做一做。
完成课本第6页下面的做一做题目。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的第6题。
2.练习二的第8题。
3.练习二的第10题。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二的第5、7、9、11题。
第四课时: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课本第9页例4及“做一做”,练习四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2)使学生能够熟练地计算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混合运算的步骤。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出示复习题。(投影片)
(1)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5×6+7×3 15×(34-27) 16×4-7×9
(35+21)×28 70-4×6 36×2+15
2.引出课题:
刚才复习的整数乘加、乘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这节课我们学习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分数乘加与乘减混合运算)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4.
(1)教师点拨:分数加法、减法、乘法混合在一起的时候,怎样计算呢?运算顺序跟整数运算顺序相同。
出示例4:计算,指名读题。
(2)学生按整数运算的顺序计算。(教师巡视)
(3)订正:
指名学生问:这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说一说计算过程,教师随学生回答板书:
教师明确:这道题有乘有加,同学们做得很好,如果一道题有乘有减,或者有乘有加还有小括号,这样的题怎么计算?(出示做一做两道题)
2.做一做:
(1)试做:
让学生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两名学生做在小黑板上)
提示:注意计算时只写必要的计算过程。(教师巡视)
(2)订正:
让学生先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启发学生思考、交流主动学会新知。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自己学会了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大家学习得很好。我们要注意在混合运算中计算步骤还要过于繁琐。还要养成做题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四)巩固练习:
1.练习四第1题。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指几名学生分别写在小黑板上。
2.练习四第3、4、5题。
(五)作业。
练习四第2题。
第五课时: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课本第9-10页的例5和例6,完成练习三的第6-9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大胆猜测,勇于实践的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
1.运算定律。
我们在四年级时学习过乘法的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运算定律)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2.这些运算定律有什么用处?你能举例说明吗?
25×7×4 0.36×101
(学生口述自己是怎样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简算上面各题的。)
二、新授。
1.引入:
同学们应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使整数、小数的一些计算简便,这些运算定律能不能应用到分数乘法中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否推广到分数乘法)
2.推导运算定律是否适用于分数。
(1)学生发表对课题的见解。
((2)验证:
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能,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3.教学例5.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解答。
4.教学例6.
(1)出示:,学生小组合作独立计算。
(2)小组汇报学习成果,说一说你们组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5.小结:
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认真观察已知数有什么特点想应用什么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6题。
学生说一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题目。
其中第2题引导学生讨论解题思路,把87改成“86+1”应用乘法分配律计算比较简便。
四、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
练习三的第7-9题。
第六课时:分数乘法应用题(1)
教学内容:课本第14~15页的例1,完成“做一做”和练习四的第1~5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初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理解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抓住知识关键,正确、灵活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列式计算。
(1)20的是多少?
(2)6的是多少?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吃了多少千克?
(1)指名读题,说出条件和问题。
(2)引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并在线段图上标出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先画一条线段,表示“100千克白菜”。
吃了,吃了谁的?(100千克白菜)要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4份,怎样表示?
教师边说边画出下图:
(3)分析数量关系,启发解题思路。
A.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并认真想一想,吃了,是吃了哪个数量的?
B.分组讨论交流:依据吃了100千克的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呢?为什么?你是怎样想的?
(4)列式计算。
20
A.学生完整叙述解题思路。
B.学生列式计算,教师板书:(千克)
C.写出答话,教师板书:答:吃了80千克。
(5)总结思路。
根据以上分析,让学生讨论一下解题顺序:吃了à吃了谁的à谁是多少(已知)à谁的是多少乘法。
(6)反馈练习。(14页)1-3题,做完后订正。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2.阅读课本:把书中的想的过程和线段图认真看一下,不懂提问。
(三、全课小结:
四、随堂练习。
1.判断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
(1)乙是甲的,甲是乙的。
(2)甲是乙的,乙是甲的倍。
2.练习四1、2题,完成在练习本上,然后订正。
3.操作:画出“体育小组的人数是美术小组的倍”的线段图自己补充条件和问题并解答。
五、作业
练习四3、4题。
第七课时:分数乘法应用题(2)
教学内容:课本P15页例2,及练习四的6-10。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应用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解答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两步计算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
辨析两次判断单位“1”有什么不同。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先说出下列各算式表示的意义,再口算出得数。
2.指出下面每组中的两个量,应把谁看作单位“1”。
1)香蕉的筐数是苹果的。
2)香蕉的筐数的和苹果的筐数相等。
3)黄牛只数的等于水牛的只数。4)水牛的只数相当于黄牛的。
二、新课学习。
1.出示例2。
2.读题,分析题意。说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明确这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3.怎样用线段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
思考:要画几条线段?5/6和2/3分别是谁的5/6和2/3?单位“1”分别是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画图。
4.确定每一步的算法,列式计算。
1)求小华储蓄的钱数怎样想?
3
思路: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数是小亮的5/6,把小亮的钱数看作单位“1”,就是求18的5/6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列式:
1
(元)
2)求小新储蓄的钱数怎样想?思路同上。注意认清单位“1”
1
3
5.指导列综合算式解答。
1
1
6.总结今天所学内容和昨天的异同。
7.练习
1) 完成课本P15页下的“做一做”。
2) 指名说一说是怎样确定计算方法的。
三、新课小结。
1. 分数乘法两步应用题与前一节所学的一步应用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解答这类应用题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计算方法?
四、巩固练习:P16练习四 6、7。
五、作业。
完成练习四的第8-10题。
第八课时:意义、应用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一个数乘以分数及其应用题。
教学目的:在学生初步理解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类比的推理方法,形成一个数乘以分数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概念。并掌握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就是用这个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只列式不计算
1) 两地相距4千米,小明行了4/5千米,还剩多少千米?
2) 大豆每千克含油4/25千克,照这样计算,20千克大豆含油多少千克?
二、发展练习
(1)六(5)班有45位学生,其中男生占3/5,男生有多少人?
(2)商店有18辆儿童单车,上午卖出了4/9,上午卖出了多少辆?
(3)重量是足球的49,一个足球重1/4千克,一个排球重几千克?
(4)每小时骑车行11千米,这4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3.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这批煤的1/4,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4.食堂运来24吨的煤,第一次用去1/3,第二次用去的是第一次的2倍少3吨,第二次用去多少吨?
五、作业:练习四第11-15题。
第九课时:倒数的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19页和练习五。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2.渗透事物都是普遍联系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倒数的意义和怎样求倒数。
教学难点:求倒数方法的叙述。
教学过程:
二、引新:开车、步行有前进倒退之分,那么,倒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今天的内容老师想请同学们自己先来学学。
三、自学新课:
自学书本P19。并思考以下问题:
1) 什么叫倒数?
2) 怎么求一个数的倒数?
3) 是不是任何数都有倒数?小数有吗?带分数有吗?
四、讨论辨析:
1.什么叫倒数?
2.看下面四道题,你能说一些什么有关“倒数”的话。
3.存在倒数有那些条件
1)两个数。
2)这两个数的乘积是1。
4.能不能说80是倒数,1/80也是倒数?一个数能叫做倒数吗?
5.概括:倒数是对两个数来说的,它们是相互依存的,必须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倒数,不能孤立地说某一个数是倒数。
6.总结求一个数的倒数的方法。
五、练习
1.判断下列各组数是否互为倒数,为什么?
和 和 和 和
2.同座同学相互举出几组倒数。你怎么知道同学说的对不对?
1)5的倒数是多少?
2)所有的自然数都有倒数吗?1的倒数是几?
3)0有没有倒数?为什么?
4)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4.完成课本P19页的“做一做”。
5.辨析:求3/5的倒数,写作:3/5=5/3。
五、思考:0.2的倒数是多少?
六、小结。
请学生说一说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七、作业:练习五3-8。
第十课时:整理与复习
复习内容:课本第22页练习六。
复习目的:
1.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分数,并能应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3.使学生进一你好理解倒数的意义并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复习过程:
(一)导入:板书:整理和复习
(二)整理。
1.启发学生回忆整数乘法的意义:5个12是多少?怎样列式。
使学生明确:5×12或12×5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2.启发学生回忆本单元学过的分数乘法的意义:
使学生明确:8/15×5,5个8/15的和,
8/15+8/15+8/15+8/15+8/15=8/15×5
分数乘以整数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3.一个数乘以分数的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使学生明确:24×3/8就是求24个3/8是多少,7/18×9/14就是求7/18的9/14是多少,是对整数乘法的的扩展。
练习:练习七的第3题。
板书:
分数和整数相乘,用分数的分子和整数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不变,为了计算简便,能约分的要先约分,然后再乘。
一个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为了计算的简便,也可以先约分再乘。
使学生明确: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板书:
应用乘法交换律 应用乘法结合律 应用乘法分配律
练习:练习七的第4、5题。
5.口算
练习七1、10题。
6.分数应用题。
(1)把谁看作单位“1”
六年级参加数学小组的有36人,语文小组的人数是数学小组的,体育小组的人数是语文小组的倍。体育小组有多少人?
(2)练习。
①打字员打一部书稿,每天完成,5天完成这部书稿的几分之几?
×5
②立新小学六年级有学生155人,其中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参加科技活动小组的有多少人?
155×
④党校食堂九月份用煤560千克。十月份计划用煤是九月份的,而十月份实际用煤比原计划节约,十月份比原计划节约用煤多少千克?
560××
7.倒数:整理和复习第7题。
堂上练习:
1.练习七第2题,抢答,小组练习。
2.练习七的第3、11题。
3.练习七的第16、17题。
作业:
练习七的第12-15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