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教案科学《种养计划》的反思和反馈
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包括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题,同时也能包含有解决这回些问题的答方法;教学案例描述的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情感在内的故事;教育案例是一个教育情境的故事,在叙述一个故事的同时人们常常还发表一些自己的看法,也就是点评。所以一个好的案例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加上精彩的点评。
㈡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及反思 说说它在哪
能网络就网络吧!!
㈢ 幼儿园科学教案《声音是什么》反思
设计意图 小班幼儿的启蒙教育离不开幼儿的生活,唯有由心而发的兴趣才能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探索周围事物。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无处不在,小班的小朋友对倾听很感兴趣,对大自然的声音充满着好奇和探索,而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又是以倾听为基础,因此,我设计了《这是什么声音》这个活动符合小班幼儿好奇、好模仿、好动...的特点。引导幼儿通过听、说、想象、创造等方式,发现普通的生活材料会产生各种独特声音,感受大自然中声音的奇妙,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 教学目标: 1、.聆听、感受大自然中的声音,尝试用敲击、碰撞、弹拨等不同方法探索瓶子发出的各种声音。 2、能随着音乐的旋律有节奏地用瓶罐乐器伴奏,体验自制打击乐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 不同的瓶罐 不同材质的敲击工具 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一、自由探究怎样让瓶罐发出声音 1、不用工具,用摇晃或滚动等不同的方法使瓶罐发出声响。 2、借助其他物品,使瓶罐发出声音。 二、音乐游戏“瓶罐大合唱” 根据音乐节奏,幼儿自由敲击或摇晃自己配置的瓶子乐器。 三、讨论: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不受欢迎的声音,这些不受欢迎的声音有的听上去很响,有的听上去很刺耳,让人们很不舒服,这样的声音叫噪音。 活动延伸 尝试用各种辅助物制作和装饰乐器。 活动反思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孩子始终处于宽松、愉快的氛围之中,孩子们兴趣高涨。积极主动地学习,真正体现了幼儿的主体性,孩子的情感及表达欲望得到了充分的满足。整个活动目标明确,层次清楚。环环相扣,层层推进,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小班幼儿意志还比较薄弱,参与活动时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如果活动过程不能激发他们的兴趣,并使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很难说服和强制他们真正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去。通过幼儿自身的探索,感受与同伴、老师一起玩的快乐。。我示范了各种瓶子的打击乐器模仿现在的娱乐节目的打击乐器的表演。整个活动层次清晰,幼儿在操作活动中尝试、模仿、观察、比较、倾听,体现了“玩中学”的理念。提供给幼儿人手一份乐器,让幼儿同时感知声音的不同,最好选择声音差别大一点的乐器。总的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兴趣也很浓厚。 在小班孩子的生成活动中,生成的内容大多来源于生活。所谓“环境会说话”,就是指周围所有的事物都会冲击幼儿的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官。从幼儿好奇地发出第一个“为什么”“怎么样”的问题开始,充满新奇和快乐的探索就已经在他们心中拉开帷幕。“声音”这个生成活动就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幼儿对身边的“声音”有着直接、丰富的经验和兴趣,在寻找声音的过程中,又产生了许多符合小班孩子特点的小主题,这些随机的教育契机又不断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小班教师应在充分理解幼儿的基础上,从幼儿的生活中寻找闪光点,寻找孩子关注的热点,以小见大,不断调整自己的设想和计划,与孩子共同创造奇迹。
㈣ 幼儿园大班科学镜子教案反思怎么写
一、充分诠释了科学活动的价值
《镜子的秘密》这个活动充分诠释了幼儿科学活动的价值与使命,那就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指出的:“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
首先,为了“激发探究兴趣”。“真好玩、特有趣!”是现场参与活动的每个幼儿、每个教师最真切地感受,观摩的教师常常有忍不住想尝试的愿望。
活动开始,老师出示了一张印有一半螺丝刀的图片,并问“这个图片上是什么东西呢?”有的孩子说“像把刀”,有的说“是一根羽毛”……顺着孩子的多样回答,老师又以“它到底是什么东西呢?”这一问题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随后,老师马上以“让我们请镜子来帮忙”抛出了本次活动的核心探索对象“镜子”。当孩子运用一面蓝色镜子照着图片发现“原来那是一把螺丝刀”时的惊讶与喜悦,自然会对“镜子成像”产生浓厚的兴趣。打铁趁热,教师又跟进提问:“透过镜子看,‘半个’变成一个,如果透过镜子看‘1个’,又会变成几个呢?会不会变成3个、4个,或者更多呢?”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有趣”才能激发主动探究的好奇心。活动中,老师步步设疑,层层激趣,有效激发了孩子进一步了解的兴趣。而每一次有趣、奇特的现象,都让幼儿沉浸在浓浓的探究氛围中。我想,这份被激发的兴趣背后,也许会衍生出更多对周围事物、现象,对各种自然、社会问题的好奇、持续与持久的探索,这就是这个活动的价值所在,也是科学活动需要的、追求的核心价值。
其次,为了“体验探究过程”。活动中,沙老师一个让幼儿开展了三次“实验”:第一次,单面镜子的操作活动,发现单面镜的成像规律;第二次操作,探索两面镜子不同的成像情况;第三次,进行三面镜子的成像实验,自制简易的万花筒。孩子亲自动手操作、动脑发现,体验着探究的乐趣。
再者,为了“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在活动中,幼儿能通过观察、比较与分析,发现并描述观察到的“镜子成像”情况;能用一定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测;能看懂图示要求,并能较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察与理解。这些初步的探究能力与学习能力,在活动中得以发展。这种能力的获得也必然有助于促进幼儿后续的学习,以至终身的持续学习与发展。
二、充分反映了教师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的智慧
首先,选材的独特。这个活动的内容选自一个儿童科学游戏书。沙老师独具慧眼,将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镜子与彩色纸片小图形这两个元素巧妙融合,以“镜子的秘密”为探究视角,让幼儿在不断地猜测、实践中,发现“1面镜子、2面镜子、3面镜子”不同成像效果,感受和体验玩镜子的意外、惊喜、好奇和挑战。内容和教学具的独特,给教学活动带来了别样的精彩。
其次,精心的设计。
具体明晰的目标定位。活动目标引领着整个活动的设计与开展,本次活动的目标:
⒈观察镜子成像的各种现象,知道镜子成像的多少与镜子的数量和镜子间的角度有关。
⒉镜子成像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极探索,并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
⒊激发进一步探究镜子成像规律的欲望。
充分体现了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和教学生长点的把握”和对大班幼儿学习特点的考虑与能力的培养。
层层递进的环节设计。本次活动,从“单面镜子的操作活动,发现单面镜的成像规律→探索两面镜子不同的成像情况玩→找找万花筒里的秘密,猜测万花筒里有几面镜子→进行三面镜子的成像实验”从每一次问题抛出与探究总结,都为下一个环节做了铺垫和准备。由浅入深的逐步推进,保证了每个环节的有效。
第三,有效的互动。
“目标的有效是核心;设计的有效是根本;互动的有效是关键。”一个优质的集体活动除了“选材好、选点妙、角度巧”之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对集体教学的驾驭能力是活动真正成功的关键。这个活动让我们领略了沙老师——苏州市学科带头人的教学智慧和教育风采,提问具有开放性,能够聆听、接纳孩子的信息,并能进行及时地梳理、提升。如,在每次实验前,教师都能将实验要求清晰表达。如,“在你的桌上有一面蓝色的镜子,请你让它站在黑线上”、“先拿出有蝴蝶的纸片放在桌上;然后拿出连着的两面镜子,让它站在纸片的蝴蝶前,注意保持一定的角度;再试着让两面镜子打开或合起来,仔细观察,数数镜子里和镜子外一共有几个蝴蝶。”……精炼、清晰的语言要求,有助于传递“实验”中的科学态度,并帮助幼儿集中对实验问题的关注。又如,在现场互动中,教师对不同个性幼儿的鼓励、对幼儿整理物品习惯的评价等,都体现着教师在互动中对每个幼儿的关注,以及对幼儿全面发展的关注。
本次活动,从内容的选择、环节的设计、教学策略、活动成效来看体现了“好课”的特质,发挥了“好课”的引领价值。学习分享之余,有两点建议:
⒈如果在教学活动结束前,教师激发幼儿后续探索的意识更强一些,探究的任务更明确一些,如“如果有更多面镜子,看出去的彩色纸片会有区别吗?”“哪些地方利用了镜子的成像效果?它给我们生活带来了什么好处?”……这样,也许集体学习活动与个别学习活动的连接就更有价值,幼儿继续探索的目的性会更强,以致引发幼儿到生活的更大空间里去探索、发现更多有趣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这也许是我们更在乎的真正的发展意义。
⒉可以给予幼儿更多观察、思考与表达的机会。尤其是“观察图示,表达对图示要求的思考与理解”时,可以让更多的孩子来说一说“哪里看懂了?哪里没看懂?”,第三张图示的角度需要调整,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理解。
㈤ 中班科学教案反思各种各样的管子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各种各样的管子
【设计意图】
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看到各种管子,由于幼儿天生对外界事物充满了好奇,对各种事物都充满了探究的欲望,因此,我先从幼儿的日常生活入手,与孩子们一起探究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一些事物,让孩子们在探索的过程中,认识到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进行简单的分类,知道一些不能向带管子的通道中乱扔东西等常识。并且能通过自己的想象和创造,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创造性地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整个过程我分为三个阶段:
1、设疑激趣,巧妙导入。
我选择了在开始部分用课件的形式向幼儿展示各种用管子制成的艺术品,激发幼儿探究的兴趣。
2、师幼参与,探索认知。
本阶段是整节课的重点。在活动中,我坚持以幼儿为本,启发引导幼儿大胆想象,让他们尽情发挥,积极发言。通过认一认、分一分、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认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习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了解管子的重要性,能爱惜管子,不向管子形状的通道中乱扔东西。
3、活动延伸,培养能力。
在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准备让幼儿大胆地想象,亲自动手制作一件管子作品,创造性的玩管子,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目标】
1、了解各种各样的管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管子的特点对管子进行简单的分类。
2、知道管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便,不向管道中乱扔东西。
3、会用管子进行简单的造型,会玩各种管子游戏,感受管子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管子(软管、硬管、可伸缩的、粗细不同的管、电线管、水管等)、管子造型、纸、抹布、管子艺术品课件。
【活动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激发幼儿兴趣,组织幼儿探究。
师:小朋友,今天书博士给大家带来了几样东西,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呀?
幼:想!
2、出示课件,师幼共同观看。(课件展示人们用管子制作的作品)
3、引导幼儿讨论,从而引出管子。
师:谁能告诉我,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
(幼儿的回答可能千奇百怪,教师加以引导)
师:小朋友觉得这些东西好看吗?知道用什么做的吗?
(引导幼儿说出管子)
师:它们都是用什么样的管子做的呢?
(铁管、塑料管、吸管等)
(二)探究新知:
1、摆出各种各样的管子,请幼儿参观小小展览会。
师:今天老师专门为大家举办了一个小小的管子展览会,你们想不想参观一下?
幼:想。
师:小朋友要注意,看的时候不要挤,要轻拿轻放,我们比比哪位小朋友观察得最仔细,发现管子的特点最多。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地观察各种管子)
2、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类型的管子。
师:小朋友,你们刚才看到的管子都一样吗?
幼:不一样。
师:哪些地方不一样?
(幼儿可能不是按以下顺序看出来,教师可随幼儿回答的顺序调整教学思路)
幼:有的是铁的有的是塑料的、有的是软的有的是硬的……
幼:有的长有的短、有的粗有的细……
幼:用途不一样。
师:刚才小朋友说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它们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管子?
师:这根管子我在洗手间了见过,这是一根“水管”。
师:这是什么管子?
幼:吸管!
师:是的,这是小朋友平时用的吸管!
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还有什么管子?你们都在哪里见过这些管子?
3、引导幼儿了解管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师:这些管子都分别用在什么地方?给我们带来了哪些方便呢?
师:小朋友想一想哪些物品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哪些物品在管子中不容易通过?(幼儿讨论回答)
师:小朋友看,老师这里有很多东西,有玩具、纸、抹布、塑料袋等等,这些东西能很容易的通过管子吗?(让幼儿动手尝试,并联系实际,教育幼儿不往管道中乱扔东西)
4、启发幼儿动手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
师:刚才,老师和小朋友们一起认识了好多的管子,可是老师有几位管子朋友迷路了,找不到自己的家了,小朋友能不能帮它们找找自己的家呢?记住一定要仔细找,水管要进水管的家,吸管要进吸管的家……
(请几组幼儿到前面来分一分)
师:小朋友他们分的对不对?(请幼儿判断正误)
师:你们真聪明,一会儿就帮管子朋友找到了自己的家。其实,除了这样分外,我们还可以怎样分呢?
(引导幼儿说出根据管子的形状、颜色、质地等进行分类,并让幼儿进行简单归类)
(三)总结新知,活动延伸
师: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学会了对管子进行简单分类,也看到了很多用管子做成的物品,你们想不想自己动手设计一件作品呢?
幼:想。(让幼儿闭上眼睛联想制作一件什么样的作品。)
师:你准备设计一件什么样的作品呢?(启发幼儿大胆地讲出自己的想法)
师:我们还可以用管子做些什么游戏呢?比如:传声游戏……
师:现在就请小朋友一起去区角里玩一玩管子吧。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从幼儿熟知的日常生活中的管子入手,了解、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管子,知道管子不仅可以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方便,而且,还可以做成很多好看、好玩的东西,为我们带来了视觉和游戏的乐趣。活动中,幼儿自主设计作品、自由游戏,,不但使孩子们提高了探究的兴趣,还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
㈥ 中班科学教案反思各种各样的种子反思
中班科学《有趣的种子》教案与反思
设计背景
春天来了,种植角又要开始种植了,为了让中班的小朋友能认识更多的植物,认识种子,我收集了很多种子,都是孩子们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的一些植物,但又不知道的一些植物种子,从而萌发幼儿对植物的兴趣,对劳动果实的爱惜,设置这次有趣的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各种植物的名称,颜色、形状。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初步了解一些种子的果实。
重点难点
让幼儿能按种子的形状,颜色,大小来进行分类,并掌握一些种植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植物实物图片、视频。 2. 一次性塑料杯。 3. 各种种子,如:蚕豆、黄豆、绿豆、红豆、玉米、南瓜、大豆、豌豆等等。
活动过程
一、播放视频录象让幼儿认识实物,并能说出实物的名称
1.幼儿观看视频自由讨论,并小声说出实物的名称。
2.教师提问,让部分幼儿说出看到了哪些实物。
3.说出这些实物的种子。
二、引导幼儿认识各种种子,并讲出种子的名称
1.提问,你看到了哪些种子宝宝?
2.让幼儿挑自己喜欢的种子,并告诉同伴你喜欢的种子宝宝叫什么名字?
3.幼儿挑种子,要求每样挑两粒。
4.教师小结:原来种子有大有的、有小的、有穿着各种颜色的衣服、有各种样子的、有的还可以吃呢,好玩吗?
5.教师出示自己挑的两种种了,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是谁?有什么地方是一样的?
三、让幼儿按一种特征去选种子。
1.幼儿自由选取。
2.互相说出自己选取种子的特征。
3.说出自己选出的种子长大后什么样子的?
4.再放视频让幼儿加深印象。
四、你们知道植物的生长需要什么吗?
1.简单介绍植物的生长需要泥土,水,和光。
2.介绍种子种植的简单过程。
五、为了让我们班的种植园更漂亮,我们把这些有趣的种子宝宝种到地里好不好?
六、带幼儿到种植园进行操作。
七、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在这一活动课中,我的取材来源于幼儿身边的事物,平时幼儿能容易接触到的材料,让幼儿感受知科学就在身边。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在看视频教材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都是身边的植物,让幼儿有很大的兴趣。在操作过程中,有些乱,有的幼儿没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挑选种子,由于太兴奋了,选了很多的种子混合在一起。在说出种子名字的时候,有的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种子,但是说不出它的名字,在我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了它们的名字。在按种子的特征来选取种子的时候,个别孩子没能按照特征来选取,还是选取了自己喜欢的种子,可能是教师引导的不够,总之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㈦ 幼儿科学公开课排一排教案及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数学《排一排》活动,是在幼儿已认识、熟悉的基础上进行活动的。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我制定了以下三个教学目标: 1、让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方法,在第一个活动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五个大小不同的西瓜图片,首先让幼儿知道这些西瓜是大小不同的,让幼儿想办法,如果要把西瓜从小到大排...一排,怎么办?同时,在孩子想办法的基础上教给孩子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排序的办法。 2、能按要求进行比较物体并排序,例如:我为宝宝们准备了大树的图片,目的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也是对幼儿学会多个物体进行比较的一个升华。   3、培养幼儿的目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这一目标主要体现在第三个活动中,幼儿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盒子的薄厚,这也是我运用的教学方法之一。同时,在活动中我还运用了游戏法、寻找法,通过游戏活动,能促进幼儿对物体空间形式的正确认识,如:分给幼儿不同粗细的树木图片,引导幼儿由粗到细排列,引导幼儿每次从中取出最粗的,一直到取完为止,然后,再按由细到粗的顺序把树木一棵棵收起来,放回原处,无形中培养了孩子整理玩具的好习惯。总之,本节课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教学目标。 存在不足: 对于本节课,虽然从整体上看完成了教学目标,但我觉得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 1、             整节活动,孩子都在围绕老师设计的思路走,没有自由探索的空间,我想这是我设计活动的一个误区。 2、             活动中,孩子的兴致不高,游戏活动不能吸引孩子的兴趣,课堂气氛不活跃,感觉到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待改进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