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如何在积木搭建游戏中丰富幼儿的数学经验
积木,可以说是每个家长都会给孩子备上一套的玩具之一。
作为已经诞生了86年的经典玩具,能够经久不衰,乐高确实有其设计的精巧之处。
从数学启蒙的角度说,也是一个十分有效、实用的选择。
从学习计算、数数、估数、比较、分数概念、认识图形,到培养孩子的空间思维、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都可以利用乐高积木来完成。
不过很多家长都只是听说它的好,买回来就丢给孩子,最后价格不算便宜的乐高积木到孩子手中,也只是用来叠高,并很快就失去兴趣,扔到一边了。
记住在孩子低龄的启蒙阶段,任何教具的使用都需要家长去做引导,绝不是买给孩子就完事儿了。
今天,我整理乐高积木的4种玩法,家长们赶紧带着孩子一起玩起来吧!
1.理解数的概念
锻炼能力:比较大小,理解数字与数量的关系
很多孩子口中背着“1、2、3、4、5....”,其实却是对这些数字完全没有概念的。
家长在教孩子数数的时候,若是运用乐高,即一边数,一边对应着相应数量的乐高方块孩子,有了具象的数量,本来无法理解的抽象关系就变得明了啦。
这样的学习方式不仅是利用实物让孩子清晰数字的含义,同时孩子也感知了数字的大小,因为孩子会直观的看到:“2,是有2个小方块的;而1,则只有1个小方块,原来这就是2比1大”。
2.加减法
锻炼能力:理解加减法这一抽象的数学概念
同数数一样,“加法”、“减法”到底是什么意思?对孩子来说是十分难以理解的抽象概念。
家长口中念着“3+2=5”,孩子不理解,思维更是跟不上大人的思考节奏。
但当你一边教,一边拿出乐高方块摆一摆:
“2个小方块加上3个小方块,合起来我们可以得到5个小方块”,孩子看着实物,听着你的话,便很好理解“加号”的含义了。
其实,所有抽象的计算概念都可以用这个方式来教,甚至包括乘法。不过学前我们还不用学习乘法的概念,若是小学后孩子不会,爸爸妈妈们也不要忘记拿出乐高积木哦!
3.拼图
锻炼能力:认知图形、认识整体局部的概念、锻炼专注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很多乐高买回去会附带搭建的图纸,但很多立体场景的搭建都十分复杂,孩子玩起来并不容易。
所以,直接让孩子按图纸操作,很容易打击孩子玩乐的兴趣,反而失去意义。
不如先从相对简单的拼图入手,玩这个游戏之前,需要家长如下图这样,提前画好拼图框架,然后让孩子将合适匹配的乐高放进去即可。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家长绘制的框架图形,开始可以简单一些,根据孩子的进步逐渐添加难度。
4.分数
锻炼能力:理解等分的概念
分数,听起来是上学后才要学习的知识。
数学启蒙阶段确实也不要求孩子对分数做过多的运用,但幼儿园阶段需要学习的“图形的分割与组合”中要求孩子必须理解“等分”这一概念。
而乐高上本身就带有小齿轮点,很容易帮助孩子理解分数概念。
比如,一个有8个小齿轮点的乐高方块,先让孩子数一数,然后拿出一个只有4个小齿轮点的乐高方块,再让孩子数一数,最后把4个点的对齐放置在8个点的旁边,让孩子用眼睛直观看见“4比8少4,即少一半,所以说4是8的二分之一”。以此类推,让孩子学习1/4,1/8,3/4等等
家长给孩子买玩具、教具帮助孩子启发思维,进行早教,寓教于乐,本身是一个正确的观念,但一定要注意引导孩子的方法!
❷ 小班结构游戏搭积木房子游戏玩法
结构游戏:房子 调整策略 活动目标 1.让幼儿知道游戏的名称,激发幼儿的兴趣,在教师的鼓励下能参与建构游戏活动。 2.让幼儿对建构材料感兴趣,感知特征,熟悉材料操作方法。 3.通过老师的鼓励、帮助,初步学习插、搭高、拼的技能。
❸ 幼儿园大班积木活动度假屋教案
设计思路:
在班级的区角里我设置了“建构区”,里面放置了大小不一的积木,孩子们常常在一起拼拼搭搭,有时候积木会变成城堡,有时候积木又变成了大桥……….一天孩子们因为对这些大大小小的插孔产生了兴趣,不停地来追问我一些问题,于是我想到生成这一节科学探究活动,让孩子们在一次次操作中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带来的变化,从而培养孩子们自主探究、发现总结的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发现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产生的变化。
2、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积木每人5块、蛇宝宝动态视频。
活动过程:
一、随音乐自由拼搭积木。
你把积木拼搭成了什么?你是怎么拼搭的?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自由搭建,感受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所产生的不同效果,体验积木的多变,为下面的活动做铺垫。)
二、游戏活动:积木变变变
1、变成一条蛇宝宝。
游戏规则:幼儿将手中的5块积木独立进行连接,变成一条身体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让幼儿用仅有的5块积木自由搭建,搭建一条能连接在一起的蛇宝宝,引发搭建的兴趣和热情。)
2、变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1)、幼儿4人一组尝试将积木连成一条长长的蛇宝宝。
交流:你是怎样把积木连接在一起,变成长长的蛇宝宝?
(分析:本环节引导幼儿在操作构建中,通过比较发现积木不同的连接方法可以使蛇宝宝变得更长的秘密。)
(2)、小结:积木连接的孔越少,蛇宝宝就越长。
3、变成会动的蛇宝宝。
(1)、观看视频,发现蛇是会“扭动”的。
(2)、幼儿分组操作,尝试连接积木的不同方法。
交流:你是怎样让蛇宝宝动起来的?
(分析:本环节幼儿尝试用硬硬的积木构建一条会“扭动”的蛇宝宝,进一步激励幼儿大胆探索尝试,寻找出能让蛇宝宝会“扭动”的连接方法,体验成功的快乐。)
(3)、总结:两块积木只要连接一个孔,蛇宝宝就可以扭动了。
三、幼儿相互交流积木的奇妙变化。
四、收拾整理积木。
活动反思:
从活动的实施过程来看,我发现孩子的兴趣很浓,这可能来源于两点:
一、活动的材料来源于幼儿生活
积木是孩子身边常见的玩具,大家几乎每天都会接触到,对它的玩法、性能比较熟悉、了解,操作的时候我发现每个孩子都能发挥自如,拼搭出不同的物体。
二、多次操作活动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
现在的孩子对什么都很感兴趣,都愿意动手去看看、摸摸,好奇心特别强,而这节科学活动正好满足了他们爱尝试、爱探究、爱玩爱动的特性。操作中我设计了三个不同要求的小游戏,幼儿在我的引领下,一次次操作总结,自主发现规律和隐含的秘密,最终得出积木连接方式不同会产生奇妙的变化。
❹ 幼儿搭积木教案是属于社会教案呢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数的形成,认识数字6~7。 2、了解数与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重点:认识数字6~7. 难点:知道数与数之间多1和少1的关系。 活动准备: 1、月历一本。 2、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学习6的形成: 幼儿看月历:——“找...出6日在哪里?”(6日在5日的后面,在7日的前面。) 出示数字6,请幼儿在数字6的下面放上相同数量的实物。 幼儿点数6 出示数字6的卡片,幼儿想象数字6像什么? 2、了解数与数之间多1和少1的顺序: 幼儿搭积木。从第一块开始:1块块增加,一直加到6块。 体验感知5添上1就是6了解多1的顺序。 看月历,体验多1的顺序。 (1添上1是2,依此类推。) 幼儿取积木。从第7块开始:1块块减少,一直减到1块。 体验感知比7少1就是6,了解少1的顺序。 3、寻找生活中可以用6表示的物体: 幼儿在教室里寻找可以用6表示的物体。 幼儿在家里寻找可以用6表示的物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