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学国学第3册三字经人主要的亲属教案
教学设计(分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道主要的亲戚关系和称谓。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家庭中主要的亲戚关系和称谓。 (三)教学准备与学习资源应用: 1、 学生:准备一张“全家福”照片 2、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张“全家福” 照片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介绍 家中的亲戚 1、 今天,老师从家里给你们带来了一张赵老师在春节时拍的照片,你们想看一看吗?(出示照片) 2、 就是这张照片。今年春节正好时赵老师的爸爸七十岁的生日,家里来了许多亲戚,所以这张照片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上面有我的父母和亲戚。当然了,这中间还有我。 3、 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我的父母和亲戚们。(介绍照片中的人物) 活动二:理清亲戚关系 1、 这些就是我家的亲戚(出示课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亲戚间的称呼可是有讲究的哦。你能搞清他们间的关系和称呼吗?老师来考考你们! (多媒体出示:妈妈的姐姐:————— 、 爸爸的妹妹:—————……) 2、 看来同学们有时对亲戚们的关系和称呼还真有些搞不清。这样吧,老师教你们一首儿歌,学会这首儿歌后,相信大家一定能把这其中的关系搞得清清楚楚的。(出示儿歌) 3、 边打拍子、开火车读;再齐读。 4、 怎么样?这下搞清了吗?好,再让我来考考你们。桌上有一张未完成的亲戚关系图,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为关系图下方的称呼找到适当的位置。待会请小组代表上来交流。 5、 这下,大家总算把我们亲戚间的关系搞清楚了。老师知道今天你们也把家里的“全家福”照带来了。谁愿意上来为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家的亲戚呢? 总结: 看来通过这堂课,我们了解了亲戚间的关系和称呼。课后思考一下,怎样和亲戚间增进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与亲戚来往,体验亲情。 教学过程: 活动一:亲戚交往增情谊 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清楚的了解了亲戚间的关系和相互之间的称呼。亲戚和我们有着亲近的关系,是我们的亲人。 2、 虽然我们是一家人。但是并不都生活在一起。瞧,徐佳佳同学还把她春节的情况用摄像机拍了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她的亲戚,看一看她是怎样和亲戚联系的?(播放录像) 说明:录像教学能使教学更具体化、形象化和信息化。在课中播放班中一位同学在春节中和亲戚联系的录像,让学生再次回忆春节期间亲戚相见的融洽温馨的情景,从而缩短学生与所学内容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更能提高教学质量。 3、 学生小组讨论后交流。(与亲戚联系的方式:上门拜访,电话联系,上网联系,书信往来……) 活动二:情景演示,体验亲情 1、 亲戚间的互相来往和联系能加强彼此的感情。但是,你们知道在和亲戚交往过程中应该如何表现,才能促进我们的亲情呢?下面请你们小组合作,来演一演如何正确的接待或访问亲戚。 2、 小组表演 3、 大家来评一评,他们演得好不好?好在哪里?为什么? 4、 和亲戚交往也要注意礼仪和场合,那么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5、 学生交流 说明:在课中能善于抓住学生学习的心理,尽力创设情境,课上就会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到小组表演,会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他们定会充分展现自我。 总结: 小结:大家说得很对,同样是自家人,可是对待亲戚还是要有礼貌,对长辈我们要尊重,对年龄小的晚辈我们要谦让,这样才能使我们和亲戚之间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使我们的大家庭更和睦,更幸福。让我们做家中的小天使让我们的大家庭变得更开心,更美好!
❷ 幼儿园国学应该学什么,除了弟子规、三字经还可以学什么
可以教孩子一些自然安全知识,教孩子辨认一些交通标志,熟悉交通法则,。提高孩子的见识和自我安全防范。
❸ 幼儿园国学经典课堂唐诗弟子规三字经成语接
◎ 孺子可教 rúzǐ-kějiào
[the young man is worthy to be taught] 喻指年轻人有培养前途
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回里所,复还曰答:“孺子可教矣!”——《史记·留侯世家》
词语解释
rú zǐ kě jiào ㄖㄨˊ ㄗㄧˇ ㄎㄜˇ ㄐㄧㄠˋ
孺子可教
指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史记·留侯世家》:“ 良 尝闲从容步游 下邳 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 良 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 良 曰:‘孺子,下取履!’ 良 鄂然,欲殴之。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 良 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 珠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复还,曰:‘孺子可教矣。’” 唐 刘禹锡 《澈上人文集纪》:“初,上人在 吴兴 居 何山 ,与 昼公 为侣,时予方以两髦执笔砚,陪其吟咏,皆曰:‘孺子可教。’”
❹ 因为宝宝从小我就给他学习古诗文,三字经什么的,所以我想找以国学为特色的幼儿园
您教授古诗文如果绰绰有余的话,还是建议孩子去全面点的幼儿园~~~~孩子各方面发展很重要的~~~~
❺ 幼儿园国学教材三字经弟子规唐诗成语新蒙氏幼儿国学
水滴石穿来shuǐ dī shí chuān
近义词:自 磨杵成针、绳锯木断 反义词: 虎头蛇尾
用法: 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解释: 水不停地滴,石头也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出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第十卷:“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一千;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例子: 乖崖援笔判云:“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
谒后语:
谜语:
❻ 求份国学教案,用三字经,或者弟子规
非常好啊。
南怀瑾先生谈儿童读经(1)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关于大家习惯所称「儿童读经」的事,「儿童读经」是大家最近讲惯的术语,其实就是儿童读书。不管称儿童读书、儿童读经,或儿童中国文化导读也好,在我的看法,这个时代,尤其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国家,在近七、八十年来这个时代,中国人一听到「读经」两个字,就莫名其妙地反感,认为是复古,走倒退的路线,或者认为不合时宜,这都是一个错误的观念。因此,我对大家推广的这个工作,就改个名称,叫做「儿童智慧开发-中国与西方文化导读」。这样一来,一方面免除各方面的误解,另一方面也为中华民族建立一个承先启后的新文化。
其实引用孔子的话,什么事都要「正名」。甚么叫正名呢?
就是对于事情的一个主题,先要弄清楚,实际上,我们提倡的儿童读经运动,就是一个背书的方法,就是教人家肯读书、肯背书、肯唱歌,没有别的东西。就是教刚生下的孩子,从零岁起到十五、六岁之间,就读书、背书。读诵的内容,包括中国传统文化儒家、道家很基本的一些书,甚至包括佛家一小部分也可以,不过在传统的教育上,是以儒家的书为基础,佛家的书,要大一点再读。背书的内容,不仅是中国的基本文化要背,还要背其它各国的文化,如英文、法文、德文等等。过去,西方的教育方法,不管欧洲、美国也和中国一样都要背书。
大家都会觉得很古怪,认为在这个时代,怎么还要教小孩子背书?一般人不懂,这是中国人已丧失的基本教育方法,也可以说,西方人也忘记了。人类原始的教育方法,只有一个,就是背诵。尤其是读中国书,更要高声朗诵。高声朗诵,有什么道理呢?这个含意很多,朗读多了,自然懂得言语与文字的音韵学。换句话,也懂得文字和语言之间拼音的学问。不管中文、外文,高声朗诵,慢慢悟进去,等长大了,音韵学懂了以后,将来的学问就广博了,假使学外文,不管英文、法文、德文,统统会悟到音韵的拼法,一学就会。在中国古代,这是个普通的教育法,大家都会的。但是这个世纪中国开始接受西方文化后,对儿童的教育,再不采取朗诵,背诵方法,而着重知识的灌输与理解。这是因为在十九世纪末期、二十世纪初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思想的影响。后来影响到美国,教育上讲「实用主义」,主张教育就是生活,推翻他们所认为古人背诵是读死书的这种制度。认为念诵、背诵是像打针一样注入式的,又像喂鸭子硬喂进去,只会把人喂坏了。所以一百年来,东西方学校的教育都采取较放任儿童的方式,不需要背诵。只要求他懂得,来启发他的脑筋,开发他的智慧。尤其在中国「五四运动」这个阶段,受西方文化的影响,彻底的推翻了读中国的古书,接受新的教育,把一些教科书都变了。过去是读《大学》、《中庸》、《论语》、《孝经》、《三字经》、《千字文》,变成读的是「小猫叫,小狗叫,开学了,开学了,老师早,老师好」,这是学语言,没有文化了,一直沿用到现在,这种教育方法所造成的流弊,祸害是非常大的。所以这一代的中国人,变成没有文化根基。我常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亡国都不怕,最可怕的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自己的根本文化亡掉了,这就会沦为万劫不复,永远不会翻身。我们只要看看犹太人就知道。自摩西出「埃及」,到现在二、三千年来,犹太人在世界上,始终是第一等人,在几千年以后的现在,重新建国,建立了以色列。犹太人几千年来的教育,自己独立一个系统,不与外面接触的,始终保存他的文化精神。可是世界上的人忽视、轻视了这一点,尤其我们中国人更不注意,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
「五四运动」这一班人,为了使中国走向现代化,推翻旧文化,可是新的中国文化是什么,并没有建立。所以对中国文化就拦腰砍了一刀。现在国内文化断层是很严重的,这几十年来,新的权策,新的一些做法,几乎连根都挖掉了。像我们这个年龄层,七、八十岁的人,快要死光了,将来要想承先启后、继往开来,使国家民族文化保存下来,几乎不可能。因此趁我们还在,极力地提倡注重文化。
提倡以后,推广些什么?现在回到原来的本题,也就是我们让孩子们背书朗诵的方法,不须告诉理由。不管四书五经,或是古书,任何一段,像唱歌一样,很轻松愉快地背诵,不给他讲解,偶然稍稍带讲解一点。这样背下去以后,一辈子都有用,一辈子都忘不掉。不但中国文化要背,外文也要背。
我们需要认识背诵,重点在那里,也许大家可能还不知道。中国五千年文化,以及西方文化,西伯来文也是靠背诵流传下来的。中国唐朝、欧洲十二世纪以前,还没有发明印刷术,也没有纸张,人类文化保存,是靠每个人背下来,口口相传。譬如,大家都知道秦始皇烧书,在那个时候已经发明毛笔了,有些是用毛笔写在牛皮、羊皮上,或用刀刻在竹片上,然后一卷卷卷起来,所以读书是一卷一卷的,所以叫开卷有益。自秦始皇烧书,到汉武帝开始重新恢复文化,距离七、八十年之间,中国文化,《四书》、《五经》、《老子》、《庄子》,都靠这老先生亲口背出来,口口相传。你以为是像现代靠
❼ 幼儿园小班国学(三字经)怎么上,过程
先播放录音,让幼儿在吃饭、游戏或者睡觉时听,多听一段时间以后再教幼儿跟着老师朗读,读熟了再背诵
❽ 国学经典《三字经》中有哪些宝宝启蒙必看的
第一次教女儿复《三制字经》,她并不理解什么意思,我也没有刻意去解释。只是3个字3个字的读给她听,因为人之初开始,比较简单明朗,读了几遍小妞竟然也能跟着我溜下来。重复来重复去,竟然也就把我念给她听的几句一字不差读了出来。女儿是个好奇感很强烈的孩子,读一句就问我这是什么意思?我于是便会把这一句的意思讲给她听。不喜欢填鸭式的教育,喜欢她自己发现问题,喜欢带着问题去给她解答,这样她的印象会比较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