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班健康活动优质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处于身体迅速发展阶段的大班孩子,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活动欲望,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发生危险。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会受伤;在书写时,细细的笔尖不小心就会刺伤眼睛;在交流时,不经意地对着耳朵大声说话就会伤及耳膜等等。《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除了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外,更要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健康活动《怎么办》就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所生成的活动之一。
活动目标
1、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是知道眼睛,鼻子。耳朵的作用,同时,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
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 x x xx x )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学反思
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
B. 幼儿园中班健康教案设计意图怎么写
幼儿园中班教案: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教师:屈老师 设计意图: 由于幼儿对生活版自理能权力方面比较薄弱,有的幼儿更是不会动手,为此想通过此次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技能,通过节日的方式让小朋友自发的感觉到妈妈的辛苦
C. 幼儿园大班生活与健康《保健高手》教案
设计意图:
1、科学活动,重在让幼儿体验科学小原理。而潜水艇的工作原版理:就是体积不变,通过权改变潜水艇的自身重量,能使潜水艇下潜或上浮。
大班幼儿已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能掌握给潜水艇装水的操作要求,尝试让幼儿发现:装了水,增加了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就能潜到水下;而排出了水,减少了潜水艇的重量,潜水艇就能上浮。
完成三次任务的操作比较中,发现增加的水一次比一次多,潜水艇下潜的深度就越来越深的现象,会让幼儿在活动中感受到探究带来的乐趣。
D. 大班的健康教案有哪些
【设计意图】 孩子从小到大,有过各种情感体验,也就有过多种多样的表情,有时,他们会饶有兴趣地模仿同伴的某一表情,有时会对着镜子做出各种滑稽的表情。本次活动,我安排了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好模仿的心理,让幼儿通过说说来了解表情的多样性,通过做、画来表现不同的表情,通过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来感受不同的情感,并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做出不同的表情,丛中感受到高兴的表情让人看了最舒服,从而学会调节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理。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做做中知道人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尝试用各种形式去表现。 2、回忆各种情感体验,学习调节自己及别人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油画笔、水粉颜料。 2、电脑、两段不同的音乐(喜洋洋、二泉印月)。 3、歌曲:笑比哭好。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今天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了,你们心里感到怎么样? 刘老师也非常高兴。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哦,嘴角翘翘的,眼睛眯眯的,脸上笑嘻嘻的。这就是高兴、快乐的表情。 那我们除了高兴、快乐的表情,还会有什么表情呢?(幼儿讲述) ...【设计意图】 孩子从小到大,有过各种情感体验,也就有过多种多样的表情,有时,他们会饶有兴趣地模仿同伴的某一表情,有时会对着镜子做出各种滑稽的表情。本次活动,我安排了多种活动形式,满足幼儿好模仿的心理,让幼儿通过说说来了解表情的多样性,通过做、画来表现不同的表情,通过听不同旋律的音乐来感受不同的情感,并让他们根据不同的情感体验做出不同的表情,丛中感受到高兴的表情让人看了最舒服,从而学会调节自己和他人的情绪,保持愉快的心理。 【活动目标】 1、在说说、画画、做做中知道人的表情是多种多样的,并尝试用各种形式去表现。 2、回忆各种情感体验,学习调节自己及别人的情绪。 【活动准备】 1、油画笔、水粉颜料。 2、电脑、两段不同的音乐(喜洋洋、二泉印月)。 3、歌曲:笑比哭好。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今天这么多的客人老师来看我们了,你们心里感到怎么样? 刘老师也非常高兴。高兴的时候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哦,嘴角翘翘的,眼睛眯眯的,脸上笑嘻嘻的。这就是高兴、快乐的表情。 那我们除了高兴、快乐的表情,还会有什么表情呢?(幼儿讲述) 2、对着镜子画表情。 表情的种类非常丰富,有快乐的、难过的、害怕的,我们可以对着镜子做一做不同的表情,瞧,(教师示范)我高兴的时候镜子里也有一个高兴的我,我可以用笔对着把它画下来。 你们想不想试一试啊?那我们就过来找个合适的位置做一做,并把它画下来。 3、看着图画讲表情。 我们坐下来说一说吧!你画的是什么表情?还有谁画的也是这种表情?什么事情会让你觉得很**?谁画的是与他们不同的表情?还有谁画的也是这种表情?什么情况下你会感觉**?是什么事让你觉得**? 4、你说我讲谈表情。 在这么多的表情中,你认为什么表情让人看了最舒服呢? 那如果你不开心的时候或别人不高兴的时候,会想什么办法开心起来呢? 5、听着音乐做表情。 刚才我们画了、讲了各种各样的表情,老师这儿还有二段好听的音乐呢,里面也藏着不同的表情呢,你们听! 你们听到这二段音乐里藏着什么表情?边听可以边做不同的表情。 让我们听着这首歌,和好朋友一起做一做各种表情吧! 【活动延伸】 你们听了二段音乐,做了不同的表情,觉得哪种表情让人感到很开心,叔叔阿姨也觉得是笑的表情好,所以他们还编了一首歌,叫《笑比哭好》,让我们一起听一听。(放音乐)我们回家后告诉爸爸妈妈,让他们也知道笑比哭好。收起
E. 幼儿园大班健康勤学好问教案
[设计意图]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健康活动《怎么办》就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所生成的活动之一。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本活动主体部分讨论的三个事件和生活录...像中的片断都是幼儿生活中所常见的,而这些事件中所隐含的不安全因素又常常是幼儿所忽视的,通过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发现问题,梳理提升原有经验,并将所获得的自我保护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幼儿的安全、健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教学特色]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研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通过不断抛出问题, “小虫飞进了耳朵,怎么办?”“积木塞进了鼻子,怎么办?”“沙子弄进眼睛,怎么办?”“录像中哪些行为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在问题中引发原有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同伴间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寻找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有效地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在问题中学习、探究、成长! (二)层层推进教学,提升自护能力。 《纲要》指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时,才能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本活动 先通过游戏 “猜猜猜”,让幼儿体验耳朵、鼻子、眼睛的作用,自然地激发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欲望。再设置问题情景,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最后,将真实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录象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和发自肺腑的告诫声中,内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游戏体验、情景创设、行为判断层层推进,寓安全教育于真实的情景之中,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切实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 保持积极互动,提高参与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辨证统一,突出了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在教学中,我灵活变化教学形式,引导幼儿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 一是游戏化的体验。《猜猜猜》游戏简单有趣,师幼互动气氛热烈,幼儿在富有韵味的对话中既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体验了眼睛、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并自然地引出了主题,为怎么办的讨论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是互动式的讨论。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与材料(课件、图片)互动,同伴间互动,师幼间互动,在不同环节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形式,提高了互动的实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结合: 1、个体交流与录像呈现正确方法相结合。“小虫飞进耳朵”如何正确处理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讨论中,首先是通过个体交流呈现原有经验,然后通过集体观看课件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了提升。 2、小组讨论与集体验证相结合。在事件“积木塞进鼻子”的讨论中,则采用先分成小组自由交流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那么如何让幼儿得到其中的正确方法,则通过让幼儿集体验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教师只是把幼儿的讨论结果加以梳理,将幼儿个人经验(安全的、正确的)推广为集体经验。 3、判断选择与说理分析相结合。如事件“沙子进了眼睛”,通过让幼儿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进行双方的观点碰撞和说理分析,在辩论中形成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4、观察寻找与情景表达相结合。在观看录像寻找错误行为的环节中,所创设的氛围更为宽松自由,当幼儿观察到问题时即可自主表达,使交流更为积极主动。 三是适时性的练习。适时练习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出现在活动过程中的三次行为练习:擤积木、看书、做保健操,既强化了正确行为,又调节了气氛。 [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 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 x x xx x )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F. 幼儿园健康教案《可不可以吃》设计意图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活动目标 1、学习分辨可吃和不可吃的东西。 2、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注意饮食安全。 环境创设 教学挂图、各种图片、实物、黄、白篮子一人一个。 重点与 难点 幼儿分辨出什么是可以吃的,什么都会不可以吃的。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怎么了 1、老师用小动物...手偶表演小动物将药片、玻璃球等误会做糖果吃了,或吃了不该吃的东西后他、肚子很痛、表情很痛苦的样子。 2、请幼儿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引导幼儿了解饮食安全的重要性。 二、看看:可不可以吃 1、教师出示教学挂图《可不可以吃》,请幼儿观察,并说说哪些东西可以吃,哪些东西不可以吃。 2、教师出示实物,哪些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 三、游戏:火眼金睛 老师提供图片,让幼儿将能吃的和不能吃的物品进行分类。 价值分析: 第一环环节是运用情景引起兴趣,导入主题。 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在图片和食物中了解可以吃和不可以吃的东西,拓展幼儿的生活经验。 第三环节是在游戏中巩固了解,体验快乐。 更多幼教相关知识:点击“中国幼儿教育网”即可进入
G. 大班健康活动公开课教案《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大班健康活动《怎么办》教学设计与反思
[设计意图]
“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己”是幼儿园健康教育的重要目标。围绕这一目标,我园生成了《安全你我他》主题系列活动。
在主题推进中,我们发现,处于身体迅速发展阶段的大班孩子,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活动欲望,随着他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不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尤其是孩子的耳朵、鼻子、眼睛最易发生危险。如:在奔跑中,一不小心相撞鼻子就会受伤;在书写时,细细的笔尖不小心就会刺伤眼睛;在交流时,不经意地对着耳朵大声说话就会伤及耳膜等等。《纲要》明确指出:“教师要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安全和保健教育,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作为教师,除了积极为幼儿创设安全的活动环境,避免危险事件发生外,更要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引导学习相关的自我保护方法。健康活动《怎么办》就是根据大班幼儿的生活实际和年龄特点所生成的活动之一。
《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要 “既贴近幼儿的生活来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经验和视野。”本活动主体部分讨论的三个事件和生活录像中的片断都是幼儿生活中所常见的,而这些事件中所隐含的不安全因素又常常是幼儿所忽视的,通过让幼儿运用已有经验去发现问题,梳理提升原有经验,并将所获得的自我保护常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为幼儿的安全、健康起到了奠基作用。
[教学特色]
(一)设置问题情景,激发参与兴趣。
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的本能,探究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奇、好问、好研究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为幼儿创设了一系列问题情景,通过不断抛出问题, “小虫飞进了耳朵,怎么办?”“积木塞进了鼻子,怎么办?”“沙子弄进眼睛,怎么办?”“录像中哪些行为会伤害我们的身体?”在问题中引发原有经验的交流,在交流中促进同伴间思维碰撞,在碰撞中寻找正确的自我保护方法。有效地引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在问题中学习、探究、成长!
(二)层层推进教学,提升自护能力。
《纲要》指出:“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也就是说,当我们的教育在激发幼儿的内在动力,唤醒其主体意识时,才能促进幼儿的持续发展。本活动 先通过游戏 “猜猜猜”,让幼儿体验耳朵、鼻子、眼睛的作用,自然地激发了幼儿自我保护的欲望。再设置问题情景,让幼儿在观察中发现问题,在参与讨论中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的经验,增强自我保护的意识。最后,将真实的日常生活行为以录象的形式呈现给幼儿,让他们在判断他人行为和发自肺腑的告诫声中,内化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通过游戏体验、情景创设、行为判断层层推进,寓安全教育于真实的情景之中,十分有效地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切实提升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三) 保持积极互动,提高参与实效。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主导与主体的辨证统一,突出了幼儿的参与和体验。在教学中,我灵活变化教学形式,引导幼儿自始至终饶有兴趣地参与活动,保持积极有效的互动。
一是游戏化的体验。《猜猜猜》游戏简单有趣,师幼互动气氛热烈,幼儿在富有韵味的对话中既感受到游戏的乐趣,又体验了眼睛、耳朵、鼻子的重要作用。并自然地引出了主题,为怎么办的讨论作了情感上的铺垫。
二是互动式的讨论。本次活动通过幼儿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与材料(课件、图片)互动,同伴间互动,师幼间互动,在不同环节根据不同需要采用不同形式,提高了互动的实效。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结合:
1、个体交流与录像呈现正确方法相结合。“小虫飞进耳朵”如何正确处理对幼儿来说有一定难度,因此在讨论中,首先是通过个体交流呈现原有经验,然后通过集体观看课件掌握正确的方法,使幼儿的原有经验得到了提升。
2、小组讨论与集体验证相结合。在事件“积木塞进鼻子”的讨论中,则采用先分成小组自由交流方法,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那么如何让幼儿得到其中的正确方法,则通过让幼儿集体验证,大胆地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而教师只是把幼儿的讨论结果加以梳理,将幼儿个人经验(安全的、正确的)推广为集体经验。
3、判断选择与说理分析相结合。如事件“沙子进了眼睛”,通过让幼儿判断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方法,进行双方的观点碰撞和说理分析,在辩论中形成了正确的处理方法。
4、观察寻找与情景表达相结合。在观看录像寻找错误行为的环节中,所创设的氛围更为宽松自由,当幼儿观察到问题时即可自主表达,使交流更为积极主动。
三是适时性的练习。适时练习正确的方法,有利于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巩固自我保护的知识。出现在活动过程中的三次行为练习:擤积木、看书、做保健操,既强化了正确行为,又调节了气氛。
[教学方案]
一、活动目标
1、 体验眼睛、耳朵、鼻子的作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2、 知道遇到突发事件时的安全处理方法。
3、 会正确判断日常行为,根据生活经验大胆表述。
二、活动准备
1、实物:七巧板拼图、醋、铃铛。
2、多媒体课件
3、标记图若干张、展示黑板一块
三、活动过程
(一)体验耳、鼻、眼的作用。
1、游戏活动“猜猜猜”,用耳、鼻、眼进行判断。
师:猜--猜--,猜一猜,我们大家一起猜,小朋友我问你
(1)什么乐器在歌唱?唱着什么歌?(铃铛 x x xx x )
(2)什么气味飘过来?(醋 )
(3)七巧板,拼一拼,拼出什么图形来?(汽车、金鱼、手枪)
2、教师小结:哇,原来我们的眼睛、鼻子、耳朵,作用这么大啊!
(二)学习处理突发事件的安全方法。
事件一:虫子飞进耳朵里
1、观看录像1(内容:早晨,小姑娘和小伙伴们在草地上玩,突然一只小虫飞进了她的耳朵,嗡嗡的叫,真难受。)
问:哎呀,发生什么事了?小虫飞进了兰兰的耳朵里,这可怎么办?(相互讨论)
2、了解正确的处理方法。(观看课件:妈妈用手电筒照兰兰的耳朵,小虫飞出来了)
问:兰兰找到了谁呀?会发生什么事? 小虫为什么会从耳朵里飞出来?
教师小结:如果以后遇到小虫飞进耳朵里,我们不要着急,可以自己先用手电筒试一试,不行时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二:积木塞进鼻子里。
1、 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教师:我们的鼻子有时也会生病,那会怎样?鼻子塞住会有什么感觉?(体验鼻子塞住的感觉)
2、观看录像2(内容:吃完午饭,玲玲在区角里玩积木,不小心把积木塞进了鼻子里,气也透不过来。)
(1)分组讨论: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
(2)小组汇报,取出积木的方法。
教师用图标展示:用棉签、镊子等工具取出来;用手挖、擤鼻涕、打喷嚏取出来;请医生、老师、长辈等大人帮忙解决。
(3)集体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哪种方法是不安全的,为什么?
(4)集体模仿擤出异物的正确方法: 按住没有积木的鼻孔,用力往外擤,哼!
小结:遇到这种事情,可以自己先用擤的方法试一试,如果不行马上请大人来帮忙。
事件三:沙子掉到眼睛里。
1、观看录像3(内容:户外活动时,东东在沙池边玩沙子,不小心沙子弄到了眼睛里,眼睛睁不开了。)
2、幼儿选择处理方法
第一种:东东用手揉;第二种:请大人帮忙。
2、两队说出选择的理由。
3、教师小结:我们的眼睛用手揉很容易受伤,请大人帮忙才是最安全的。
问:在我们生活中,有时不小心也会发生危险的事情,如果发生了,我们怎么办?
总结:当我们遇到危险的事情时,应该先自己用安全的方法试一试,不行再马上请大人帮忙解决。
(三)判断日常行为。
1、观看录像4(三段内容:对着耳朵喊、用铅笔挖鼻子和耳朵、坐在汽车里看书)
问:你发现哪些行为是错误的?有什么危害?
2、观看录像5(五段内容:口含筷子去盛饭、倒滑滑梯、躺着看书、玩沙的手掏耳朵、看绿色植物)
问:请你用一句话告诉他:应该怎么做?
3、做《保健操》
轻轻捏捏小鼻子,再来深深吸吸气,吸—吐—吸—吐 ,我的鼻子真舒服;
轻轻按摩小眼睛,上刮刮,下刮刮,12 34 56 78 ,我的眼睛真舒服;
轻轻揉揉小耳朵,从上往下揉一揉,上揉揉,下揉揉, 我的全身都舒服
[教学反思]
《纲要》强调:“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对自己的角色进行正确的定位,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实际情况和主体发展,关注幼儿情感需要。因此,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努力使自己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有效探讨的引导者、个性发展的支持者、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1、 良好氛围的营造者
安全、愉快、宽松的外部氛围是建构积极有效互动的基本前提。如果幼儿不想、不能、不敢参与活动,与教师自由、愉快的交往,那么任何正面的教育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我们教师就应成为良好氛围的营造者。在活动中,运用游戏“猜猜猜”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又用生活情景再现,个体、小组、集体的问题讨论等形式引发幼儿学习热情,最后用我们来做“保健操”进一步强化了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
2、有效探讨的引导者
“支架学习”理论提倡:幼儿主体性的建构和发展需要教师的帮助,幼儿是以自身主动的学来积极建构自己这一建筑物。而教师的“教”则是建筑物不可缺少的“支架”。在本教学中,我是以“引”的方式带领幼儿完成探讨过程的。首先通过问题:“如果小虫飞进了你的耳朵,你会怎么办?”“玲玲可能会用什么办法取出积木?”再为后面“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获取安全的处理方法做了有效的铺垫。在隐性的引导中,使幼儿积极、主动进行探讨,体验学习的快乐。
3、个性发展的支持者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抛出了问题:“你觉得哪种方法是安全的?”后,幼儿马上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当然有的意见是正确的,有的意见存在一定危险性。这时我没有马上否定幼儿的意见,而是鼓励其他幼儿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并说出自己的理由,最后加以梳理总结。在这里,我的观点是,倾听不同幼儿的声音,支持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获得发展。
4、学习活动的参与者
在“沙子掉眼睛里了”的事件处理中,我与幼儿一起参与判断、辩论,充分感受师幼关系的平等和谐,也让幼儿在帮助、教导教师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幼儿探讨“哪种方法是安全的?”过程中,我们都发现有个别幼儿说理(如:医生是有丰富经验的、是专门给病人看病的……)比教师考虑的更全面,很值得我们去学习。确实,师幼互动是双向建构的过程,不仅幼儿在其中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从中汲取经验与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这正是我们每个教育者所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