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一些认识形状的幼儿故事
江苏教育出版社的数学课本故事都是现成的 譬如方案数学,一个学期有4个主题故事,每听一个故事就一个知识点,后面就是练习。 例如:认识半圆形 到了小小国,嘟嘟发现这里还真的到处都是零食呢,他边看边吃,可开心了。嘟嘟发现有张桌子上放着各种形状的饼干,有三角形的、正方形的、圆形的,但是有一种他不...认识的形状,嘻嘻告诉他这是半圆形。“半圆形很特别,你拿两个一样的半圆形饼干拼拼看就知道了。” 嘟嘟拿起桌子上另一块半圆形的饼干,把弯弯的两边拼在一起。“不是这样拼,要把平的那边放在一起。”哈哈举着拼好的两块饼干给嘟嘟看。“这不就是圆形嘛。原来两个半圆形拼起来就是一个圆形呀。”嘟嘟吃惊地说。 认识长方形 远处传来了一阵声响,原来是小小国要进行“小小之星”评选,大家正忙着布置场地。 只见有两个人一人一边拉着一块正方形的幕布,想把布挂在两边的树上。可是如果把布挂到这边,就挂不上那边的树了:换挂到那边,就挂不上这边的树了。“这块正方形的幕布不够长,挂不到这两棵树上。”嘟嘟自言自语着。 哈哈问嘟嘟:“你说该怎么办好呢?”嘟嘟想了想说:“再拿一块一样大小的正方形的布,把两块正方形的布拼成一块大的长方形幕布,就够长了。”嘻嘻告诉了挂幕布的两个小人。不一会儿,幕布就挂好了,小人们又忙着布置其他东西。 这是节选小班的2段故事。
Ⅱ 幼儿园学前班数学(认识圆形,半圆形,三角形)的教案
活动设计背景 幼儿的天性是好动,观察能力、模仿能力特别强。利用生活中的图形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还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活动目标 一通过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活动认识圆形、三角形。 二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积极思维的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丰富幼儿的词汇,锻炼幼儿的胆量。 教学重点、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幼儿的思维,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每人一只小盒子 、四颗大小不同的纽扣,三根火柴棒, 2大头针若干、泡沫板一块、绒线或铜丝若干。 3圆形、三角形卡片、雪花玩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出示球、魔方、饼干、盆碗、纽扣让幼儿观察它们都是什么形状。如果知道告诉老师,小朋友认识那些图形。 2小朋友喜欢这些图形吗? 3今天我们就和这些图形做朋友。 二基本部分 1玩纽扣吧,请小朋友把自己手中的纽扣从大到小地排列并数数有几颗纽扣?(4)。问这些纽扣都是什么形状的?并请小朋友把最大的纽扣拿出来,摸一摸,看一看。 2找圆形;纽扣是圆形,还有什么是圆形的?让幼儿在教室里找圆形,找到后告诉老师,要大声回答问题,(表、桶、球、水杯)。 3连三角形:请小朋友用三根大头针随便分开插在泡沫板上。教师用一根绒线把大头针连起来后让小朋友说出是一个什么图形?(三角形).。比一比三角形与圆形有什么不一样?(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 4让幼儿自己动手,拼三角形:请每个幼儿用三根火柴棒拼成一个三角形。
Ⅲ 认识圆形,椭圆形,半圆形中班数学教案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使幼儿能够认识半圆形。
2.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半圆形。
难点:知道一个圆形可以变成两个一样大小的半圆形
活动准备
1.装有各种形状的篮子(人手一份)
2.剪刀。浆糊若干。
3.大的示范圆形和半圆形各一个。
4.用图形拼成的完整画面图一幅。
活动过程
一. 让幼儿认识圆形和半圆形。
1. 教师出示示范圆形,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征,再出示示范半圆形,再问幼儿其图形的名称和特称。
2. 让幼儿在图形篮里找出圆形和半圆形。
3. 给幼儿讲解圆形和半圆形的关系
二.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让幼儿思考:你能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吗?是怎么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让幼儿自主先思考再与其旁幼儿讨论。教师巡回旁听。
2. 幼儿讨论后,教师请若干名幼儿说一说自己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的。
3. 幼儿尝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教师巡回观察。
4. 教师把幼儿的成品半圆形进行讲评。
三.教幼儿如何正确的把圆形变成半圆形
1. 教师出示圆形,把圆形对折,必须以中线为中心边对边对折,对折后,在圆形的中线把圆形一分为二,把成品半圆形放在同等大小的整圆上比较,看看是不是该整圆的一半,该半圆形不能大于整圆,也不能小于整圆。
2. 教师再次向幼儿正确示范如何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验证。
3..请幼儿按照教师的方法再一次把圆形变成半圆形,并作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