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案大全 > 二年级数学信息技术活动课教案设计

二年级数学信息技术活动课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2020-12-25 17:57:51

A. 如何做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是对学科逻辑体系的一个突破,是学生对学到知识的综合运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不能脱离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要选取一些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感兴趣的内容和主题,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注重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使学生学会智慧而富有创意地、自由而负责任地、健康愉悦地生活,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必要性
目前正处于信息时代,小学生成长过程中伴随着计算机游戏,他们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眼明手快,他们对枯燥的课文、抽象的理论感到厌倦;他们对单向的教材和纯文字的媒体不感兴趣。因此,教师应当合理地选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课取得较好的效果。信息技术主要指一系列与互联网、校园网、教育网络、多媒体计算机等相关的技术。通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促进了教学模式与教学结构的根本改变,改善了教与学的效果,教与学的效率得到了大大提高。随着社会对信息人才的需求和计算机已经在教学中得到广泛地应用,因此很有必要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才能跟上时代步伐,适应时代的需求。
二、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主要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能够发挥出新技术、新观念、新思想的优势,通过教与学把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与现代信息技术融为一体,这种学习方式应当做到同步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具有了现实的亲历性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强调了学生生活实际、科学、社会之间的联系,关注学生身边的社会发展、生活问题、环境问题,要求学生在实施中,自主活动,亲自实践,亲身体验,使学生通过活动实践、实际操作、亲自经历获得正确的价值观、态度、情感,以及与人交往、探究问题的能力。
(二)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具有了双向挑战性的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问题的提出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提出一些具有意义、感兴趣的问题,学生也可以自己提出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好处是不确定因素较少,理性程度较高,问题比较成熟,比较容易指导,但是学生的特长、兴趣、想象力发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自己提出所关注的问题能够发掘他们的潜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三)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具有了相互协作性和自主性的特点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具有了双向挑战性的特点和相互协作性的特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协作性是指学生进行学习时进行协商和交流、小组讨论,进行情感交流、生生交流、师生互动、互相学习,共同参与学习任务的完成,进行任务实践和问题的研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自主性主要是强调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和行为,不能完全依靠教师传授技能和知识,主要是做好学生的实践过程。
(四)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具有了广泛的开放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过程、学习内容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主要是来自学校常规教育和社会问题,也有来自学生特长、爱好、兴趣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应当满足。学习内容的开发,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个性化、自主的学习。
三、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方式
(一) 为了使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学习,应当发挥网络优势
小学高年级学生应当自主地建立与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相关的资料网站,使信息反馈更加及时,交流更加方便,为师生交流提供了平台。相关课题资源网站可以建立论坛,学生遇到问题可以发帖到论坛相应版块,同时也可以对某一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可以对网站程序安装和版块内容设定过程中存在问题进行科学指导,使学生学会利用网络进行学习,学会对材料进行分析整理的能力。
(二) 科学地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为突破口,从事综合实践活动
针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和重点,教师应当制作一些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这些优质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外部刺激。采取多媒体进行教学比较容易导入新课,为接下来的教学设下悬念,或打下伏笔,学生的求知欲望得到激发。在此过程促进学生体验生活,面向生活并学以致用。
1.现代信息技术应当成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重要工具
现代信息技术应当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具有探索性、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打破学科界限,使各学科的知识得到综合地运用,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会遇到一定的困难,学生和教师缺乏一定的信息和知识。为了解决这些难题,应当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查阅需要的信息,从而使探究效率得到大大地提高。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现代信息技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运用,能够实现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主体,网络环境为学生提供了交流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条件。网上资源是开放性的学习资源,不受地点、空间、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网络中进行交流,查阅需要的资料,从而做到真正的自主学习。学校可以利用学校的校内网建立一些综合实践活动的相关专题,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和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3.科学地对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整合,开展互动合作式学习
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采取合作学习是一种较好的学习方式,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一起进行交流和讨论,共同完成一个任务,小组成员之间通过竞争、结成伙伴、辩论、讨论等形式,使学习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活泼、生动。无论是活动的具体实施,还是活动方案的设计,都离不开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甚至学生与社会、学生与家长之间的密切合作。让学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集体探讨、自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主动探究意识。
四、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对教育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
加强对教师进行培训是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前提。要想实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科学整合,就应当加强信息技术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培训。逐步提高教师的现代化信息技术理论水平,加强对信息技术的认识。
(二)教师应当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无论是学生的学还是教师的教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改变了原有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因此,就应当转变教师在传统教学中结果的评定者、过程的设计者、知识的权威者、知识的传授者的角色。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问题的解决过程中要树立科学意识、创新意识、主体意识,努力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

B. 如何开展好高中信息技术第二课堂活动

信息技术课程的设置要考虑学生心智发展水平和不同年 龄阶段的知识经验和情感需求,努力创造条件,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开展各类学科教学,注重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的同时,更应开展丰富多彩 的第二课堂活动。 “用计算机处理信息是二十一世纪的公民应具有的基本技能之一”已成为人 类的共识。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学习中会涌现出许多学生计算机爱好者,这些学生不满足 课堂所学, 对计算机的许多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为了对这些学生的爱好 给予保护、培养和正确引导,以保证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学有所长,所以本学期我开设 电脑绘画第二课堂。 一、活动宗旨 1、提高小组成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计算机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极强的学科, 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是一个融阅读、 理解思考和观 察验证于一体的过程。 学生的兴趣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趋淡,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活动 开展过程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明确每次活动的学习目标并设置疑难问题,让学生自己 去思考问题、上机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主动发展"的空间。我们应该大力推行 "发现式"教学,保证学生充裕的上机实践,着重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操作技能。当学生通过自 己的努力完成某项任务或发现某项事实时, 必然能够熟练掌握该项操作技能并增添一份喜悦 之情,从而提高学习热情。 在活动过程当中,不断摸索前进的道路,采取学生建议的方式提高活动效果,充分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辅导学生,激发学生的竞争力和学习兴趣。发挥因特网 的资源优势, 使兴趣学生涉猎更广的知识面, 从另一方面又充分的提高了学生的网络操作能 力和对因特网的认识。 在活动过程中联系实际,与其他专业性较强的如:美术、音乐等教师联系,使学生在学习美 术、音乐的同时,也能将其理论知识应用的计算机领域,让学生更加充分的认识到计算机的 强大功能,使其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能力,也是为学生以后步入社会打下基础。 2、培养小组成员之间团结协作的能力 发挥"小老师"的作用,激发学习兴趣。在上机实践中,教师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兼顾到每一位 学生,这时可以让一部分能力较强的学生充当"小老师",对其他同学遇到的一些难题给予解 答,互帮互助,共同学习。学生当"小老师"改变了传统的师生间单向传递知识的方式,使学 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知识的传授者,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建议,不要被一种模式所束缚,把握住学生的兴趣, 使其学到知识是活动的关键。 二、活动时间 每周三下午第三节课 三、活动地点 信息技术 2 教室 四、培养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 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2、熟悉画图软件的界面及各菜单,能用它完成创作作品。 3、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五、活动措施: 1、主要采取课堂教师授课方式、学生自学方式和动手操作三种方式进入学习,适当进行一 些小竞赛及课堂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其中学生自学和动手是最主要的。 2、布置开放式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中发现问题、创造性的学习。 3、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信息技术竞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C. 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使教师在教导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接受。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可适时地调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媒体因素,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模拟性参与性学习环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参与性学习环境。充分体现活动课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中更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验、练习,操作。对于一些不便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就运用CAI技术创设出一种模拟的参与性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演示活动开展用CAI技术进行演示,不仅可以看到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信息技术,它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帮手,可以运用它搜集、加工、处理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源。在这个遍布全球各地的网络中,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由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有视频、动画、图像、声音、文字和数据等多种媒体,这种呈现方式符合人类吸收知识应调动多种感官的特点。在这个数字资源提供的虚拟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开展主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的出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时代更贴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所要学习的所有文字、音像等知识。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常常会产生许多新奇的点子,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现实可行的东西,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五、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活动成果
活动成果主要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小制作、设计图片、书画作品等成果利用拍照、扫描、资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学习行为与成果的积极肯定;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人分享的渴望,都希望得到推广,从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D. 如何做好初中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近年来,信息技术教育在广大中小学迅速发展起来,已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的具有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必修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密切、发展迅速、实践性强、应用广泛的学科。随着教育改革逐步推进,国家教育部已将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作为我国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这一新兴学科在教学研究方面明显滞后,其突出表现就是还未形成适合本学科个性特点的基本教学方法,沿袭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又不能适应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的要求。为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这也我们每一位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我是一名在信息技术教学战线上工作多年的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了一些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路。借此机会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认真分析一下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即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在教学中的地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
1、以教材为中心:传统的教师、学生、教材三者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在课前,教师充分和教材对话,即钻研教材;在课中,教师把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分章、分节、分点、分面给学生授课;学生如装知识的容器,被动地接受;学生与教材之间的关系也是在教师指导之下和要求之下与教材对话
2、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引导下,在学生兴趣学习的基础上,使学生从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自我发现,更有利于因材施教,个别教育。
3、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可能过多的展示自己的教学技能、个人魅力,从而淡化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模式可能更多出现在教师优质课比赛方面。
以上三种教学模式在我们的课堂教学实践中经常出现,但我认为在教学实践活动这个舞台上学生是主角是演员,而老师则是配角是主持人,应该以学生作为我们教学的中心,以此中心进行教学活动设计。
二、深入理解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实践活动设计的前提。
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我们的信息技术课程要从这四个方面来培养学生,在进行教学设计时也要有意识的围绕这四个方面进行设计。
三、深刻理解教材的体系结构是优化课堂教学设计的保证。
一名信息技术教师,应该全面把握教材的体系结构,知识分布。不仅是对于当前所学的这一册的教学内容应该把握,还应该对整个中学阶段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把握,由于这套教材采用的是螺旋上升的知识体系,为什么会在这一册这一课安排这样的教学内容,是有着全盘考虑的。教师把握好所教内容在整个体系中的位置和前后联系,有助于明确教学目标、掌握教学中的重难点,更好地形成教学设计,更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四、在把握好以上三点的情况下针对本节教学内容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虽然信息技术教材的可操作性很强,但不是说只要照本宣科可以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还需要信息技术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再加工,形成优秀的教学设计。我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考虑:
1、我了解自己的学生吗?
教学设计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对学生的分析是确定教学起点的主要依据。
每一课的学习都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水平,教材默认是学生对前面学习的知识已经掌握,但学生的实际情况怎样,学生已经知道什么?他们是否有能力应对即将学习的新课知识?如果不足,在教学设计中需要考虑采取什么方法补足。如果学生已经掌握了新课中的一部分知识,教学设计中应采取什么方法加以提高和巩固。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因素,预先设想种种教材教学内容以外可能出现情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调整,(取舍、补充、简化、组合)把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已有的认知识结构很好地衔接起来,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
2、我教学设计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了吗?
信息技术教学中提倡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教学设计中的任务设计是信息技术课中的重中之重,任务设计的成败极大地影响着教学效果。设计好的任务学生学习兴趣高涨,不光学知识,还可学方法。任务设计要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进行。教材中已经体现出任务驱动的思想,提供了很多可供操作的任务,但任务的细化和具体实施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和教学活动中完成。设计的任务应做到教学是围绕着学习展开的,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为学习而设计就是要把学生怎样学、学什么,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放在首位。
五、优化课堂教学设计需建立与教材教学内容适应的教学环境。
与其它学科不同,信息技术课前需要一定的教学环境,需要教师做较多的课前准备工作,由于学校软硬件条件的和师资的差别,各校的信息教学环境是有很大的不同。条件好的学校可以实时高速地在网络上进行教学,条件差的学校可能至今没上互联网。信息技术教师需要思考:我的教学环境能适应课程需要吗?如果不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来弥补。
六、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平时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良好的教学习惯:
1、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收集教学素材的习惯。
硬件素材:计算机的坏旧硬件。特别是不容易见到的[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处理器,内存、硬盘、软盘]
软件素材:教师的优秀作品和学生的优秀作品
2、使用好每节课的阅读材料、活动、和课后的探索活动
阅读材料: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和信息量,每节课要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阅读
活动设计:教材设计的活动都是 针对本节课重难点设计的,每个学生必须完成。
探索活动:课后的探索活动是针对本节课内容的外延,是要让学生课后进行一些探索和社会实践活动。
六、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关注国际信息技术发展动态。
我们老师应该站在信息技术的前沿,老师不仅要关注国际国内信息技术的发展动态,也要让学生关注。要了解其它国家信息技术教育的目标,不断进行比较,吸取别人的长处,以使我们少走弯路。
在进行信息技术教学时需考虑多方面因素,这样才能优化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E. 如何在信息技术课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本文就小学五年级上册教材中出现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进行研究:如针对本册书的第一个专题“我爱阅读”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针对本册书第二个专题“月是故乡明”,我开展了以《浓浓故乡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针对本册书第五组要求师生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等,本文力求在教学中寻找信息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关键字:五年级下册 综合实践活动 信息技术 整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中小学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增设的一门高度综合的课程,是国家计划规定的独立的课程,是直接经验取向的课程,它不以获得系统知识为主要目的,强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感受到的问题与需要为中心,强调学生经验在课程中的独特地位,强调学生亲身经历、接触社会、反思自我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
本学年,我在信息技术教育课中开展了许多综合实践活动课,如针对本册书的第一个专题“我爱阅读”开展了《我读书,我快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这节课我从学生兴趣出发,根据小学五年级学生正是青春发育初期,求知欲旺盛,爱读书,兴趣涉猎广的特点,通过班级博客向同学们发布读书日志形式,将他们的读书方向引导到读好书,读健康有益的书上。
课堂中,我们以“好书交流会",“快乐一线牵”“读书小明星”等形式呈现。活动中,同学们看到了老师通过班级博客日志向同学们推荐的好书,看到了许多同学对于书中内容的交流,看到了同学们通过班级博客日志发表的自己的不同读书体验……可以说,同学们找到了一种交流读书乐趣的新形式,她们喜欢在班级博客中与更多的人分享读书的快乐,与更多爱读书的人交上朋友。我也正是利用网络这座无形的桥把更多爱读书的孩子连接到了一起。我想,使他们真正受益的不仅仅是这节课,而是这个在网络中成长的过程。
信息技术应用到综合实践课堂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例如班级博客这样一个切实、可操作的交流平台,而且它的动态化、形声化表达,以视频、图片、声音、文字等多种形态为载体对教学内容是一种深化,对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促进。如:针对本册书第二个专题“月是故乡明”,我开展了以《浓浓故乡情》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前,我利用各种途径,尤其是利用网络资源,安排学生查找关于“思乡”的古诗、歌曲、故事、视频、图片等相关材料。学生准备非常充分。有的同学在网上搜集了如《乡愁》的诗歌,《我的中国心》的歌曲,《故土难离》的故事,《风雪难堵归家人》的图片等。我和学生们把这些资源做成幻灯片,并在相应的环节配上与内容相符合的背景音乐,他们展示自己的作品,学习情绪很快被调动和激发,切实体会到了那浓浓的乡情。我还把这个单元里所学的课文《桂花雨》和《梅花魂》联系进来继而深化本单元这一“思乡”主题。这样一来促进了语文学习与实践活动的融合,更突出了综合性。
课下,我们还制作了读书卡、手抄报、采访稿等成果。在这一活动过程中,学生实际参与,通过各种方式了解思乡情、感悟思乡情,学习途径也从单一的教材向生活中的人、物扩展,不仅使学习生动起来,而且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以上是我以两个活动列举了本册教材的综合性学习的一种呈现形式,即:结合课文安排的综合性实践活动。而本册教材在安排上最大的不同就是综合实践活动出现了另外一种呈现形式,即:独立成单元的综合性学习。
本册书第五组要求师生围绕《遨游汉字王国》这个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汉字的特点和发展历史,加深学生对汉字和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提高正确运用汉字的自觉性。同时培养学生策划和开展活动,查找和运用资料的能力。
采取这种大综合的学习方式,是与本学段综合性学习要求的提高相适应的,更是对我们五年级老师将信息技术运用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一次全新的尝试和挑战。于是,我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依据,在认真研读五年级教材教法建议后,我设计了内容丰盛的八个板块:即:趣味汉字、汉字来源、汉字演变、寻字之旅、赞美汉字、书法赏析、热爱汉字、写好汉字。这几个板块都充分的运用了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的优秀资源,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如在“趣味汉字”这一活动环节时,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汉字的有趣和神奇,我们开展了猜字谜、交流汉字谐音特点的歇后语、古诗、对联和笑话等活动。最有趣的是“画谜冲浪”,学生可以在电脑屏幕中看到许多有趣的图画,而我每点击一幅图片都可以链接看到大的图片,使学生清晰的看到画面的内容,从而根据画面及文字提醒很容易猜出字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关于中国汉字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在“汉字来源”板块,我列举了“结绳说”“八卦说”“图画说”“仓颉造字说”等多种活泼有趣的传说并配以相应的插图。学生通过阅读这些精彩的古诗,对中国的汉字来源有了一定的了解。
“汉字演变”板块,我插入了大量的文字、图片以及视频文件,形象地反映了汉字从甲骨文、金文到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的演变过程,非常活泼直观,表现了汉字有着悠久的历史,汉字文化有着丰盛的内涵。这种信息技术的运用,巧妙的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图文并茂,丰盛了学生的视野。
如果说前几个环节教师也为活动成功奠定了一定的信息基础,那么在“寻字之旅”中学生就完全占据了主导地位。他们走上街头进行社会调查,用照相机照下了他们在街头的发现。广告牌上滥用成语的现象,街头标语上错别字的现象、不规范用字的现象-----都被他们拍成照片拿到班中展示。这些都来自于他们周边的生活,给了大家极大的震撼,也大大激发了他们努力学习汉字、用好汉字的决心。
在“赞美汉字”“书法赏析”两个板块中,学生可以欣赏到古今众多名家精美的书法作品,柳公权《玄秘塔碑》、米芾《论草书帖》、欧阳询《张翰帖》、苏轼前后《赤壁赋》、颜真卿《多宝塔碑》等许多名人作品。通过欣赏历代名家名作,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领悟书法艺术这一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这一过程更有效的弥补了传统教学的空白。
除了了解汉字,热爱汉字,我还安排了“写好汉字”这一环节。在电脑屏幕上的汉字书写平台中掩饰各种汉字的间架结构,每一种结构都有例子,并配以笔顺、图形演示。这种示范汉字的形式使学生在书写中找到了章法,从而把字写得规范,写得雅观。
综上所述,信息技术已经应用到我们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是综合性学习。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调动,学习方式发生了极大的改变。如果说综合实践活动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信息技术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二者相得益彰,互为一体,给学生创设了愉悦有趣的情境,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成功的快乐!

F. 如何做好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如何做好抄小学综合实践袭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
现代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也在与时俱进,将信息技术引进融合,从而有效促进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就从当今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出发,探析其重要的作用,从而更好地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提出主要途径和方法,为现代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展,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又一创新,其发展也在日益成熟。随着如今现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也应该循势而变,有效整合信息技术并发挥其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新的教学手段。一、信息技术环境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现状分析当代信息技术。。。。。。

G. 如何实现小学数学学科与信息技术的整合

随着新一轮课改的持续推进,“整合”已经成为了课改中的一种新的思路。它强调各学科的相互融合,使课程内容跨越学科界限,最大限度地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一、开展数学活动,充分挖掘学生资源。
学生是我们实施教学的直接对象,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人翁,学生本身就是课程资源的主体,是用之不尽取之不竭,越开发越丰富的资源。在数学教学中可以组织各种有趣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自身资源得到充分的开发与利用。如我在教学完体积与容积以后,布置了这样一个家庭作业,让学生实际测量1粒黄豆的体积。对于这样的作业学生们非常好奇,积极探索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方法。生1:在量杯里面装一定的水,再放入事先挑好的大小均匀的50粒黄豆放入量杯中,用现在水的体积减去原来水的体积再除以50,就得出1粒黄豆的体积。生2:用长方体小鱼缸做容器,先将里面装一定量的水,测出鱼缸的长、宽和水深,再放一些黄豆,然后测出水面上升的高度,计算出水增加的体积,再除以黄豆的粒数。生3:找一个大玻璃瓶和一个空易拉罐,将玻璃瓶装满水,放在一个盆里,然后往玻璃瓶里放黄豆,使溢出的水正好装满易拉罐,然后数一数用了多少粒黄豆,再用易拉罐上标的容积除以黄豆的粒数……;在学完包装中的学问,可以让学生测量一张100元新版人民币的厚度,再思考假如银行有100万元这样的人民币,请你为银行的工作人员设计一个保险箱,这个保险箱至少得多大,你有几种设计方案等。组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积极性高,参与程度高。在活动中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更好的理解了数学方法,最重要的是开发和利用了学生的脑力资源。
新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是学生构建知识的忠实支持者,积极帮助者和引导者,学生是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构建者。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组织各种有趣的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创造潜能。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能力的培养是关键,而能力是由学生的经历即参与决定的,参与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基础。组织有效的数学活动是提高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有效方法,学生的参与程度,预示着学生资源的利用程度。
二、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活资源。
“生活是数学的源泉,这绚丽多彩的生活正是数学的温床,而人类又不断地把数学用于实践,使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培养孩子用数学的眼光看世界,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这是新课改所倡导的。不同地区有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家庭有着不同的文化背景,因此我们要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好生活资源,使之为教学活动服务。如我在教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旅游中的数学》一课时,是这样做的,先分析学生和本地的实际情况,我们安康这几年正在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其中城区附近就有几处,瀛湖是最有名的,很多学生都有跟家长外出旅游的经历,于是课前我布置了一项小调查,让学生调查去瀛湖的车费,门票,以及在瀛湖用餐的一些价格,课堂上根据调查的资料讨论,“假如我们全班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去瀛湖一日游,有几种租车和买票方案?最少需要多少钱?”再将瀛湖的风景图片,在课件上展示出来,让学生谈一谈去瀛湖的感受,然后根据实际看看有什么好的建议。这样将当地的风景区作为教学的素材,学生参与了调查,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可以体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的课程资源无比丰富,在教学中需要我们老师将其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与我们教学有机结合,使其更好的为教学服务。
三、巧用信息技术,合理利用科技、媒体资源。
《课程标准》中提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器、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以前,老师仅凭一支粉笔,一本课本实施教学,难免让我们的教学手段单一,形式单调,信息闭塞。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无疑给我们的数学教学带来了一场革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为丰富多彩,我们的教学手段更加灵活多样,数学的学习内容更加广泛有趣。首先,我们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情境。对于小学生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真正的喜欢上这门学科,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而信息技术的运用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个行之有效的工具。我们可以创设各种故事情境,模拟现实场景等,再配以动画,声音,变静态为动态,变平面为立体,把无法用语言表达的用画面展示出来。这样就不再只是老师用嘴说,学生听,学生被生动的画面吸引,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探索之中,让枯燥的课堂一去不复返。其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将抽象的知识变直观,促进学生理解。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时,可以将圆剪拼成长方形的过程,制成动画,在学生动手操作后,播放给学生看,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极限”思想。第三,可以制作专题学习网站,让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扩大学生的视野。从班级学习,班级讨论,扩大到全校以及其它省市,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和跨区域的学生在一起交流,使我们的学习交流不再受班级、区域的限制。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老师应该掌握熟练的信息技术,并巧妙的应用于我们的教学,丰富教学资源,同时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促进数学学习。
四、打破学科界限,挖掘其他学科中的资源。
数学的学习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它学科紧密相连,互相促进的。我们教学时要抓住学科间的联系点,利用其它学科中的资源为数学学习服务,同时也要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它学科中的问题。首先可以利用其它学科中的资源创设情境。在教学圆的认识时,利用古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引入教学。先让学生想象这首诗描写的画面,然后课件出示,并解释,这句诗在数学家的眼中,大漠相当于一个平面,升起的孤烟就是一条垂直于这个平面的直线,那么落日在你的眼中是什么呢?让学生由此展开联想,从而引出圆的认识。这样的情景创设,既生动有趣,又加强了数学与语文的联系。其次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其他学科中的问题。在五年级我教学完统计这部分知识后,让学生课外调查安康本地近三年来每月的降水量,并制成统计图,然后根据统计图来分析,每年哪几月气候干燥要注意防旱,哪几月降水充沛要注意防洪,再预测今年的降水情况,给当地的农民伯伯提一些建议。打破学科界限,利用其它学科中的资源,促进数学学习的同时,也突出了数学学习的价值。
总之,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数学自身也在不断的变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更是不可替代。根据数学的学科特点,我们在教学中要不断的挖掘有效的资源,为数学学习服务。在实际中总结经验,不断探索、思考、创新。

H.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物质和能量同为构成人类社会资源的三大支柱,信息技术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信息技术教育应运而生,发展迅速。作为一名信息技术课教师,通过对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我认为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应该处理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教学目标的确立
情感教育在各个学科中是不可缺少的,在计算机学科中也不例外。根据计算机学科的自身特点,学生的合作意识要逐步加强,他们的探索精神更要不断培养,这些教育要渗透在每一节课、每一项任务中。我在每一个班级里面都选出若干基础比较好的学生,组成一个辅导小组,在每次上机的时候由他们循环指导有困难的学生,这样既提高了总体成绩,又使他们获益不少。
二、教学内容的安排
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 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我校是农村中学,学生家里很少有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中学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小学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针对绝大多数学生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窗口和桌面介绍等。
三、教学方法的探讨
现代教学最主要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为主体,问题是怎样才能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1、合适的课堂导入
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夸美纽斯说过:“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学生喜欢信息技术课,但这种喜欢往往表现在爱玩游戏,或者上网聊天、看Flash动画等等,而对一些基本的知识、技能却不愿认真地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导入,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我在讲Word97文档修饰时,不是直接讲课本的内容,而是先做好一张贺卡,并说这是一位学生寄来的贺卡。这时学生都很好奇,接下来我讲述了这张贺卡的制作过程,这样学生对于如何制作这张贺卡兴趣很高,而通过分析贺卡的制作,也就将这节课的内容讲清楚了。学生既学习了贺卡的制作,又掌握了教学内容。
2、游戏入门,自觉学习

例如学习指法是非常枯燥的,如果教师一开始直接讲解手指的摆放要求和指法要点,学生不但学得很累,而且很不愿学,更加不能强迫其练习了。我在教学中就采取游戏引入的方法,先让学生玩《金山打字通》,比赛谁的成绩好或者与老师比赛。学生在“青蛙过河”等游戏的实践中发现,要取得好成绩就必须练习好指法,于是就有人提出如何能够打得又对又快。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再讲解指法练习,学生学得就很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后,学生们再玩这个游戏时就感到轻松自如了。这样,既保持了学生学习计算机的热情,还可以促使学生自觉去学习计算机知识。这是相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的。
3、激发学生积极思考
学习任何知识,如果不经过自己的加工,那么,学到的永远都只是别人的知识,永远都只能跟在别人的后面。
下面的Excel题目没有明确地说明要用到筛选,而事实上它是将筛选和填充相结合的题目。这个题目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对于筛选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要求: 85以上评价为“优秀”,60以下为“差”
讲了排序的一般操作及注意事项之后,在上机时我对学生给出了如下任务,学生按成绩总分排序,再排名次,最后还要重新排成原来的顺序。关键就在最后一个要求,激发学生去思考:给予适当的奖励机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出一定的学习“任务”,而且要注重“任务”的可操作性。对于完成“任务”好的学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奖励。正确的评价、适当的表扬与鼓励是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的肯定的强化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上进心、自尊心等。所以,课堂上,特别是在学生上机练习时,教师应该及时把握学生的闪光点,给予表扬和肯定。
要使课堂效率得到有效实施,首先应该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中学的信息技术课有一定的特殊性,就是上课的时候离不开计算机。有了计算机又出现的新矛盾——“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永远要比对老师的兴趣要高”。教师怎样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就成了最大课题,如果这个课题解决不好,也谈不上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效果了。对于课堂管理,改善课堂管理的第一点就是——“老师首先要有一个认真的态度”。其次提高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信息技术课堂本身教学时间就不是很多,一个星期一节课,所以必须在最小的单位时间内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以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努力争取在课堂内达成大部分教学目标,尽量不要把一些随堂作业留到课后去完成。再次要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同,给出难易不同的任务。针对学生的计算机掌握程度是有很大的差别的现象,上机任务即要考虑到基础差的同学的积极性,又要考虑到基础好的同学有挑战性,笔者认为,任务的给出在确保大部分同学都可以完成的前提下,出几道思考题,这样即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那么学生们在上机的过程中就没有其他心思去做与学科学习无关的事情。
信息技术教师还要通过提高自身的素养,不断精湛自己的专业技能,讲解时能深入浅出,内容上能精彩丰富,形式上能多样生动,让学生发自内心的崇拜。除了掌握好自身专业技能外还应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和眼见,提高自身驾驭课堂的能力,将知识融会贯通,把课上活,让学生在课堂中主动配合,就无须考虑如何维持课堂纪律。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程是中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及时控制好课堂局面,才能便于老师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不用担心课堂失控,从而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和学习性;只有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才能更好的落实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二年级数学信息技术活动课教案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