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幼儿园大班手工折纸教案
活动名称:艺术折纸《鸭子潜艇》
活动目标:1、培养幼儿学会看图示折纸的能力版,引导幼儿学会对权角折,向外反折的方法。
2、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和耐心认真工作的态度
3、鼓励幼儿大胆想象,给作品涂上颜色。
活动准备:1、正方形的纸每人一张。
2、已做好的
“鸭子潜艇”一个。
3、幼儿用书图画“鸭子潜艇”。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引起幼儿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你们都见过鸭子吧,潜艇谁见过?
昨天我这了一只
“鸭子
潜艇”,你们想知道他是什么样子的吗?
2、引导观察“鸭子潜艇”的制作方法
出示已折好的“鸭子潜艇”,将它拆开给幼儿看,知道他只是一张纸折起来
(引导幼儿看图示画面)
教师将拆开的“鸭子潜艇”一步一步的折好,边折边讲解折法,要求幼儿
仔细观察。
3、交代要求,幼儿看图操作,教师指导
(1)、要求认真看图,按图示折纸,不会的可以问老师,重点在于向外反折。
(2)、要求折纸时,每一个角都要对齐了,每一条辙都要抹平。
4、根据自己的想法,请幼儿给“鸭子潜艇”图上颜色。
5、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将作品全部展示,请幼儿评选出这的平整,色彩鲜亮的作品,同时表扬认真作业努力克服困难的幼儿。
㈡ 小花蓝 折纸教案 大班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样,内容详略也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版详案.一般说来,教案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㈢ 大班手工折纸教案大象,大象怎么折的图解
大班手工折纸教案大象,大象怎么折的?
图解:
㈣ 幼儿园语言课(折纸歌)教案
活动目标: 1、知道老师的手很能干,会做很多事情,愿意跟老师学习各种本领。 2、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的含义。 3、培养热爱、尊敬老师的情感。 活动准备: 1、事先做好折纸——鸭、泥塑——狗、绘画——羊、自制玩具——飞船各一个,其他制作的作品若干。 2、折纸、油泥、笔等物品。 活动过程: 1、展示教师制作的各种手工作品。 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称以及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是谁做的呢? 2、学习诗歌《老师的手》,并理解诗歌内容。 理解诗歌内容,提问:老师的手会做什么? 理解折、捏、画、做等动词。 可个别或小组表演并朗诵。 3、教师展示 老师还有好多本领,你们知道吗? 幼儿说想要老师做什么,老师随即制作。 4、鼓励幼儿认真和老师一起学本领,让自己变得更能干。 附儿歌:老师的手 老师的手,真巧!折只小鸭“嘎嘎嘎”——身子直摇。 老师的手,真巧!捏只小狗“汪汪汪”——冲我直叫。 老师的手,真巧!画只小羊“咩咩咩”——要吃青草。 老师的手,真巧!做架飞船“嗖嗖嗖”——飞得高高。
㈤ 大班艺术领域双正方形折纸教案
3.教师逐源步演示折法 (1)对折成三角形
(2)再对折成三角形,在中间形成一道折痕线 (3)沿着折痕把一角向上折 (4)用同样的方法折另一边 (5)把上折的一角向下折 (6)用同样的方法折另一边
(7)翻过来把,把第一层纸的角往下折 (8)把剩下的一个角向下折 (9)把两个末端向后折
(10)把两个小角向前这一点(头),一只蝉就折好了
摘自 艺评网
㈥ 幼儿大班美术教案折纸歌
一、设计意图 折纸是我国传统文化之一,在我国民间流传很广,深受幼儿喜爱,折纸富于变化,是开发幼儿智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灵活性的有效手段。让幼儿了解折纸的常用符号,能看懂折纸图列,懂得折纸的规律,熟悉各种基本型的折叠法。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仔细观察、注意倾听的能力。 2、训练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 3、使幼儿了解折纸的常用符号,能看懂折纸图列。 三、活动准备 正方形的彩纸 四、活动过程 1、指导幼儿认识折纸的常用符号。 2、谈话,引起幼儿兴趣。 3、指导幼儿看图列。 4、老师边讲解边示范。(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注意倾听) (1)在方形纸上对角折成三角形再按虚线折, (2)按箭头向反面下折 (3)拉开压着 (4)从下向上折 (5)按箭头方向折 ( 6)上下都向里面嵌折 ( 7)、上下均向外面翻折 (8)按箭头方向折 (9)按移动位上下各向中间折 (10)先把上下的鸟脚拉起再合起折 (1 1)先打开后压折 (1 2)用梯折,使嘴向内缩 (1 3)以折线再嵌折两次 (1 4)把头部合起来,再按图8折法折鸟脚 5、要求幼儿认真观察图列,有没有看不懂的地方,老师再演示。 6、幼儿折纸,老师个别指导。 7、评议作品 五、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回到家练习折《小鸟》。
㈦ 大班手工折纸教案大象,大象怎么折的图解
案例不仅要说明教学的思路,描述教学的过程,还要交待教学的结果--某种回教学措施的即时效果答,包括学生的反应和教师的感受,解决了哪些问题,未解决哪些问题,有何遗憾、打算、设想等。以“问题”为主线,有矛盾、冲突甚至“悬念”,能引起读者兴趣和深入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