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幼儿园踩高跷课题研究报告范文
你好,既然题目不限你就写你最拿手的,也就是生活中你感兴趣的什么东西为题目,然后写出对这东西的介绍以及一些疑惑解答,知识不够就到网络搜索,很用容易的。还是搞不明白的话可以给你发些参考。
Ⅱ 幼儿园小班自制踩高跷一对怎么做
1.高跷铁罐 设计思路:从我国传统节日游戏“踩高跷”得到的灵感,制作小朋友可以安全游戏的玩教具。既能发扬我国传统节日文化,还能锻炼小朋友的平衡能力和冒险精神。 制作方法:选取一定的材料可以代替传统的高跷,并有一定的安全保障,所以是用绳索固定在“高跷”上,让小朋友能够安稳的站在高跷上,并且能够自己控制自己脚下的高跷往前移动。 材料选择:罐头铁罐。因为铁罐比较坚硬,足够支撑小朋友的体重 制作过程: (1)选取两个同样大的铁罐, 在每个铁罐的两侧用大铁钉扎两个对称的孔; (2)选取一段稍粗的尼龙绳,根据小朋友的身高,结成同样长的两段,每段绳相当于小朋友腿长的两倍。 (3)把尼龙绳的两端分别穿进铁罐两侧的孔中,在罐体内打结,完成。 玩教方法:让小朋友们踩着铁罐,拉着铁罐上的尼龙绳,控制自己的脚步,看谁走得远 2.打滚的猫咪 同样的铁罐,利用它圆柱体的形状,还可以制作别的玩教具。例如《打滚的猫咪》,先截取一张和铁罐外壁同大的长方形图画纸,画一个往前奔跑的猫咪,把尾巴剪出来,包裹铁罐外壁粘贴,尾巴不粘贴。罐内一侧贴上一块橡皮泥做坠子。把铁罐放在地上,小猫咪就调皮的翘着尾巴打滚了。适合托班小班的幼儿玩耍。 3.大嘴狮子 把两个奶盒顶端一面剪掉,用即时贴连接起来,装饰上狮子的鬃毛、耳朵和眼睛,就成了可以 用手操纵嘴巴张合的狮子了。 这款玩教具适合用于表演性游戏, 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语言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艺术能力。 也适于教师教授智力课程时灵活 搭配使用。 4.《糖果鱼》 把方便袋剪成正方形,用皮筋套在纸杯上,翻过来再用皮筋扎紧,就是金鱼的尾巴。纸杯上画上眼睛,纸杯底部固定上翻折好的曲别针,就可以玩钓鱼游戏了。纸杯中可以放置小型的奖品。
Ⅲ 幼儿园踩高跷解说词
在云南省玉溪市通海县, 每年春节都要举办一次地会活动, 规模 大,展演的内容丰富,主要是给春节增加喜悦的气氛。每到大年初一 这一天, 通海的老百姓及外地的游客都纷纷前来观看, 场景十分的热 闹。其中,高跷舞狮的表演最能吸引人们的关注,成为这长长表演队 伍中的一个亮点。 据《通海县文史资料》记载,云南省通海县大营石景村的高跷舞 狮已经有 600 多年的历史。 明朝洪武初年, 沐英奉命征云南,带来了大量的江南军户,落籍 于杞麓湖畔屯垦。 石景村的先祖们均来自江南沿海, 祖上就有踩高跷 的技能,来到通海落籍后, 在每年的庙会文艺活动中,先祖们就将踩 高跷这门技艺融入庙会节目的表演。 明末清初, 石景村的高跷技艺得 到了发展,后来, 又在踩高跷的表演上添加了舞狮子的技艺。到清朝 乾隆年间, 高跷舞狮的表演形式已经形成, 并被邀请到各个村镇进行 表演。当时,以四街镇为首的大村落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庙会活动,活 动期间, 各村都用神轿抬着本村的神灵, 并组织村里特色的民间艺术 参加表演。各村都有独门的看家本领,在这其中,石景村的高跷舞狮 成为了独门艺术。到了清朝咸丰、同治年间,光绪中期、民国初年以 及新中国建立之初等,这项艺术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几兴几衰, 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党和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传承保护政策,才使 石景村的高跷舞狮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原来的高跷舞狮表演内容为“大头和尚戏柳翠” ,后来因没人扮 演柳翠的女性角色,改为和尚驯服双狮,及一人扮演和尚,踩最高的 高跷,每狮各由二人表演; 1 人舞狮头、 1 人执狮尾,另外,还有一 人执绣球引狮,总共为六人组合的表演形式。 故事情节为双狮争抢绣球, 和尚执文刷驯狮。 这项表演虽然故事 情节单调,但观众会被表演者高超的技艺以及惊险的空中表演所折 服,因此,深受观众们的喜爱。 高跷舞狮的主要特征是高、险、奇。高:即在 2.4 米至 4.3 米的 高跷上表演, 这一技艺在全国不得多见, 更增加了高难度, 独具一格。 险:踩着这样高的高跷舞动狮头、狮皮、狮尾和绣球,特别是舞 狮尾的扮演者, 一手抓住舞狮头的腰带, 一手执狮子尾巴在两跨中间 摇摆,看不见前方,只能顺着狮头行走,相互配合默契,才能做到动 作协调统一。 扮演和尚所踩高跷略高于扮狮者, 还要在狮身上做跨骑 动作,风趣、惊险,难度极大。 奇: 踩在 2 至 4 米多的高跷上表演舞狮, 这更增添了这一节目的 惊奇性。 一场好的高跷舞狮表演, 除了表演者高超的技艺表演外, 还需要 制作好相关的表演用具, 这些都离不开一位带头人 -- 沈儒昌。 沈儒昌 不但能表演高跷舞狮,而且还设计制作高跷舞狮的道具。 2007 年 6 月,沈儒昌被云南省文化厅命名为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第二部份: 杰出价值 ( 2-3 分钟) 石景村高跷舞狮表演经过了上百年的传承, 它把江南一带的舞狮 和北方踩跷的技艺融合在一起,创造了具有当地鲜明特色的表演艺 术,并世代相传而闻名省内外。高跷舞狮有着浓郁的地域特色,是云 南和外地文化交融的产物,对研究通海历史有着重要的价值。 高跷舞狮以“高、险、奇”著称,其表演技艺独特,具有较强的 观赏性、艺术性和表演性,有着传播传统汉文化的重大作用,具有丰 富的文化价值和内涵。 高跷舞狮是石景村人的独门绝活, 由该村历代艺人创造, 它的稀 有性、独特性具有一定的保护和传承价值。 高跷舞狮, 作为云南特有的民间传统文化, 不仅活跃和丰富了当 地的民间群众文化,还起到凝聚、鼓舞当地老百姓的作用,具有较好 的社会感召力, 有利于增强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第三部分:濒危状况 ( 1-2 分钟) 说明项目的濒危状况及其原因。 一是通海县内能够踩高跷舞狮的只有石景村, 踩高跷舞狮有一定 的危险性,存在难找接班人的困难。 二是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少, 且年龄偏大, 使踩高跷舞狮的传承 工作受到制约, 受市场经济的影响, 村里原来学会踩跷的青年大多外 出务工、经商,有的出嫁,参与人数较少,虽有几个小孩跟着学,但 还不能参与表演,使踩高跷舞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情况。 三是石景村高跷舞狮属于当地民间组织,没有稳固的经费作保 障,传承工作难以开展,要能有序地传承好这一民间文化艺术,还需 要上级政府给予经费上的保障。
Ⅳ 幼儿园踩高跷锻炼孩子什么
协调性
协调在我的理解就是控制自己身体的能力,协调度越高的人越能专注(对他以后上学有好处);协调度越高的人力气越大(神经系统能指挥更多的肌肉参与发力),同一个重量级别的举重运动员,身高差不多的话力气基本也差不多,那为什么成绩差异如此明显呢?就是因为协调度不一样,协调高的人更专注,神经系统能指挥的肌肉就更多,所以成绩就好。大班幼儿喜欢参与具有挑战性的活动,也具有了与同伴合作的能力。如果教师可以在游戏中制定适宜的目标并进行具体的指导,幼儿就可以循序渐进地掌握踩高跷的动作要领,从而达到教师预期的目标。
玩中学,学中乐
既然是晨间锻炼,而非集体教学活动,教师就要允许幼儿自由选择器材、玩伴、玩法。教师与其制止幼儿,不如先允许幼儿自由玩,在“一物多玩”的基础上鼓励幼儿学习“踩高跷”。
教师要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实际表现适时调整目标。踩高跷对于大部分幼儿而言颇具挑战性,有的幼儿会乐此不疲地反复练习,直到学会为止,但也有部分幼儿会有畏难情绪,“知难而退”。此时,教师就要考虑是否适当降低要求、分解目标。
第一,教师可为幼儿提供不同高度的或用不同方法制作的难易程度不同的高跷,以便幼儿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选择材料。指导时,帮助幼儿分解动作、降低难度,给幼儿适宜的挑战。如,可以先尝试在高跷上站稳,再学走直线,最后学习绕过或跨过障碍。如此幼儿就能循序渐进地学习,轻松应对。随着幼儿运动水平的提升,教师还可以利用梯子、垫子、轮胎、纸箱等辅助材料设置障碍,逐渐增加难度。这样,幼儿就不会觉得乏味了。
第二,教师可以“玩伴”的身份参与其中,营造师幼共同学习的氛围,潜移默化地给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以指导和帮助。也可以鼓励幼儿与同伴互助,以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第三,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如,选择合适的背景音乐,组织幼儿玩“跟着节奏踩高跷”的游戏。又如,创设“我是小小侦察兵”的游戏情景,设计“钻山洞”“跃雷区”“渡河”“爬坡”等环节,把枯燥单调的动作练习转化为有趣的游戏。也可以用故事或儿歌帮助幼儿掌握动作要领,如“小马、小马真爱玩,马蹄、马蹄抬一抬;小马、小马真有劲,马蹄、马蹄走一走;小马、小马真勇敢,马蹄、马蹄跨一跨”。
Ⅳ 如何在幼儿园中开展民间游戏及其价值
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社会形象,是幼儿的一项基本活动,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