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教育科学出版社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四单元该怎么上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解: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
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你参考一下吧……希望对你有帮助!
『贰』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热是怎样传递的优秀教案与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
(1)热总会从温度较高的一端(物体)传递到温度较低的一端(物体);
(2)通过直接接触,将热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的传递方法叫热传导。
2、过程与方法:
(1)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2)用文字或图示记录、交流观察到的关于热是怎样传递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保持积极的观察探究热传递的兴趣。
(2)体验通过积极思考和探究获得的成功喜悦。
【教学重点】 设计实验观察热传导的过程和方向。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热传导过程中的共同特点,认识热是怎样传导的。
【教学准备】
教师:烧杯一个、热水、金属棒、凡士林、牙签、金属圆片、课件。
学生:金属棒、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酒精灯、火柴、牙签、木夹、凡士林、实验记录表。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根金属棒,我请一位同学上来摸摸,看看它是冷的还是热的?如果我把它的一端放入热水中(教师示范),猜猜过一会儿金属棒的另一端会有什么变化?
2、你们猜的是不是和事实一致呢?请刚才上来摸过的同学再来摸摸。请你告诉大家,现在有什么感觉?哦,金属棒的这一端真的变热了,和同学们猜的结果一样。老师现在有个疑问了:金属棒的这一端并没有浸入热水中,它怎么也变热了呢?你为什么这样猜测?(结合学生回答教师画图示)
3、金属棒上的热真的是像你们所说的那样传递的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热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通过把金属棒放入热水的活动,使学生感受到热水如何把热传到金属棒的另一端,从而引发热到底是怎样传递的问题,并激发学生想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的欲望。)
二、热在金属棒中的传递
1、刚才同学们说的都是一些猜测,是否正确呢?该怎么检验?对,我们需要用实验来证明。
2、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实验材料:一根金属棒、酒精灯、几根牙签、木夹和凡士林。(教师出示凡士林)并介绍:这个小盒里装的就是凡士林,这种材料很特别,在常温下有一定的粘性,可以粘住一些细小的物体,如它可以粘住牙签、火柴等。但是遇到热它就会熔化,不能再粘住细小物体了。
你们能不能利用老师提供的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让大家能亲眼看到热在金属棒上传递的过程呢?
3、小组讨论并设计方案。(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在开放的环境下,教师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发散思维,自主设计实验来验证之前的假设。)
4、小组上台汇报设计成果。
学生交流,并完善方案。(应用木夹夹住金属棒的一端,凡士林粘的多少要差不多,牙签粘的距离应差不多,给牙签编号……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5、听了刚才两组同学的汇报,你们肯定又有新的启发吧?下面老师给你们一分钟的时间把自己组的设计方案再完善下。
(设计意图:这个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对实验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因此,这里通过讨论和交流,让学生思考对凡士林的量、牙签粘的距离等的控制,使学生形成缜密的思维方式,养成较好的探究能力。)
6、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新颖的方案来。那等会实验时应注意些什么呢?为了使实验更成功、更安全,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小提示,请你们默读一遍。(课件出示,学生默读)
7、材料员领取实验材料,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8、小组代表上台汇报实验结果,交流实验现象。(教师结合学生汇报在图示上标出)
9、小结:听了刚才同学们的汇报,老师发现无论是在金属棒的一端加热,还是在中间加热,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都是有规律的。谁来总结下,热在金属棒上到底是怎样传递的?
(设计意图:探究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手动起来,也不仅仅是获得一些事实,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目的地对这些科学现象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从而得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即科学概念。让学生动手动脑相结合,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热在金属片中的传递
1、过渡语: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热在金属棒上的传递是从较热的一端传递到较冷的一端。如果我把这根金属棒换成一块金属圆片,热在这块圆片上又会怎样传递呢?你为什么这样猜呢?(教师同时在黑板上画出两种图示。)
2、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老师已经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块涂好蜡油的金属圆片,(师述:蜡油和凡士林差不多,遇热很快会熔化)等会请同学们选择其中的一个方案进行研究:在中间加热或在边缘加热。加热时重点观察什么呢?
3、材料员领金属圆片,学生实验。
4、学生交流实验现象。
5、小结:根据这两种现象,谁来总结一下,热在金属圆片上传递又有什么规律呢?(也是从酒精灯火焰加热的部位开始传递,从较热的部分传递到较冷的部分。)
(设计意图: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和上一活动的设计,学生往往会认为热传递是一个线型的过程,而这一探究活动的设计不仅拓宽了学生的探究思路,也会使学生对热传递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
『叁』 急需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人教版) 谢谢提供!
脑与神经
教学目标:
1. 了解人的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神经三部分组成。
2. 知道脑和神经的作用。
3. 使学生体会到人体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向学生进行脑的卫生保健教育。
教学重点:体验并理解脑和神经的作用。
教学准备:每生硬币1枚,白纸一张,封眼用的毛巾、笔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来研究《人体内部的秘密》,首先请大家做实验。
一、摆放硬币实验:沿一枚硬币的外轮廓在一张纸的不同位置画6个圆。随意给这几个圆标上1-6这几个数字。再次拿起硬币,按照数字顺序依次摆放在这几个圆上。(请你来读一下)
二测试反应小游戏:一人任意说出一种人体器官的名称,另一人迅速指出其位置。两人合作,每人说三个人体器官,错误一次轻拍打手心一次。
2人的反应到底是靠什么来完成的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脑与神经。
二1.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构成
(传看脑结构模型)提问:发挥想象力,描述一下脑的外形像什么?
(1)首先我们来认识下神经神经系统的组成,出示人神经系统的组成挂图。让学生看挂图(停30秒),提问:仔细观察你能根据神经系统的分布形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吗?
学生回答,教师不急于表态。
(2)讲解:
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让教师赞叹。神经系统就象一株倒长的树,枝丫茂盛,长遍了全身各个角落,它的中心--脑非常脆弱,被包在头骨的里面。这部分就是脑(板书:脑)
脑向下延伸位于躯干中央的粗大部分,就像树干一样。叫脊髓。(板书:脊髓)。由于脊髓也很娇贵,它被藏在脊柱里,同学们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平时要注意坐、立、行走的正确姿势,否则脊柱弯曲,会压迫脊髓,长期发展会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由脑、脊髓发出许多一条一条象“树根”一样的是神经,(板书:神经)它们分布的范围最广,遍布全身各处。脑、脊髓和神经共同完成指挥和协调人体一切活动的任务,就组成了我们身体内的神经系统。
三.指导学生认识神经系统的工作过程及作用
1 师帮助学生解答问题1 当蚊子飞近你的身旁时,耳朵首先听见蚊子嗡嗡的声音,连接耳的神经马上把蚊子入侵的信息报告给脑,脑接到信息后马上警觉起来。当蚊子落在脖子上时,连接皮肤的神经立刻把蚊子着陆的位置报告给脑,脑向手臂肌肉发出命令:收缩,打击。
①蚊子入侵的声音是哪个部位先发现的?(耳)蚊子落的部位是哪个部位发现的?(皮肤)
②它们把信息报告给谁?(脑)脑又把命令传递给谁?(手)
③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是谁在起作用?(神经)
谁能完整的叙述一遍。回答的真棒,奖励你一下!
2教师帮助学生解释问题2
①老师的声音是该同学身体的哪个部位先发现的?(耳)它把信息报告给谁?(脑)是通过什么传递的?(神经)
②起立需要身体的哪些部位完成?(腿)谁指挥它们完成这些动作的?(脑指挥的)命令是由谁传递的?(神经)谁能完整的叙述一遍。
讲解:
当声音传递到耳时,连接耳的神经立即把接受到的信息报告给脑,脑下达命令起立,于是连接腿部肌肉的神经把指令送到肌肉,肌肉立即按照命令,带动身体站起来。
3学生交流问题3(做作业时,眼睛将文字信号通过神经传递给脑,脑经过思考向手臂发出命令,写出结果;同时脑还向眼发出命令,监视手书写的是否正确。)
同学们结合刚才分析几个事例,你能说出脑在整个神经系统活动中起什么作用、神经起什么作用。并给出一个形象的比喻?
小组讨论,集体订正。
4小结神经系统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讨论,我们发现,脑是人体的“司令部”, 主管人体的一切活动;神经是连接脑和身体各部分的“电话线”,能把人体各部分获得的信息及时报告给脑,并能把脑下达的命令传达给人体各部分。脊髓也分担一部分简单的指挥和协调工作,它是脑和神经间的“联络站”。
人体就是在神经系统的指挥和协调下,成为一个整体,各器官分工合作,完成各种活动。
四.用脑卫生保健教育
1.为什么要注意用脑卫生?
a我们先来认识脑的结构和神经中枢分布。学生观察图片脑模型,脑的结构非常复杂,只大脑表面一层的神经细胞就有140亿个,并且(出示大脑中神经中枢分布示意图。)分为不同的区域,各部分管的工作不同。例如感觉中枢(草绿色部分)──有的部分负责人体的感觉;有的部运动中枢(黄绿色部分)──负责人体的运动如踢球、跑步;听觉中枢(深红色部分)──有的部分负责人体的听觉如:听音乐、听讲课;视觉中枢(紫色部分)──负责人体的视觉看东西等。
认识了神经中枢分布,同学们再来思考刚才的问题?(做个小活动,双手举起来,时间一长什么感觉)如果一次看书时间过长,主管视觉的区域就会感到疲劳,大脑发给人体的信号头晕、头痛、头脑不灵活。
b谈话:针对这种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科学用脑?长期不注意用脑卫生,会有什么结果?让学生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讨论。
5注意劳逸结合(学习、工作与劳动、休息时间相交错)。如果一次看书时间过长,主管视觉的区域就会感到疲劳,而其他区域却没有疲劳,此时如果做点其他的活动,比如:散步、听音乐,大脑就会轮流得到休息,始终使大脑保持清醒、灵活的状态。
2、为了使大脑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还必须保证有足够的睡眠。睡眠时大脑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少年儿童的身体各部分都在发育,大脑也在发育阶段,容易疲劳,每天必须保证 9~10 小时的睡眠,才能使大脑得到全面的、充分的休息,就能以饱满的精神迎接新的一天的工作和学习。
四布置作业
根据用脑卫生的要求,制定自己每天的作息时间表。
板书设计
4脑与神经
脑 司令部
神经 电话线
脊髓 联络站
『肆』 科教版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五年级科学备课教案(教科版)
下册
第一章 运动和力
第一课时 我们的小车
教学目的:
通过用垫圈拉动小车,引导学生认识“重力”。
指导学生知道足够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指导学生学会安装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
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教学准备:学生材料袋、车的图片、记录本。
教学过程:
引入
提问:你们玩过玩具小车吗?玩过你们自己做的小车吗?你们在玩小车时,有过什么发现?
谈话:虽然玩具小车和真正的车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都包含着很多相同的科学道理。在这个单元,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有哪些力影响它的运动,怎样影响它的运动。我们还要用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设计和制造我们心中的赛车。
探究过程
认识各种车。
·师:人类早在几千年前就发明了车,现在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车了。你知道哪些种类的车?
·出示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资料,请学生辨认并讲述,老师进行一些补充介绍。
·介绍香港太平山的缆车。
安装一个小缆车。
让学生提提重物、用手掂书包、背书包等活动感受物体都有一个向下的压力,这就是重力。
师:我们可以利用重力来拉动小缆车吗?看看桌上的材料,它们分别有什么用?
分组安装,用垫圈把小车拉动,反复试几次。(教师巡视指导)
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垫圈的拉力、重力、重力产生的拉力)
探究拉力大小与小缆车运动的关系。
(1)师:各组的小缆车都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起来了,但我发现各组的小车快慢不一样,请你们推测一下,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2)推测:用手拉缆绳,使小车动起来,先估计最少用多少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再推测拉力大小怎样影响小缆车的运动,把推测的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3)小组讨论,汇报设计的实验方法。
提问:你们打算怎样用实验来验证推测是否正确呢?
(4)分组实验、记录,教师巡视。
汇报、分析实验结果:从记录表中你们发现拉力大小和小车快慢有什么关系?
小结: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拉力越大,物体运动得越快。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 给小车装上动力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物体被拉长、压缩、弯曲能产生弹力;了解一些对弹力利用的知识。
2、指导学生学会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能够做橡筋长度、绕的圈数、绕的方向对小车运动影响的实验。
3、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科学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教学难点:怎样用橡筋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准备:橡筋、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
弹簧、皮球、锯条等能产生弹力的物体,有关弹力应用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车辆运动是需要动力的,你们知道车的动力来源有哪些?
(汽油、天然气、电力、太阳能等)
2、提问:能不能给我们的小车装上动力,让它自己动起来呢?你们有哪些办法?(安装橡筋、弹簧、螺旋桨、气球等)
3、师:我们先用橡筋作动力吧!
二、探究过程
1、研究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1)谈话:我们为什么能用橡筋作动力,橡筋的力是怎样产生的?
(2)实验:用手把橡筋拉长,体会手有什么感觉。了解橡筋被拉长时能产生力,这种力叫弹力。
(3)提问:还有哪些物体能产生弹力?
体验:让学生压一压弹簧,拍一拍皮球,弯一弯锯条……
师:人们利用弹力做些什么事情?
(射箭、拉力器、皮球、弹簧床、衣服上的松紧带、自行车的坐垫等都用到了弹力。)
2、安装橡筋的方法与小车运动的研究。
(1)分小组装配:给小车装上橡筋。
(2)小组演示。师:都是用橡筋做动力的小车,为什么运动的状况(快慢、距离、方向)不一样呢?可能和哪些因素有关呢?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
(4)分组实验(选择一个因素),记录实验结果。
(5)汇报交流。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三课时 给小车安个螺旋桨
教学目的:
1、进一步认识橡筋的弹力,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速度、距离的关系。
2、学生学习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培养动手能力。了解螺旋桨的作用。
3、启发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研究问题。
教学重点:会用橡筋和螺旋桨给小车安装动力。
教学难点:知道螺旋桨的作用。
教学准备:装有螺旋桨的船和飞机的挂图或影像资料、小车、螺旋桨、橡筋、支架、木条。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出示竹蜻蜓问:这是什么?你们知道怎么玩吗?(请一个学生演示。)
2、谈话:它像什么?你们知道什么交通工具使用了螺旋桨?
3、看书上P6图片或有关图片。
4、提问:上节课我们给小车装上橡筋动力使它运动起来了,现在可以给小车装上螺旋桨使它运动起来吗?
二、探究过程
1、动手安装螺旋桨。
(1)观察材料,分组讨论怎样组装螺旋桨,怎样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动手组装。装好后,试着用螺旋桨使小车运动起来。
2、研究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1)提问:橡筋绞紧的圈数会影响到什么?
(2)预测:橡筋绞紧的圈数与小车行驶的距离有怎样的关系。
(3)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4)小组汇报实验方案。
老师提醒学生:
·这是一个对比实验,实验时除了橡筋绞紧的圈数不同外,其余条件都要相同。
·每次要把小车放在同一起点线上。
·用手拨动螺旋桨一圈,橡筋就绞紧了一圈。
·要量出小车行驶的距离。
·每次实验,橡筋绞紧的圈数要有较大的区别,如第一次20圈,第二次40圈,第三次60圈。注意不要圈数太多,否则会把橡筋绞断。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归纳:橡筋绞紧的圈数越多,小车行驶的距离越远。
3、讨论。
·在第2课和第3课中,橡筋的变化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两课的橡筋都被拉长了。第2课的橡筋是直接拉长,第3课中的橡筋不是直接拉长的,而是在绞紧时被拉长的。)
·这两课中,橡筋产生的作用有什么不同和相同?
(这两课都是利用橡筋的弹力使小车运动。第2课橡筋带动轮子转动推动小车前进,第3课橡筋带动螺旋桨转动小车前进。)
课后拓展。
提问:你们还想研究什么问题?
选择一个问题来讨论:需要哪些材料?怎样实验?实验时观察什么?怎样记录?你们预测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课后可以继续研究。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四课 像火箭那样启动小车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安装反冲力小车。
2、通过玩气球、安装反冲力小车的活动,了解反冲力的作用和反冲力的方向。
教学重点:会用气球作动力推动小车。
教学难点:理解反冲力的作用。
教学准备:配套学生材料袋。有关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都玩过气球吧?气球有哪些玩法呢?今天这节课让你们来玩一玩好吗?
二、探究过程
1、玩气球。
(1)谈话:老师看见好多同学都把气球吹足了气然后放开,气球怎么样了呢?再试一试,并仔细观察。
(2)提问:气球运动起来了,它朝什么方向运动?可以让气球沿一个方向运动吗?
(3)小组根据材料袋中的材料进行实验。
2、用气球推动小车。
(1)师问:气球能推动小车运动吗?
(2)分组实验:将吹足了气的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松开气嘴。
(3)研讨:我们的小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气球为什么能推动小车?
(4)再次实验,提出要求:
·把手靠近气嘴处,感受气体是怎样冲出来的。
·调换气球固定在小车上的方向,观察这时小车运动的方向有什么变化。
(5)归纳:像气球这样推动小车的力叫做反冲力。小车是靠气球里空气的反冲力运动的。
3、反冲力的应用。
(1)我们还知道哪些物体是靠反冲力运动的?
·节日燃放的烟花等。
·喷气式飞机:机内的喷气发动机,把汽油或煤油燃烧时产生的大量气体,从发动机的喷气口快速向后喷出,飞机受反冲作用快速向前飞行。
·火箭:火箭是我国最早发明的。现代火箭用高能物质做燃料,燃烧后产生大量的高温气体,连续不断地向后喷出,使火箭高速飞行。
(2)播放火箭发射时的影像资料。
(3)反冲小车的启动与火箭的启动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它们都利用了反冲的原理,但是小车利用的是压缩空气的反冲力,火箭利用的是高温高压燃烧气体的反冲力。)
4、小结。
(1)师:在1到4课的学习中,我们使用了哪些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2)归纳、提升认识:小车怎样才能运动起来?
(小车只有在力的作用下才能运动起来。)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五课时 小车载重
教学目的:
1、实验研究小车载重量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3、了解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能对这个事实作出自己的分析。
教学重点:知道小车载重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学难点:能对汽车限制载重的事实进行分析。
教学准备:玻璃弹子、小沙子袋或小石块、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垫圈、夹子、挂垫圈的小钩。
有关发生汽车超载交通事故的录象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已经用重力牵引、橡筋的弹力、反冲力等多种办法使小车运动起来了。小车当然是要装东西的,让我们用小车载些东西吧!
对于载重后的小车,你们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
二、探究过程
1、研究小车的载重与运动。
(1)推测:小车载重后,它的运动会加快还是会减慢?
(2)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思考:·研究载重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在我们让小车运动的方法中,哪种方法最好操作和控制?
·实验顺序怎样安排才好?先拉最重的还是先拉最轻的?还是不管什么顺序都一样?
(3)汇报实验方案,全班研讨。
(4)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教师巡视)
(5)汇报实验数据,归纳: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
们是怎么想的?
(6)思考:我们的推测正确吗?为什么拉力一定,小车载重增加,运动速度变慢,你们是怎么想的?
2、汽车为什么要限制载重。
(1)讨论:如果给小车不断增加重量,会发生什么现象?
(2)播放录像:
·汽车由于超载而引发的事故。
·货车上印的载重多少吨的字样和公交车上印的准载多少人的字样。
(3)提问:
·你们想对超载的司机叔叔说些什么?
·如果你是乘客,但你要乘坐的汽车满员了,你该怎么办?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六课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的:
1、知道摩擦力是一种阻碍运动的力。会做出测定小车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2、知道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状况(光滑、粗糙程度),运动状况(滚动还是滑动),小车的重量(对地面的压力)有关。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难点: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准备:橡皮擦、新鞋底、长条形的三层板、两个相同的侧面为方形的瓶子或木块、纱布、两个同样的圆柱形的木块或塑料块、小车的载重物(玻璃弹子、小沙袋或小石块)。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我们用铅笔写错了字,总免不了用橡皮擦去擦。观察一下擦过以后,纸面和橡皮擦有什么变化?
2、生活中还有类似的现象吗?
师出示新鞋底和旧鞋底,让学生作对比观察;观察新轮胎和磨损很厉害的旧轮胎的照片。
3、这些现象说明什么呢?
二、探究过程
1、认识摩擦力。
(1)师:汽车运用时要与地面发生摩擦,走路时鞋和地面要发生摩擦,擦去铅笔字时橡皮擦和纸之间要发生摩擦,其实两个物体的接触面有相对运动时发生摩擦。我们再来感受一下摩擦吧。
(2)实验:将手按在桌上拖动和离开桌面拖动,比较用力大小。反复几次,用新体会。
(3)归纳:由于摩擦,物体与动时会受到一种阻碍运动的力,这种力叫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1)讨论:你们认为摩擦力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可能会作出许多假设,需要老师对这些假设进行整理,选出物体表面粗糙或光滑、物体滚动或滑动和小车重量这几个因素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进行研究,其他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课外继续研究。)
(2)预测:摩擦力的大小与这些因素有怎样的关系?
(3)分组讨论:怎样设计实验来研究下面这几个问题?
·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哪个摩擦力大?
·滚动和滑动哪个摩擦力大?
·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有怎样的关系?
(4)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法,全班研讨,确定实验方案。
·比较粗糙表面和光滑表面的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师问:木板倾斜角度不同,使小瓶下滑的力有什么不同?明确木板越倾斜,小瓶受到沿木板向下的拉力越大。由于小瓶刚好运动起来时受到的拉力也就是小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所以小瓶在木板倾斜角度大时才运动起来说明受到的摩擦力大。
·比较滚动和滑动的摩擦力。
·研究小车重量与摩擦力大小的关系。
(5)提问:相同载重量的小车实验只做一次好还是多做几次好?要不要做几种不同载重量的实验?为什么?
(相同实验重复做,多选几种不同的载重量来实验比较才能得出结论。因为只做一次实验,结果可能是偶然的,只有多次实验结果都相同,得出的结论才可靠。)
(6)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7)汇报实验数据,归纳:物体在粗糙表面运动比在光滑表面运动摩擦力大。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小车重量越大摩擦力越大。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七课时 运动与摩擦力(二)
教学目的:
1、了解汽车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启动和运动,也是靠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制动。
2、了解生活中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了解增大和减少摩擦力的一些方法。
教学重点:研究小车运动与摩擦力的关系。
教学难点:认识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而又要利用摩擦力。
教学准备:小车、长条形的三层板、垫圈、胶带。有关的图片或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提问:观察我们制作的小车,想一想它在运动时,哪些地方会产生摩擦力?这些摩擦力起了什么作用?
(车轴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阻碍着车轮的转动,也就阻碍了小车的运动。)
二、探究过程
1、小车运动与摩擦力。
(1)提问:汽车运动需要克服摩擦力,摩擦力是不是只有害处而无用处呢?汽车运动和停止要靠轮子,车轮与地面之间没有了摩擦力,会出现什么情况?
(2)播放录像:汽车车轮在淤泥里打滑,无法启动;下雨天,汽车在光滑的路面刹车,车子很难停下。
(3)师:对这种现象你们有什么想法?
汽车启动和运动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汽车要迅速停下来,也离不开轮子与地面的摩擦。
(4)谈话:小车刹车时摩擦力有多大才能使行驶的小车停下来?我们来做个比较小车行驶和小车刹车时摩擦力大小的实验。
讲解实验方法:
·用重力拉动小车的装置实验,从一个垫圈开始,一个一个增加,直到用手轻轻敲桌子小车可以动起来,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行驶时受到的摩擦力。
·把上面实验中小车的轮子和车身用胶带粘上,不让轮子转动,再重复上面的实验,这时的垫圈数可以表示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
(5)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6)对比实验数据,有什么发现?
小车刹车时受到的摩擦力比行驶时大得多,也就是滑动摩擦力比滚动摩擦力大得多。
2、增加或减小摩擦力。
(1)讲解:摩擦力有时很有用,需要设法增大,有时又有危害,必须设法减小。
(2)出示挂图:车轮中的轴承,车轮胎的花纹,装上防滑链在冰雪路上行驶的车辆。提问:这些设计是为了什么?
(3)讨论:在日常生活中,你们知道人们是怎样根据需要来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
(旱冰鞋下安装轮子是为了减小摩擦力,可以滑得更快,应用了滚动比滑动摩擦力小的道理。鞋底下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摩擦力,以免走路滑倒,应用了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摩擦力大的道理。)
3、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八课时 控制小车的快慢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积极参加控制小车快慢的实践探究活动:充分地找出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和方法,有效控制小车达到规定的速度。
2、体验分析和解决一个问题的方法,而这个问题是有多种解决方案的。
3、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寻找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
教学难点: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经验控制小车行驶的快慢。
教学准备:长条形的三层板、小车、粗线、夹子、垫圈、挂垫圈的小钩、橡筋、粉笔、载重物(玻璃掸子、小沙袋或小石块)、气球、螺旋桨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各种车都是可以控制运动快慢的,我们能控制小车运动的快慢吗?怎样控制呢?
二、探究过程
1、研究什么因素会影响小车的快慢。
(1)提问:回顾我们前面的研究结果,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有哪些?
(2)小组交流:回想我们各自的经验,说说还有哪些方法可以影响小车运动快慢?把影响小车运动快慢的因素都填在记录表中。
(3)提问:在以上方法中,哪些因素在课堂上容易控制?哪些不容易控制?请把在课堂上最容易控制的因素选出来。说说它们为什么容易控制?怎样控制?
(4)小结:你们从不同方面找到了控制小车快慢的多种方法,都是有道理的。但在实际操作上还要考虑是否容易实施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选择那些在操作上容易控制的因素。
2、控制小车运动快慢的比赛。
(1)宣布比赛任务:让小车在3~5秒内行驶60厘米。
(2)分组讨论:为了很好地完成这个任务,你们打算怎么做?
(3)分组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要求:
·确定好比赛的路程是60厘米。
·每次实验后,记录好所用的时间。根据结果,调整控制的办法再做,使它更逼近我们的任务。
·达到任务的要求后,为了避免偶然性和测量的不准,还要再实验几次。
(4)汇报研讨:
·展示实验结果。
·介绍实验的过程。说说各自采用的方法,为什么采用这些方法,哪些方法控制的效果明显,哪些不那么明显?
·给完成任务的小组发奖。
(5)改进或再比赛。
没有完成任务的小组再次实验。完成任务的小组可以设定在更小的时间范围再进行比赛。(如让小车在4秒内行驶60厘米)。
三、小结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九课时 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通过设计和制作小赛车,让学生自觉和有目的地经历设计的过程和动手制作的过程。
2、指导学生初步掌握一般设计程序,增强动手实践能力。
3、感受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设计小赛车,了解和体验设计的过程和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教学准备:发动学生收集有关赛车的资料,教师事先做好的、可供学生借鉴的赛车。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谈话:从第一辆汽车发明到现在,短短的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已经根据自己的需要造出了各种各样的车。
(2)出示太阳能汽车、月球车和卡丁车的挂图。提问:你们认识这些车吗?它们分别满足了人们的什么需要?你们还知道哪些新颖的车?
(3)提问: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制造一辆小赛车呢?
二、探究过程
1、怎样设计我们的赛车。
(1)谈话:先来看看真正的赛车是怎样设计的吧!赛车的要求是要很快加速到每小时300千米以上的速度,还能平稳控制。设计师是按什么程序来设计的呢?他们是怎样思考的呢?请阅读课文和收集的资料后讨论。
(2)阅读资料、交流讨论。
(3)师生一起研讨。
2、设计赛车。
(1)观看本单元最后四种车的图,说说这些车有什么特点,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么制作的?
(2)谈话:现在我们都是著名的汽车设计公司的成员,马上开始设计赛车吧!怎么设计呢?
提出要求:
·明确设计任务。
·组内成员各自列一个好主意表,然后交流。
·讨论怎样分工。
·给小组的赛车取个名字。
·研究设计图,选好赛车的动力、材料和形状。
·制作。
·测试。
·对不满意的地方进行改进。
(3)小组设计活动。
三、小结
四、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10课时 制作我们的赛车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经历一个对他们有意义的设计交流和评价活动。
2、在交流赛车设计和评价赛车的活动中,培养和发展学生表达和评价的能力;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加深对设计过程的认识;提高制作科技作品的兴趣;加深对运动和力有关概念的理解。
教学重点:交流、评价赛车设计。
教学难点:能对小赛车作出评价。
教学准备:制作好的赛车;赛车设计方案。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你们是否都制作完了小赛车?愿意把你们的赛车介绍给大家吗?
二、探究过程
1、交流赛车设计。
(1)师:可以从下面几方面来交流。
·你们是怎样分工合作的?
·设计制作的过程是怎样的?遇到什么问题?怎样解决的?
·在小车上应用了哪些科学知识和技术?
·赛车有什么特点?
·成功之处在哪里?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有什么遗憾?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需要请大家帮忙想办法?
……
(2)分组讨论,准备交流内容。
(3)交流研讨。
2、参观、评价活动。
(1)谈话:我们的赛车做得怎么样?让我们把作品放在桌上,大家一起来参观吧!
(2)要求:
·每组轮流派一名同学作讲解员,负责给参观的同学介绍、释疑。
·其他同学到各组参观,可以提出问题,了解想了解的事情。
·参观后给同学的赛车写一段评价语,要抓住特点和要点。
3、赛车活动。
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赛车。可以分为两个项目:谁的赛车跑得最远?谁的赛车跑得最直?
4、小结。
三、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时 间
第一课时 时间在流逝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感受时间在存在以及关注我们每天流逝的时间。
2、经历运用各种方法感受1分钟长短的活动过程,从而能合理地估计10分钟、1小时我们能做哪些事情。
3、意识到时间的长短不以人的意志而改变,时间以不变的速度在流逝,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的长短,体会时间在流逝。
教学难点:根据各种自然现象估计时间。
教学准备:
准备秒表(或者手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谁能不看表就知道现在大约是几点钟了?
二、探究过程
现在几点了。
可以根据什么来估计现在几点了?
说说我们的估计。
再看看自己的手表或时钟,现在几点了?你的估计对吗?
2、1分钟有多长。
(1)看你们的时钟或者手表上秒针的转动,秒针转动一圈表示多少时间?在看表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已经从我们身边流逝了1分钟。
(2)不看时钟,我们估计一下1分钟时间有多长。我们有多少钟方法?
(3)分小组讨论估计1分钟多长的方法。
(4)怎样可以使我们估计更加准备?
(5)10分钟我们能做哪些事情?怎样估计?
(6)小组合作讨论用哪些方法估计,怎样才能估计准确?
(7)1小时呢?
3、过去多长时间了。
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
离我们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
你觉得这节课过得快还是慢?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
什么时候你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
我们这节课时间真的特别短吗?
时间有快慢吗?
4、小结。
三、课后作业
收集古人十二时辰划分的资料;
收集关于用太阳光的影子计时的日晷的资料。
太多了,你留个邮箱吧?看对不对?
『伍』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为什么一年有四季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 懂得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对幼儿加强安全知识教育。
2、 培养处理突发事件和应变能力。
活动准备:
情境表演“小明在家”、独自在家的各种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