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案大全 > 幼儿园综合教案的课例研修报告

幼儿园综合教案的课例研修报告

发布时间:2021-01-13 03:05:18

A. 如何借助课例研究促进教师自我专业发展

一、围绕幼儿园教育教学和教科研的实际进行课例研究
为了提高幼儿园的办园水平,我园经常有计划地对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园本培训。如英语培训、奥尔夫音乐教学培训、五项技能培训、课例研究培训等。其中,课例研究就是一种很好的培训形式。幼儿园课例研究是基于幼儿园发展和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需要,由幼儿园发起和规划、将本园作为教师继续教育的基地并立足于解决本园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实际的培训活动。
2003年至2005年,我园参加了教育部立项课题《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的研究》。在研究中,我们课题组成了由省市级专家(彭兵、邓祖铎和尹汉宜)、幼儿园的市级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采取“1-2-3式”研讨的模式进行研究。幼儿园课题组于2003年9月就“磁铁”组织了专题研究。我们组成了由专家、市级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组成的一个研究团队,采取“1-2-3式”研讨的模式进行幼儿园科技教育活动的研究。我们围绕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的联系与区别、幼儿园科技教育的基本内容、在科技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师如何支持幼儿运用磁铁方面的知识加工玩具等主题进行课例研究,做到以研带培、研训一体化。牢牢把握:课例研究与新教师培养相结合;课例研究与教育教学相结合;课例研究与教育科研相结合;课例研究与教育教学改革相结合。
由于我们牢牢把握以科研促进教师、幼儿和幼儿园的发展,以课题研究满足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将教科研与教师培训相结合,促进了教师在课例研究中,更新教育观念,扩展知识,掌握信息技术,提高教育实践能力与科研能力,促使研究人员与新课程共同成长。我们同时采取“以点带面”的研讨模式,在课例研究小组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效后,扩大研究团队,寻找出新的突破口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通过课例研究提高了幼儿园教科研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通过课例研究促进了幼儿和教师的成长。
二、以“1-2-3”式研讨的形式推进课例研究逐步深入
“1-2-3”式课例研讨是指:确定一个主题,组织两次教学活动,开展三次教学研讨。在幼儿园科技教育研讨中,我园随研讨的不断深入,组织了多次“1-2-3”式课例研讨活动。
第一次课例研讨
我们确立一个主题: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将科学转化为技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进行两次教学实践活动:第一次焦婷等四位教师各执教一个科技教育活动,第二次焦婷等两位教师分别在大班和中班执教“好玩的磁铁”。
三次集体讨论:第一次集体讨论是学习领会科技教育的相关理论,讨论四个教师的活动方案。第二次集体讨论是在四位教师进行了科技教育实践后进行的研究,研究在幼儿科技教育中,教师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将科学转化为技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第三次集体讨论是在两位教师分别在大班和中班执教“好玩的磁铁”后,集体研究“教师如何支持幼儿运用磁铁方面的知识加工玩具”。
第二次课例研讨
确立一个主题:“教师如何支持幼儿运用磁铁方面的知识加工玩具”
进行两次教学实践活动:第一次教学实践即以上的“第二次焦婷等两位教师分别在大班和中班执教好玩的磁铁”。第二次教学活动实践是焦婷老师第二次在大班平行班执教的好玩的磁铁”,这一活动即对全市主讲的科技教育活动观摩课。
三次集体讨论:含第一轮关于磁铁的两次研讨和大班的同课多轮后的研讨。
从以上可见,在课例研究中,我们的课例研究主题在逐步深入、螺旋上升;教学实践根据研究的需要以同课多轮或同课异构的形式向前发展,集体讨论体现出在“专家引领、同伴互助”中实践教师的“自我反思和专业成长”。
三、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要促使教师素质不断提高,就必须对教师加强培训。我们认为,幼儿园根据幼儿园的发展需要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求,以“专家引领、同伴互助和自我反思”的研训一体化培养模式进行课例研究,能很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1、充分利用专家资源
在园本培训中,我园积极组建校本培训的校外资源。我们每学期都根据教育教学和课题研究的需要,聘请江大实验师范学院或武汉市教科院等单位的专家来园进行讲座,作学术报告,进行研究课的点评,和教师们一起共同研究探讨。还聘请了两名老专家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课程改革进行长期系统的指导。使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聆听专家的指导、与专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利用专家资源帮助教师更快成长。
2003年9月,为了研究在科技教育中,如何支持幼儿运用磁铁方面的知识加工玩具,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将科学转化为技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幼儿园课题组聘请了武汉市教科院学前教育研究室的彭兵主任、曙光幼儿园邓祖铎园长和长航黄埔路幼儿园尹汉宜园长参与我们的研究团队,发挥专家引领的作用。
在幼儿园第一轮“好玩的磁铁”教学研讨中,专家对张老师第一次活动从“环境创设与材料的投放、教师的提问与指导和教师对幼儿已有经验的了解”等方面进行了点评,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指出:幼儿在观看“娃娃滑冰表演”时,“娃娃为什么可以动?”这个问题也应该让幼儿多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发现磁铁的“导磁”现象,为下一步解决问题的环节积累相关的经验。教师还应进一步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教育活动。在有关磁性的认知方面,应在相斥和导磁上下功夫,要鼓励幼儿大胆表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尤其是导磁性能,至于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现象可通过系列活动来辅助完成。
这些指导,使研究团队的所有教师深受启发,三天后,课例研究小组组织了第二次教学观摩活动。焦婷老师在大班组织了“好玩的磁铁”的科技活动。张雅洁老师在中班组织了同课多轮科技教学活动。专家就“教学设计与指导、科学素养的培养、游戏材料的投放和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等方面进行了指导,专家充分肯定教师“成绩的基础上,对两位教师进行了指导。专家在对焦老师活动的点评中指出:
(1)游戏材料的投放
教师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活动材料,供幼儿在操作中学习。整个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展开,孩子的参与兴趣浓厚。教师通过自身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让孩子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幼儿思维活跃,积极性高,乐于动手探究。但活动中应给幼儿充分的自由讨论和交流时间,鼓励幼儿互帮互助、相互学习。
(2)预设活动与生成活动
教师能够关注每位幼儿的活动表现,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为幼儿创造更多的观察、探究、经历、体验的机会。在分组活动中,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很好的做到了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希望教师今后要积极鼓励幼儿大胆判断、推理假设;并把握好探索、讨论、实验等过程时间的划分比例。
焦老师在听取了专家的指导和自我反思后,又设计和组织了第二次大班科技活动“好玩的磁铁”,这一活动在武汉市幼儿园科学教育与技术教育相结合研讨会上取得了很好的成绩。研究教师也在研讨中明确了: “磁铁”原为幼儿园大班的科学教学内容,由于磁铁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被广泛应用且幼儿对此很感兴趣,故教师可就这一同样的选材在不同年龄段开展不同内容的探究式学习和游戏,但中班和大班在科学与技术的比例上应有所不同。从专家指导后教师的迅速成长可见,专家引领可使研训工作取得更明显的突破。
2、形成同伴互助的研讨氛围
园本课例研究是对全体教师或不同群体教师的一个培训工作。形成良好的研究团队,发挥同伴互助和研讨氛围,能借助本园的硬件和软件资源,发挥本园的已有优势,促进实践教师包括研究团队的每个个人在研讨中成长。在“教师如何支持幼儿运用磁铁方面的知识加工玩具”的课例研究中,幼儿园请本园的市级骨干教师和年轻骨干教师参与课例研究工作,不同年龄结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心理素质、专业水平、技能程度的教师的互助与研讨,促进大家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
我们采取了骨干引领同事互助、师徒结对双向互动等形式,在观摩与交流、反思性教学、课题研讨和远程教育等过程中,教师们共同学习、合作学习,取长补短、互相帮助,形成了良好的氛围,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
例:同伴在对张老师的第一次科技活动进行研讨后,认为:张老师为幼儿自由探索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让幼儿在做中发现,做中学习,自由探索。幼儿初步掌握了磁铁的相关知识。 由于该班的幼儿刚满四岁,动手能力正在发展中,因而,幼儿在玩中学方面基本能达到预期的效果,而在灵活的应用磁铁的知识制作玩具方面略显不足。因此,幼儿园课题组决定在大、中班同时进行第二轮“好玩的磁铁”的教学研讨!课题组在研讨中分析,中大班幼儿对磁铁有兴趣,但在科技教育中,中大班幼儿有哪些与学习内容有关的兴趣 ?幼儿最需要提供的帮助形式与内容是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张老师和焦老师分别对中班和大班幼儿的学习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分别在大班组织了同课异构科技教育活动,在中班组织了同课多轮的科技教育活动。活动后,大家又对两个教师的活动进行了评析,在充分肯定教师“制定了较科学合理的教育目标、提供了丰富的操作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和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的同时,指出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前期经验来提供探究材料”和“孩子需要的只是支持和时间。过多的语言会给幼儿带来一定的干扰”等需进一步研讨的问题。

活动后,大家深有感触的说:同事间的共同学习与研讨是园本培训的重要形式,教师在校本培训中保留了与工作中同事共同参与的情形,鉴于工作关系的联系,在研训一体化的活动中,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所有教师都处在一个相同的教育环境下,面对着同样的受教育者,需要完成相同的教育任务,为实现相同的教育目标而工作,因此,尽管教师个体间存在差异,但这些教师必然都会遇到相似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群体中的共同学习与研讨就具有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学习与研讨对于每个教师而言所产生的作用,不仅只是学习到书本的或者理论的知识,更在于学习到其他教师的实践经验,这是个别学习所无法实现的。任何经验都有一定的使用范围,而同事间的相互了解,为实践经验的有效使用提供了基础。此外,共同学习与研讨也充分体现了教师之间的合作,这对于建立学习型组织和建设团结互助的团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教师在“反思—学习—研讨—实践”中成长
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背景下,“学习”是现代人的基本素质要求。作为培养人的幼儿教师更应该有“学习”的素质,通过学习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推动教育教学的发展。
在课例研究中,实践教师的学习与研讨和反思与觉醒,是教师自我成长的关键。我们通过课例研究促进教师在“反思—学习—研讨—实践”中成长。2003年9月,幼儿园要选派一位教师在武汉地区幼儿园科技教育研讨会上主讲公开课。我们希望以此为契机进行专题研究,讨论教师在幼儿科技教育中,如何更好地培养幼儿将科学转化为技术的主动性与创造性。同时也希望在研讨中促使市级骨干教师和年轻教师在研究中成长。在整个研讨中,始终贯穿“反思—学习—研讨—实践”四个环节的循环往复、螺旋上升。
第一轮研讨经历了四个环节:第一环节——学习环节。我们确定研究幼儿园科学与技术教育这一主题。研究团队的市级骨干教师和实践教师查阅有关课题资料,通过学习课题资料和网上资源的学习进一步提高理论素养。第二环节——研讨环节。请四位年轻教师独立设计活动方案,参加第一次研讨活动。会上,实践教师分别介绍自己设计活动的目的和实施过程,研究团队成员对四个活动方案进行认真研讨,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同时确立三个活动在第二天进行教育实践。第三环节——实践活动。三位教师按计划分别开展了“好玩的磁铁”、“好玩的肥皂”、“自制垃圾袋”三个教育实践活动,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科学性。第四环节反思(与研讨)环节。实践教师对自己在教育实践中的教育行为和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专家和骨干教师以对话的形式与之进行研讨。大家发现:有的活动与幼儿的知识经验有一定的距离,有的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探索空间不够。因而大家决定进行第二轮的研讨活动——选择两位教师就同一主题——“好玩的磁铁”在大、中班进行尝试。
第二轮的研讨中,研究团队又分别经过了学习、研讨、实践与反思四个环节。在研讨中,焦婷和张雅洁两位教师就“好玩的磁铁”同一主题分别设计了第二次实践活动。她们反思在大、中班进行教育时不同的切入点、重难点和可操作材料的投放策略,设计了更成熟的活动方案。中班张老师借助实验、游戏等形式来帮助幼儿初步感知“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磁铁特性,并且通过制作玩具引导幼儿利用磁铁的特性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大班焦老师认为大班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较中班幼儿强,教师可尝试让幼儿在了解科学知识的基础上自制玩具,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和将初浅的科学知识转化为技术。请看焦老师为大班设计和组织的第二次科技教育活动“好玩的磁铁”。(播放焦婷的同课多轮科技教育活动)
活动后,焦老师在反思中总结出:从身边选材,由此产生疑问,提出问题。 创设安全的探究氛围,进行艺术性的指导,和孩子们共获真知。采取多样的提问,适时的归纳,使探索行为得以提炼、提高。 总之,教师要在活动中处处为幼儿考虑,做个有心人。为孩子提供学习寻求答案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机会,为孩子获取知识、形成概念和培养能力提供机会,也就为幼儿获得 成功、获得发展提供了机会。
通过课例研究,我园教师在科技教育中成长较快。
从以上两位执教教师的成长,我们可以看出:“园本培训”是由幼儿园组织实施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的,在教育专家指导下,通过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活动来培训全体教师(含职工)的一种全员性或以点带面的继续教育活动。培训的主体是教师自己,教师的学习、实践、研讨和反思,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关键。
实践证明,园本教研是促进幼儿园和谐发展的亮点,“1-2-3式研讨”活动为教师们搭建了互相学习、相互合作的平台。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课例研究能促进所有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在教师专业化建设的道路上,我们探索的脚步是稚嫩的,创新的实践是艰辛的。然而,不断突破,不断超越却是幸福的。教师在一次次的研究中成长;在一次次成长中感受着教育生命的美丽。

B. 体验探究悬索桥和斜拉桥教案反思幼儿园

活动过程记录: 教师由猜谜导入活动。 (二):游戏“走各种各样的小桥”。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欲望。 (三):介绍区域。 (四):自选区域,进行活动。 区域一:桥梁设计区 投放材料:旧挂历、吸管、包装线、电线、金属丝、陶泥、牙签、各色卡纸、彩带、毛线、白纸、透明胶、双面胶、剪刀等 指导要点:在区域活动...中,协助能力弱的幼儿确定好自己准备发明什么样的桥,选择什么样的材料来完成?鼓励能力强的幼儿选择多种材料工具和粘、插、捏、剪、折、绕等技能表现自己的设计发明。碰到困难能动脑筋解决。积极探索解决办法。 区域二:桥梁建构区 投放材料:中型木制积木一套、中型塑料积木一套、各类大小废旧纸盒、绳网。 指导要点: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发幼儿合作、协商、创造发明的愿望。并鼓励幼儿大胆设想、构建桥梁。分享成功的快乐。 区域三:桥梁承重实验室 投放材料:四种同等大的纸、记录表格人手一份、小画夹8个。木制积木若干块。 指导要点: (1)不同桥面实验得出结论:桥面不同承重的重量也不同。 (2)不同桥墩距离实验得出结论:桥墩的距离和承重有关。 能力强的幼儿愿意把自己的发现讲述出来,鼓励能力强的幼儿能够把自己的不同发现记录下来。 (五)、幼儿互相交流欣赏,让同伴分享自己的创造成果。 (六)、集体评价、幼儿整理操作用具。 一、科学区:《我来建桥》 目标: 1、能够创造出桥面的多种折叠方法。 2、比较发现哪一种桥面承担的重量大。 准备:大小相同的白纸、小积木 ,相同的玩具若干。 玩法: 1、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制作不同折叠方法桥面的小桥。 2、幼儿操作玩具,请玩具过桥,比较哪一种桥的桥面承担的重量大。 3、幼儿尝试探索桥面的不同折叠方法。 过程:进入区角的幼儿看到去交最显眼的位置摆放着幼儿用书《搭建桥》,于是老师和幼儿欣赏,接着幼儿根据提供的材料,按照幼儿用书上的方法,开始建桥。 马锦程采用的是直接把纸放在一样高的两个积木的面上,接着拿起一个较轻的玩具放在桥面上,结果玩具直接把桥面压弯了。 一旁的孙文泰根据书上的提示,采用了第二种折叠纸做桥面的方法。艾东霖、胡高洁在一边静静观看。东霖边看边说:“能行吗?” 看到孙文泰折叠白纸后的桥面,玩具没有把桥面压弯,艾东霖、马锦程也选用了纸进行折叠,进行试验。 马锦程、艾东霖经过自己的实验,发现了同样的一张纸折叠后,同样的玩具真的没有掉下去。问其原因,幼儿说不出原因。老师总结:“同样的纸我们采用不同的折叠方法,它承担的力量是不同的。你们可以试试别的折叠纸的方法,看看承担的力量如何?” 艾东霖是把纸进行对折后再对折当做桥面,自己并进行了实验,折叠后纸的承担力量果然大了很多。 反思:《纲要》中提到:要善于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对世界的探究欲望,并加以保护、引导和鼓励。为幼儿创设主动探索的环境、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充分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在摆弄、操作和实验中寻求答案。本次活动幼儿正是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实验,与同伴的合作、比较,从而使自己的已有经验得到了提高。理解了什么是承受力,不同的纸通过不同的折叠怎么会有不同的承受力,这些都激发了幼儿探索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名称:区域活动《家乡的桥》 活动目标: 1、观察家乡桥的外形特征,了解桥的种类(按外观区分)和用途。 2、激发幼儿热爱家乡建筑物的情感,感受现代科技的发展。 3、培养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喜爱。 活动准备: 阅读区:家乡桥的图片。 绘画区:积木、绘画纸、蜡笔。 动手区:橡皮泥。 数学区:各种桥分类,计数。 活动过程: 一、桥的用处。 1、教师:小朋友看,图上的叔叔在干嘛?(溜绳索)为什么他要溜绳索?(因为河的两边没有供人行走的路)那怎样才能让两岸的人们顺利地行走又不危险呢?(可以架桥)你都知道什么桥? 2、你知道我们的家乡——江西,有哪些著名的桥梁吗?老师这里有一些桥的图片,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吧!选出一个你最喜欢的大桥。 教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最喜欢的大桥是哪一个,并说明原因。 教师小结:这些桥的外观看起来特别的漂亮、美观。 二、引导幼儿从桥梁的外观来分类:斜拉桥、悬索桥、梁桥、拱桥。 1、引导幼儿发现图片四种桥不同的外形结构特点。 教师:这四种桥有什么不同不一样的地方呢? 教师:带着幼儿边观察边作相应的引导主要从外形特征分出各类桥。 2、引导幼儿逐一看图了解四种桥的名称和主要的形状特征。 教师:这是现在的八一桥,他是用许多拉索直接拉在桥塔上的,这样就可以拉住桥面,像这样的桥我们叫它“斜拉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家乡还有哪些斜拉桥吗? 教师:你知道这些又是什么桥吗?(指向其他的桥)桥身呈半圆形的是拱桥,用许多钢索拉紧固定悬塔的是悬索桥。 三、介绍材料、交待各区幼儿活动要求。 1、出示橡皮泥。 教师:小朋友,现在你们都认识了我们家乡的桥,现在请小朋友你们来制作家乡的桥吧!我们除了用橡皮泥来制作我们还可以怎样做呢?(用画画的形式)出示积木。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积木)我们可以用积木来搭桥吗?(可以) 四、幼儿选择区角。 1、请幼儿自由选择区角进行活动。 教师:好的,小朋友你们自己选好了区域就认认真真的玩。在手工区的幼儿拿到了橡皮泥一定要放在泥工板上,还有画画的小朋友也不要拿着蜡笔在桌子和凳子上乱画。进入图书角的幼儿可以在书本上寻找一些还有些什么样子的桥而且请小朋友拿好书坐在垫子上阅读。要轻拿轻放、安静阅读、轻轻讨论。 2、在进入区角的时候要想清楚自己要玩什么。 教师:小朋友,你们选择好了自己所要去的区角后认真的来去玩,不要这个区域穿到另外一个区域里去。 五、结束活动。 1、小结幼儿在区角里玩的情况及收拾的结果。 2、让一部分幼儿介绍一下自己做的实验成果。 3、让阅读区幼儿说说自己看到的哪些物品是可以吸水哪些是不可以吸水的。 4、表扬在区角中表现好的幼儿。 5、对幼儿提出在下次在区域的时候应该注意的事项。

C. 幼儿园大班生活中的数字反思性课例研修报告

太专业,不懂

阅读全文

与幼儿园综合教案的课例研修报告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