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幼儿园微课视频一等奖
没有相关问题的视频 你可以去中国幼儿教育网看看
❷ 微课怎样更好地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结合
一、微课教学符合幼儿的认知心理规律,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 幼儿期的认知过程以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为主导形式,并逐渐开始带有一定的自觉性,微课以声像结合、图文并茂的方式展开教学,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使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保持浓厚的兴趣,并为孩子提供了良好的自主学习的环境,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在家中,无论...有没有老师、家长的陪伴,幼儿都能通过观看微课的视频,进行自主性的学习。 比如:我们制作了科学活动《神奇的水中花》,通过制作纸花、放入水中、水进入纸的纤维里,纸开始膨胀,将花慢慢地打开,到启发幼儿观察不同质地的纸花在水中的不同状态等环节,简洁的语言,生动的图像,动静结合的画面,智能性的启发和引导,使孩子在观看微课的学习过程中充满了好奇,引发幼儿深层地探究和思考“神奇”现象背后的科学知识,激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培养了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 微课的形式还解决了幼儿个体差异问题,能适应不同能力的幼儿。幼儿动手能力有高低,制作纸花的速度有快慢,观察花在水中打开的过程会因为其他幼儿的状况而产生干扰,注意力不能集中,因此集体做水中开花的游戏会导致幼儿制作过程不充分、观察思考的过程更不充分。而通过微课形式,幼儿可以在成人的引导下,在自主的空间学习和反复操作试验,根据接受知识的程度控制视频的快慢,于是就产生了非常好的效果。 二、微课的制作和运用促进了幼儿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微课是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或某一环节设计的,因此在选材和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深层次地思考教学目标和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口,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幼儿,心中有孩子,这本身是一个“备教材、备孩子”的教学准备过程,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微课短而精,正好弥补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弱点,但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教学要领清晰地展示出来,就要求教师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并易于幼儿理解。于是教师不断地锤炼语言,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化成长。 比如:我们制作了大班美术活动《有趣的版画》,通过画、刻、上色、印等四个环节条理清晰、讲解精炼、环节流畅、非常直观地展示了版画制作的过程,每个环节都有重点语言和操作提示。孩子、家长以及一些没接触过版画的幼儿教师通过本课都能了解版画艺术,爱上版画创作。教师在制作过程中对版画的教学也有了更娴熟的把握。 微课的主体是微视频,制作微视频就必须掌握PPT演播、手机拍摄、录屏截屏、摄像等技能技巧以及后期制作的方法,熟练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微课的制作让教师从习惯的细节中追问、思考、发现、变革,由学习者变为开发者和创造者,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能力,跟上时代的步伐。 三、微课在幼儿园教学中引发的思考 1.微课作为一种媒体,内容的设计要适合使用多媒体特性,对于不适合使用多媒体表达的内容,制作的结果是适得其反。幼儿的思维方式最主要的还是具体形象性思维,面对面、手把手地教与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方式,不能为了微课而微课,比如:有的老师为了追求“微”时尚,将洗手、穿衣、吃饭等常规培养制作成了微视频,而这些动作要领在老师当面示范时效果是最好的,做成微课反而浪费了时间,多此一举。 微课一般在5~10分钟左右,而在幼儿园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讲解一般也在十分钟之内,这引起了部分教师的误解,以为幼儿园所有的教学活动讲解部分都可以用微课的形式来呈现,于是我们看到网络上有些幼儿教师共享的美术活动、语言活动其实是不合适采用微课形式的,因此微课的选材一定要慎重考虑。 2.微课的制作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撑,目前幼儿园教师在拍摄录像方面问题不大,但在后期制作过程中存在技术缺陷。这就不能将一些好的思路更清晰地融入到微课中,影响了微课的效果。因此加强学习和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能力极其重要。 3.微课在幼儿园中的价值不仅在于本班孩子的需要和教师个人的发展,它可以通过资源建设来实现交流和共享,当“微课库”里存放大量的微课以后,教师可以象课程用书一样取之即用,用之改进,不断完善,将可避免很多的重复劳动,让更多的幼儿和教师受益,这就要求建设一个良好的微课资源库。有关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培训、比赛、展示、奖励等方式,鼓励广大幼儿教师制作各种教学内容的微课,并通过建立微课平台、集中展播和共享交流等长效机制,向广大教师推荐优秀微课作品,扶持微课制作和积累,达到资源共享的效果。 微课在幼儿园的兴起是一次思想的改革,是一种促进教师和幼儿自主学习的新模式,值得幼儿园教师去揣摩、制作和运用。
❸ 微课怎样更好地与幼儿园教学活动相结合
微课怎抄样更好地与幼儿园教学袭活动相结合
微课是针对学习中的重点、难点或某一环节设计的,因此在选材和确定微课内容的过程中,教师深层次地思考教学目标和内容,研究重点和难点,寻找突破口,充分地研究学情,做到课堂无幼儿,心中有孩子,这本身是一个“备教材、备孩子”的教学准备过程,加深了教师对教材知识内容的理解。
微课短而精,正好弥补了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弱点,但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将教学要领清晰地展示出来,就要求教师语言简明扼要,逻辑性强,并易于幼儿理解。于是教师不断地锤炼语言,提高了教师知识讲解与总结的能力,促进了专业化成长。
❹ 中班我长大了微型课教案
1 小班健康教案我长大了
活动目标:
、通过活动使幼儿增强自我意识,体验成长的快乐。
2、引导幼儿学习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
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感受一年来的变化。难点是口齿清楚地朗诵儿歌。
活动过程:
听音乐《长高了,变矮了》,引起幼儿兴趣:小朋友长大一岁了,你觉得你有什麽变化?
谈话活动:
新年过去了,小朋友又长大一岁,现在实际岁了?
今年你有那些变化?
小朋友会做哪些事情了?
老师总结今年一年幼儿的变化和进步:如能高高兴兴上幼儿园了,会唱歌了,会自己穿衣服、会自己吃饭了。
3、欣赏儿歌《长大一岁了》,提问:
布娃娃长大一岁了,还让人抱好不好?
小朋友长大一岁了,你应该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学习朗诵儿歌。
5、游戏《好宝宝才艺展示》
幼儿即兴表演一年来自己进步最大的地方,如会自己穿脱衣服,会背儿歌讲故事。
生活活动:
提供多材料,让幼儿给娃娃家的娃娃们过新年。
环境创设:
师生共同布置教室。
家长工作:
引导孩子过年期间用不同方式给观爱他的人送去新年祝福。
活动反思:
1)幼儿敢于在集体面前展示自己的进步,初步学习掌握了儿歌内容。
2)支持关注每个幼儿每一滴进步,并及时鼓励表扬,使幼儿在快乐中再接再厉。
3)通过儿歌,幼儿的自我意识增强了。
2 游戏教案:妈妈说我长大了
游戏目标:初步学习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请进、谢谢、再见等,培养幼儿与妈妈之间的亲情,知道自己长大了。
活动重点:培养幼儿对娃娃家游戏的兴趣
活动准备:幼儿做的美工作品、娃娃家的常用玩具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简单礼貌用语,请进、谢谢等,并能吐字清楚。
活动指导:
本次游戏是一个情景游戏,通过爷爷、外婆等亲人来做客,幼儿与他们之间的交流构成一个能体现幼儿懂礼貌、尊敬长辈的情景游戏。
1.妈妈与幼儿在一家装饰美丽的家。
2.妈妈出去买菜,爷爷、外婆分别来到家里做客,并送给幼儿们礼物"六一"儿童节了,幼儿们有礼貌的招待了客人。
3.妈妈回家后,知道此事表扬了他们。
4.邻居家(其他活动区的小朋友)的屋子还没有布置完,妈妈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帮助邻居家的好朋友布置新家(即一起收拾玩具)
5.结束备注:老师既扮演妈妈,又扮演爷爷、外婆。
长大一岁
教学目的:自读课文,认读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对照插图,理解诗意,初步体会长大的意义,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成长。认识13个生字,学习写个生字。背诵课文。
教具:多媒体制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提示课题: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今天是哪一年的几月几日吗?【本课教学时间大约在十二月中旬,课件出示:日历(每日一页)】请同学们跟着老师数一数(2002年12月24日、2002年12月25日……2002年12月31日)下一页应该怎么说呢?(让学生思考片刻,引出新年,大家都长大了一岁)(课件:我长大了一岁)
(点评: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伊始,就有意识的造成悬念,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学生在跃跃欲试的状态下溶入课堂,激发起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
二、读通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借助拼音,同桌合作学习生字,会正确拼读生字找出“老朋友”,学拼“新朋友”,不懂的作记号,请教同桌或老师。
同桌互读,互评,以自己的方式表扬对方。
(点评:“评价”不再是老师的权利,学生在自评与互评中明白了自己的优缺点,发展了语言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评价”的能力。)
2、(课件:根据三幅插图制作成的动画片)观看动画片,自读课文,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点评:新课程理念倡导探究性学习。教师运用“你想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的导向性提问,诱发了学生探究的动机,使学生进入了主动探究的学习状态,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3、小组合作,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重视小组的互评)
三、图文结合,理解诗意:
(一)读读课文,看看插图,说说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思考讨论:读了丁丁的诗歌,你知道了什么?
(通过问题的回答,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了丁丁长大了一岁后,有哪些进步?在学生回答的同时,教师相机引导学生理解:“你们”指谁?捉小鸟、欺负小弟小妹为什么不对?哪些“大孩子做的事”我都要学会。)
(点评:这一过程,体现了开放的教学思路,发挥了学生自主合作的精神。)
(二)读一读,想一想,进一步掌握课文内容:
教师用“因为……所以”的句子向学生提问,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因为我长大了一岁,所以我改正了哪些毛病?
(点评: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长大”的意义)
(三)感情朗读,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师:长大了一岁,丁丁取得了可喜的进步,心情如何呢?(高兴、开心……)你们平时遇到高兴、开心的事情时,是怎样的呢?表现给同学看看。你能不能这样高兴、开心地把课文读一读呢?(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全班读)
(点评: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充分地朗读,有感情地朗读,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进行语言积累。)
(四)指导背诵,内化积累
1、观看动画片,自由尝试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小节:
2、指名背:
3、加上动作,进行配乐表演。
(点评:“熟读成诵”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并使之内化的重要途径。通过背诵不仅可以积累语言材料,增长知识,同时可以全方位地机淀语感经验。再加上音乐渲染,学生自由想象表演,会使语言文字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的图像更为鲜明、丰满,内心掀起情感的波澜,入情入境,达到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四、想一想,议一议:你进步了吗?
师:丁丁在这一年里取得了可喜的进步,那你自己是不是也进步啦?
1、想一想:自己有那些进步?
2、议一议:班级哪些同学有哪些进步?
3、夸一夸。
(点评:学会评价、欣赏别人也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新精神。深化学生对“长大”的理解,能为自己、他人的成长惊喜、高兴,激励学生不断努力,不断成长。)
五、自编诗歌,展示自我:
(例如:小花猫,小花猫,看见我不要乱跑。再也不拔你的小胡须了,我长大了一岁。)
(点评:《课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让学生学着创编诗歌,这样不仅仅局限在课堂,而是有机地拓展到了课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六、小组合作,练习写字:
1、自学“泪”;
2、同一学习小组研究讨论:这八个字每个字都有几笔?这些笔画是怎样搭在一起的?笔顺是什么?
3、比较“学、长、要、看、爸、眼”几个字的撇哪个长哪个短?哪个斜?哪个平?“要”上面的“西”上面的“西”怎么变形?
4、师范写、
5、学生练习。
(点评:写字教学是识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识字,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提高了识字效率。)
3 我长大了(综合活动)
活动目标:
⑴通过看照片、录像使幼儿知道自己会渐渐长大。
⑵帮助幼儿了解自己在身体和学习、生活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⑶培养幼儿积极的自我意识和喜爱自己的情感。
活动准备:
⑴婴儿时期的照片(人手一张)
⑵婴儿时期用过的衣物、物品、宝宝卡。
⑶幼儿时期与照片相对应的录像、摄像机、电视机、录像机。
活动过程:
⑴试用自己小时候的物品,感受自己长大了。
“这里有一些东西,是谁的呢?”
“请你们来试试,穿一穿,看看你发现了什么?”(通过试穿小时候的衣物等,使幼儿发现现在与小时候的变化)
“这些是你们自己的东西,为什么你们会穿不上、用不着呢?”
小结:这些是我们小时候的东西。现在,我们长大了,所以都穿不上,用不着了。
⑵认识宝宝卡、比较小脚的变化
“请你们和小时候的小脚比一比,发现我们的小脚变大了、变胖了。我们小时时候的东西也用不着了,因为我们长大了。”
对比录像和照片,说说自己的变化。
1) 身体上的变化
① 量身高、体重,通过现场量身高、称体重了解到现在比小时候长高了、变重了。
② 吃饭,通过看小时候妈妈喂奶的照片,再看现在自己吃饭的录像了解到自己长大了。
③ 牙齿、头发,通过看婴儿期没有牙齿、头上光光的照片,再看现在的小朋友用牙齿咀嚼食物,摸摸自己的头发感受到自己的变化。
教师总结:你们小时候很小、很轻,没有头发和牙齿,每天吃牛奶和稀饭。现在你们长大了、长高了、变胖了,长出了牙齿,会自己吃许多有营养的饭菜。
2) 学习、生活能力的变化
① 穿衣服,通过看小时候妈妈抱着穿衣服的照片,感受到现在我们会自己穿衣。(通过看录像)
② 走、跪、拍球,幼儿看录像里的自己在走路、跑步、左右手拍球等,感受到自己长大了。
③ 搭积木、画画,通过看录像知道自己会玩各种各样游戏、会画画。
总结:我们小时候什么事都要爸爸、妈妈帮忙,现在我们长大了,都能自己穿衣服、自己走路、拍球、和小伙伴一起搭积木,还会画画、玩油泥,学会了许多本领。
❺ 幼儿园微课视频制作方法有哪些
好的微课制作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微课的定义:“微课”是指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
或技能等单一教学任务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方式,具有目标明确、针对性强和教学时间短的特
点。
二,好的微课的标准:1.简单精炼;2.体现教学主旨;3.趣味性强(吸引学生)4.技术与知识的
完美结合。
三,微课技术支持:以德胜智课为例:
提供多种形式的微课形式解决方案,满足不同需求。
2.先进的仪器设备,支持高清视频课件并能与老师互动;
3.完整的后期制作团队,支持视频的剪辑包装设计。
❻ 幼儿园 什么样的内容适合做微课
幼儿园的内容适合做微课的也有,但是针对幼儿园小朋友的特性,这个微课是否有必要做呢?他们在这个阶段不是靠老师教授学习,而是在玩中学,微课无法做到陪他们玩。
如果只是为了练习自己的微课制作水平,那可以考虑大班中的幼小衔接的内容可能好点。
❼ 幼儿园微课视频一等奖
没有相关问题的视频
你可以去中国幼儿教育网看看
❽ 幼儿园大班语言领域小蝌蚪找妈妈微课教案范文
天学习的是一篇传统老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在初步接触课文后,一个孩子忽然把手举得高高的。“出了什么问题吗?”我边想边示意他站起来说。那孩子一脸疑惑地说:“老师,有个问题我不明白。鲤鱼阿姨、乌龟阿姨为什么不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害得小蝌蚪不停地寻找妈妈呢?” 他的话音刚落,教室里就热闹开了。“是啊,怎么不说清楚啊!”“他们真不负责任!”“他们是在考验小蝌蚪吧?”……孩子们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教室里迟迟不能安静下来。这一问的确出乎我的意料,怎么办?暂时不理他,继续讲课,完成预设的教学任务?可是他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孩子问得确实没错啊!理他,那我该怎么引导呢?而且这样的节外生枝,教学走向确实难以预测。看孩子们对刚才这个问题这样有兴致,一个让孩子们就这个问题进行说话训练的念头产生了,于是我顺水推舟地说:“你觉得他们什么地方没有说清楚呢?咱们先把他们说的话用横线画出来吧。” 孩子们一听,开始低下头读书、画线了,毕竟这是他们自己提出来的问题,所以学得特别认真。过了一会,开始有孩子发言了:“鲤鱼阿姨说,你们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结果小蝌蚪把乌龟当成了妈妈。”“乌龟阿姨只是说,你们的妈妈头顶上有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还是没说完整。”我笑着说:“如果要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这一问正中孩子们下怀,纷纷举高了小手,有孩子说:“把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的话合起来说。”还有孩子说:“编个青蛙的谜语让小蝌蚪猜一猜。”更有一个孩子说:“把青蛙妈妈的相片直接拿给小蝌蚪看。”“哈哈哈……”听着这样有趣的办法,孩子们也不由地大笑起来。我看时机成熟,就抛出这样的问题:“你们的办法真不错。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把你的想法跟他说一说吧。”此时,孩子们就像一束被点燃的火把,一听老师布置这样的任务,马上迫不及待地交流起来。 接下来的个别交流更是精彩纷呈。 “告诉你,小蝌蚪。你的妈妈四条腿,宽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衣裳。” “你们的妈妈不是鲤鱼,也不是乌龟,是可爱的大青蛙。她鼓着大肚皮,张着大嘴巴,头顶上两只大眼睛,披着绿色的外衣。她是庄稼的好朋友,名字叫青蛙。 “小蝌蚪,荷叶是你妈妈的歌台,她最喜欢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你到荷花池边去找吧!” 教室里响起一片掌声。我也不禁赞叹道:“你们真了不起,灵活运用学过的句子,说得多棒呀!小蝌蚪遇到你们这样既热心又聪明的孩子,不愁找不到妈妈了。”没想到孩子们还有更精彩的想法,一个孩子说:“其实不能怪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小蝌蚪找妈妈找得很心急,等不及听明白就游走了。”另一个孩子又说:“我认为鲤鱼阿姨和乌龟阿姨是故意不对小蝌蚪说完整的。”还有这样的见解,我和孩子们听了都感到很惊讶。我忙问:“为什么?”“鲤鱼、乌龟和青蛙都住在一个池塘里,他们已经很熟悉了,不可能说不清楚青蛙妈妈的样子,他们是想让小蝌蚪自己去找妈妈。” 听着孩子们这些闪烁着创新火花乃至于哲理意味的精彩发言,这一刻,我觉得自己是幸福的,为孩子对课文语言的运用,也为这堂课顺水推出的别样精彩。 就是这样一个看似与课文主题毫无关系的话题,在给了孩子们与文本直接面对面时间的同时,他们的智慧正在催放,情感正在撞击,这是比任何设定的所谓知识的目标更为可贵的资源。它让我那么真实地享受到了顺水推舟的精彩,感受到了动态生成的无穷魅力。反思这个小插曲,我自认为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 一.尊重学生,别样精彩的基石 课堂不是一个简单进行知识传授的场所,而是学生生命成长最重要的阵地,我们应该关注活生生的、有思想、有感情的人的真实生活与真切的成长,尊重他们的想法、看法。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虽然看似与课文毫无关系,却充分体现了那位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我们的学生真的不是无知无能的被动体,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他们是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与兴致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的,学生在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倾听不同的意见时,他们的智力在接受挑战,他们的思维在接受挑战。当这种挑战来自同学或老师的时候,碰撞会更加激烈和深入,只要老师懂得以爱心与智慧去引领生命,在预设目标的实施中宽容地、开放地纳入始料未及的体验和弹性灵活的成分,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那么他们奉献给你的将是无尽的潜力和生命的亮丽,我们的教学才会成为一种艺术,才会充满生命的气息,才会有令人叫绝的“柳暗花明”,才会呈现出不曾预期的精彩。假如我抑制了那个孩子的质疑,这堂课一定是“波澜不惊”的。而那位男孩提出自己的疑问,课堂虽然变曲折了,但孩子们的思维被激活了,整个课堂仿如注入了一股神奇的活水,充满活力。孩子们是如此的机智、敏慧,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在课堂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他们的独立思考、敢于表达自己见解的精神得到了培养。 二.激活文本,别样精彩的阵地 古希腊神话中力大无穷的安泰离开了大地就软弱无力,不堪一击。可以说,文本就是阅读的阵地。只有将文本内容与学生生活进行比较,学生对生活、对生命才有自己的体验,才能获得与文本、与生活深层的对话,语文的三原色才会幻化出五彩缤纷的图画,我们的课堂才会活力四射。以上案例的成功就在于我没有急于给学生确定的答案,而是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课文、讨论、角色表演等形式自觉主动地探究学习,从不同角度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人物。老师捕捉到了文本中宝贵的教学资源,真正用活了文本,在学生深层的体验与感悟中提升了文本的价值。试想如果当时我急于让学生讨论,结果学生会完全抛开文本语境和意义天马行空,各说各的,将使文本自身的生命、情态、气韵消失殆尽。这样的生成犹如教学垃圾,只会成为教学沉重的“包袱”,成为教学无形的“伤疤”。 三.巧妙引领,别样精彩的“助产士” 课堂是个富于变化的时空,主体、客体的关系处于不断转换之中,如果教师为了“圆满”完成“预设”教程而一味抢时间、赶教案、生硬施教而少有“花絮”,则学生必然只能跟着教师亦步亦趋,谈何主体地位和愉快发展?谈何别样的精彩呢? 面对生成,教师要成为课堂智慧的引领者,帮助学生进行课堂智慧的抉择,像苏格拉底那样,做学生思想的“助产士”,为别样精彩“接生”。以上案例中,我先让孩子画出“他们是怎么说的?”,再引导孩子想想,有什么方法能把青蛙妈妈的样子说清楚,最后用“假设你的同桌就是正在寻找妈妈的小蝌蚪,你把你的想法跟他说一说”这几步巧妙引导,架设起师生、生生、生本互动的平台。形成人人参与、自由对话、真诚沟通的学习氛围,开创学生思维任意驰骋、不断创新的境界。学生通过讨论、争辩,互相促进,共享彼此的思考、交流彼此的见解、感受彼此的情感,达到心灵的感应、思维的共振、理解的共鸣,对文本产生深刻的不同的感悟,实现个体的超越、文本的超越,走向生成性课堂教学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