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小班音乐公开课(小鱼游)活动重点和难点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学会用自然地声音来演唱歌曲,并且用简单的动作模仿。
2.愿意听音乐或教师的演唱做小鱼游的动作,学习小碎步。
3.初步尝试按规则游戏,在于教师教师单独身体接触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情感。
活动准备:
1 小鱼游水的图片一张,画面上有不同姿态、向不同方向游动的鱼若干条。
2 幼儿观察并模仿过小鱼游的样子。
一,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小鱼游的兴趣。
1、教师:看!谁来了。
2、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欢迎小鱼,向小鱼问好
(二).幼儿跟音乐,学唱歌曲《小鱼游》
1.教师示范唱。
2教师边操作小鱼边说歌词。
3幼儿看小鱼表演熟悉歌词。
4教师弹唱歌曲,让幼儿熟悉旋律(小鱼不动)
师:小鱼游累了,我们让小鱼休息一下。老师把小鱼刚才游的动作编成了一首歌,你们和小鱼一起来听一听。
5教师弹唱歌曲《小鱼游》,让幼儿跟着节奏拍手,熟悉旋律。
6幼儿看小鱼表演,跟着教师的旋律一起唱歌曲2-3遍。
起大声唱
(三)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1、 教师:小鱼是怎样游来的呢?谁用动作做一做?
2、 幼儿调动观察积累的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示小鱼游, 教师注意反馈幼儿的动作,指导全体幼儿有重点的模仿学习。
(1)、引导幼儿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
(2)、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动作,幼儿跟教师边唱《小鱼游》边动作。
(3)、引导幼儿学习走小碎步。
(4)、幼儿尝试行进间做小鱼游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脚的动作,强调小鱼游的轻轻的快快的。
二.幼儿玩游戏“小鱼游”。
1 教师:鱼宝宝今天要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呢?听听与妈妈唱什么。
2 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最后一句歌词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
3 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1)教师:唱到我们是快乐的好朋友,都必须找到自己的好朋友。
(2)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其他幼儿边唱歌曲边找自己的好朋友,找到好点点 头,摇摇尾巴,互相问好,励幼儿大胆亲近其他小朋友。
(3)幼儿继续游戏。
三。活动延伸
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游戏,到教室外面去找找别的班的孩当自己的好朋友。
❷ 小班教案和鱼儿玩游戏设计意图与反思
设计意图: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要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必须从幼儿的经验出发,在音乐教学之前认真考虑幼儿原有的知识经验,使新知识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并与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紧密结合。
在活动设计时,教师旨在充分挖掘活动中的音乐元素,并结合幼儿园思维特色,在情景化的游戏氛围中,引导幼儿大胆表现小鱼游的不同姿态,感受音乐的优美。
活动目标:
1、 大胆尝试用手的不同动作表现小鱼游。
2、 在优美的旋律中体验音乐活动的快乐。
重点:运用手不同的方位变化和动作表现小鱼游的姿态
难点:在观察和交流中感知小鱼游的变化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掌握最基本的鱼游动作。
物质准备:
1、音乐,鱼儿游的视频,彩色袜子等。
2、活动室场地布置:背景装饰有立体的水草、珊瑚、石头道具等。
活动过程:
一、感知欣赏——学做小鱼体验音乐的优美
(一)模仿鱼游——师生进入游戏场景
提问:小鱼尼莫生活在哪里?
你们能像妈妈一样游到它的家吗?
(教师扮演鱼妈妈,鼓励幼儿用学过的动作来表现小鱼游动。)
(二)畅游大海——复习巩固鱼游的基本动作
1、了解鱼游动作和手的甩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提问:小鱼怎样才能使自己游起来?
如何让小鱼游的快?(尾巴甩的快)
小结:小鱼是靠尾鳍、鱼鳍帮助它游水、掌握方向。摆的速度快,游的速度也快。
2、引导幼儿跟着音乐的节奏甩动双手。
请幼儿观察:为什么有的小鱼游的很美?
(三)鱼儿共舞——感受旋律的优美
1、欣赏旋律
重点提问:音乐听起来感觉如何?(幼儿回答:很美、听了想睡觉……)
2、感受音乐
(1)师生随音乐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各部位。
(2)师生共同随音乐模仿鱼游。
(教师有意识的帮助幼儿巩固已有的基本动作经验,并通过拍打身体各部位的方法感知音乐的特性,为下一环节做铺垫。)
二、尝试表演——模仿鱼游的各种姿态
(一)师生互动——一条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小鱼的颜色及花纹。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好看吗?为什么?
2、打扮小鱼,随音乐进行各种方位的游动。
(1)小鱼穿衣服
引导幼儿双手套上彩袜,说说自己是什么鱼。
(2)模仿一条小鱼游啊游
重点提问:怎样让自己变成一条鱼?
(引导幼儿发现将双手掌心合拢,在胸前左右摆动,如鱼儿游动)
(3)随音乐游动
教师鼓励幼儿尝试一条鱼儿的不同方位游动姿态,如:向上、向下、向前、向后、转弯游等。
重点提问:这条小鱼正在往哪里游?
(在幼儿模仿的过程中,教师以鱼妈妈身份不断观察幼儿的姿态,并有意识的帮助幼儿交流不同方位的鱼游动作)
(二)生生互动——两条小鱼游啊游
1、幼儿用手表现鱼游的不同方位,丰富动作表现经验。
重点提问:一条鱼太孤单,怎样变出两条小鱼?
(教师引导幼儿在一条鱼游的基础上探索两条鱼游的动作,如两只小手分开摆动。)
2、激发想象,鱼儿间的互动交流。
(1)重点提问:两条小鱼在一起最喜欢做什么游戏?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引导幼儿运用生活经验进行交流,如:玩滑滑梯、捉迷藏、荡秋千、跷跷板、转圈圈等)
(2)请幼儿演示自己独创的鱼游动作,引导同伴猜测鱼儿在干吗。
3、幼儿随音乐表现两条小鱼游。
(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有意识地对幼儿给予动作指导)
(三)与环境互动——许多小鱼游啊游
1、观看视频,熟悉鱼儿嬉戏的情景。
教师播放视频:引导幼儿观察鱼儿在水草、珊瑚间穿梭的情景。
重点提问:尼莫的朋友怎样和水草、珊瑚做游戏的?
2、引导幼儿与活动背景进行互动。
教师以鱼妈妈身份带领幼儿进入水草丛中,模仿鱼儿雨水从游戏的情景。
重点提问:鱼儿鱼儿你在干吗?
(幼儿回答;我在亲亲水草;我在捉迷藏;我在找东西吃……)
3、根据音乐的提示进行游戏
(1)教师交待游戏要求:当音乐停止时,小鱼躲在水草旁;
当音乐响起时,小鱼继续自由游。
(2)师生共同游戏若干次,教师以鱼妈妈身份提醒幼儿注意倾听音乐的变化。
(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教师以妈妈的角色,利用游戏化的语言和场景结合,层层递进,帮助幼儿探索不同方位的手部动作变化,表现鱼游姿态,调动生活经验想象鱼儿的嬉戏内容,为幼儿的表达表现予以新的挑战。)
三、接受邀请——游向新的快乐水域
教师扮演鱼妈妈带着孩子游向新的水域
活动反思:
“创造性韵律活动”是让幼儿在音乐的感染下,身体随着旋律的起伏自由地赋予个性和创造性地做出符合音乐性质、结构与节奏的的身体动作。针对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好模仿,但注意力易分散、情绪易受影响等特点,因此,在设计活动时,教师选择了幼儿熟悉且喜欢的小鱼作为音乐形象,通过看看、说说、变变、游游,在情境中、游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幼儿表现美、感受美,体验音乐活动带来的快乐。
一、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始终,层层推进。
幼儿年龄小,处于音乐学习的启蒙时期,以生动有趣的游戏贯穿始终,在提高幼儿对音乐作品的感受力、理解力以及表达表现等方面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活动中从一条小鱼游到两条小鱼游再到许多小鱼游,层层递进的同时,又给幼儿不断想象与探索的空间。如何让自己变成美丽的小鱼,两条小鱼喜欢怎么玩,许多小鱼喜欢与水草、珊瑚玩什么等等,打开幼儿想象的空间。孩子们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仅创造出各种各样的韵律动作,还创造出了捉迷藏、滑滑梯、跷跷板、荡秋千等丰富多彩的故事情节。俗话说,生活经验是幼儿想象的基础,幼儿头脑中有丰富的表象,在身体动作时才能够迁移已有的经验,进行模仿与创造。
二、巧妙运用“袜子”,帮助幼儿主动思维、展开想象。
活动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利用“五彩袜子”,将幼儿将幼儿带入身临其境的活动中,不仅唤起了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更能拓展幼儿的想象空间,小班幼儿的兴趣不断被激发。
专家点评:
以情景化游戏的方式,在音乐中感受模仿鱼游动作,快乐而随意。探索了激发小班上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创编动作的潜能之方法。
❸ 谁有幼儿园小班音乐游戏教案 小鱼游
音乐:小鱼游 活动目标: 1、 愿意听音乐或教师的演唱做小鱼游的动作,学习小碎步。 2、 借助对小鱼的认知经验,尝试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 3、 初步尝试按规则游戏,在于教师教师单独身体接触的过程中增进师生情感。 活动准备: 1、 小鱼游水的图片一张,画面上有不同姿态、向不同方向游动的...鱼若干条。 2、 幼儿观察并模仿过小鱼游的样子。 3、 教学CD。 活动过程: (一) 出示图片,激发幼儿学习小鱼游的兴趣。 1、 教师:看!谁来了。 2、 教师引导幼儿拍手欢迎小鱼,向小鱼问好 (二) 教师引导幼儿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1、 教师:小鱼是怎样游来的呢?谁用动作做一做? 2、 幼儿调动观察积累的经验,尝试用动作表示小鱼游,教师注意反馈幼儿的动作,指导全体幼儿有重点的模仿学习。 (1)、引导幼儿用手臂在身体不同部位摆动表现小鱼游。 (2)、带领幼儿学习手的动作,教师唱《小鱼游》1/2句为幼儿伴奏。 (3)、引导幼儿学习走小碎步。 (4)、幼儿尝试行进间做小鱼游动作,教师引导幼儿注意观察脚的动作,强调小鱼游的轻轻的快快的。 3、幼儿听教师唱歌练习做行进间小鱼游动作,教师提醒幼儿找空地方游 (三) 幼儿玩游戏“小鱼游”。 1、 教师:鱼宝宝今天要和妈妈做什么游戏呢?听听与妈妈唱什么。 2、 教师完整演唱歌曲,引导幼儿注意最后一句歌词“我要捉住你”。 3、 教师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游戏的玩法。 (1)、教师:最后小鱼怎么样了?被谁抓住了? (2)、教师讲解并示范游戏规则,在唱完“我要捉住你” (3)、教师以鱼妈妈的身份,宝宝每个幼儿,再让每个“小鱼”抱抱“鱼妈妈”,鼓励幼儿大胆地亲近老师。 (4)幼儿继续游戏。 (四)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边做游戏,鼓励幼儿时用不同的动作表现小鱼游,最后,教师鼓励被捉住的“小鱼”和“鱼妈妈”抱抱
❹ 小班音乐公开课(小鱼游)活动重点和难点
课题:《小蝌蚪找妈妈》活动目标:1、理解故事内容,了解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2、能够用完整连贯的语言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思。3、感受动画的意境美。活动重、难点:用完整连贯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故事情节的理解活动准备:故事录音带、课件、图片活动过程:一.猜谜语,引出课题。“大大的脑袋,黑黝黝,细细的尾巴水中游!”提问:“小蝌蚪从没见过自己的妈妈,你们知道小蝌蚪的妈妈是谁吗?”提问:为什么小蝌蚪和自己的妈妈长得不一样?幼儿讨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二.播放故事录音,感知故事内容。教师提问:1、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2、小蝌蚪的妈妈长得是什么样的?3、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它们碰到了谁?互相说了什么?4、它们把谁当成了妈妈?三、整体欣赏故事情节。四、分段欣赏故事内容。1、小蝌蚪为什么去找妈妈?2、看图片1,遇到鸭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鸭妈妈说了些什么?用图表示。3、看图片2、3、4,遇到鱼妈妈、螃蟹妈妈、乌龟妈妈时,他们说了些什么?小蝌蚪又说了些什么?4、用连贯的语言说一说故事情节。五、熟悉掌握故事幼儿跟录音边看图边讲述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六、活动延伸:欣赏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课件。1、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像吗?她是长得怎么样的?蝌蚪是如何变成青蛙的?2、再次完整看图片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3、教师小结:原来小蝌蚪过几天先会长出两条后腿来,接着又会长出两条前腿来,等四条腿长齐了,脱掉尾巴,换上绿衣裳,就变成了青蛙。
❺ 幼儿园小班鱼儿游主题反思
活动反思: 一、活动设计的整合性 活动设计中我整合了科学和艺术目标,让幼儿通过观察鱼的不同外形特征、不同数量进行分类,尝试随着音乐旋律做鱼儿游的各种动作,体验学鱼游的乐趣。同时注意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和社会性的发展。 二、活动过程的游戏性 活动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游戏方式贯穿整个过程,有效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如以鱼妈妈带宝宝去找鱼朋友的游戏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再以“鱼宝宝学本领"和“小猫捉鱼”的游戏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幼儿情绪饱满,对活动十分感兴趣,学得很开心,达到了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幼儿活动的自主性 活动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如自由观察、自由交流讨论、自由创编鱼游的动作等,鼓励幼儿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像,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接纳他们独特的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作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注意观察幼儿,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当幼儿在活动中敢于表现时,教师能及 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适当的帮助和指导,让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有进步的机会,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