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老师如何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1.要儿童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激发儿童的观察兴趣。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观察的目的明确,对某一事物的感知就比较完整、清晰,相反,目的任务不明确,儿童就会东看看,西望望,抓不住要领,得不到收获。有人曾作过试验,带二年级学生去参观盆景,预先没有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让他们走马观花看去。看完后让他们说出几种花的颜色,结果很多学生都说不出来,甚至说没有看到这些花。要使学生的观察取得成效,教师要明确地向儿童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例如,在自然常识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鱼缸里的鲫鱼,应向学生提出具体的观察任务;注意鱼的身体的形状,身体的表面覆盖着什么,背部、胸部,腹部、尾部长着什么。这样,学生才能观察到鱼的身体结构的特点。观察的目的愈明确、愈具体,其效果也愈好。 教师给儿童指明观察的目的任务并使目的具体化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培养儿童能独立地给自己提出观察的目的任务。如果学生时时处处依赖教师的指示,观察力是培养不起来的。要使儿童能独立地自己提出观察任务,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观察兴趣。观察兴趣可以通过下列途径进行培养:一是经常带领儿童去参观、游览;同时给他们讲些有趣的故事,如春游时,让儿童观察竹子的生长,给他们讲讲竹子的故事,使他们逐渐熟悉大自然,热爱大自然。二是启发儿童对周围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例如,“天空为什么会出现彩虹?”“萤火虫为个卜么会发光?”“鱼儿为什么会浮上水面?”教师在引导学生积极观察的同时用生动的言语讲清其中的道理。这些方法都会使儿童产生对大自然的观察兴趣,使他们逐步学会自觉地观察周围的事物。 2.要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在培养儿童的观察力时,首先要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并使他们对观察产生兴趣,这是十分必要的,但是,要使儿童的观察力得到真正的发展,还必须教给儿童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善于观察的技能。在这一方面,教师应抓好下面的一些工作: 首先,要教育儿童在观察前作好必要的知识准备。例如,带领学生到农业展览馆参观小麦部分,在观察之前学生应预先对小麦的有关知识,如它的形态,它的生长规律有所了解。观察前的知识准备愈充分,观察的效果就愈好。相反,观察前毫无知识准备,儿童东看看,西望望,观察效果一定不好。 其次,要指导儿童按计划地进行观察。小学儿童在观察时往往容易把注意力集中在新奇、有趣的事物上面,而忘掉了观察的目的任务。根据这个特点,教师应帮助儿童事先制定好观察计划,教育他们按计划进行观察。例如,让高年级-儿童观察学校运动会的场面,教师可以指导他们按照由整体到部分,由轮廓到细节,由近到远或由远到近等方面有计划、有次序地进行观察。 第三,要引导儿童在观察时开动脑筋。小学儿童往往只注意观察那些色彩鲜明、刺激性强的部分,忽视细微的然而却是十分重要的部分。根据这个特点,我们教师要特别引导儿童在观察时开动脑筋。怎样引导呢?我们可以让儿童按事物的特点或事物发展的过程进行观察。事物的特点或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阶段的特点,有些是明显的,有些是隐蔽的,要儿童抓住各种事物的特点进行观察就会激发儿童开动脑筋,仔细观察。例如某校二年级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动物园时,根据各种动物的特点,指导学生作具体的观察,在写话课上儿童思维十分活跃,能讲出猴子、河马,老虎、金鱼等动物的特点,并能作出比较具体的有条理的描述。我们还可以指导儿童进行对比性的观察。通过对比,活跃思维,把客观事物的汜叙、描述得更加深刻。例如让儿童比较人和鱼的身体有哪些相同的地方,让儿童比较一位学习成绩有显著提高的学生,过去和现在在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有哪些不同的地方,通过对比,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就会更全面更深刻,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这是观察的最可贵的品质。 最后,要指导学生做好观察总结。观察告一个阶段后,要进行总结。总结时,学生可以检查观察目的是否达到,观察任务是否完成。总结的形式有书面或口头的。书面总结除文字记载外,也可以附上图表、图样。通过总结不仅可以提高观察能力,而且还能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3.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儿童进行观察训练。儿童的观察能力是在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教师应根据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提出不同的观察要求,对学生进行观察训练。例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向不同年级的儿童提出难易不等的观察训练。让低年级儿童观察反映日常生活的图片,进行看图说话或写话。中年级儿童可观察比较熟悉、特点比较明显的人和事物,写简单的观察日记,如“我们的教室”,“淘气的小花猫”等。高年级儿童则可观察特点不外露、需要仔细钻研的人和事物,与比较复杂的观察日记,如“热爱学生的李老师”,“校园新貌”等。每个学期,教师都应有明确的训练目的,安排一定数量的训练题目,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训练。对每次观察作业,教师都应组织学生进行评议,使他们不断总结经验,不断提高。
『贰』 幼儿园小班科学教案 它是谁的宝贝
活动目标: 1.观察并发现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2.对动物的外形特征感兴趣。 活动准备: 1.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 2.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 活动重点与难点: 观察、发现动物宝宝和动物妈妈的异同,并用语言表述出来。 审美元素: 1.通过观察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处,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感受动物的形态美。 2.小动物是从哪儿来的呢?自然界中,动物的出生有许多不同的方式,通过老师的介绍,激发幼儿对这些奇妙现象的兴趣,以及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愿望。 活动过程: 1.出示教学图片:《它是谁的宝宝》,并引导幼儿对应观察。 师:你们认识这些动物宝宝吗?它们是谁? 师:你们知道这些动物宝宝的妈妈是谁吗? 2.引导幼儿比较动物宝宝与动物妈妈的异同。 师:动物宝宝和它的妈妈长得一样吗?哪些宝宝和妈妈有一些相似?(如:鸡、鸭等。) 师:动物宝宝还有什么地方是和妈妈不一样的?(从动物的体态、身材进行区分。) 师小结:刚才,我们看了一些动物宝宝和妈妈的图片。知道了鸡、鸭、鹅、蛇、乌龟都是妈妈生下蛋并孵出宝宝的,它们和妈妈的样子是差不多的,而且名字也是一样的。 3.出示教学挂图《动物的宝宝》,重点引导幼儿发现、观察蝴蝶和青蛙与其宝宝的区别。 师:蝴蝶宝宝小时候是什么样的?叫什么名字?怎么长大了变成了蝴蝶的样子呢?(回忆蝴蝶的生长过程:毛毛虫-茧-蝴蝶。) 师:还有哪些动物小时候也和妈妈不一样?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叫什么名字?长大了有什么变化?我们把它叫什么?(小蝌蚪-青蛙) 师小结:动物宝宝小蝌蚪和毛毛虫,它们的样子和自己的妈妈一点都不像,而且名字也不一样,但是,它们长大以后就和妈妈一模一样了。 4.教师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宝宝和它们的妈妈,知道了有些动物宝宝的样子是和妈妈差不多的,名字也是一样的。有些动物宝宝不仅样子和妈妈不一样,而且名字也不同。看来,大自然的奥秘可真多呀!下一次,老师再带你们认识更多的小动物,探索更多的奥秘。好吗?
『叁』 幼儿园小班教案感统《听觉练习》
游戏意图: 训练孩子的辨别能力:听觉的辨别能力是指接受和辨别各种声音的能力。家长可以有意识地加强对孩子的听觉训练,在训练听觉的同时可使孩子酌注意力、观察力及思维的敏捷性和语言发展得到提高。 游戏准备: 找一篇篇幅较短的儿童故事以及故事中出现的若干道具,如茶杯、书本、鞋帽等。 游戏规...则: 1、家长2-3种小道具放在桌上,请孩子分别说出这些物品的名称,然后用布遮住,问:桌子上有什么?孩子回答:有茶杯和帽子、鞋子。 2、家长可对孩子说:爸爸给你讲个故事,但你必须将故事里提到的物品马上举起来。 注意事项: 1、初次与孩子玩游戏,在讲到某一物品例如‘帽子’时,要放慢速度或用表情稍稍暗示孩子,便于孩子理解游戏内容,掌握游戏方法。 2、游戏初,让孩子识遍的物品可少些,可以不断增加物品的数量和品种。当然训练听觉和注意力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和孩子一起分析某首乐曲中使用的乐器(在具有一定音乐知识后),用录音机录下孩子熟悉的许多人的声音,让其一一辨别,只要家长愿做有心人,游戏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网站温馨提示: 家长可以经常让孩子分辨声音的高低、大小、强弱、音色、声源的方向等,以此来增强孩子的听觉分辨能力。
『肆』 如何在幼儿园教学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幼儿认识自然和从社会中获取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幼儿园开展的各项活动都离不开观察。观察对于开阔幼儿的眼界,丰富幼儿的知识,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在长期的幼教实践中,拟就如何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供同行参考。
一、营造幼儿喜欢观察的环境氛围
我们常说,环境造人,虽然这句话不能说它完全正确,但是环境对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在科学教育中,以观察为基本手段,为幼儿创造良好的观察环境是培养幼儿观察能力的主要保障。因此,我精心设计,合理利用幼儿园环境,首先是以户外绿的环境为背景:各种花卉、树木,让幼儿充分感受大自然的活力,萌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其次是合理利用各种科学教育的观察活动场所,如 "科探世界长廊""种植区""自然角""饲养角"等,让幼儿兴致勃勃地徜徉于丰富的科学环境中,产生学科学的兴趣。如在"种植区"观察种子发芽的活动中,引导幼儿在阳光充足及阴凉的不同环境下同时进行蚕豆的种植,通过观察,幼儿发现,虽然同样进行浇水, 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蚕豆苗长得非常茂盛,而在晒不到太阳的地方, 蚕豆苗却总也长不好.由此,孩子们知道了植物的生长既离不开水,同样也离不开阳光.上述营造的这些观察的环境氛围,都是幼儿所喜爱的,而且都对幼儿富有启迪性,能培养幼儿"爱科学"的情感,丰富幼儿"爱科学"的认知,开拓幼儿"知科学"的视野,从而发展他们最基础的科学素质。
二、培养幼儿观察的兴趣
幼儿探索客观世界,获得直接的科学经验,都是通过他们自身的观察活动来实现的。因此,在指导幼儿进行科学活动时,必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以激发观察兴趣作为出发点。
(一)是引导幼儿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从观察中寻找什么。如在科学活动"各种各样的钟表"中,我为幼儿准备了各种钟表,有挂钟、座钟、电子表、机械表、光能表、玩具表、闹钟等,激起了幼儿的观察兴趣,我用提问的方式指导幼儿如何去观察,如:"这里有很多不一样的钟表,用眼睛看一看,耳朵听一听,他们有什么不同与相同的地方,这些钟表有什么特点,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让幼儿带着问题去进一步观察,又如:"这些钟表的功能都一样吗?你见过有特殊功能的钟表吗?"通过教师的事实提问设疑,引导幼儿转换观察的目标,这样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幼儿能愉快地较全面地了解不同钟表的不同特征和功能。
(二)是要鼓励和启发幼儿提问。观察能使幼儿对各种事物产生兴趣,浓厚的兴趣又会把观察引向深入。幼儿在观察活动中出于好奇会时常发问,教师要有耐心,首先给予表扬,然后给予科学的回答,并引导他们继续观察、分析、比较和概括。比如吊扇为什么会转动,我告诉幼儿吊扇里有旋转轴,用电带动轴转动的,当孩子们明白后,我又趁机向孩子们提出"自行车的轮子为什么会转,闹钟为什么会转"等问题让幼儿思考,帮助他们养成自觉观察事物的习惯,培养其自觉观察事物的兴趣。
三、教给幼儿正确的观察方法
教师除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外,还要教他们学会观察的方法,训练他们敏锐的观察能力。
首先,引导幼儿用实验进行观察。例如在开展"鸡蛋浮起来"的科学活动时,一上课就给每组幼儿准备了盛有五分之三淡水的容器四只,鸡蛋四个及牛奶、黄糖、食用盐若干,让幼儿自己摆弄,使鸡蛋浮起来。幼儿兴趣很高,很快津津有味地玩起来。许多孩子为自己的发现兴奋不已,争着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这时,老师一边引导观察,一边提出问题,"小朋友通过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孩子们争着说:"淡水、盐水、牛奶水、糖水里的鸡蛋都是沉的,但放牛奶的水变白了,放黄糖的水变赤了。"我再引导幼儿在盐水中多放些盐,并用筷子搅拌使盐迅速溶解,看看有什么不同的发现。这时,孩子们兴奋地举起小手纷纷告诉我,在搅拌盐水的时候鸡蛋好象在水中漂浮,而在淡水和牛奶中搅拌时鸡蛋只沉在下面摇动。这时老师对孩子的发现给予肯定,让孩子在试一试中充分体验发现的快乐。
『伍』 幼儿园大班数学观摩教案时针分针怎么走
一、分析教材 认识时钟是幼儿园大班幼儿上学期学习的数学内容之一, 幼儿园数学本身具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教学中容易让孩子感到枯燥。乏味,影响到幼儿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而《纲要》中明确指出:数学教育的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因此,我运用了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引导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如:8:00入园,3:30离园……这样易引起幼儿的情绪体验,为其理解和接受。根据教材内容和幼儿的实际情况, 二、说目标: 以幼儿在第一课时的学习情况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我从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确立了本节课的目标。 1.使幼儿认识时钟,能叫出名称,基本掌握钟面的主要结构。 2 、使幼儿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能正确辨认整点、半点。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操作能力,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次教学活动的目标主要是帮助幼儿认识整点、半点和时针与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使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为此,我提供了幼儿人手一只钟,让幼儿拨一拨,看一看的过程中掌握整点、半点,知道时针、分针、以及它们之间的运转关系。 四、教法与学法 为了帮助幼儿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在活动中始终以幼儿为主体。根据幼儿认识过程的直观形象性,遵循直观性原则,主要采取视、听、讲结合法来引导幼儿充分观察钟面的结构,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在活动中遵循活性原则,综合运用发现法、游戏法,让幼儿通过操作活动、言语活动,促进幼儿主动学习;遵循积极性原则,教师借助环境条件(实物投影仪)集图象、色彩一体,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遵循个别性原则,对能力差的幼儿在看图拨指针时,教师注意加强辅导,如:7:00时,提醒幼儿分针在12上,时针在7上。 五、教学准备 小兔木偶,动物钟若干只(小老鼠、小猪、小猴、小牛、小狗等),图片若干张,红、黄、绿钟各两只,幼儿人手一只钟,实物中一只。 六.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 (二)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一只木偶小兔,以小兔开了家钟表点引出活动内容,然后出示食物钟,请幼儿说说钟的用途,总结出钟能告诉我们时间,人们的学习、生活、工作都离不开它。 (三)基本部分 在活动中我避免了“一言谈”和“自问自答”,注重幼儿主动的观察,鼓励幼儿发现问题,主动求知。 1.让幼儿观察钟面,指导幼儿仔细观察。 教师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钟面上有多少数字?”“这12个数字是怎么排的?”“这两根针一样长吗?”等。 2.认识整点、半点,了解时针和分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在本环节中,我先出示了红、黄、绿三只钟,提出了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你发现这三只钟有什么秘密?”让幼儿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分针指向12,从而总结出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点。紧接着又出示了几只动物钟,让幼儿说说几点钟,使幼儿所学知识马上得以巩固,而且通过实物投影放动物钟,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接着通过教师的操作演示,幼儿的细心主动观察,了解分针与时针的运转关系。由于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所以我在最后不进行操作演示,让幼儿想一想,2点到3点分针时针是怎么变化的,得出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接着我又以相同的方式认识了半点及半点时分针时针之间的运转关系。 3.看图拨时间 以小兔的口吻提出请幼儿看几张照片,一下子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住了,运用幼儿较熟悉的一日活动的作息时间,使幼儿对学习活动较感兴趣及易于理解,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对所学知识有了进一步的巩固,请幼儿讲讲自己是几点睡觉的,让幼儿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使活动渗入了常规习惯的培养。 (四)结束部分:评聪明娃娃 在每组中评出一个聪明娃娃,再到户外跳舞祝贺他们,活动在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 七.活动延伸 1.教师或家长可向幼儿叫介绍多种钟、表及国内外有关钟表趣闻,丰富幼儿的知识。 2.在日常生活或游戏中,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运用表达时间的词汇:如游戏时间,5点种到了,下班了…… 3.教室可设置时钟,以及请家长配合提醒幼儿按作息时间活动,如:起床、进餐等,帮助幼儿建立初步的时间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