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幼儿园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
幼儿园教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评价,这个幼儿园的教师对得儿童没事特别的好。关心。是评价他们是杠杠的。
⑵ 如何评课(适用于幼儿园)反思
提高教师对抄课堂的反思水平,让教师在集体评课活动中“会说话”。
学校应该注重教师合作文化培养,引导教师在集体评课过程中敢于批判,能够提出真实的问题,推动教师在相互讨论的基础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提高教师对课堂的反思水平,让教师在集体评课活动中“会说话”。在有些集体评课活动中,教师虽然能提意见,但往往就课论课,或者直接提出“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处理这个环节”。虽然教师也在一定程度上对课例进行了反思和评价,但参与者收获不大。
(2)幼儿园的教师教学评价扩展阅读:
评课的相关要求规定:
1、建立教师集体评课的相关机制,让教师通过持续的活动实现发展与提高。
2、既要保证教师集体评课活动的实效性和持续性,又要合理考虑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时间,不能为教师增加额外的负担。
3、此外,机制的建立并非一劳永逸,即使建立机制之后,学校也要经常了解教师对集体评课的看法,及时做出相应调整,以使教师的集体评课活动更加有效。
⑶ 怎样对幼儿园教育的进行评价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时代呼唤的是具有创新精神与无穷发展潜力的新人类。集体教学活动又能为幼儿提供多大的发展空间呢?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又能获得多少发展的可能性呢?这是值得引起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获取信息、锻炼提高多种能力的重要渠道。教学专家余文森教授说:“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指通过集体教学活动,幼儿在各方面有收获、有提高。具体表现:在认知上,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会到会;在情感上,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热爱到热爱,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有效的集体教学是兼顾知识传授、情感交流、智慧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如何组织合理、有效的集体教学,关于新课程背景下集体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就成为我们教师实施课程改革的切入点。集体教学是集教师、幼儿的活动于一体的活动,其中包含教师的“教”,更重要的是幼儿的“学”。现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集体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探究,希望对一线的幼教工作者有所帮助。
一、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现状分析
1、陈旧的教学观对教师的影响根深蒂固。
教学观是教师对教学的认识或对教学的主张,也就是教师对教学目标、过程、对象的认识。目前幼儿园教育仍受传统陈旧的教学观的禁锢。
(1)活动目标单一、不具体。
(2)活动过程乏味,教法单一。
(3)忽视教育对象的主体性。
2、教师对现代教育理念的理解有失偏颇,走向另一个极端。
在呼唤幼儿园课程改革,强调幼儿主体地位、主动学习的今天,一部分教师把课程改革看作是与传统的决裂,甚至不少教师产生了一些极端想法,认为:提倡在生活和游戏中学习就是否定了传统单科教学模式;提倡幼儿自我知识的建构就是否定了教师的讲解和示范;提倡幼儿的体验学习就是幼儿的自我游戏,忽视了教师与幼儿的有效互动。
如何在新《纲要》思想的指导下改变这一现状,探求适宜幼儿终身发展的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策略,是当前集体教学活动面临的现实问题。
二、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策略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指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即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具体说,教师在准备教学时须解决如下问题:目标的确定、材料的准备、教法的选择等。有效的教学准备策略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1、明确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师幼通过教学活动预期达到的结果或标准,在集体教学中一定要先明确教学目标。目标的确立须从幼儿角度出发,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必须是可测的、可评价的、具体的、明确的,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是可以共同达到的。
例如:小班科学领域“认识时间”,某教师目标表述:“认识白天黑夜,了解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显然,目标过于单一,仅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而忽略其它能力的发展。结合有效教育目标的标准,可做如下改动:“认识白天黑夜,了解其主要特征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正确区分白天黑夜,尝试运用时间词汇;帮幼儿树立时间观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2、准备操作材料
集体教学中操作材料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教师应结合活动要求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准备最佳的操作材料,发挥最大效应。
(1)材料的可操作性。集体教学中提供的材料操作性要强,使幼儿愿意操作、探索。如:整合活动“有趣的线条”,幼儿可利用线条自由表现,充分体验创造想象的乐趣。
(2)材料的层次性。同一年龄幼儿发展水平不一致,存在个性、智力、能力上的差异。教师提供的材料要有层次性,使幼儿能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操作、探索,有效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发展。如中班社会领域《神奇的筷子》,可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易夹的纸团、难度大的黄豆等,不同层次的幼儿可找到适合自己的操作材料,兴趣自然很浓。
(3)材料的丰富性。要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须保证足够的、丰富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如:大班科学领域“认识磁铁”,教师动员家长为幼儿准备磁铁、木块、布条、玻璃、塑料等。通过动手操作探索其特性,并运用磁铁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材料的多功能性。活动中提供的材料尽可能一物多用。如幼儿常玩的套桶,可作为数数、区分大小、排序的操作材料,如加上数字卡,也可作为认数的材料,充分发挥套桶的作用。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活动的组织形式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效能,为此,要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
(1)教学方法多样化。据幼儿年龄特点,采用丰富的教学方法,如游戏法、观察法等进行教学。如“认识蔬菜”,应通过视觉、触觉、味觉进行教学,避免单一说教。
(2)组织形式生活化。将抽象的活动生活化,使幼儿轻松习得知识。如小班排序活动,请幼儿用色彩鲜艳的串珠,按大小、颜色、形状等标准进行排列,制作彩色项链。
(3)教学手段现代化。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易帮幼儿释疑,提高工作效率。如:大班数学活动“目测数群”,传统的教学幼儿较难理解其意义,通过课件演示,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枯燥的问题生动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但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课件演示。我们须抱着“扬弃”的态度,使现代化教育手段和传统教育教学有机结合,提高教育教学的整体效益。
(二)、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活动内外的一系列行为。集体教学行为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管理行为,二是教学行为。
1、管理行为。集体教学的管理行为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
2、教学行为。教学行为包含两种:一是直接指向目标和内容,可以事先做好准备的行为;二是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无法事先做好准备的偶发事件。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教学行为应该是:
(1)形成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间积极、有效的互动。
A、营造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如大班数学活动《娃娃超市》,教师不作限制,只要求幼儿注意轻拿轻放,爱护玩具。幼儿自由选择喜欢的玩具,主动介绍玩具的玩法……,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
B、注重以同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实现真正的师幼互动。
C、注意适时、适度的干预。教师不要过多的干预,尽量让幼儿自己思考、尝试解决问题。促进幼儿知识的建构,帮幼儿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2)关注幼儿的个别差异。首先要善于观察、了解幼儿,找出幼儿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其次,对观察的结果客观分析,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如:一部分幼儿对于10以内的数量,目测即能说出总数,因此,可随机调整学习内容“练习按群计数”,落实因人而异的教育。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指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价值判断行为,是过程性评价。
1、评价应科学合理。避免采用统一的标准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2、评价应具有针对性。避免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等词语。
3、评价应指向教育活动的全过程。
幼儿集体教学活动是幼儿课程中不可或却的一部分。新的课程观告诉我们:“幼儿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建构和发现知识;不是知识的旁观者,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和创造者。幼儿的这种角色不是教师赐予的,而是作为学习者天然具有的”。要使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真正做到有效、高效,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让我们共同努力!
⑷ 幼儿园教育评价只包括对幼儿发展情况和教师工作情况的评价
三、多元智能理论的评价观对幼儿评价的启示.注重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价。在多彩光谱方案中,有一项评价方案是专门评价儿童的活动风格的,他是利用《活动风格检测表》让评价者通过观察记录儿童在活动室中的活动风格,从而对幼儿进行评价。这些活动风格有:容易参加活动的、自信的、专注的、坚持的、健谈的、对材料的好奇等等共18种。活动风格是评价者从幼儿操作过程维度对幼儿做出的评价,不是简简单单的结果化的评价,对于幼儿发展来说更具有长远意义。在我国现行的幼儿评价过程中,教师和家长急于求得结果,往往着重强调幼儿在某一方面的成果,比如会背一首唐诗、会画一只小燕子等,而忽视了幼儿在取得该项成果时所运用到的学习品质。其实,对学习品质的评价,也是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的领域。“学习品质是指能反映儿童自己以多种方式进行学习的倾向、态度、习惯、风格等”。它不是单纯地指明幼儿要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而是幼儿通过哪种方式和途径使自己获得该项知识或技能。在刚刚出台的《中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将学习品质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可见学习品质对于学前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我们的评价主要是以幼儿更好地发展为最终目标的,因此对幼儿的评价必须具有前瞻性、长远性。不能盲目地只看到幼儿现阶段获得的知识和技能,还要体会到学习品质对于幼儿长远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在评价幼儿时,教师应该将幼儿学习品质的评估渗透在各个领域的评估中,同时注重对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让幼儿学习品质的发展在儿童成长中看得见。2.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以智力强项带动智力弱项。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智力强项,同样也存在着智力弱项。人的发展不是统一而整齐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多元智能所倡导学生评价是差异性的评价,尤其在年龄较小的幼儿身上,教师必须尊重幼儿发展的规律,允许并包容幼儿在各个方面发展的水平,不要急于给幼儿贴上“智力标签”。首先,教师有义务去耐心地了解和评价每一位幼儿,教师要辨识出儿童的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这样才能进一步去引导幼儿改进,以帮助他全面发展。其次,教师要及时地赞扬和肯定幼儿的智力强项。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小,心理发展不成熟,更需要得到的教师的赞扬和奖励,也许教师一个肯定、一个微笑就能带给幼儿无限的快乐。最后,教师要搭建桥梁,帮助幼儿智力强项带动智力弱项全面发展。在观察幼儿园区角活动的时候,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幼儿经常在建构区活动,对各项材料都十分熟悉,搭建的模型也十分成功,可是却不愿去其他区角活动。这时,就需要教师的耐心引导,比如让其去美工区将自己搭建好的材料画下来,或者去娃娃家将自己的作品进行拍卖等等。教师的鼓励和引导可以让幼儿将自己的成功的经验迁移到其他领域,不仅可以培养幼儿广泛的兴趣,还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3.通过开展区角活动,让评价在真实情境中进行。在多彩光谱方案中,加德纳和其他学者研究了“光谱教室”评价,他们认为有效监控学生工作的评价不能存在于一个与外界隔绝的环境中。多元智能理论要求将评价建立在“真实世界活动的基础上”,旨在“通过情境化评价激发智力”。他们在光谱教室中放入充足的材料和玩具,让儿童在活动中靠近评价。这对于幼儿评价也具有启示性的意义,在幼儿园中,可以深入开展区角活动,让评价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教师可以在教室中布置若干个相对封闭的区域,比如:益智区、建构区、图书区、美工区、娃娃家等等,在这些区角中投放充足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其中操作材料,自由活动。教师可以在旁边观察记录幼儿的行为表现和语言,以便对其进行评价。情境化评价的主旨是要淡化评价和课程,使之融合在一起,既在学中评,也在评中学,将评价贯穿在整个学习中间,而不是附加的一部分。总之,深入广泛地开展区角活动,将评价和教学、课程融合在一起,全面真实地反映幼儿的情况。4.为幼儿建立规范完善的档案袋,让评价“看得见”。多元智能理论非常强调“看的见”理念,认为评价必须要“看的见”。教师必须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这样才能让别人在自己搜集整理出来的证据面前信服自己的判断。档案袋评价在幼儿评价中十分受用,它十分强调儿童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留下各种档案,比如一张绘画作品、一份观察记录、一个家长访谈表等等。不仅内容丰富,针对性强,而且还可以清晰地让家长看得见。但是,现存的幼儿档案袋多是形式重于内容的,教师为幼儿制作档案袋主要是向家长展示幼儿的成果,并且应付园所或上层领导的检查。这样做不仅不利于对幼儿进行评价,而且还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担。对于幼儿的评价,教师和家长要形成一个完善的观念,档案袋材料的搜集并非都要教师来填写和组织,家长,幼儿都可以参与进来,同时,教师和家长要经常及时翻阅幼儿的档案袋,及时对幼儿的发展状况进行客观的评价,以促进幼儿更全面更完善地发展。虽然,国内外对于多元智能理论的研究还存在着一定的争议,但是,我们不可否认多元智能理论为教育学和心理学的研究开辟了一片新的天地。尤其是在对幼儿评价方面,它对我们的启示是深远的,教师和家长应该时常反思自己在幼儿评价过程中的不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结合我国幼儿教育的基本情况,将幼儿评价工作做得越来越好!
⑸ 幼儿园幼儿教师教育教学评价表
可供参考
⑹ 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管理的评价
幼儿园,旧时称蒙养园、幼稚园,为一种学前教育机构,用于对幼儿集中进行保育和教育,通常接纳三周岁以下幼儿的为托儿所,而接纳三至六周岁幼儿的为幼儿园。幼儿园教学教育管理的主体是幼儿园管理者与幼师,对象是三至六周岁的幼儿,客体是保育和教育的关系。幼儿园的任务为解除家庭在培养儿童时所受时间、空间、环境的制约,让幼儿身体、智力和心情得以健康发展。幼儿园教育教学的管理本质是以孩子为中心开展的相关保育和教育的工作。
1.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原则
1.1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社会主义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化教育理论的基本方略。教育就是为了人的发展,人的发展依赖于教育。以人为本的理念包含着人性自然、教制完备、树立教育科学发展、自由开放等内容。
1.2 因材施教。发展个性是因材施教的具体体现。每个孩子的发展潜质以及发展特质都不一样,作为孩子的启蒙教师,应该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鼓励个性发展,善用启发技巧。因材施教着重强调的是孩子的天性自然美,孩子对事物的好奇心是个性发展的不追点。成功的启蒙老师不乏"神童"。
1.3 平等教育。平等教育强调的是幼师对每个幼儿的启蒙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天才",好的师傅不怕没有成功的徒弟。正所谓"天生我材必有用",对待每个孩子应该是平等的。坚持平等的启蒙理念是每个幼儿能发其所用的指南针。孩子是个性的,老师是耐心的。
1.4 依法治教。教学治理应该是遵循法律的,我国在幼儿教管方面也都颁布了多部法律,如《幼儿园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少年儿童校外教育机构工作规程》等。作为一名启蒙教育工作者,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应作出有违法律或伤害孩子的行为。依法治教是幼儿园教育管理工作得以开展的重要基础。
1.5 服务社会。教育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社会,发展社会。离开社会发展谈教育发展是不切实际的。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因此为我国的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高质量的现代化人才是学校教育的重心。在启蒙教育阶段,就应该适时的有计划化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存储后备人才。服务社会,服务大局是教育的重大使命,百年发展,教育为本。只有遵循服务社会的原则才能更好的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幼儿未来的发展素质。
2.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发展模式
2.1 自身发展。自身发展是该发展模式中的核心理论。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必须是从自身的发展开始,通过多方面的量变最终达到总体上的质变。幼儿园要有所发展必须得先从自身的内部矛盾开始,从各方面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一所高质量的幼儿园,一方面应该要具备完备的配套设施,如游戏设施,教学设施,饮食设施,启蒙设施,休息设施以及交通设施等,从外部着手,把幼儿园的硬件环境提高,给孩子提供一个开放、轻松、安全、快乐的保教环境;另一方面应该要具备高素质的教管队伍,从管理者到施教者,如提高管理者的保教意识,施教者的文化意识,后勤部的服务意识等,从内部使劲,把幼儿园的软件实力更新,给孩子创造一个平等、活跃、开心、积极的学乐环境。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坚持量变与质变相统一、内外矛盾相结合的发展观点。
2.2 政策发展。政策发展是联创模式里的重要基础。在教育发展中,我们遵循依法治教的原则是顺应政策发展的具体反映。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等不断的快速发展,幼教事业也异军突起,国家对幼教事业的政策援助也不断增加,根据《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各地方政府都纷纷出台"学前教育X年行动计划",这对于很多民办幼儿园来说既是历史机遇,也是实际挑战。民办幼儿园如何打造自身建设,使其成为符合国家标准的事业单位是各民办幼儿园的重要课题。顺应政策发展的潮流,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关系到民办幼儿园未来的发展方向。何去与何从、机遇与挑战,是现今民办幼儿园面临的严峻形势。因此,适时合理的运用政策的发展,必须坚持机遇与挑战相统一的原则。
2.3 社区发展。社区发展是服务社会的本质体现,也是联创模式的本质目的。教育质量的好坏离不开社会发展的检验。我们培养人才最终目的是服务社会,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具体体现表现为与社区互动。如何有效的与社区进行互动呢,如户外教育、社区活动、与家长交流、与社区交流以及幼儿园与社区共办联谊晚会等。教育的主体既然来源于社区,就应该回归于社区。在社区发展的实践中,为了获得与社区的共赢,应该要遵循任何事物都是联系的、整体和局部是相统一的原则。
3.幼儿园教育教学管理的方法
3.1 加强对幼儿学习活动的管理。在幼儿学习管理方面,幼儿园应该为来园的幼儿创造科学良好的学习环境。这里的学习环境既包括从事教学活动的教室环境,也包括从事户外教学的运动环境。在教室环境的管理上,幼儿园管理者的管理重点应该放在现有教室环境能否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感的基础上注重探索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因而幼儿园的教室首先应该是安全舒适的。例如教室中的桌椅大小的设置、窗户的高低以及物品的摆放等等都应该符合安全标准。再者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根据入园幼儿的年龄来安排相应教室空间和教学区域设置。包括每个年龄班中应该设置哪些教学区域,每个教学区域中应该提供哪些教学材料等,其中在教学材料的准备上,幼儿园管理者应该根据幼儿年龄不同的差异性来进行确定,同时有些具体的教学材料是需要幼儿教师来提供的,因而幼儿园管理者还应该给予幼儿教师更大的权限,让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来设置适合本班学生年龄的教学环境。
而在户外教学环境的管理上,其管理重点则应该放在运动场的划分和器械管理上。在场地划分上,幼儿园管理者主要应该考虑每块场地所应适合的运动都有哪些,将园区内户外活动场地按照运动类型的不同划分为几个功能区,这样有利于管理者对其进行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幼儿教师根据每个功能区的不同来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提高户外运动场地的使用价值。而在器械管理上,则可以根据每个功能区所要进行的运动种类来摆放运动器械,将运动器械管理与运动功能区管理结合起来,提高户外运动环境的管理效率。
3.2 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幼儿园管理者不仅应该加强对幼儿学习活动的管理,而且还应该加强对幼儿日常生活的管理,为幼儿安排合理的作息活动,以提高整个园区中幼儿教育的质量。在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进行管理时,管理者应该将一天中有关联性的活动安排在一起,像是占据幼儿日常生活很大部分的学习活动,将有关联的学习活动安排在一起,这样就节省了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例如,将幼儿的课间操活动与户外教学安排在一起,这样在幼儿完成课间操活动后可以直接进入户外教学活动,省去了幼儿往返教室的麻烦,同时还能够提高户外教学活动的效率。使幼儿的户外锻炼时间集中起来,这样能够让幼儿在户外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弥补了户外教学活动时间过短的缺陷,有利于增强幼儿的体质。
再者,幼儿园管理者在安排管理幼儿的生活活动时还要处理好各个活动之间的过渡环节。例如,吃早饭和教学活动开始之间的过渡,由于幼儿吃早饭的时间长短是不同的,有些孩子吃饭快,有些孩子吃饭慢,对于那些吃饭较快的孩子,管理者可以为其提供一些小型玩具来帮助孩子完成吃饭到学习的过渡,使孩子能够始终处于幼儿园的管理之下。
另外,幼儿园管理者在为孩子们安排一日活动时还要结合自身园区情况。例如,有的园区中绿化不足,夏天在户外进行活动时,幼儿容易受到太阳的暴晒,因而可将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稍微提前或延后,将中午太阳照射强烈的时间段避开,以防止幼儿发生中暑。再如,有的幼儿园园区较小,不能满足全体幼儿进行早操的需求,这时幼儿园管理者可根据幼儿的年龄安排某些较大年龄班的幼儿改在课间操进行早操活动,以适应自身园区大小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