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回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答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❷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案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什么是周长》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内容,本节课在学生观察、触摸的活动中突破难点,感悟、感知周长的意义。在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解决有关周长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触摸,正确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理解周长意义的基础上,会用恰当的方法测量、计算物体或平面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描一描,摸一摸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在体验、交流活动中使学生将感性认识升华为理性认识。
学生分析:
1、学生的年龄为8岁左右,对操作性较强的数学课兴趣很浓。
2、学生喜欢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具有初步的探究意识。
教学方法:
1、让学生在摸一摸学具及观察画面中讨论、归纳周长的意义,主动获取新知。
2、 在感知周长意义的基础上,通过画面提示独立完成周长的相关知识。培养了学生的探索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
1、PPT课件、自制图片。
2、 学生准备树叶、梯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绳子、彩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是树叶飘落,收获果实的季节。老师从网上搜集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这些树叶漂亮吗?想不想描一下它们的形状?
二、探索什么是周长。
1、感悟周长。(描一描、说一说)
请同学们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开始吧!
2、好!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可以让学生在黑板上画一画)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得对吗?嗯,表达的非常清楚。
3、再指名学生说从哪里开始,到那里结束的?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请看(课件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这片树叶的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5、再来看,(课件出示图形),你能描出下面图形的边线吗?
请同学们拿出纸,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用笔描出来。描完后同位的相互交流一下。(注意:检查时要注意学生描的是不是一周,课件显示错误和正确的描法,加深学生对一周的正确认识)
刚才同学们沿着图形的边线描了一周,那这一周的长度就是?(学生答)就是这个图形的周长。(真聪明!)
三、联系实际,感知周长。(完成从感性到理性的升华)
1、找一找,摸一摸。
你能从我们身边找个例子说一说什么是周长吗?下面请你们同桌合作,找一找,并且摸一摸它的边线。(指导:地面的周长、课桌面的周长、课本封面的周长、黑板面的周长、鞋底的周长。)
2、谁来说一说你们找的结果?你可以边说边指一指。
3、量一量。
(1)、大家找到了很多,是吗?看来周长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而且周长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比如,我们去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下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腰围。
(2)、现在请大家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估计的准不准呢?谁来量一量?(注意测量方法的指导:腰围怎么测量)告诉大家测量结果。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谁来说一说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四、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小结:通过前面的学习,老师发现同学们都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
1、请同学们翻到课本第45页,做第3题。
想一想,用什么办法能知道它们是否一样长呢?(课件演示课)
2、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同位合作。(课本45页第2题,课件显示)
3、描一描。独立完成。(课本45页第1题)
五、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
六、思维拓展。
课件显示: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
❸ 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回一描,量一量,算答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❹ 小学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什么是周长》是小学数学北师大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的第一节课,本节主要教学内容有:通过描一描、量一量、摸一摸等实践活动,理解周长的含义,为后面认识各种图形周长的含义,及周长的计算做好铺垫。计划一课时进行教学。
本课教材有以下编写特点:首先通过蚂蚁爬过树叶的边线一周,使学生初步直观认识什么是树叶的周长;然后又通过操作活动理解周长的意义;最后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验到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转化”方法是研究和解决数学问题的一种有效的思考方法,是运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和事物之间互相联系的观点,把未知变为已知,把复杂变为简单的思维方法。课后的练习向学生渗透了平移的数学思想。因此,在教学中,力争做到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渗透数学转化思想,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用"转化"思想解决问题,从而提高数学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过程与方法:在“描一描、摸一摸”等学习活动中培养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在估腰围、测腰围的过程中培养估测的能力,同时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四、学生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动具体的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描树叶的边线、摸物体的面的边线,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通过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自己摸的面的周长,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长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六、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直尺、线、皮尺、各种实物、树叶等。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老师刚才给每个同学都分发了树叶,今天我们就借助树叶来学习知识。大家又会想了,树叶怎样才能辅助我们学习知识呢。首先,我们就来描一描把它的形状画出来.怎么样,像不像上美术课?
(拿出一张纸,选择一片最喜欢的树叶,用彩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它的轮廓.)
2.谁愿意来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到哪里结束.)
3.刚才大家描的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沿边线围着图形,描了一周)
4.小结:看来,不管从哪里开始,大家都是沿着树叶的边线描了一周 (结合实物演示),这一周的长度,我们把它叫做什么呢 我们能帮它取一个名字吗(树叶页面的周长)
老师在课前也描了一片树叶,谁来判断一下,老师描出来的是不是树叶的周长呢?(出示未封闭图形)
老师描的不是封闭图形,这种图形没有周长。怎样的图形才有周长呢?
(引出周长的概念,结合封闭图形与未封闭图形,强调周长的意义.)
(二)、实践探索,理解新知。
1、通过分一分,画一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周长。
第一步:用cai课件显示多个图形,让学生在比较中给图形分类,揭示封闭图形与非封闭图形。
第二步:请学生画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封闭图形。
第三步:有选择性的展示学生画图。请同学评一评,并指出所画图形的周长,使学生获得一种满足感,进一步体会到在同一平面内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2、通过找一找,摸一摸,深入感知周长的意义。
(1)有了上面的前提教学,我就放手让学生动手操作:拿出课前准备好了的各种叶片描出一周的长度,在描的过程中体会周长是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里面部分不是周长。再完成课本p45第1题。(强调是边线)
(2)引导学生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如:课桌面的边线、数学书封面的边线、黑板、文具盒等多个物体表面的周长。并动手摸一摸、指一指,在小组内说一说。
(3)提出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怎样走才是教室一周的长度?怎样走才是操场的周长?
(4)认识平面图形周长.谈话:刚才我们指的都是物体面的周长,现在我们来看看平面图形的周长,这是什么图形 (课件显示三角形类似p45第2题1图)这个图形的周长在哪呢?小黑蚂蚁很感谢你们为他做裁判,它为我们指出了三角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动态演示小蚂蚁沿着三角形的边走一周)小蚂蚁走的这一周的长就是三角形的周长.我们一起来指一指.(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
(三)、自主操作,巩固新知
1,量一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1)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平面图形的周长,那么平面图形的周长该怎样求呢?(课件逐一出示:第45页第2题).
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5页的第2题.你想怎么量 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量一量.带着问题思考,动手.像这种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图形,量出各边长度,相加就行了.以后遇到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这样做.
2,.量一量树叶的周长
(1)谈话:我们已经会量平面图形的周长了,你们手中都有一片树叶,那么你手中树叶的周长到底是多少,大家想不想知道 怎样才能得到树叶的周长呢学习小组可以讨论讨论.(课件播放轻音乐)
(2)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3)全班交流,集体评议.
3.量一量腰围
(1)周长在生活中运用也很广泛:比如,做裤子时,裁缝都要量一量你的腰一周有多长,也就是平时所说的腰围.
(2)估计同学的腰围大约是多少厘米
(3)根据这个结果,请你估计一下自己的腰围是多少厘米.
(四)巩固练习
(1)课件出示p45第3题图1:这两个图形原来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把第一个长方形剪掉一块,补到第二个长方形中,请同学们比较一下它们的周长的大小.
请小组讨论后说明理由
(2)课件出示p45第3题图2:这两个图形原来也是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把第一个图形剪掉一块,现在两个图形的周长还会一样吗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会了什么?今天,我们认识了周长,并且用周长的知识解决了一些问题.你能谈谈自己的感受吗 ?
(六)、布置作业
量一量你家桌面,卧室地面的周长.
❺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
“什么是周长”一课的教学,遵循了课改的新理念,采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意识、教学思路、教学实施都立足于学生的未来发展.本节课突出了以下的特点:
【课题】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认识周长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初步体验周长的意义.
【教学准备】树叶,毛线.
【教学过程】
一、认识周长.
1、请同学们用一笔划出一片你所熟悉的树叶的外形.
2、请学生汇报:你画了那些漂亮的树叶?
3、你有办法得出那片树叶的长度吗?请试一试.
请学生单独测量或者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
4、请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
5、定义:周长: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二、测量和计算图形的周长.
1、讨论:要想得到这些图形的周长,需要测量几条边?为什么?
2、学生活动.
3、汇报结果.
三、每题中的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做出判断.
2、在小组中讨论交流.
四、教学反思
1.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
本节课以学生熟知的生活素材为载体.新课开始又创设了小蚂蚁绕树叶的边缘爬一周的情境,找身边物体的周长等活动,从多角度让学生建立“一周”的空间概念.能够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设计了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尤其是让学生描树叶的周长、量圆的周长让学生在自己最感兴趣的活动中掌握数学知识,培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创设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
教学方式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由教师提问题,指名个别学生回答,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广阔空间,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新课伊始创设各种情境,不但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机会,也提供了合作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活动中互相学习,培养合作意识与探究能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学习,学得轻松愉悦,积极主动.
3、突出了过程与方法的指导.
“不仅重结果,更要重过程”是课程标准的又一新理念.我在引入“周长”这一概念时,没有过早地给出什么是周长,而是让学生通过眼、口、手、脑多种感官参与活动,逐步认识“周长”的含义.每个知识点的学习都是让学生亲自去参与,亲自去体验,亲自去经历,充分体验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❻ 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上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案的形式不拘一来样,内容详略也源不一,有经验的教师可以写简案,新教师要写详案.一般说来,教案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题(2)教学目的(3)课时分配(4)授课类型(5)教学重点、难点及教学关键(6)教学手段、教具(7)教学主要方法(8)教学过程(9)板书和板画的设计(10)课后分析及教学参考资料.
❼ 北师大三年级上册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2)过程与方法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3、有
《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沙滩小学 周晓燕
[教学内容]什么是周长,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第45、4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摸一摸,描一描,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周长的比较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
2、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3、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教学重点]1、认识周长。2、测量并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
[教学难点]测量曲线型图形的周长、用平移的方法比较周长。
❽ 小学三年级数学什么是周长的教案
《周长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41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操作中感受、体验、探索图形的周长,理解周长的意义。
2.在实际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探索问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菱形的卡片,圆形的钟面卡片,国旗的卡片,蝴蝶标本等。
学生准备:直尺、线、软尺,树叶,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标准五角星、圆形的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巧用“周”字,引导探索“周长”的含义
(一)谈话引入
课始,教师采用机动灵活的方式引入“周”字,并板书:周。
师:大家知道这个“周”字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的回答有:一星期、一周;周围、一圈儿;人的姓氏;等等。
(二)揭示课题
师: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知识就与这个“周”字密切相关。
(教师把树叶、国旗卡片、钟面卡片、蝴蝶标本及三角形、正方形、菱形、标准五角星形的卡片贴于黑板)
揭题:我们要研究的就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补充板书:长(完善课题“周长”)。
[巧妙的引入,唤醒了“周长”在学生大脑中的第一认知经验,激发了学生在此基础上的大胆猜测,推理和实践的主动探索的愿望,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三)猜测,探索
师:猜猜看,这些图形的周长有可能会跟“周”字的哪种意思有关?
生推测:与“周围”“一圈儿”这种意思有关。
师:那么,照大家的这种理解,树叶的周长应该是指它的……?请学生在实物上指出。
(四)归纳认识
师:这些图形的大小、形状各不相同,但它们都有自己的周长。那么,“周长”究竟是指这些图形的什么?能不能用语言表达出来?试一试!
生1:比如三角形的周长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
生2:周长是一个图形所有边的长加起来。
生3:像圆形,没有直直的边,它的周长就是它一周的长度。
……
看书对比课本上对周长的描述,在交流中理解“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让学生尝试着表达对周长的理解和认识,学生要经历独立把自己对图形周长的零碎的表象认识归纳并表达出来的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二、操作活动,自主体验“周长”的意义
(一)谈话引入
师:我们有办法知道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吗?
生:可以量一量。
师:你有信心测出上面这些图形的周长吗?
[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在操作中才能更进一步体会周长的意义,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新的探索空间和发展空间。]
(二)渗透要求
师:老师为每人都准备了如下一张“智慧小手测量单”,先看一看。
长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方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树叶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圆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形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头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角星的周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
腰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胸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师引导:这里有好多活动是一个人很难完成的,你可以找个搭档,共同完成这些活动。充分利用你现有的学具和测量工具完成这些活动,并记录下数据。比一比,哪些搭档配合得默契,完成得更多!
❾ 三年级数学上什么是周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3、让学生通过“指一指、描一描,摸一摸、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动手操作以及合作学习的能力,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及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理解周长的含义
学具准备:直尺、彩色笔
教具准备:电脑课件、直尺、信封(内装有毛线和树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故事引入。
首先运用课件演示,故事引入:
同学们,老师有一个消息要告诉你们,蚂蚁家族要举行一次运动会,你看,这只小蚂蚁把一片漂亮的树叶当作运动场。同学们,请仔细观察它在树叶上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
(课件出示小蚂蚁练围绕树叶爬了一周的情境)。
你有什么想说的?
学生观察后看出:小蚂蚁沿着树叶的边线爬了一圈。
(课件显示树叶一周的边线)
师指出:在树叶周围的这些线就是它的边线。
围着树叶的边线一圈叫做树叶的一周。
小蚂蚁从哪里出发,又回到了哪里,我们才称为一周?
预设:从起点沿边线又回到起点。
二、探究新知,总结规律。
1.指一指
同学们,你们观察得真仔细,小蚂蚁有句话要告诉大家。
课件演示,小蚂蚁说:我爬过树叶一周的长度叫做树叶的周长。
(1)师:谁能指一指哪里是树叶的周长?
请学生代表上台指出树叶的周长,下面的同学当裁判并举手指一指。
教师强调:要从一点出发,再回到这点才是一周。
(2)像这样,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图形的周长。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周长。——板书课题:周长
(3)课件再演示小蚂蚁未爬过一周,和爬过一周多的过程。
小蚂蚁为了加强训练,爬了树叶四次,哪次的长度是周长,哪次不是?
有沿着边线,没有回到起点;
‚有沿着边线,但是超出了起点;超过了一周
ƒ有回到起点,但是没有沿着边线。
第4次是周长,有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
2、描一描
(1)书本44页描一描
我们已经认识了树叶的周长,如果让你来描一描树叶的周长,你会吗?请你拿出彩色笔沿着树叶的边线一笔描出来。
学生汇报:
请用笔指着,说清楚是从哪里开始的,沿着哪里描的,又到哪里结束?
描树叶的周长,体验描树叶周长的过程,引导学生理解起点可以不一样,但只要从起点开始,沿着边线又回到起点,这样一周的长度,都是树叶的周长。
(2)练一练的第1题
我们已经描过了树叶的边线,现在请用彩色笔画出下面图形的边线。
(强调边线指的是图形外围的线,图形里面的不能画)
3.摸一摸
(1)课桌面的边线
在生活中,有许多物体的表面像树叶一样有周长,比如我们的课桌面。
请同学们摸一摸课桌面的边线。
我们摸的课桌面边线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2)数学书封面的边线
还有我们的数学书封面。
我们摸的数学书面边线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3)你们还能找一找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吗?摸一摸、说一说哪部分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三、动手操作,测量周长
1、测量平面图形的周长
不仅物体的表面有周长,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也有周长。
书本45页练一练第2题
说一说下面图形的周长分别在哪里?
三角形这三条边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这四条边的总和,就是它的周长。
引导学生理解:五边形呢?六边形呢?也就是说不管是几边形,它的周长就是所有边的总和。
这几个图形的边都是直直的线,我们可以直接用(尺子)测量。
这里有3个图形,请你选择其中1个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
注意:用尺子测量后把数字标在旁边,注意要加上单位哦。
选择三角形的能说说是怎么测量和计算的吗?
请看,老师这边也有一个方法:我把这条边转下来,它的什么变了?(位置),什么没变?(长度);同样的,把另一条边也转下来,这样就把三角形的周长变成了一条直直的线了。
2、测量头围和腰围
同学们,天越来越凉了,老师想做一顶帽子,想知道这顶帽子合不合适,要知道什么?(头围)
请你上台来指一指你的头围在哪里?
同学们,知道了头围在哪里,那怎么测量呢?——(线、软尺)
好,那你来用软尺绕,老师帮你。
头围本来是曲线,现在我们通过软尺绕一周,就把它变成了一条直直的线,可以用什么测量?(尺子)
以前我们要把这一条直线放在尺子上进行测量,现在有了软尺,就可以直接读数了,他的头围大约是51厘米。
知道了头围,就可以做一定合适的帽子。老师还打算买一条裤子来配这顶帽子,要知道什么才能买到一条合适的裤子。——(腰围)
请同学们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沿着肚脐一周的长度,就是我们的腰围。
3、测量一片树叶的周长
量完了头围,现在老师还想量一量树叶的周长。树叶的周长不是直线了,你有什么好方法?
学生会受到上面测量头围的启发,说要用线绕。
好,你来绕一绕,老师来帮你扶住树叶。
同学们,你们看明白了吗?他是从起点开始,紧紧贴着树叶的边线,又回到起点。然后,要牢牢抓住这一处,并用彩色笔做个记号。接着,把这条绳子一拉,就变成了一条直直的线了,就可以用(尺子)来测量了。
同学们,在用尺子测量绳子的长度时,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提醒:把做记号的这一端对准0刻度线,捋直绳子,另一端对向几,就是几。
(2)同桌合作,动手测量
请同学们同桌合作,像我们刚才那样,一人扶树叶,一人绕绳子,记得做上记号哦。
现在,请拿出抽屉里的信封,取出树叶和细绳,开始动手。
(3)反馈小结
谁来说一说你们的测量结果?
学生用上“大约”
为什么大家的测量结果都不一样呢?
树叶有大有小,测量也存在一定的误差。
四、观察思考、深化理解
1、 练一练3(1)
同学们表现得很棒,老师想出道难题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图(标有数字):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一样吗?
继续看,把第二个正方形沿虚线剪掉一块,变成了这样。
它的周长是哪一部分呢?
这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为什么?
谁来说明理由?
课件演示:让两个图形的边重合,可以看出,这几条边完全重合,只要比较其余两边是否分别相等就行了。通过观察,可以发现:这两条竖边相等,这两条横边相等,所以它们的周长相等。
引导学生:把横的边往上移,这条边的位置变了,长度不变。所以,我们可以把这条边移上去补在上面。竖边也是一样的。
是不是真的一样呢?老师已经帮你们测量好了数据,请同学们算一算,验证一下!
2、 课后思考
这是一块长方形菜地,把它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种黄瓜,一部分种西红柿,请同学们课后想一想,这两个图形的周长是否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