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课程中怎样写教学反思
新课程的实施,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角色要转变,而且要求教师的教学行为要改变。在对待自我的教学行为上,新课程强调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勤写教学反思,能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监控的能力,能成为教师自觉改进意识与自我提高能力的台阶。但是,部分教师对于写教学反思感到茫然,不知道从何下笔?不知道应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呢? 一、更新观念,养成勤写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学反思亦称“个人反思”、“教后记”等,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是对教师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是对教师全部教学方式的审视,并从中发现问题,从而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并形成理性的认识。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但是,有些教师却认为,我们每天备课、上课、解作业等,忙得不得了,累得不得了,哪有时间进行教学反思?更不用说写啦?其实,身为教师,我们常常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进行教学反思。按教学的进程,教学反思可以分成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教学前,我们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启发引导学生学习,这种反思能使我们的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如果遇到问题,即时思考如何灵活调整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活动高质高效地进行;课后回头“看一看”教学过程,思考学生是否学到知识,思考学生的思维合作交流是否有效,还有哪些概念、计算方法没有讲清楚,需要怎样的补充等?这种反思只不过我们大家没有养成写教学反思的习惯,没有勤于把反思的过程写下来,没有及时写下对所发现问题的思考,没有把反思形成理性认识,用以指导教学工作。在新课程的实施中,要求教师更要积极进行教学反思,勤写教学反思。通过写教学反思及时发现自身的不足,通过写教学反思进一步理解新课程,提高实施新课程的效果和水平。 二、勤写教学反思,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 怎样写教学反思呢?结合我在教学中的实际和写教学反思的体会,我认为写教学反思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反思教学过程、教学设计,也可以反思教态语言、板书设计或者作业批阅等;可以反思教学的成功之处,也可以反思教学的失败之点;可以每堂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也可以每小节、每单完教学完后进行教学反思。 写教学反思,教后思教,有利于提高教育质量。一堂课下来,教学任务是否完成,教材重点、难点是否突破?讲解是否明确?传授知识是否无误?学生适应程度怎样?教学效果如何等,这些都有待于教师在课后反馈、思索。教学难免有得有失,失之者,漏、缺、误也。通过课后听取学生意见、批改作业或者猛然醒悟,把握其失,及时查漏、补缺、纠误。这样的教后思教,无是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途径。 写教学反思,教后思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小学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工作,教师每时每刻都会遇到新的问题。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处于紧张的思考状态,即思考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如何做更科学,如何做更合理,如合做更有效。因为思考,就必须读书和学习;因为思考,就必须要记录和写作;因为思考,就会实践和探索。只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总结、不断地积累、不断地创新,就会在反思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三、写教学反思,切忌:茫、窄、浅、散、浮。 写教学反思时要注意克服以下五点:(一)茫,切忌不知道对哪些事件进行反思,总认为自己的教育实践没有反思的价值,对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抱着一种见怪不怪的态度;(二)窄,切忌反思只局限在教学领域,只是对教学失误反思,对成功的经验不去反思或者反思较少。(三)浅,切忌反思只限于一般意义上的回顾,难以与教学理论联系,不会提炼自己的成功经验,使自己的教学仍然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四)散,切忌普遍认为反思是自己的事,是个人行为,没有必要交流自己的反思,从而使教师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五)浮,切忌不是发自内心地去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教育现象进行反思,没有把反思作为自己的自觉行动,而是把它理解为完成任务似的硬性规定。否则,我们写教学反思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失效。 写教学反思,记载自己教后思教的体会,贵在及时,难在坚持。作为教师,认真写好每堂课的教学反思,今天,教学反思将帮助我们收获教学成功的喜悦,明天,教学反思将成为我们最宝贵的教学财富。 总之,新一轮的课程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地转变观念,在实践中不断地学习、反思与研究,惟有
B. 小学老师教学反思
小学英语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尝试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随着学习内容的变化、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与学的途径、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一系列的变化。其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到我们的语文课堂,并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激发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内因是变化的根本,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学习的主体。教学中只有充分调动学生认知的,心理的,生理的,情感的,行为的,价值的等方面的因素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让学生进入一种自主的学习境界,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融自己的主见于主动发展中。面向全体学生,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才能跟上新教材所蕴涵的新理念。为了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主要从以下三方面下工夫。 ⑴、创设情境,引人入胜。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对于色彩鲜明,动感性强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课堂上应充分发挥媒体课件的作用,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如:《荷叶圆圆》一课,课的开始,媒体呈现“碧绿的荷塘”的背景图,同时伴随着优美的旋律,一下子把学生带入美丽的大自然的情境中,不一会儿荷塘里跑来一群小伙伴,伴随着青蛙的呱呱叫声,学生的情趣更被这生动活泼的画面所吸引。人人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把自己的感想告诉大家。有的说,荷叶圆圆的、绿绿的多美啊;有的说,小蜻蜓、小青蛙、小鱼儿多可爱啊;有的说,小蜻蜓展开翅膀的样子多像一架小飞机。学生情绪十分高涨,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⑵、巧设疑问,激发求知。古人云,学起于思,源于疑。巧妙的疑问,扣人心弦的悬念设置,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维,主动参与课堂活动。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问题是思维的向导,只有把问题设计得巧妙,学生才会积极思考。因此,教师应该在问题的设计上花点心思。如讲《称象》一课,我这样设疑:大象又高又大,能称吗?课文里介绍称象有几种办法?哪种办法好呢?我话音刚落,学生就迫切地寻找答案。教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研读课文,要求把自己知道的答案告诉别人。学生们很认真地研读课文后,答案也就随着诞生了:课文里介绍了三种称象的办法,只有曹冲称象的办法行得通,而且很有创造性。学生在把答案告诉别人的同时,文章的大意也就明白了。整个过程,学生的学习劲头足,兴趣浓。 ⑶体现民主,语言激励。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民产、平等、和谐的关系,才能提高学生学习主人翁的意识。因此,教师应创设情境,重视语言激励,给每一个学生朝代到台上来“试一试”“做做小老师”的机会,采取只要“试一试”就会得到一颗智慧星的激励手段。如:“语文园地大”里的“我会读”这一栏目,要求学生认读“团结、街道、勇敢、尊重”等12个词语,目的是积累词语、巩固生字。教学一开始,教师用充满神秘感的语气说:“同学们,今天老师让你们也来当当小老师,到台上来把你认识的词语带着大家读一读;同时,我们还要比一比,看看哪个小老师当得最好、认识的词语最多,就给他一颗智慧星。”教师的话刚说完,同学们个个像战士一样,进入备战状态。有的借助课后生字表,学习不懂的字;有的悄悄地问老师;有的同桌互相帮忙,目的都是想当一名最出色的小老师。整个课堂学习氛围浓厚,学习效益大大提高。
二、小组合作学习,发挥集体力量。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当今教学中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时下,小组合作学习正是进行素质教育,在课堂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体现。这种学习方式为每个学生创设了表现自我的宽松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显示出积极的状态,能较大程度地发挥集体互助力量。一位学生的发言往往会引发其他几位同学的思维火花,促使小组各成员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提出更好的想法,从而达到对问题的较全面、较深入的认识和理解。因此,教师在语言课堂上应积极为学生创设探讨、研究的空间。根据一年级的年段学习目标特点:重点是识字、写字。而大修订后的一年级语言教材,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识字量大大增加。要使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识字效果,课堂上我鼓励学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两只小狮子》一课,要求认识的字有咬、洋、呑、狮、苦、靠、扑等。学生通过分小组合作学习,探索识记生字的方法,有的人换偏旁认记“咬、洋”;有的从编儿歌法认记“呑”(“一口呑下天”或“口上有个天”)有的用组合法认记“狮、苦、靠、扑”等等。同学之间通过互助互补,既发挥了个人潜能,又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而且在合作实践中,给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了成功的机会。课堂气氛活跃、轻松、民主、愉悦。可见,合理地、适时地、适当地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更能让学生在相互启发中共同探究、理解知识、提高能力。
三、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培养创新意识。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而旧模式教学中,学生自身存在的种种消极心理,如胆怯、从众、自卑等,会影响学生的创新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探索精神,首先,帮助学生克服从众心理,让标新求异的作法取代人云亦云的从众心理。另外,教师要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氛围。实践表明,和谐、民主的氛围有利于解放学生思想,使学生思维活跃,从而敢想、敢说、敢做、乐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勇于大胆创新,这样有利于使学生形成探求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语文教学实践性很强,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口语交际,都离不开学生主体的感受,因而,要努力营造一个可以让学生积极思维的空间,使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认识事物。为此,我经常让学生就一个问题从多方面、多角度谈出自己的看法,标新求异,克服从众。在课本78面口语交际——“续讲故事”教学中,教师事先将课本插图制成动画课件,并将之呈现在学生眼前,并配乐解说:哇!今天天气真好。小兔高高兴兴去散步,走着走着,忽然看见小松鼠急急忙忙向他走来……为学生营造了积极思维的空间。教师不失时机启发,假如你是小兔和小松鼠,接下来你会干些什么呢?聪明的A同学第一个站起来说:我是一只小松鼠,我急急忙忙地向它跑去,是要告诉它一个好消息……A学生刚把故事编完,B学生说:我是一只小松鼠,我急急忙忙跑去找白兔要告诉他一个坏消息……C学生说:小松鼠急急忙忙向白兔走来,是要请白兔帮一个忙…… 课堂中学生思维活跃,想像的翅膀自然而然地展开,不为一种答案而满足。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潜能也得到充分展示,从而进一步培养了创新意识。随着现代社会的迅猛发展,各种竞争日益激烈,只有学会“自主、合作、探究”,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在小学语言学习中,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能力,建立探索性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和人格的完善。
C. 小学教师怎么写教学反思
结合教学实际,认真总结,
D. 简述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基本内容
现在的教育是让家长头疼的一件事情,小学的教育应该多在于学校,而少让家长参与,家长只是给予辅助性的作用
E. 对新课改下如何做教学设计的反思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一)选准反思对象
“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有: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二)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明确反思方式
1. 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 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观摩交流,即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根据交流观摩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反馈,即教师通过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的自己教学效果情况,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之达到学生期望的效果。专家会诊,即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定期对教师教学行为会诊,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微格教学,即以少数学生、教师或专家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制成录像,课后反复观看交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 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
F. 如何在新课改教学中开展教学反思
一、为什么要进行“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方式,每一位优秀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学反思。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可能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我国著名心理学家林崇德也提出“优秀教师=教学过程+反思”的成长模式。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学反思可以激活教师的教学智慧,探索教材内容的崭新呈现方式,构建师生互动机制及学生学习新方式。它是我们教师成长的“催化剂”,是教师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否具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是区别作为技术人员的经验型教师与作为研究人员的学者型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
二、“教学反思”思什么?
简单地说,教学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学;别人如何教、如何学;如何在教中学、学中教的问题。教师要反思的内容很多,但以下几方面是反思的重点。
反思成功得意之处。如教学中引起师生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上一些精彩的师生对答、学生争论等;教学思想方法和教学原则运用的体会; 教法改革和临时应变的教学措施;感受最深的教材改进和创造性的处理。这些可供以后教学时参考,有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学的功效。
反思失误之处。侧重审视自己课堂教学的失误之处,以及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如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没有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习活动的组织是否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有没有流于形式;是否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学生学习的兴趣如何等等。对他们进行回顾、梳理,并作出深刻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以后教学时的借鉴,同时找到针对问题的解决办法和教学新思路,写出改进的策略和“二度设计”的新方案。
反思学生见解。学生的一些独特见解犹如智慧的火花,不仅能启发同伴,对教师的教学也有开拓思维的良好作用。如课堂上学生的独特见解、学生的精彩回答、学生的创新思维等都源于学生对文本的独特理解、源于学生对世界的独特感受,是十分丰富的可贵的课程资源,也是教师可利用的宝贵教学资料。
反思学生的问题和建议。学生在学习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也必然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是个别的,有些是普遍的,也有些是教师意想不到的,还有一些是富有创新性的。可能有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教师就应及时记录下来这些问题,并及时反思,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对症下药。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思维和教学经验,另一方面也能促进自身教科研水平的提高。同时,还关注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和体现了教学民主意识。还有对于学生的教学建议也应该做必要的记录和反思。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只有在教学工作中多多反思,总结发扬教学的成功经验,改正弥补教学中的缺点与不足,不断进步,不断完善,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三、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一)选准反思对象
“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有:回顾反思、记录改进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理念;观摩反思同事的教学行为和理念,参与集体交流研讨,诊断自己或同事的教学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分析反思公开发表的课堂实录(课例)意图、理念,对比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发现别人成果的可资借鉴之处。
(二)熟悉反思过程
反思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也有人以经验学习理论为基础,将教师反思分为以下四个环节: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在此过程中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
(三)明确反思方式
1. 内省式反思,即通过自我反省的方式来进行反思,可通过反思日记、课后备课、成长自传等方式完成。
2. 学习式反思,即通过理论学习或通过与理论对照进行反思。
3. 交流式反思,即通过与他人交流来进行反思,可用观察交流、学生反馈、专家会诊和微格教学等方法。观摩交流,即教师之间相互观摩,根据交流观摩的实际情景,进行分析提出问题,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案。学生反馈,即教师通过从学生那里了解到的自己教学效果情况,分析提出改进措施,使之达到学生期望的效果。专家会诊,即专业研究人员、学校领导、同行教师定期对教师教学行为会诊,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工作中的不足,并通过共同研究来解决问题。微格教学,即以少数学生、教师或专家为对象,在较短的时间内尝试做小型的课堂教学,并把教学过程制成录像,课后反复观看交流,积极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
4. 研究式反思,即通过教学研究来进行反思。以研究的态度从事教学、以研究的视角反思教学、以反思的成果改进教学。
(四)掌握反思方法
1. 自我提问法
指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自我观察、自我监控、自我调节、自我评价后提出一系列的问题,以促进自身反思能力提高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教学的全过程。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实际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备课时,尽管教师会预备好各种不同的学习方案,但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会遇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学生不能在计划时间内回答完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出现理解分歧等。这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怎样的策略与措施更有效”,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轨道运行。教学后,教师可以这样自我提问:“我的教学是有效的吗”,“教学中是否出现了令自己惊喜的亮点环节,这个亮点环节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还可以进一步改进”,“我从中学会了什么”等。
2. 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是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合作讨论”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的学习理念,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一种“形式化”的讨论。“如何使讨论有序又有效地展开”即是我们应该研究的问题。问题确定以后,我们就可以围绕这一问题广泛地收集有关的文献资料,在此基础上提出假设,制定出解决这一问题的行动方案,展开研究活动,并根据研究的实际需要对研究方案作出必要的调整,最后撰写出研究报告。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行动研究,不断反思,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必将有很大的提高。
3. 教学诊断法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而科学、有效的教学诊断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遗憾。教师不妨从教学问题的研究入手,挖掘隐藏在其背后的教学理念方面的种种问题。教师可以通过自我反省法或小组“头脑风暴”法,收集各种教学“病历”,然后归类分析,找出典型“病历”,对“病理”进行分析,重点讨论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各种教学观念,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
4. 交流对话法
教师间充分的对话交流,无论对群体的发展还是对个体的成长都是十分有益的。如在集体备课时,教师可以向同事提出自己在教材解读、教材处理、教学策略、学生学习等方面遇到的疑点与困惑,请大家帮助分析、诊断、反思,并集思广益提出解决办法。这样合作反思、联合攻关,可达到相互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成长的目的。
5. 案例研究法
在课堂教学案例研究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当前教学的大背景,在此基础上,通过阅读、课堂观察、调查和访谈等形式收集典型的教学案例,然后对案例做多角度、全方位的解读。教师既可以对课堂教学行为作出技术分析,也可以围绕案例中体现的教学策略、教学理念进行研讨,还可以就其中涉及的教学理论问题进行阐释。如发表于《中小学管理》2005年第1期上的《一次失败的集体备课》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用案例分析法对一次集体备课行为的失败原因与启示进行多角度、全方位反思解读的典型案例。
6. 观摩分析法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教师应多观摩其他教师的课,并与他们进行对话交流。在观摩中,教师应分析其他教师是怎样组织课堂教学的,他们为什么这样组织课堂教学;我上这一课时,是如何组织课堂教学的;我的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与他们相比,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从他们的教学中我受到了哪些启发;如果我以后教这一课时,会如何处理……通过这样的反思分析,从他人的教学中得到启发、得到提高。如前不久我观摩一位实习教师《我的读书生活》一课,遇到这样一个情况:教学完成后,教师请学生谈谈阅读的体会,学生们纷纷发言:“我喜欢读书,因为我觉得读书有无穷的乐趣。”“我用一句名言概括我的阅读体会:‘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书虽然很苦很累,但为了将来的生存和发展,又必须下苦工夫读书。”“我觉得读书苦中有乐。”正在兴头上,班上一位后进生“霍”地站起来大声说:“读书苦,读书累,读书还要交学费。”引得全班哄堂大笑,部分同学还点头表示赞同,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实习教师慌了神,不知怎样应对,只好微笑着以一句“这就是你的体会?”草草收兵。可不能小看这个小插曲。因为它可以检验出教师是否具有教学机智,又关系到课文的教学目标是否达成,还关系到教师是否对学生成长坚持了正面引导。这就是一个很有反思研讨价值的失败案例。
7. 总结记录法
一节课结束或一天的教学任务完成后,我们应该静下心来细细想想:这节课呈现的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规律,总体设计是否恰当,教学环节安排是否合理,教学方法运用是否得当,学生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是否得到了富有成效的训练,教学手段的运用是否充分,重点、难点是否突出;今天我有哪些行为是正确的,哪些做得还不够好,哪些地方需要调整、改进;学生的积极性是否调动起来了,学生学得是否愉快,我教得是否愉快,其成败得失的原因何在?还有什么困惑?等等。把这些想清楚,然后记录下来,这样就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经过长期积累,我们必将获得一笔宝贵的教学财富。
(五)养成反思习惯
教师的成长过程也就是不断反思、重构自己对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基本看法的过程。让教师真正意识到并切身体验到反思对其专业发展的作用,对于督促教师自觉进行反思、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具有重要意义。教师自身也应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培养持之以恒的精神、创造良好的反思氛围,养成自觉反思的好习惯。
四、“教学反思”只是课后才做的事情吗?
其实不然,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教学反思”不单单是教学经验、教训的总结,它是伴随整个教学过程的监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活动。就一节课而言,教学反思应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而不应只是课后才做的事。课前反思可以明确目标,加强自觉实践;课中反思可以调控教学,提高教学效益;课后反思可以使教学经验理论化,促进教师专业可持续发展。一句话,时时是反思之时,处处是反思之地。
五、如何写好“教学反思”?
(一)从文体结构上,我们建议把“教学反思”看成“一事一议”的实用性议论文。其写作结构可以概括为“教学实例——得失(成败)分析——理性思考”,第一、二部分是“反”,第三部分是“思”。第三部分是重点,应详写,尽量写出深刻的切实可行的方案策略。
一般来说,首先叙述具体的教学活动(应简略些),接着分析在这一活动中自己的成败得失之处,最后针对成败得失,结合新课程、新理念谈自己的思考和感悟。
(二)从写作内容上看,大致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选择话题来写“教学反思”:
1.写成功之处。如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有意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把他们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也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写不足之处。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地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时的参照物。
3.写教学机智。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地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5.写“再教设计”。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本节课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何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新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术;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而言之,写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写促思,以思促教。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