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1-01-24 10:49:04

⑴ 如何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开放性、生活性、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教学中,把儿童生活作为教学的基础,教学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儿童实际生活和发展状况,以活动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充分利用各种资源,融情感教育于课堂的教学过程中,课后组织学生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真正体验,丰富提升学生的情感。 那么具体如何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课前精心设计是情感教育的基础 在课前教学准备过程中,我始终把情感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好。首先充分挖掘教材中具有情感色彩的内容,结合儿童的实际精心设计,并形成计划写入教案中。其次,在搜集资料,利用各种资源时,也充分考虑到有关情感教育的资源,特别注重收集感人故事,英雄人物等有利于情感教育的资料。然后,利用教学手段,组织活动,都充分考虑到情感教育形成预设,这就为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
二、课堂有效教学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 课堂教学是实施本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情感教育的最佳时机。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做法: 1、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启发学生的情感。 首先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中,我特别注重自身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我总是以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对学生起着陶冶、感染作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课堂中以热情的态度,充沛的精力深入角色,从而使学生愿意与老师积极配合,很好地接受教育。同时,我也特别注重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使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从而形成积极的乐观的生活学习态度。同时,注重教材资源的开展与利用,品德与社会教材中会有丰富的情感因素,蕴藏着丰富的学习资源,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把图文结合起来激发学生情感,引发共鸣。 2、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不同德情境会产生不同的情感,所以我在教学中,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建民主、平等、健康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情境中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我总是以和蔼可亲的态度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偏心,不歧视,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师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学生创建交流的平台,让每个学生都敢想、敢说,从不同程度都达到发展。 3、采用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情感。 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往往是在受到外界因素的启发、诱导下才能产生相应的共鸣。因此,在教学中,我不仅善于运用充满感情色彩的教学语言引发学生的情感,而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具体、直观生动的形式,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诱发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如在教学《圆明园在哭泣》一课,我在课前搜集了许多关于圆明园的资料,制成课件,在课堂上利用录像、图片等形式,直观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自然而然地把学生憎恨外国侵略者的感情引发出来了。使学生获得一份现实背景下的新感受,新体验。从而获得认知感悟,达到了教学目的。 4、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诱发学生情感。 在教学中,我不是把某种情感结论简单地传授给学生,而是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沟通学生的现实生活与学习生活,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认识社会。从而促进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发展。例如:在教学《城乡巨变》这课时,运用探究学习的方式,在课前先让孩子们采访爷爷、奶奶,了解家乡过去的状况,或者采访学校工作人员,了解学校过去的情况。如学校附近的道路设施等变化。然后做好记录,准备汇报。课堂上,组织学生以新闻播报的形式把自己了解到的状况进行汇报。这样通过组织引导学生进行参观、访问等探究活动,让学生自然地感受到了家乡的发展变化,热爱家乡之情油然而生。
三、课外实践活动是情感教育的升华。 品质与社会课程性质本身就具有实践性,情感教育也具有实践性,只有通过实践体验情感才能得到升华。小学阶段学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容易激发,容易消逝的。他们往往不能明辨是非,甚至他们会觉得书本上或老师讲的道理与他们现实生活中看到的是相矛盾的。比如:品德与社会课上学习了诚信真可贵,可是现实生活中学生会发现有些人会说谎,会骗人,不讲诚信。他们思想会感到疑惑。我们要正视这种现实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正确观念。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实践体验,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说实话、办实事后那种踏实的感受以及被人称赞的愉悦心里,同时也让学生实践体验说空话、说假话后的那种空虚的感受以及被人们指责的难堪。这样学生就会从人们的积极评价中,自己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得知识,建构自己的内心道德情感标准。我们教学不仅要在课堂上创造实践条件,还应把课堂教育的内容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创造丰富的课外实践条件,使学生把课堂上获得的道德观念、情感知识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实践中深化情感,使情感教育得到升华。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例如:在教学《今天我当家》一课时,课前,我先让学生观察爸爸、妈妈一天的生活工作情况并记录下来。课堂上全班共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感受父母的辛苦。课后,我又安排学生星期天亲自当家,并把当家的情况记录下来,并写出当家的真实感受。课堂上再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通过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激发了学生热爱父母的思想感情。 总之,在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教师要依据新理念,采取灵活多样的现代化教学方式,以学生生活为基础,课内外紧密结合起来,进行教育教学,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的思想行为受到良好的教育,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实现我的教育教学目标。

⑵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
一、贴近生活、注重体验
学生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帮助学生参与社会、热爱生活、学习做人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情景,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感受、体验、领悟,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促进他们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的发展。
二、走进社会、学会实践
充分利用校外资源,让儿童走出学校,到社会中去学习,去实践,以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扩展兴趣,发展社会实践能力。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设计,如教学《购物有学问》时,我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的集市上、超市里,让学生在观察中切实感受价格的秘密,亲身体验购物的学问。
道德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也没有与社会脱离了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象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
因此,良好的品德形成必须在儿童的生活过程之中,而非在生活之外进行。我们在实际教育时,应着力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行动,看到事情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才能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组织讨论、学会交流
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在品德与社会课上的讨论,教师应当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防止形式上的讨论。
品德与社会课上能找到许多让学生参与讨论的切入点。讨论,是品德与社会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在教学时,要合理的组织学生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交流,掌握学习方法。品德与社会与现在开设的“思想品德”课和“社会”课相比较,有一些突出的特点:
一是以育人为本,重在儿童文明行为习惯、良好道德品质和健康的社会性发展的培养,目的是把儿童培养成为热爱生活、乐于探究、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性发展的好学生。

⑶ 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教学效率论文

说到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品德与社会中,就是使学生在知识与情感上、品行上都有所提高,获得不同层次的发展。也就是让学生从不懂到懂,从少知到多知,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感兴趣到感兴趣,在课堂上懂得做人的道理。学生的知识与情感、品行得到了提高,教学效果也就达到了。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趣味导入,提高课堂教学

托尔斯泰曾说过这样的话:“成功的教学所必须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 《品德与社会》课的新课导入,犹如一台戏、一部电影的序幕,一篇文章的开头,如果能引人入胜、富有情趣,就能主动地进入教师所设计的特定环境之中,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就能很快地调动起来。可见,良好的新课导入是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到课堂的前提,也是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的前提。常见的趣味性导课形式有:

1、讲述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之一。教师要利用这一特点积极为课堂教学服务,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吸引学生,导入新课。

2、音乐渲染。 针对小学生无意注意占绝对优势,容易被新异的刺激吸引这一特点,播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音乐导入新课,能很快地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如教学《快乐的“六一”》一课时,教师一开始就播放《快乐的节日》的歌曲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跟唱,在学生受到美妙的歌曲感染之后,情绪高涨,教师再顺势揭示课题。

二、回顾生活,提高课堂教学

品德与社会,强调的是学生的学习与社会的联系,在社会中学会做人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处理教材的时候,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反复问一下:这时候学生需要的是什么?我给他们的是不是他们所需要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深入钻研教材,努力挖掘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以增加教学内容的亲切感。对于离学生生活实际较远的学习内容,我们教师可想方设法地为学生铺路,搭建好教学的,这样学生学起来就简单多了。如教学《在邮局工作的人们》一课时,考虑到让学生去邮局采访邮局工作的人的工作都有哪些,学生可能性不会去做,于是,在学这一课时,我先引导学生你打算向邮局的工作人员问些什么?把所问的问题写下来,然后,让学生给老师写一封信,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到邮局去寄信,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调查。因学生亲自去寄信,那么学生就会有所收获,这样让学生亲自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这样学生懂得了邮局工作人员的重要性,自然地理解了要尊重他人,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还比如在教学《你们,我的父母》一课中,我让学生在这一星期内,每天都要帮助爸爸妈妈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并且要选择一天到爸爸妈妈的工作单位去了解爸爸妈妈的工作。然后让学生来谈谈自己劳动的感受,再让学生来谈谈父母的工作,学生很自然地会感受到父母工作很辛苦,我们应该关心父母、孝敬父母。学生在说的时候,就有话可说,活动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三、合理运用电教媒体,提高课堂教学。

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合理地运用电教媒体,可使抽象的思想观念、道德规范具体化、形象化和趣味化,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强化学生的感知,使教育内容内化成自己的自觉行为,给《品德与社会》课注入新的活力,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我在《我们的大地妈妈》一课教学实践中,体会到运用电教媒体是优化思品课教学改革、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效率的重要手段。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与社会》课堂效率是个长远的课题,需要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探索、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在新课程改革大潮的推动下,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大胆实践,就一定能把《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度。

⑷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质量

我认为。其一与来小孩的学习自环境有关,家里经常吵架的小孩就会学习,学校校风不好的也是。其二就是交友了,如果交友不慎。也许就会那样。
所以要提升的话就应从小培养,在家讲文明。不爆粗。但社会教学在我看来没有多大作用……学校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人,如果跟他们混熟了,会变成什么样也说不定

⑸ 浅谈在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当代小学生责任意识淡化,在当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过重的压力以及自身的惰性等多种原因,导致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弱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崇尚个人自由,淡化个人责任;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奉献精神;强调自我实现,淡漠社会责任;注重个人享受,忽略奋斗意识。
那么,在具体的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如何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责任品质呢?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点:
一、结合教材,注意德育渗透的自然性
教师在教学品德与社会时要结合其学科的特点,把德育教育附着于知识的讲授或训练之中,使学科的综合性、生活性与德育教育的思想性紧密结合,达到知识的传授与德育教育的水乳交融。这样,德育教育就自然渗透于教育教学之中,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把握学科特点,注意德育渗透的生动性
生活性强是品德与社会学科的特点,只有渗透了德育教育,才能充分发挥本学科的优势。教学中,教师应该抓住品德与社会学科“生活性”这一重要特点进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德育渗透的生动性。例如:学习《贴春联》一课,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了解家乡的民风、民俗,感受浓浓的春节气息,通过对家乡民间文化传统的认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三、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德育内容要科学化
品德与社会学科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学科,学生年龄相对小,心理思维不成熟,向他们渗透德育教育易于接受。教师把德育内容蕴涵于知识内容之中,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在不同教育阶段和不同年级的道德发展水平加以组织和安排德育内容,从而体现其内容的科学化。
四、加强德育与生活的联系,重视德育的实效性
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品德形成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将品德从学生的生活中剥离出来作为一门知识去传授。品德与社会学科加强了德育与生活的联系,教学时教师应重视德育的实效性,把学生置于特定的生活情境中,让问题在情境中提出,呈现了生活化的学习环境。通过学生直接参与的社会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实现自我、主动的教育过程。
总之,德育教育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的渗透是十分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点滴积累,让学生从小事中悟出人生的大道理,只有这样,才能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

⑹ 帮我想一个小学品德与社会的论文题目

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论从小养成良好习惯对未来的影响

⑺ 浅谈如何在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中

德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治观念,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此,于一九八八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试行)》,一九九三年又颁布了《小学德育纲要》的通知等法律法规。众所周知,学校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要场所,如何才能教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是众多小学品德与社会老师面临的难题之一。 首先,作为课堂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应做好如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教师课前应精心备课。备课是教师课堂教学前的准备工作,备课的充分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着课堂教学是否能去的良好的效果。因此可以说,课前充分地备课是上好课的必要工作。而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不少老师认为课前是没有充分进行备课的,不仅如此,而且还自以为是地说:备不备课并不重要,只要上课时自己认真教好就可以。简直是荒唐!甚至有些老师在课前根本就没有进行备课,只是到上课时才匆匆忙忙地照本宣科应付式地将课教完则不了了之。每每看到这样的情景或听到类似的话语在耳边响起,都会勾起我内心充满愤怒的冲动!敢问:没有认真备课,能准确地把握好知识的重难点吗?没有进行充分的备课,你们能够准确地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良好衔接及更好的把握吗?如要追问,我心中是在有着太多的敢问实践证明:要上好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和其他科目一样,教师必须在课前进行充分的备课。 第二,课堂上教师应尽最大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备课的目的从某个角度上看,是为了更好地在课堂上听好课服务的。而是否能够掌握好新课的知识,主要还是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及能够在多大程度吸收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因此,在课堂教学时,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不同学生的个性,进行良好并且高效的教学。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能够掌握好更多的知识。 第三,教师应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好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由于小学生因为其年龄以及阅历等因素,在学习方法上很难做到自我总结并掌握好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教师应足够重视教给学生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实践证明: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也是高效的。 第四,教师还应时常进行自我反思。对于教师的成长之路,我一直坚信这样一个公式:|教师成长=实践+反思+学习。|长久的工作、生活实践证明,自我反思,不仅可以对我们教师的健康成长起到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还能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进而能提升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或许是因为如此,教学设计的每个课时后都专设了教学反思的一栏,以使教师应不断进行自我反思,不断成长吧。 第五,教师还应不断学习有关教育教学以及有关专业的理论知识。教师职业道德中明确规定: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应做到终身学习。由此可知,学习对于教师而言是有多么重要。其实细细思考教师这一职业,那是一个以传授知识和教育人为主要任务的职业,由于知识是在不断地更新,如果教师在一定时期里学习的知识,之后就不再继续学习,就意味着教师的知识停止了更新,结果会导致知识的陈旧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则不再适应新时期的教学需要。 其次,品德与社会和其他科目一样,要想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学生还应做好如下几点: 第一,课前要专心预习功课,为即将到来的新课做好最充分的准备。教师课前需要精心备课,而作为学生,课前同样完全有必要认真预习课文。知识是具有连接性的,新旧知识间往往都存在着或多或少的相关性。学生课前通过认真预习,可以更加清晰新课的内容中有哪些事自己能够看得懂,哪些知识自己认真看过后还是不理解,或有所理解但无法应用。此时,学生可在经过认真预习后仍未能掌握处作下记号,新课教学时就能更加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 第二,学生在知识教学的主战场课堂上还应认真听讲,最大限度地吸收好老师课堂所讲解的知识。课堂上认真听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知识传授中得大部分知识是通过课堂上进行的,课堂上能否听好课,决定着学生是否能将应掌握的知识掌握好与否。 第三,课后及时并认真地复习好功课。古人云: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即强调我们通过紧张的课堂学习后,对知识的掌握已在一定程度上得以实现,但是还不是能够很好的掌握好,完整的、高效的学习还没有真正的完成,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在课后还应该认真地将学过的新知识好好地再次进行复习。复习时机从某种角度讲,还是有一定讲究的,简言之,即应认真、及时。 第四,学生要认真完成课后作业。为巩固好课堂知识做好最后的学习。知识的掌握分为不同的层次,简言之,可分为了解、理解、记忆、运用等。在课堂上听老师讲过了,有些知识了解了,但是不一定能够很好地理解;有的知识虽然已经理解了,但是目标要求我们不仅仅只是理解,或许是要求记忆或者要学会运用。因此,要做到能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来,其一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即通过课后的作业来实现。由此可知,课后作业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五,学生仍需时常自我反思。反思,并非教师需要反思,作为学生,时常进行自我反思仍是极其必要的。不同时间段所学习的知识是不同的,我们哪些知识已经掌握好了,哪些知识还没有掌握好,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我们应该将精力重点放在哪些知识上,需要好好地反思。不同的知识需要的学习方法不尽相同,甚至可以说,不同知识需要不同学习方法的灵活应用才能更好的将知识掌握好,同样需要学生时常自我好好反思。甚至在不断的反思中可以更清晰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可以更好的调整接下来的学习的安排;学生在不断地自我反思中可以总结出更科学、更高效的学习方法。 综合以上所分析,小学品德与社会同其他学科一样,也是一门普通的学科,学好小学品德与社会,掌握好一般通用的学习方法是必要的,但也应结合具体学科特点具进行有针对性地学习,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进而更健康、快乐地成长与发展,成为有利于社会,有利于祖国的新时代的人才,才能为社会,为祖国做出更大的贡献,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参考书目:1 ,《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张治勇 2,《班主任德育理论与操作》乔建中 作者:孙小聪工作单位:乐东县尖峰镇翁眉小学

⑻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优秀教学论文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对儿童进行德育的主要课程,它以态度、情感和行为的改变为主要目标。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思想品德课教学,是否真正走向素质教育,其重要标志是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教育过程的程度。在教学中,我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尽情为学生安排充实、丰富的活动,给予充分表现的机会,不断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让他们在自主探究、自主发现、自行判断、共同评价中,明辨是非,感知善恶,加速道德认识的内化,促进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1.角色扮演 引发共鸣
近年来,有识之士提出“让学生中在活动中学习思品”、“思品教学体现活动化”等观点。在思想品德课中,一篇故事完整、情节生动、表象鲜明的课文,可以让学生自己来扮演课文中的人物,表演出整个故事情节。通过一台有血有肉、情节生动的课本剧,学生可从中领悟到课文中的思想内涵。这是一种以社会经验为基础而设计出的教育模式。它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增强社会中的角色意识,唤起责任感。例如《我想要我能要》一课,有关星星和爸爸妈妈逛商场吵着买东西的一段情节,就可以让学生以模拟的百货商店为背景,由学生来扮演爸爸妈妈和星星,双方都试图说服对方。让学生演了后评,评了再演。这样在评演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言行,认识到想要的和能要的之间的区别、差距,加上老师的点拨和激励,学生的道德认识不知不觉内化为学生的行动而外显出来。

2.组织辩论 深化明理
学生的道德认识不能只局限于课本,有时必须通过活动拓展认识,深化明理,而开展课堂辩论,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有效方法。中央电视台曾经现场直播“国际大专辩论会”,吸引了无数观众。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旁针博引,唇枪舌剑,向广大观众展示了敏捷的思维,超凡的口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教师通过创设道德认知冲突或抓住学生认知冲突,让学生采用辩论的方式解决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在辩论中深化明理,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

3.开展实践 知行结合
思品课的教学应注重课堂明理,课外导行。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除了课内教学,校内训练,还要有意识地抓住各种教育时机,组织学生主动地、愉快地进行实践活动,从而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有利于知行统一,形成道德评价的能力,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现代儿童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而大部分家长是只重视智力的开发,忽略了对其他方面的要求,这就造成了部分学生不关注周围的人和事,对他人的劳动无感激之情,觉得一切都是自然的、应该的,逐步养成了惟我独尊、我行我素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倾向。在教学《我的劳动感受》一课时,我一方面引导学生学会关注他人,知道学校内、社会上有许许多多的工作岗位,这些岗位上的人们都在辛勤地劳动着,他们每天都在默默地为我们服务着;一方面让学生参与力所能及的劳动,有意识地尝试不同的工作岗位,体验劳动的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激发对劳动的热爱之情和对劳动者的理解和尊重,同时在劳动实践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⑼ 小学品德与社会论文

第一是体现了活动课开放性的特点。引导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走向大自然,使学生们版开阔眼界,增长知权识。是体现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精神。社会实践活动课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心理素质教育融为一体,有助于增强课程育人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全面落实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有助于学生个性健康发展。

阅读全文

与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论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