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小学数学课题中如何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迅速兴起,并以迅猛之势进入课堂,它以其声音、图像、动画等优点,不仅可以传播大量教学信息,而且还给学生以清晰明快的感受,有利于创设学习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快速有效的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它彻底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让教师从繁重的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体会谈谈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多媒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学生的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学生难以理解,而传统的教学手段又比较单一,无法取得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对教学内容经过文字、图像、声音和动画的处理,以形象、生动的画面,把抽象转化为直观,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良好状态下积极主动地学习,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达到了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转变。例如:在学习《认识厘米》时,我让学生观看一段动画片:一只小猫在追一只老鼠,忽然这只老鼠窜到了小洞里,于是小猫就用自己的胡子在洞口量一量,如果小猫的胡子的宽度与洞口一样宽,说明小猫的身子能进入洞口,才有希望抓住老鼠。学生看到小猫就是靠用胡子来估测洞口大小,才能进入洞里抓住老鼠。接着我揭示本节课的主旨: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如何估测物体的长度。学生通过刚才的动画能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可见,媒体恰当的演示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了好奇心,激起了他们探索知识的欲望,并使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利用多媒体实施个别化教学,开发学生的思维
现代教育强调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受到良好的教育。学生是存在差异的,而传统的数学教学很难实现真正的因材施教,引入多媒体,利用多媒体的视频、音频技术可以对有关教学内容进行分层显示,引导学生深入浅出,从而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的效果是传统练习方法无法比拟的。比如在练习中编写各种形式的选择题、填空题、是非题等,由多媒体技术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等。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占有突出的地位。借助计算机,可以根据需要让屏幕展现所要的各种教学素材,图文可以闪烁、变色,还可以使图形平移、旋转、翻折,让学生主动地探索,无形中展现了数学思维过程。由于多媒体教学能够充分挖掘数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充分展现数学概念的发生、发展过程,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媒体有利于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数学教学有的内容比较抽象,学生很难掌握,有时即使知道结果,却很难说出其中的道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化解了许多以往不能解决的问题,使一些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形象地展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对公式中的除以2往往要漏掉。分析原因一则学生可能计算粗心,二则是学生对三角形面积推导过程不够明确,大脑中没有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动画课件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通过移动,最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然后再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底和高用红色闪动几次,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的关系。最后再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白这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再来说说整个推导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计算出来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讨论等多个环节的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由来。
四、多媒体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可以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增设疑问,巧设悬念,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积极配合课堂教学,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从而提高学习效率。例如我在教学“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这节课时,我把0.6的小数点设计成一只小蜜蜂,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先向右飞,把0.6变成6、60、600、6000……,再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左飞,把0.6变成0.06、0.006、0.0006……让学生真正体会到“小数点移动”的含义,紧接着当学生分组讨论出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着小数点位置的移动而变化的规律时,我再次让小数点变成的小蜜蜂向相反的方向飞回来,让学生再次感受到小数的大小是怎样随小数点的位置移动而变化的。这样变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学生全神贯注的投入到研究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上,真正弄懂了规律的含义,在很短的时间内高效的完成了教学目标,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由于其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所以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多媒体教学从教学过程本身丰富了教育的手段,必能成为新世纪课程教育的一个亮点。
B. 如何有效的应用多媒体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实施数学创新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堂课的教学效果。伴随着新课标贴近生活、取材于生活的原则,学生越来越多的发现了身边的有趣的数学问题、数学现象,在这种学习氛围中,如果老师仍然采用传统的“黑板+粉笔”的教学模式来教学,学生视野狭窄,知识面无法扩展,这与新教材的教学理念相矛盾,势必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更不适应信息时代培养人才的要求。同时,学生得不到感性认识,将愈发感到数学抽象无味,直接影响到数学教学的质量,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将极大地丰富课堂教学的表现手法和表现方式。
一、 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孔子也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教学实践中,我们充分发挥多媒体计算机的辅助教学功能,以直观、动态、形象化的演示效果,创设启迪学生积极思维和创造的视听学习环境,让学生在饶有兴趣地观看生动画面的同时,渐入佳境,在愉悦的气氛中享受数学思维的快乐。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初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的外部活动感兴趣,积极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一个精心设计的符合儿童心理的情景中,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走进探索知识的活动中,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
例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认识圆》这一课时,我在跟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在土楼旅游区时,就用课件出示一些典型的圆土楼的图片,配上音乐让生欣赏,然后提问:同学们你们看到的土楼大都是什么形状的?引出:圆。由于画面美丽、鲜艳,音乐动听、悦耳,在课的开始就能以生动形象的图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突破重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数学内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而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对数学中比较抽象的内容,不少学生感到难以理解。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的信息传递形态,主要以静态形象和口语交流为主,以模型、挂图,板书和实物演示为辅,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常常感到单调、枯燥,且注意力极易分散,学习效果不佳,而事实上,无论一个老师是多么善于表达、比划,也难以表现一些抽象和具有共性的知识内容,而这些知识内容又往往是一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用多媒体制作的动画图像可展示连续的动态过程,将传统的“静态演示”转为直观形象的“动态演示”,使用实物不易展示的部分得到充分展示,教师用语言和教具难以解决的问题变得形象化,使学生在生动逼真的情境中,脑、眼、耳、手、口等多种器官同时受到刺激,让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变得形象直观,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了难点。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这样应用多媒体教学,把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学生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变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能直接感知的具体形象,把静止不变的图形符号转变为不断运动的活动场景,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知材料,帮助学生建立清晰完整地表象,为促进学生思维由具体向抽象的飞跃发展架桥铺路。
C.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学
一、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媒体是教学信息的载体,是传输信息的工具和手段。它的作用不仅能用来传递教学内容,而且还会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调节课堂气氛,创设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被人们喻为“思维的体操”,尤其是小学生对其兴趣淡薄,加之,小学生自控能力差,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多媒体以其强烈的趣味性、多样的色彩、悦耳的音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集声、像、色为一体的,动静结合的生动直观、内容丰富的教学环境,使无声的教材内容变得有声有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适量引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充分刺激学生的各种感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的注意力始终有一种吸引作用,产生浓厚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样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拓展学生的思维
作为一名教师重在“授之以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关键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知其然,还需知其所以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对于教学上的一些重点、难点,通过生动的演示,配合学生的自己动手操作,老师的讲解,就能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和手感,把观察和思维结合起来,有利于突出教学上的重点,突破教学上的难点,加深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1.突出重点。如教学“9加几”时,“凑十法”是本课的学习重点。教师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设计了以下教学片段:先出示16个圆形的图(左边9个,右边7个),先让学生利用已经学会的知识列出算式,再利用动画效果,将7个圆中1个圆移到9个圆这一边,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用怎样的方法算得最好。最后,学生自己总结出了“凑十”的方法。这样,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把知识的内在联系动态展示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了思维的线索,并引导学生展开分析、综合等一系列思维活动,最终获取知识,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2.突破难点。难点往往是关键性的知识,也往往是学生学习的障碍。巧妙运用多媒体计算机可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的难点,正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新知。如在教学《圆的面积》时,这个内容很抽象,教学的重、难点都是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圆面积公式的推导,如果运用传统方式教学,学生很难理解“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长方形”这个道理。如果改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把一个圆2等分,用红绿表示两个半圆,再把两个半圆平均分成8个小扇形,将小扇形一个一个从半圆中移出排成红绿两队,又把两队合并成近似长方形并闪烁显示,然后依次进行16、32等分的割补、拼合,让学生直观地感知当等分的份数越来越多时,圆面变换后的图形越来越接近长方形。学生的思维就会由模糊变得清晰,能够想象到无限分割的情形,理解圆是可以转换成一个和它等积的长方形。一个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有限的时空内让学生得到认知感知,学会了推导圆面积的计算公式,且有机地向学生渗透了极限的思想。
三、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思维、探究和创新等各方面能力的培养,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教师在设计和运用课件时,应考虑通过课件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学生对所学学科的情感,使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等得以形成。如在教学推导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在屏幕上展示出一个长方形(长5cm,宽3cm),围成长方形的四条线段在闪烁,长和宽也分别用数据表示出来,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找到长方形周长的求法。在多媒体的辅助下,学生列出三种不同算式:5+3+5+3=16(cm),5×2+3×2=16(cm),(5+3)×2=16(cm)。然后通过比较,归纳出长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是: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这一个教学环节,培养了探索和创新意识。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
四、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够培养良好的交互性
设计和运用多媒体课件应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应有针对性地设置一些“教师、学生、多媒体”交互性的活动,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学会动口、动手和动脑来解决问题。必要时可出示一些引导性的图文和动画,也可设置相关的游戏,让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就问:“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同学们会脱口而出:“圆形的。”又问:“为什么造成圆形的呢?能不能造成三角形、正方形……”并趁机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三角形、正方形车轮的汽车向前运动的情境。学生们连忙回答:“不行!因为三角形、正方形有棱、有角,开不动。”接着又出示椭圆形车轮的汽车费力地滚动的镜头,接着提问:“椭圆形没有棱角,这样行吗?”学生们思考片刻后回答:“汽车前进时一会儿高,一会儿低,不平稳,还是不行!”渐渐地椭圆的轮子变圆了,汽车飞快地跑起来。这时学生“哇!圆的才行呀!”可见,通过轮子动态、清晰的“演变”过程,使学生轻松地领悟到车轮造成圆形的原因,正确建立了圆的概念,明白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半径长度都相等”的道理。在设计练习巩固中,教师也可以把预先拟好的题目运用多媒体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答对时,课件里的老师会表扬他“你答对了,真聪明!”当学生出错后,会耐心地劝他“请你再来一次吧!学生在多媒体的表扬和鼓励下,便会认真地思考。
D. 浅谈怎样利用多媒体辅助小学数学教学
鲁迅先生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于一种苦役,没有兴趣的地方就没有智慧的灵感。”兴趣是一种具有积极作用的情感,而人的情感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在数学教学中如果把数学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去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可展示优美的图像、动听的音乐、有趣的动画,是创设情境的最佳工具。巧用多媒体诱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兴趣和迫切要求掌握新知的欲望。创设了新奇的情境,就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同时也抓住了学生的兴奋点,逐渐进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也为形成和培养创造性思维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运用多媒体,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突破难点
多媒体具有形象具体,动静结合,声色兼备的特点,所以恰当地加以运用,可以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协同作用,解决教师难以讲清,学生难以听懂的内容,从而有效地实现精讲,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教学“圆柱体体积”时,怎样将一个圆柱体分割后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再根据长方体体积公式推导出圆柱体体积计算公式这是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如果直接利用教具割、拼,操作起来比较困难,而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圆柱进行切割、分解,将圆柱体最大限度地多次等分,使学生直观地看出等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推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这一关键的教学环节,通过多媒体化静为动的演示操作,步步引导,环环推进,把知识变抽象为具体,学生亲自经历了圆柱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就突破了本节课知识的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多媒体教学不仅能把知识更多、更快地传授给学生,还节约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运用多媒体,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在现实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常常遇到一些比较费时的活动,如大量的板书,一些用传统方法的教学活动等。在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内,如仍采用传统的板书、说教方法,会消耗了课堂上宝贵的时间,如不板书而口头说明,则往往会词不达意。这时候,如采用多媒体技术强大的显示功能,不仅避免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上时间的浪费,同时能为学生练习、思考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增加了教学容量,带来了课堂效益的提高。如教“角的度量”一课的教学,我采用了多媒体电脑的动画功能——让量角器在角上旋转,所量的角的两条边用不同颜色闪现,一目了然,所反馈的教学效果是常规教学所无法替代的。尽管整节课的容量很大(常规教学要两课时才能完成),但学生学而不感其难,教学效果相当好。
(二)运用多媒体,丰富练习,因材施教。
老师们都知道,一般情况下,每节数学课老师都会让学生做些练习,以检验和巩固所学知识。如果单一的依靠黑板、卷子、书本等传统呆板的练习形式,全班学生一味只做同样的练习。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就会感到不合胃口,时间久了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表现出厌倦,甚至不做作业。数学课程提出“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维目标的培养,需要形式多样的练习。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实现了因材施教,诱导学生深入浅出,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每个学生的自信心。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方法相比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我们在制作课件时,充分利用这个优势,根据学生学习的不同程度,制作了分层练习。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小学数学学习比较注重学生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多媒体辅助教学恰好具备大容量储存教学信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学习材料和超越时空的信息资源。这不仅有利于学生自己去建构知识的意义,提高认识水平,更能激发学生自己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我发现或者创造出来,从而发掘其创造的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例如,在认识长方体的特征时,用着色、闪烁的方法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面、顶点、棱的个数;用三组颜色表示相对面、相对棱,用动画平移的方法将相对的面、相对的棱平移后完全重合,使学生认识到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平行且相等。多媒体生动形象直观,演示方法灵活多变,降低了对抽象问题的理解坡度,通过由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到形象思维的反复思索,学生会深刻掌握和发现事物规律,在积极有效的思维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数学教学注入新的生命力,多媒体技术与数学教学的有机结合,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实践表明,只有合理掌握多媒体网络辅助教学时的使用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能力,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我深信,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随着网络教学的逐渐完善,我们的教育信息化也会变被动为主动,变不自觉为自觉。让我们瞄准未来,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为推动教育现代化的进程而努力奋斗。
E. 浅谈如何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小学数学教学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给数学课堂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多媒体声像并茂,促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小学数学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学会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呢?本人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堂上要想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兴趣这一环是关键的一步。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自觉主动地学习;才能更好地接受老师传授的知识,并掌握于自己的脑中。多媒体技术正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好工具,它能为学生提供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可以将动态的画面、鲜艳的色彩、直观的图形、和谐的声音等有机整合,直观形象地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情境,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认识钟表”这一内容时,利用多媒体设计了如下内容:明明小朋友的生日到了,妈妈给她买了一件精美的礼物,大家看看是什么?PPT显示一个精美的礼品盒, 打开后出现一块可爱的电子表。学生们被精美的电子表所吸引,提问:你们知道电子钟表是用来干什么的吗?学生自由回答后,我说同学们说得很对,电子钟表可以让我们及时知道时间。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电子钟表。利用多媒体,通过新朋友明明的生日礼物,让学生产生了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顺利地导入了新课,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再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运用电脑设计了动画片《小狗狗坐车》:小狗狗去停车场坐车,停车场里有三辆车,车轮分别是:A.正方形;B.车轴不在圆心的圆形;C.车轴在圆心的圆形。提出问题:假如你是选车员,你会为小狗狗选哪种车轮的车?有选A的,有选B的,有选C的,各抒己见,很有创意,非常热闹。接下来我播放动画,小狗狗坐在一辆车轮是A的车上很颠簸,小狗狗一脸不舒服的样子;小狗狗坐B车也颠簸,愁眉苦脸;小狗狗坐在C车上不颠簸,很开心。提问:为什么小狗狗坐在C车上开心呢?学生依据刚刚所学的知识很容易想到:要使汽车不上下颠簸,必须使车轴至车轮的距离处处相等,也就是车轴必须装在圆心处。圆心到圆边上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就是半径。这个问题情境具有强烈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笑声中巩固了所学知识,并体验到了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的成功感。多媒体生动有趣的图像动态显示,使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激发了学生以极大的兴趣投入学习。
二、动态演示,加深知识的理解掌握
小学生生活知识面窄,感性知识少,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课堂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将教学中无法用粉笔描述的各种图像、动画等抽象的东西,用多媒体直观形象地呈现给学生看,能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如教学《加减混合》时,学生往往弄不清计算过程,都要分两、三步进行口算才能算出结果。特别是第二步计算要用第一步算出得数作加数或被减数,学生往往容易忘掉第一步的得数,或者由于看不见第一步的得数而造成第二步计算的困难。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的计算障碍,我在教学上运用了多媒体,用动画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计算顺序。在教学先加后减的混合计算时,屏幕上出现草坪里有8只羊在吃草,又走来5只,一会儿又走了4只的场面,然后根据画面所反映的羊只数的变化过程引出算式8+5-4。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这样,一方面直观地反映了先加后减的加减混合算式的意义,另一方面又表明了计算顺序,取得了在黑板上难以达到的教学效果。再如《线段、射线、直线》的教学,我们可以先在屏幕上显示一组图形,让学生辨认直线和线段;然后将线段向右边似光线射出一样匀速延伸形成射线,使学生看后悟出射线是怎么形成的。借助多媒体课件还能将那些看似静止的、孤立的事物活动起来,从而使学生较容易地找出事物之间的联系,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常规式传统教学往往是一支粉笔在黑板上辛勤耕耘,学生看到的是平面图像,听到的是单调的写字声音,教师板书慢,浪费了大量时间,描述起来还不一定规范。而多媒体教学可以把一些问题形象直观、动态演示出来,让学生形象地看到事物发展的过程,理解事物变化的规律,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一定的物质形态,变得形象具体、生动活泼,能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如在解答关于“火车过桥过隧道,计算桥长或隧道长”的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把火车行的路程与桥长或隧道长等同起来,如计算:一列长300米的火车以每分700米的速度通过一座桥,用了5分钟的时间,这座桥长多少米?”大多数学生会这么计算:700×5=3500(米)。为了解决这一错误的计算,我用多媒体模拟火车通过一座桥:一列火车在隆隆声中到达桥头,从火车头到达桥头开始,在桥的下面跟随火车头同步出示火车行的路线,直到火车尾离开大桥为止,这样学生就很容易得出“大桥长度=火车5分钟行的路程-火车长度”这一关系式了。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学生容易忽略公式“底×高÷2”中的“÷2”,是公式没有记清楚,还是粗心呢?不管哪个原因,究其底就是学生对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不够明白,记忆不够深刻,如果学生知道三角形面积公式的由来,肯定就不会出错。所以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利用多媒体先演示了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通过移动,最后拼成一个长方形,然后再利用自定义动画的效果,底和高用红色闪动几次,有利于学生直接观察出三角形的底和高与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关系。最后再移动其中的一个三角形,让学生明白这任意一个三角形的面积都是与它等底等高的长方形面积的一半。再用任意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得出上述的结论,通过计算机的演示让学生再来说说整个推导过程,并说说:为什么要除以2?如果不除以2,计算出来的是哪个图形的面积?学生在动手操作、欣赏多媒体课件演示、讨论等多个环节中充分感悟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及由来。这样,在多媒体课件的使用过程中,采用动态演示与讲解,观察与操作融为一体,做到了把知识化难为易,成功地突破了教学难点,从不同角度丰富了感知,扫清了学习的障碍,找到了问题的突破口,使学生对应掌握知识,理解得更透彻。
四、增强练习效果,提高知识巩固效率
练习是巩固所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必要途径,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练习巩固中,由于运用多媒体教学,巧妙设计练习,省去了板书和擦拭的时间,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练习素材、更多的练习和表现自己能力与成就的机会。教师可以预先拟好题目,运用电脑设置多种题型,全方位、多角度、循序渐进地突出重难点,当学生出错后(电脑录音)耐心地劝他不要灰心,好好想想再来一次,再一次复习巩固知识。激发学生“乐学乐做”的情感非常重要,这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了及时获得学生真实的学习成效和学习态度等反馈多媒体的方法和途径。
总之,多媒体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教师要发挥多媒体教学优势,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同时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多媒体技术不管如何发达、如何完善,它都不可能完全代替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把握好使用多媒体的“量”和“度”,从而有效发挥多媒体教学功能。
F.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巧妙应用多媒体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标志的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普及和运用日益广泛和深入。它不仅可以促进教学内容快速更新,紧跟科技发展步伐,使教学方式形象生动,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想象和创造能力;而且对教学资源的传播和再利用起到了积极作用。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把电、光 、形、声多种媒体组合起来,创造有利于学习的情境,使学生充分发挥视听作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从而将课堂教学引入全新的境界。现代教育技术信息量大,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它丰富多彩的教学环境,新颖活泼的教学方式很大程度上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是目前实施素质教育、实践《新课程标准》的有效途径,深受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喜爱。利用现代教育媒体,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可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因此运用前景非常广阔。尤其是近两年来,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速度令人惊叹,许多教师都在积极的学习并使用这项技术,总结出了许多成功经验,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多媒体技术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谈谈自己的观点,以期引起更深入的思考。
一、多媒体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重形式轻内容。
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于是很多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声音图像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但这样一来,学生的思维反而受到了限制,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我曾观摩某教师一年级的“减法的认识”课堂的场景:屏幕上呈现出宁静的湖水、蔚蓝的天空和洁白的云朵,画面很鲜艳夺目,还配有悦耳的音乐,这时5只天鹅飞了过来翩翩起舞,接着,有2只天鹅轻歌曼舞地飞走了。这位教师在教学中,本想把学生的兴奋点集中在“减去”的概念上,但学生却陶醉在图画和声响效果之中,陶醉在美的世界,没有真正理解“减法的意义”。无疑这样的课件设计是失败的,又譬如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一位教师想让学生计算几道进位加法而设计一副美丽的迷宫,在迷宫内写出算式,然后问学生:“看哪个小朋友最先算出来?”没几个小朋友算出来,原因是大部分学生被那美丽的迷宫迷住了,这样的多媒体课件就偏离了教学目标,冲淡了教学主题。
2、重媒体轻教师。
多媒体是现代教学工具,在教学中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的教学效果,所以有些教师把多媒体说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过多地追求和利用多媒体。有些多媒体教学课,会出现不分课程内容,过分依赖媒体技术,僵化地使用现代化媒体的现象。有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板书与挂图之用,还自以为用了多媒体而颇为自得。有的教师甚至形成“无多媒体不成公开课”的局面,而其所用的所谓的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够实现的,这样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更重要的是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通常有语言手势、肌体动作以及神态等等。而现在的有些CAI教学缺少了教师的热情参与,教师成为课件的放映员,学生成为缺乏活力的观众,课件成了一本供学生观看的“课本”。既不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思考,又增加了学生视觉上的负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不利。我认为现代媒体只能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辅助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是不应丧失的,现代教育技术是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之一。
3、成人化的设计。
在设计CAI课件脚本时,忽视了我们的对象是知识相对不丰富、认识事物不全面的小学生。课件设计时有成人化倾向,以成人的审美情趣、认识事物的方法、理解问题的角度来设计CAI课件。我认为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心理特点和审美观,站在小学生的视角上,多为学生着想,设计出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认知规律和审美情趣的课件。我们应通过对教学过程的设计和灵活多变的操作,使多媒体发挥最佳教学功能,同时要从人与多媒体、教学内容与多媒体的关系入手,探讨多媒体在教学运作中的基本教学规律和要求,使多媒体在教师的驾驶下有的放矢地发挥作用。 如在观察的模糊处,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对人不同程度的视觉刺激,来提醒学生的注意;在需要模仿、练习的环节,可创设供学生仿真、学习的“虚拟现实”的机会;利用不同文字、图片的对比展示,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动画来帮助学生理解“演变”和“操作”过程;利用模拟的声音,鲜亮的图画来创设情景和氛围,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等。
4、认识上的偏差。
部分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片面理解,认为只要使用了现代的教学设备,就是进行了现代多媒体教学,因此公开课一定要用多媒体。有的教师为了上一堂公开课,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制作课件上,为表现艺术美感,在课件中使用大量的音乐,有的甚至在学生思考问题时还配以背景音乐。没有把媒体与教学内容充分整合,认真分析哪些内容用什么方式表现为好,利于学生学习。也有的教师忽视了多媒体技术只是教师进行教学活动的一种辅助手段,在设计课件时内容涵盖一节课的全部内容,包括激情导入、设疑、例题讲解、练习题、课外知识等。这样一来,教师只是多媒体的操作者,而且这样大的信息量,势必造成媒体对学生长时间的刺激,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了不断变化的屏幕上,忽视也来不及分析理解重要的知识点,造成消化不良,基础薄弱的学生学习吃力,加之长期使用多媒体教学,学生丧失新鲜感,若教师教学组织不当,学生感觉单调,视觉疲劳,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多媒体教学应该发扬传统教学的精华,切不可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抛弃优势方面,只为赶时髦,摆花架子,顾此失彼。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应将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学手段进行整合,发挥各种教学手段各自的特点和独特的功能,在教学中使它们取长补短。
二、小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策略
1、联系生活实际,促进兴趣培养。
新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能从现实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 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联系生活中的问题,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让数学更多地联系实际,贴近生活。达到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教学生活化。我认为开发出的课件不应是受完整教学程序束缚的整体,而应是一个个有利于突破思维障碍、达到教学目标的“课件碎片”。教师上课时,适时选用其中的部分“碎片”,加上由自己搜集、积累的教学信息、资料制成的“课件碎片”整合成本节课的CAI课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性、探索性使用其中的—部分内容,并非从头到尾地运用。这样可以避免选用同一课件,就只能有一种教学设计的弊端,有利于培养师生双方的创造性,同时还能缩短上一节CAI课的准备时间,提高课件的实用性,从长远看有利于CAI的推广。因此,我们应开发课件碎片的“积件”,对于精良的课件,应积极管理起来,派专人把好的“完整课件”分解,除去不具推广意义的部分,留下有推广意义的部分,并且以课题为单位储存起来。需要时,教师可随时查阅。如此一来,精良的课件可最大限度的转化为日常的教学资源。这必将大大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现实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教师要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中的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教《圆的认识》,教师设计米老鼠和唐老鸭进行骑车比赛,先是米老鼠骑“三角形”车轮,唐老鸭骑正方形车轮的比赛,它们虽然想方设法让车子转动车子就是不动的滑稽样,让同学们哈哈大笑。第二场比赛,米老鼠骑轴心不在圆心的车子颠簸不止,唐老鸭骑轴心在圆心的车子平稳行驶的场面,让学生自己提出有关数学问题然后小组合作解答,这样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距离,不但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的作用,对数学有了一种亲切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而且也大大激发了学生大胆探索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合理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直观、形声结合、视听并举的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学生理解问题结构,扫除文字障碍,形成空间观念,顺利实现教学目标。
例如:甲、乙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赣州、南康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0千米,乙每小时行8千米,2小时后两人相遇。问赣州、南康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像这种“相遇问题应用题”的教学,我认为既要帮助学生理解运动方向的概念,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并掌握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
解法一,借助多媒体技术创设动画画面:一声铃响后,甲、乙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用不同颜色表示同一时间内两人所行的路程。我根据屏幕的演示,引导学生思考:求出2小时后两人所走的路程之和,即是赣州、南康两地间的距离。列式为: 10×2+8×2=36(千米)。
解法二,我利用多媒体动画技术,将甲、乙两人在第1、2小时所行的路程的画面分别移动,再合并在一起,我再结合动画问:“怎样求两人2小时所行路程之和?”学生根据画面演示的情况,很快得出:先求出甲、乙两人一小时的速度和,再乘以2小时,即可以求出赣州、南康两地间的距离。列式为:(10+8)×2=36(千米)。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利用动画来模拟甲、乙两人运动方向:相向而行、相背而行、甲或乙先行的情况,显示了或走或停的动态过程,形象有趣的把解题思路呈现给学生,形成表象,变抽象为形象,置学生于所创设的情境中,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2、帮助充分感知,促进思维过渡。
实践表明: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声音、图像、文字、录像、动画等手段,“创设教学情境,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调控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去探究,去发现,去创造的欲望”。
例如:我在《角的认识》的教学中,借助CAI课件的鲜艳色彩和优美图案,直接形象地再现客观事物,给学生以如见其物的感受。因此在让学生观察实物感知角的形状时,我设计出示CAI课件的三幅图案:1、出示一条色彩鲜艳的红领巾,让学生找出红领巾的三个角;2、出示逼真的钟表实物图,让学生找出时针、分针、秒针之间的夹角;3、出示一把漂亮的实物折扇图,让学生观察折扇打开时的角的大小。让学生观察这些实物图形中的角,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数学美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学生找到所出示物体各自的角后,再利用课件中动画光点的闪烁,演示实物图上角的形成,紧接着把实物的模像移走,只剩下图形的轮廓,抽象出几何角。在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时,我把三种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放到一起,让学生观察这些角都什么共同的特点,这时计算机屏幕上分别同时闪烁三种角的顶点和三种角各自的两条边,帮助学生抽象概括出“角都有一个顶点”和“两条直的边”,这样就顺利地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如何画“角”是这一课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如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由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看,笔者认为这样存在一定的弊端:其一,部分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走神,有部分学生利用教师画角时的机会在说话或玩东西;其二,作图时,教师的身体会遮挡住部分学生的视线,不利于学生进行观察。而这一环节,用CAI课件来完成,情形就大不一样了。第一步,计算机屏幕演示画角的步骤和方法。在演示前,我提出要求:“注意观察画角时先画什么?再画什么?最后画什么?” 由于用电脑来画角,手段新颖,学生注意力集中,给学生留下的表象非常深刻。第二步,我再在黑板上示范画角的过程和方法,并让学生书空。这样可以使学生进一步明确画角的步骤和起笔位置,渗透了角的形成。第三步,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画出一个角,我在班里巡视,指导个别困难的学生。这样的教学过程,既符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又使学生对画角的方法清楚明了。
3、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整体发展。
新课程大力提倡自主式、合作式、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通过观察、比较、交流等活动,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对培养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现代教育媒体的使用,正符合新课程这一理念。
如教“分数的意义”前,我先提问学生:“关于分数,你已经知道了什么?”让学生主动地面对新知去回忆再现旧知,并通过交流互相启发补充。接着提出:“你可以把哪些物体平均分,并用分数来表示。”学生分小组讨论,得出结论。根据学生的交流,用多媒体出示一个西瓜或一张纸、一段1米长的线段。然后教师出示12只小猴,提问:“你会怎样把这12只小猴平均分?每份用怎么的分数表示?每份有几只小猴?”再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根据小组汇报分别把12只小猴平均分成2份、3份、4份和6份。通过学生的讨论、观察,学生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和分数的意义。
在小组讨论交流中,小组有分工,人人有事做,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收获。加上现代教育媒体的应用,这就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宽松、和谐、合作、民主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即使是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自卑感和紧张的压力也会消失。
4、拓展思维空间,促进个性发展。
新课程标准同时提出让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现代网络的快速发展与使用,为学生思维活动提供最大限度的伸展空间,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机充分展示自我的个性。我在教学分数的意义时,为了强化学生对“若干份”、“一份”和“几份”的理解,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发展个性的舞台。利用PowerPoint制作一些填分母、分子分数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填空并说它所表示的意义;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自主练习。于是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尽情飞翔。在深化理解分数的意义的基础上,又可以看到学生们创造性思维的闪现。
5、引导主动参与,促进效率提高。
如果能把学习内容寓于游戏、竞争之中,就能帮助他们从厌倦的情绪中解放出来,唤起他们主动参与练习的激情,教学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具有玩游戏这一特点,让学生在游戏中开发智力,并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唤起学生兴趣盎然地再一次追求成功的心理。于是我用计算机程序设计了一个 “拿乒乓球” 的游戏。把全班学生分成四个小组,每组派一个人参加。老师先出示20个乒乓球,提问:“拿走总数的五分之一”、“拿走剩下的四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三分之一”、“再拿走剩下的二分之一”、“剩下的四分之四留给老师。”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拿乒乓球,看谁拿的又准又快,接着比比哪组拿走的多。这样,把枯燥乏味的计算练习变成丰富多彩的游戏与竞争活动,学生兴趣浓、情绪高、思维活、反应快,在“玩”中学、“乐”中获取知识,体验新知。这样设计符合新课程思想:“创设了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低负荷,高效率,大面积”的特点,还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例如,我在教学《圆的面积》公式时,首先演示平均分割一个圆,分成8份、16份、再到32份……每次分割后计算机会展示拼合的效果,从接近平行四边形到越来越接近长方形,通过对拼成的长方形的观察、比较和演示,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充分理解和掌握了分割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形状越接近长方形。这样的演示将一较复杂的化圆为方、化曲为直的问题在图形的不断对比、组合中展示出来,降低了学生思维的难度,突破了教学难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
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是无与伦比的,现代化的技术必须要有现代化的思想与之相适应,我们应以学生为中心,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特征来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运用得当可以使教学如虎添翼、锦上添花,使用不当也会事与愿违。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一点,从小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出发,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出发,从优化教学过程出发,严格遵循实用性原则、恰当性原则、综合性原则、辅助性原则和启发性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越性,实现课堂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构建和优化现代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使之逐步从走向成熟 。
G. 浅谈怎样把多媒体巧妙的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
为了在教学中来充分源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在教学中应巧妙运用电教媒体,为学生营造一个和谐的乐学氛围,使学习变成一个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从而达到“乐中求知”,“寓教于乐”的目的。苏联心理学家赞可夫主张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十分重视学生的“情绪生活”。设法营造一个愉快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尤为重要。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富有形象性和趣味性,最适合采用电教手段进行教学。运用电教媒体进行语文教学,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更能创设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爱学”,“乐学”,从而有效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