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如何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观

如何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观

发布时间:2021-01-29 17:36:29

①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么体现

小学英语语言实抄践活动在小学英袭语课堂教学中主要体现在教师所建立的一系列课堂活动上,即在课堂中教师和学生是如何营造出第二母语环境的。它主要由教学内容、学生和场所等组成。
教学内容,自然离不开教师,在这里教师要揣摩好教学内容,把握好“度”,要思考应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进行实践或怎样的实践活动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以便使实践活动发挥其真正作用。所以在语言实践活动类型(编故事、表演、采访等)的选择上,教师一定要做到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同时教师还应多关注学生,观察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形式,使设计的实践内容不仅与教学内容相符,也要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保持一致,使实践具有真正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当然教师还应注意实践内容的层次性,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由易到难,将教学内容明确且充分的体现出来。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到自己的用语,表达要清楚、准确、简易、语速不可太快,同时所设计的语言,要有趣味性、启发性,在一定时候教师还可以通过身势语来辅助口语进行教学,以便提高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在活动结束后,教师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在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一些问题,这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上来考虑和反思。

②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新教育理念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联系生活的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生活中运用英语,拥有的丰富的直接经验.《英语课程标准》也进一步强调教学应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语言情境,组织具有交际意义的语言实践活动.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要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把新理念和课堂班级有效结合,变理想的课程为现实的课程,让学生在课堂中学习英语,体会英语,运用英语,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和思维方式.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实效.
一.创设英语的教学情境,进行有效英语教学
语言学习是行为习惯的形式,是具有丰富情感的人的一种智力活动,应始终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语言的知识获得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结果,但语言能力的获得不是靠教师教出来的,获得用外语交际的能力的决定因素是学习者自己,教师不可能把能力教给学生,是学生自己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一点一滴的积累起来,是在各种情景中不断磨练而形成的语言习惯.
情境教学对小学生来说是最有效的教学方式,在认知方面有启迪学生的可暗示性,从而使学生有意识的和无意识的接受教育输入.即:如临其境,触境生情.如临其境可以使学生的感知过程变得容易,让孩子们在现实的真实的环境下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看、耳听、口说等各种方式感知语言,这样的学习效果才能让学生深刻明白英语是一种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是我们生活中人和人之间的一种交流工具.触境生情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加牢固,只有在此基础上,当类似的情景出现时,学生脑海里就会呈现出相应的语言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在实际中运用英语.
二、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千方百计,自如运用
1、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三、四年级的孩子活泼好动,对万千世界有着很浓的探索精神,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
2、小学英语教学方式多样,针对中年级学生的特点,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的教学方式,在枯燥的英语学习中注入了活力,让学生活起来,让英语活起来,让课堂活起来.如,在教学三年级有关色彩的英语单词,我会用美丽的彩虹引入课题,让学生感知生活中丰富多彩,用捉迷藏的游戏让学生在欢乐中巩固单词的读法,带着任务回家在父母的帮助下完成单词卡,课堂上在黑板用白色的粉笔画上大大的彩虹,让学生把自己准备的颜色单词卡粘贴到相应的颜色位置组成一条大大的彩虹,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自己喜欢学习英语.
3、处于三、四年级的学生是充满活力的,是好动的,是好奇的,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学中我常常运用肢体语言进行教学巩固单词,如:在教学头部及五官的单词,我会结合五官的感官功能给单词编写chant加上相应的动作,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边做动作边读单词,在学习单词的过程中诠释英语单词的意义.又如:在教学三年级的英语中有关动物族的单词,我会结合动物的特点让学生边模仿边学习单词,然后全班一起来编写chant,让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的思维处于创造的层次,让学生真正用心去感悟学习的乐趣.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上,教师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破了以往课堂教学空间与时间的局限,具有信息储存量大、变换速度快、反应灵敏、视听效果好等特点,能使声音和形象、视觉和听觉、语言和情景有效结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帮助他们提高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小学英语课堂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的与现实生活相仿的情景形象逼真、生动有趣,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激活儿童的思维,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我的英语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教学优势,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画面让学生理解并运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英语交际对话时,我先从网上搜索相关的情景环境,把对话设计如其中,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理解、运用,在教学我利用实物展台的展示作用,将学生的表演过程记录下来,教室中的学生可以欣赏到台上学生的表演,同时自己也想跃跃欲试,这样一种十分融洽而和谐的课堂氛围就形成了,学生中也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的局面.
四.采用任务型教学模式
"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是将英语的教学目标整合到一个或多个具体的活动任务当中,使学生在使用英语完成任务的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学会英语,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提高运用英语的能力."任务型"课堂教学模式,强调让学生的注意力主要放在怎样利用英语作为交流的媒体来完成任务,而不只是关心自己所说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这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习惯,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学生通过使用正在学习的语言来完成贴近生活的真实任务,能在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获得基本英语运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和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
对于小学英语课堂来讲,"任务型"的课堂教学就是在英语学科的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教师需要分析和设计具体任务,完成任务所需要的其他前提知识以及需要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等,旨在将每一个教学目标拓展为教学活动中可用的具体内容.如:六年级的英语,我在教学家庭的成员和有关职业的内容,我设计好一个表格,内容有:name,work,让学生结合我们课堂学习的内容,回家调查家庭成员的职业,用英语书写完成表格,通过这一任务的完成,学生不但运用了学过的有关家庭成员的单词和有关职业方面的单词,还会复习以前学过的有关单词和去查找需要的单词,完成任务后,教师在课堂上检查并给予积分奖励,并指出不足的地方,这样的学习效果是非常有成效的.由于在我采用了任务型的教学模式,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并且在做事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英语的乐趣,英语课也变得丰富多彩,学生从中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五.使用合理的评价手段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过:"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对学生评价的作用,评价也是一门艺术,好的评价手段不仅可以满足学生的成功感,而且可以激励学生产生不断向上的精神.学习评价可采用多种形式:形式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个人评与他人、小组评组合、等级与评语相结合,在教学中要灵活的使用.这样,对学生的评价才是全面的、合理的.
激励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成长在充满激励氛围的孩子,会不断进取.我的评语有:Clever boy/girl. Very good. Well done. Pass. Wonderful被赞扬的同学看到全班同学对他拍手喊出这些评语时,都是神采奕奕.我还采用书后盖印儿、发放小礼物等激励手段.有时,甚至亲切的对学生笑笑,摸摸他们的小脑袋,都是对他们的一种鼓励.学生在课后会互相评比书后的"印绩"多少,一种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局面逐渐形成.
总之通过教学中的这些尝试,我的英语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听说能力大大提高,合作意识和交往能力也大大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空前高涨.作为教师,我由衷地感到高兴,也切身体会到了新课改所带来的欣慰和喜悦.但这只是一个开端,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还需要不断学习新课改的有关理论,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去,不断充实我们的小学英语课堂!

③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新课程标准坚持“以学生为本”,它以学生“能用英语做事情”的描述方式设定各级目标要求,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要“注重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强调各种语言知识的呈现和学习都应从语言运用的角度出发,通过创设具体语境并采用循序渐进的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提升“用英语做事情”的能力而服务,学生的“能”也就是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培养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是英语教学的主要目标。那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呢? 一、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生刚接触英语,他们有很强的好奇心,也有学好英语的愿望,但不具备学习英语的经验。因此,在这起步阶段,激发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科,学生才会积极地开动脑筋认真思考。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最佳环境,吸引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利用实际生活情景、表演情景、模拟交际情景、直观教具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多组织学生扮演角色,说一说,演一演等形式,尽可能多的给学生开口实践的机会,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二、创造直观生动的语言环境。 素质教育要求教育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促使其全面发展。首先我通读教材全部内容,抓住学生年龄特点,课前充分备课,设计教案、板书设计、课内要求以及课后练习。根据教学内容制作课件、画漫画、制作手偶。给学生创设情景。板书一定要设计得精炼、精当、精美。其表现形式可有如下几种:文字、图表、简笔画等。结构常为单词—句型—图画。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为综合运用英语做好良好的铺垫。 三、创设真实恰当的情景。 真实的语境有利于学生体验源于真实交际情景的语言。教师创设具体、真实、恰当的情景会有效帮助学生理解、练习和初步尝试运用语言,对提高小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提供帮助。但在日常教学中,很多教师利用情景开展教学的实效性有待提高,表现在:教材中提供的情景图等同虚设,不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引导学生理解不到位;教师片面追求情景的趣味性,忽略情景的真实性;教师注重在呈现环节关注情景创设,在操练和运用环节教师创设情景的手段单一等。因此,教师创设情景时一定要在以下几方面加以关注,提高情景创设有效性。 1、创设切合生活实际的情景。 情景创设的所谓真实是指实际生活中真实交际时人们所使用语言的情况。不真实的情景容易导致学生课堂中所学的语言与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相脱节,不利于学生真正运用语言。例如:购物话题,教师将物品及物品的标签一并摆在讲台上,学生明明看到自己想要买的物品及价格,还要用I want a ….Do you have one? How much is it?等进行练习、运用。所以,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尽可使所创设的语境真实自然,即对学生是恰当的情景,也是他们在生活中可能遇到的情景,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在情景交融中开展有意的语言实践活动。 2、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插图创设有效情景 英语教材中都有大量插图,较为直观形象的呈现情景。教学中教师对插图处理较为随意或简单,虽然也使用图片,但简单解释、单摆浮搁的现象存在较多。诚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研读教材中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融入其中,使其能发挥对语境的支持作用。例如,学生观察图,教师可以以问题引领学生理解情景,但是教师应该认真考虑提那些问题更有效呢?是否仅仅是Who are they? What do you see in the picture?理解图的大意 3、活跃课堂,创设真实情景。 教师要尽量把课堂变成有意义的交际场所,使学生体验语言运用的乐趣。教学中教师在结合文本和课堂情况随机应变寻找一些话题,与学生互动、促进学生课堂语言的运用时,交流的内容、涉及到的情景也要力求真实。例如:我们在学习电话用语时,教师模拟接电话What are you doing? I’m having English class.教师课上不能接电话并与学生长时间的通话。只有真实了,学生才能接受,达到真正懂得运用。并且让学生个体活动多自主。让小学生成为英语课堂的主人,发扬教学民主,创设和谐气氛,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中活起来,经常运用Pair work , Group work 进行小组操练等。 4、课后延伸,继续创设有效情景。 课后学生回去自学是最重要的,教师应该下放主动权。课后,教师可以围绕课堂话题设计的调查、访谈、活动设计等语言运用性活动,为学生创设课后学习情景。同时,让学生课余时间大量阅读,多看英语节目,组织各种活动,尽量多说英语。让学生之间经常互相交流,增长见识。在校园里声声见面要用英语打招呼,平时说话时,也尽量使用英语,并开展一些表演、图画、游戏、唱歌等比赛活动,既让学生锻炼了各种能力,同时在不知不觉中又学会了灵活地使用英语,而且在说英语

④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怎么体现有几个主要环节它们的主要作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众所周知,英语学习是语言的学习,语言学习是培养理解、表达技能的问题 , 不是单纯的知识问题。不多听 、 多说、多读、多写、多译 , 不五官并用、并以脑为主导是不能多快好省地掌握英语这一技能的,它需要我们下较大的功夫。它的提高是缓慢的、长期的、一生不止的事 , 主要依靠大量的实践。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有关 “ 如何有效组织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 这个话题。从解题开始,谈到小学英语的语言实践活动,我想既包括课内的语言实践活动,也包括课外的语言实践活动。我们重点谈课内的语言实践活动。 其实,活动既是手段,也是目的。杜威说过, “ 教育即生活、即生长、即经验改造 ” 。对语言的学习者来说,学习语言,是为了交流和做事情。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就是要通过活动,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同时使小学生能通过用英语,进行和参与有意义的活动。这个活动应该是有效的。这是题目中另一个概念: “ 有效组织 ” ,什么是有效?

一、对 “ 有效教学 ” 的理解

有效教学( effective teaching )是 20 世纪极具代表性的一种教学理论。所谓 “ 有效教学 ” ,就是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技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包含教师有效的 “ 教 ” ,学生有效 “ 学 ” ,师生得到有效的相互促进与发展。也就是说,有效的课堂活动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单纯看教师是否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看学生有没有掌握所学的知识,掌握的程度如何。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的教学。

简明地说:有效教学是指符合教学规律、有效果、有效益的教学。

二、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与有效组织

小学英语课堂语言实践活动 就是通过创设和营造真实有意义的英语文化环境和语言环境,以情景为环境,以活动为载体,以交际为主题,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资源,采用听、做、说、唱、玩、演的方式,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语言实践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英语,并用英语进行交流和做事情。

1 .课堂用语与有效组织英语语言实践活动

1 )课堂用语主要包括:

教学用语 :词汇学习、语法学习、讲解课文、布置作业等

教学组织用语 :交代教学计划、课堂活动安排、课堂指令、请求帮助等

沟通用语 :打招呼、询问考勤情况、评价学生表现、讨论和交换观点或看法等

2) 英语课堂用语的作用:

教师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叙述、讲解知识,组织教学活动;开发智力、感染情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最大、最可靠的英语输入来源。它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3) 英语课堂用语的特点

1 . 规范性 2 .简洁性 3 .可接受性

4 .启发性 5 .激励性 6 .生动性

4) 英语课堂用语的使用原则

1 .准确性原则 2 .循序渐进原则 3.交际性原则

4 . 灵活性与针对性原则 5 .尽量使用英语原则

使用课堂用语时还要注意:

1 .必须以学生能听懂为标准。

2 .教师可配以眼神、表情、手势、简笔画、板书、多媒体等以帮助学生理解。

3 .力戒将英语课堂用语译成汉语。

4 .注意语速和音量。

5 .控制教师的话语量。少解释,多示范。

6 . 课堂用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创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

2.小学英语 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类型

(1) 歌曲和歌谣

唱歌是孩子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悦耳的音乐易于激发学生的情绪,同时学唱歌曲有利于降低语言学习的难度,而诗歌和歌谣的韵律能帮助启蒙阶段的小学生体会英语语感,并提高学习信心。音乐和节奏也是儿童语言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能提高学习兴趣,巩固与扩大词汇外,还能帮助学生学习语音、语调,增强节奏感,由于汉语与英语差别比较大,掌握英语节奏历来是我们学生英语学习中的一个难点,因此,从小学就应该注意加强训练。教师可在一节课开始时、结束时或一节课进行到一定阶段转向更重要的内容时让学生唱歌,也可以把英语歌曲作为背景音乐播放,还可以利用动作表演歌曲,让学生们边听音乐边唱歌,同时添加动作。动作与歌词必须合拍,这样可以增强节奏感。另外,利用一首歌曲可以展开不同的活动,如:找单词、听歌修改图画、听歌排列图画、填歌词、歌词排序号等,这些活动可以用来进行听力训练,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歌曲,以达到不同的训练目的,听歌曲做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所选用的歌曲要符合年龄特点,难易程度要适当。

( 2 )简笔画。

简笔画由于在课堂教学中简便易行且实用性强而深受师生欢迎,它形象、生动、逼真、简洁、吸引注意力。同时可减轻教师准备实物、模型、照片等的难度,也更容易突出活动的过程,使学生更易理解和接受,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是激发兴趣、创设情景、语境和语义解释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如看图猜物就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游戏。教师用简笔画先画出几个抽象的圆形,让学生去猜。 T:What'sthisinEnglish? 学生使尽浑身解数把所有学过的英语单词尽可能的用上,试图猜中。学生有的猜是一个球、一个苹果、钟 ……“ 方形 ” 猜成一张照片、一幅地图 …… 学生可以大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猜。这 时老师又加上几笔,图形发生了变化。有的同学猜对了,有的没猜对。有的还可以留给学生再想象的余地,如图形是个孩子的脸,那么究竟是男孩还是女孩呢?还可以继续猜。这样的游戏学生喜欢玩,而且可以常玩常新。

(3) 游戏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基础的学习动力和源泉。让小学生以各种游戏和其它生动活泼的方式,在兴趣盎然的活动中学习英语,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利用了游戏无意注意的特性,化难为易。如把枯燥的机械模仿训练兴趣化,还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并在游戏中体验相互合作的乐趣,培养了竞争意识。小学生常常为获胜而积极思考,通过观察分析、思维猜测、想象等,发展了智力。而合理的游戏规则,适当的奖惩又培养了学生的组织性和纪律性,也可帮助学生正确对待竞争与失败,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游戏还有助于陶冶情趣,因为每种游戏活动都蕴藏着美,如音乐、颜色、动作、图像及创设的情景等都是美的教育,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感受了美,逐步提高审美能力。

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可使小学生在好奇、好胜的心理驱使下,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顺利掌握语言。而不再是过去那种在教师的严格控制下,一遍遍地机械模仿操练。对于游戏,学生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在游戏过程中反复操练了新内容而并不感觉枯燥,而其他同学为公正评价而认真、细心听辨。大家通过活动全部收益,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

( 4 )指令性活动

( 5 )表演

( 6 ) 做调查

做调查的形式是课堂中最常见、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它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理念,通过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合作完成情景活动的任务,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交往的内在潜能,让学生在互动与合作中习得语言,促进语言能力的提高。

( 7 ) 编故事

这种任务与传统的机械操练的不同之处在与活动的过程中涉及意义的表达和信息的交换时,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一些图片、信息或话题,学生每人一句共同参与,在编故事的过程中学会掌握句型的用法。

( 8 ) 采访

采访是一种信息差任务,即通过活动了解对方未知的信息,实现沟通和交流。这类活动一般建立在结对子活动的基础上,采访者要清楚采访的目的,通过采访要达成什么效果。教师只能预设开始和结果,至于中间的过程也是一个生成。

( 9 ) 描述和设计制作

通过设计卡片、图画和描述信息等任务,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务是生活实践的再现。

( 10 ) 辩论

这种任务比较常见,属于任务难度较大的一种。通过小组辩论,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反应能力和思辩能力,同时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和张扬。教师只能给出一个话题,其他的生成就看学生的发挥了。

3 、 小学生参与课堂活动有哪些特点 ?

乐于实施行动
乐于外在表现
对难易程度特别敏感
情绪波动很大
喜听说读 , 厌写
强于形象思维 , 弱于抽象思维
擅长整体接受 , 不擅长分析接受

4 、 怎样衡量一次课堂语言实践活动的实效 ?

看学生情绪是否高涨

看学生是否获得感知、体验、实践语言要点

看大部分学生是否有所收益

看大部分学生是否行动起来了

看学生是否能够自主行动

看学生是否改进了课堂话语

看师生行动是否协调和均衡

看此活动是否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

5 .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

Warming—up 环节设计目的有三: ① 激活思维; ② 激活行为; ③ 激活已有知识 ( 即复习与本课教学内容相关的重点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铺垫 ) 。

例如:在准备阶段,头脑教学法是常见的教学技巧。它常以图片或话题的形式导入新课,并通过小组讨论、主题汇报的形式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背景知识,帮助他们热身,学习新词汇,并预测课文的内容结构。

Presentation 设计目的: 突出语言重点 设置具体情景 形式多样有效

Practice 操练巩固活动 —— 是指以在教学操练巩固环节中建构具有趣味性、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为基本特征,组织学生在完成 “ 任务 ” 中操练和运用所学知识,形成知识的迁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要考虑活动的层次性 :

1 .要合理安排活动的序
英语课堂教学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理解层次、操练与巩同层次以及交际层次。这三个层次既相对独立,又相互联系。前一层次是后一层次的基础,后一层次是前一层次的深化。学生学习英语是由低层次逐步向高层次迈进的过程。

2 .要合理安排活动的量
科学地设计活动层次不仅要考虑活动安排的序,也要考虑活动安排的量。即便活动的序得到了合理安排,但如果教师不能合理安排活动的量,在需要扎实操练之处匆匆而过,同样会导致活动的低效。

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体现人文性。教师要按照学生 “ 学 ” 的规律进行教学,活动的难度要适中,使上、中、下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都能学有所获。

6 . 课堂教学无效或低效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小学英语实践活动与前几年相比可以说无论在数量上,形式上,还是在激发学生的兴趣方面都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也获得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例如 :

1) 关注学生需求不够

表现为:

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

教师示范和要求不到位;

中途打断学生的发言

评价的合理性

2 )有效利用教材高效设计与实施不够

表现为:

小组合作活动时间的安排问题;

课堂结构安排的不合理性(如往往前松后紧,引课生动,结果潦草)

过多注重形式的趣味性,而忽视内容的实用性。 课堂活动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偏离了课堂教学目标,常出现只有活动、没有语言的现象,课堂教学活动表面上气氛热烈,形式花哨,但缺乏有效性。

单纯追求活动新奇,而非考虑它的实用性。

对教材的把握不到位,理解得不够透彻 。

拿来主义,不根据自己的实际来取舍,照本宣科。

3 )准确的目标定位与表述不够

表现为

从思想上反映出教师的意识体现学生主体不够, 学生更多是跟着教师跑

目标维度过大,欠具体,不具可操作性或可观察

有的没有体现三维的落实

情感态度目标有的牵强, 不是依据教材适当渗透

学科特点体现不够

教学目标的落实不够,缺乏对阶段目标的检测与落实;

如:猜词游戏活动,每当有学生说对时,授课教师或口头表扬,或奖励小奖品,或记录优胜情况。教师与学生都忙得不亦乐乎。但是过多的停顿使活动节奏变慢;单一的个体参与形式使活动密度降低,故此活动效率低下。如果改为让学生接连快速猜说单词,而暂时忽略猜测的正确与否,旨在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练习,学生参与活动时,个体交替的快节奏、个体与集体共同参与的高密度使得活动效率大幅度提高

教学的战略是必须学会选择,在一节课内,什么都想教,可能都什么教不好,这当然要处理好教学重点与教学密度、教学容量的关系,不是说强调重点,就不讲教学密度和容量,搞无所谓的重复和消磨,而是调动多种手段,利用多种途径围绕重点,设计有梯度大容量的训练,当然以可接受为度真正使学生在训练中掌握知识,提高思维能力,教师在选择教学重点时,一要根据教学大纲,二要有整体观念,三是根据学生实际情,以利于培养素质,提高效率为目标。

因此,提高语言实践活动的有效性,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学生的内在潜力,成为每个教师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7 .小学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应把握的几点 :

( 1 )目标性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 他它支配、控制和调节着整个教学过程。任何教学活动都要围绕着某个教学目标展开。教师在设计活动时要围绕教学目标 , 并考虑所设计的课堂活动是否生动、富有情趣和吸引力。另外 , 还要避免重形式、轻内容的倾向 , 在突出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将趣味活动和有效的语言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 使教学效果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最优化。

( 2 )全员性

活动的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参与的面是否广,是否大多数学生有事可干,而不应让活动成为少数优秀学生的表演秀。

(3) 趣味性

通过英语实践活动能进一步激发小学生学习和使用英语乐趣和兴趣;老师要以学生为中心组织教学,并且教学中充分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和思维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校热情,这中热情恰好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长久的内在的动力必将促使学生的学习更进一步,让学生在无形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定期地进行调查问卷,以掌握学生对活动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的看法和建议,以便随时调整。

在实践过程中, 还要注意不能把 “ 兴趣 ” 与 “ 娱乐 ” 混淆,不能用肤浅的笑话或者对感官的直接刺激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而是应该从他们的特点以及他们思维深处发现兴趣的源头,只有这样的兴趣才能保持长久。

(4) 层次性

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要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并逐步把以课本为中心的活动训练引向以生活为中心的实际应用。

(5) 实用性

通过英语实践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用英语进行简单的交流与表达,更能使小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和发展一定的能力。通过英语实践活动更能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中英不同文化间的差异和英语文化的特点;

(6) 真实性

教师应设计既围绕教学内容又能使用真实的语言材料的活动,将学生引入生动的学习环境,这种真实的语言材料来自学生熟悉的生活经历。课堂活动把课本语言学习与生活语言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用所学的语言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 7 )鼓励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需要评价手段的支持。教师应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堂活动,使他们能从教师的反馈中获取信息,并反思自己的学习状况,提高学习热情。激励性是评价的要素之一。教师对学生的出色表现应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或是通过口头表扬,或是肯定的眼神或动作;对其不足之处则应委婉地提出一些建议。 评价是学生认识自我、改造自我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评价要适时的给出符合学生心理的评价,科学的评价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信心。实施新课标,我们采用了四位评价主体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评价能够比较客观的评价一个学生。在评价过 程中老师还要注意集体激励性与个体激励性评价,评价内容、方法的多样化还包括:适时评价、形成评价、终结评价。三者的有机结合将给学生做出个性的评价,不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 8 ) 多样性

多样化的课堂活动形式有利于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活动时应充分考虑活动形式的多样性,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 9 )关注生成

教学活动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过程。 “ 满堂问 ” 并不等同于启发式教学,或是误把实施众多的任务是看作解决问题的活动。教师有必要对活动进行预设。但不能完全依赖预设,否则就会造成只有预设的精彩而没有生成的精彩。

英语语言实践活动将学生的语言活动与学生的语言发展紧密联系起来 , 是学生英语语言发展的基础。英语语言实践活动试图通过组织、引导学生主动、多样而全面地活动 , 达到提升学生英语语言意识与能力 , 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提高了课堂活动的有效性,教学才能有序,高效率进行,才能逐步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几方面目标的和谐统一。

三、 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与有效组织

英语课外实践活动是英语课堂的延伸和拓展。 目前,不再满足于课堂内或在校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外语言实践活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我们的英语教师往往想的最多的是如何设计好课堂里的实践活动,而忽视或无视英语课外的实践活动。课堂的时间毕竟是有限的,我们在充分向课堂四十分要效率的同时更应设计好学生的英语课外实践活动。从而让我们在有限的课堂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谈粗浅的想法,英语课外实践活动应增强趣味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创新性,以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一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产生内部的需求感,自觉完成任务;另一方面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得到提高。

《英语课程标准》教学实施建议第七条说: “…… 组织生动活泼的课外活动,促进学生的英语学习。 ” 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计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有助于学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发展智力和个性、展现才能的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课外过程中得到激发和保护,从而培养其对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使学生在课后保持对英语的浓厚兴趣,让学生的英语知识得到和谐的巩固。

1 、模仿、录音

学习语言的目的是为了交际 , 而 “ 说 ” 则是最直接的交际手段。小学英语教学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正确的语音语调,而语音语调的培养是从不断的朗读中潜移默化而来的,更少不了反复地听录音。但反复机械地听很容易使学生厌倦。如果让学生听课文磁带积极地模仿录音最后把自己最满意的朗读录下来到同学 和老师面前来秀一秀,他们就会不厌其烦地听和练,效果出奇的好

2 、互动、表演

新课程倡导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提倡开放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由于英语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是用于语言实践活动,所以师生之间不仅仅是教与学的关系,更应该是朋友关系。如,在孩子学习了 “A telephone call” 一文以后,掌握了电话用语。教师可以布置学生用英语给老师打一次电话,并鼓励他们经常用这种形式和他进行交流。这不仅使学生得到了锻炼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更为重要的是,在教师和学生之间建立了一种真诚和谐的师生关系。

除了与教师互动外,学生还要与同伴、与父母互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自愿组成一个个学习小组,对学过的课文或对话内容进行扩充、改编并表演。开始时,有的学生不够大胆,说的英语断断续续,这时教师可以反复鼓励他们要勇敢地说下去。几个星期下来,学生演讲的内容渐渐丰富了,过去那种在讲台上紧张、胆小的现象也会变得少见。相反,他们还期望着自己能够多上几次台,多展示自己的英语才华。此外,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督促学生学习英语,鼓励学生用英语与家长进行简单的日常交流,并饶有兴趣地充当 Little teacher 的角色,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如果有机会还要鼓励他们能大胆地与外国友人交谈。在这样的交流中,成功的喜悦自然会增强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更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

3 、采访、调查

新课程改革中倡导任务型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能根据学习内容设计各种交际活动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习得语言,学会用英语做事,体验学习语言的过程。

4 、 观看电视节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 ,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 而 “ 听 ” 又是提高语言交际能力的基础。要提高学生听的能力 , 光靠英语课堂中的语言输入是远远不够的 , 教师必须布置适量的英语听力作业来予以加强。但是传统听力作业的内容本身比较枯燥 , 形式又比较简单 , 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 因此教师必须充分结合学生的兴趣点 , 布置一些内容丰富、形式灵活的视听实践活动。比如教师可以利用现代化媒体创设丰富的语言环境 , 组织他们在家收听少儿英语广播、收看少儿英语节目或英语教学片 , 尤其是小学生喜欢的动画片 , 如 Go go 学英语等 , 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脑、口 , 多者并用 , 使学生们既快乐地欣赏了画面 , 又学到了新的英语知识 , 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言听觉感知能力。

5 、 游戏竞赛

6 、英语角、英语节、英语周

总之,小学英语实践活动应体现学生为主角,兴趣为动力,语言运用为目的思想。活动中做到知识与实践的衔接,掌握知识与趣味的结合,多种感官参与,注重学科间的整合与知识的交叉。小学英语实践活动提供了师生,生生交往的舞台,课堂内教学显得更加的丰富多彩,课外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得到了持续和进一步的高涨。

“ 有效 ” 关系的是我们对待每一件事情的理想效果追求。这是一个极其普通的词汇,但 “ 有效 ” 的程度空间却是无限,我们要做的就是要无限可能地接近理想目标,追求最大化的有效度,进一步实现有效教学,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发展和提高。

⑤ 语篇教学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

它的主要意义是:

1.培养学生从整体上(结合上下文及语言信息的相关语境)正确把握语篇信息的能力,而不是只看到局部,以避免望文生义现象的产生。

2.培养学生结合上下文对具体语境中的生词的词义作出合理推断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语篇文本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如,“任务型阅读”。

4.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和发展学生的话语交际能力,丰富学生的话语表达内容与方式。

所以基于以上对小学语篇教学的意义的理解,我认为语篇是学生英语学习的重要材料, 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主要途径。每一篇英语课文又都具有很好的环境作为背景。在现在我们使用的小学英语教材中,语篇在小学高年级占有较大的分量。它以丰富的情境设计,实用的句型和表达法,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的话题,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提供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如谈论爱好、购物、天气、节日、家庭成员等。这些语篇内容丰富,而且紧扣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亲切感及熟悉感,让他们从自身生活实际入手,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英语,而并不是远离现实,与他们实际生活不相符合的内容。在熟悉感中加深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及学好英语的信心。但这些语篇容量大, 篇幅长,而且涉及大量的生词、句型和语言点,学生学起来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难以把握语篇教学的真正目的,缺乏教与学的过程,只重视词句的讲解,而忽略了语篇所带来的信息和它所具有的内涵。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从整体上把握语篇的内容和功能,用科学的教学方法,高效扎实的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训练学生,使学生真正能够理解课文,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小学阶段的语篇教学是小学英语和中学英语的过渡阶段,它应该是我们关注的重点。想要追求高效的语篇教学,教师一定要把握好课堂的整体结构,优化教学手段,达到语言训练和思维能力统一发展,最终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实际语言运用的能力。

语篇阅读教学是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它直接作用于学生听说读写及思维能力德生成。而我们现行的英语课本中,每一篇英语课文都具有很好的背景环境。我们应该从文章背景着手,抓住其中关键词,从小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如果纯粹的停留在教文章中的单词、句子、片段等知识点而忽略了文章的本身的情境和文化作为支撑,必将影响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因此,我们必须研究教材,设计好每单元的语篇教学。语篇教学在培养学生良好的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真正提高外语应用能力和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方面显得越来越重要。

在传统的语篇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语法,轻意义,重语句,轻篇章,常常把文章一句一句进行语法讲解、分析,然后再让学生听听读读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做就把语篇弄得支离破碎,不利于语言材料的整体理解。整体语言观强调语言实质上是包括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在一起的不可分割的整体。整体性原则要求全面系统地看问题,要从整体出发而不是停留在某个侧面。所以语言教学也应该顺应这个规律,语言不应该被肢解,应把语言作为一个整体来教,注重对学习材料进行感知,既先见“森林”,再见“树木”。所以,决定语篇的不是形式,更多的是意义,更确切地说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教师要以语篇为单位组织整体教学,以发展思维为重点,着眼发展性。在整个阅读过程中,无论生词问题还是理解问题,都应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独立思考,想象、思维积极展开,进而激起表达动机,整体性地解读语篇,做到读懂、读通、读好、读深、读活。

⑥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渗透文化意识教育

1. 小学英语进行文化意识渗透的必要性
1.1语言和文化的关系
美国语言学家萨皮尔(Edward Sapir)在他的《语言》一书中指出:“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语言背后的东西就是文化。文化是语言最重要的属性之一,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之一,两者交叉渗透。
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人类历史文化的结晶,它也是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文化的方方面面,从风俗习惯到历史宗教,从物质文明到社会制度,从价值观念到审美情趣等等。人类的知识和经验是用语言来记载,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等也要用语言来描述,社会制度、价值体系、信仰、世界观等也需要用语言来表述,语言可以记录文化各个层面的内容,它就像文化的一面镜子,文化同时也影响着语言的发展,二者互相影响、密不可分。语言基本上是一种文化和社会的产品,因此它必须从文化和社会的角度去理解。即语言的变化反映文化的变化,同时文化的发展也影响着语言的变化,二者是相互影响,密不可分的,所以语言教学必然离不开文化教学。
1.2学习语言的目的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学生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整体发展的基础上。”有些教师认为小学英语教学内容极其有限,而中西文化差异的范围又那么广泛,因此没必要把功夫花在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上。其实,这种观点是极其片面的。学习语言的目的在于以它为工具进行人际交流与沟通,我们用英语这门外语交际自然涉及跨文化交际。要进行跨文化交际,不但要具备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为交际提供前提,同时语言的得体性也是很重要的方面。要想运用真实、地道的英语进行恰当、得体的交际,仅靠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只有具备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才能使交际得以顺利进行,为成功交际提供保障。因此,在教学中必须注重对文化的渗透。
1.3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
无论是语言知识还是语言技能都无法脱离文化层面,单词、短语、成语、句子、语篇等各个层面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在教学PEP Book1 Unit4 We Love Animals时,一般我们都会用到:I like…这个句式。有个学生说:“I like pigs.”,不少学生都笑了出来,于是我便问了一些学生“What do you like?”不少学生特别是女孩子告诉我“I like cats.”于是我给他们解释了一下,虽然pig在我国一般有着“好吃、懒做”的含义,是贬义的,而在西方却是财富的象征;相反cat在西方则指的是魔鬼的化身,如“She is a cat.”不是说她像猫一样很可爱、很温柔,其真正的含义是指她的心地很恶毒。经过了这番解释后,学生们才恍然大悟。在和英语国家的人进行交流时,如果套用我们的文化,必然会导致交际的失败。
1.4所学目的与文化意识的增强,促进小学生对本国文化的了解。
作为中国人,不论何时何地,都是应该把自己的祖国放在心中的。只有学好了自己本国的语言,了解了本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理解外国的文化,才能更好的运用外语。因此,在进行外语文化的学习当中,我们应该自觉的将我国文化与英语国家的文化进行对比,了解两中西文化的异同,加深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培养文化意识,逐步地让学生形成跨文化意识。
1.5开放的信息社会,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网络信息的飞速发展,世界各国经济文化的频繁交流,要培养适合二十一世纪的新型人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势在必行。

2. 曾经的“英语文化”的课堂失误
2.1顾此失彼,淡忘整体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曾经只把目光聚焦在语言的学习和传授上,而忽略了语言背后所承载的文化。学生在阅读时,常常是看了后面忘了前面,缺乏整体的把握,注意力只放在对孤立句子的理解上,纵使满纸中英文注释,可是对文章的整体意思还是不甚了解。因此,对于英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语言和文化知识的讲解,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成一个整体来讲授。
2.2违背规律,机械操作
文化渗透在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人类的生存环境就是一个浩如烟海的文化海洋。英语文化主要是指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风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英语文化知识的缺乏,会导致对英语现象的理解不深刻,甚至产生误解;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往往习惯于中国文化的思维,遣词不当或不得体,甚至出现语用失误,使交流受阻,影响沟通与合作。我曾经使学生将初读机械地分为:第一遍读,画出不认识的单词,借助音标把音读正确;第二遍读,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讨论;第三遍读,边读边想: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阅读应是一个综合的心智过程,美国学者W. S.格雷把阅读的心理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反应、综合四步,这四步在每次的阅读活动中都存在,只是侧重不同。为了将课文读通读顺,让学生多读几遍本无可厚非,但像这样违反认知规律,将读的心理过程分化为几个具体的学习目标分散到每次的阅读活动中,将会妨碍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
2.3割裂文章,只抓重点
我有时只从语言学的角度单纯强调语言符号系统开展教学,即语音、语法和词汇教学;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就是记生词,学语法,念课文。这实际上只看到了语言的表象,会造成重知识轻能力的局面。作为教师,应该着眼于学生的文化意识的渗透和能力培养,着眼于实践活动和技能掌握,逐步提高学生英语实际运用能力;不仅仅注重语言点、知识点的传授,还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体验、理解、接受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进而在教与学中实现不同文化的融合。

3. 渗透文化意识的措施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面对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文化交际意识,使他们能和不同背景文化的人进行日常交际呢?怎样才能增加学生对异国文化的认识呢?我结合PEP英语教材,在把握适用性、适度性和阶段性的前提下,通过与学生学习内容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因素,循序渐进地渗透文化意识。主要从以下六方面入手:
3.1创设环境,营造文化氛围
非英语语言国家的儿童学习英语,最大的问题是缺乏英语语言环境,学生难以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阻碍了英语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要精心设置英语课堂环境,甚至形成开放的课堂环境,把学生带出教室,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感悟多元文化。 在这个环境里,逼得每个人都要用英语去交流信息,这样的“环境气候”对于帮助学生养成英语思维的习惯是不可缺少的。
小学生喜欢动手和游戏,因此以游戏来吸引他们,以此产生对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和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并能加深记忆。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手段,创造一个文化语言环境,能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体验异国的文化氛围。可以通过收集和利用一些有关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获得较为直接的文化知识。
3.2激活教材内容,比较文化差异
在小学英语教材中有许多关于英语国家文化的内容,我们一定要结合课文进行教学,要求学生注意比较英美文化与中国文化的异同,从而学会准确地运用英语进行交流。其中我尝试从以下方面入手:
3.2.1通过词汇渗透文化意识
词汇是语言中最活泼、最具生命力的成分;它最能体现社会的和时代的变化。英语词汇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介绍,以防学生单纯从词汇本身做出主观判断。
如“dragon”一词,在大多数西方国家,dragon是“邪恶”的象征;而在汉语中,“龙”却是古代帝王的标志。在教授单词时我还列举了西方国家中既是姓又是颜色的一些单词,如White怀特(白色)、Black布莱克(黑色)、Green格林(绿色)等。最后我还补充了有趣的习语:black tea(红茶),White House(白宫),black and blue(青一块紫一块的)。通过比较和补充这些知识,可让学生一些颜色在西方文化中的涵义,减少学生受母语影响而造成的理解错误。
3.2.2通过课文渗透文化意识
小学英语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英语交际活动来展开的,这些内容可以体现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课本和小学生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生理、心理特点,创设条件,为学生设置相应的语言环境,给他们提供“舞台”,让他们开展角色表演,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进行语言的运用。
如有学生过生日,我设计场景,让学生模拟购买生日礼物。抽签决定谁担任售货员,谁担任顾客。“Can I help you?”“I want a Teddy Bear for my friends. Today is his birthday.”“Do you like this one?”“Oh. Great. How much is it?”“Ten yuan,please.”买好礼物后,到小寿星“家”过生日,现场播放“Happy Birthday”歌曲。教材中适合角色扮演的任务还有很多,如祝贺,就医,过节,旅游等都可以通过学生参与,表演,体验来完成。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看短片,模仿原汁原味的语音语调。还可以让学生观察碟片或录像中的辅助语言,让他们咀嚼其中文化知识,树立文化意识。
在教授“How nice!”时,要向学生渗透:在英语国家,当别人用“How nice!”夸奖你的东西时,你应爽快地回答:“Thank you!I’m very glad to hear that.”又如,在教“How old are you?”时,就应该适时告诉学生,中国人对年龄问题没有太多的禁忌,但是要尽量避免向英语国家的人打听他们的年龄,因为他们对这个问题很敏感。在他们眼里,young代表生机、希望,old 则代表无用、累赘。“收入”、“去向”和“婚姻状况”等问题也是他们不愿随便被问及的问题,因为他们认为这些都是个人隐私,不宜当成话题来谈论。因此,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适时了解两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差异,帮助学生提高对文化的敏感性。
3.2.3通过歌曲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中有许多曲调优美、语言幽默的歌曲。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我精心挑选了几首歌曲,让学生听听、唱唱、动动、演演,在学习唱歌、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在演唱《Old Macdonald》”一歌时,我让学生分组轮唱,边唱边叫,这儿呱呱,那儿汪汪,小鸡唧唧,老牛哞哞,猪仔噜噜,绕口令似的词,越来越快的节奏,同学们唱得、笑得气都喘不过来。在教学歌曲《There was an old lady》时,我先告诉学生,有位老太太吞吃了一只苍蝇,问学生老太太会怎么样,有的学生说她大概会死的。果然歌中就有这样的歌词。随后,我让学生想办法救救她,学生们七嘴八舌,有人提出让老太太吃蜘蛛。原来,接下去的歌词大意是:为捉蜘蛛吞下小鸟,为捉小鸟吞下猫咪,为捉猫咪吞下小狗,为捉小狗吞下山羊,为捉山羊吞下老牛,在吞下老牛以后,老太太死了。当然,这是一首荒诞的歌,但其中体现出西方人的特有的幽默感,并在不知不觉中传授了物物相克的生物链知识。有些儿歌很好地体现了英语的语音语调和英语国家的文化特征,如果将他们融入英语教学之中,能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学到语言,并感受到语言的文化内涵。
3.3 通过文化比较,渗透文化意识
英语如果能在比较中学习和运用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说打招呼吧,中国人见面很喜欢用“吃饭了吗?”来互相问候,而若你对英美国家人士说这话,他们很可能会误认为你要请他们吃饭,这就需要在教学时加以说明。
如PEP Book1 Unit1 中有一句话“Bye, Miss White!”,此时我告诉学生,这里的Miss是指女教师,英美国家习惯称呼老师Sir,Mr.或Miss,而teacher是指职业,一般不作为称呼语用。再如,在学到“How old are you?”时,我告诉学生,在中国打听年龄很平常,但在国外问年龄,特别是问女士年龄时,她们往往会说“Sorry, it’s a secret.”,因为在西方人认为年龄、收入、等属于个人隐私,随意打听显得不礼貌。这些东、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是具体语境中影响交际的文化因素。通过两种文化的比较,了解了英美国家的文化禁忌,我们才不至于陷入“虽能发音,却不会说话(说话不得体)”的尴尬境地。教会学生讲话并不难,教会学生说话得体却不易。说话得体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增加文化底蕴,增强文化交际意识。
3.4巧借节日文化,介绍背景知识
节日是儿童最喜欢的日子,东、西方各国都有各自的节日。我们开展以节日文化为主题的交际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感受西方文化:我们经常举行新年晚会、生日晚会、圣诞晚会、庆祝母亲节和父亲节等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主题活动中感受节日文化。
在新年联欢会上,唱《Happy New Year》,制作贺卡互相祝福。在圣诞之夜活动中,让学生听听歌曲《Silent Night》,体会圣诞的宁静与祥和,然后许个心愿再互赠礼品,感受友情和亲情。西方有个Valentine’s Day(情人节),通常我们认为这是情人之间的特殊日子,忌讳向孩子提及,而我告诉学生:在英国等许多西方国家,人人可为此庆祝。并让学生自制爱心卡,送给朋友、老师、父母或任何喜爱的人。同时我又不失时机地教唱《Valentine’s Day》,让学生关爱自己身边的人和动物、珍惜生命、珍惜生活。此刻情人节的含义已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延伸。谈到鬼,我们第一感觉就是阴森森、凄惨惨,令人毛骨悚然,但西方国家的鬼节(万圣节,11月1日)前夕,即Halloween却深受孩子的喜欢。10月31日,是传说中去世的人回家的日子,那天各家各户都在门前放置用南瓜做成的灯笼为鬼魂引路,模样恐怖,孩子们装扮成各种各样的妖魔鬼怪,挨家挨户敲门乞讨。他们对主人说:“Trick or treat or something to eat?”主人将早已准备好的糖果、糕点送给孩子们。鬼节竟然能如此有趣、好玩,简直令人不可思议,但学生听后非常有兴趣
3.5借助直观教学手段,体验异国文化氛围
使用电教手段这一现代数学手段,能突破时空的限制,克服文字符号过于抽象、单调的缺点,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有趣的教学信息,扩大学生视野,丰富感性认识,有效地调动学生各个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为英语文化背景知识的教学提供了海量的资源和灵活的教学手段。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熟悉和掌握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理解,更有助于提高英语交际的能力。因此,如何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文化背景知识,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风俗习惯,是教师在英语教学中遇到的一个棘手难题。而互联网的教育网站里有大量的知识信息,使这个问题迎刃而解。我在网络上寻找并挑选适合学生阅读的文化背景知识,下载到自己的文件夹,上课时利用多媒体直接将网页展示在学生面前。例如我在为英语兴趣小组选择上课内容时,在中国中小学教育教学网上下载了以下背景知识直接展示在学生面前:英国人见了面喜欢谈天气,这大概与该国天气变化无常有关。学生对网络获得的英语知识接受得快,掌握起来轻松。英语国家文化知识的掌握大大提高了语言学习的效率,帮助学生使用地道的英语进行交际,从而提高学生英语交际的能力。
3.6开拓第二课堂,拓宽文化视角
课堂教学之外,组织一些文化色彩比较浓厚的英语课外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对英语文化的兴趣,使他们产生了解外国文化的愿望。
本学期我承担了我校英语团队辅导员一职,我将我们的团队活动定位为“文化大讲堂”。每周三下午的活动过程中,我都会向我的队员们介绍一些西方礼仪方面的内容,包括交谈礼仪、饮食礼仪、拜访礼仪、礼仪“禁忌”等等。这项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目的语文化的了解,同时也增进了对本民族文化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并且队员们我鼓励大胆想象和创造,将一系列礼仪知识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既学到了文化方面的知识,也增加了实践的机会,起到了学以致用的良好效果。此外,我还提供一些书籍和资料,让学生查阅某些重要节假日的来历,了解各国人们是如何度过这些节日的,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了解西方文化。

一个社会的语言是该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语言和文化是部分与整体关系。曾有位学者说过,一种语言必然深深扎根于该民族文化之中,它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镜子,任何一个民族的历史传统、文化心态、思维方式等无不在其语言中体现出来,为了适应这个世界,为了更好的交流,我们即要掌握外语,又要掌握相关文化知识,才能充分展现交际功能。教学中的文化资源开发,生成,利用使学生形成对文化特有的敏感和洞查力,给了孩子学习语言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不是单纯的语言交流,而能从简单的语言交流中透露出某种文化气息,让孩子做语言的使者,做最自信的交流。

⑦ 不管我们保持怎么样的语言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都会采取相同的态度和方法

比如呢?我国英语教学相对来讲是比较枯燥的。当然这也是加强我们专的巩固与练习。
然而当属我们步入高中大学后,我们会发现大部分学生缺乏的是口语流利性和词汇贯通性
而少数在初中小学时期接受剑桥,世博等外语教学的学生口语能力非常之强。
当然这并不代表口语能力强就一定总体英语成绩好。
只能说,学好英语并不是光靠语法理解和题海战术。
这样只能让学生越加的死板,到社会上只能成为一个书呆子。
所以说,因材施教才是最适合的。
汉语是我国的母语,采取常规的方法和教学态度是我们所有学生都可以接受的。
然而接受一门外国语言,完全不能用我们当前所使用的方法。

⑧ 如何理解和运用英语课堂教学的基本技巧

实行英语言语控制的一般途径
(一)加大课前投入,巧用英语授课
1.认真准备所授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知识点,设计用英语讲哪些部分,将要使用哪些主要句型和词 汇等,对所要输出英语言语的主要环节胸有成竹,以课前教师的“多”和“费”,换取课堂上学生的“精”和 “省”。
根据中小学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学仍以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为目的。我们所确立的不同学习重点,必须是建立在有利于使学生掌握这些能力的基础上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明确哪些是必须掌握的,哪些是用于提高的,注意区分不同知识层次,适当区分理解性言语、运用性言语、启发性言语和巩固性言语的不同分量,做到深浅适度,当究则究,当止则止。
2.提高英语言语的艺术性。利用英语语言生动、风趣、优美、口头性强等特点,精雕细琢,把教师的艺术语言和其它英语信息输出的手段(文字、符号、图像、录音、多媒体课件等)结合起来,增强教学语言的感染力 、附着力,激发学生情感,使其进入最佳思维状态。
3.设计英语言语的系统性。遣词造句恰当、自然、流畅,言简意赅,思路清晰。注意教学内容的深浅度和所授知识的层次,区分不同学习阶段,经过“包装”,特别是“深加工”,把所要讲解的英语知识的系统性转 化成教师输出英语言语的系统性。切忌忽东忽西、忽高忽低,如过眼烟云的主观随意做法。
4.设计英语言语的直观性。直观是认识现象本质、揭露现象内在属性和规律的一个重要途径。用多姿多彩 的形象化的语言来解释抽象化的内容,使学生直观地感受教师所要表达的意思,在理解并接受教师所授知识的 同时,又能收到一定程度的英语言语刺激效果,循序渐进地提高英语言语创造性表达的能力。
5.设计英语言语的共振性。教师的语言既是认知的符号,也是情感的符号。注意把教学语言与学生的思维 、情感联系起来,不断调节和优化课堂气氛,使之呈现出合作、活跃、进取、向上之情调,引起学生的共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6.设计深浅适当的英语导入语和结束语,以诱导学生愉快地步入新知识天地,激励学生的英语言语创造精 神。
7.中小学英语教师务必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驾驭教材、灵活使用现行英语教材的能力,拓展新的教学思路,实现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的有机结合。
(二)注重言语声音,强化语感效应
语感是由有关的表象、想象、联想、情感等多种心理因素构成的,在刹那间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感受语言的 一种心理现象。它取决于教师输出信息的质量和学生的知识水平等。教师在输出英语言语时,单是自我感觉良好是不够的,所要达到的传神入化,应当包含学生心悦诚服的积极响应,使师生双方产生协调一致的心理体验,否则,便不会达到预期的效果。师生双方这种较为一致化的言语心理体验,我们姑且称为“语感效应”。
语言声音是信息传递的基本物质载体,教师注重言语声音的磨炼,是使自身英语言语输出的情绪体验与学生所获得的对英语言语信息的审美感受相融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为此,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
1.音准。这是语言声音最基本的要求。这一点把握得不够好,即使英语言语的量增加了,其效果也是事倍功半。
2.音速。即言语速率:或快或慢或缓。着重防止两种倾向:一是过缓;二是过快。
3.音量。即言语声音的强弱、响度。这是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声音太小,传出的信息不易被接受; 声音太大,就会有悖语言自身的艺术特性,效果自然不会心想事成。故应根据实际情况对音量进行恰当控制 。
4.音调。即言语的抑扬顿挫,声音的高低。要使学生听来优美、得体、生动、悦耳。
5.音色。即言语声音的属性,亦称音品、音质。这是加强英语言语控制的重要一环。
(三)注意非言语信息的辅助调控作用
人们除了使用语言信息进行交往沟通外,也存在着大量的非言语的交往,即人体语言信息的传播。在语言信息传播过程中,人的体语独具魅力,发挥着语言所不能发挥的功能。如体态、手势、站姿、面部表情及其他 动态行为等,均能使教师的言语表达更富色彩,更具说服力。教师自然、巧妙用之,能够使学生如闻其声、身临其境,大大促进英语言语输出效益的提高。
(四)把科学而灵活的思维方法引入英语课堂教学
除常用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外,应特别注意把当前各科教学所广泛探索的发散思维、立体思维、横向思 维、纵向思维、顿悟思维等思维方法纳入英语课堂教学的言语传输过程之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言语接受和创造性输出的能力,并使课堂教学逐渐进入到师生双方协调一致思维的高境界。把以上思维方法系列引入中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应注意三个问题:一是注重激活学生的思维,启动学生的思维活力,激发他们主动积极求知的欲望和行为;二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会科学的和灵活的思维方法,以便化难克疑,解决问题;三是注意多种思维方法的兼顾,提高掌握知识的应变能力。

⑨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教学

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进行语篇教学
语篇阅读教学着眼于文章的全文,将英语教学中的三大要素,即语音、词汇和语法巧妙而真实地融为一体,对课文进行整体教学,培养学生从整体理解课文的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进行上下段落之间、句子之间有联系的分析和学习。保证有效的英语语篇教学,是提高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如何进行有效的小学英语语篇教学? 下文笔者以译林出版社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 The seasons 一课为例,介绍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的基本过程。 1. 背景烘托,构建语篇整体概念 背景知识是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材料,背景知识的缺乏会造成阅读理解障碍。因此,语篇教学中,首先需要根据语篇的内容设置一些简单易答的问题或介绍与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丰富和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营造良好的气氛,促进学生构建语篇的整体概念,使得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语篇环境。这样做还降低了学习难度,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 比如,在教授Unit 5 The seasons 一课时,教师可以呈现漂亮的四季变化图片,并复习四季的词汇。学生根据这些图片和词汇可以预测语篇的内容,并通过引导学生快速阅读全文,使学生迅速抓住文章的重要信息,帮助他们快速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问题引领,贯穿教学 在小学英语语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就语篇内容精心 设计问题,并通过这些贯穿语篇主线的问题,指导学生了解语篇的内容,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抓住主要信息,掌握教学重点。同时,通过及时地设问还能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初步建立全文语义图像,进而培养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设计问题时应注意两个方面,一是问题要针对语篇的主要内容,有利于理清语篇脉络和层次,使学生能够在问题的引领下整体把握语篇;二是问题所用的句型要符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并有一定的坡度,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 情景设置,分层进行语篇阅读分析 语篇阅读分析的重点主要在于三个方面,一是熟悉每个语段的重要语句,掌握语段所提供的信息;二是分析文章遣词造句的特点,包括语句之间、上下语段之间的衔接和呼应,连句成篇的语法手段,转折、因果、列举等连句手段在表达语篇逻辑联系中的应用方法等;三是引导学生归纳全文的主题,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对应于上述三方面的语篇阅读分析,可以结合语篇内容,针对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游戏、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创设情景,让学生结合已学的内容,运用课文中的重点短语、句子进行交流。 在Unit 5 The seasons一课的教学中,学生了解了四个季节以后,教师可以通过观看生活片Life in the USA,发挥原版录音的优势,创设多元的语言输入输出,使学生多维度地感知美国四季的变化,多层次地习得语言。 4. 注重朗读,综合训练听、说、读、写能力 在所有的语言技能中,阅读能力是最容易保持的。学生一旦掌握了阅读的方法,他们不用老师的帮助就能进行自主学习,在阅读中进步作为高年级的学生,能读懂简单故事和短文并抓住大意。既是新课标二级、三级目标中所要求达到的基本素养,又是学生后续学习之所需。教材中的语篇是指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好材料,教师给予适当的阅读指导和阅读任务。让学生带着目的去阅读,抓住有用信息。当学生在阅读中找到这些问题时,也就读懂了文章。再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又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但语篇阅读不能停留于此,还要加强朗读指导训练,引导学生跟读模仿录音,分角色朗读,开展朗读比赛、分角色表演等,使每个学生会读,爱读,并能读出语感,在朗读中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5. 课外拓展,享受英语阅读的快乐 语篇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相关知识,读懂语篇内容,还要让学生对语篇阅读产生兴趣,在阅读中丰富知识,拓展视野,提高能力,享受阅读快乐。因此,单单靠教材语篇的阅读是不能满足学生的,会限制了学生能力和兴趣的发展。 将课堂进行适当的拓展,使语篇阅读延伸到课后。教师可根据教材中的语篇内容,收集相关的阅读材料,发给学生阅读,并利用好已订阅的英语报刊,有选择地进行阅读,或通过介绍相关的英语故事网站,让学生在网上阅读英语小故事。另外,可指导学生和家长自由选择适合自己水平的阅读材料进行阅读,鼓励定时定量阅读,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汇报,让学生在课外拓展阅读中积累知识,丰富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和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 语篇是小学高年级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好材料,是学生获取语言信息和运用语言的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选择素材,把握素材,处理素材,让学生在课堂中有所体验,形成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英语课堂教学局面。

阅读全文

与如何理解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语言观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