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幼儿教师如何上好一堂课
在本月的中旬,我带着忐忑的心情去市区实验幼儿园参加了教学能手的最后一轮考核:上课。参加上课的老师必须在两个小时之内将拿到的课题备好课,做好教学具,背出教案和故事,并和陌生的小班小朋友一起上好一堂课,半天下来,真是叫人汗颜! 要上好这样一堂课,真的不是很容易,不仅需要一定得教学经验,更多的是要老师各方面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机智,我认为要上好这样一堂课,仔细反思了一下,总结如下: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一)备好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 (二)优化课堂教学教学实施 在教学设计完成之后,决定课堂教学优化与否的关键要素是教师的教学技能。 教师最基本的教学技能包括:导入技能; 教学语言技能; 板书板图技能;讲解概念技能;教态变化技能; 教学演示技能 ;提问技能; 反馈强化技能; 组织教学技能; 结束技能。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 1、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2、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步骤/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C. 幼儿园教师如何备课课后反思
一、对选材的反思
对教材的选用,幼儿园教师有较大的自由度,所以对教材选用是否适宜,是课后反思的第一步。反思选材的适宜与否,首先要反思活动内容的安排是否根据班级实际情况选用,与目前班级幼儿的兴趣点相吻合吗?如若不相溶,但兴趣是可以引导的,内容选得适宜,照样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只有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才有参与活动的热情。除了兴趣以外,教师还必须考虑班级幼儿的经验基础。这一切凭教师事前的判断,会有较大出入。如我在进行主题《青蟹》中,发现可以选用的题材有《认识青蟹》、《好吃的青蟹宴》、《热闹的青蟹节》、《青蟹壳做小动物》等,其中《好吃的青蟹宴》,我想作为青蟹产地的孩子,肯定看见过妈妈怎样烧青蟹,吃过各种烧法的青蟹,但实际并非如此,课堂上,孩子们无话可说,只知道青蟹肉很鲜美,很好吃。整堂课成了老师的独言堂,介绍妈妈怎么烧青蟹,展示、介绍各种用青蟹做的美丽菜肴,究其原因,因青蟹价格昂贵,普通家庭吃的机会不多,吃的时候,也都是妈妈把肉弄出来喂到孩子嘴里,烧青蟹的方法一般都很单一,孩子们对这一方面的生活经验并不多,所以课上就没话可说。
其次要反思活动对幼儿是否有教育价值,也就是说通过这个活动,幼儿有什么收获,能否提升幼儿的学习经验。在幼儿的兴趣和教育价值之间有时会产生矛盾,幼儿感兴趣的题材可能没有多大教育价值,有教育价值的题材幼儿不感兴趣,所以必须要考虑两者的平衡。
二、对目标定位的反思
反思目标定位是否贴切、准确,首先要看目标定位是否以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再根据幼儿的学习效果来确定活动目标是定得高了、还是低了、还是刚好,不管活动的目标是重结果还是重过程,但目标必须是清晰的,是可达成的,而且是具有可操作性,能即时检测的。在反思目标定位的过程中,有一个现象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就是一堂课里,目标不能定得太多,重点的只要一两条能做好就行了,很难达成也很难检测的目标,特别像提高什么什么能力这样的大目标要慎用,这样的目标在一个活动里是看不出明显效果的。如中班科学活动《十二生肖》,活动目标有1、知道自己和亲人的属相,培养幼儿和家人之间的情感。2、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培养幼儿简单的推理能力。3、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4、感知十二生肖所包括的12种动物、十二生肖的排列顺序,感知了解十二生肖一年一种属相,12年一个轮回的规律。我们在引导执教教师反思自己的目标定位有什么问题时,指出重点目标是哪一个,应放到第一位,目标1是本课时完成的吗?目标2和目标3提得是否太大了。这位教师在反思时就明显地感到,自己的目标定位有问题,太多太宽,其实真正可用的是目标4。
三、对教学策略的反思
在整个反思过程中,对教学策略的反思是关键的关键,教学策略的运用是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它包括教学方法、手段的运用,活动呈现的方式,教师的过程指导等,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反思教学大环节的设计和进程。
反思教学环节的设计,主要回想预设的步骤是否科学,哪一个环节出现的形式时间上有问题,环节之间是否紧紧相连,步步递进,在教的过程中,条理清晰吗,与预设的有没有出入,根据幼儿的表现,临时哪些地方进行了改变,笔者在自己的课后反思中就常觉得很多时候不能按预设的方案进行,有时甚至加上一两个大环节,有时要删掉一些环节,对这些改动就值得反思,多问一个为什么。如,在中班玩骰子的游戏中,我预设了三个游戏,但实际上幼儿在认识骰子后,一个集体游戏,一个小组游戏就已经足够了,因为幼儿对游戏兴趣很高,希望能多重复几遍,我就满足了幼儿的要求。课后我就在想,幼儿虽然对骰子很熟悉,但对利用骰子大家一起做游戏是新鲜的,自然希望多做几次,如果这时候,终止正在兴头上的游戏而进行新游戏,反倒降低学习兴趣。那在今后的设计中只要两个游戏设计得精一些就好了。
2、反思教学细节的设计和处理。
在幼儿园工作中很多都是细节上的工作,却是不容忽视的问题。也许你只是遗漏一个小小的常规问题,但是你说了与没有说,都会出现很大的不同,也许因为你一个不恰当的提问,课堂就会乱成一团,细节虽小却很重要。所以在反思时,要从细节出发,从小的开始。
(1)、反思课的引题,是否马上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有没有为了引题而引题,绕了半天,没有一点实际价值,平时我们最常见的现象就是把课里所涉及到的物品藏起来,让幼儿漫无边际地乱猜一通。引题所的化时间也要注意,有些引题虽好,但如果花费了十几分钟,还没切入主题,那就本末倒置了,肯定会影响后面的活动。
2)、反思提问的艺术,恰当的提问能引发幼儿积极的思维,把活动层层推入,一堂课哪些问题提得好,哪些问题提得不恰当,而使得问题抛出后还要不断地修正启发,课后都应该好好地理一理。如中班故事《狮王拔牙》里有这样的一段问答:
师:"狮王的牙齿是谁弄掉的?"
幼:"是石头。"
师:"除了石头还有谁?"
幼:"没有了。"
教师的本意是希望幼儿能明白是狮王自己糖吃得太多了,引起蛀牙才丢的,幼儿当然不会想到这一层,教师课后反思这个问题提得很失败,要是换成狮王的牙齿是怎么丢的?那幼儿回答时思维就展开了,不会盯着石头了。值得注意的是一个课时里问题的数量也有讲究,问题过少,幼儿回答的机会相对就少,问题过多,容易造成重点把握不住,一般来说重要的问题五六个就够了。
(3)、反思教师的教学机智和临场应变能力,课堂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发生,譬如准备好的实验材料突然变化了,好好的一个孩子突然晕倒了,幼儿的回答出乎意料,让自己下不了台,这时自己是怎么应付的,这样的处理好不好,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笔者就碰到这样的一件事,在教幼儿做手工时,女孩奇奇突然晕倒在地上,同桌的小朋友说她睡着了,我近前一看,只见奇奇脸色青白,四肢抽搐,我惊出一身冷汗,马上把她抱起,怕吓坏其他孩子,边走边说:"不要紧,老师有办法,你们安心做手工。"跑到门外,马上把孩子放平,边掐人中,边大呼救命,引来其他老师,立刻打电话送医院。事后笔者在想,碰到这样的事,在救人的同时,是否让其他孩子一同参与,如打120电话,喊其他老师帮忙等,是否错过了一个很好的教育机会。
D. 优秀幼儿园教案反思怎么写
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并以此来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学反思一直以来是教师提高个人业务水平的一种有效手段,教育上有成就的大家一直非常重视之。现在很多教师会从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来反观自己的得失,通过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或教育心得等来提高教学反思的质量。 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 1、反思类型可有纵向反思、横向反思、个体反思和集体反思等,反思方法可有行动研究法、比较法、总结法、对话法、录相法、档案袋法等等。 2、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即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同时不断地获取学生的反馈意见,并把它作为另一个认识对象进行分析,最后把两个具体的认识对象揉在一块儿整合思考。教学反思贯穿于你的教学生涯,而不是某一阶段的特殊任务。我思故我在,我思故我新。 3、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教学反思需要跳出自我,反思自我。所谓跳出自我就是经常地开展听课交流,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学习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手段、方法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当然,无论是运用行动研究法还是比较法,我们都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达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 4、个体反思和总结法 “课后思”:一场课下来就总结思考,写好课后一得或教学日记,这对新教师非常重要;“周后思”或“单元思”:也就是说,一周课下来或一个单元讲完后反思,摸着石头过河,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月后思”:对于自己一个月的教学活动进行梳理;“期中思”:即通行的期中质量分析,这是比较完整的阶段性分析。通过期中考试,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意见,从而进行完整的整合思考;也可以以一个学期、一个学年或一届教学的宏观反思。 5、集体反思和对话法 集体反思指与同事一起观察自己的、同事的教学实践,与他们就实践问题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互动式的活动,它注重教师间成功的分享、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的共同体。俗话说:“旁观者清,当局者迷”,以旁人的眼光来审视自己的教学实践,能使自己对问题有更明确的认识,并获得对问题解决的广泛途径。教师互相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记录所看到的情景。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教学活动拍下来,组织观看。每个观摩的教师都写教学反思,都以自己的教学实践去分析,促使大家各自思考,然后共同研讨,重在针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困惑,进行团队反思,每个教师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即使出现认识上的冲突,也是一个智慧碰撞和切磋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师之间的合作与对话是反思性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反思不仅仅是“闭门思过”,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也是进行教学反思的重要途径,这是由教与学的社会性本质所决定。除了同事之间的集体反思外,还可请教育教研学者介入,提出有促进性、针对性的建议,促使教师不断反思,从而获得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步骤/方法: 1、写成功之处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达到光辉顶点。 2、写不足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为今后再教学上吸取教训,更上一层楼。 3、写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4、写学生创新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特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因此,将其记录下来,可以补充今后教学的丰富材料养分。 5、写再教设计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做,写出"再教设计",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来源:屈老师教案网)
E. 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运用教学机智
所谓课堂教学机智,就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处理有关教学的偶发事件地 能力,即应变能力,教学机智的实质是一种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教学技巧。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有较好的责任心、教高的业务水平、广泛的兴趣好爱好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机智。正如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不论教育者是怎样的研究教育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课堂教学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几十名活生生的学生在一起学习,他们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性格特点各异,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必然会出现千差万别,加之外界环境影响,课堂教学中出现偶发事件、意外情况是难免的、必然的。当偶发事件出现时,作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掌舵人,就应当因势利导,以变应变,调整预设,给学生腾出空间,机智地驾驭课堂,正确处理课堂教学的偶发事件,让课堂呈现别样的精彩。有的教师不是没有发现教学中的“偶发事件”,而是发现了但一时措手不及,不知如何处理。当课堂上出现偶发事件时,教师应如何妥善处理呢? 珍视并挖掘教学中的生成性资源 将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 如果要使课堂上能有鲜活的动态生成,一是学生善于思考,另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把学生的发展放在第一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和创造能力作为改变教学程序和方法的目的和出发点。只有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学活动中的对话,才有可能发生在对话双方自由的探究或自发的讨论中,发生在对话双方人格上真正的相互回应与相互碰撞中。所以,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机智产生的基础。 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更是教学“资源”的重要构成与生成者。他们在课堂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积极性、注意力、思维方式、合作能力,他们提出的问题与争论乃至错误的回答,无论是以语言还是以行为、情绪的方式表达,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资源,教师要做一个敏锐的倾听者和发现者,善于抓住课堂上每一个这样的契机,把“偶发事件”的价值最大化。 二、设计弹性方案,拓展自主空间 教学是有目标、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要想取得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充分的的预设。因此,预设是教学的基本要求。而钻研教材,了解学情,是进行预设的重点。教材是落实课程标准,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也是教师进行课堂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只有对教材的深刻的理解,对相关的知识点博学精通,心中有数,以及注意对教材内容的前后联系,这样才能回答和处理学生就教材内容提出的疑问,也才能就教学情况变换教学方法。例如,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答不上来,怎么办?或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或变换角度等。这些都必须熟悉教材才能办到。 深挖教材内容,既能使自己准确把握教材,有针对性地处理好教材,又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学情是学习者在某一单位时间内或某一学习活动中的学习状态。它包括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思路、学习进程、学习效果等诸多要素。学情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学情客观存在;第二,学情复杂多样;第三,学情可以改变。学情的2几个特征给我们的启示是:一要针对学情备课;二要灵活调整学情。熟悉学生情况。教师在上课前必须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及兴趣爱好、课外阅读等方面的情况,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对同一个问题,由于每个学生知识基础和观察思考的角度不同,会有不同的看法。这就要求教师注意把握学生思维的脉搏,从学生的角度关注知识生成的过程。 基于对教材的钻研和对学情的了解,在进行充分预设是必要的。但预设应该是有弹性、留有空白的。因为教学过程本身是一个动态的建构过程。因此,教师充分考虑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在预设时,预留“弹性时空”,从而使整个预设留有更大的包容度和自由度。在实施过程的设计上要“大气”,不求老师一厢情愿、滴水不漏式的预设,重在全程大环节的关联式策划;在每个大环节中又要充分考虑到各种情况,例如,学生会提出什么疑问,教师如何作答;教师提出某个问题,学生会怎样回答,一般有几种答案,教师怎样引导,最后该怎样导归纳等。如果在备课过程中多从学生方面考虑,会有利于提高教师的应变能力。 增加文化底蕴,积累教学智慧,灵活驾驭实施过程 加强学习,不断扩大知识面。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都是以一定的知识作为前提条件的。因此只有加强学习,不断扩充、积累、反思已有的教学经验,才能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 课堂上,教师怎样才能发现学生回答中富有价值和意义的东西并灵活机智的处理呢?这需要教育机智。教学机智并不神秘,它是教师多种教育能力的结合,可以通过培养锻炼得以形成和提高。一个教师要掌握教育机智能力,提高教育的艺术水平,需要在教育理论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积累多种“案例”和“处方”,可以说经验越丰富,遇到意外事件心中就越有底,就可“处变不惊”,反之经验贫乏,就可能惊慌失措,束手无策。但教育机智的形成,非一日之功,它有一个厚积薄发的过程。首要的是加强学习,增加文化底蕴。生物知识浩如烟海,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个“杂家”,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扩展自己的教学思路,适应现代生物教学的需要。另外,掌握常见的教学策略,积累丰富的教学机智也是必不可少的。如: 1、绕道迂回,调节难度。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当原来设计的问题失去对学生思维的锻炼效能时,应及时调节难度。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要适当变换角度或适当补充铺垫绕道迂回,放缓思考的坡度或化难为易;如果原来设计的问题过于浅易,要追加问题,以调节难度,实现预期的教学目的。 2、因势利导,争取主动。在教学过程中,由于突发事件的发生,使课堂陷入被动,这时可想办法转移学生的注意力,因势利导,把出现的事情与教学联系起来,扭转被动局面,往往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作演示实验时,由于客观原因实验不成功或出现结果异常,学生议论纷纷,这时教师可马上话锋一转,叫学生回答实验为什么不成功,这样可引导学生从反应的原理、实验装置设计、试剂的选择以及条件的控制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分析,同样可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制造氛围,创设情境。沉闷的课堂气氛难以激发学生的思维,但过于喧哗的课堂又难以使学生冷静思考,及时把握教学中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控课堂使学生的思维保持兴奋活泼状态。如在课堂教学中,将实验设计更具有突发性,仪器安装更具有审美性,操作演示更具有科学性和规范性;将思考问题的设计带有连续性、阶梯性、跳跃性;教学语言的选择注重情感性、幽默感以及悬念的巧设和思维路径的变异等都是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有效途径。 4、启发诱导,对症下药。当学生的发问或回答出乎意料之外,可根据场景给予鼓励并及时引导,避免因犹豫不决而带来的课堂混乱和学生思想上的彷徨。及时把握学生的思维脉搏,发现症结,采取针对性措施。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要求教师以组织者、引导者和规范者的身份具有良好的教学机智,教学机智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它与教师高度的修养、深厚的功力、广博的知识、熟练的技巧和丰富的经验为基础的,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对教材的高度理解、对学生的充分熟悉、对知识的科学态度和对学生的真挚感情,才能适应新课程理念下教学的需要,灵活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进程。
F. 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教学机智”
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发火”。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由于课堂教学环境的不同,出现的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的类型也有所不同。总的来说有这样几种类型:外部干扰型、教师失误型、学习困扰型、课堂异常型等等。处理课堂突发事件,前提要有爱心和耐心,其次要讲究艺术和方法。作为一个教师要“多用情,少发火”。要以情感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层出不穷,作为人师,我们应以“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理解学生、体贴学生”的原则来谨慎、恰当地处理好课堂的突发事件。在课堂上,只要我们能根据不同的情况,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应变方法,就一定能够处理好各类偶发事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细致地概括来说,处理课堂偶发和突发事件有大致以下几种方法。1、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到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采取以变应变的方式。案例:我校一名科学教师在上课的时候,突然有一为学生大叫:“蜘蛛”,顿时课堂出现了一片混乱的现象。这时,老师让学生赶走蜘蛛后,开始了对昆虫这一知识点的讲解。这样做不但有利于缓解学生恐惧的心理,而且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很好地与课堂内容相结合。2、将“错”就“措”法。这种方法其实在课堂运用得比较普遍。往往是在老师自身不小心犯错的情况下,碍于面子,不能直接说老师自己错了,但又不能将错就错,不加纠正,影响教学效果。这种情况下来个将“错”就“措”,询问学生,刚才老师哪里有不对的地方?这不失为一种良好的教学机智。3、实话实说法。案例:有一次,我在教唱课的时候,有一个音应该唱六拍,而我在教的时候是五拍,学生虽然在跟我唱,但声音越来越小,声音里透露出一种疑问和不肯定的感觉。我问:“怎没不唱了。”有问同学说:“老师,这里是唱六拍,不是五拍。”我一看果然错了,于是我马上对同学们说:“刚才这位同学说得对,老师不够仔细,唱错了,我们一起来改正好么?”这时,课堂又回到了原来的教学状态。有时候,教师由于不够仔细难免会出现一些小状况,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的失误,而不去管学生心中的疑问,这样就不对了。有时候教师坦诚的襟怀、实事求的做法是能马上解决这些小小的问题,而且也不会影响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相反错了不改正,学生会对老师产生不信任感。4、因势利导法。所谓“势”,是指事情发展所表现出来的趋向。处理偶发事件时,要注意发现和挖掘事件本身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意义,然后顺势把学生引向正路,或逆势把学生拉向正轨。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是很难的。这时教师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顺应学生好奇心,满足学生求知欲,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这样,不仅保证了课堂教学的秩序,而且扩充了课堂教学信息,从而达到教学目的。案例:在一堂数学课上,一位数学教师正在讲关于质数与合数的基本概念,突然,教室外基建工地传来“嘭、嘭、嘭……”的拖拉机发动声,而且这声音还一直响下去,使教学无法进行,学生也烦燥不安,张望窗外。这时,教师灵机一动,大声讲道:“现在大家开始数数,看拖拉机的响声有几下,然后回答你数的是质数还是合数。”这个案例中,学生注意力已游离了教学目标。如果这时命令或强制学生听讲,不仅教学效果不好,而且会影响师生之间的融洽关系。这位教师因势利导,巧妙地把环境中的噪音变成了有利于教学的情景,顺应了学生的心理,使他们的注意力很快集中到学习中,并且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正确教育,因势利导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教师要坚持正面教育,循循善诱,因势利导。遇到课堂偶发事件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正面启发,善于诱导,且要摆事实,讲道理,以理服人,民主平等。是说服而不要压服;是疏导而不要惩治报复;是诱导攻心而不要简单粗暴;是真心接受而不要强迫服从。为此,就要求教师遇到偶发事件时要耐心、动之以情、规之以矩、导之以行,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启发自觉,帮助学生自我认识错误,从而有效地处理课堂偶发事件。
G. 如何有效的组织幼儿园让小朋友参与课堂游戏互动
“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组织与互动”是师幼之间不断进行着的一种生命之间的沟通和交往,活动过程定位在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交往、相互影响的动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通过重新建构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互动方式,形成交互影响,不断产生思维“共振”,达到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 活动组织中有关师幼互动的常见问题 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同样的一份经典的活动方案,由不同的教师执教会产生不同的活动状态。由此可见,一个成功的教学活动,除了要制订合适的目标,精心设计活动过程外,教师在教学现场的师幼互动水平、处理预设和生成的能力等,也是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组织活动的能力也是反映教师专业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 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能力直接影响着活动组织的成效,那么幼儿教师是否能够认识到“互动”的重要性?他们又是如何理解“互动”的呢?通过调查与访谈,我们听到了以下几种声音: 1.互动其实是烘托教学气氛,气氛好,就会觉得互动好。 2.互动太难了,有天赋的教师才能做得好,一般教师学都学不会。 3.互动就是经验积累的成果,需要一定的教龄作为铺垫,年轻教师要慢慢学。 4.互动很简单,无非就是幼儿兴奋点、开心点,教师灵活点、反应快一点。 通过观察和了解教学实践,我们发现,在新课程全面推广的今天,虽然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时都会特别关注师幼互动的效果,但对于“互动”理解上的偏差,导致教学过程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失真”的“互动”。 1.形式化互动:表现为互动实质的缺失。教师与幼儿两者之间相互扮演着互动的角色,但是彼此间的互动只有形式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只“议”不“思”、只“说”不“听”。 2.单一性互动:表现为互动形式的失当。教师力图从“独白”走向“对话”,使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成为活动的主要形式,幼儿之间的互动较少。 3.偏向性互动:表现为互动对象的选择上。教师在选择互动对象上有着明显的倾向性,相比较而言,能力强的幼儿获得更多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在互动内容和时间的分配上也存在着“因人而异”的现象。 我们的思考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着力研究,如何建立积极、适宜、和谐的师幼互动,从而改善幼儿园活动组织的现状。 (一)关于教学情境与氛围营造 “情境”问“教学具”:“活动中,你会跟着我走吗?” “教学具”反问“情境”:“那你会跟着幼儿走吗?” “情境”回答:“不会,我是跟着教材走的。” “教学具”断然答道:“那我就不一定跟着你走了。” 情境与教学具最初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预先设计与准备好的,但随着活动进程的推进,教学情况可能会发生多种变化,此时情境与教学具应该注重现场的几种即时变换: 1.关注情境与教学具在现场中的合理性,充分把握内容的活动因素和幼儿的思维现状,充分利用幼儿原有的生活经验。 2.让情境与教学具呈现阶段性,根据幼儿在现场反映出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及时利用或创设情境,巧妙改变教学具,从而吸引幼儿,尽量让幼儿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幼儿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关键点:吸引幼儿的有时不是教学活动的内容,而是教师本身 良好的师幼关系能拉近师幼的距离,使教与学之间有效连接起来,使幼儿能够充分学习与发展,要实现这样的“师幼互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 1.接受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并通过温暖而富有感情的互动表达对每个幼儿的接受。 2.处理好影响幼儿主动性的各种因素,想方设法引导幼儿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知识、情感、态度、需要、兴趣、价值观等方面以及生活经验、行为规范等广泛的信息交流,实现师幼互动,并通过生生互动,相互影响,相互补充。 3.教师与幼儿的互动必须借助于有效的媒介,如语言、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以及使用目光接触、表情、手势等非语言行为与幼儿沟通。 总之,良好的互动是师幼心灵的沟通,有效组织与实施活动必须要把握好幼儿的本体需求,以情动情,引入情境。 案例呈现:情境介入——区域游戏“拼图角” “拼图角”的材料包括:第一层次——木质积木的拼图(9~12块);第二层次——带底板的纸质拼图(底板上有和拼图轮廓一致的轮廓线);第三层次——没有任何提示的散装拼图(40~60块)。 情境一:今天,倩倩第二次来到“拼图角”,她已经两次完成由9块木质积木组合而成的拼图了,这时她抬起小脑袋说:“老师,我拼好了!”(此时倩倩的言下之意就是,我没有事情可以做了,却没有注意到边上的纸质拼图。) 教师介入:摸摸倩倩的小脸,有点“夸张”地表扬她:“哇!倩倩拼得那么快呀!我们一起数数这幅拼图一共由几块积木组成?”同时,引导倩倩向旁边也在玩拼图的幼儿介绍她的成功经验。 教师介入情境的意义: 1.和幼儿一起感受成功的喜悦并帮助幼儿一同数数; 2.通过提问,将幼儿的经验传递给同伴,既增强成功者的自豪感,又间接起到示范的作用。 情境二:教师指着边上的纸质拼图,对倩倩提出新的挑战:“倩倩,试试看别的拼图,行吗?”过了一会儿,倩倩还是没有成功,教师发现倩倩直接选择第三层次的拼图了。 教师介入:倩倩,仔细看一看,这里有两种拼图,你可以先选择一种简单的,你看这一种底板上有轮廓线的,好像简单点,你先试试这种。 教师介入情境的意义:当幼儿由于选择了超越自己现有水平的操作材料而影响活动成果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介入帮助幼儿寻找更适合自己活动的操作材料。 通过这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如何保证教师介入情境的有效性,并形成良好的师幼互动,教师要注意: 首先,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有效介入要综合分析区域的预设目标、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当前的活动情况,对幼儿的行为、语言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及时做出有效反应。 第二,介入过程中教师的语言表述要简洁、清晰和明确,同时要起到示范作用。 第三,材料是师生互动的中间媒介,材料的传递性、层次性和合理性,决定着幼儿活动挑战度的适宜性。 第四,操作活动中教师的介入应该基于仔细的观察与分析,介入应该是间接的、适时的。 最后,教师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除了给幼儿亲切和温暖的情感体验外,也让幼儿在间接的帮助中得以感受成功的体验。 (二)关于巧问与有效调控 “预设提问”对“现场巧问”说:“世界有了规范和统 一,才那么美丽。” “现场巧问”反驳“预设提问”:“世界有了改变和创新,才那么美丽。” “世界”说:“别争了,你们都是我最亲近的人。有了你们,我才美丽。缺了任何一个,我都会逊色。” 教师组织教学活动时往往会根据活动预设进行提问,但是在活动中完全按预设好的问题实施却不一定起到好的效果。所以,组织教学活动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适时、适当地调整预设的问题,而提问的适切性直接影响着教学活动品质的高低。因此,根据教学现场的实际情况,通过巧问和追问引导幼儿针对各种问题进行思考,形成有效的师幼互动和生生互动,有效调控教学现场,这是教师相当重要的专业能力。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要注意: 1.倾听是巧问的前提,教师善于倾听幼儿,包括倾听幼儿的妙想,倾听幼儿的童心,倾听幼儿的错误,倾听弱势幼儿的声音等。 2.现场的巧问应抓取即时的素材,抓住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多用激励、接纳等语言增进教师与幼儿互动的行为,有效引发
H. 简谈如何运用教学机智提升幼儿教育
新课程教学观认为,教学不只是课程的执行和传递,更是课程的创生与开发;教学不是实施计划、教案,照本宣科的过程,而是课程内容持续生存和转化的过程,是帮助每一个幼儿进行有效地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当幼儿出现错误时,教师要及时创造条件,巧妙诱导,使之感悟并纠正自己的失误。
I. 关于幼儿园 怎样上好一堂课教研心得
要上好这样一堂课,真的不是很容易,不仅需要一定得教学经验,更内多的是要老师容各方面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机智,我认为要上好这样一堂课,仔细反思了一下,总结如下:
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
(一)备好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包括:
1.教学目标设计(教什么、学什么设计):
教学对象分析;教学内容分析;教学目标设计。
2.教学策略设计(怎么教怎么学的设计):
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教学方式方法的选择;教学媒体的运用。
J. 幼儿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教学机智有哪些
幼儿教师处理学生问题的教学机智有四点
1、随机应变:
马卡连柯说:教育技巧的必要特征之一就是要有随机应变能力,有了这种品质,教师才可能避免刻板及公式化,才能估量此时此地的情况和特点,从而找到适当手段。教师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机智的集中体现。比如有位外语教师在教cook (公鸡)一词时,有个学生突然怪声怪调地说:“有没有母鸡呀?”顿时,全班一片喧哗。教师平静地说:“有,不仅有母鸡,还有小鸡这个单词。”接着一一讲解,并表扬了那位学生好学好问,但也批评了他说话的态度。这样机智的处理,既没有干扰正常教学,还使学生掌握了更多的知识,受到了教育。由此可见,随机应变能力是教育艺术的高度表现,也是教育机智的重要特征。
2、因势利导:
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根据学生的需要和特点,利用并调动积极因素,循循善诱,使学生扬长避短,健康成长。例如一位教师上课时,发现某学生看小说,就突然提问他。可这个学生站起来嘻皮笑脸地说:“这个问题嘛,我可以给全班开个讲座了。”全班哄堂大笑。这时教师沉着地说:“好呀!正好教学计划中有个专题讨论,下周进行,你作中心发言。”那个学生一下子泄了气。课后为了下周的发言,他查找了许多资料,作了充分准备,发言时效果很好。教师表扬了他,他也公开向老师道歉。这位教师正是能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才解决了这个棘手问题,充分展示了自己良好的教育机智。
3、掌握教育分寸:
这是指教师要讲究教育的科学性、严肃性,在教育学生和处理问题时,能实事求是,分析中肯、判断准确、结论合理,对学生要求适当,使学生心服口服。选择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处理措施,善于批评与表扬,惩罚与奖励适当适时,这都能体现出良好的教育水平,也有利于教育机智的有效发挥。
4、对症下药:
这是指教师能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的具体特点,巧妙地采取灵活多变的教育方式方法,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有位教师在教室发现了个别学生抽的烟头,但他没有点名批评。班会时,他说:“今天,我要谈谈吸烟的好处。”同学们一听就愣了,特别是吸烟的同学更是莫名其妙。这时老师接着说:“抽烟有十大‘好处’,第一,抽烟的人永远不会老,据医学研究,抽烟的历史越长,寿命越短,当然永远也别想老了一一提前死亡。”老师一连讲了十个“好处”,学生明白了老师的意思,以后,班上再没有发现学生抽烟的事情。这个成功的教育事例,就体现了教师巧妙、幽默的教育机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