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一篇小学课文的阅读教学分析

一篇小学课文的阅读教学分析

发布时间:2021-01-31 14:48:51

1.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略读课文的教学有何困惑如何定位如何实施

教什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1.依据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文本特点确定明晰、具体、可操作与可检测的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具体、集中,具有提升学生言语运用能力与渗透人文熏陶的价值。如何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1体现对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阅读策略和方法的培养;2.突出学生的言语理解、运用能力的训练和培养;3.关注学生的个性阅读、独特体验、阅读兴趣、阅读习惯和价值取向。学域如何学【学习状态、参与程度】1.注意状态:集中、持续;2.参与状态:投入、全员;3.思维状态:积极、主动;4.情感状态:自然、自控。“四真”——真读、真思、真议、真练学习效果【目标达成、素养提升】1.有效达成预设教学目标;2.学生在语文知识、言语技能、阅读策略与方法、审美、情感态度等方面获得实实在在的知识积累、技能训练、过程感悟、人文熏陶乃至语文素养提升。下面仅就中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教什么”和“如何教”,结合本次教学展示会上的课例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一、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学内容)无论是作为研究者,还是作为听课教师,我们审视、评价一节阅读课,首要的关注点应该是教师“教什么”(教学内容)是否明确、具体、合宜。但是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研究过于关注教师“怎么教”,也就是过于关注阅读教学方法的研究,而对于教师“教什么”,也就是更加关键的阅读教学内容的研究、建设,却一直处于茫然、模糊的状态,从而难以从根本上改变语文阅读教学“少、慢、差、费”的现象。王荣生教授指出,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层面的概念,它同时面对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针对具体情境中的一个班乃至一组、一个学生,为使学生更有效地达成既定的课程目标,“实际上需要教什么”。第二个问题是,为使具体情境中的这一班学生乃至这一组、这一个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既定的课程内容,“实际上最好用什么去教”。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文内容等同于教学内容,将自己读懂的内容等同于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同时,很多阅读教学还处在阅读理解(即学生读懂课文写了什么内容)的层次,很少对于每篇课文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研究。我认为,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学内容)大致包括三个方面:(一)写了什么这里指的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阅读教学中在课文内容、主旨方面完成五个任务:1.理解课文的内容;2.习得课文介绍的相关知识;3.感悟课文表达的主旨;4.体悟课文蕴含的感情;5.受到审美的熏陶感染。(二)怎么写的如果说“写了什么”是从语言文字到思想内容,“怎么写的”就是从思想内容再回到语言文字,也就是完成张志公先生所说的“走一个来回”。当前很多阅读教学往往只重视“写了什么”,这可以说是仅仅完成了阅读教学的一小部分任务,因为阅读教学的更重要的任务在于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各种语言形式在准确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逐步习得语言运用的规律,最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怎么写的”大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词语:重点词句的品析、体悟,看似平淡却蕴含深意的词语;2.句式:课文中出现的具有迁移作用的或不同寻常的语言表达方式;3.写法:修辞手法的使用,构段的方式,课文开头、结尾、过渡的方法;4.标点:准确使用的标点,意味深长的标点,异乎寻常使用的标点。(三)学会阅读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近年来,语文界对于国际学生评价(PISA)、国际阅读能力发展研究(PIRLS)及台湾阅读策略等的了解不断深入,对于在阅读教学中应进行阅读方法、阅读策略的教学已经形成共识。人们普遍认同的比较适合小学语文阅读的主要阅读策略包括:提问、联系、预测(猜想)、联想、推论、比较、概括、图像化、综合(统整)等。那么,语文教师确定阅读教学“教什么”(教学内容)的依据是什么呢?简言之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1.依据学情实际:包括你所教这个班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语言积累程度、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此前本班学生是否接触过与本篇课文相同题材、题材的课文,学生是需要从零开始学习这类课文,还是需要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拓展、提高,等等。2.依据文本特点:这里面又包括两点,一是文体特点,比如教学写事的记叙文,就要关注事情发展的叙述过程;教学小说,就要引导学生把握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的特点;教学寓言,就要让学生深刻地体会和认识寓意等。二是语言特点,比如作者准确的用词、多变的句式、平中寓奇的写法、一反常规的标点等。3.依据课标要求:虽然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的具体化方面仍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如果教师仔细研读课标,尤其是不同学段对于同一教学内容的不同要求,还是对于确定合宜的教学内容很有帮助的。例如对于词语的教学要求,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的要求是不同的:第一学段: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第二学段: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第三学段: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这样,在阅读教学中就应依据不同学段的要求,确定具针对性和层次性的教学内容。二、阅读教学“如何教”(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我认为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应该首先明确“教什么”,再考虑“如何教”,而且根据很多优秀语文教师的经验,往往几乎在明确了“教什么”的同时,“如何教”也会自然而然地形成比较顺畅、有效的教学思路和设计。这也就是说,教师在着手一篇课文的教学设计之前,应该首先做的功课一定是文本细读,而且是全身心地“潜心会本文”,然后要从文本中跳出来,将自己的身份和视角从一名成熟的阅读者转换为一名处在阅读学习阶段的不成熟的阅读者——学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设想:学生阅读这篇课文能读懂什么?可能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学生阅读中会出现的阅读障碍是由于背景知识的欠缺,还是阅读策略的缺失?学生学习这篇课文,在语文运用方面应该习得、驻留哪些知识、技能?在思想感情方面应该得到哪些体悟和感染?等等。关于阅读教学“如何教”,现在广大教师从认识和理念上都比较一致地认同要致力于学生语文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这次“精英杯”教学展示会的16节课为我们研究在实际阅读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行为层面,应该如何落实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动的课例。下面,我想仅就与阅读教学“如何教”密切相关的几个问题,结合正反两方面的课例略陈己见。(一)要正确认识与恰当处理阅读教学中的“理解”理解能力是阅读能力的核心,理解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题中应有之义,理解也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实际阅读教学中,不应绝对化地看待理解,即使在实施新课标的背景下也不应一概拒斥理解。有的课文学生理解不够深入或理解上容易出现偏差,有的课文,含义比较深刻,时代背景远离学生,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这样的课文在教学时就应适当加大理解的分量。例如《爷爷的压岁钱》一课,教师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攒”等重点词语,通过男生、女生分别复沓朗读“我”7岁、10岁、12岁时爷爷说的话,不断加深感悟爷爷的良苦用心。当前阅读教学中较为普遍存在的是过于注重课文内容的理解,导致月底教学的效益不高,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不高。例如《“美极了”与“糟透了”》,课文的主旨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文中作者有很明晰的表述),像这样的课文就没有必要在内容理解上过多纠缠,可以把省下的时间多用在体会、练读不同人物的心理、语气。(二)教学环节的设计要简明、简单阅读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而且许多参加公开课、展示课的教师往往力求把课设计得有新意。但是,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环节很多,教师设计得很费力,课堂上师生都很忙乱,每个环节看似都走了一遍,但总觉得哪个环节都不扎实。本次展示会上教师执教的《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教师根据课文四个季节的构段方式相似的特点,先带领学生学习春天这部分内容,并引导学生总结出作者描写春天小兴安岭的思路:季节——树木——其他景物。接着,就让学生按照这样的思路和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另外三个季节,相机进行朗读、背诵的语文训练,教学层次清晰,教学重点突出。(三)阅读教学要体现文体意识之所以很多阅读教学出现了千篇一律的模式化现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罔顾不同文体的特点。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设计和实施阅读教学的时候,应从文体的角度进行考虑,力求依据文体的特点教学。例如教师执教《杨子荣打虎》时,根据课文的小说(节选)的文体特点,抓住小说的三要素,引导学生品读重语段中的场面描写,体会人物心理、表情、动作描写对于刻画杨子荣这一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从而认识杨子荣具有的临危不惧、沉着冷静的英雄品质。教师执教元曲《塞鸿秋·湖上即事》时,则突出了意境的创设与体会,重点进行诵读训练,很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四)阅读教学要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目前一些教师的阅读教学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以教师的理解代替学生的感悟的现象,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教师的提问设计仅仅是为了完成预定的教学设计服务,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阅读学习实际。而在这次展示会上,教师教学《故乡的芦苇》一课,教师提出的学习要求是: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动笔画一画,再写上自己的体会。教学《莫高窟》时,上课伊始,教师就让学生围绕课题提出自己的问题,学生提出的问题设计莫高窟的位置、莫高窟里都有什么等,教师顺势教学。这就体现了阅读教学是从学生的初步阅读感受出发(而非从教师的设计出发),也使教师的问题设计具有了整体性和较高的思维价值,同时为学生的自主阅读学习提供了空间。(五)语言形式的学习与运用要真正成为阅读教学重要内容1.注重正音等语文基本训练。这次展示会上,教师普遍重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读音,而且采用了灵活而有效的方法。比如教学《哈尔威船长》时,教师出示了“奔”的两个读音:bēnbèn。同时出示了词典中对这两个读音的解释。接着,出示了课文中含有这两个读音的句子,引导学生正确地予以区分。2.词句学习的方法要灵活。无论是初读课文后集中认读词语,还是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重点词语词语的品味,都体现了对于词语教学的重视。因为词语不仅是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也是贯穿整个小学三个学段阅读教学的重点。除了借助词典、联系语境理解词语的方法外,在教学《莫高窟》学习“惟妙惟肖”和《故乡的芦苇》学习“纺织娘”等词语的时候,教师使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词语,效果较好。学习《千里跃进大别山》,教师同时出示三个句子:①先头部队的战士杀向敌人。②先头部队的战士勇猛地杀向敌人。③先头部队的战士如猛虎下山,杀向敌人。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到,使用形象的比喻比仅仅使用抽象的形容词,表达效果更形象,更生动。3.朗读训练的目标要具体,训练要扎实。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学生更加具体、深切地体会课文内容、主旨和情感。要根据不同课文的特点及学情实际,确定每课时具体集中的朗读训练目标,切忌每篇课文都在教学设计的教学目标中笼统地写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美丽的小兴安岭》中有这样一句:“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一位教师根据课文是描述小溪的,提示学生朗读时将其中“淙淙”要读得轻一些。还有教学《月光曲》,教师也提示学生要把“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中的“霎”读得轻一些、虚一些,以表达出当时的意境。这样的朗读训练目标就是准确而具体的。每节课的朗读训练目标也不宜过多,教师要重视训练的扎实。尤其是当学生反复朗读也读不出效果时,教师要通过范读、创设情境、语言描述、技巧提示等多种有效方法,帮助学生,真正让学生通过每节课的朗读训练,朗读水平均有所提高。4.要重视进行综合性的语用训练。阅读教学中应力求进行综合性、整体性的语用训练,对于具有较高语用训练价值的语言文字要从多个角度、采取多种方式进行训练。例如针对《莫高窟》描写飞天的这部分文字,有两位教师是这样设计语用训练的:(1)品读语言,发现特点(使用排比句,每句使用两个四字词语,句式整齐,描写形象);(2)朗读训练,读出画面;(3)练习背诵,积累语言;(4)搭设支架,尝试仿写。一位教师出示:有的手握短笛,();有的围坐一起,();有的(),()。一位教师展示了另外三幅飞天的图片,出示:壁画上的飞天,有的(),有的()。5.阅读教学要关注语言表达的学习与训练。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要倡导指向表达的阅读教学。我理解就是强调要在阅读教学中重视语言表达方法(如遣词造句、修辞、构段谋篇等)的学习。除了上述提到的结合课文内容进行仿写之外,本次展示会上,教师执教《爷爷的压岁钱》临近结尾时,让学生以“感谢你”为题,写一写对亲人感谢的话。需要注意的是,阅读教学中的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要尽量贴近课文内容,即使是安排的想象、拓展表达练习,也应与课文的内容或表达有某种相关;同时要避免为写而写的倾向,一定要因文制宜,因学生制宜,注重实效。6.要积极探索阅读策略教学和群文阅读教学。在本次教学展示会上,一位教师教学《杨子荣打虎》时,运用折线图的形式,让学生尝试使用“图像化”阅读策略学习小说一波三折的写法,并进行复述训练。一位教师执教《拐弯儿处的回头》围绕“父爱”这一主题在一节课中进行了群文阅读教学:①用《不一样的爸爸》这一绘本的朗读导入;②教给学生用串联关键词的方法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③学会运用朗读评价的阅读方法;④延伸阅读,学习《地震中的父与子》。这两节课对于目前阅读教学研究的热点——阅读教学策略和群文阅读教学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带给与会的教师很多启发。

2.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方法发表

3. 小学语文课文阅读教学

23 小抄写员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楷、瞒、懊”3个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皮肤、签条、缩短、脾气、名册、呵欠、咳嗽、原谅。
2.初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落。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了解文章的作者。
1.齐读课题,质疑、解疑。
什么是抄写员?本文说的小抄写员是谁?
(抄写员指照着原文抄写的人。本文中的小抄写员指的是叙利奥。)
2.了解本文的作者。
课文选自《爱的教育》一书。作者是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1866年参加意大利反对奥地利统治的民族解放战争,后来曾加入意大利社会党。所写的日记体小说《爱的教育》描写学生生活,带有感伤情调,其他作品有《公共马车》、《工人女教师》。
二、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按要求读课文。
(1)读准字音。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利用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办法进行自学。
(3)认识生字,掌握字形。
2.指名读课文。
(1)理解课文中的词语。
一味:单纯地、一个劲儿地。
迸出:指由内而外地、突然地、不能抑制地发出。
瞟:斜着眼睛看。
懊悔: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后悔不该这样。
啜泣:抽噎,抽抽嗒嗒地哭。
自作自受:自己做错了事,自己承受不好的结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与同桌合作读书,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小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瞒着父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坚持抄写签条,虽然被父亲误解、冷淡,依然坚持着。)
2.围绕着叙利奥帮助父亲抄签条这件事,课文写了哪几部分的内容?请你划分出本文的段落层次。
3.学生汇报。
课文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叙利奥要帮父亲抄签条,父亲不同意。(1—4自然段。)
第二部分:叙利奥瞒着父亲抄写签条。(5—24自然段。)
第三部分:父亲了解了事情的真相。(25—30自然段。)
四、分组分部分熟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2.认真书写本课的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母,主动为父亲分忧解难的美德。
2.领悟作者通过人物的心理活动展示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后请你说一说:你觉得叙利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
2.学生自读课文。
3.讨论交流,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
(体谅父母、爱家人的孩子。)
二、带着问题读课文
你是从哪儿体会出来的?请你画出体会最深的语句,体会后出声地读出来。
三、突出重点内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叙利奥三次受到父亲的责骂、误解都没有怨言,仍坚持帮父亲抄签条。
抓重点句体会,尤其是心理活动的描写。
句子①
叙利奥虽然不说什么,心里很快活。他想:“爸爸不知道我在替他写,还以为自己没有老呢。好!就这样做下去吧!”从“心里很快活”体会出他默默帮父亲工作,看到成果,他很高兴。“就这样做下去吧!”说明他要帮父亲抄下去的决心很大。
句子②
每天晚上到了十二点,叙利奥就起来工作。
从“每天十二点”体会到为了帮助父亲,他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
句子③
叙利奥出世以来第一次挨骂,心里很难受……叙利奥重新振作起来,心里暗暗对自己说:“唉,还是继续做下去。白天多用点功,夜里仍旧工作吧!”
从“心里很难受,继续做下去,仍旧工作”去体会。叙利奥长这么大,第一次受到父亲的责骂,心里真是很难受,可看到父亲和一家人高兴的样子,他坚定了继续做下去的决心。
句子④
叙利奥一声不响地受着责备,忍住了就要流出来的眼泪,心里却很欢喜。
从这句话中我们能体会到他怕父亲知道,就不会让他做了,所以他没有告诉父亲。
句子⑤
“啊,不是这样!您不要这样说,爸爸!”叙利奥含着眼泪恳求说。他真想把经过的一切说个明白,可是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心里反复说:“哎呀,不能说,还是一直瞒着下去,帮爸爸做事吧。学校的功课是非学好不可的,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父亲养活一家人,稍微减轻父亲的疲劳。对,这样做对!”
从“恳求”体会出叙利奥的心里非常难受,委屈。
从“更重要,对,这样做对!”体会到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做事,减轻父亲的疲劳看成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心中还十分肯定自己的做法是对的。说明他很体谅父亲的辛苦。
句子⑥
又过了两个月,叙利奥继续夜夜工作,白天疲倦不堪;父亲见了儿子,仍旧动怒。最伤心的是父亲对儿子渐渐冷淡了……叙利奥看到这个样子,伤心得不得了。
从“夜夜”体会到叙利奥这样工作,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从这句话中我们还能体会到父亲的冷淡,使他伤心到了极点,可为了帮父亲,他仍旧没有为自己辩解。
句子⑦
可是一到十二点钟,这个决心不知不觉又动摇了,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逃避了自己的责任,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于是他忍不住仍旧爬起来。
追问:你是怎样理解“好像睡着不起来,就是……偷用了家里的两角钱一样?”
(叙利奥把帮助爸爸工作看成了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如果不干,就是对这个家的不负责任。)
句子⑧
叙利奥听了心里像刀割一样……父亲确实不爱他了,眼里已经没有他这个人了。“啊,爸爸!没有您的爱,我是活不下去的!——无论怎样,请您不要这样说。……
追问:请你想象体会,什么是刀割一样?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叙利奥此刻已是伤心欲绝,他是那么爱他的家人,同样他也需要父母对他的爱。)
2.叙利奥受到父亲的责骂,冷落后是否停止了工作呢?
(没有,习惯的力量,为爸爸分忧的信念使他半夜又起来。)
追问:叙利奥为什么要偷偷地做?不告诉父亲呢?
(因为父亲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不要。你应该用功读书,功课是你的大事情,就是一个钟头,我也不愿意占用你的时间。“父亲很爱叙利奥,如果叙利奥告诉了父亲,父亲不会让他做的,他也就帮不了父亲了。)
3.叙利奥是在什么情况下帮助父亲工作的?
家里的生活很清苦。一家人的生活全压在父亲的肩膀上。他白天在铁路上工作,晚上又从别处接了文件来抄写。工作很辛苦,父亲常常诉苦:“我的眼睛似乎坏起来了。这样的夜工,会缩短我的寿命呢!”
叙利奥心疼父亲,想为他分担一些。
4.事情的结果怎么样呢?请你认真25—30自然段,想象一下当时的情景。
(父亲知道了真相,心中充满了愧疚,也充满了对儿子无尽的爱。)
四、总结,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
叙利奥为了帮助父亲维持家中的生活,减轻父亲的重荷,默默帮助父亲工作,虽被误解仍坚持着,表达了他对父亲、对家人深沉的爱。同样,父亲对这个家、对儿子也是十分挚爱,宁可自己受累,也不愿意耽误儿子的学习。使我们感受到了父子间那份真挚的爱。
五、作业
1.分角色表演课文最后一部分内容。
2.预习《向命运挑战》一课。
附:板书设计

23.小抄写员

帮助
叙利奥 → 父亲

责骂
父子情深

4. 分析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通过高质量的阅读教学,学生的语文能力及语文素质会得到有效提升.但在实际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影响质量与效率的问题,导致教学效果变差,

5.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设计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主问题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怎样设计一篇课文或一节课的主问题 一、从关注作者的写专作意图入手属 要想设计出以一驭十,提纲挈领的主问题,教师在备课时就要研究教材,从整体上把握全文,弄清作者的写作意图。把教师和文本的对话转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教师的阅读思路转化成学生的阅读思路。如散文名篇朱自清的《匆匆》。文章开篇寄兴与燕来燕去、草木枯荣这些再自然不过的现象,引发出作者本人对时间流逝的思考、对生命价值的求索。文中一些重点语句含义深刻,句式独特,且相对分散,极具感染力,与主题密不可分,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阅读中就需要一条主线把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两个主问题:读一读,想一想,作者围绕“匆匆”做了哪些思考?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样以线串珠,使学生立刻抓住了重点,自读自悟,层层深入,体会到了作者对时间的逝去感到无奈、惋惜和不甘虚度此生的思想感情,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6.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可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从而提高课堂互动教学的效果,开创生动活泼的教学局面。阅读前的导入,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一门教学艺术。围绕课文的内容,可先从学生感兴趣的相关材料谈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采取不同的方式切回到主题,从而激起学生的阅读欲望。教师的朗读示范,它是最形象、最生动、最切实的指导,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十分重要。教师通过语音纯正、抑扬顿挫、充满感情的示范,营造和渲染课文所描述的意境,借以感染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这是一个长期培养和潜移默化的过程,需要从低年级抓起。在课堂上尝试全新的阅读教学方法,即使当时学生觉得新鲜而兴趣大增,但久而久之学生也会感到乏味而失去吸引力, “一招鲜,吃遍天”的做法应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上成效不大。因此,应避免长期重复同一种阅读教学方法给学生带来的“审美疲劳”,及时轮换不同的阅读教学方法,无疑会给学生注入“兴奋剂”,让学生切实感受到阅读过程的乐趣,从而保持学生对阅读的兴趣。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教学以读为本,体现了语文教学的本质特点。读的内容多、形式多,有利于打破沉闷呆板的课堂气氛,有助于学生理解感悟和积累知识。各个年段的阅读教学均应重视朗读、默读、背诵。首先说说朗读。朗读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感的重要手段,也是领会课文潜在内涵的重要途径。用正确、流利的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既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也是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教材中许多课文提出了朗读的具体要求,因此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多读少讲,把比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用心地去朗读。分组朗读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个好方法。根据文章结构,教师可按结构段安排学生分组朗读(对于篇幅短小的文章,可分组朗读整篇课文),引导学生聆听其他同学的朗读,找找自己的差距,鼓励学生发言谈谈听后的体会。对于朗读好的方面应予以课堂表扬,对在朗读中存在的通病和错误则及时指出。让分组朗读在学生眼里成为别具一格的“游戏活动”,在“游戏”中读懂课文并有所感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和提高朗读水平,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接下来再谈谈默读。默读的练习在不同的学段有不同的要求:一二年级要求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三四年级初步学会默读;五六年级要求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默读完课文后,能有时间来思考。学生默读完后,还应检查默读的效果,对不按要求默读的学生进行帮教。就我所教的低年级而言,当学生看完一篇课文后,我经常会问:同学们,你们在书中找到几个“陌生的朋友”呢?你们读懂了些什么?同学们便会争先恐后地回答。这样,即检查出了学习效果,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变得生机盎然。最后说说反复诵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反复地诵读文章,特别是感情强烈或是精彩的句段,训练学生做到“眼到、耳到、口到、心到”,使学生感知其意,感悟其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也是这个道理。从初知到体会,到感悟,直至动情,这是学生阅读课文的情感在不断地变化,感受在不断加深的过程。反复地朗诵课文,给学生从感性认识跃上理性认识提供了帮助。三、培养学生的想像力语言文字描述没有什么可感性时,可以借助人的联想和想象,化抽象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有时语言文字本身具有意象性,通过想象,创造出更生动的画面,更好地理解、体会文本。这样的感悟是丰富的,是深入的。如:在教学《坐井观天》这篇课文时,要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我让学生用硬纸做成卷筒,透过窗子看看外面的天空,说说天有多大?再让同学门站在阳台上看看外面的天空,说说这时的天有多大?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无边无际。再进一步引申,还有什么东西可以说的上是无边无际?学生展开联想想到了大海、沙漠、草原等等。这样学生的思维就活跃起来了。四、指导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知识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应重视引导学生随时积累课文中的好词佳句、精彩片断。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朗读、背诵、摘抄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积累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的习惯,为丰富学生的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中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知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背诵,二是抄写。其中有的是指定背诵的部分,有的则是由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这些背诵、抄写的练习,应该通过交流、检查,使之落实。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学生在阅读文质兼美的课文时,接触了大量各具特色、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段篇,只有平时多读才能熟记在心,才能最终将书本上的知识转变成自己的财富,需要运用时才能脱口而出。教材中比较多地采用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自己感兴趣的语句的形式,其用意就是引导学生主动积累,培养兴趣,使之逐步形成习惯。据我所知,许多教师都有一些好办法引导学生积累,如采蜜本、美词佳句本等,效果很不错。总之,在课堂教学阅读过程中,教师应重点发挥‘导’的作用,把学生引入主动阅读的状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当学生在获得成功后,就会更坚持大量的广泛的阅读,良好的读书习惯也就随之形成。借助榜样的力量,以点带面,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这样班里就会形成浓厚的阅读氛围,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有哪些

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
当今教育强调知识学习的探索性和创新性,教师不能再袭用传统的以情节分析为中心的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模式。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所以,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感悟。依据这些教育理念,教师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与学生获得怎样的学习效果是密切联系的,因为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以前那种教师满堂讲、满堂问的注入式教学方法需要5课时才能解决的问题,现在只需1课时学生就能轻松驾驭。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们连续10多年组织学生成立“图书角”,让学生把自己的阅读范围由课内扩展到课外,由教材拓展到图书角、学校阅览室以及图书馆、书店乃至网上阅读等等。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有的同学说:“作者不但用词用得好,还进行了详细的观察。”有的同学说:“作者的观察重点突出,重点观察了胸脯的颜色。”还有同学接着说:“我看作者太喜欢灰雀了,他把灰雀当成人来写。”最有趣的是王毅然同学的发言,他说:“老师,我认为婉转的歌唱中的‘婉转’和惹人喜爱中的‘惹’这两个词用得非常恰当、生动。婉转不仅写出了灰雀歌唱的声音,同时也引导我们把灰雀歌唱时的动作想象出来了。它不光脖子一伸头一抬,还有可能是翅膀和头很协调地扭来扭去才能发出婉转的声音。‘惹’字是在写了外型和唱歌之后你想不喜欢它都不可能……”
再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之前,老师先布置学生观察家乡的景物,使学生明确了作者按四季顺序描写了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的喜爱赞美之情。借此让学生用文中学到的方法,按一定顺序写一处家乡的景物。所写的有家乡的小河、家乡的柳树、家乡的果园等,他们不仅写出了景物特点,而且写作顺序也很明确,表达了自己的真挚感情。
这样持之以恒地教学,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课课有练笔。久而久之,老师不布置他们也会自己找素材,捕捉信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会稳步上升。

8.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教学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

阅读教学法为语文教学法的组成部分,研究阅读教学的目的、任务、原理和方法。阅读教学为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识字的重要途径,作文的基础,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习惯。

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的关系,语言文字训练与思想教育要统一在阅读教学过程之中。传授知识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关系,知识是智力和能力的基础,在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过程中,又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学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如低年级、中年级与高年级之间的联系,读、听、说、写之间的联系,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的联系。

(8)一篇小学课文的阅读教学分析扩展阅读:

小学语文教学的相关要求规定:

1、使学生认识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学会汉语拼音,作为识字的辅助工具;掌握常用的词汇;流利地诵读课文,并且能够背诵教师指定的一部分课文。

2、为了适应阅读和写作的需要,三千五百个常用汉字,应该在一二年级教学生掌握半数左右,其余半数的教学在以后四年中陆续完成。一二年级识字教学可以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也可以采用随课文分散识字的方法。

3、要教学生学写记叙文,逐步学会把耳闻目见的事物记下来。有关记叙文的写作方法,如观察事物,确定中心,选取材料,组织材料等等,要通过课文的讲读和作文的指导讲评,分别年级,陆续教给学生。

9. 小学阅读教学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厚的阅读资源,这对于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具有稳固、持久的学习经验,进而把经验学习与创新学习紧密结合,学会多种阅读方法,对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在此,尝试对小学生语文阅读教学的具体实施浅谈几点建议。
一、创造民主的学习氛围
阅读教学,教师首先要更新观念,创造一种民主的学习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广阔的天地。在课堂教学中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充满爱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课堂气氛中真正把创新的热情激发起来。教师则要发挥好指挥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地参与,不仅教师可以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师生之间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
二、了解学生阅读心理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的输出要以“学”的回馈为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活动,充分动用和协调学生的各种心理机制以提高其学习效率。小学生处于学龄初期(6岁到11岁),该年龄期的学生一般说来很乐意并很有兴趣去掌握新知识、技能和技巧,他们渴望学会阅读,他们在认识中的特点,表现在感知上有较强的情感性。有插图的书,教师的描绘性语言,都能很快引起他们的反应。他们最先识记的并不是最本质的东西,而是对他们产生最深刻印象的东西。随着学习的深入,他们逐渐形成一些正确的社会情感(如爱国、崇尚勇敢、乐于助人等),并以此来评价作品、评价人生。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注意到这一些是十分有益的。如何遵循着“感性——理性——再感性——再理性”的阅读心理程序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之对阅读材料有较深的理解,这是教师首要研究的问题。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所以在阅读理解过程中只能按照:由文字到思想、由形式到内容、由部分到整体的心理过程来组织教学。
三、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
阅读,离不开创造。而创造性地阅读教学,要以学生的自读为基础,在自读中领悟,在自读中发现,在自读的基础上交流、指点。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阅读实践中去领悟和思考,调动学生的情感参与学习,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语言积累与科文、同学、老师对话,探究文章丰富的人文内涵。这样的教学,不仅能够达到以读代讲,加深理解的教学目的,还能够诱发学生的创造力,是课堂焕发出活力。
四、教给学生阅读方法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针对教材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把所教的每一篇课文作为例子,是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养成语系的习惯,掌握读懂句子,读懂文章的方法,并且把课堂中学到的读书方法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实践中去。教师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大自然,走进信息世界,让童心、童言、童趣会给课堂,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古今中外,许多专家学者以自己卓有成效的事实,证明了他们所采取的阅读方法是切实可行的;许多教育家也以自己成功的教学经验,证明了他们所传授、推行的阅读方法的正确。教师有必要从中撷取一些简便易行、成效显著的阅读方法向小学生推荐,使小学生的阅读活动有方法可依凭,能增进他们取得良好阅读效果的信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建议向学生传授以下一些阅读方法:
1.目标阅读法。
要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与读物的实际情况来选定阅读目的。大到思想内容、写作特点,小到段落层次、遣词造句,制定明确的目标。在阅读时要直接捕捉与目标有关的材料,通过各种途径达成目标,要避开与目标无关的内容,避免绕圈子。然后,在此基础上,及时进行筛选,找到真正切中目标的实际内容。
2.快速阅读法。
要求学生从文字材料中迅速接收有用信息,让学生懂得,这是一种在注意力高度集中下的积极的、创造性的理解过程。阅读时不出声,使理解材料的思维过程简化,以加快阅读速度。同时阅读时尽力推广视读广度,以句、段文字为一个阅读单位,做到一目十行。阅读时注意力高度集中,半途中不回视、不重读。另外,还可灵活运用多种筛选信息的方法,只选取主要信息,尽量排除次要的与无关的信息。阅读结束后,要求学生复述大意、浓缩要点,编写提纲,及时反馈,检查有效阅读的效果。
3.以意逆志法。
孟子说:“故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这就是说拿自己的“意”,即思想、知识、经验来推想作者的思想。小学课本中出现一些古诗、古代寓言故事以及一些有比较深刻的思想意义的作品,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加深理解。如林巧稚说“我们要得一百一十分”,其中“一百一十分”是什么意思?小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生活中所见的倔强性格、不甘歧视、顽强精神、目标动力、志气骨气等“意”来逆推作者的“志”。
4.十目一行法。
清代学者阮元说:“世人每矜一目十行之才,余哂之。夫必十目一行,始是真能读书也。”这是说精读之法。有的书要速读,那是为了快速摄取信息;有的书要精读,这是为了从内容到形式仔细地研究,做到剖析至微,以更好地领会作者的笔法、作者的旨趣。
5.写写画画法。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阿德勒主张随着阅读和思考,在书中写写画画,作各种各样的记号,并写下自己的随感。他认为这才是书籍的主人,这过程就是占有书籍的过程。小学生尤宜采用此法,凡是好词好句用一种符号圈出,作者的思路立意用另一种符号画出,疑难不解之处再用其他符号勾出。多读多思,勤画勤写,一定会取得成效。
五、扩大学生阅读数量
这里所称的数量一是指所读读物的数量,二是指阅读涉及学科的类型数量,亦即指通常所称的“阅读量”与“阅读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我们的社会进入了信息的社会,每天都有大量的信息需要我们去接收去处理。所以小学生也有必要扩大自己的视野、活跃自己的思想。所以,在课堂教学的同时,有必要进行扩展阅读,增大自己的阅读量,扩展自己的阅读面,尽可能多地撷取信息来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则要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阅读材料,并提示阅读方法,要充分开辟多种信息源,组织学生进行信息交流,让学生从中能接触新观念,学会独立思考。
总之,阅读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识,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注重阅读方法的渗透,建设一个开放而又有活力的语文教学环境,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课内、课外相互配合,只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质才会得到提高。

阅读全文

与一篇小学课文的阅读教学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