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省情礼仪教学计划六年级

省情礼仪教学计划六年级

发布时间:2021-02-03 05:13:15

① 二年级下册省情礼仪需要关爱的家园教案

教学目标:
1.体验美好家园的好处,知道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做起,愿意做好身边的整洁工作。
2.知道丢垃圾时应注意的问题,学会分类扔垃圾。
3.体验变废为宝的乐趣,扩展其想象力,培养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课前观察周围每天所做的整洁工作,搜集一些能变废为宝的废品,准备课上做手工。
教学过程:
活动一:干干净净每一天。
1 .教师开场白:在这个单元中,我们调查了周围的生存环境,然后和动物交了朋友,也和很多花草树木交了朋友,我们还能为大地妈妈作些什么?对了,我们还要美化我们的家园,要干干净净每一天。(出示课件)
2 .你周围的生活环境是什么样的?每天都会做那些整洁工作?
学生间交流观察所得,全班交流,自由发言。
3 .你在家里和学校里,都做了那些整洁工作?做的怎样?
学生依据生活实际自由发言。
在整洁工作中,我们遇到最多的问题就是垃圾问题。为了能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现在,咱们就一起来研究研究,来个垃圾大处理。
活动二:垃圾回家
1 .垃圾也有自己的家,垃圾的家在哪?是垃圾箱。怎么能让垃圾安全到家呢?大家讨论讨论。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教师将结果整理,鼓励学生不仅要想到,还要在日常生活中坚持做到不乱扔垃圾。(出示课件)
2 .丢垃圾还有很多讲究,你知道吗?把你知道的说一说。学生自由发言。
3 .大家都说的非常好!垃圾不仅有家,而且,不同的垃圾还有不同的家。日常的垃圾大致分为三类: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出示课件)这儿有些垃圾,他们找不着家了,现在咱们来给这些垃圾找一下家,看谁找的又快又准。(做活动)
刚才咱们研究的是垃圾的回家问题,是不是没用的废品都要扔掉,都要送他们回家呢?当然不是,有些废品是没必要急着送他们回家的,比如一些塑料袋,能再次使用,就不要急于扔掉;还有咱们能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既减少垃圾,又能节约资源;还有……咱们还能来个废品回收再利用,让他们变废为宝。
活动三:废品大变身
1 .(出示课件)这里有一些废品,可不要小看他们,他们变身后,会让你大吃一惊的。
(出示课件)瞧,怎么样?神气吧!我这儿还有这样的例子。你能说说他们都是怎么变的吗?
学生仔细观察,小组交流。
2 .这样的变身其实很简单,只要你开动脑筋,就一定能样废品变成装点家居生活的亮点、宝物。怎么样?拿出你搜集的废品,试一试吧!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发挥想象力,动手做一做。并展示给大家。
3 .你的家一定很漂亮,拿你的作品再打扮一下,相信会更漂亮!
把你最满意的一处画下来,画到书上,比一比,谁的最漂亮!
你们做的太棒了!不过,这只是开始,美化家园需要不断的努力,加油干吧!你们看,大地妈妈再冲你们笑呢!她是在感谢你们大家呢!(出示课件)

② 河南初中省情礼仪课教案

问题补充:河南省省情礼仪课。小学五年级! I"m..l.l.l./.o..i.i

③ 谁有河南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读本 省情·礼仪·心理健康·综合知识 五年级

ss

④ 五年级省情礼仪教案

适应社会,学会学习,增长智慧,懂得生
活,体验幸福,
形成健全的人格,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
基础。

⑤ 求文档: 河南省省情礼仪 三年级上册教案

求 河南省省情礼仪 三年级上册教案

⑥ 河南黄丝带:研学旅行——行走的教育!相关内容是什么怎么实施

研学旅行
河南黄丝带新媒体记者付佳佳报道2016年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把研学旅行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研学旅行健康快速发展”。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研学旅行?在推动研学旅行的同时怎样保证安全?如何避免“只学不旅”或“只旅不学”?怎样才能更好发挥研学旅行的实效?针对这些问题,中国教育报记者和河南黄丝带新媒体记者专访了教育行政管理人员、专家、校长及相关从业人员。
访谈嘉宾:
张志勇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
邓 睿 重庆市教委副主任
孙云晓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研究员
王晓燕 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基础教育研究室副主任
林卫民 北京市北外附属外国语学校校长
赵 蔚 北京启行青年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杨天峰河南省黄丝带社会帮教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
胡永杰河南省中牟县姚家镇初级中学校长
李金淼济南市沐春风公益助学服务中心主任
贾永安 河南省青年创业就业导师团研学旅行特级导师
1、为什么要大力推行研学旅行?
记者:当前,许多地区和学校为了规避安全风险,不敢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这已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为什么要提倡研学旅行?研学旅行活动和一般的旅游活动有什么不同?
孙云晓:与一般的旅游活动不同,研学旅行是一种学生集体活动,也是教育活动。《意见》指出:“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由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安排,通过集体旅行、集中食宿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行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是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衔接的创新形式,是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毫无疑问,研学旅行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不可缺少的重要方式与途径。
我从事青少年教育与研究40多年,特别是关注和研究夏令营活动20多年,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所谓体验性是说,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更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所谓群体性是说,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显然,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特别受欢迎。
张志勇:长期以来,实践教育环节薄弱甚至缺失,已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瓶颈。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当今时代孩子们欠缺的不是知识、不是技能,而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广大教育工作者日益深刻地认识到,仅有书本知识的学习,不是真正的完整的教育。当前,无论从教育系统,还是从社会系统看,支撑和保障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条件日益成熟。研学旅行作为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途径,可以有效承载道德养成教育、社会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培养。
赵蔚:积极开展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可以促进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之间的有效衔接,使得学生的学习实现“知行合一”,让“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再只是书上的一句教育名言。研学旅行可以借助教育形式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推动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引导学生主动适应未来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
此外,研学旅行致力于学生的自我认知、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以实际的生活和社区问题为脚本进行专业化的课程研发,其本质上将有利于良好的社会生态环境的建立。
2、丰富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如何设计?
记者:顾名思义,研学旅行应是“研”和“行”的结合。如何防止研学旅行中出现“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
赵蔚:“研学旅行”需要极力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这就要求学校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要统筹好,在活动课程的设计和内容安排上要立意高远、目的明确、活动生动、学习有效,这种高要求就需要校外教育与校内教育在内容上实现很好的衔接和互补,在教学形式上实现更多的拓展和创新,包括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科技等多种类型活动课程的开发和相应教学方式上的跟进、更新。
王晓燕:研学旅行既有“研学”,又有“旅行”,两者缺一不可。作为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旅行应基于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进行科学的系统性设计,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一方面要注重研学旅行的课程设计。要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同时还要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的内容,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体系。另一方面要增强研学旅行计划的适切性。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学计划,还需兼顾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校的教学安排,灵活安排研学旅行时间。《意见》提出,研学旅行一般安排在小学四到六年级、初中一到二年级、高中一到二年级,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
记者:研学旅行活动课程与传统的学科课程有什么不同?
林卫民:相比于传统的课堂内进行教学的学科课程,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没有明显的有规律性、可控性、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特征,更多的是呈现了无规律、不可控和非连续性的特征,这就要求在研学旅行出发之前做好准备,而且是不同于传统课程的新课预习那样简单的准备。首先,学生需审视自身的观念和能力储备的状况,没有前奏的知识,是难以很快进入“研学旅行”学习状态的;二是在教学中寻找“关键事件”,关注关键事件可以将研学旅行活动做得很精彩、有艺术感并能够增加学生的新观念;三是教师要提高教育水平。教师娴熟的技术和高度的智慧,能够让学生总是处在“旅行”、“研学”的热爱和分享状态,让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得到充分激发。
记者:怎样建立丰富多彩的研学旅行活动课程?
邓睿:研学旅行是一门在路上的课堂,是综合实践育人的有效载体,精心设计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是提高研学旅行质量的根本保证。重庆市是教育部批准的研学旅行实验区,也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实验区。按照《意见》提出的“立意高远、目的明确”的要求,我们对我市研制的“学天下、行天下、成天下”研学旅行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即,以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从家乡、祖国、世界三个层面,构建了“行走家乡”的研学旅行课程、“揽胜祖国”的研学旅行课程、“阅读世界”的交流学习课程,引导学生增强社会参与,强化社会责任,增进国家认同和国际理解,全面助推核心素养培育落地实施。
3、安全怎么抓经费怎么筹?
记者:“安全”是悬在教育工作者头上的一把利剑,也是保障研学旅行活动顺利开展的重中之重。怎样才能在研学旅行中确保学生安全?
孙云晓:安全性原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原则。《意见》提出,研学旅行要坚持安全第一,建立安全保障机制,明确安全保障责任,落实安全保障措施,确保学生安全。《意见》随后还提出了要建立安全责任体系,详细提出具体要求,如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安全保障方案,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做到层层落实,责任到人。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督促学校落实安全责任,审核学校报送的活动方案(含保单信息)和应急预案。学校要做好行前安全教育工作,负责确认出行师生购买意外险,必须投保校方责任险,与家长签订安全责任书,与委托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签订安全责任书,明确各方安全责任。旅游部门负责审核开展研学旅行的企业或机构的准入条件和服务标准。交通部门负责督促有关运输企业检查学生出行的车、船等交通工具。公安、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加强对研学旅行涉及的住宿、餐饮等公共经营场所的安全监督,依法查处运送学生车辆的交通违法行为。保险监督管理机构负责指导保险行业提供并优化校方责任险、旅行社责任险等相关产品。
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我们还需要加强三个方面的重大措施。具体来说,一是法制化,即制定关于学生意外伤害处理的明确而严密的法律。建议将教育部2011年印发的《学生意外伤害处理办法》进一步修改完善,经过合法程序上升为法律。二是专业化,即经过科学专业的训练,为每所学校培训几名安全指导人员,把意外事故降低到最低水平。三是保障化,即政府出资为每个学生上意外伤害保险,并且成立相关机构负责运行。
记者:研学旅行的经费从哪里来?怎样减轻家长的负担?
王晓燕:在经费保障上,要坚持公益性原则。《意见》提出了“研学旅行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创收,对贫困家庭学生要减免费用”。为此,健全经费筹措机制也非常重要。各地可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来筹措研学旅行经费,探索专项经费保障机制,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在这方面,可参考一些比较成熟的国际经验。比如日本,为了减轻家长的负担,不仅设定了中小学生修学旅行的总价格标准,很多地方政府还明确了收费上限。只有稳定的经费保障,才能确保研学旅行可持续、常态化发展。
4、安全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怎么建?
记者:选择合适的研学旅行场所,有利于减少风险,顺利实现活动目标。怎样才能建设安全适宜的研学旅行基地?
孙云晓:我在阅读迪士尼总裁艾斯纳回忆夏令营生活一书的时候发现,他的青少年时代连续9年的暑假,都是在同一个夏令营进行营地生活体验或者服务,并且说这些锻炼给了他成就一生事业的本领。据悉,他在该营地居然可以看到80年前他爷爷在此活动的记录。大家可以设想,一个什么样的营地可以吸引人连续9个暑假在此生活与磨练?这不就是一个神奇的营地吗?我也到上海的东方绿洲参观过,那可能是中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营地。我想,在中国的各个省会城市和较大的城市,都需要建设一个富有魅力的营地。
王晓燕:研学旅行内涵目标的实现必须借助于一定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场所(基地)的选择。根据研学旅行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育人目标,在载体的建设与选择上,要注意两点: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充分挖掘地域特色。广阔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红色教育资源和综合实践基地、工矿企业和知名院校、博物馆和科技馆等场所,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内容,都可以作为让学生亲近自然、开阔眼界、增长知识、了解国情的载体。另一方面要加强互联互通,形成研学旅行的运营体系。要积极推动区域合作和资源共享,打造一批具有影响力和示范性的研学旅行基地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互联互通的研学旅行网络,积极开展关于研学旅行的研究,尽快建立研学旅行基地的准入标准、营运规程和评价体系,发布研学旅行的相关信息和经验介绍,使全国的中小学研学旅行形成一套完整的系统。
邓睿:遵循研学旅行层次性、多样性、走研性特点,我们进行了互联互通的“软性”设计,利用各种真实的资源,创建具有重庆特色的“乡情、市情研学旅行实践课堂”“中国国情研学旅行联盟基地”“国际研学旅行考察项目”三位一体研学旅行柔性综合基地,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优质资源,开展“研学旅行+”的活动,让学生行走在真实的社会生活中和大自然风光中,对真实的工厂、农场、商业、公民活动、人文环境、自然景观进行探究学习,以满足个性化、多样化的研学旅行教育需求。
5、涉及面广的研学旅行怎么管?
记者:研学旅行涉及的方面多、部门多,如果协调不到位,很多活动难于广泛开展。怎样加强研学旅行的统筹与管理?
王晓燕:带领大批学生走出校园研学旅行,仅仅依靠教育部门是不够的,同时也需要交通、旅游、食品药品监管、文化、财政、公安等相关部门方方面面的配合。《意见》提出“建立相关部门共同参加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协调小组,办事机构可设在地方校外教育联系会议办公室”,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在实际运营中,一方面要注意统筹协调,组织有序。要做好对研学旅行工作的整体设计,统筹规划,结合本地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制订相应的工作方案,将职责层层分解落实到相关部门和单位,切实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另一方面要注意管理规范,责任清晰。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要制定开展研学旅行的工作规程,明确活动目的与计划、活动管理和人员配备、时间安排、出行线路、收费标准等,务必要与活动各方和家长签订协议书,明确学校、家长、学生及相关协同机构的责任权利,以规范的管理、清晰的责任确保研学旅行的顺利实施。
邓睿:为保障研学旅行顺利开展,提高研学旅行的实效性,重庆对由教育部门牵头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协调小组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进行了层层分解,制定了定期检查、加强督查督办的制度,加强了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
为促进研学旅行管理,重庆创建了研学旅行信息管理平台。平台主要设置学校需求、学生管理、课程资源、课程实施、过程监控、保障体系、安全与应急处理、课程评估、服务机构及合作资源管理等10个系统,通过动态实时的信息,通过协作、整合重庆、国内、国际研学旅行教育课程资源、服务机构等,实现研学旅行全过程、全方位的信息化有效管理。
与此同时,重庆市创建了研学旅行家校联动模式,充分利用家庭旅行多样性、灵活性、简易性等特点,让研学旅行走进家庭,探索以家庭旅行为载体、以学校管理为主导的研学旅行模式。探索重庆研学旅行家校联动的管理机制,研究重庆研学旅行家校联动的实施策略,编制重庆家庭研学旅行指导手册等。让家庭研学旅行与学校研学旅行有机结合、互补共进,让研学旅行不仅引导学生成长,还能成为提高市民素养的一个有效途径,成为重庆教育的一大亮点。
张志勇:要努力健全研学旅行组织实施和管理体系,探索形成中小学生广泛参与、活动品质持续提升、组织管理规范有序、基础条件保障有力、安全责任落实到位、文化氛围健康向上的研学旅行发展体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努力加强部门统筹机制、安全责任机制、经费统筹机制、组织实施机制、课程教学机制和引导宣传机制。同时,各地要把研学旅行实施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的重要内容。中小学要在充分尊重个性差异、鼓励多元发展的前提下,科学评价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成效,并逐步将评价结果纳入学生学分管理和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6、研学旅行具体形式有哪些?
记者:可以这样说,研学旅行当前是最响亮的,也是提得最多的词语了,各单位都有自己的做法,那么,具体都有哪些具体形式呢?
杨天峰:具体活动内容主要是通过组织大中学生、社区青少年深入社会,开展多层次、全方位、内容丰富、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使青年学生了解群众,认识社会,接受教育,磨练意志。(一)开展大学生“公益星期天”社会实践活动。(二)开展中学生“四个一”“公益星期天”社会实践活动。(三)开展小学生“公益星期天”爱国主义励志教育活动。(四)开展社区青少年“公益星期天”法制体验活动。活动方式为:(一)引导青年学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层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得出正确的社会观察结论,明确坚定的政治方向,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宗旨。可广泛开展教育帮扶、社会调查、社会观察等活动。(二)重点发挥大中专学生志愿者的知识技能优势,组织他们在前期必要调研联系的基础上,选择服务地,举办远程信息服务、现场技术指导等方式,传播推广现代化实用技术。(三)重点发挥大学生志愿者的作用,调研社会、国情,励志教育、爱国教育的调查问卷社会实践活动。(四)组织中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大课堂,广泛开展以参观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场所,参加一次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回报父母、长辈做一件实事,学习一项生产生活技能或自理自护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四个一”社会实践活动。(五)“红色的丰碑”参观寻访活动。通过组织中学生参观各类纪念馆、博物馆、展览馆,瞻仰革命遗址、烈士陵园,组织“红色公益星期天”、“革命圣地行”等活动,对中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六)“奋进的祖国”考察体验活动。通过组织中学生参观国家重点建设工程、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参观高等学府,体验党的十八大以来祖国建设的辉煌成就,进一步激发中学生成才报国的理想和热情。(七)“和谐的家园”志愿服务活动。组织中学生就近就便,广泛开展文明礼仪宣传、交通维护、景区讲解、尊长敬老、助残帮困、清洁环境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中学生为父母、长辈做饭、洗衣、整理家务,引导中学生从自身做起,奉献社会,服务他人,弘扬社会新风尚,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贡献。(八)“强健的体魄”国防体验活动。体验军旅,在绿野军营中蜕变成长,让青春携梦想展翅翱翔.两年以来,我们始终以“e路伴你行 点亮青春梦”为主题,积极组织大中小学校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青少年学生勤奋学习,立志成才,使广大青年学生在实践中经风雨、受锻炼、长才干、做贡献。
7、为什么研学旅行会受到学生及父母的特别欢迎?
记者:研学旅行为什么会受到学生及父母的特别欢迎?这个问题请胡校长来分享一下。
胡永杰:中国很多地区不敢组织学生开展野外活动,这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一个瓶颈,或者说是一个顽疾。其原因也很清楚,担心发生意外事故,学校怕打官司、负不起责任等。在这种背景下,教育部等11部门推出“研学旅行”可谓雪中送炭。
青少年成长的过程是社会化的过程,而该过程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体验性,二是群体性,两者缺一不可。体验性是指,青少年是在体验中长大的,他们需要亲身参加许多亲近社会与自然的实践活动,父母和老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成长,就无法代替学生自己的体验。群体性是指,青少年完成社会化离不开群体性交往,再好的父母和老师都无法代替伙伴的作用。美国每年约600万青少年参加夏、冬令营活动,关于第一收获,调查结果几乎都是“交到了新朋友”。显然,良好的研学旅行活动充分体现了体验性和群体性,因而受到特别的欢迎。
8、怎么让研学旅行中教育和旅游能够深入协同,有机结合?
记者:我们平常讲读学,实际上的学术名词是研学旅行,教育和旅游的跨界旅行。但是我们经常被批评学而不游,想请教各位专家怎么让研学旅行中教育和旅游能够深入协同,有机结合?
李金淼:我们说旅游跟我们教育的研学旅行是密切相关的,但是我们要清楚地看到旅游和旅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从旅游的游和旅行的行,概念上讲,也就是从行为意义上来看,旅游的游是在行动中游乐、玩耍,侧重这个行动意义。我们的行,它侧重在学生有针对性的体验。从行为意义的功能上看也不同。旅游体现为休闲性,我们旅行主要体现在主题性。从行为趋向来看,旅游体现到它的休闲,主要是休闲,调节生活。我们的研学旅行的趋向主要是教育的主题体验,主题交流。再一个,从它的目的性来讲,其实旅游更多的是社会发展好了,出去旅游啊,调节生活。但是我们教育的旅行主要是体验学习。再一个从它的价值来看,行为的价值上看,其实旅游更多的是在丰富经历,我们的研学旅行主要是在增益学生的能力。因此我们说他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是相辅相成的。同时两种行为的价值意义是不同的。(河南黄丝带新媒体记者付佳佳整理)
9、研学旅行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记者:大家知道研学旅行是14年8月21号国务院常务会议中最新提出来的。在若干建议中正式提出来夏令营,要鼓励中小学大力做,但是研学旅行前面也探讨了,之前是有争议的,研学旅行要解决的最核心的问题是什么?
贾永安:我觉得研学旅游用当下一个比较时髦的话讲,就是旅游+教育,我觉得它的核心是为进一步地提高我们的学生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实践能力会起到极大的推动。那么说的更白一点的话,就是要增强我们学生的会思考,会行动的能力。我觉得这一点作为我们研学旅行来讲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从根本上来说我觉得用一句话来归结的话,研学旅行要解决的就是我们学生的生活能力,就是要教会我们学生会生活,我觉得这个理念也好,那个理念也好,最根本的是要让我们下一代让我们青少年将来走入社会能够独立地生活,真正的能够为国家也好,为我们各人生存也好,能够获得一些生存的本事。
责编:张恩雨
附一: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 转发《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通知
附二: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
附一:
河南省教育厅等十一部门
转发《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的通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发展改革委、公安局、财政局、交通运输局、文化广播电视局、食品药品监管局、旅游局、团委,南阳保监分局:
现将《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教基一〔2016〕8号,以下简称《意见》)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贯彻落实。
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各地要加强对《意见》的学习,充分认识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是推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开展研学旅行,有利于推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引导学生主动适应社会,促进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深度融合;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党、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之情,增加对坚定“四个自信”的理解和认同;有利于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学会动手动脑,学会生存生活,学会做人做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各地、各部门和各学校要高度重视,积极推进我省研学旅行工作深入开展。
二、统筹协调,加强管理。各地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教育、发改、公安、财政、交通、文化、食品药品监管、旅游、共青团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建立专门的研学旅行工作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教育部门。各级领导小组(或协调小组)要加大对研学旅行工作的统筹规划和管理指导,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相应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研究解决研学旅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中小学开展研学旅行工作的指导和帮助。各学校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把研学旅行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统筹考虑,促进研学旅行和学校课程有机融合。
三、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建立安全责任体系。各地要制订科学有效的中小学生研学旅行保障方案,建立有效的安全责任落实、事故处理、责任界定及纠纷处理机制,实施分级备案制度,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健全经费筹措机制。各地可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筹措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工作经费,探索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承担的多元化经费筹措机制。各地要把学校组织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作为学校综合考评体系的重要内容;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的情况和成效进行科学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四、营造氛围,整体推进。各地要在稳步推进工作的同时,充分挖掘和提炼一批先进典型,确定一批研学旅行实验区和示范校,以点带面,整体推进。省教育厅将在近期公布一批河南省研学旅行基地(或河南省中小学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各地要以省、市、县级基地为依托,积极推动资源共享和区域合作,打造一批研学旅行精品线路,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的研学旅行网络。各地要积极创新宣传内容和形式,向家长宣传研学旅行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成才观和育人观,为研学旅行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以推进我省研学旅行工作健康快速发展。
河南省教育厅 河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河南省公安厅
河南省财政厅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 河南省文化厅
河南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河南省旅游局 河南保监局
共青团河南省委 郑州铁路局
2017年4月20日

阅读全文

与省情礼仪教学计划六年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