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幼儿园大班整合教材用线玩编织教案
活动目标: 1、欣赏中华文化中的刺绣和编织艺术。 2、能够合作进行简单的编织。 3、体验编织中的乐趣。 活动准备: 1:PPT:漂亮的线。 2:挂图:《绣品》。 3、塑料线若干。 4、中国结一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我们这个月的主题是关于各种各样的线,现在请小朋友们想想看,除了可以用画笔来画出漂亮的图画外,我们可以怎样用线来表现出漂亮的图案呢?(线贴画、刺绣等) 二、过程 1、教师出示挂图《绣品》。让幼儿了解中国刺绣。 师:老师现在请小朋友们来看看这幅挂图,这图上都有些什么呀?(衣服、帽子、绣品等) 这些都是每个地方不同的刺绣作品,我们来看看它们都绣了些什么东西? 你最喜欢哪一样,为什么? 2、教师展示PPT,让幼儿了解苏绣。 师:我们刚刚说这是哪个地方的刺绣呀?(教师指着挂图上的苏绣) 我们苏州的刺绣非常有名,接下来老师就给大家看看其他图案的苏绣。 (当看到工人刺绣的图片时可让幼儿模仿刺绣动作) 3、PPT展示中国结 教师拿出一个中国结给小朋友们看。 师:这个小朋友们应该都知道了,它叫什么名字呀?(中国结) 中国结一般都是做什么用的呢? 老师这里还有几张关于中国结的图片,我们现在来看一看,中国结还有哪些样式。 (有很多颜色,但普遍还是红色为主;每种结都有不一样的名称) 4、编中国结 师:我们已经看了这么多中国结了,现在小朋友们想不想编一个自己的中国结呀? 下面老师就教你们编一种十字结。 5、幼儿作品展示,教师点评 师:沈老师之前给教给小朋友们编的爱心圈可以送给爸爸妈妈,编的这个中国结可以送给你们自己,编得长一点可以做手链,短一点在下面挂两个铃铛可以挂在包包上做装饰。 三、结束 师:今天我们了解到了很多漂亮的绣品和中国结,小朋友们也都编了自己的中国结,老师会把剩下来的这些绳子放在我们的手工区,想要继续编的小朋友可以下课了去编中国结,感兴趣的小朋友也可以回家学编更多的中国结,带来和其他小朋友分享。
『贰』 幼儿园整合书《刺绣》教案
一、活动目标: 1.会用跑步绣在海绵纸上绣出叶子,掌握跑步绣的基本绣法。 2.合理搭配颜色,色彩丰富。 3.尝试自己穿针和打结,养成细心认真的操作习惯。 二、活动准备: 绣品三幅,叶子轮廓、针线人手一份活动重点和难点:掌握跑步绣的刺绣方法,尝试自己穿针和打结。 三、活动过程: 1.出示幼儿纱绣作品和叶子绣像作品,让幼儿比较其不同点。 这些刺绣作品哪里不一样? 老师小结:这两种刺绣作品它们的刺绣材料不一样,做的针法不一样。 2.欣赏刺绣视频跑步绣绣法。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跑步绣要注意些什么? 3.老师重点示范跑步绣的刺绣方法 (1)老师边讲解边示范,首先要穿针和打结,然后找到起针的地方,其次先一步一步顺着同一方向往前走,不回头。碰到拐弯的地方,步子要走得小一点,以此类推。 (2)刺绣的时候,针跟着线走,针在上面,从上面往下戳,线在下面,针要从从下往上戳,要合理搭配线的颜色,跟我们平时用蜡笔画画是一样的。换线的时候注意先打结,再剪断线。 4.幼儿操作,老师寻回指导 (1)指导孩子正确的穿针和打结。 (2)留意观察孩子滚针针的方法掌握与否。 (3)提醒孩子注意对称部分的颜色要一样。 5.展示幼儿作品,孩子欣赏:你最喜欢哪幅作品,为什么?
『叁』 幼儿园试听课的形式
一、课题的提出 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在艺术创造中的个性化表现。 幼儿期是幼儿获得表现力的最佳时机。我们反思目前幼儿艺术教育现状,发现仍然存在误区:在课程设置方面,艺术教育活动流于教授表面性的一些东西;在艺术创造方面,仍然偏重艺术知识和技法的教授,忽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针对以上存在误区,结合我园幼儿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提出了“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高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促使教师通过参与研究自身获得发展,从而使我园的办园水平整体得到提高。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目标 (一)概念界定 1、艺术: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形象,创造性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美术、音乐、文学的教育。 2、艺术表现力:指通过对美的事物、美的作品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人,调动人的积极情感,激发人们运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达对事物、作品的理解。 3、幼儿艺术表现力:指幼儿通过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色彩、符号、标记以及学习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和体验。 (二)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艺术表现,对周围生活环境美和艺术作品能产生敏锐的感受力、欣赏力和表现力,能大胆乐意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和思想,使艺术教育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服务。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寻找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的有效途径。 三、理论依据 1、马克思的美育观:艺术对于形成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发展人的潜力,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 2、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对美的需要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一。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艺术创作活动,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大多数人只能通过艺术欣赏、艺术的陶冶和感染,使自我得以实现。 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的发现使当今教育把注意的焦点指向艺术教育,引起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 四、研究原则 1、生活化原则; 2、情感陶冶原则; 3、普遍性原则; 4、主体性原则 5、游戏性原则。 五、研究的内容和措施 (一) 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主要从音乐、美术、语言这三大学科领域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研究的内容和要求上各有侧重点,小班:愿意参加艺术活动,会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表现和创造。中班:体验在艺术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大班:学习使用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体验和表达艺术情趣的能力,使表现更具个性化。 (二)研究的主要措施 1、创设艺术教育环境。 (1)营造艺术氛围。 (2)搭建表现平台 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 (1)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策略。 (2)教学手段的整合性策略。 (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策略。 3、引发、释放、发挥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 (1)发掘幼儿表现力的基础 (2)激起幼儿表现欲望 (3)开发幼儿表现创意 (4)指导幼儿表现技巧。 (5)张扬幼儿表现个性 (6)评价幼儿表现效果 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一)研究的对象:全园幼儿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法 2、行动研究法 3、个案研究法 七、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三年,实施时结合幼儿特点,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2006.3---2006.6)确立课题名称,撰写方案,进行申报立项阶段; 第二阶段(2006.9---2008.6)组织实施,进行研究阶段; 第三阶段(2008.9 ---2008.12)评鉴,结题论证阶段。 八、研究的主要过程 本课题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在区教科室领导的指导下,方案前后进行了三次修改,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优美的艺术教育环境,为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 (1)营造艺术氛围,让幼儿感受艺术。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语言”,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挖掘周围环境中潜在的艺术教育的价值,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环境因素,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幼儿园无论从大环境的创设到班级环境的布置,到处都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走进幼儿园,主题背景墙上“艺术童年,诗意家园”八个字点明了我们的课题,我们将“一本书(文学)、一支笔(美术)、一串音符(音乐)”三个子课题,巧妙的设计在主题背景墙和园标上。在幼儿园的三个楼层层面也分别创设了不同的艺术环境:一楼是文学的世界,二楼是美术的殿堂,三楼是音乐的舞台。在每个班级中,我行我“绣”(刺绣)、千“编”万化(编织)、变废为宝等“一班一品”特色氛围也非常浓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幼儿时刻都在感受艺术的美。 (2)搭建艺术表现平台,让幼儿大胆展示。我们大家都知道,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很关键的是让幼儿成为环境的设计者和创造者,追求环境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空间为幼儿创造表现自我的平台。首先在三个楼层中,我们在底楼设计了大嘴巴童话剧场、阅读长廊、成语故事和古诗天地,让幼儿细细地“品”;二楼开放各种手工作坊,每学期我们根据课题需要,设立了不同的区,如创作区(刺绣编织区、创意制作区)、绘画区—美术室,以及软包版面上老师精心辅导的体现美术中各种表现手法的幼儿作品等,我们在这些区域中根据主题投放了各种材料,让幼儿大胆地“绣”; 三楼的“乐器坊”、“大舞台”,也充分发挥了其功效,幼儿在这里能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艺,尽情地“舞”。其次,每班在游戏区域中都设立了幼儿展示自我的动手区、表演区。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更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开拓了无限的空间。 2、多样的教学措施,为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1)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策略。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表现。为了体现教育既回归幼儿生活,又走向幼儿生活世界的理念,我们在选择艺术教育的内容时,除了注意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之外,还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 一、内容的适切性,即选择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共鸣;第 二、内容的系列性,首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艺术活动内容。小班选择了一些内容简单、主题鲜明的内容,而大班则选择一些表演性、操作性强、寓意深远的内容。其次再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目标的深浅循序渐进地安排。在课程的设置中,结合课题需要:语言主要增加文学的欣赏和穿插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桃树下的小白兔、卖火柴的小女孩,梨子提琴、金色的房子、萝卜回来了等),尤其增加我国著名作家金波的幼儿文学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很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美术主要是把一些民间艺术(剪纸、印染、编织、刺绣)引进我们的课堂,同时适当增加世界名画,进行“我与大师对话”“我和大师比一比”,如中班毕加索的《脸》、大班《梦》、马蒂斯的《跳舞的颜色》、梵高的《向日葵》。音乐主要增加一些经典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京歌》
『肆』 简述幼儿欣赏教学的概念和分类
一、课题的提出艺术是情感启迪、情感交流、情感表达的良好手段,是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的最佳工具。《纲要》中明确指出了在艺术教育活动中,应注重幼儿的艺术感受力和在艺术创造中的个性化表现。幼儿期是幼儿获得表现力的最佳时机。我们反思目前幼儿艺术教育现状,发现仍然存在误区:在课程设置方面,艺术教育活动流于教授表面性的一些东西;在艺术创造方面,仍然偏重艺术知识和技法的教授,忽视幼儿对艺术的感受,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等。针对以上存在误区,结合我园幼儿艺术教育发展的实际状况,我们提出了“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的研究”这一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激发幼儿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提高幼儿初步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能力;促使教师通过参与研究自身获得发展,从而使我园的园水平整体得到提高。二、概念界定与研究目标(一)概念界定1、艺术: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形象,创造性地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幼儿园的艺术教育主要是指对幼儿进行美术、音乐、文学的教育。2、艺术表现力:指通过对美的事物、美的作品的具体、鲜明的形象感染人,调动人的积极情感,激发人们运用多种方式创造性地表达对事物、作品的理解。3、幼儿艺术表现力:指幼儿通过认识和感受生活中的声音、色彩、符号、标记以及学习文学作品、音乐、舞蹈、美术等,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地、有个性地、创造性地表达自己所获得的情感和体验。(二)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力求引导幼儿主动地参与艺术表现,对周围生活环境美和艺术作品能产生敏锐的感受力、欣赏力和表现力,能大胆乐意地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意愿和思想,使艺术教育真正为幼儿的发展服务。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积极探索幼儿园艺术教育的规律和方法,寻找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力的有效途径。三、理论依据1、马克思的美育观:艺术对于形成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发展人的潜力,具有无可争辩的意义。2、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说认为:人的需要可以分为五个层次,其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就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对美的需要就是一种自我实现的需要之一。生活中总是只有少数人能够通过艺术创作活动,获得自我实现的需要,而大多数人只能通过艺术欣赏、艺术的陶冶和感染,使自我得以实现。3、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的发现使当今教育把注意的焦点指向艺术教育,引起了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四、研究原则1、生活化原则;2、情感陶冶原则;3、普遍性原则;4、主体性原则5、游戏性原则。五、研究的内容和措施(一)研究的内容:本课题主要从音乐、美术、语言这三大学科领域作为研究的突破口,对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在研究的内容和要求上各有侧重点,小班:愿意参加艺术活动,会运用已有生活经验进行简单的表现和创造。中班:体验在艺术活动中进行交流、合作的快乐,能用语言、动作、表情等表达自己的理解、想象和情感。大班:学习使用多种艺术手段,提高体验和表达艺术情趣的能力,使表现更具个性化。(二)研究的主要措施1、创设艺术教育环境。(1)营造艺术氛围。(2)搭建表现平台2、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1)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策略。(2)教学手段的整合性策略。(3)教学方法的灵活性策略。3、引发、释放、发挥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1)发掘幼儿表现力的基础(2)激起幼儿表现欲望(3)开发幼儿表现创意(4)指导幼儿表现技巧。(5)张扬幼儿表现个性(6)评价幼儿表现效果六、研究的对象和方法(一)研究的对象:全园幼儿(二)研究的方法:1、文献法2、行动研究法3、个案研究法七、研究的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时间为三年,实施时结合幼儿特点,层层推进,不断深化。具体分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2006.3---2006.6)确立课题名称,撰写方案,进行申报立项阶段;第二阶段(2006.9---2008.6)组织实施,进行研究阶段;第三阶段(2008.9---2008.12)评鉴,结题论证阶段。八、研究的主要过程本课题从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在区教科室领导的指导下,方案前后进行了三次修改,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优美的艺术教育环境,为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培养创造了条件(1)营造艺术氛围,让幼儿感受艺术。幼儿所生活的环境作为一种“隐形语言”,是对幼儿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挖掘周围环境中潜在的艺术教育的价值,充分利用幼儿园的各种环境因素,为幼儿创设一个充满艺术美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幼儿园无论从大环境的创设到班级环境的布置,到处都充满着艺术的气息。走进幼儿园,主题背景墙上“艺术童年,诗意家园”八个字点明了我们的课题,我们将“一本书(文学)、一支笔(美术)、一串音符(音乐)”三个子课题,巧妙的设计在主题背景墙和园标上。在幼儿园的三个楼层层面也分别创设了不同的艺术环境:一楼是文学的世界,二楼是美术的殿堂,三楼是音乐的舞台。在每个班级中,我行我“绣”(刺绣)、千“编”万化(编织)、变废为宝等“一班一品”特色氛围也非常浓郁。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学习,幼儿时刻都在感受艺术的美。(2)搭建艺术表现平台,让幼儿大胆展示。我们大家都知道,幼儿园艺术环境的创设很关键的是让幼儿成为环境的设计者和创造者,追求环境与幼儿之间的“对话”,因此我们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的空间为幼儿创造表现自我的平台。首先在三个楼层中,我们在底楼设计了大嘴巴童话剧场、阅读长廊、成语故事和古诗天地,让幼儿细细地“品”;二楼开放各种手工作坊,每学期我们根据课题需要,设立了不同的区,如创作区(刺绣编织区、创意制作区)、绘画区—美术室,以及软包版面上老师精心辅导的体现美术中各种表现手法的幼儿作品等,我们在这些区域中根据主题投放了各种材料,让幼儿大胆地“绣”;三楼的“乐器坊”、“大舞台”,也充分发挥了其功效,幼儿在这里能尽情地施展自己的才艺,尽情地“舞”。其次,每班在游戏区域中都设立了幼儿展示自我的动手区、表演区。这些平台的搭建,为孩子提供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平台,更为幼儿的创造性表现开拓了无限的空间。2、多样的教学措施,为幼儿艺术表现力的发展提供了保障(1)教学内容的多元化策略。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对生活的一种表现。为了体现教育既回归幼儿生活,又走向幼儿生活世界的理念,我们在选择艺术教育的内容时,除了注意思想性、艺术性、科学性之外,还注意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内容的适切性,即选择的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兴趣,引起幼儿的共鸣;第二、内容的系列性,首先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选择不同的艺术活动内容。小班选择了一些内容简单、主题鲜明的内容,而大班则选择一些表演性、操作性强、寓意深远的内容。其次再根据作品内容的难易、目标的深浅循序渐进地安排。在课程的设置中,结合课题需要:语言主要增加文学的欣赏和穿插一些经典的童话故事(如桃树下的小白兔、卖火柴的小女孩,梨子提琴、金色的房子、萝卜回来了等),尤其增加我国著名作家金波的幼儿文学作品,因为他的作品很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美术主要是把一些民间艺术(剪纸、印染、编织、刺绣)引进我们的课堂,同时适当增加世界名画,进行“我与大师对话”“我和大师比一比”,如中班毕加索的《脸》、大班《梦》、马蒂斯的《跳舞的颜色》、梵高的《向日葵》。音乐主要增加一些经典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优秀作品《京歌》、《黄梅戏》、《评弹》引入我们的教学。
『伍』 幼儿园大班儿歌《学刺绣》的教案
【内容摘要】
刺绣是针线在织物上绣制的各种装饰图案的总称,它是用针和线把人们的设计和制作添加在任何存在的织物上的一种艺术,具有精细、复杂等特点。本人借助当地二十多年来轻纺产业的发展所形成的“织造文化”,以及当地素有刺绣的家庭传统、幼儿园的布文化特色等资源优势,以自创的、独一无二且别具一格的“刺绣”内容,通过集中教学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教育形式,以及构图与刺绣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幼儿园大班开展刺绣活动,从实践中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手脑并用能力,磨练幼儿的意志力,初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学习品质,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发展。
【关键词】 大班 幼儿 刺绣 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求,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教育学家苏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力在他的手指尖上”。 正因如此,我们充分利用本土的轻纺资源丰富的优势、借助园所特色文化的熏陶,别具匠心地改造成人刺绣的方式,精心选择别具一格的“刺绣”内容,形成了独特的适宜大班幼儿开展的刺绣活动。
当然,幼儿的刺绣活动不完全等同于成人的刺绣,在工具安全性、工艺复杂性等方面我们进行了改良,汲取刺绣对幼儿发展有利的价值,使之成为一种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开展的艺术活动。刺绣活动的主要工具就是“绣针”。众所周知,任何的针具都是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隐患的,然而大班孩子在正确的引导和学习下,能较好地避免这些安全隐患的。但为了确保安全,我们还是先选用了一种针头相对圆钝的圆头绣针,再使用针头较尖细的绣针,一步一步,循序渐进的练习工具的使用能力。工具的选择与更换都要根据幼儿的实际使用能力做出判断,使用新的工具必须在教师的指导和监护下进行,以确保安全。幼儿的能力还不能完成像成人一样的刺绣技法。我们在研究了各种技法后,选择了一种轮廓绣,也需要讲究针法,如平针、回针等等。让幼儿学习一些穿针引线、刺绣等针线活,既能发展其手指的精细动作,又有助于培养他们自我服务的能力。这是我们特意为孩子们量身定做的一种特定的刺绣活动,在技法上大大降低了难度,但是对幼儿发展来说,其功能和价值毫不逊色。
『陆』 幼儿园南师大大班美丽的刺绣反思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需的宝贵品质。”在整个刺绣的活动过程中,我们自始至终重视幼儿学习品质的培养。刺绣只是一个活动的载体,我们的观点是“重兴趣轻结果”,我们的目的在于“重过程养品格”。借助刺绣活动的过程,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和素质的提升,锻炼其动手操作能力、形成其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其创造力和审美能力等等。刺绣活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幼儿做事认真、耐心细致的良好品质。刺绣活动从“穿针引线”、“打结”到一针一线的绣,不但锻炼了幼儿手部动作的精细度,还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肢体协调能力和手脑、手眼的并用能力。为了使作品色彩鲜艳、丰富,还要换好几种颜色的线,这就需要幼儿有足够的耐心和毅力,脑、手、眼还必须要协调一致。这是培养幼儿做事认真、一丝不苟精神的有效途径。在刺绣活动中,幼儿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平时一些活泼好动、调皮淘气的幼儿在学习刺绣时也变得神情专注、一丝不苟了。这不仅促进了幼儿之间交往与合作,还能促进幼儿自主创新,体验成功。最重要的是,刺绣活动需要耐心、细心、恒心,能使幼儿的意志力得到磨练,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为幼儿一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柒』 幼儿园大班儿歌《学刺绣》的教案
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抄础上发展、变化、引申而来的,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所教知识的内容,找出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看一看哪些知识学生已经把握了,哪些知识还没有完全把握,确定需要跟学生补哪些知识漏洞,课始安排什么温习内容,新授选择什么学习方法和教学方法等,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备学生的知识水平,只有这样,我们在备课、上课时才能有的放矢。
『捌』 幼儿园大班儿歌《学刺绣》教案
1.案例是一个实际情境的描述,在这个情境中,包含有一个或多个疑难问版题,同时也可能包含有解权决这些的方法。
2.“教学案例描述的是教学实践。它以丰富的叙述形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些包含有教师和学生的典型行为、思想、感情在内的故事。”
3.教学案例是指包含有某些决策或疑难问题的教学情境故事,这些故事反映了典型的教学思考力水平及其保持、下降或达成等现象。这类案例的搜集必须事先实地作业,并从教学任务分析的目标出发,有意识地择取有关信息,在这里研究者自身的洞察力是关键。
4.教学案例是指“由教师撰写,或由研究人员与教师共同撰写的叙述性的教学实践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