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儿童文学作品教学的有效性
儿童文学来作品具有想象空间大、源童趣、语言活泼的特点,受到广大儿童的喜爱。同时儿童文学作品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本文就如何提高儿童文学作品的有效性展开了讨论,从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贰』 请问谁有朱自强的《儿童文学概论》这本书。。我想问下东西。。
因为不知到你想知道这本书哪方面的,所以发了简介和基本资料,如果想要整本书还可以找我,我会发给你。希望我的答案对你有帮助,O(∩_∩)O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分为上下两编。上编为儿童文学原理,包括儿童文学本质论、发生原理论、读者论、作家论与研究方法论等;下编为儿童文学文体论,在提出儿童文学新的分类方法的基础上,以七章的篇幅分门别类加以论述。本书是作者独立撰写的儿童文学概论式教材,在经典意识和典型意识、立足广阔的国际视野、合乎科学性的创新这三点上,区别于以往同类著作。本书可供普通高等院校儿童文学专业教师和学生教学使用,也可供儿童文学爱好者自学使用。
目录上编 儿童文学原理
第一章 儿童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 儿童是什么
一、被“发现”的“儿童”
二、儿童:独特文化的拥有者
第二节 儿童文学是什么
一、介绍几种儿童文学的定义
二、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
三、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特质
一、现代性
二、故事性
三、幻想性
四、成长性
五、趣味性
编辑推荐
儿童文学是有高度的学科,儿童文学研究是有特殊难度的学问。本概论的儿童文学文体分类方法清晰、准确地勾画出了儿童文学在文类上不同于成人文学的独特面貌,有助于读者认识、感受儿童文学的特殊魅力。本书分为儿童文学原理、儿童文学文体论这上下两编,具体从儿童文学本质论、发生原理论、读者论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基本信息
作者:朱自强著 出 版 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9-3-1 版次:1页数:368字数: 印刷时间:2009-3-1开本:16开纸张:胶版纸 印次:1I S B N:9787040220636包装:平装
『叁』 朱自强的 儿童文学小学生分级读本怎么样
儿童文学的“分级”阅读——“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
阅读给孩子带来的是生命的快乐和生活的实感,会转化为他们吸纳新事物和知识的能力,成为引领他们朝着人生目标奋进的一种精神素质。有着丰富的、高品质阅读生活的孩子,一定会在语文学习方面有不俗的表现。
分级阅读是起源于发达国家的一项成功的少年儿童的阅读模式,是提高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的有效方法。少年儿童的阅读能力和阅读发展在整个少年儿童成长期有很大的变化,不同年龄期有不同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分级阅读,主要就是按照儿童的心智成长规律,提供大体适合某个成长阶段孩子特性的作品。2009年在中国广东率先提出小学生实行分级阅读。
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朱自强教授在儿童文学研究领域和小学语文教育方面都是著名专家,对世界范围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都非常熟知,十分了解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应该阅读哪些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他集合自己多年的研究成果,对大量经典儿童文学作品进行分级,出版了这套“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将精选的中外名家作品按照语言阅读难度、艺术审美向度、作品关照人性与生命的深度这三个“度”分为六级,分别适合一年级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读者阅读。根据小学阶段1~6年级学生的阅读水平和阅读兴趣量身打造,精选世界范围的儿童文学经典作品,意在让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都能读到适龄的、最好的儿童文学作品。“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是小学阶段各年级孩子们的阅读佳品,是老师们教学的好帮手。对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有积极的作用,非常适合进行校园读书活动和作为教师布置课外扩展阅读用书。
目 录
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萝卜回来了(1B级)
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月亮的大衣(2B级)
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到你心里躲一躲(3B级)
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一只神奇的鹦鹉(4B级)
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太阳请假的时候(5B级)
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灾难的礼物(6B级)
“朱自强精选儿童文学读本”基于朱自强教授对儿童文学的“分级”阅读研究,他总结提出了体现语言形式、文体形式的次序、规律、结构的分级阅读五项原则:
从口语到书面语;
从韵文到散文;
从故事到情节;
从形象到意向;
先叙事后写景、抒情、议论。
(一)“分级阅读”(学段阅读)要从口语到书面语。
为什么对儿童(成人也是如此)来说,写作(书面语)要比说话(口语)难很多?维果斯基在《思维与语言》一书中指出了两个原因:书面语的“最初发展也需要一个高水平的抽象。它只是在思维和意象中说话,缺乏口语的乐感、表达力和抑扬顿挫性”、“书写还要求儿童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活动”、“书面言语的所有这些特征解释了为什么它在学龄儿童身上的发展远远落后于口语的发展。这种不一致源于儿童十分熟悉自发的、无意识的活动,以及缺乏抽象的、深思熟虑的操作技能。”
所以,在低年级要用口语形式的文体的学习,为儿童从口语能力向书面语能力发展搭建桥梁。具体文体:儿歌、民间文学(生活故事和童话)、口语叙述的创作故事、绘本(图画书),比如洛贝尔的“青蛙和蟾蜍”或新美南吉的幼儿童话。
(二)“分级阅读”(学段阅读)要从韵文到散文。
散文是广义的概念,指非韵文的作品,如故事、小说、散文(狭义)。不是说“散文”(比如故事)不可以在低年级出现,而是说要重视韵文的阅读,重视语言的节奏韵律。这符合语言学习规律,因为“韵语”“易于常言”。
周作人说:“儿初学语,不成字句,而自有节调,及能言时,恒复述歌词,自能成诵,易于常言。盖儿歌学语,先音节而后词意,此儿歌之所由发生,其在幼稚教育上所以重要,亦正在此。”“儿歌的浅易性还表现在易记易唱上。儿歌的篇幅一般都很短小,即使有的篇幅较长,也往往或采用顶针修辞格,或使用反复的手法,或重复相同的语法结构以及词性相同、词义相近的语汇,因此还是好记好唱。”
麦克林托克说:“对于年幼的儿童,需要强调的主要是与语言的音乐效果相关的元素。”维果斯基说:“诗歌和散文这两种形式在功能上十分不同,在它们所采用的手法上也十分不同。按照洪堡的说法,诗歌和音乐不可分割,而散文则完全有赖于语言,并受思维支配。结果,诗歌和散文均有其自己的措辞风格、语法和句法。这是极为重要的概念,尽管洪堡和后来进一步发展他的思想的人都未能充分认识到它的涵意。”
叙事性的儿童诗《小猫养鱼》中:
“鱼儿小,吃不饱,不如养大再吃好,放水盆里怕鸡叼,放进河里怕它跑,小猫想出新办法,放进肚里最牢靠,啊呜一口吞下去,刚刚养了一清早。”
这样的叙事儿童诗,它韵律感很强,学起来容易。
(三)“分级阅读”(学段阅读)要从“故事”到“情节”。
比如在整个小学阶段,叙事性作品很多。对于这些作品,我们要进行形式分析,要结合语言所蕴含的文学教给孩子,这就要进行艺术形式的分析,这是进行语文教学的一个最初的出发点和依据。
以《糖块》的“故事”(事件)和《万卡》的“情节”为例。如果一篇作品,作者只是意在把事件按照现实生活中的本来面貌讲述给读者,它基本上就属于故事文体。如果作者面对事件首先和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讲述事件,那它就基本上会成为一篇小说。作者为安排事件所设计的添枝加叶、设置玄机、埋设伏笔、插叙、倒叙等,就成为小说的情节。
从“故事”(事件)到“情节”,意味着作品的结构由单纯到复杂。牵涉到从事件到人物、从类型到典型、从行动到心理等文学表现问题。这里的单纯和复杂没有谁优谁劣之分,只是说小学儿童学了单纯的,也要学复杂的。
从文体顺序来看,低年级是故事、民间童话、绘本图画书;中年级是文学童话,需要复杂一点,比如四年级可以讲《丑小鸭》,以讲故事为主的小说,如诺索夫的短篇小说、绘本;高年级,可以讲心理描写的小说,如《一串葡萄》、《万卡》、《走在路上》等。
(四)“分级阅读”(学段阅读)要从形象到意象。
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如《小西瓜》、《柠檬》,它的文体顺序是:儿歌—儿童叙事诗—儿童抒情诗、哲理诗。
(五)“分级阅读”(学段阅读)要叙事在先,写景、抒情、说理在后。
为什么?因为孩子越是年龄小,越是喜动不喜静。如小学一年级儿童出门旅行,不看风景,就玩自己带的小螃蟹;去了公园,不看盛开的花朵,而去观察地上的蚂蚁,追逐飞舞的蝴蝶。
因此,文体顺序应是:故事、童话在先,散文在后;儿歌在先,儿童诗,特别是抒情的童诗在后。有的教材,在低年级就有浓烈抒情的儿童诗,容易使年幼儿童产生不自然的情感,因为“抒情”是比叙事后发展的一种能力。而有感情,但是不一定“抒情”,比如《去年的树》,并不直抒胸臆。不当的激情、不自然的矫情、不理性的煽情都是有害的。散文后出现,其中叙事散文在先,写景抒情的散文、夹叙夹议的散文在后。寓言不应该放在中、低年级,而是应该放在高年级,因为寓言是说理,而且是很特殊的说理方式,理解这种说理方式,需要具有抽象的能力。
从文学阅读能力的发展这一着眼点,小学儿童需要发展的语文能力有四大项,包括: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对于不同的学年段,可以做这样的能力布局:低学年重点发展感受力和想象力;中学年重点发展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高学年重点发展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和分析能力)。这样就能明确地把握各学段语文学习的要点了。
我认为,按照这一“分级”原则,就不会出现小学语文选文和教学目标上的盲目、混乱和颠倒。通过这样几个原则对儿童文学阅读进行“分级”,希望能够理出其前后顺序和递进的规律,进而建构一个有机、有序和完整的儿童文学阅读结构。
(注:本文根据“第十届中国儿童阅读论坛暨亲近母语教育研讨会”会议发言和资料整理,有删减。来源于网络。)
『肆』 求朱自强 儿童文学概论 的复习资料或者复习重点有的请发送进邮箱:[email protected]
上编 儿童文学原理
第一章 儿童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 儿童是什么
一、被“发现”的“儿童”
二、儿童:独特文化的拥有者
第二节 儿童文学是什么
一、介绍几种儿童文学的定义
二、儿童文学=儿童×成人×文学
三、儿童文学:“儿童本位”的文学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特质
一、现代性
二、故事性
三、幻想性
四、成长性
五、趣味性
六、朴素性
第二章 儿童文学的发生原理
第一节 儿童观与儿童文学
一、儿童的“发现”与儿童文学的“发现”
二、儿童观:无形而有力的手
第二节 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的源流
一、民间文学的价值
二、民间文学:儿童文学的重要源流
三、民间文学的现代性转化
第三节 文学传统:儿童文学的土壤
一、传统文学中的“儿童”
二、文学传统对儿童文学的艺术影响
第四节 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
一、儿童教育对儿童文学的催生作用
二、儿童教育与儿童文学的负面关系
第三章 儿童文学读者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双重读者
一、儿童读者
二、成人读者
三、双重读者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儿童的审美能力
一、审美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二、儿童的审美能力处于低水平?
三、儿童一成人:审美发展的非进化性
第三节 儿童审美与成人审美的区别
一、超理念的审美与渗入理性观照的审美
二、近距离的审美与远距离的审美
第四章 儿童文学作家论
第一节 儿童文学创作的特殊性
一、儿童文学“自我表现”的特异性
二、作家对儿童文学的精神需求
三、作家对儿童文学的形式需求
第二节 儿童文学作家类型
一、从心性上划分的作家类型
二、从职业化程度划分的作家类型
三、从创作动机划分的作家类型
四、从创作立场划分的作家类型
第三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方式
一、童年实际体验式和体验虚构式
二、外部观察式和内部体验式
三、象征的、诗的方法和写实的方法
第五章 儿童文学研究方法论
第一节 作为学科的儿童文学
第二节 儿童文学研究方法的“拿来主义”
第三节 儿童文学研究者的素质
第四节 儿童文学研究的主要方法
下编 儿童文学文体论
绪论 关于儿童文学的新分类
一、强调“韵语”在儿童文学中的特殊价值
二、凸显儿童文学的“幻想”本色
三、确认儿童文学与“动物”的密切关系
四、给“图画书”以特殊的独立地位
第六章 韵语儿童文学
第一节 儿歌
一、儿歌的定义及分类
二、儿歌的价值
三、儿歌的艺术特质
四、儿歌的十种特殊形式
第二节 儿童诗
一、儿童诗的成立
二、儿童诗的艺术特质
三、儿童诗的种类
第七章 幻想儿童文学
第一节 民间童话
一、民间童话释义
二、民间童话的艺术形态
三、民间童话与儿童
第二节 创作童话
一、创作童话释义
二、创作童话的源流
三、创作童话的艺术特征
第三节 幻想小说
一、幻想小说的定义
二、幻想小说的特质
三、幻想小说的成因及其价值
第八章 写实儿童文学
第一节 写实儿童文学的特质
一、写实性
二、鲜活的感性心理学
三、儿童情趣
第二节 儿童小说
一、儿童小说与儿童故事的区别
二、儿童小说几种主要类型
第三节 儿童故事
一、故事是什么?
二、儿童故事的艺术特点
第九章 纪实儿童文学
第一节 传记
第二节 报告文学
第三节 散文
一、散文及儿童散文释义
二、儿童散文的题材和类别
第十章 科学文艺
第一节 科学文艺是什么
一、科学文艺释义
二、科学与文学的关系
三、科学文艺的价值
第二节 科幻小说
一、科幻小说的定义
二、科幻小说的特质
三、科幻小说的类型
第三节 科学美文
一、科学美文释义
二、科学美文的特质
第十一章 动物文学
第一节 动物文学是什么
一、动物文学释义
二、动物文学的艺术原则
三、动物文学的独特价值
第二节 动物文学的分类
一、动物小说
二、动物故事
三、动物散文
第十二章 图画书
第一节 图画书是什么
一、图画书的界定
二、“真正的图画书”
三、图画书的读者结构
四、图画书的独特价值
第二节 图画书的艺术特征
一、图画书的图文关系
二、图画书的图是什么图?
三、图画书文字语言的功能
第三节 多种多样的图画书
一、无字图画书
二、设置“机关”的图画书
三、故事图画书
四、科学、知识图画书
五、婴幼儿图画书
文摘
上编 儿童文学原理
第一章 儿童文学本质论
第一节 儿童是什么
“儿童是什么”这个问题是一个难题,它的难度其实在“人是什么”这一问题的难度之上。因为“儿童是什么”和“人是什么”这两个问题的诠释者都是成人,面对“人是什么”这个问题,成人诠释的往往是自身的问题,但是,面对“儿童是什么”这个问题,成人诠释的是他者。每个人都有童年,但是,时过境迁,童年的心思在成人的心里已经烟消云散。日本作家有岛武郎就说:“我们随着长大,逐渐远离了儿童的心灵。……我们明显地不能像儿童一样来感受和思考。”儿童研究难就难在这里。
我们之所以在一开始就直面“儿童是什么”这一难题,是因为对儿童文学的诠释必须从对儿童的诠释开始。对于一般的文学来说,是不能绕开对人的研究而去研究文学的,对于儿童文学来说,就更不能先于研究儿童而去研究儿童文学。儿童研究是儿童文学研究的前提,是建立儿童文学理论大厦的基石。世界儿童文学学术发展的历史证明,儿童研究的难度决定了儿童文学研究的难度,儿童研究的水平决定了儿童文学研究的水平。儿童文学中很多难解的问题都与儿童的难解有关。任何对儿童文学的简单化、幼稚化的枯燥言说,原因一定可以归结到其理论系统不是发源自丰沛的儿童研究的源头,没有源头活水,怎么能出现儿童文学理论的花园绿洲?
研究儿童,应该意识到有两个儿童存在,一个是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个是成人的意识形态中的儿童,前者是客观存在,后者是主观意识,前者是个性化的实存,后者是普遍的假设。
『伍』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
儿童文学作品,充满想象抄力,语言活泼生动,受到许多小学生的喜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课文也都出自一些经典的儿童文学作品,他们也是小学语文课本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儿童文学的作用,做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他们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笔者将针对儿童文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陆』 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中童话教学 怎么写啊 3000字左右
小学语文童话教学的反思
摘 要:童话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以往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忽视了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使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小学语文教学功利化的主要表现一是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二是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表演化就是不根据童话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而是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关键词:小学语文;童话教学;反思
童话是一种从童年的视角出发,用儿童的语言叙述童年的生活场景(或模拟儿童生活场景) ,表达童年的特殊感受和体验的一种儿童文学样式,具有神奇性,幻想性,叙事性及儿童性等特征.表达童心世界的天真,稚拙,勇敢,奋发向上,生气勃勃的原始生命之美为其精神本质.儿童在阅读童话时,常常会为那些鲜活逼真的人物形象所打动,被作品精彩离奇的故事情节所吸引,对种种如梦如幻的生活场景心向往之.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尽情地渲泄自己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活跃的想象力,获得如游戏般的快乐体验.同时不知不觉中,在他们的内心也建立起了生活的常识,形成了为一般生存和融入社会群体的必要的价值观念,作为方式和情感模式.因此,童话深受儿童喜爱,也是小学中低年级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如第九套全国通用教科书就将童话作品主要安排在小学1~3年级,共有十几篇.我们的语文教学虽然意识到了童话的重要性,但在很多时候由于没有去全力理解儿童,没有从儿童的特点和需要出发.因此,在童话教学当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功利化和表演化两种倾向.
一 内容功利化功利化的第一种表现:受语文工具观的影响,将童话教学作为语文知识技能训练的手段.出于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将语文课上成政治课的反拨, 80年代以来的语文教学将工具性提到了一个很高的位置,突出了"双基"的地位.教材编制也采取了以知识与能力为中心的逻辑序列,这种转变对新时期以来的语文教育朝科学化方向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也有较大的片面性.表现在童话教学中,就是忽视了作品的人文内涵和不同作品在语文教育中的不同功能.有学者按课文的类型及不同类型的功能各种方式,将课文分为"定篇","例文","样本"和"用件"四种类型."定篇"用以学习经典的丰厚内涵,"例文"用以学习其生动显现的关于诗文和诗文读写的知识,"样本"用以学习其阅读过程中形成的读写"方法","用件"则主要指"语文知识文","引起问题文"和"提供资料文"等
[ 1 ].可见,不可能在所有的童话课文教学中都进行"语言与文字的训练",达到"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的目的.因此,要正确处理好童话教学中工具性与艺术性的关系.童话是儿童喜爱的与儿童心理为契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教学中,应以艺术性为主要内容,否则童话教学对于儿童来说只是一种被强迫的负担.功利化的第二种表现:过于强调道德教化和思想教育的使命,即要在每篇童话教学中,通过分析和挖掘都要"告诉儿童一个道理",完成道德劝诫和思想教育的使命.这种倾向观表现在教材的选编上,也表现在课堂教学之中,如《骄傲的孔雀》告诫儿童要虚心,不要骄傲,《小猫钓鱼》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二意的主题,《一只小雁》告诉孩子们不能离开集体的道理,《神笔马良》,《卖火柴的小女孩》向503收稿日期: 2009 - 12 - 15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XJK08QJJ006)作者简介:李宣平(1969 - ) ,男,湖南茶陵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研究.儿童揭露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的罪恶.这种重教化的童话教学忽视了童话的特点,忽略了儿童的精神活动和独特的文化,它是从成人世界的现实原则出发的结果.它将儿童视为"不完善的人",是尚不了解世界,尚无能力,尚没长大的人.将儿童时代设定为一个准备时期,"准备成为未来的行为者".事实上,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是有很大的区别的,有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儿童文化是审美的,感觉的,移情的,热情的,成人文化则更多的是科学的,理性的,冷静的;儿童文化中充满了想象和创造,成人文化更多的是理性和重复".《小猫钓鱼》中的小猫(代表年幼的儿童)在美丽如画,生机盎然的大自然里,与蜻蜓和蝴蝶追逐嬉戏,而不是"专心致志"地钓鱼(代表工作) ,这正是小猫天性的自然流露,是儿童文化的一个表现,我们为什么非得要求它像猫妈妈一样抵御外在的"诱惑",而去从事"钓鱼"这类成人世界中严肃而重要的事情呢 《小猫钓鱼》进入语文课本,以及批评"三心二意"教学主题的确立正是成人文化中心意识的表现.这种成人文化中心意识是传统价值观念影响的结果.在我国封建社会以君权,父权,夫权为中心的传统文化中,是非常轻视,漠视,甚至无视儿童的存在的.因此,尽管几千来我国古代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被誉为"诗的国度","散文大国",但真正意义上的童话作品少之又少.虽然"五四"以后,随着西方民主与科学精神的东渐,人的价值,儿童的价值开始被发现与确立,作家开始关注儿童,创作了大量儿童文学作品,有些儿童文学作品被选入到小学语文教材,但一些作品仍受传统价值观念的影响,站在成人的立场进行训育,而没有真正深入到儿童的内心世界,倾听他们的声音,了解他们的兴趣与需要.童话教学道德教化也是对我国"文以载道"文艺理论无意识继承的结果.在古代,文学创作和学校教育都非常强调道德教化功能.孔子对《诗经》的评价是:"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毛诗序》也说:"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乎诗,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汉代要求文学创作"发乎情,止乎礼义".到宋代的程朱理学更是将道推到至高的地位,认为"文皆从道中流出"(朱熹《朱子语类》) .清代桐城派始祖方苞认为,文章要阐明"义理".古代小学的教材,如《三字经》,《千字文》,《增广贤文》等的内容也是以道德劝诫为主.这种"重道"的传统通过几千年的承袭还成为我们民族的心理积淀,一直影响到现在.因此,在创作童话作品,对童话作品选编和进行童话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就是它的教育功能.由于在教学中一些教师太急于对作品的教育意义进行提取,儿童文学课就很容易变成德育课,异化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事实上,童话作为一种文学样式,与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不只是具有教育功能, 它还具有认识功能与审美功能
[ 2 ].所谓认识功能,就是通过阅读童话作品,可以学到自然和社会知识,如课文《小蝌蚪找妈妈》,如果着眼于知识教学,可以教给学生关于青蛙的生长过程知识,即由卵子到蝌蚪再到青蛙的成长阶段.但这也并不是语文课程的主要任务,而是常识课程的任务.因此,认识功能与教育功能一样,只能是儿童文学教育的次要功能.我们在儿童文学的教学过程中,应更多地关注其基本的,主要的功能———审美功能.通过儿童文学教学,使学生获得美的体验,生命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
二 形式表演化童话作品一般具有较强的故事性,人物形象鲜明生动,许多教师在教授童话作品时,喜欢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进行表演.实践证明,如果使用恰当,这确实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符合小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能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有助于他们理解其中的形象.也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 3 ]将童话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进行表演,可算得上是一种语文实践活动,它能有效地弥补课文内容,向课外拓展和延伸,是课文内容的补充,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一些滥用表演的现象,他们只追求表面的热闹与好看,特别是在一些公开课中,表演只是做给旁人观看的.在还没有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入对话的情况下,就急于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有的表演许多学生参加,学生加入自己的想象,表演得热热闹闹;还有的教学中,让每个学习小组轮番上台表演,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如《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学生读了一遍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记住台词,思考小动物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并加入自己的想象练习表演,然后组织学生表演,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鸭妈妈,小鸭子,青蛙,大鱼,大乌龟,大白鹅.表演化还有一种表现:一些教师将童话作品制成多媒体课件完完全全搬到屏幕上,声,光,色,形样样精美,颇为热闹与好看,但整个课堂缺乏一种内在的审美精神,缺乏与学生深度的心灵交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因此,在童话教学中,应根据童话作品的具体特点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形式,不能为形式而形式,为表演而表演.
参考文献:
[ 1 ] 王荣生. 语文科课程论基础[M ].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 2 ] 吴中杰. 文艺学导论[M ].小学语文教学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2.
[ 3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九年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Z].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浅谈小学语文中段的童话教学 麦斜镇中心小学 习莉莉 童话作为一种文字浅显的儿童文学体裁, 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 文学形式, 简单的故事中往往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告诉孩子们真、 善、 美的道理, 教会他们如何去爱与宽容, 带给孩子们无尽的想象与启迪。 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 在如今提倡教改新理念的大环境下,我们更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些资 源,促进语文教学。 下面就结合本人的教学经验和自身具体情况提出一些童话教学 的策略,主要从教学方法、反馈与评价及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这 几方面展开,粗略谈谈自己对于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点滴看法。 一、 教学方法 1、 氛围渲染,激发兴趣 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心理学 家认为,兴趣直接构成学生的学习动机的主要成分。要想让学生 有阅读童话类文章的欲望, 必须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类文章的兴趣, 挖掘他们深藏于内在的无限潜能。一篇好的童话类文章就是一个 精彩纷呈的故事,在教师先示范朗读这些故事时,就应该欲擒故 纵,吊足学生的好奇心。 2、 朗读领悟,感受美好 童话类文章教学时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教法,而朗读就是其中 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童话语言优美自然、活泼明快,词语简单 1 重复,象声词多,非常适于朗读,而在不同的年段,童话类文章 的朗读都有不同的侧重点。中段学生的朗读,要带着问题思考, 读出文章中蕴含的道理和含义,通过一些关键词语体会作者的感 情,学习感悟的基本方法,学会理性思考。 教师可以设计不同的朗读形式,如分角色朗读、自由读、个 别读等,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语感等方面的培 养也是极有好处的。比如,现在四年级上册教材,我刚刚上完第 三单元的四篇童话类文章,在学习《去年的树》一课时,要求学 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学生分别读出小鸟、大树、树根、门先 生、小女孩等角色的恰当语气,让大家都参与进来,给大家提供 一个表现自己的机会,让他们在读中品味童话的语言,感知文章 整体,受到情感的熏陶。 “文章不是无情物” ,教师要挖掘文章中的“情感因素” ,拨 动学生内心深处的那根“琴弦” ,让学生深入到角色内心,带着情 感朗读,让美的气息渗透到教室的每个角落。 3、 情境体验,再现神奇 叶圣陶先生说过: “要求语感的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 揣摩,而是应当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文课程标 ” 准》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 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可见,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对于 学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人反应和个体差异性, 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 2 和独特见解,使学习成为一个富有个性化的过程。 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经过巧妙的设计,个性化的 解读文本,引领孩子们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孩子们将惊奇、激 动等不同情感融入到对文本的理解和个性阅读中,让孩子们到课 文中走个来回,轻松走进童话类文章人物的内心深处。 童话教学的内容十分吸引学生,深受他们的喜爱,但是我们 并不能把它当做讲解故事那么简单,还需要让学生明白看似简单 的故事背后隐藏的含义。 文本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教师应该恰到好处的引领孩 子们体验角色。让孩子们带着生活走进童话,带着童话赋予我们 的新知重新踏入生活。 4、 现实对比,体会虚实 幻想、虚构,这是童话类文章最基本的特点,童话类文章故 事的基础就是想象,想象是童话的翅膀。英国作家布瑞南说道: “想象意味着让脑中的小鸟飞出樊笼,然后看着它翩然入云。 中 ” 段学生的思维初步发展, 因此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认识幻想与真实、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引导学生分辨其中的真实部分与虚构部分。 5、 角色表演,情景再现 童话教学的课堂应该是丰富多彩、活泼生动的。要想让课堂 更真实,更富有趣味性,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儿童的表演欲十 分强烈,而童话表演就是他们非常喜爱的一个表演方式,中段的 学生自控力比低段稍强些,教师更容易掌控课堂,不容易出现课 3 堂上乱成一锅粥的局面。而学生通过表演,能更主动地理解文章, 把握形象,并且在特定的情境中进行了生动的语言练习,促进学 生心理素质、社交能力和创造力的发展。只要能把握住度,这就 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 比如我在上《巨人的花园》这一课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 刚旅行归来的巨人和被小男孩点拨后的巨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而在课文中,巨人的一些语言是具有鲜明特色的,我就让一些学 生来表演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再加上夸张的脸部表情和肢体 动作,让孩子们更深刻地认识了这“两位”巨人。 6、 积极训练,创编内容 学习了这么多童话类文章, 孩子们都有自己创编新童话的 欲望,中段学生已经开始初步练习写作文了,也学会了一些简 单的写作技巧,而且他们对童话有兴趣,这样就更有写作的热 情了。并且他们已具备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文章的逻辑感也更 强,加上这段时期是想象力最活跃的时期,教师们可以善于利 用这一点,让他们自由发挥,插上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在童话 世界里飞翔。比如我班上一名男生自己创作的童话,小鹿就说 了一句很有哲理的话: “美丽的鹿角差点让自己送命,而丑陋 的鹿脚却救了自己一命。 ” 二、 反馈与评价 教学评价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做出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每一位学生都 4 有其独特的一面,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反馈,善 于发现并肯定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采取灵活的评价方式。这样 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他们对童话产生兴趣,进而对语文和其 他学科都产生兴趣,今后能更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从而促进 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三、 教学中应注意的几点问题 当然,在童话类文章的教学中,我们还是存在着一些不足,比如 在现实教学中,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教师不能关注到每一个学生的 个体;有些教学形式并没有发挥到真正的作用;教学方法单一等等。 童话类文章,作为一种在儿童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与儿童的 心理特点、创造想象力密切相关的儿童文学体裁,是小学阶段一个比 较重要的方面,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并且,童话宣扬 的真善美的思想,在学生人格养成方面具有非凡的重要性。因此,这 类文章理应受到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 在此,我只是简单说说我对小学中段童话类文章教学的一些体 会。供同行参考。 参考文献:1、王全根、赵静 《儿童文学与中小学语文教学》[M] 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6.297/360 2、方卫平、王昆建《儿童文学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03/128 2010.10.16 5 6
『柒』 儿童文学如何走进中小学语文教学
圣才电子书来为您分析分析:
儿童文学进入课程的理论基础从三个方面来概述:
(一)课程理论的根据:经验本位的课程观
经验本位课程观的开创者是杜威,“教育应该被认为是经验的继续改造,教育的过程和目的是完全相同的东西。”儿童(未成熟的,尚未发展的人)是教育的基本要素,儿童的经验世界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改造的对象,经验改造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教育目的,教育必须与儿童的经验世界相连接,否则教育所提供的内容就只能是“空洞或纯粹的符号”。“指导并不是从外部强加的,指导就是生活过程解放出来,使它最充分地实现自己。”
(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根据:图式理论
按照图式理论,所有的知识都组成一定的单元,这些单元就是图式。图式的活动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图式说白了就是经验。儿童在阅读文本时的理解能力,与他们所具有的经验密切相关。经验积累越丰富,阅读能力就越强。而且在阅读过程中,儿童更习惯于运用他们过去积累的、已经形成某种图式的、自己的经验,而不善于利用文本提供的一些有用的信息进行推理。
(三)文学理论的根据:接受美学
“作品的意义只有在阅读过程中才能产生,它是作品和读者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不是隐藏在作品之中,等待阐释学去发现的神秘之物。”由此产生的概念有:A期待视野:也就是经验本位论中的经验,图式理论中的图式。对于这个先在的文化的心理结构,康德称为先验主体,皮亚杰称为主体的心理图式,巴赫金称为统觉背景,伊瑟尔称为主体的期待视野。说法不同,都强调主体不是被动的接受者,他带着其全部经验、文化、兴趣理想形成的心理模式参与文学欣赏。B召唤结构:文学提供一个框架,这一框架保证了大多读者可以对文本产生一些基本的共识,在这个框架之中,还有很多空白,这些空白召唤读者去填补它——运用读者的“期待视野”,伊瑟尔把这个框架称为“召唤结构”。当文本的召唤结构和读者的期待视野融合,读者才能够真正理解和接受作品。
三个理论分别从课程论、认知心理学、文学理论的角度提出儿童文学进入课程的三个理论根据。三个理论都说明了儿童文学进入课程的必要性,同时强调了儿童作为主体的参与性。由此导入的“文学课程设计的目标模式和价值取向”也是一脉相承了。《镜与灯》中提出任何作品都离不开四个要素:文本、作家、社会、读者,并以文本为中心形成四组关系,而所有文学研究模式都存在于这四个要素以及它们的关系之中。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是美国文学研究者帕维斯提出的文学教育的三种深层结构:
1.模仿结构,其体现的是知识取向,其所谓的学习主要就是记忆和模仿。
2.分析结构,其体现的是能力倾向,其重点是使学生熟练掌握对作品作比较、分析和反应的技能。
3.衍生结构,它强调的是学生和文学作品之间产生交流,并且更关注这一交流过程中学生的反应和自身经验的发展。
衍生结构课程,在对待通过阅读而达到个体发展的目的与达到发展其评论技能之间,更重视前者。在课堂上,衍生结构常常采取无固定结构的探究形式,注重学生对作品的体验。但探究本身没有预定的结果,因为引导学生得出自己的结论比引导学生达到教师确定的目的更有价值。由此我们不能发现衍生结构的目标模式是以儿童文学为资源的中小学文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模式。
三、 儿童文学的主要文体及教学
在整个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除少数的古诗和常识性课文以外,其余都是儿童文学作品。其主要样式有诗歌、童话、寓言、儿童故事、儿童散文、儿童小说、科学文艺等。其中诗歌教学作者强调三点:首先,反复吟诵,初步感知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其次,运用想象与联想,再造儿童诗的意境。诗歌的语言凝练而跳跃,经常留下一些“断裂”或“空白”,需要通过读者想象与联想去衔接和填充,才能再现出隐藏在诗行背后的美妙意境。再次,细细品味诗人寄寓的情思。寓言教学作者强调在教学中最忌于急于揭示寓意,应该让学生在充分感受寓体形象的基础上理解题意,并概括题意。优秀的教师总是设法用形象的手段,加以教师绘声绘色的描绘,并且通过学生扮演角色把学生带入寓言所描绘的情境之中去。
『捌』 无论是观念改变,还是方法创新方面
在本次项目结项评审会上,该项目负责人,中国海洋大学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朱自强教授重点介绍了项目主体成果《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这部著作的研究基础、研究方法、主要内容及其学术创新之处。朱自强教授在这部研究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方法的著作中,划分理念的研究和具体方法的制定两大板块,采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全书形成了严谨、清晰的整体性框架,阅读理论与教学法互为支持,相互印证。在理念上,从小学语文教学的“语文观、学生观、教师观”、儿童文学的语文教育价值、儿童文学阅读教育的六大原则及儿童文学分级阅读的五个规律等方面进行梳理和阐述。在儿童文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归纳上,根据理论的引导,总结出十八种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这些教学法的阐述都重视结合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课例,将儿童文学阅读教学法落到具体可感的实处,让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容易体会和操作。对于这一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的接地气的研究成果,得到了项目评审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认为这是一项突破性的创新成果,不仅将对小学语文儿童文学阅读教学产生实际而深远的影响,而且其在反思“工具论”的基础上提出的“建构论”的语文观等观念,还将对整个语文教育的观念变革起到推动作用。评审专家一致同意项目结题通过。
『玖』 儿童文学如何成为小学语文教育的资源,并作用于小学语文教学
儿童文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资源,并做运用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因为儿童与文学更适合这一阶段的孩子们。能够提高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拾』 教师对学前儿童文学的教学方法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1:培养性格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挫折和失败。家长应注意培养孩子坚韧的性格。正确引导孩子对待挫折与失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适当地给孩子鼓励与赞扬,让孩子的心里充满阳光。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2:培养兴趣
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注意孩子的爱好。不要以为玩乐就不能学习,落后于其他的孩子。为孩子提供各种兴趣的选择,并给予孩子必要的引导,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接触的东西多了,自然就能够学到很多书上都学不到的东西。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3:问问题
一定要经常和你的学龄前儿童交流。小孩子对回答问题并不陌生,但是你要确保你是在问一些贴近他们活动和生活的问题。
例如,请孩子描述一下他的绘画和创作。
当他在读书或看电视时,问他们一些问题,例如:
你觉得这个角色为什么会这样?
你觉得这个角色是什么感觉?
在那种情况下,你会怎么做?
你怎么想?
你认为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确保你在和你的孩子进行谈话时是轻松的,不要让他们觉得你是在等待一个正确答案。
学龄前儿童教育方法4:建立起数学的概念
教你的孩子数学就像教1+1=2一样简单。和孩子一起超越铅笔和纸,让数学成为一种对你和他来说都有趣的学习体验。
你可以在室外探索中为孩子建立起数学概念做准备。如大和小、多或少;谈论空间关系,如近和远,在前面或后面;谈论形状、图案和颜色等。还可以让孩子在公园里寻找圆形或蓝色的物体,对对象进行分类,比如昆虫都有什么共同点?
也可以在家使用随处可见的小道具,例如软饼干就是是极好的教学工具。你可以让孩子用饼干学会数数,还可以用来教学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