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您有什么好的创意和心得吗
把我的一篇文章奉上,一供你参考。
在作文起步训练中放飞孩子的想象力
长期以来,由于对小学生作文一直坚持“小、真、实”的标准,不少学生的作文内容干瘪,思路狭窄,语言呆板,很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不善于想象。主要表现在:
1、缺乏童趣。一些教师认为低段的写是为了在中、高年级写得更好打下基础。因此,在写作指导上较多地融入了自己的思维,而没有从学生的角度,进入学生的角色,让学生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真正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的学生的文章乍一看,呀,真不简单,一、二年级就有如此高的写作水平,殊不知其中融入了多少老师和父母的“真情”。学生的创新精神、健康个性未能生动活泼地得以展现。
2、缺少自然味。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疼爱之至,一走出家门就怕这怕那,学校也感到肩头的责任重大,能不出校门,尽量不出校门。丰富他们的生活,扩大他们的眼界,充实他们的知识,也就成了一张空头支票。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受到了严重的阻碍。现在不是减负了吗?为什么不能带孩子进入他们所向往的大自然?为什么不能领着他们踏入他们所困惑的社会生活中去呢?学生在封闭的课堂内,怎么能写出纯纯的、深深的自然韵味的文章来呢?
3、教师不明智的教学方法。完全是无意之间,一读到学生的作文,我们就会伸手去拿红笔,其实这是不明智的。作为教师的我们所做的不该是情不自禁手执红笔一路改正孩子的错误,而应当理解当我们手捧他们的作文时,那不仅仅是一篇文章,还是一个活生生的孩子。我们需要透过错误去发现孩子的真实想法,而不是去扼杀孩子作为一个作者的自信。我们关心学生的写作,但关心与纠错截然不同,关心他们的写作意味着在处理他们作文的时候需要格外的自制、格外的敏感、格外的思考和格外的智慧。也许,那些一听作文就害怕的学生,他们的老师具有一些责任。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我们该如何帮助低年级的孩子在作文之路上迈好成功的第一步呢?新大纲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这无疑将大大地拓展小学生习作的时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学龄初期的儿童的心理发展正处于想象力培养的“敏感期”。
这时候,教师如能细心呵护孩子的童心,让想象成为作文起步中富有强大生命力、拥有不竭动力的活水源头,作文教学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激发说话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愿望,我们所有的计划,所有的探索和理论统统都会落空。”动力是成功的关键。因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意识地激发学生的听说兴趣,培养学生的听说习惯,训练学生的听说能力。
1.创设情境
在一定的情境中,学生才会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才会产生角色意识,激起表达的冲动。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如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情境,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以把一幅幅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再配以优美的音乐,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情节,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说话兴趣;如运用语言创设情境,教师在每次说写训练前为孩子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孩子积极参与,是训练成功与否的重要一环。精心设计导入语非常重要。如在《拾秋天》的说写训练中,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小朋友,你们已找过春天,画过夏天,不知不觉的,秋姑娘已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她将好多好多的礼物撒落在大地上,你们想不想去拾点回来?”就这样,孩子们欢呼雀跃地出发了。另外,还可以运用音乐创设情境,通过观察创设情境等等。
2.激活体验
我们知道,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因此有“生活即语文,语文即生活”之说。每一个人,自他懂事以来,就开始感受生活,体验人生。小学生虽年龄不大,经历有限,但自懂事以来,他们经历了多少事,认识了多少人,见到了多少景……这是他们语文学习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只要巧妙运用,就能创造出令人赞叹的“言语作品”。如在《春雨》的说话课中,我和学生走出课堂,在大自然中观雨、听雨、感受雨,然后以“你觉得春雨有趣吗?”引导学生谈雨,学生把对雨的体验一下子化作了带有情感色彩的言语:“春雨有趣,那细细的雨丝,一根根的,那么长,那么柔。”“那声音沙沙的,真好听。”面对春雨的唤醒,学生的想象丰富又得体:沙沙的雨声像美妙的音乐,像小蚕吃桑叶;春雨像丝线,细细的,像秀发,密密的,像蚕丝,柔柔的;春雨中,麦苗换上了绿装,青蛙唱起了歌儿……生活体验一旦被激活,学生就会乘上想象的翅膀,精辟的话语便会脱口而出,奇妙的句子自然会涌于笔端。
3.双向互动
说话训练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是一种双向互动式的语言实践活动。老师和学生在交际过程中既是听者,也是说者,师生只有不断转换着自己的角色,才能获得成功的教学效果。课堂上,我总是充满激情地鼓励学生:“别紧张,要相信自己。”“你说得太棒了,老师为你感到自豪。”“虽然你旁边都是高手,但我们相信你是最棒的,勇敢些!”我的真语真情是激活学生身心的“兴奋剂”,使他们情绪高昂,全身心地投入。而学生的精彩回答又反过来深深地吸引、打动着我,师生间进行着思想的交流、感情的碰撞。在这种状态下最容易产生顿悟和灵感,言语的、思想的创造性浪花常常会不断飞溅。
二、丰富语言积累
美国儿童心理学家研究认为,那些爱讲故事和阅读的儿童,其想象力、创造力比其他小孩要高出一头。因为,儿童从小听故事、爱阅读,会接受较多的刺激,对他的语言的积累和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可让他获得更多的知识。因此,在作文起步时我们非常重视让孩子多讲故事、多阅读。
现在的孩子是在故事中长大的,爱听故事是他们的共性。为此,我们从孩子入学的第一天起,就满足他们的这一童趣,把他们带入故事的王国。孩子们在故事中认识了安徒生、格林、凡尔纳……在听的同时,我们要求孩子讲自己最拿手的故事,为激发兴趣,让他们把故事录在磁带上,在每周一次的“故事会”中进行交流,经过“猜、议、评”选出“小小故事大王”,并在校园红领巾电视台开辟了“故事大王擂台赛”栏目。这一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孩子们的热情,他们在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同时,积累了大量的规范语言,为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儿童的学习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它不仅能促使儿童掌握和积累一定的语言材料,而且能提高儿童的言语能力。我们在班级里设立“小小图书角”,让孩子自由选择自己爱看的书,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充分保证阅读时间,并鼓励孩子在课外积极阅读。在大量阅读的同时,我们要求学生积极背诵。新大纲突出地强调了丰富语言积累的重要性,而且希望通过规定课内外阅读量,特别是规定背诵篇数的办法,把积累语言落实在实处。因此,我们从一年级开始就有选择地让孩子诵读唐诗,短小精悍、文词优美的唐诗不仅能启迪儿童想象,而且能净化童心,在潜移默化中对孩子产生一种“先入为主”的效应,左右他们的内心世界,这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只有多读多背,当胸中有了大量积蓄,非倾吐不可时,才能“情动而辞发”,写出好的文章来。正如鲁迅先生所说:“文章应该怎么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别无新得和方法。”
三、开放教学形式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低年级小朋友理性思维能力较差,生活中的乐事、趣事,他们说起来津津有味,可却不知怎么组织语言,更不知如何把它们付诸笔端。于是,我们根据孩子好说好动的特点,尽可能多地利用“活动课”这种课堂组织形式,让孩子们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联想、创造。
具体方法有:
1.画一画,说一说。
儿童对绘画特别感兴趣,他们在涂涂抹抹中展现了自己一颗颗真实而又灿烂的童心。我们经常根据儿童想象力丰富的特点,让孩子进行想象画。比如,我给孩子们一个“O”,让他们想象,画成各种图形,并说一说。于是,一幅幅丰富多彩的画在孩子手中诞生,一句句充满童趣的语言从孩子心底流出:我画了个圆圆的月亮,晚上太晚了,月亮想睡着了,可是想起晚上要值班,她马上打起精神,露出亮亮的笑脸;我画了个蓝色的太阳,把它送给大海,让大海蓝得像蓝宝石;我画了朵向日葵,它正朝太阳笑呢;我画了颗流星。一颗星星挂在高高的天上,一不小心掉到大地上,星星非常难过,在天上多么有趣,在大地上多没劲。有一个小朋友走过来,把它当作一个玩具,推到河里,小鱼以为是好吃的东西,叫来许多朋友都来吃,鲨鱼也来了,一口吞下了流星……
想象画成了孩子们的“自由王国”,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描绘自己心中的世界,用鲜活的富有个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在画画说说的同时,我还经常让学生画画写写,就是让学生把看到的、想到的画下来,在旁边写上文字说明,没有什么格式规范,学生很乐意画写。有个学生画了一幅夜空图:深蓝色的夜空中,一颗流星滑了下来。旁边写着:“晚上,天空中有无数闪闪发光的星星。忽然,我看见一颗流星滑了下来,‘哧溜’一声滑到半空就不见了。我心想:天空真是个大滑梯。”还有一个学生画了一幅夏夜的萤火虫儿,其中有一句也让我大为赞赏:“萤火虫儿身上为什么会有一盏灯?噢,原来是萤火虫妈妈怕贪玩的孩子找不着回家的路,就在宝宝身上挂了一盏小灯笼。”我把他们的作品贴在墙上的最佳作品栏里。同时也让学生明白了真正的好文章不是人云亦云,而是应当在观察中放飞想象,有所创新。
2.玩一玩,写一写。
孩子是否能带着足够的精力、机智和独创性去探索书本和世界,是否会抓住那些与朋友、作者共同思考,去影响他人或被他人影响的机会,是否会变成积极进取、不屈不挠、充满好奇心与自信心的人,这些都是他们生命中以及读写生涯中最为重要的品质,这些品质并不是学校或家庭作业里能够轻易传授的,相反,这些精神素质首先是应通过孩子们的游戏来培养。
现在的学生很少感受到群体协作游戏的快乐,更缺少与老师、家长一起游戏的时间。玩,是儿童的天性,因此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开展游戏活动,如一组人在一起玩橡皮泥,一边玩一边编故事,教师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他们游戏,在必要时适当点拨,让故事情节能顺利发展,圆满结束,并鼓励其写下来。同时,我们积极创设学生与自然亲近的机会,当我们带领学生郊游,让学生采上一棵蒲公英,用力一吹,使种子随风飘上天空时,我们让学生假想自己就是那随风飘去的一棵蒲公英,学生会产生多么丰富而美妙的遐想啊,而这时来一个现场说话,学生的言语能力又将会得到一次多么有效的训练啊!
四、改进指导、评价
作文的指导重在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贵在唤醒学生的生活储备,巧在顺应学生的自由倾吐表达,而非教师蝶蝶不休地讲述什么原理、方法,或用固定的程序、习作的样板去圈定学生的思路。所以我们要像叶圣陶先生所说:“为了恢复学生们的童真,还他们的原本生活乐趣,让他们能说真话、吐真情。”在作文起步训练中,不管学生怎么想,怎么写,只要文中有一颗真挚的童心,就予以支持、肯定和鼓励。作文的评价要尊重学生的原意,肯定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而不是用一把尺子去量不同个性的学生,或用教师的主观想法代替学生的习作实践。在“每日一句”的写话训练中,让孩子们放飞想象,言有童真。
孩子不能没有期待,不能没有想象,不能没有梦幻。因为,有了期待,才可能有追求,有了想象才可能有创造,有了梦幻才可能有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执着。语文教师如在儿童的黄金时节,给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表达环境、一个宽广的作文天地,让孩子放飞想象,“我手写我口”,我们定能顺利地带领孩子走入快乐作文的殿堂,让作文焕发勃勃的生命力!
❷ 做个心理健康的孩子作文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 保健
知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些家长反映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的坐着不理睬他们,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时,我会打架,有时会骂人,还有时会摔东西。”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还有的孩子写道:“会和好朋友说一说,让她们说谁的对,如果是我的错,我会向那个人说声对不起,让她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很显然这样的作法具有很强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进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给第一例学生的评语是:“你和我受委屈时的反映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的发泄一下,但这很不好,是吗?我常想,其实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解释,或走开,或不去想,都可以,对吗?”类似的评语,可以指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个好学生》这篇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班里差不多,我真想超过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的同学,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学习,终于超过了比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认为学习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个好学生。”她是这样写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为什么一直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的原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说的非常不错,其实,我觉得你不仅要认真学习,更应投入到集体当中,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有更多的快乐!此后我有意识的在班级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让她做,逐渐改变了她狭隘的学习观。还有一名学生的作文更令人吃惊:“做一名好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更要在老师和同学以及别的领导眼里留一个好印象。”我一直对这名学生的印象不错,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内心竟有着如此”成人化”的想法。于是我在评语中语重心肠的写道:“做一名好学生的标准很多,其实最终一点就是你的健康成长,你明白吗?”
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能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收获
事实证明:经常写作文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要求他们写下来,喜欢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赞扬它;憎恶的、坏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评它。久而久之,便会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丰富了感情,对于优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于赞颂,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❸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小学作文300字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 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 保健 知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些家长反映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的坐着不理睬他们,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时,我会打架,有时会骂人,还有时会摔东西。”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还有的孩子写道:“会和好朋友说一说,让她们说谁的对,如果是我的错,我会向那个人说声对不起,让她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很显然这样的作法具有很强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进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给第一例学生的评语是:“你和我受委屈时的反映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的发泄一下,但这很不好,是吗?我常想,其实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解释,或走开,或不去想,都可以,对吗?”类似的评语,可以指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个好学生》这篇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班里差不多,我真想超过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的同学,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学习,终于超过了比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认为学习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个好学生。”她是这样写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为什么一直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的原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说的非常不错,其实,我觉得你不仅要认真学习,更应投入到集体当中,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有更多的快乐!此后我有意识的在班级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让她做,逐渐改变了她狭隘的学习观。还有一名学生的作文更令人吃惊:“做一名好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更要在老师和同学以及别的领导眼里留一个好印象。”我一直对这名学生的印象不错,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内心竟有着如此”成人化”的想法。于是我在评语中语重心肠的写道:“做一名好学生的标准很多,其实最终一点就是你的健康成长,你明白吗?” 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能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收获 事实证明:经常写作文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要求他们写下来,喜欢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赞扬它;憎恶的、坏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评它。久而久之,便会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丰富了感情,对于优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于赞颂,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❹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
如何在小学作文教学中融入情感教学
新课程提出了作文教学的“三维目标”, 对语文教师在作文课堂改革的实践中起了指导作用。“三维目标”是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是设计语文课程目标, 改革课程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的基本理念,也是指导语文教学的根本原则。可以看出,新世纪的课程改革,特别强调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意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因此不能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看作是孤立于作文教学过程之外,要在学生日常的作文习作训练中持之以恒加以引导。
一、作文的拟题立足于生活中的真、善、美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要文章写得像个样儿,应该在拿起笔之前多做准备功夫。……实际生活充实了,种种习惯养成了,写文章就会像活水那样自然的流淌了。”拟定作文的题目,无论是直接命题、选题,还是半命题,都应力求联系学生生活、思想、学习实际,在实际中去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积极向上的事情。直接命题直观的表达出了作文的中心思想,如《童年趣事》、《我的同桌》、《惜别母校》等,本身就含有感情,容易引发学生感情从而产生联想。举例来说,《童年的回忆》,教师要启发学生打开藏于内心的美好的“记忆宝库”,选材内容应符合儿童心理,具体事件可以是跳皮筋、爬树、捕蜻蜓、放风筝等学生小时候经常做的事,农村的学生则可以是田间的玩耍。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童年的眼瞳是清澈的,童年的笑容是纯真的,童年的心灵是明亮的,童年发生的事情更是让人觉得清新自然,有趣可笑!”这个作文题目就要激发学生对纯真美好的童年的回忆,立足点也放在童年时的有趣的事情。《我的同桌》则偏重于同桌之间的友情。让学生自己命题的“放胆文”,为学生表达情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题目的情味更浓,价值观也更明确,例如《勤劳的母亲》、《辛勤的老师》等等。
社会也是作文拟题的重点,可以一方面可以就身边发生的社会问题作为引出作文命题的导语,贴近生活、主体、时代。和学生共同关注社会问题和国家大事,引领他们学会独立地思考社会问题,从而丰富他们的内心体验,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对社会上的焦点事件,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地、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从而使他们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同样的一件事。例如,参观中国载人航天展,通过航天展激发学生“学科学、讲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索宇宙未知世界的渴望,加深学生对科技强国的理解。立足这个层面,对参观“中国载人航天展”的作文要求可以拟题《我也想“飞天”》、《假如我是“航天员”》,记录参观活动的兴趣。如果感情升华,认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的伟大,激发出强烈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作文拟题就可以是《神舟——我的骄傲》等。
二、作文指导要情感与学生产生共鸣
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作文指导是教师在学生拟定作文题目或话题后,对如何完成一篇合格的、内容丰富的作文给与学生必要的辅导。所谓“指”,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认识生活,分析生活,表现生活;“导”,就是要解决怎样写,如何写得好的问题。作文指导可以是作文思路,可以是写作技巧,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要求的则要对学生的情感进行正确地指。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并不是依靠强加于学生来体现的,教师在作文指导时只在学生的角度,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寻求能与学生情感产生共鸣的事物,也利于学生接受,避免了“传教士”的做法。
首先,指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选择积累表现感情的写作素材。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很多,但是几乎没有什么重大的事件,更多的是生活中的繁杂琐事。我们要善于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中一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要思考这些事情的意义和价值,通过这件事表现的感情和价值观是什么。学生要记述身边的事件,在作文中塑造鲜明的形象, 抒发深刻的感受,表达独到的观点, 都必须带着一颗热爱生活, 关注社会,关爱人生的心灵去看、听、感受、研究人生百态、社会万象。所谓“身边的故事”就是自己看到的,如家庭中、学校里,社区间发生的有意义的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素材。有的事情看起来很小,但是通过它可以挖掘出有意味的内容,就值得我们去关注,去描写。比如家庭成员间相互关心体贴的事情,邻里间互助合作和睦相处的情况,学校里举行哪种有意义的活动等。此外,还要指导学生在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对素材进行大致分类,哪些是体现勤俭节约的,哪些是维护社会公德的,哪些是团结互助的,等等。
其次,我们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言真情、写真话。《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的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留一席倾诉的空间,激发学生言真情,写真话的欲望和冲动,以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美好愿望。不要再“代‘别人’立言”。契诃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儿童作文的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叶燮主张作文“有感而发,兴起其意其情。”我们提倡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因为真情实感是写好一篇文章的灵魂。没有哪一篇好文章是缺乏情感的,也没有一位能写好文章的人对周围事物是麻木不仁的。作文应该在字里行间蕴涵丰富的情感,不能只用“笔”去写,而应当用“心”去写。
三、作文点评因势利导
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评改中流露出的爱和希望尤为重要。给他们以希望和关爱,。可以说,教师的评语是对学生作文情感基调的最基本的判断,对学生作文中反映出来的价值倾向予以最直接的肯定或者否定。评语不对学生作冷峻的评价,而要对学生内心感情表示理解,给予适当的赞扬或者鼓励,表明自己是否被学生表达的情感所打动,是否赞成这种感情则要视情况而言。
及时矫正学生在认识或方法上的明显错误, 使学生的价值体验不至于偏离文本的主流价值。如我在布置《我心目中的英雄》作文时,有的学生看到社会中否定英雄的现象,对同学提出来的岳飞、刘胡兰、林则徐等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持贬斥的态度。面对作文中的不和谐音符, 我本着既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又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体验为目的, 引导学生以“什么是英雄”为题进行合作式讨论。最后,这位学生在听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后说: “我不能看见英雄的一点缺点就全盘否定,相反,正因为英雄有缺点才显得有生命力。”这个学生修改后的作文就表现出很好的价值观,以辩证的态度去看待英雄人物。
对同学在作文中显现出来的正确的一面,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团结互助的学生关系,遵守公共道德等等,要以赞扬鼓励的口吻,予以正面的鼓励性的点评。如,在一篇学生习作的后面我就写道:“你很秀气,心灵同你的外表一样也很美。同学们遇到困难,你总是热情而主动地去帮助,我们干净、整洁的教室留下了你的汗水。课堂上,老师总忘不了你那双求知的大眼睛,回答问题对,你的态度是那么大方,声音是那么宏亮,怪不得同学们都评你为“优秀少先队员”呢?”一位同学在作文中写出了他通过努力学习由中等成绩进步到班里的学习尖子的历程,我在后面的评语写道:“这学期你各方面的表现都很不错,学习成绩稳步提高,在班上是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我一直对你有信心,相信你能靠实力做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在你即将步入中学之际,老师想送你一句话:再长的路都有尽头,千万不要回头;再快乐的心都有烦恼,千万不要在意,野草遮不住太阳的光芒,困难挡不住勇敢者的脚步。”
古人说:“文以载道。”作文教学对实现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着天然的优势。通过老师科学的、有条理的指导,学生的作文中能够反映出良好的情感、态度。体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阵扑面的新风, 给我们的作文教学一个崭新的亮点, 更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一个经久的、永固的支点。
❺ 如何激发写作兴趣以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是最善于培养学生兴趣的人。普遍小学生感到写作困难,谈“文”色变,产生厌学情绪。不少小学生对作文产生的一种畏惧、甚至厌倦的心理。使得作文教学中出现“费时多,效率低”的尴尬局面。甚至迁移到语文学科上,使其不能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不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形式开放的视野,不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基本技能。激发写作兴趣是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
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很多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甚至厌恶写作,所以写作也就成了语文教学的重点、难点。既然,一篇好的作文代表一个学生的综合素养,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
一、鼓励小学生写自己愿意写的内容
要想让小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必须做小学生的知心人。爱护他们想写、敢写的热情、冲动和愿望,保持这种热情、这种兴趣、这种自信。只有了解、摸清哪些事物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哪些材料是他们能写、爱写的,才能命出小学生愿写而又能写的题目来。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训练写作的人只须平心静气地问问自己……平时给他们的题目是不是切近他们的见闻、理解、思想等等。”总而言之。是不是切近他们的生活?是否是他们愿意表达的?因此,命题作文时,应贴近小学生的内心想法,是他们期待以久的。
比如,在小学生处在想象力发展期中,许多小学生观察和理解及解释生活世界中的事物时与成年人截然相反,我们应该鼓励,不能压制。我们要顺应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而且可以使他们的生命体验得到拓展,审美情趣得到提高。
二、拓展小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
鼓励小学生自主写作,珍视小学生的独特感受。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让作文题更加个性化。让小学生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小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给他们自由表达的空间。
以前,从表达内容上看,小学生喜欢的内容,不让写或没有机会写,相反,小学生不喜欢的内容,老师非逼着写,写作内容完全被老师框死;而从表达方式来看,老师规定或强调小学生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怎样写才好,怎样写不好……这无异给小学生戴上了一副副沉重的枷锁,使他们从此丧失了对写作的兴趣,这给小学生造成的内伤是很难愈合的,而且也必将给小学生的终身发展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如果能拓展小学生的自由表达的空间,让他们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样写就怎样写,小学生写作的兴趣会大大增强。而且这种由写作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其他学习领域,并由此形成热爱学习的内驱力,这无疑对小学生终身发展也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三、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能激发人们奋发向上的精神。适当的表扬和鼓励是强化兴趣的有效手段。当小学生写作有进步或成功时,教师的表扬和鼓励能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成功体验,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及价值,从而进一步增强对写作的兴趣,更能激励他们再行动的动力。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要从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人手,加上用正确地批改和讲评两种重要的评价手段和方法,鼓励和帮助小学生去获得成功的体验,用正确地评价去强化他们写作的兴趣,促使所有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原有的基础上都得到提高。在激发小学生写作的成就动机上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一是要引导小学生在相互交流自己的习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相互交流的过程,是作者与读者角色互换的过程,也是相互分享成功欢乐的过程;二是要开辟多种园地,为小学生的作文“发表”提供可能多的机会:如优秀习作、汇编班级的优秀作文集、设计成长记录袋,将小学生的成功收集在此等等。既可以教育小学生从小要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又可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更可以从中体验到成功的兴趣。
四、以说促写,下笔成文
口头作文是小学作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口头作文水平的提高,不仅有利于小学生正确流利的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提高口语表达能力和书面作文水平,而且有利于形成演讲技能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或者说是从人才培养的趋势来看,我们也应该重视小学生的口头作文训练。口头作文训练,主要是进行思维、语言和各种写作技巧的单项训练,发扬教师课堂辅导之长,以口带笔,抓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之先,见缝插针,走“日积月累、潜移默化”之路。在写作训练时,可以强调小学生先说后写,即在作文时让小学生构思后,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再写,引导小学生把说和写联系起来,这样说说写写,写写说说,不但提高了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通过说话过程,提高了小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更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办到的事。教师必须在教学理论中不断探索,在教学实践中获得启发,只有随时随地有意识地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才能进一步引导他们热爱写作,大胆写作,他们的写作水平也一定可以得到更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张 斌,《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中小学教学研究,2007
[2] 刘春娥,《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吉林教育,2009
原文地址:http://www.xzbu.com/9/view-6384820.htm
❻ 关于小学作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是强调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乐”才会“灵”。反之,无“趣”生“优”,生“优”则必“厌”。所谓心境愉悦反应则灵敏;心情抑郁,反应则迟钝得多就是这个道理。要想提高学生的作文兴趣,要求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所选的教学内容要贴近童心。
1、命题要揣一颗“儿童心”。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宁可低一点,不搞一刀切;
2、指导要用一种“儿童调”。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口气,商量写什么,怎样写,怎么改,如何评等等;
3、评改要借一双“儿童手”。学生只要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留心观察,分析周围的每一个人,每一件事,每一处景物,写起文章来自然合情若泉涌,滔滔不绝。
二、加强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刚开始作文的学生最大的困难就是会碰到“无话可说”,“无材料可写”的困难,如果单靠老师传授抽象的写作知识,是难以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缺点。在教学实践中,我主要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1、指向观察训练,即教师根据训练的目的确定某处景物、事物或人物为对象指导观察。为此我常常组织学生观察校园的花坛,树木,喷水池,到野外游览,并在游乐中给学生以观察方法的揭示。
2、自由观察训练,这种观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是学生个体思维涌动最活跃的方式之一。联系教材实际,我从指导学生静物描写入手,掌握初步观察方法,比如观察一盆花、一株树,进而过度到动态的观察描写,如写一个小动物,写天上的一片云,写一个活动场面等等。
3、联系实例观察训练,根据教材内容创设一定观察情境,可使学生的大脑皮层形成一个优势兴奋中心,如教学《夏天》一文后,我要学生背诵相关段落,课外,我立即引导学生观察夏日炎热的气候,以及雷前雷后周围的景色变化,面对眼前真实的景物,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起课文中的句子。
三、引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素材是未经提炼加工的写作材料,是作文的物质基础,犹如木之本,水之源。俗话说:“巧妇难作无米之炊。”这就是说没有材料,即使是能工巧匠,也无法造出精美的器物。儿童心理学表明: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写作文的有关的材料、中心思想、段落层次、语言表达┄┄一切都无法从头谈起。所以学生作文要有雄厚的材料。”所谓“雄厚”就是广泛吸收积累之结果。那么,如何积累雄厚素材呢?我总结了过去的教学实践,主要有两种途径:1、从现实生活中积累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如何汇积生活中的写作源泉呢?我认为:首先要丰富学生的生活。小学语文大纲指出:“指导小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内容就是写作材料,写作材料来源于生活。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心理学表明:儿童天性好玩、好动。教师应抓住这一心理特征,有计划、有目的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如春游活动、文体活动、读书活动、演讲活动、看电视、听广播等等,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2、从书本中积累素材书本中的材料也是反映着生活实际,怎样积累书本的材料呢?古人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就告诉人们,积累书本中的材料就是靠多读,多背书面的优美词句,好的片段,优秀作文。以便积累谴词造句,选材与立意,层次与段落,详写与略写,开头与结尾,过渡与照应等写作技巧。让学生做到多读精思,举一反三。
四、加强指导,教给写作方法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眼前闪烁着事物的形象,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第一、把作文教学贯穿整个语文阅读教学的始终。每篇课文就是很好的范作,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提示学生注意人家是怎样开头、怎样搜集和组织材料、怎样谴词造句,怎样结尾的。
第二、认真审题,搞清本篇习作的范围和写作重点,在作文教学中,通常接触到的是记叙文体,所要学的内容又以人物、事件、环境为主。但人物、事件、环境这三者往往是互相揉和和在一起的,又各有侧重吧。所以必须让学生搞清每篇习作的侧重点,离题万里或千篇一律。
第三、要使学生作文时吧有话可说,教师要进行充分备课,明确写作目的、要求,注意猎取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人和事乃至周围环境,切记作文题目往黑板上一写,简单几句要求一说了事。
第四、帮助学生编制写作提纲。提纲是学生的作文的构思过程,因为学生作文时,要么无话可说,要么语无伦次,空话连篇,从早上眼睛一睁写到晚上上床熄灯,一笔流水帐。这就需要有一个组织和整理材料过程,搞清哪些应详写,哪些应略写,哪些先写,哪些后写,这样才有条不紊,条理清楚。
第五、指导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当学生能够把自己会说的话都写出来以后,还要学会修改,使之更具有表达书面语言的能力,这也是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一种表现。但小学低年级儿童修改作文主要是照抄或重写,真正能修改的并不多,且修改大多是比较轻率的,或听老师讲的,并不是自己很好的考虑的。可见,小学低年级儿童自我修改作文能力还没有发展起来。因此,老师要同时注意培养儿童这种自我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要逐句逐段地与学生一起修改作文的方法,决不能让学生满足于把会说的话写出来就行,这样会影响作文质量的提高。
❼ 浅谈小学生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的策略
一. 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托尔斯泰曾经指出:“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事实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们的活动受兴趣的支配,根据这一特点,在作文教学时我们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的积极性,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及时发现抓住学生作文的“闪光点”放大。“闪光点”,,同时指出应该修改的地方,及如何改。通过面批,增强学生信心,兴发兴趣。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装订成册,让学生感受收获的喜悦。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被工整的装订在了一起,配上美丽的插图,心里别提有多高兴了。如果在班会课上组织大家互相传阅、交流,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定会空前高涨。
3、有计划的设计游戏,编导小品,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会津津乐道,此时让学生写出实践活动的经过和感受,自然会兴趣盎然,学生有了写作的欲望,教师一定要给予保护,即使有些学生写的是“三两句的流水账”教师也不要责备求全,让学生感到写作不是“难于上青天”这样才会大大增强学生对作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身边的事物缺乏直观感性的认识,就让他们去描写,去评论无疑是很难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加强观察的指导,使学生养成善于观察生活,抓住事物特点的习惯从而克服“无材料可写”的特点。记得在《一次的小实验》的习作指导中,要求学生选择自己平时最感兴趣的小实验,按一定的顺序把过程写清楚,并写出实验时人物的心情,但这次习作大部分学生写的不够理想,这显然与平时生活观察不仔细,实验做的少有关系,于是我联系科学老师带着大家做了几个实验,这次学生做实验的目的性很强,通过学生的认真仔细观察后,再次习作时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所以在我们平时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根据教材内容采取指向观察训练、自由观察训练和联系实例观察训练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系统的训练。
三、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教育心里研究也表明:儿童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这种不不平衡性表现在语言方面的发展。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有效的进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训练,能使听、说、读、写收到较好的效果。在进行《我最喜爱的小动物》作文指导时,我提前就让学生去观察,回忆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在课堂上的相互交流中发言的同学络绎不绝,讲的同学很认真,讲到有趣的地方还会哈哈地笑起来,听的同学很专注,能与讲的同学融入到当时的情境中去,在让学生充分的进行口头表达能力之后,我便趁热打铁,让学生将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最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当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必须从低年级开始,抓住课内插图和看图说话,采用个人自说,同桌对说,全班交流等多种形式进行训练,还要注意合理的想象,这样既丰富了语言又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四、引导学生学会积累
欧阳修在回答“如何写好文章”时说,“无它术,唯勤读书而且多为之,自工。”所谓“劳于读书,逸于作文”便是要求学生在阅读中净精神、拓视野、活思想,只有积累了丰富的词汇,习作时才能游刃有余,左右逢源。那么如何积累素材呢?我认为可通过以下两种途径:
1、阅读中积累。在阅读教学中,有很多课文的课后习中都会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现实中,优秀习作举不胜举,学生可以把课内、外积累带的好词佳句、片段,分门别类地摘抄在自己的积累本上,并在后面写上一点感想或是模仿一个小片段,时时去翻阅,这样时间久了,用的多了,就会熟记于心。最终把积累来的东西变成自己头脑中的东西。
2、从生活中积累。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生活越丰富积累的素材就越多。教师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益的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积累写作素材。
五、注重学生的评价
小学生的作文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有意义的内容用文字形式表达出来,是一种内化的过程。
❽ 怎样培养孩子的写作兴趣
小学语文作文培训如何培养孩子写作兴趣,小学生时代是一个非常有可塑性的时期,在小学对孩子的培养能够对他们的一生都有帮助.小学孩子要想爱上写作,首先的出发点应该是对于写作兴趣的培养.学生对周围的人和事都很好奇,如果教师能够掌握他们的心理,指导他们学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真实事物,或者了解他们所看到的和所看到的内容,可以帮他写一篇好文章.
(自主学习)
小学语文作文培训该如何培养孩子写作兴趣,如果教师用他的"规范"来衡量小学生作文,并因为小学生表现不好而责备他们,他们会增加写作的心理负担,使他们逐渐失去他们的文章信心,甚至讨厌作文.所以小学生写作文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兴趣,提高他们的兴趣.❾ 如何进行小学作文教学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生活是创作的源泉。鼓励学生走进生活,积累必要的情感生活是生活性作文教学的前提。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作文取之不竭的材料仓库。我们根据学生接触生活的特点,可从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指导学生观察生活。无论是喜怒哀乐甜酸苦辣,还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悟都要求学生及时记录,随时积累。这种积累不仅解决了学生“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有“米”下锅,更重要的是一种情感与生活的累积。亲情,友情,以及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都是学生作文的重点,而这些“情”都必须从生活中来,从亲身的观察和生活中来。
传统的学生作文教学,学生往往是在毫无思想,材料准备或生活零碎肤浅的情况下进行的。学生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是似曾相识,没有个性。生活性作文教学第一步就是课前提前数周告知学生作文的内容,范围,主题等,然后根据作文的要求,引导学生讨论如何在生活中动手操作,如何有方法有层次有计划地认真观察,阅读相关书籍汲取知识。在实践中教师要适时,适机,适当地指导学生注意记录每一个实践环节,特别是一些细节,为习作积累具体的材料,要积累材料的同时,记录自己的独特感受生活,积蓄充分的情感。这是作文教学非常关键的一步。
二、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还要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写作最好的主动力是情感动力,情动而意动,意动而文成。如果我们善于激发学生的所积蓄的生活,造成一种蓄势,使其处于待发状态,那么,学生作起文来必是因情生文,顺意成章了。如何激活学生情感。
(一)、寻找情点。
(1)家庭亲情:①父母培育的无私奉献之情。②兄弟姐妹互相尊重爱护之情。
(2)学校友情:①师生尊敬与被尊敬,关怀与被关怀之情。②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之情。
(3)社会风情:①改革开放所取得的伟大物质文明。②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爱国之情:①五千年文明的民族自豪感。②外族入侵的民族耻辱感。③历代爱国志士的高风亮节,以及对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关爱情绪及理性思考,等等。
(二)、创设情境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一定场合产生的。创设作文情境,激活自己的生活积蓄,有效地产生情感共振,进入最佳的作文状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①生活再现。譬如,要求学生隐去一个熟悉教师的姓名,只对其肖像,服饰,神态,性格爱好和习惯语言动作描写,使人一看就可推测是谁,由于这样提供了一个可看的“境”和可感的“情”,故容易引发学生写作热情,文章也写得较有情趣。
②多媒体教学。通过录像,音响和幻灯等多媒体手段再现人,物,事。由于具有直观性,形象性,故能大大唤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欲望。
③表演情境。表演是小学生感兴趣的事,通过表演可以把小学生的情绪调动起来,使他们的情感“活”起来,产生写作欲望。如在指导学生写《让路》这篇看图作文时,可从三方面进行诱导:第一,让学生观察图片,理清“让路”这件事的前因后果。第二,通过表演让画面动起来,再现让路的经过。为避免写出的作文给人“千人一面”的感觉,启发学生从多方面去拓宽思路,鼓励他们表演出不同的情景。第三,引导学生把图片和小品表演联系起来,先说后写.整个过程,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处于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之中,没过多久,一篇篇充满童趣的想象丰富的作文就写成了!
三、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也要引导学生进行表达。
表达有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将自己在实践中看到的,做过的,听到的,想到的有关内容以及由此萌发的情感有条理地与同伴分享并记叙下来。这个过程伴随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活动,是深化认识,过滤,筛选实践中获得的有益成分并使之积淀下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单纯地累积材料,要清晰地表达自己在实践中的感受生活,彰显自己的独特性。
总之,我们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真烂漫的,相信他们每个人对事物都有自己至纯至真的独特生活。指导作文就是要引导学生从自我出发,尽情流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自我经历,描绘自我内心,或者在写人叙事写景议论中融入自我感受与生活。所以在教学中不应有任何强制,命令的影响,要顺其自然,让孩子们放开胆子写,大胆地亮出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情感,这样的作文自然也就有了孩子情感的温度,烙上孩子心灵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