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美术中透视的原理是
透视是美术中画理论术语,透视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其原理是:
1、最初研究透视是采取通过一块透明的平面去看景物的方法。将所见景物准确描画在这块平面上,即成该景物的透视图。后遂将在平面上根据一定原理,用线条来显示物体的空间位置、轮廓和投影的科学称为透视学。
2、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
3、在素描中最基本的形体是立方体。素描时,大多是以对三个面所进行的观察方法来决定立方体的表现。另外,利用面与面的分界线所造成的角度,也能暗示出物体的深度,这就涉及到透视规律。
(1)美术透视教学计划扩展阅读:
平行透视
1、在60度视域中,观察正六面体上下、前后、两侧三个面,不论立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透视就叫“平行透视”。平行透视有一个消失点,因为近大远小的感觉,所以产生了纵深感。
2、正六面体的平行透视最少看见一个面,最多看见三个面。正六面体作图的线段有水平线、垂直线和消失线。三组边线的透视方向是:四条边线与画面平行、有四条边线与画面垂直,有四条边线向主点消失。
3、通常看到物体的正面,而且这个面和我们的视角平行。由于透视的视角上的变形,产生了近大远小感觉,透视线和消失点就应运而生。
『贰』 美术中透视的特点
特点: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宽远窄
透视就是透视物而视的意思,在日常生活中,物体在空间给人们的感觉总是“近大远小”“近宽远窄”的现象,这种现象叫做透视现象。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理是由于人们的眼睛视角与物体间的关系所造成的,人们的眼睛视角是从眼球按照60度伸展出去的,因此同样大的物体,离我们近的,在视角上所占的比例就大,离我们远的,在视角上所占的比例就小,这就是“近大远小”的感觉的来由。
“近大远小”是最基本的透视规律。
『叁』 关于美术透视的问题
种类
透视透视有三种:
NO.1色彩透视
NO.2消逝透视
NO.3线透视.
这是达芬奇总结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最后的晚餐》。
编辑本段
应用
(1)多视点
中国画善于表现丰富的情节,西方绘画注重单视点(类似于摄影)。中国画讲求的丰富
透视情节用单视点是不能完成的。因此,中国画用(类似于把摄象的多镜头分割再重新组合)多视点来表现。如《清明上河图》(2)高视高
采用微俯的视角表现,“远山即高”高山往往是画在远处的,其间再用云雾缭绕加以衔接。表现一种人比山高的心情。中国画是不采用近距离仰视来表现高山的。
(3)远视距
中国画讲求“仗山尺树,寸马豆人”要求画中物体符合事物的正常比例,因此,画者必须采用远视距来表现。
毕加索的作品打破了透视学的基本规律,把一个物体的正面反面,能看见的不能看见的全都表现在一个二维的空间中,理解毕加索的画首先要抛弃透视学。
现在的画家已经开始无视一切规则,尝试打破所有的规则,但这些做法又在一个基本的哲学规则之中----打破一个旧的规则,创造新的规则。
编辑本段
基本术语
1,透视——通过一层透明的平面去研究后面物体的视觉科学。“透视”一词
透视来源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故有人解释为”透而视之“。 2,透视图——将看到的或设想的物体、人物等,依照透视规律在某和媒介物上表现出来,所得到的图叫透视图。
3,视点——人眼睛所在的地方。标识为S。(EYEPOINT)
4,视平线——与人眼等高的一条水平线HL。(HORIZOUTALLINE)
5,视线——视点与物体任何部位的假象连线。(LINEOESIGHT)
6,视角——视点与任意两条视线之间的夹角。(VISUALANGLE)
7,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8,视锥——视点与无数条实现构成的圆锥体。(VISUALCONE)
9,中视线——视锥的中心轴。又称中视点。(LINEOEVISUALCENTER)
10,站点——观者所站的位置。又称停点。标识为G。(STANDINGPOINT)
11,视距——视点到心点的垂直距离。
12,距点——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标识为d。(DISTANCEPOINT)
13,余点——在视平线上,除心点距点外,其他的点统称余点。标识为V。(COMP
透视LEMENTPOINT)14,天点——视平线上方消失的点。标识为T。(TOP—VANISHIUG)
15,地点——视平线下方消失的点。标识为U。(BOTTOM—VANISHIUG)
16,灭点——透视点的消失点。
17,测点——用来测量成角物体透视深度的点。标识为M。(MEASURINGPOINT)
18,画面——画家或设计师用来变现物体的媒介面,一般垂直于地面平行于观者。标识为PP(PICTUREPLANE)
19,基面——景物的放置平面。一般指地面。标识为GP(GROUNDPLANE)
20,画面线——画面与地面脱离后留在地面上的线。标识为PL。(PICTURELINE)
21,原线——与画面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保持原方向,无消失。
22,变线——与画面不平行的线。在透视图中有消失。
23,视高——从视平线到基面的垂直距离。标识为h(VISUALHIGH)
24,平面图——物体在平面上形成的痕迹。标识为N(PLAN)
25,迹点——平面图引向基面的交点。标识为TP(TRACKPOINT)
26,影灭点——正面自然光照射,阴影向后的消失点。标识为VS(VANISHINGOFSHA
透视DOW)27,光灭点——影灭点向下垂直于触影面的点。标识为VL(VANISHINGOFLIGHT)
28,顶点——物体的顶端。标识为BP(BASEPOINT)
29,影迹点——确定阴影长度的点。标识为SP(SHADOWPOINT)
编辑本段
单面透视镜
单向透视玻璃(俗称:单面镜、原子镜):
透视广泛应用于监狱、公检法机构审讯室、精神病医院、大学科研机构研究室、大型会议室等,可达到里面看不到外面,外面可看到里面的效果。
常规厚度:12mm
耐1700℃高温玻璃:
玻璃厚度:1.5mm-30mm
可产最大规格:500mm*500mm,各规格尺寸可根据用户需求生产!
产品广泛应用于电力、化工、冶金、工业制造等领域,耐高温,耐冷热温差。
单面镜其实是“双面镜”,单面镜前后两面的光学性质根本没有分别,它之所以能产生单面反光的效果,完全是因为镜的两面处于不同光度的环境所造成的。我们先比较普通镜子和单面镜的结构。普通镜子是把银镀在玻璃上制成的。单面镜也一样,可是在镀银时就只会镀“一半”。怎样可以镀“一半”呢?方法倒是有点巧妙:镀上去的银(不是真银,是其他金属)十分薄,使一半的光可以通过,另一半就被反射回去。在实际使用时,犯人会面向镜面,而且身处有强光的房间。因为光线充足,反射的光较多,犯人便会在镜中看见自己的影象。此时证人站在镜的另一边,一个光线很微弱的房间里。虽然证人房间里部分的光线也可以穿过单面反光镜,但由于光度很低,所以犯人便看不到证人,只能看到自己的影像。情形就好像在街灯的强光下,我们不能看见萤火虫一样,因为来自萤火虫的微弱光线被街灯的光所盖过了 透视。因此所谓单面反光的现象,只是视觉上的错觉罢了!如何侦测一面双向镜?当我们进入厕所、浴室、旅社房间更衣室…等,你如何明确一面挂在墙上表面普通的镜子是真的镜子,已有多起实例个案在女性更衣室人们安装了双向镜,我们非常难以从正面判定它。所以,当我们看到的镜子要如何确定它是何种镜子?只要做以下简单的测试:把你的指甲尖放在镜子表面,如果在指甲尖与倒映图像之间有间隙,那就是真的镜子。然而,如果你的指甲尖能直接碰触到指甲反射影像,当心!那就是双向镜了!
编辑本段
透视学
在平面上再现空间感、立体感的方法及相关的科学。
广义透视学指各种空间表现的方法;狭义透视学特指14世纪逐步确立的描绘物体,再现空间的线性透视和其他科学透视的方法。现代则由于对人的视知觉的研究,拓展了透视学的范畴、内容。
广义透视学方法在距今3万年前已出现,在线性透视出现之前,有多种透视法。
透视①纵透视。将平面上离视者远的物体画在离视者近的物体上面。
②斜透视。离视者远的物体,沿斜轴线向上延伸。
③重叠法。前景物体在后景物体之上。
④近大远小法,将远的物体画得比近处的同等物体小。
⑤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而挡远部的表现。
⑥空气透视法。物体距离越远,形象越模糊;或一定距离外物体偏蓝,越远越偏色重,也可归于色彩透视法。
⑦色彩透视法。因空气阻隔,同颜色物体距近则鲜明,距远则色彩灰淡。
狭义透视学(即线性透视学)方法是文艺复兴时代的产物,即合乎科学规则地再现物体的实际空间位置。这种系统总结研究物体形状变化和规律的方法,是线性透视的基础。15世纪意大利画家L.B.阿尔贝蒂的画论叙述了绘画的数学基础,论述了透视的重要性。同期的意大利画家皮耶罗·德拉弗兰切斯卡对透视学最有贡献。德国画家A.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艺术中来,使这一门科学获得理论上的发展。18世纪末,法国工程师蒙许创立的直角投影画法,完成了正确描绘任何物体及其空间位置的作图方法,即线性透视。L.达·芬奇还通过实例研究,创造了科学的空气透视和隐形透视,这些成果总称透视学。因物体对眼睛的作用有3个属性,即形状、色彩和体积,因距离远近不同呈现的透视现象主要为缩小、变色和模糊消失。
相应的透视学研究对象为:
透视①物体的透视形(轮廓线),即上、下、左、右、前、后不同距离形的变化和缩小的原因;
②距离造成的色彩变化,即色彩透视和空气透视的科学化;
③物体在不同距离上的模糊程度,即隐形透视。
现代绘画所着重研究的是线性透视,而线性透视重点是焦点透视,它描绘一只眼固定一个方向所见的景物。它具有较完整较系统的理论和不同的作图方法。另外还有焦点为多个的散点透视,在中国画中有特殊的名称,纵向升降展开的称高远法;横向高低展开的称平远法;远近距离展开的画法,称深远法。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名词很多,有视点、足点、画面、基面、基线、视角、视圈、点心、视心、视平线、消灭点、消灭线、心点、距点、余点、天点、地点、平行透视、成角透视、仰视透视、俯视透视等。
『肆』 美术透视怎么教
透视有三种:NO.1
色彩来透视源
NO.2
消逝透视
NO.3
线透视.
这是达芬奇总结的其中最常用到的是线透视.透视学在绘画中占很大的比重,它的基本原理是,在画者和被画物体之间假想一面玻璃,固定住眼睛的位置(用一只眼睛看),连接物体的关键点与眼睛形成视线,再相交与假想的玻璃.在玻璃上呈现的各个点的位置就是你要画的三维物体在二维平面上的点的位置.这是西方古典绘画透视学的应用方法.如《最后的晚餐》
注:几何体是素描的基础,只有画好几何体才能画好静物和头像
近大远小,近实远虚了
『伍』 急需一份小学或者初中美术素描的教学计划
《素 描》教案
第一部分: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教案
课程名称: 石膏几何体、静物素描
适用专业: 电脑艺术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本科教学使学生懂得写实素描:静物、石膏几何体写生的意义。掌握写生的观察方法、作画步骤、和技巧。为上好其他绘画专业课奠定造型基础。
教学重点:正确的观察方法,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和分析,透视现象和原理。
教学难点:对形体空间状态的理解,绘画透视原理。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参观法、图片展示法,谈话法。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素描静物教学对话》宫六朝 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ISBN 7-5310 -1463 -7
《素描石膏几何体》宫六朝,张新凯 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80-8/j.973
《素描静物》张路光 著 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7-5310-1177-8/J.970
教学工具准备:1 教具---写生台、衬布、景物、石膏几何体若干、范画、 印刷画页、画册。2 学具---素描纸、中华绘图铅笔、HB、B、2B、4B、削笔刀、橡皮。
学 时:6╳10
课时分配:
一 理论部分6课时。
1 概述:素描的基本概念;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素描的工具材料。
2 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3 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基本透视原理。
4 景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光影规律。
5 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构图。
6 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与表现。
7 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8 长短期素描作业的表现方法。
二 实践部分54课时
作业1:立方体、白衬布
要求:线造型,立方体的各条棱边线必须服从透规律。简单画出白色石膏不同面,由于受光角度不同所呈现的不同深浅调子。
作业2:立方体,陶罐,浅灰色衬布写生。
要求:线造型略加光影,仍然训练学生对形体和透视现象的理解。
作业3:深灰色衬布,圆锥体,瓷灌,立方体。(要求同上)
作业4:球体景物,十字交叉体,金属器、黑色衬布。
要求:全因素描,画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作业5:学生自己选择摆放一组静物作为考试得题目。
评分标准:物体的形状比例准确,符合绘画透视原理;构图大小前后要有层次感、有节奏感。明暗素描关系正确,有空间感,立体感,能体现出物体的质感量感。
写实素描-----静物、石膏体几何写生课讲义
一 概述
(一)素描的基本概念:
在绘画艺术中素描是指一切所有的单色绘画。基本分为线素描和光影素描 ,线造型素描 是中国绘画的主要特征,西方绘画也很讲究线的运用,但其特点和中国绘画有很大的区别,首先是由于使用的工具不同,所以目的取向易不同,有硬笔和软笔的区别。线素描着重表现形体的形状和结构,光影素描表现形体受光后所产生的形态,立体空间关系等。
(二) 素描的基本分类和学习的意义
1 从绘画风格方面来讲,我们把它分为写实素描和意向素描。一般来说写实素描是比较尊重客观实体的特征。意向素描是比较强调画家本人的主观感受和想法。
2素描是绘画艺术造型语言的基础,除了色彩方面的内容外,素描包含了绘画造型艺术的一切基本法则、规律和要素。因而,对造型的基础训练来讲,素描可提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研究内容。素描是绘画领域中一种独立的表现手段和艺术样式,是一个独立的画种。写实素描帮助我们解决造型艺术中诸多最为基本的问题,告诉我们如何画出你所看到的东西。也可告诉我们如何去表现自己想要表现的感人的画面。
(二) 素描的工具材料
铅笔:-芯为石墨和胶泥混合制成,软硬以字母H、B来区分,H硬,B软。易着色又易擦易改,柔和细润,刻画出深浅和不同层次的丰富调子,易掌握,由于前的黑度有限,和白对比较弱,画面有时缺乏力度。
炭笔:芯为碳粉与粘合剂制成,分为软、硬、中性三种,炭笔质地较铅笔松脆,颜色深重,画出的效果强烈,表现力丰富,着色强难擦改。
炭精笔:碳粉、胶、动物 的混合物,分黑、棕两色,他比炭笔更为松软,色浓重细润,用笔可粗可细,表现力强,但着色强难擦改。
木炭条:细木枝密封燃烧碳化而成,质地松脆,色调柔润丰富,但附着力差,已掉色,难深入刻画。
钢笔:水之色,表现有局限性,深浅色调由不同疏密的线条排绘而成,组织线很讲究。
橡皮擦:涂改、擦浅、柔滑色调。
纸笔:用毛边纸、宣纸卷裹而成,将其前端削尖如笔状,用以擦、揉色调,也可借助粘着的颜色,划出细腻丰富的色调效果。
纸:专用素描纸,也可根据个人爱好来选择不同薄厚、不同粗细面的纸。
二 静物、石膏几何形体写生的目的和意义
我们所看到的世界里物体的外部形态千变万化,但归纳起来,可概括为几种最为基本的几何形态,几何立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就是千变万化物象的形态概括,比如:人的体态是千差万别的,但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几何形来概括,这样看来复杂的物象可以利用这种规律和观点进行提炼,所以学习石膏几何形体写生能帮助我们尽快地掌握写实绘画的规律,从而使我们自由地去表现我们想要表现的一切。
三 基本透视原理
透视现象是我们学习写实素描必须搞明白的内容,基本上可分为:1 平行透视,2成角透视,3倾斜透视,4圆透视,5投影透视,6倒影透视(这里利用板书、画透视图来说明基本原理,更详细的内容应在透视学理论课上解决)。
四 写生中的光影、黑、白、灰色调规律及画面中的表现
没有光,事物无法呈现视觉形象,有光就有影,光和影构成的明暗关系成为色调深浅变化的依据,光影素描本源于西方的写实绘画,她把物象各个转折面以不同角度接受光源,形成了深浅不同的色阶,分为:亮 色调---直接受光部分;灰色调---侧面受光部分,较弱的亮部,明暗交界线,受光与背光的交界地带;反光物体的背光部分接受邻近物体的反射形成,投影物体遮挡光线的部分称为“五调”。中国传统绘画理论中也有“石分三面”之说,阴、阳、背向,归纳出物象空间立体的表现规律。写实绘画的写实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绝对的照相机式的无个性写实是不存在的,无论多麽忠实的写实愿望,最终都只是一种绘画效果的转换,而转换方式的依据既是观擦方法,不同的艺术观念和审美态度,指引着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观察角度,而不同的观察方法和角度又引导着视知觉在对物象中选择不同的表现方式和效果。使绘画变得丰富多彩,如以线带调子式、体面式、结构式、光影式等。
五 写生中的角度选择及画面构图
角度选择和构图是一幅优秀作品的关键和灵魂,你所选择的角度一定是最能说明物象特征的。你所设计的构图也是最能体现绘画艺术魅力的,所以,你必须要多思考、多学习,掌握构图的原则,构图的方法,基本型所带给画面的美感。
六 写实素描的观察方法
1、 整体观察 将目光掠过对象的细枝末节,排除琐碎的局部信息,抓取一个明确的整体印象。
2、 相互比较 把此物与彼物或同一物体的此处与彼处相比较,观察其造型特点,确切位置,色调分寸,质感特色等,将对象的每一个视觉信息都纳入一个相互关照、互为依据的观察系统中,而不是孤立片面地理解对象。
3、 由表及里 表既物体的外部现象和形态,里既物体的内部构造,表面的东西总有其内部缘由,而内部的构造又总是呈现出某种种表面的特征。这是一个分析理解的问题。这种态度对我们掌握造型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4 、特征意识和节律意识。
七 素描造型的基本要素
1、形与体---星既物体的平面形状,体既物体的体积。
2、形体与体面---体面既物体外表的面向。体面的方向、性质、大小、衔接、连接。三个以上的体面汇聚交接成尖角,凸起为“高点”或骨点,凹下去的为“低点”或“伏点”。
3 、线与面 相生相依的关系。
4、结构与形体 结构是形体的内在本质,形体是结构的外部呈现。
5、光影调子
八、写生的方法步骤
1、起稿:画面中物象摆放合理并富于美感。轮廓准确,内外关照。
2、塑造形体:应在整体—局部—整体的循环中把握调整大的形体关系。
3、边缘线根据物体的前后关系与形体转折关系,结合背景色调的处理,表现得虚实相映,强弱有致,表现物体的空间效果。
4、深入刻画与整体调整:局部的深入刻画可训练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腻的表现力。整体调整是保持画面即有丰富的层次变化又不零碎,虚实强弱有序。
九、实践课部分
(一)、石膏几何写生(27课时)
石膏几何体写生应把握的要点及作业检查:
1、要点把握:(1)立方体中的各线段必须服从于近长远短的透视规律,圆柱体则须注意其圆平面的透视规律,切忌出现轮廓的“反透视”现象。(2)从体面结构出发,分析明暗变化的本质依据理性的理性的理解和表现光影关系及色阶变化,切忌看一点画一点,表面地扑捉明暗调子。
2、作业检查:(1)角度选择是否表现物象的主要形体特征?(2)构图设计是否饱满而有节奏?(3)明暗调子是否正确,画面是否不明快,灰 ,脏。(4)是否表现物体的空间感,体积感、质感、量感?
(二)、静物素描写生、(27课时)
1、静物写生的目的和任务
前面我们在石膏几何体写生部分中,学习和理解了形体结构关系及其明暗调子的基本知识,静物练习这部分内容是在上部分课程的基础上,增加固有色与质感变化的新课程,物体的造型形态也呈显出更为更复杂的多样性,因而他为我们的素描造型训练提供了更多更为丰富的的内容。
2、要点把握
(1)色感与明度
素描是一种单色的绘画,因而关于物象的色彩感觉只想通过黑白灰色调的明度变化来表现。因而在静物写生中,准确观察和判断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及其差别,对于色感的传达致关重要。
明度关系的表达是一种相对关系的表达,因而我们无许也不可能在白纸与铅笔的黑白这一限色调中表达出对象世界光与色的强度。因此需要学习的是运用物体明暗变化的“五调子”格局和规律,以黑白色调层次恰当的明度比例,来概括和表现出对象色彩的明度效果。因此,画面黑白色调的分寸感是静物写生的重要训练内容。我们需要在各物体之间固有色的明度范围内,细致敏感地辨别和把握色彩明度的层次关系,以获得准确的色调依据。
(2)质感的表现
有物体的物质属性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质感。如玻璃表面的光洁、绸缎的柔软滑亮、陶瓷的粗糙、金属的坚硬等。质感的获得源自人的视觉经验和触觉经验。在静物写生中,质感的传达是一个重要的表达内容,它可训练我们视觉的敏感和写实效果的真实丰富。
(3)量感的表现
由物体的重量带给人的视觉感知即为量感。在绘画表现中体感和质感是造成物体量感的重要因素。如果画面出现的是一个没有体积的平面,纵然表现出了质感,却难以产生量感。而不同的质感又会唤起人们不同的量感经验,如绸缎的柔薄产生的轻感或陶瓷的粗厚产生的重感等。
3、作业设置
(1)以线为手段的体面结构素描——短期的理解性辅助练习。要求运用前面石膏几何造型规律,以提炼和归纳的造型理念研究和分析复杂
的静物对象的形体结构关系。
(2)明暗调子调子全因素描——长期的表现性练习。要求运用前一部分课程内容知识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明暗调子刻画出物体的体积、量感质感和色感,进一步提高深入的写实能力。
4、作业布置
景物的布置主要注意几点:
(1)选择静物主题明确,内容搭配符合逻辑状态。
(2)物体大小形状搭配得当,富于变化而又和谐。
(3)物体的造型体积与表面质感富于变化避免雷同。
(4)物体的固有色应注意黑白灰色调的距离和节奏。
(5)以顶侧自然光为宜。
5、作业检查
(1)构图是否得当?
(2)物体的结构及其透视是否准确?
(3)画面整体色调明暗关系是否符合光影规律?
(4)画面是否表现出了物象的质感、亮感、体积感?
第二部分:石膏像素描教案
课程名称:石膏像素描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目的要求:
通过石膏像写生,了解人物造型的特点与规律;运用科学的观察方法,认识形体、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关系,掌握表现形体面和整体立体特征的严谨技法;体会形象的美感和性格特征,用绘画表现精神。
教学重点:
如何完成石膏像的立体塑造,把握住整体关系。
教学难点:
真正理解对物象结构的空间构造。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素描》刘虹编著、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 7—5621-1893-0
参考书目:
《当代素描教程》 丁一林 胡明哲 著 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 7-80526-149-0
《素描·构成·表现》 陈守义 著 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 7-5340-1125-6
《现代素描技法》 斯图瓦特·帕赛 著 湖南美术出版社 ISBN 7-5356-0395-5
《素描石膏像教学对话》 宫六朝 编 河北美术出版社 ISBN 7-5310 -1464 -5
石膏像素描
一、石膏像素描训练的意义
素描是一种关于绘画最基本思维方式和观察方式的训练,是对未来艺术家和设计家基本素质的训练,这就是素描训练的目的。素描从其目的上可分为基础性素描和创造性素描。我们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的素描当然是为了打基础的。石膏像素描是这基础里的重头课,是基础的基础。
石膏像写生训练的意义在于学习和掌握空间中形体结构的塑造、以及对整体观察、整体推进学习方法的掌握。还有对画面节奏、韵律、形式感的把握。在造型能力方面偏重于对自然物象地把握(并不是如实描摹),而不是运用绘画语言自如的构造画面。
二、石膏像素描阶段要树立以下几个重要概念
1、基本形
无论石膏像多么复杂,都要首先把它看成是由头、颈、胸等几个不同形状的基本几何形的组合,头发、五官、面部等是依附在这几个大基本形上的小基本形。
2、形体结构
石膏像是由多个不同形体相互穿插组合而成。这些不同形状的体快的相互结合与构造方式称之为形体结构。
形的转折:三种形式 ------ 或方、或圆、或方圆间的相互转换。
转折是对形的进一步深化分析与理解。
3、形体尖端
对形体尖端高峰的塑造是表现立体感的根本,
一个凸起点,由它起上下、左右四个面都有转折。
尖端的塑造就靠这些转折和虚实的处理。
三、石膏像画法的两种表现手段
1、光影素描(全因素素描、调子素描)
全因素,培养整体的观察、理解及塑造方法,较全面地反映、表现对象的结构、体积、空间、调子、质感、光感等因素。背景也在表现之列。一般为长期作业。
缺点:暗部易被忽视,依赖固定光源,易形成被动摹仿。
2、结构素描(体面结构分析式素描)
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此画法重结构、重主观、重理解,适合短期作业。不画背景。
缺点:不能表现充足的空间及丰富的色调。
尽管绘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但就石膏像素描写生来说主观性应有限制,以客观描绘为主,不能把它变为创作课。
四、石膏像写生的基本要求
1. 形准(轮廓正确)
这是基本的起码的要求。形准就是说画面造型与对象肖似,要点鲜明,透视和比例要正确,并且应该是明确的。
在基本练习中坚持“形准”的要求,表面上看是实现了写实一派的效果,但实际上在练习的过程中得到的却是眼与手的准确性,是感觉的准确,是眼、手感觉的一致与协调,是一丝不苟的造型习惯,是从物象观察到形成感受,从感受到组织画面的全过程训练。
形准是各家各派都不放松的要求,而“写实”是绘画训练之中最基本的,它体现着一切绘画风格的根据,是一切“变形”以至“抽象”诸种风格流派得以发展的源头之水。
轮廓正确的标准必须包含着作者的感受,对于“形准”的要求必须严格。画不像、无感受的变形要禁止,强调特征、构图需要、做统一处理的变形要提倡。
2. 完成立体塑造
实现画面的充分的立体感;塑造出物象的完整的结构和它的整体的空间构造。
(1)光影与明暗
眼睛所观察到的明暗变化,在物体上大约有几个原因。a.固有色的明度;b.物体的质地;c.物体的形体起伏。从造型角度出发,我们特别重视形体起伏造成的光影明暗。
用眼睛抚摸物体的表面———可以把眼睛所见的明暗光影理解和感受为其表面的起伏。
(2)明暗与结构
结构是立体塑造上的一个“目标”,是明暗手法和线描手法都要达到的一个目标。
在基本训练中,坚持以充分的明暗手法来塑造立体,不仅训练了明暗手法本身,更重要的是逐步养成全面立体观察、立体感受的习惯,习惯于形体结构与明暗视觉之间的转换关系,习惯于对造型的细致丰富的感受方式。这些习惯一经养成就会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未来任何风格手法的造型之中,形成一种可贵的素质。
(3)物象结构与空间构造
全部深深浅浅的调子如何构成一个有序的整体?靠的是归纳与整理。归纳与整理的主要原则就是物象的空间结构,就是把调子理解为面,把面理解为体的一部分,把体再理解为全部构造的一个组件,把这些组件再全部安装穿插为完整的空间立体结构。
不得法的明暗造形——无节制地分析明暗层次,割裂了明暗手法与立体造型之间的依存关系,孤立地画明暗,它与线描中无节制地描写头发丝和衣纹一样造型上不得要领。
3. 作品的整体感
这是作画过程中贯穿始终的要求。包括:
(1)、画面因素自身的整体性:线的组织,黑、白、灰布局。
(2)、造形本身的整体感:体现在形的轮廓、它的立体塑造上;体现在能够把无数细节、无数层次、无数转折都贯通起来,统帅起来的整体观察上。整体性实现在各个局部之间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关系”上。
训练整体感就是训练正确的观察方法。
正确的观察方法、明确的整体感受是造形整体性的根据。
画面“不碎”并不就有了整体感,画面形象有了逼人的生命力,这才是整体
形成的证明。
整体性不是一种“招数”或后期处理。
讲整体要真诚、中肯、言之有物、要领鲜明、细节充实。
五、石膏像写生的画法步骤(全因素素描)
1.画前准备 观察思考
全面观察、体会形象特征、选择作画角度、分析石膏像美之所在;分析其基本
结构状态,预想画面效果。包括构图、形体美感、光线色调及表现方法等。
2.构图、比例、基本形
(1)、在画面中合理安排、确定石膏像大体位置,要考虑石膏像的形体构成及其体现的动势表情等。考虑空间的安排及视觉中心的位置,定出上、下、左、右最边缘的位置。
用光影表现与用结构表现,背景的要与不要,在构图上是有差别的。
(2)、利用辅助线找出头、颈、胸、基座大的比例、动态关系,确定五官位置(五官透视要正确),抓住动态特征。
要检查重心是否稳定。
找到中心线有利于五官的位置确定及头部动势的把握。
(3)、找出头、颈、胸等部分大的平面基本形,可根据感受对各部分基本形状特征加以适当夸张,抓住大关系。
用长直线去画,用笔要松动,跟着感觉走,不要缩手缩脚,也不能画得太重太死,要使画面保持一种灵活可变状态,便于以后进一步调整、深入。
3、基本结构
有意识地确定石膏像的主要结构骨点、高点的位置,找转折,用几何形体的概念去理解每一个形体;要注意找到人中线的正确位置,两边同时画,透视要准确;画每一个点或形都要同时关照周围的形,找到它们之间的关系。
此阶段就要从整体出发,找大的关系,细小的东西可在深入阶段解决;尤其是头发、胡子等要分组找出前后、虚实关系,不然就会过早陷入局部。
打轮廓用笔用线也要有轻重、虚实、有节奏,以产生整体和谐、统一的效果。
打轮廓要尽量凭自己的感觉画出正确的形体结构,过于依赖比较、测量会失去感觉的敏锐,产生不良后果。
4、画出大体明暗关系
(1)、分明暗面
此阶段要求沿明暗交界线,将所有的明暗面淡淡涂上一层灰,将与石膏的白成明显对比的背景也淡淡涂上一层灰,此时石膏像便初步呈现出立体的形与光感,空间也由此而呈现。
此阶段可以不分深浅,但线条排列要紧密,不可潦草。
(2)、分明暗层次
此阶段可按由重至浅的顺序将画面上的调子分成若干等级,如音乐之音阶,从最重处开始画上一遍。此时仍是大体明暗阶段,涂每一部分皆从明暗交界线开始到形体投影边缘为止。稍有变化,千万不可过早深入局部,尤其暗面的反光一定要呆在暗面里边,灰面与亮面可暂时不管。
5、 深入分析反复调整
逐渐丰富细节,找到各形体的转折,使形体结构更加紧凑,头、颈、肩的造形关系更加明确具体。
调子顺序排好后,即可一遍一遍深入下去。每画一遍加重一层,内容丰富一层,形体感愈来愈强。灰调子及亮调子逐步显现出来,直至完成。
深入阶段要珍惜每一笔的调子,每画上一笔都必须是表现的形体结构与转折,否则只是加重便失去了意义。要加强对形体结构的认识与理解,运用素描的造型手段及明暗与虚实的对比,主观地去把想要表现的东西表现出来,而不能简单地照搬照抄对象。
在作画的时候要经常用一些观念审视自己的画面。诸如体积、厚度、光感、整体、空间、主次、节奏等,尤其是整体观念时刻不能忘记。隔一段时间就要站出来远观自己的画面,以便发现问题及时修正。
要避免出现灰、花、脏、腻、浮等易出现的问题。
(基础较好、整体把握能力强的同学,明暗面分好后可采取局部推进的办法,一步画到位。)
6、 回到整体、概括完成
深入细节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细碎、灰、花等弊病,因此最后还要进行大关系的再整理,从而使整体造型更加明确、突出。个形体处于自己应有的位置,黑白、虚实效果也更加强烈。
此时更不要太依赖于客观对象,不敢越雷池半步,或只跟对象比。画面要有主有次、中心突出、形体结实、协调统一。
局部与整体是绘画过程中每时每刻都碰到的一对矛盾。局部刻画的目的是为了突出主体,每次对细节深入一遍都应是对整体的理解更深入一层。
对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处理得好坏是鉴别造形能力高低的标志。
六.结构素描的表现
画法步骤基本与全因素素描相同,只是不对光影做很客观的描述,不进行丰富的调子处理,运用几何形体的归纳态度,以线和简略的明暗将复杂的头部形体作出简化的提炼概括,以将其基本体面结构强烈地突现出来,从而强化和加深对头部形体结构的理解。
深入的步骤一般是从一个地方推着走,每个地方都不做虚化的处理,允许有部分相同的调子出现,每个部位调子的深浅由画面的节奏决定,而不是由光源和阴影决定的。
此画法重结构、重主观、重理解,适合短期作业。
七.作业设置与要求
1.石膏五官写生:共四张 每张四课时 共16课时。
要求:两张用线结构构成,两张用明暗结构构成。
形体准确,结构清楚,体积感强,效果突出。
2.石膏半面像(分面像)写生:一张作业 10课时。
要求:比例准确,透视正确,块面结构及明暗变化谐调有序,效果强烈。
3.石膏头像写生:一张作业 10课时
要求:比例、透视正确,神态动态准确,结构贯通,方圆得当,体积感强。
(侧重体面结构分析)
4.石膏胸像写生:一张作业 20课时
要求:造型准确、严谨;形体结构、透视正确;
整体与局部关系处理恰当,色调层次丰富;
边缘线处理虚实有变化,有空间感。
(全因素素描表现)
第三部分:素描头像教案
课程名称:人物头像素描
适用专业:电脑艺术设计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较为复杂的人像比例、结构,提高对人物面部表情、头部结构的认识,从而达到刻划对象心理表情的高度,对日后进行创作有较好的帮助,并通过头像的训练,对事物有一个全面深刻的认识,也是素描教学的较高级阶段。
教学重点:对人物头部结构及人物神态的刻划。
教学难点:对人物头部解剖结构的表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实践指导相结合,直观与讨论相结合。
教材:《
『陆』 美术中的透视是怎么定义的
透视分为:焦点透视、散点透视和空气透视。
传统的中国画就是使用了散点透视的方法。
而西方绘画则使用焦点透视。
空气透视指在大气的影响下,物体色彩的变化。一般是西画中的术语。
我们常说的透视,一般指焦点透视和空气透视。
焦点透视:
如: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粗远细、近宽远窄......
空气透视:
如:近处艳丽远处灰暗,近处清晰远处模糊......
具体的介绍可以看看这里。
http://www.msgao.net/Article/jc/sm/jc/200511/3923.html
透视图
转载自:美术高考教育网
透视图即透视投影,在物体与观者之位置间,假想有一透明平面,观者对物体各点射出视线,与此平面相交之点相连接,所形成的图形,称为透视图。视线集中于一点即视点。
透视图是在人眼可视的范围内。在透视图上,因投影线不是互相平行集中于视点,所以显示物体的大小,并非真实的大小,有近大远小的特点。形状上,由于角度因素,长方形或正方形常绘成不规则四边形,直角绘成锐角或钝角,四边不相等。圆的形状常显示为椭圆(图1、2)。
透视术语:
P.P.画面 假设为一透明平面;
G.P.地面 建筑物所在的地平面为水平面;
G.L.地平线 地面和画面的交线;
E.视点 人眼所在的点;
H.P.视平面 人眼高度所在的水平面;
H.L.视平线 视平面和画面的交线;
H.视高 视点到地面的距离;
D.视距 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距离;
C.V.视中心点 过视点作画面的垂线,该垂线和视平线的交点;
S.L.视线 视点和物体上各点的连线;
C.L.中心线 在画面上过视心所作视平线的垂线。
http://www.nhmj.com/wlkt/wlkt-sheji/w-toushitu.htm
『柒』 美术透视学理论知识
(一)原线的种类:
1.直立原线
2.倾斜原线
3.水平原线
与画面及基面的关系:平行,透内视方向保持不变,容没有灭点
(二)变线:不与画面平行的线都是变线,互相平行的变线在画面中不再平行,而是向一个灭点集中,消失在灭点,其中各段的比例离画面越远越小。
变线种类:直角平变线、45°角平变线、其它角度平变线、
与画面及基面的关系:不再平行,透视方向改变,有灭点,
(三)倾斜透视分类:向下倾斜(消失于“地点”)、向上倾斜(消失于“天点”)。
(四)平行透视的必备条件:1.在60度视域中,2.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3.它只有一个消失点。
(五)近缩法:有意缩小近部,防止由于近部透视正常而挡远部的表现。 中国画(特别是山水画)中常常使用,又叫散点透视。
『捌』 绘画透视怎么练习,透视有多少种啊
透视在美术中当然狠重要,最基本的就是两点透视(在几何体中较为明显,近大远小嘛)另外还有明暗的透视(近清晰远抹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