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其实情抄感教育,不要袭上纲上线,给自己增加负担。
我个人认为,你在教学过程中,随便讲到什么内容,都可以适时地引申的说上一些题外话。
举例,我在给学生讲例题,然后通过对公式在例题中的应用,穿插上“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把学习中的原理运用到生活中,把生活中的现象总结成原理,认识事物的本质,不要被现象所蒙骗”
再举例,有老师听课,我给他们开篇讲“赢”这个字的组成以及引申含义,让他们大声喊出自己想要赢得的东西,煽动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积极性,对于听课的效果特别好。
2. 如何发挥情感教育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你好!我很高兴地回答你的问题:
摘要:实际教学中,注重情感培养的教学活动,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等都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因此,创设和谐、愉悦、充满求知激情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情感教学;情感心理;数学;学生兴趣
一、以情动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
教育工作是一种极富有情感色彩的工作,教师的丰富感情是搞好教育工作的巨大动力和源泉。平日,教师本身的感情状态,往往会使学生产生共鸣,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富有情感的课堂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形成协调和谐的教学环境,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更好地感受和理解教材内容。我们常常看到一名优秀并有威望的数学教师的思想品质、教学形象、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内容给他的学生往往留下非常深刻的痕迹,不仅能熏陶学生优良思想作风和道德品质,而且还会促成学生学业上的造就.这种言传身教的“遗传因素”会在他的学生的身上得到延续和回报。所以,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该非常注意自我的思想品质修养,并身体力行,为学生作出良好的表率。
二、运用情感的感染和迁移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所谓情感的感染功能就是指一个人的情感具有对他人情感施予影响的效能,情感的迁移功能就是指一个人对其他对象的情感会影响他与之有关的其他对象的情感。首先,教师要有一个最重要、最主要的品质就是:“深深热爱孩子.”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情感教育最根本的途径是教师用爱心和真诚感人、育情,“情之感人往往超过理之化人”。教师应该善于将深厚的情感传递给每一个学生。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心理学调查表明,积极的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满足交往、沟通、探索的欲望,教师应该尊重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为学生提供交往、沟通和探索的机会。例如,在数学教学中,可以多给学生动手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讨论和辩论时,让学生据理力争,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促使他们在相互交流中达到启迪思路、发展思维,动情、晓理、端行.教师要尽力做到对学生不指责、不呵斥、不急躁,多给予热情鼓励和引导.这样,学生就会“亲其师而信其道”,更加热爱学习。其次,在课堂上,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上课时以精练、幽默、富有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感到教学内容生动有趣.教师要思路清晰,深入浅出,学生易学易记,针对性强。教学语言要饱含对学生的引导,凝聚对学生的期望。如经常用“你能用几种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谁能想出更好的方法”、“请你来试试,好吗”之类的言语,引导、激励学生积极思维,及时给予肯定性评价。
三、运用情感的动力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小学数学教材中反映日常生活知识的内容很多,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不时引发学生的、爱学习、爱生活、爱国热情。另外,如祖冲之、华罗庚等数学家的故事能够唤起学生对科学家的敬仰之情,从而产生一种内驱力.通过数学史教育,著名数学家介绍提高学生爱国热情,激发学生责任感,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奋斗献身精神。通过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大大开阔了学生的胸怀眼界,使他们感到学数学是无穷尽的既能学到知识又能学到做人的道理窥视世界乃至宇宙的奥秘.
四、运用情感的调节功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适当的情感对人的认知过程具有积极的组织效能,而不适当的情感会产生消极的瓦解作用。这里所讲的“适当”与“不适当”,首先反应在情绪的极性上。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善于以知育情,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端正和加强其情感的倾向性、深刻性和稳定性,让理智支配情感。其次,教师要善于以情促知,针对学生苦学、厌学现象,要发挥情感的调节功能,增强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情趣,提高教学艺术,引发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苦学、厌学转化为“乐学”、“好学”。在教学中,对许多知识难点的分化,教师必须运用恰当的方法,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易学、易记.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能够饱尝成功学习的欢乐。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要求教师必须善于探索,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做到寓学法训练于教学之中。
五、重视课堂环境的情感渲染,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数学教学中应重视学生心理特征,创设情境,想方设法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极大热情创造条件,鼓励学生回答问题,对回答正确的,要及时予以肯定,激发他们的上进心,对回答错误的要以耐心、平和的态度纠正其错误,让学生懂得自己的观点讲出来,让大家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充分说理,取长补短,印象就深刻了。同时,课堂上设疑要注意技巧,因人设疑,让那些学习差的学生也能享受“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的乐趣,使他们在情感上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歧视他们,只要努力,自己也可以啃下数学这块难啃的骨头,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六、展示数学美,陶冶学生情操
数学美感很强,数学学科本身知识结构的内在美,数与形特征的表象美,数学思想方法独特奇异的美,教学中表现出数学语言符号,图象信息简洁形象的美,课堂教学中探索思路解题过程美,点拨启发思维艺术的美,作用美等。这都给学生以美感,因此,教师要依学生的心理特点,遵循教学规律,精心提炼数学中蕴含的数学美,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也是一个五彩缤纷的美的世界,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其学习情趣。只有当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后,才能使学生从“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的研究
河北省武安市西土山乡河渠小学 王静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一堂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让这个过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 它虽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是促使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的学的动力。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学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情感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师是可以找到情感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数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再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数学知识、情感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一位名人说得好:“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富有激情、智慧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向往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时刻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呼唤、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尊重以及情感的激发和心灵的关爱。
4.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
二、 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
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三、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性功能。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地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欢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理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训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态度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5. 我的论文题目是“如何运用趣味数学促进课堂教学 ”大概分几点来写 急求提纲,跪求高手帮忙
利用课堂激发兴趣,提高数学教学水平
兴趣是某个人要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没有兴趣地去学习,不但浪费时间、浪费精力,还达不到好的效果。而如果满怀兴致地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就会不断提高,就可以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内外自主地去寻求知识的获得。充分利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每个教师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回顾本人的求学和教学经历,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 创设合适的情境,激发兴趣。
恰当、生动和有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手段;是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重要保证;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 创设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 以教材和课标要求为前提, 精心选择, 才可以创设出更具新意的课堂教学情境, 使数学课堂精彩不断。情境可以来源于数学故事和数学史实,也可以来源于生活实践,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手段创造情境。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时,可以运用丢番图为自己写的墓志铭来激发学生的挑战欲和求知欲;在讲述追击问题和相遇问题的应用时可以让学生在教室实际演示出路程的关系;几何的很多问题可以用几何画板来演示。这些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45分钟的质量。
二、 精心设计课堂问题,以问降低难度和激发兴趣。
学生思维过程主要来源于问题,在课堂中,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可以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首先,课内提问必须服从于教学目标,让学生轻松进入新课,突破重点和难点。其次,问题的设计必须具备针对性和层次性,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从课内收获成功和成就感,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再次,问题的设计角度力求新颖和贴近生活。最后,提问要掌握好时机,在学生疑惑处问和在学生思维出现盲区的地方问。
三、 充分运用激励手段,使学生在学知识中体会成功,
激励是个体在外在诱因的作用下,个体通过自我调节,从而达到激发、引导、维持和调节个体想某既定目标而努力的心理过程。学生在学习中都伴随着情感因素,都希望收获肯定。虽然当前情感教育在中国教育界受到遍关注,但是怎样在教育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激发学生的积情感,实现老师与学生情感互动,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为此我们要与时俱进,拓展并发现新的师生关系互动途径,促进师情感互动。首先,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首先要能换位思考,能站在学生的立场和出发点来看学生的表现和行为。其次,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民主的交流途径。民主的气氛有利于促进学生思考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些问题在师生之间的完美解决又促进师生的感情交流。
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数学素养是“确定、理解和运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对数学在每个人现在和未来的个人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需求的良好的判断能力。”数学素养依赖于对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熟练程度,还包括现代社会所必需的进行数学式的思维和工作的能力。这些能力包括:数学问题的提出、理解和评价、数学论证、选择表达数学情景的方式等。数学素养的核心过程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通过提出、形成和解决数学问题来而行分析、推理和交流的能力。使学生创造性地、积极地处理数学问题,能够用数学术语去解释和
形成新的问题,处理复杂的信息,简化解题的步骤,能够在不熟悉的情境中确定和应用相关的工具和知识,运用洞察力去发现合适的解题方法,从而形成更高层次的认知过程。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自觉性地、经常性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积极主动地探究问题,形成良好的问题意识,尤其是发现和提出高水平的问题(即创造型问题,这类问题是人们从未提出过的,全新的。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目的性地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充分重视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不仅有利十问题的解决和提高理解水平,这本身也是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途径。
6. 如何在小学数学中渗透情感教育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知识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一堂数学课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技能,学会思考和解决问题,更要让这个过程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从一定意义上说,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是信息传递的传送带、催化剂。 它虽不直接参与数学的认知活动,但对数学学习起着推动、增加、坚持、调节等作用。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课堂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非常有益的。善于运用情感教育于数学教学之中,不仅是对数学教学工作更高层次的要求,也是当前数学素质教育的需要。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感情,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教学中学生内在的情感因素,才是促使其乐学、好学、勤学、创造性的学的动力。因此,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必须重视情感教育。那么怎样才能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更好的渗透情感教育呢?我认为有下面的一些方法。
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体现的人格魅力
数学教学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数学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情感素材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大部分情感教育内容并不占明显的地位,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掘教材中潜在的情感因素,把情感教育贯穿于对知识的分析中。例如在教学多位数的读法的时候,可以列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一些数据让学生进行练习,这样一方面学生掌握了知识,另一发面也从中体会到我们国家取得的辉煌成就。在教学时分秒时可以对学生进行珍惜时间的教育。在教学“圆周率”时,可以介绍圆周率是我国的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计算出来的,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6位小数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样既可以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转化为祖国建设事业而刻苦学习的责任感和自觉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学生培养不畏艰难,艰苦奋斗,刻苦钻研的献身精神。可以说是一举多得。这样的例子在数学中还很多,只要教师充分挖掘教材,创造性的运用教材,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师是可以找到情感教育的素材的。
三、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情感教育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在数学中,有很多规律和定律,如果光靠老师口头传授是起不到作用了,这时候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合作探究,共同思考、总结。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而且还可以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能力等。就教学方法来说,我们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法,这种学习法共享一个观念:学生们一起学习,既要为别人的学习负责,又要为自己的学习负责,学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前提下进行学习。在这种情景中,学生会意识到个人目标与小组目标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只有在小组其他成员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还可以从小让他们养成严肃看待他人学习成绩的习惯。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评价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通过课堂观察、口述法、书面测试、调查报告、学生对学生的评价、作业批改评语等等方式。每一种评价方式都有它独有的特点,作为我们教师要注意,不管你用哪种方式,都要注意做到以下几个关键词:真实、及时、对比、激励、表扬为主。就算批评也要语言委婉一点,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对于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更要在评价中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数学家的榜样力量;通过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交流能力;通过减轻学生负担,以及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兴趣爱好,努力挖掘教材的情感教育因素等等,这些对我们学生的言、行、举、止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正所谓“只要有心,处处皆教育”。
四、利用数学活动和其他形式进行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活动课和数学主题活动。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班、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再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另外要根据学生的爱好开展各种活动,比如知识竞赛,讲一讲数学家小故事等,相信这样一定会起到多重作用的。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也要注意它的策略性,不要喧宾夺主,要提高渗透的自觉性,把握渗透的可行性,注重渗透的反复性。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教材内容,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数学知识、情感教育共同发展的目的。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对我们数学教学起着事半功倍地效果。无论是一个巧妙的比喻,还是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恰当的幽默,都可使学生回味无穷,从而增强数学教学艺术的感染力。一位名人说得好:“知识只有插上了情感的翅膀,才会富有趣味性的幽默与魅力”。所以说,数学教学与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只有富有激情、智慧的课堂才是学生喜欢的课堂,向往的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时刻感受到一种知识的呼唤、智慧的启迪、人格的尊重以及情感的激发和心灵的关爱。
7. 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
一、加强数学教师的情感修养
教师情感的变化对学生学习情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教师积极的情感,对于促进学生心境的愉快,对于师生关系的协调,对于良好课堂气氛的形成,都有着密切联系。实验已证明:教师的情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新课改的今天,要让学生的情感的健康发展,首先,教师要加强自身的情感修养,注意学习新的课程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加强艺术、文学等方面的修养,以丰富自己的情感。其次,教师要把自己的真实情感,融化在教育教学中,自然而然地感染给学生,这样才能使学生受到无形的激励。
二、 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学生的天性是好动。我们的教学应以学生这一心理特征为出发点,教学中注意让学生多种器官并用,为他们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足够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为他们自我表现和相互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努力营造为学
生所“喜闻乐见”的课堂气氛,以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自主性功能。
三、 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促进学生积极情感
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积极的平等的情感交流,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亲其师,信其道”,当学生对老师产生积极情感,那么他们就容易将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教的内容上去,这就是情感教育的迁移性功能。
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建立是进行情感教育的前提,它具有多种效应。一是宽松,师生有一种宽松感、安全感,因而能够无拘无束地、愉快地生活和学习,从而才能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地聪明才智和创造性;二是信任,指的是人际交往的意愿。喜欢有趋向性即喜欢听谁的,不喜欢听谁的。师生关系好,教师输出的信息就会在学生头脑理畅通无阻地出现一种“易接受”的心理优势,从而取得最佳的教训学效果;三是期待,教师对每一个学生充满信任和期待就会使学生得到一种潜在的鼓舞和力量;四是感染,师生关系好。教师的模范言行、治学态度都会给学生以好的感染。
四、把握教材内含的情感因素
数学被认为是一种抽象的学科,容易使学生‘厌学”.但是正如“标准”中指出的那样,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作用于实践.只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创造合适的情境,使抽象问题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产生兴趣,学生是会喜欢数学的.
首先应用数学学科本身所具有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其次,可从数学学科的应用广泛性入手,把枯燥无味的数字、符号、公式、法则、图形与现实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从而使学生产生亲切感,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求知的情感。其三,抓住数学知识本身具有的抽象美、逻辑美,诱发学生联想,在美感中提高追求真知的动力,促使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其四,利用教材中出现的趣味题、数学小知识、数学家的轶闻趣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自豪感。
把情感教育融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感知数学的美丽、数学的实用性,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主要目的.它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不断的探索、实践和努力!
五、创设情境的教学,有助于学生情感的发展
激发学习情感是促进学生主动、积极、有效学习的重要方面。正如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法就会变得高度有效。”情感总是与情景相伴随,创设问题情景是教师根据教材内容创设出一种学习环境,在学习环境中诱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就是充分利用形象故事、游戏、问题等,创设典型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把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活动。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教学,从整体上讲,还是重视知识的传授以及发展智力等认知性的教学,教师关注的往往是如何提高教材内容的可懂性,使学生“学懂”、“学会”,而对伴随认知发展过程始终的情感因素,多数教师则听之任之,很少有意识地在提
高教材内容的乐于接受性,在“乐学”、“愿学”上作文章。正是由于教师忽视了情感在学生认知加工中的定向、组织、协调及动机的作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情感得不到满足、保护和培养,不良的情感又得不到有效的控制,结果造成一些学生讨厌数学,一些学生学数学依赖于教师,缺乏主动性,一些学生学习怕苦怕难,见问题就绕着走等教学效果、事倍功半。
六、营造探究氛围,激发学习情感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产生了兴趣,引发了求知的欲望。探究活动就是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明确的学目标下的实际操作活动。探究活动能否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在于活动过程中是否营造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氛围,在活动的过程中是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弗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唯一正确的方法就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再创造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公式时,我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尝试剪切、平移等策略求出面积。通过探讨,学生自己获得了算法,是自己通过动手、思考、交流得到的,用起来就适合自己;更重要的是在探索的过程中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七、用教师的“导”,保持学生的学习情感
课堂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教师的教是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的,教师的主导作用应体现在组织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活动上。所以,在数学中,教师要着力把学生推到主人的位置,给学生思考、发问、答问、动手操作等机会,改变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出题学生练的被动局面。在学生认知过程中,要努力实现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发现规律,归纳结论,评价效果,总结问题。只有满足了学生精神世界中探索与创造的需要,健康的学习情感才能得到保持。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师既是导演也是演员。教师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恰当地组织教学内容,精心地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选择教学手段,合理地安排教学时间,机智地处理教学矛盾。让学生在群体学习环境中,充分地体验探索知识的神秘与新奇,遭到失败时的痛苦与成熟,获得成功时的愉悦与自信。教师正确地发挥数学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学生保持健康的学习情感。
数学课堂的情感培养,不仅是生活需要的反映,也是人的认知过程的反映,不仅是人与人之间需要培养的情感,而是学生认知潜力的发展也需要情感的教育,生活中大量的问题必须发挥学生最大潜力去解决,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成功地对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情感,让我们的数学教学多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吧!
我们只有站到素质教育的高度,充分认识学科教学中情感教育的重要意义,注意利用和充分发挥情感教育的迁移性、感染性、情境性、自主性、可导性等功能,才能真正做到在数学教学中既教书,又育人。
8. 论文提纲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的研究
浅见一下:
我觉得你可以用我们团的名字去给论文加题目:数学之美
数学之美,美专在他的真、善、美属
数学求真,数学追求的不是一个很多人认为的抽象概念,她求的是真,追寻的是最接近现实的真理......
数学求善,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问,她要求认们学会怎么全面的认识、更加严密的布置,他追寻的是无限中的有限,更完善是所有学习数学的人应该学会的数学精神
数学之美,美在她的数学思想,在于数学中那令人顶礼膜拜的智慧.......
这是数学的精髓,我们怎么才能得到令我们向住的数学精髓呢?怎么把这一笔宝贵的财富留给我们的子子孙孙呢?
那就把你的2.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情感写进去吧
这样写,应该就有精气神,就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了吧!
9.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学生的情感与态度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国家教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把课程的培养目标细化为四个方面,即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并分别作了比较细致的阐述。发挥新课程的功能,需要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认真落实这些目标。
关于“情感”与“态度”,《标准》里是这样具体阐述的:
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
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活动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形成实事求是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作为一名在教学一线工作的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呢?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和同事的一些教学实践谈点体会和做法。
做法一: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华罗庚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神秘难懂的原因之一就是脱离实际。
(一)联系实际,学数学
新课标指出:“关注学生的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引进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主动的材料与环境。”
由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重创设情境,导入新知,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愿望,激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活动。
案例:
我的同事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前,布置学生在生活中找一个实际应用的百分数,课一开始,就让学生说出在生活中找到的百分数,并且说说是在哪里找到的。学生因为有准备,发言积极。
生:我在牛奶盒上找到了100%纯牛奶。
生:我在酒瓶的标签上找到了酒精度45%。
生:我在妈妈的上衣标签上找到了羊毛含量85%,涤纶含量15%。
……
师:听了这么多同学的回答,你想到了什么?
生:百分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
生:在生活中,人们为什么要经常用到百分数?什么叫百分数?
生:酒精度45%是什么意思?
这时,其他同学脸上也露出困惑的表情,他们期待老师的解答。
师顺势引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百分数。
在这个案例中,老师在课前到现实生活中收集信息,体会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应用,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这样导课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标准》中还明确提出:“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解释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就涉及导如何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立数学模型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但到了教学中,我们又常常忽视了它。很多时候,学生走进课堂,就像走进了一个早已预设好的外在于他的“书本世界”,而当这个“书本世界”与他过去的“经验世界”没有很好的联系和沟通时,他就无法理解所要学习的内容了。
由此,我们在小学数学中要注重实践活动。
比如在学习20以内加减法后,有这样一道题:我家住在( )楼,每天下楼走( )层楼梯。外婆家住( )楼,每天下楼走( )层楼梯。爷爷家住( )楼,每天下楼要走( )楼梯。有学生在老师讲解后对于如“住在5楼走4层楼梯”的答案感到疑惑不解,我就带着学生从教室所在楼层走到一楼,这样亲自走一趟,有的学生还得出了走几层楼梯只要把楼层数减1,瞧,学生多聪明!老师给学生的答案远没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索到的知识那么令学生印象深刻。我从这个教学活动中得到启示,在后来教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时,就称好重量为1克、1千克的物品让学生用手掂一掂,感受1克、1千克的重量,在教学米和千米的认识时,为了让学生体会1千米到底有多长?我在学校操场量好100米长的跑道,让学生走5个来回,在课堂练习中让学生选合适的单位填空,学生很轻松地就选到了合适的单位。
在上面的数学教学活动中,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的“书本世界”和“经验世界”联系起来,学生在轻松愉快地获取知识的同时,也初步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联系实际,用数学,培养学生的数学价值观
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不但可以使学生感到我们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体会其价值,更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比如我校一年级教师在教学“分类”这一内容后,就根据低年级学生自理能力比较薄弱的实际和需要,安排学生先整理书本,在整理自己的书包的实践活动,课堂中学生兴趣高涨,气氛活跃。
除了在课堂上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外,我们还可以延伸到课外,比如在学生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后,教师可灵活运用教材,设计一些尝新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完成。比如:
你的房间长多少米?宽多少米?面积有多大?
如果要铺上地板砖,铺哪种规格的适合?要铺多少块?(30cm×30cm 40cm×40cm 50cm×50cm)
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某些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贴近学生个人生活的实际问题,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体会到数学知识的价值,同时也会产生成就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
这样让学生在课堂内、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的问题,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学生的数学能力、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都能得到培养和发展。
(三)联系实际,做数学
“做数学”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观念,它强调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现实的体验、理解和反思的过程,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有重要意义。
作为一线老师,我们要让现实的 、有趣的、有探索性的数学问题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一部分,让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生动、有意思起来。
由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并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仔细观察、收集信息,鼓励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应用知识和经验,从不同角度,用不同的思路,探索问题的多种解法。
做法二:让学生学会提问,培养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人们教育家陶行知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一个问。”可见,问是知之始。所以,我们要培养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让学生在质疑中反思,培养学生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如何让学生学会提问,问到要害处,我认为关键在于让学生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学会把数学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问出来。如学生可以这些方面提问:(1)在知识的来历上提问。(2)在知识的“为什么”上提问。如对某个问题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还搞不清楚,就可据此问题。(3)在知识的“归纳或分类” 上提问。如果对知识不会归纳整理,分不清类型,可就此提问。(4)在知识的“去脉”上提问。如果学了某个知识后不了解它的作用,也可以提问。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除了重视让学生提问,还要重视给每个教学环节留适当空白,给学生多一点思维的空间,凡是学生能探索出来的决不代替,凡是学生独立思考出来的决不暗示,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做法三:重视课堂评价,它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信、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的方法之一。
《标准》提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这也需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肯定与表扬奖励,使他们享受成功的愉悦,树立信心。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重视课堂评价。我认为,课堂评价应该做到:(一)评价须客观公正,且力求有激励性、有针对性。如果答对了,给予表扬鼓励;答错了,也可从态度、姿势、声音等方面予以肯定。(二)评价学生因人而异,不同“一把尺”。对学困生,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给予肯定与鼓励。对优生,要求要严格,标准要搞,才有利于促进他的进取。(三)评价奖励也要有个“度”。如果滥用,就会丧失其应有的价值,会让学生“迷失自我”。
总之,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要注意把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关注学生数学知识与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创造性引导到数学活动中,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