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在小学教学中读书活动

在小学教学中读书活动

发布时间:2021-02-08 01:41:34

❶ 如何在小学阅读教学中开展随文练笔

要想使学生真正提高写作能力,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单凭课本上每单元规定的那八篇作文进行反复训练是不行的,平时必须经常进行
一、引导学生向阅读材料索取素材
完整的语言学习过程应该由语言的“输入”(理解.记忆)和语言的“输出”(运用.表达)两个环节构成。阅读教学中,教师对课文中规范、经典、生动、丰富的语言,一方面要引导学生通过品读感悟、摘记积累等方式进行内化,另一方面又要及时地给学生创设活用语言的情境,让他们在语言运用的实践中逐步提高语言驾驭能力。如:三年级上册的课文《花钟》的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各种不同花儿开放的情况:“凌晨四点,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五点左右,艳丽的蔷薇绽开了笑脸;七点,睡莲从梦中醒来;中午十二点左右,午时花开放了;下午三点,万寿菊欣然怒放;傍晚六点,烟草花在暮色中苏醒;月光花在七点左右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夜来香在晚上八点开花;昙花却在九点左右含笑一现……”省略号是文本的一个亮点,先引导学生理解省略号的意思,然后用不同的说法表达花的开放。借机让学生结合平时观察,生活积累,学习作者的表达方式,填补课文中省略号的空白,由于学生接触的生活范围有限,造成他们阅历少、见解低、知识面窄、语言贫乏,多数学生不能用更新颖的语言来描写花儿的开放,这时我指导学生把“绽开了笑脸、欣然怒放、舒展开自己的花瓣、含笑一现……”等这些精彩、优美的语言直接地、尽情地用在自己的习作当中去。
二、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精彩片断进行仿写。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仿写是从阅读到独立写作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的一种有效的训练形式。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可模仿的例子,指导学生进行仿写,降低习作的难度,激发他们习作的兴趣,进而提高他们的习作能力。仿写可分为仿篇和仿段,在练笔训练中可以以仿段为主。课文中经常有精彩的片段描写,非常适合学生仿写。由于课文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写作方法,所以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得多。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四自然段对西沙群岛海底各种各样的鱼儿的形态进行了描写。学了这一段后,我又用课件出示了西沙群岛海底其它不同形态的鱼儿,然后让学挑几种写下来。借助范文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能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发展创造思维能力。
三、引导学生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说写训练
作者写作总有自己的角度,角度变了角色也就变了。在阅读教学中,变换叙述角度,进行读写训练,可充分挖掘课文语言因素,活化课文内容,引发写作兴趣,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如在教学《荷花》一课后,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说写训练:以“我忽然觉得自己就是一朵荷花……”为开头,发挥想象写一段话。让学生把自己也比作一朵荷花,并把荷花当作有感情的人来想象,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对荷花的喜爱之情,也让学生进入到荷花的世界中,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最后把学生想象到的内容进行口头交流,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有效激发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四、引导学生续写文章结尾,叩开学生的想象之门
有些文章的结尾写得比较留有余地、耐人寻味,给学生留有巨大的猜想空间。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把这样的猜想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小学语文书上的好多文章往往是言尽而“意犹未尽”。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语文下册就有好多这样的课文,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适时进行续写片断的练习。如:课文《七颗钻石》的结尾写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在学完课文后,我让学生发挥想象:水流越涌越多,流向了 ,流向了 ,流向了 ……,花儿 ,草儿 ,小牛儿、羊儿 ,所有的人们 ……。有的学生写到:“水流向了干涸的河流和水井,流向了干枯的草木丛林,流向了焦渴的人们,花儿绽开了笑脸,草儿一片绿油油,牛儿、羊儿欢畅起来,所有的人们高兴得合不拢嘴。这样的想象小练笔既叩开了学生的想象之门,又放飞了学生的心灵体验,让学生心中的想象之泉在实践中自由流淌。
五、抓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向生活实际延伸。
语文教材中有许多典范文章,对于学生学习语言,完善和优化自己的语言系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如果这些文章只是阅读课上读一读而不能继续延伸,我想也是一种“资源浪费”,所以我在教学中,总是尽量创造机会,建立起语文教材与生活之间的“纽带”。如:《妈妈的账单》(三年级下册)一文,把母爱的无私和无价表现得极为细腻动人。主要讲述妈妈按照儿子的要求,把儿子索要的报酬如数放在他的餐桌上,同时给儿子留下一份总额为零却满载母爱的账单。这母爱的账单,让小彼得羞愧万分。本课教学进行第6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的补白拓展性练笔:对比账单 挖掘0芬尼背后的故事

❷ 小学班级读书活动有哪些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美好人生。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制订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能力等的不同,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7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孩子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将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比最佳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3次)。
(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周二、四、六的早自修,为规定阅读时间,由各班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2).每天的语文课利用课前的二分钟背出一首古诗,每周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校将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比“读书成长册”。
2、出读书小报:
(1).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2).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小小报评比活动。
3、开展“读书节”活动:
将举行为时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
4、“书香小书房”评比
根据读书活动的班级布置和读书成效,评出最佳“书香小书房”。
5、“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评比
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在该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中申报,可评为校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各班级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朗读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阅读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激励学生,增强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读书活动安排:
十一月:
1.制定学校读书活动计划。
2.宣传发动,每位学生课外收集1——2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读读、背背,利用晨会课等时间在班中进行交流,并选择教室内合适的地点予以张贴。
3.开展“读书笔记”征文活动。
十二月:
1. 制定班级和个人读书成长计划书并展示。
2.建立家庭小书库。
3.各班开始举行每周“读书博览会”。
4.出刊一期关于读书方面的学习园地或黑板报
一月:
1.写出班级读书活动小结。
2.评比表彰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3.评比表彰最佳“书香小书房”。
一.指导思想: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为能更好地贯彻这一新课标要求,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发展,学校将积极开展大阅读教育,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书香校园,使读书成为学生的习惯,使校园更富人文底蕴,充满智慧和生机。
二.活动目的:
1.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养成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2.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陶冶情操,充实学生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3.促进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以读促写,走读写结合之路,提高教学质量。
4营造书香班级,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三、活动对象:
全班学生
四.活动口号:
畅游书海,塑美好人生。
五、活动方法要求:
(一)构建阅读体系
1、制定读书计划书:
(1).每个学生结合个人实际,每学期制定出读书成长规划和读书目标,具体格式可让学生根据自己喜好来设计装饰,使其生动活泼、各具特色,其中要有读书的内容、目标、措施、实施时间等。
(2).每个学生结合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班级读书目标和读书成长规划书,其中要有措施、有保障、有效果、有考评,简洁明了,易于操作。
(3).组织一次“读书计划书”展示活动。
2、制订阅读序列。
循序渐进是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在课外阅读中也必须遵循这条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认识能力等的不同,合理规定学生的阅读量:背诵优秀诗文70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3、编制阅读书目,合理选择读物,
不同孩子阅读的内容、重点,形式应有所不同。高年级学生的思想已经较成熟,阅读速度快,识字量较多,因此可选择中长篇文章。
(二)广开书源,开发阅读环境
1、建立三级书库,让学生有书可读
(1).教育学生节约零用钱用于购买课外读物,建立个人小书库。
(2).调查家中的藏书量和种类,特别是适合小学生的书籍,作出统计,绘制成表,要求每人选一至两本带到学校,建立班级小书库。将根据班级小书库的图书数量、出借记录、管理制度等评比最佳小书库。
(3).图书角定时向学生出借图书(每月3次)。
(提倡同学与同学之间、班级与班级之间建立“好书交换站”,定期举行“好书换着看”活动。)
(4).班级小书库实行全天性开放,充分利用每分每秒的时间,保证学生在一天中的读书时间不少于1小时。
2、改革语文课堂教学,保证课外阅读正常、有效地开展
(1).每周二、四、六的早自修,为规定阅读时间,由各班读书管理员组织,可朗读所教的课文,可翻阅课外读物,也可以以“名人名言”“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看过的新书、好书或好文章,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形成良好的班级读书氛围。
(2).每天的语文课利用课前的二分钟背出一首古诗,每周从语文课中挤出一节课作为阅读指导课,可进行阅读交流、新书介绍和读法指导等。
(3).每学期定期组织教师阅读指导经验交流会。
(三)积极组织读书活动,检查读书效果。
1、建立读书成长册:
(1).每个学生都要建立一本“读书成长册”,将读书活动中读到的精彩片段、好词好句、名人名言、心得体会以及每学期制定的读书计划书,参加读书实践活动的作品,获奖情况等记录下来。
(2).校将定期组织全校师生参观、评比“读书成长册”。
2、出读书小报:
(1).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每学期出版两期读书小小报。
(2).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读书小小报评比活动。
3、开展“读书节”活动:
将举行为时一个月的“读书节”活动。
4、“书香小书房”评比
根据读书活动的班级布置和读书成效,评出最佳“书香小书房”。
5、“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评比
每学期能读书5本以上,并能精读其中5篇的学生,在该班级读书活动管理小组考核中申报,可评为校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各班级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有关的读书实践活动,如:故事会、朗读会、演讲比赛、读书心得交流、调查报告、书签制作、读书征文比赛、报刊剪辑等阅读知识竞赛、作文比赛等,激励学生,增强读书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读书活动安排:
十一月:
1.制定学校读书活动计划。
2.宣传发动,每位学生课外收集1——2句关于读书有益的名言,读读、背背,利用晨会课等时间在班中进行交流,并选择教室内合适的地点予以张贴。
3.开展“读书笔记”征文活动。
十二月:
1. 制定班级和个人读书成长计划书并展示。
2.建立家庭小书库。
3.各班开始举行每周“读书博览会”。
4.出刊一期关于读书方面的学习园地或黑板报
一月:
1.写出班级读书活动小结。
2.评比表彰读书活动积极分子。
3.评比表彰最佳“书香小书房”。
http://hi..com/zhangxihai

❸ 如何开展小学生课外读书活动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或轻视,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中的文章,他(她)们通常只是强调字的读音、词的意义、句子怎样理解等等,字音、词义固然重要,但没有反复的阅读,词义、句子又怎么能理解呢?教师机械地给学生抄词义,学生也就机械地背词义,这样的教学不仅不是阅读教学,而且更可悲的是把学生当着一种机械使用。当然,有些教师也是反复引导学生对此文阅读,通过阅读来理解的,但仅理解此篇课文而已。教学中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他(她)们习惯性地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这一系列的要求,总体来说就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 二、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来调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陶行知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彩绘版的童话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阅读时他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拼音识字,结合精美的彩图,走进美妙绝伦的童话世界。《安徒生童话》中还设有“星星词典”,对故事中的生词进行适时解释,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在每个童话结束后,“智慧加油站”将为小朋友介绍故事写作时的背景或寓意,让孩子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还设有“脑筋转转转”,让孩子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做到“学习与思考互动”。《哈利波特》也是小学生们特喜爱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新奇,具有强烈的科幻色彩,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彩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既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借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来激励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都需要表扬。故事人人爱听,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是学生乐不及彼的故事。成语故事是青少年常用、应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语,结合丰富多彩且忠实于史实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如:爱鹤失众、班门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庐等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老师可先从成语故事或童话故事说起,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学生自然会去寻找。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讲故事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常言道娃娃是夸长大的,是在肯定中进步的。小学生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现出来,老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只要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并及时给予他(她)表现的机会大大表扬讲故事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出来讲。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大增。 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增强其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据这一规律,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眼、口、手的实践去感知事物,获得表象,借助图像直观、语言启迪,促进思维逐步内化,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如让学生根据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彩绘图来表演,亲身感受故事。把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❹ 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活动设计

如何在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进行活动设计 在小学高年级阶段, 英语阅读教学是一个较难把握的方面。 因为阅读教学既要让学生读, 又要适度讲解,我就针对阅读方面来谈谈怎样进行教学设计 。 1. 阅读的准备阶段(preparation for reading )或阅读前的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 阅读的准备阶段( 或阅读前的活动( ) 这一部分可被视为新课的“导入”(introction) 。在这一部分,应充分鼓励学生利用“自上而 下”(Top-down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 首先构建全文的语义图象,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 者的意图,然后,再在教师的帮助下,用较高语言层面上的理解帮助较低语言层面的理解, 如段落、句子、单词等。因此,教师可以运用启发手段(elicitation) ,如问答、讨论等引入 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同时,应使用提问策略(question strategies)调动 学生, 培养他们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问答和讨论旨在激活学生永久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 络,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和心理准备。 指导性问题同样可以“指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话题内容和梗概,让其构建初步的、模糊的全文 语义图象,帮助学生建立“自上而下”的信息加工机制。由于学生刚开始熟悉课文,并不具备 运用课文中语言的能力, 因此,在设置指导性问题时应注意: 1)涉及课文的主题或最重要的事实。 2)回答的语言简洁,无需赘述。 通常在阅读前可以用一些设问来激发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或引起他们的好奇心等等,如: a. Tom is a good student, he has never been late for school. But, today, he is late. What happened? b. Uncle John has a magic book, with this book, he has strong magic. But, the book is missing. Who stole the book? c. Somebody wants to be a teacher, somebody wants to be a doctor, how about Jack? Let’s read. 还可以在课前让学生进行一些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调查活动, 将调查的结果带到课堂上来, 再 与文中的内容进行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生词的处理则可在导入新课之前, 也可在导入过程中带出生词。 一般没有必要呈现全部生词, 只需要呈现那些对阅读理解形成重大障碍的生词, 因为学生很快会在课文的语境中判断出生 词的准确含义并熟悉它们的用法。况且,通过上下文的线索(context clue)和词本身的构成 线索(word formation clue )确定词义是阅读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第一次阅读之前 提出指导性问题(guiding questions) ,其目的是给学生的第一次阅读确定一个目标或任务 (target- oriented/task-based) ,实现对阅读过程的监控。 2. 阅读中的活动(while-reading activities) 阅读中的活动( ) 本阶段的目的是使学生获取较详细的篇章信息(checking detailed information) ,了解和熟悉 课文 中生疏的词汇、短语、结构等语言现象。在阅读中的活动可以是“自下而上”(Bottom-up processing)的理解方式。这种方式通常关注细节的内容,在“自上而下”的阅读方式后再进 行一次“自下而上”的阅读,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的阅读信息。 在简短的第一次阅读以及检测和讨论其答案之后, 学生已了解全文的梗概。 教师可使用快捷 问题(quick questions )和适度的讲解、讨论来梳理全文的信息和语言。在此过程中应始终 注意全文的语义中心,注意部分和整体的联系,尽可能使用一些直观手段,如用黑板或投影 显示归纳全文内容的图解、表格等(semantic drawing) ,帮助学生基本理解课文内容。同时, 教师也可设置细节性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第二次阅读,然后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如 让学生完成表格,或画图等等。而这时,教师和学生的讲解和讨论只涉及关键点和理解的阻 塞点,而不应是逐词逐句式的。在讨论或解释新的语言现象时,可充分利用课文的语义中心 和该语言现象的语境,也可适当举例或对比,但是不要离开课文或中断学生的理解,而进行 操练和无意义的扩展练习。 如:Famous places around China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one of the greatest wonders of the world. It’s over 2,000 years old and more than 4,500 miles long. Bing Ma Yong or the Museum of Terra 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is near Xi’an in Shaanxi Province. There are thousands of warriors and horses buried in the grave of the first Chinese Emperor, Qin Shihuang. Do you know how many? Huangshan is called the Yellow Mountains in English. They are in south Anhui Province. Huangshan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mountains. Xihu, or the West Lake, is in Hangzhou, Zhejiang Province. With each season, the lake looks different. There are beautiful lotus flowers and fish in the water. 教学时,在初读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再读,并且,设计了这样一个表格让学生完成: Name Another name City Province Have you been there? 这个表格可以帮助学生很快理清文章的脉络,同时,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也可以锻 炼 学生获取信息的技能技巧。 3. 阅读后的活动(post-reading activities) 阅读后的活动( ) 此阶段侧重于对课文中语言形式的掌握和运用, 对文章结构的分析以及文章的第二层次即意 图层次的理解。教师可先组织学生做一些语言形式的基本练习,如本课需重点掌握的词汇、 短语、结构等。练习的选择和设置应注意语言形式与意义的联系。然后教师可根据本阶段的 目的选择下列口头和书面的活动形式: 1)对课文内容的进一步归纳,以及对话题中心、写作意图、 作者观点、态度等的讨论。 2)对语篇结构的分析和讨论。如是线性结构, 应注意该文的时空顺序、主要情节及其发展 等;如是层次结构,则可引导学生寻找主题句、分主题句、用于支撑主题的事实等。 3)围绕课文内容的言语交际活动。如缩写、改写、 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改写后的短文 听写或完形填空,涉及课文内容的记者采访,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围绕作者观点的正、 反方辩论等。如复述课文,最好改变原作者的角色,以课文中不同角色的口气讲述,以便让 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语言。 这些活动旨在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巩固所学的语言形式, 认识语篇的结构层次和意图层次,并学会创造性地运用本课所掌握的语言形式。 比如这样一篇阅读材料: Australia is one of the seven continents of the world. The weather in Australia is usually hot and dry,and the centre of the country, the ‘outback’, is a desert. Australian farmers have big farms. They have many sheep on the farms. Australian wool is very famous. There are crocodile farms too. Crocodiles are very frightening and have very sharp teeth. There are many other interesting animals in Australia. Dingos are dogs, but they do not live in people’s houses. They are wild and live in the outback. Kangaroos and koalas live in the outback too. They carry their babies in a special pocket, a ‘pouch’. Koalas are grey and have big ears. They can climb trees. Kangaroos are bigger than koalas and have very strong legs. They can jump very high and move very quickly. Australia is an interesting country. Perhaps one day you will go to Australia. Would you like to go? 在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这篇阅读材料的大意和里面的一些词汇,语法后,为拓展学生的 视 野,锻炼学生的语言技能,可以设计这样几个活动: 1. Write a short passage about Australia. 2. If you were a guide, please introce Australia for your visitors. 3. If you were an Australian people, and we will go to visit Australia, please introce Australia for us. 4. Make an interview: a new student comes to your class, he or she is from Australia, please make up a dialogue. 5. Can you introce some other country like this? 这样几个活动的设计都能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意思, 并进行灵活的运用。 2 个活动 第 和第 4 个活动都是为学生设置了一个比较有趣的情境, 尤其是第 4 个活动, 不仅创设了一个 情境,更改变了文章原本的叙述结构,要求学生创设小对话,这对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提出了新的要求。 而最后一个活动的设计则要求学生模仿这篇文章, 介绍另一个熟悉的国家, 无疑给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散思维的空间。

❺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阅读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抓住“读”字,把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当作阅读教学最重要的一环,使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提高阅读能力。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改。”可见老师的职责不仅是教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会学知识,不断提高语文素质。那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引导学生巧读呢?下面本人就这几年的教学经验谈几点体会。
一、引导学生读书时,抓住重点词、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篇课文或一段话,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地、平平淡淡念一两遍就了事,而应布置预习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句子,这样就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如《草原》一文,主要描写了草原的优美景色,抒发了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的愉快心情,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采用以读代讲的方法,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读中去理解、感受。比如我先让学生在读课文时找出描写草原景色的词语、句子。然后再思考这些词语、句子描绘了草原怎样的特点?学生带着这两个问题读完课文后,很快就从课文中找出了“清新”“明朗”“一碧千里”“无边的绿毯”等词语和“是……也是……”、“既……又……”、“连……都……”等句子。这样,学生就能较快、较准确地理解掌握草原的风光,同时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为草原优美的风光所陶醉。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也很注重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比较,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我觉得这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如在引导学生学习《一夜的工作》这篇课文时,我让学生抓住“一张”、两把”、“一盏”、“如此而已”,这样极其简单的摆设与“高大的宫殿式的房子”进行对比,来说明周总理的生活极其简朴;把工作任务繁重与办公用品简单对比;把工作非常劳苦与食物非常简单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学生就能深刻体会到周总理的伟大。
二、抓住作者思路,引导学生在默读或朗读过程中掌握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 指导学生默读课文时,根据作者的写作思路,抓住文章的中心,精心设计几个思考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默读,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如在教《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时,为了帮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我精心设计了几道思考题:①找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词句,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孩子?②闰土对“我”说了哪些事?“我”对哪几件事印象较深刻?为什么?③读了课文,少年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默读课文后,教师逐一提出讨论,学生很快就能清楚,课文主要刻画了一个机智勇敢、聪明能干、知识丰富的农村少年形象。
三、创设情境,在身临其境中训练学生的语感,培养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把情感带入教与学的活动之中,创设和谐美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 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时,我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通过脑、眼、口、耳等器官活动,把无声的书面语言转化为有声有色、有情有景的口头语言,从中理解、体味和欣赏景物美、情感美。如在指导朗读漓江水的“静、清、绿”这一段时,我先挂出挂图,进行描述“漓江有许多小船在等着我们乘坐,我们乘着小船、轻轻地摇动双浆,荡舟漓江。”接着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学生在声画的作用下入境了。这时我轻声问道:“你感觉到了什么?”学生齐读:“漓江的水真静啊!”接着我再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再读:“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加重了语气)。让我们抬起头,放眼望去,“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字读得响亮而饱满)。最后我让学生把三个句子连起来读。这种读的训练不仅有层次,而且有质量,在身临其境中训练了学生的语感,培养了阅读能力。
四、提出明确要求,教给预习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预习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方法。一篇课文,学生通过预习,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然后带着问题学习,这样阅读的积极性就会提高。教师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教授新课,就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预习要求要明确具体:即①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②试着给课文分段、归纳段意;③说说本文的主要内容。这样既节省了课堂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果。 2、根据不同的教材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如在教《挑山工》一课时,我让学生课内预习,运用标记法边读边思考,用不同的符号划出重点和疑点,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对学生提出的疑点,我就引导学生利用集体的智慧进行讨论,自己解疑,这样学生就逐步掌握了预习的方法,从而也激发了阅读兴趣,培养了阅读能力。
五、抓住课题进行审题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教学中,通过反复训练学生辨析课题,抓住重点,使学生既掌握了文章的思路和中心,又学到了一种基本的读书方法,阅读能力也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六、钻研课后问题,掌握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课后问题是解决教路和学路的关键,也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钥匙,因此教学生认真钻研课后问题是掌握学法的一种重要手段。例如在学习《太阳》这篇课文时,根据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认真思考,很快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即:课文先讲太阳远、大、热的特点,后讲太阳和我们人类的密切关系。这样学生基本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在掌握了阅读方法之后,阅读能力也随之得到了培养和提高。

❻ 如何提高阅读在小学教学中的作用

首先,在备课准备中,要精心设计课前导语,激发学生的阅
读兴趣。俗话说,一篇好的文章,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就如
遇到了一顿美餐,让你垂涎三尺,美美地享受一番。同样的道理,
一段好的导语,能引起学生阅读的极大兴趣。小学生对什么事物
都怀有一种好奇心,有一种不达目的誓不休的求知欲望,我就抓
住他们的这种心理,精心设计阅读课文的导语,提高他们的学习
兴趣。其次,在授学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小学生的学
习兴趣很重要,它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内在动力和关键所在。合理
地提出阅读要求,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
知识水平,过深会挫伤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过浅容易导致孩子
浮躁,因此,我在教学中遵循“循序渐进”的教育方针。学生学
习的初级阶段,上阅读课文只要求孩子借助拼音读懂一句话,能
用自己的话大体说出一句话的意思,我便予以表扬、鼓励。随着
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我便要求学生不仅能读懂、读通一句话,
而且要准确地断句,有一定的感情,且能用自己的话较准确地理
解一句话的含义。到了更高的阶段,我便提出更高的要求,要求
学生把各句联系起来读懂一段话,甚至一篇文章。能够理解句与
句之间的联系。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的阅读能力就会随着认知
能力的提高而逐步提高

❼ 小学读书活动如何开展

一、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意义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实质上就是强调阅读的重要性。然而现在的阅读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往往被忽略或轻视,特别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重课本中的文章,他(她)们通常只是强调字的读音、词的意义、句子怎样理解等等,字音、词义固然重要,但没有反复的阅读,词义、句子又怎么能理解呢?教师机械地给学生抄词义,学生也就机械地背词义,这样的教学不仅不是阅读教学,而且更可悲的是把学生当着一种机械使用。当然,有些教师也是反复引导学生对此文阅读,通过阅读来理解的,但仅理解此篇课文而已。教学中教师通常把阅读教育的目标简单理解为让学生读懂课文,而不是学会读书。他(她)们习惯性地用支离破碎的繁琐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和阅读体验,当然就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亲近、热爱之情,使很多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新课标对阅读提出了这一系列的要求,总体来说就是要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为此,教师在教学中应积极、正确的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培养学生形成自觉阅读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情感上得到熏陶,思想上受到启迪,心灵上得到美的享受。
二、根据儿童的性格特征来调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陶行知先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课外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为了让小学生能更好地接受知识,根据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来培养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具有天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对新奇的事物他们总想看一看、试一试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唤起学生的注意,从他们感兴趣的彩绘版的童话故事入手,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哈利波特》等,阅读时他们可以借助书中的拼音识字,结合精美的彩图,走进美妙绝伦的童话世界。《安徒生童话》中还设有“星星词典”,对故事中的生词进行适时解释,以便孩子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在每个童话结束后,“智慧加油站”将为小朋友介绍故事写作时的背景或寓意,让孩子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另外,还设有“脑筋转转转”,让孩子在读完故事后进行思考,从小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做到“学习与思考互动”。《哈利波特》也是小学生们特喜爱的故事,文中的故事新奇,具有强烈的科幻色彩,每个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的形象都是通过彩图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学生很容易接受。这样,既增加了他们课外阅读量,又满足他们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培养了他们课外阅读的兴趣。
三、借助童话故事、成语故事来激励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
每个人都喜欢听好话,都需要表扬。故事人人爱听,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是学生乐不及彼的故事。成语故事是青少年常用、应知和需要掌握的成语,结合丰富多彩且忠实于史实的事件、名人佚事等,便于读者在趣味盎然的阅读过程中理解和记忆。如:爱鹤失众、班门弄斧、草船借箭、初出茅庐等等诸多脍炙人口的成语故事。使青少年在了解历史、增长见识、提高学习成绩等诸多方面都受益匪浅,老师可先从成语故事或童话故事说起,并告诉学生故事的出处,学生自然会去寻找。因为他们希望通过讲故事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常言道娃娃是夸长大的,是在肯定中进步的。小学生希望得到表扬和赞赏的急切心理常常表现出来,老师在指导阅读教学时,只要细心的观察就会发现,并及时给予他(她)表现的机会大大表扬讲故事的学生,其他学生也会争先恐后地出来讲。这样,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就会大增。
四、根据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来增强其课外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感知——表象——抽象。根据这一规律,尽量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通过眼、口、手的实践去感知事物,获得表象,借助图像直观、语言启迪,促进思维逐步内化,从而形成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结构。如让学生根据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的内容及彩绘图来表演,亲身感受故事。把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于一体。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增加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这不仅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而且还能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全文

与在小学教学中读书活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