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课堂教学的得失

小学课堂教学的得失

发布时间:2021-02-09 02:23:56

『壹』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

认真回顾《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五个问题》这门课,请结合教学实际
说一说: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至少提出三个。

一、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把握分寸。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
习的特点,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
爱护学生的好奇
心、
求知欲,
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
倡导自主、
合作、
探究的学习方式。
由于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强调关注学生不同的
学习需求,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因此,在教学中就出现了教师只注
重让学生自主发挥,而教



没有给予评价,也不及时批评指正,其
目的可能是为了尊重学生这一主体,
尊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方式,
调动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自主学习,不是一种“自由式放羊”,这
样的尊重是否让学生迷失方向,
失去自我。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发展
也呈不平衡状态,教学中要充分考虑这一情况,要因人而异,因材施
教,同时教师要及时的指导、纠正,这样才能让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
发展,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误认为“热闹”的课堂就是成功的课堂

如果课堂上只是表面热闹,
学生对知识并未掌握,
思维并未得到
锻炼,能力尚未得到开发,这绝对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

只顾
课堂中表面形式的热闹,
整堂课下来,
学生忙这忙那,
“自主”
至极。
但学生真正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知识呢?

就小学语文而言,
教师的精心组织和合理引导,
全体学生的思维
却总是处于活跃状态,
并且这种思维在适时的交流碰撞中常常能走向
深入,
这样的课堂才是有效的课堂。
有些文章,
语言优美,
内涵深刻,
富有哲理。这时不必将问题加给学生,而是让其静静地反复品读、美
读,做“无问题之读”,在静读中置身其境。学生会逐步领悟其中的
思想和意境,对文中妙理一旦悟透,便恰如醍醐灌顶,妙不可言。

三、止“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的倾向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
往往会出现
“只重视结果的得出而忽视过程”
的倾向。
教师片面的追求学生是否学到了知识或考试的成绩,
而不深
入了解过程,
我认为过程的体现应主要看两个方面,
一是看老师教的
过程,即教师是如何启发、引导的,二是看学生学的过程,即学生是

如何获取知识的。
就拿语文朗读指导来说,
朗读一般也讲求两个方面,
一是数量,二是质量。朗读的遍数多了,也可以算作是有了朗读的过
程,但更应体现出质的训练过程。在一次次的反复朗读中,后一次要
能比前一次有所进步,有所提高,要能体现出诵读训练的层次性来。
要能让学生在多次的反复不断



训练中,
逐步地去体味语言,
体会
情感,提高朗读的能力,最终达到自



感悟的程度。过程的反馈可
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
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了解
学生是怎样获取知识的,
了解学生的思维状况,
便于更及时地调控教
学进程,其意义就在于能将问题及时解决在课堂之中。但很多时候,
这种信息交流仅仅局限在题目的正确与否上面,
而很少能够感受到学
生的思维和想法,而这才正是学情反馈的目的所在。

以上只是我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薄见,
愿各位同仁共
勉。
社会在期待,
每一位语文教育工作者要自觉增强教育创新的紧迫
感与主动性,领悟素质教育的真正内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每个孩子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贰』 如何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如何上出好课,我认为: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加以总结和提炼是一条行之有效的捷径。本文试图从教学反思的内涵、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数学教学反思的步骤加以说明。
首先要认识到反思“通常指精神的自我活动与内省的方法。”反思是心灵以自己的活动作为对象而反观自照,是人们的思维活动和心理活动。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参与的教学活动的回顾、检验与认识,本质上是对教学的一种反省认知活动。教师以自己的实践过程为思考对象,在“回放过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成败得失及其原因进行思考,得到一定的能用以指导自己教学的理性认识,并形成更为合理的实践方案。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实践+反思=成长。教师的反思能力决定着他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和在工作中开展研究的能力。通过反思,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升教学水平,同时形成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深层次思考和创造性见解,使自己真正成为“研究型教师”。
其次,我们要反思哪些内容呢?任何与教学实践相关的问题都可能成为反思的对象和内容。但一般而言,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比较、教学中的成败得失、教学机智与灵感、课堂互动情况等,是反思的主要对象。通常,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确定反思的内容。例如,根据教学活动的顺序,分阶段确定反思的内容;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各种要素,确定反思的内容。当然,不同的角度之间一定会有交叉。另外,在反思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可以选择若干自己感受深刻的内容,有侧重地进行思考。
一、根据教学活动顺序确定反思内容
1.对教学设计的反思
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的蓝本,是对课堂教学的整体规划和预设,勾勒出了课堂教学活动的效益取向。设计教学方案时,教师对当前的教学内容及其地位,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目标,重点与难点,如何依据学生已有认知水平和知识的逻辑过程设计教学过程,如何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学生在理解概念和思想方法时可能会出现哪些情况以及如何处理这些情况,设计哪些练习以巩固新知识,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等,都已经有一定的思考和预设。教学设计的反思就是对这些思考和预设是否与教学的实际进程具有适切性进行比较和反思,找出成功和不足之处及其原因,从而有效地改进教学。
2.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我们知道,数学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掌握数学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认识活动,也是学生在掌握数学的双基、发展数学能力的过程中获得全面发展的实践活动。数学教学过程既包含教师的“教”,又包含学生的“学”,是教与学矛盾统一的过程。从“学”的角度看,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数学知识、形成技能的过程,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形成数学能力的过程,也是理性精神和个性心理品质发展的过程。教学过程中,学生、教师、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校园文化等都是影响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其中,教师、学生和教学中介是数学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基本要素。教学中介是教学活动中教师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组织形式、反馈和教学环境等子要素,其中的主体是教学内容。对数学教学过程的反思就是对教学过程中各要素的相互作用过程及其效果的反思。具体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
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是否合理(特别要反思是否把时间用在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上);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处理情况;是否启发了学生提问,学生提问的质量如何;问题是否恰时恰点,学生是否有充分的独立思考机会;核心概念的“解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到位;是否关注到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活动是否高质高效,有没有“奇思妙想”、创新火花,有没有抓住这种机会;是否渗透和强调了数学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的“价值观因素”是否得到充分挖掘,并用学生能理解的方式进行展示;教学媒体使用是否得当;教师语言、行为是否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学生有什么反应;各种练习是否适当;教学过程是否存在着“内伤”;等。
3.对教学效果的反思
对数学教学效果的反思,是指在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整个活动所取得的成效的价值判断,包括学生所获得的发展和教师自己的价值感受两个方面。前者主要考查学生的数学双基的掌握,数学能力发展,数学学习方法的掌握,数学的科学、人文价值的认识,以及理性精神的养成等诸方面;后者主要考察教师自己在教学活动中对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的了解程度的变化,个人教学经验的变化,实施有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学思想观念的变化,等。其中,教学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学生行为是否产生了预期的变化,是教学效果反思的重点。
4.对个人经验的反思
这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持续不断的反思过程,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由之路。对个人经验的反思有两个层面,一是反思自己日常教学经历,使之沉淀成为真正的经验;二是对经验进行解释、归纳和概括,提炼出其中的规律,使之成为有一定普适性的理论。没有经过教学反思的经验,其意义是有限的。如果教师只对个人经验作描述性的记录而不进行解释,那么这些经验就无法得到深层次解读,从而也就无法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只有对经验作出解释后,对经验的阅读才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形成经验的过程既是对经验的解释过程也是对经验的理解过程。在教学反思实践中,可以使用“反思档案”,其中包括:一是忠实记录并分析所发生的种种情况,使之成为文本形式的经验;二是对文本经验本身不断加工和再创造,使经验得到升华,改善教师的理念与操作体系,甚至可以自下而上地形成新的教学理论。
二、根据教学活动涉及的要素确定反思内容
从教学活动中涉及的要素角度,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确定反思内容。
1.数学方面
主要是在课堂教学活动后反思对数学内容的“解构”是否到位,并提出改进措施。因为本课题主要解决核心概念和思想方法的教学问题,因此主要反思概念的“解构”及其核心的确定是否到位,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的“析出”是否准确,以及内容所反映的价值观内涵是否得到揭示。另外,还要通过对学生反映的分析,反观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以及价值观内涵的呈现是否与学生的理解方式相匹配。
2.教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教师在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活动中的行为表现及其效果,并提出改进建议。包括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难点的处理,教学阶段的划分与教学处理,教与学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问题情境的设置(与数学、生活或其它学科联系的背景),提问质量,师生互动,板书的设计,计算机等教学技术的运用,对教材内容的处理,课题的引进,课堂作业的布置,因材施教,小组活动的设计等。其中特别要注意反思是否围绕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开展教学活动以及落实情况。
3.学的方面
主要是反思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分析其成因,并据此提出教学改进建议,反馈到教学设计的改进中。具体包括对学生当前认知水平的分析和估计是否符合学生现状,学生对概念的本质、思想方法的理解状况及其原因,学生对课堂中某些关键性问题的反映(包括行为表现、语言表达等)及其原因分析,对课堂中学生思维活动特征的分析,对学生使用的问题解决策略的分析,对学生作业情况及其原因的分析等。
4.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包括用与学生心理发展相适应的方式呈现内容的价值观内涵,课堂氛围的营造,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感情沟通,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数学学习的认识与态度,学习动机与自信心,学生主动参与的程度等。
最后,我们应该按照怎样的程序进行反思呢?
具体进行教学反思时,要注意“不求全面,但求深刻”。通常可以按照如下步骤进行。
1.截取课堂教学片断及其相关的教学设计
截取的片断应该是与自己感兴趣的问题紧密相关的,描述了一个完整的教学事件。因此,为了更加真实地反映实际情况,需要我们事先对教学设计进行深入分析,从中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在听课过程中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课堂中师生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包括活动的形式、内容和结果等,做出“全息纪录”,并要通过观看录像进行仔细核对。有必要时,应当通过“追问”的方式,如“当时你是怎么想的?”“你为什么这样说?”等,向学生进一步搜集相关信息。
2.提炼反思的问题(案例问题)
案例问题是案例的灵魂,是反思活动的主要线索。这些问题不仅要围绕反思的主题,揭示案例中的各种困惑,更重要的是要有启发性,能够引发其他人的反思和讨论。因此,提炼反思问题时应注意:第一,围绕当前的课堂教学活动;第二,是被广大教师普遍关注的;第三,重要但容易被忽视的;第四,课堂教学改革中的疑难问题;第五,不同层次的教师能够参与讨论的;第六,可以与一定的理论相衔接的。好的反思问题是那些能够引发大家思考和讨论的问题,是大家都“有话可说”的问题,而不是“最后能达成一致意见的问题”。
3.个人撰写反思材料
撰写反思材料时,应围绕自己感兴趣的反思问题。可以通过分析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课堂反映,即教师是怎么教的、学生是怎么说—想的,考察其中的利弊、得失,并进行原因分析,分析时应当有一定的理论高度,最后应当给出改进的方案。
4.集体讨论
讨论时应当有成员之间完全平等交流的氛围,各种意见应当得到充分表达,不同观点应当注意相互包容。讨论应当由忠实的原始记录。
5.个人再反思,并撰写反思论文。
在撰写论文时,除了对第3步写出的反思材料进行修改、完善外,还应对自己在整个活动中的“心路历程”也有所反应。

『叁』 说说自己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中,不足有哪些

一、课前准备不足
1、没有对教材和《课程标准》进行认真的研读,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把握不到位,对本节课学生所要获得的知识、形成的技能和数学能力的了解不够准确,对知识的前后联系、本节课知识的地位、作用的理解不完整。没有很好地进行备课,所撰写的教案的使用价值不高。
2、对教具、学具的使用没有提前做好准备。如:有些教师在上《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时,连直观教具都没有准备。象这样该使用教具的没有教具可用,该动手操作、进行探究活动的没有学具可用的现象非常普遍,以致教学过程中应该从直观——抽象、从简单——复杂的认知过程根本无法实现。
二、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1、安安静静。小组合作学习时,由于布置的问题和任务缺乏探究性,结果学生你看我,我看你,不知从何说起。
2、热热闹闹。小组讨论时学生非常活跃,争先恐后,无边无际地讲述自己的看法,却都不 理会别人的发言与合作学习的目标。
3、规规矩矩。小组合作实践操作时,学生统一,规规矩矩地按教师布置的操作程序及注意事项,按部就班,没有自己的设想,行动和创造。
4、优生表演,个别学生休闲。小组合作实践中,优生指挥操作,发表见解,汇报结果,而多数学生成了听众、观众、接受者,个别学生则趁机谈天说地或玩起东西来。

『肆』 反思一学年来教学得失,以及下一学年如何搞好教学(小学数学)

自己写个总结不就得了。真是的!或者上网抄袭吗?

『伍』 课堂教学与有效学习研究有何得失学习心得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研究

关键词:学习方式 有效学习方式
一、前言
问题的提出:
(一)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学生进行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有效学习方式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课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心理,转变学生数学学习方式、倡导有意义的学习方式。把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践,转变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过程。
(二)学生发展的需要
传统的学习方式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依赖性的一面上,从而导致人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销蚀。弗兰登塔尔认为:学生学习数学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创造,把前人已经创造过的数学知识重新创造一遍。因此教学过程就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转变这种忽视人的灵性与被创造性的被动学习状态,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动性、能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不断得以生成、弘扬、发展和提升的过程。使学生在获得作为一个现代小公民所必需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同时,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方面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教师发展的需要
伴随着课改的深入开展,对新课程理念的学习、思考和实践促成我们的反思意识,对新课改中的一些现象以新理念加以审视,恍然大悟。但我们教师在实践中过程中,试想从学生出发,研究他们的学习方式,探索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在学习方式的指导要点和操作要领上遇到了不少困惑,使“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留于形式,通过课题研究,真正地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学习方式,使课堂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相应的品质。
(二)研究依据
一是基于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进行了大量的数学学习实验,从中总结出了四条学习原理:①建构原理;②符号原理;③比较和变式原理;④关联原理。所谓建构原理,指学生开始学数学概念、原理或法则时,要以最合适的方法建构其代表。符号原理,指的是如果学生掌握适合与他们智力发展的符号,那么就能在认识形成早期的结构。比较和变式原理则表明,从概念到抽象形式的过渡,需要比较和变式,要通过比较和变式来学习数学概念。而关联原理,就是指应把各种概念、原理联系起来,在统一的系统中学习。
二是建构主义的理论及其影响
建构主义的理论对数学学习有三方面的指导意义:(1)知识是一个建构的过程,必须突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2)必须重视外部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要使数学学习学有所得,真正形成优良的认知结构,就必须有一个反思、交流、批判、体验、改进、发展的过程。因为数学在一定程度上总要重复历史的主要过程,及重视人类对数学的建构。(3)学习是发展、是观念的改变。
(三)研究目标
通过研究,总结提炼出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的方式,以及有效学习的教师指导要点以及学生的操作要点。
(四)研究内容
1.通过实践,研究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心理过程,提炼适合小学生的数学有效学习的方式。
2.整理出有效学习的教师指导要点以及学生的操作要点,获得相关经验。
3.通过实践,归纳多样性学习方式的基本特征、操作要求、与之适合的情景条件和适应对象;
4.通过实践研究形成与有关有效学习方式效益评价的方案。
(五)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探索出小学生在概念教学、计算教学、应用题教学和几何知识几大领域所适用的有效的学习方式,积累一些有效地学习方式,形成一系列有效的学习方式供数学组的老师的继续探讨与学习。
2、优秀的课例汇编成册,把有关有效的学习方式的优秀论文装订成册,为后继教学同类知识的老师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一)研究方法
有效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研究,必须通过课堂教学进行实践,因此我们先以文献研究法来了解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学习方式的种类。通过查阅找到选择学习方式的依据。(1)小学数学教学目的。小学数学教学具有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教学技能,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的目的。依据不同的目的,可选择不同的学习方式。(2)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学习方式时,应结合具体的内容确定恰当的学习方式。(3)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年级的学生,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和具有知识准备条件的学生,其接受能力、对直观的依赖程度不同,因此,在选择教学方式时,也有一定的差别。(4)客观条件。学校具备的物质条件和教学设备的情况,也制约着教学方式的选择。以文献研究的同时,也进行行动研究法方法,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并在研究过程中辅以案例研究法。
具体操作:
1、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在每学期初制定好阶段计划,确立每一学期研究的内容的子课题,根据子课题由老师选择各个年级段的教学内容,由本年级段的教师进行同一教学内容的尝试,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选择学习方式设计教学方案。
2、设计与之配套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3、进行实践反思,两度和三度教研,再实践再反思。
(1)行动研究:
A、制定课堂教学备课,课前教研组内集体交流。
B、按制定方案计划进行教学实践,两度或三度教研,再实践,再反思。
C、对教学实践进行小结反思。
(2)总结与提高:通过一个阶段实践,有了一定感悟,以年级组为单位进行案例分析。
(二)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已有两年多,我们课题组成员在这段时间内,通过“实践——反思——再实践——反思——提高”,取得了一些收效。
第一阶段:搜集有关“学习方式”的教学情况的情报和研究成果。初步建立学校研究的主题
《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研究》,通过全体数学教师分散搜集和集中交流,我们找到了许多数学学习方式,并进行梳理,最主要的是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实践应用上。并分段把适宜于各段学生展开活动的方式进行了总结梳理。
在高年级数学学习方式的研究中,我们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有效地参与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总结出了这种学习方式的目的在于为了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组内的交流、探讨,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同时还提出了辅以其他的活动方式,如:观察式、自学式、 实践式、查阅资料式、操作式等活动方式。
中年级数学学习的活动方式有:借助图像学习、 在归纳中学习、在质疑中学习、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等学习方式;
低年级数学学习的方式我们选择学生喜爱的学习方式,因为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更趋向于直观的表象,因此,我们以操作式、游戏式、体验式、猜想式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
第一阶段:我们在几何教学方面进行了实施:
例如:“动手操作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教学案例
片断一:
(1)大胆猜测,激起行动的愿望。让学生观察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后,猜测一下要多少根小棒才能搭成一个长方体。记录下你猜测的情况?填在下表:
一共根数组数每组的根数长度分别是多少接头的个数
猜测
结果
(2)动手操作,调整自己的思想。
我宣布正式开始搭长方体,并纪录好最后搭成长方体的数据。同学们开始操作了,热情可高涨了,自由拼摆,在宽松的环境下玩得自在,我发现有的同学通过动手感悟到小棒的根数和接点个数不正确,开始重新调整自己起先的想法,对自己表格中所填的数据都进行了调整,最后都搭成了一个长方体。说明只有让学生行动才会有自己的思想。
教学反思:
(1)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
(2) 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a、引领学生产生行动的愿望,引进新知。
B、展示辨析,发展空间观念。
C、行动中揭示了数学规律
(3)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
这是第一轮中老师根据数学组确定的子课题《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几何学习有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研究》每个老师所定的几何时间后的案例反思,发现教师能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确定该课所选用的学习方式,在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着用。发现在几何教学中,操作式这个学习方式比较适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当学生一旦在头脑中建立表象,可以让学生在头脑中想象,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空间观念。但发现老师的如果操作要求不明确,课堂上学生的操作就显得乱,通过反思我们通常有操作就要有要求,而且要求不能成人化,应儿童化。
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老师在让学生动手操作之前向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
(1)剪一剪或拼一拼,把梯形转化成学过的图形。
(2)画一画、测一测、标一标你所需要的数据。
(3)算一算一个梯形的面积。
(4)说一说你的方法。
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有条有理,而不会使合作学习是一种形式主义。
第二阶段
第一轮实践尝试,大家都感到研究的面不广,所涉及的知识点只有五个年级,同年级的老师只是尝试一份教案,课例也只是一份。我们总结了第一阶段中的得失,在第二轮实践中改变策略,确定了子课题为:《课堂教学中小学生计算学习有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研究》,变集中为分散,有每个数学教师根据自己年级段的计算教学确定教学内容。进行学习方式的选择,再次进行实践反思。
※案例《操作探究算法,解释算理,增长能力》
片断一:尝试分小棒,理解算理
1、49根游戏棒,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多少根?49÷4=
2、请你们每个人拿出手中的小棒来分一分,说一说
3、他刚才的分的过程我们能不能用算式来表示?
演示分整捆:算式:40÷4=10
演示分单个:算式:9÷4=2 ……1
所以:49根小棒平分给4人,每人12根,余1根。算式:49÷4=12 ……1
中年级数学学习的活动方式适用操作后借助图像学习,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操作中的思维,不但使操作的目的、程序更加清楚,而且为语言表达提供了内容。从操作的顺序中训练学生将操作与语言结合,再用算式表示,可以训练学生语言的条理性和准确性。
纵观这一节课,通过操作使学生明白了算理,但操作只是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一根拐杖,当学生理解了算理时,可让学生想分的过程,说算的过程,再自己写出横式计算的过程。真的为竖式计算明白算理作铺垫,而不是让操作作为形式过过场。
※担任低年级备课组长在新教材的计算教学中总结到:一年级第一学期教材安排了1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二年级第二学期安排了三位数的加减法。从教材的安排上来看,它遵循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新教材在指导学生学法上有了很大的突破。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除了要让学生明确加减法的意义之外,教材还安排了数楼——分成几和几、10的游戏等活动,通过活动我们不但可以指导学生掌握相关的知识,同时也渗透了有序思维。又如,在教学20以内数的加减法时,“凑十”是计算进位加法的关键,“破十”是计算退位减法的关键,它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归纳等数学品质,同时也为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做好充分的准备。
从10以内用两种方法计算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10余种算法的出现,就看到了学生的潜能,看到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当然这些创新思维就是在学生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学生个体的再创造而产生的。如20以内的加法,有三种最基本的方法,继续往上数、分与合和凑十法。在计算23+35时,学生出现了以下10余种的算法。
20+30=50,3+5=8,50+8=58
3+5=8,20+30=50,50+8=58
(根据数位值表计算,转化成整十数加整十数,一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加一位数)
23+5=28,28+30=58或23+30=53,53+5=58
35+20=55,55+3=58或35+3=38,38+20=58
20+30=50,50+3+5=58
(数的分拆,转化成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一位数)
23+7=30,30+28=58或35+5=40,40+18=58
(凑十法的迁移,先加到整十数,转化成整十数加两位数)
20+35=55,55+3=58
23+30=53,53+5=58
23+40=63,635=58
正是有了这些学习的方法做拐杖,到了一年级第二学期学习100以内两位数加两位数加法和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时,无需你老师多说什么,学生自己就会运用迁移规律学会新知。当然这时我们不是满足于学生得出计算的结果,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类,进一步培养学生分类、猜想、推理、归纳等的数学思维品质。
※数学组根据自身的学科和学生的特点,还开展课数学课外拓展活动,设计开展了《从数字变化看发展》的专题学习活动。此项活动的实施对象小学五年级的全体学生,此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一些统计知识,掌握了一定的统计的能力,借助学生的这一能力,让学生以社区小队为单位,每个小队均有一个自己取的名字,所有的组员在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可以通过上网查询,自己平时的观察,向父母、居委会、校长室、总务处等进行访谈,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及我们自己身边发生的巨大变化。
学生的积极性非常的高,都进行了认真的调查和访谈,光看校长室、总务处门口总是有拿着纸笔的学生就可见一二。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入社区、校长室、总务处等地方,其实也是对学生能力的一种培养。再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对小组成员的统计数据进行汇总,对学生来说又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好办法,同时也有益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感受到自己学习的是有用的数学。第三阶段,让学生把自己做出的统计表绘制成条形统计图,更直观、清晰的展示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的巨大变化。并选出好的统计图表进行展示。既达到了让学生熟练绘制统计图的目的,也让学生充分担当设计者的角色,同时让全校学生都能通过我们自己身边所熟悉事物的数字图表的展示,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巨大变化,激发全校师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努力。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这是学有用数学,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同时也是本课题研究最好的体现。
第三轮实践
在前二轮大量实践的基础上,我们开始了更深入的实践。 课题组成员在上轮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得失,找出不足,改进方法,后来我们又同时制订了《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概念学习有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研究》和《课堂教学中小学生应用题学习有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研究》,我们数学教师挖掘了所教年级知识的特点,结合课题,进行了四年级《应用题二》,五年级《平均数应用题》,二年级《小统计》和《快乐的节日》等应用题教学;还进行了概念《轴对称图形》,二年级《角的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等案例研究。
例如:《轴对称图形》
●案例描述
“对称美”给人以匀称、均衡、连贯、流畅的感受,因而体现着一种娴静、稳重、庄严。但在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在“做数学”活动中能够感受和体验数学美,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主动去学习数学呢?
片段一:1、“做”中感知对称,建构概念。
1、媒体出示:带有各种各样的蝴蝶、蜻蜓图片的情景图。
2、展示学生的作品,交流作品。
3、看看书上将这些具有对称特点的图形称做什么?看书126页
揭示概念:沿着一条直线对折,直线两边的图形能完全重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
片段二: “做”中应用概念,发现规律。
1、判断下列平面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为什么?
2、出示平面图形:
长方形、菱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正方形(二人一组)
3、动手操作、交流汇报
片段三:“做”中发展空间,拓展思维
1、实物投影出示:

●案例反思
长期以来,教师们也一直在追求用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特别对“做数学”的认识是清晰的,也把教材中一些具体的内容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尝试,但为什么到了实践操作中则会失败呢?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值得我们思考:
1、当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参与学习活动,每个人都成为学习的主体时,课堂教学时间将成为制约教学放手的阻力。从根本上来说,一堂课有意义的探究课,有意义的接受和主动探究是有机的结合,课堂上“做数学”所用的时间多了,不必要的练习势必要精简了,但由于一些教师还存在重结果的教学观,当显性知识的教学与“做数学”的活动在时间上发生冲突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宁愿舍弃过程,而保证练习的用时,从而使“做数学”半途而废。
我们教师应该重视我们的教材:要挖掘教材中与“做数学”相匹配的内容开展探究活动,在“做数学”活动的过程中,尽可能创设好条件让学生多一些自主性的体验、亲历的活动,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从而让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活动起来。
2、“做数学”是要求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但在学生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仍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离开教师适当地引导,那么课堂则会出现一盘散沙。教师在组织学生“做数学”的活动中,预设了教学环节,在每个环节中学生又肯定会有新的生成问题,因此,在加强学生的体验、感受的过程中,仍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甚至教师在活动关键处的点拨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课堂的信息反馈中,应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质量,结果可以作为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一个标准,但并不是主要标准,学生的思维过程,数学素养才是最重要的。
※例:感受“需求”,建构新知《统计》教学课例
教学片段
1、创设情境,产生统计的需要
(1)师:小朋友们,再过两个多月就是六一儿童节了,每年我们学校都会组织每个班级举行联欢活动呢!老师想为小朋友们准备一张精彩的动画片到时候观看,你们看,老师为你们选了哪些动画片?——媒体演示:米老鼠唐老鸭、皮卡丘、狮子王、加菲猫
师: 在这些动画片中,老师最喜欢看加菲猫了,不知道你最喜欢看哪一部?
学生踊跃汇报
(2)师:哎呀,这么多小朋友们说,老师真记不住到底有多少小朋友喜欢米老鼠和唐老鸭、多少小朋友喜欢数码宝贝……。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让老师知道吗?
(学生汇报:举手、站立、一个一个点名说)
(3)师:好,我们就请你用举手的方法来试试看!每个人只能选一个最喜欢的动画片,只能举一次手!
(将数据按照顺序罗列在黑板上)
2、初步感受统计表的需要
(1)人数都在这里了,你们能看懂吗?
(2)想什么办法能让其他班级的小朋友和老师也能看得明白呢?
学生:要在每个数的上面写明是什么动画片就好了。
(3)出示卡通明星的图,将它们贴在黑板上。
(4)为了让人看得更清楚,我们还可以把它做成一张表——老师做统计表
3、初步认识统计概念
(1)刚才小朋友们用举手数一数的方法知道了喜欢各种动画片的人数,这个过程其实就是统计。板书:统计
(2)老师把小朋友们刚才的统计结果做成了一张表,我们把它叫做统计表。
4、会看统计表
在这张统计表中,我们看到了什么?
现在,你们觉得六一节那天老师应该放哪部动画片给小朋友们看呢?为什么?
反思:
“统计”是课程标准中加强的内容,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将对数据统计过程有所体验”、“应注重借助日常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统计过程”。这节课我主要从激发学生的认知需求入手,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不断建构统计的新知,初步体验了数据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整个统计过程,掌握基本的统计知识,学会一些基本的统计方法,体会了统计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一开始,我创设了六一儿童节庆祝活动的情境,很大程度地吸引了学生兴趣。当学生兴高采烈的时候,抛出关键性问题:4部动画片,到底应该选哪一部呢?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统计人数的需要,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解决问题的兴趣。在课堂中,学生积极动脑,出谋划策,成功的找到了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举手来统计人数,哪部动画片人数最多就决定看哪部。由于这是学生第一次真正接触统计,对于为何要用统计表,我觉得有必要让学生理解感受它的作用。在课堂上,我故意将动画片统计到的人数没有规则的罗列在黑板上,提出问题:如何才能让别人也能看懂我们班小朋友最喜欢看哪部动画片呢?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能自发的建构合理的动画片统计表。因为是自我需要才产生建构的统计表,学生很容易就能看懂统计表中的各种数量,而不是老师一再地机械式灌输。
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动力;有了需求,才会有自主地探求,才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这就是低年级教学中
这里可以看出低年级孩子年龄小,思维更趋向于直观的表象,因此,我们以体验式游戏式、、猜想式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也可以伴随操作式。
总结阶段
总结工作并不意味着实践的终止,我们边实践边总结,实践为总结服务。研究永无止境,今天的报告只是我们近两年来实践的总结,同时也作为我们以后研究的起点。
三、实践结果
(一)学生转变了学习方式,提高了学习效率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应用各种不同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低年级学生以操作式、游戏式、体验式、猜想式等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在运用这些学习方式的时候,要善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中年级数学学习的活动方式有:借助图像学习、 在归纳中学习、在质疑中学习、在实践探索中学习等学习方式;
如学生学习倍数应用题,学生采用画线段图,数形结合,借助图像可以准确无误地求出一份数或多份数。
而高年级数学学习方式以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的互动中有效地参与学习作为主要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几何知识的学习很适合用这种学习方式,给每一位学生提供展示的空间,通过自主学习再交流,使学生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不断的产生新的想法。
(二)实践中促使教师积累经验,提高业务水平
每一学期数学教师都要根据数学组确定的课题选好实践课的知识点,而且要围绕学习方式这个中心议题,这样就逼着数学组的老师上网学习或阅览书籍,看有关学习方式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学生实际确定教学内容进行设计进行,并能在能在说课和案例反思中反思自己所用的学习方式是否适合本年级段的学生,由于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都在转变,写的案例分析质量也一年比一年高。
(三)制作了大量课堂教学实践的课件,积累了大量教学设计、说课以及案例,我们对这些资料作为学校的资料,也作为老师们共享的资源,让老师们可以反复使用,不断地进行调准,真正优化了教学资源环境。
四、分析和思考
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认为课堂教学中小学生数学有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与实践是广大数学教师的共同追求。有效的学习方式以学生的进步和发展为宗旨,教师必须具有一切为学生发展的思想,运用科学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乐学、学会、会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和个性发展。
(一)教师注重情境引入,引导学生体验、观察。
教师们能认真发挥教学情境图的作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情景由静态为动态。能用好情景,引导学生观察,给学生提供足够的观察思考,让学生看懂图意,获取选择、帅选信息,突出数学的特点。我们的教师很会动脑,也是教学情境的直接创设者。教师善于从学生身边的事物和现象中选取素材,创设新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仅感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且能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探索新知的欲望。
(二)教师注重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学生的认知规律是“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教师能根据这一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做到有操作就有要求,使操作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再小组交流;有操作就有交流,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让手、脑、口并用。学生的自主探究其实是一种“再创造”,老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教师要认真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既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三)注重评价机制
评价可以是多角度地评价,可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的潜能。教学中教师要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不同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及时地、有针对性地作出恰当评价,使学生体验成功,建立自信;课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可以不仅看结果,更要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关注学生的参与程度;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对他人评价;不能吝惜表扬,也不能太多的表扬,要要关注学困生和中下学生,要善待学生的错误,善于发现其中的好的地方,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陆』 关于对课堂教学得失与期望的作文

你有没有在杂志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男孩,天生善良又富有同情心,却被自己的同伴指责,说他像女生一样软弱,不该丢失的作文。某天,他救助了一只伤残的小狗,却被身边的小朋友推倒在地他们认为有这般的朋友是种耻辱。从此以后,小男孩的目光不再是柔柔的,而是充满戾气。有一天,他甚至把自己曾救助过的小狗,从阳台上抛下来。小狗呜咽着,发出悲哀的呻吟,而他却不为所动,还对看着他的伙伴们做出了胜利的姿势。这个故事听上去好像很奇怪,为什么一个善良的孩子,会转变的那么快?而在我看来,这个故事透着一股浓浓的悲哀。其实,那些说小男孩像女生一样的孩子,是不是也一如小男孩当初那般善良呢?是什么改变了他们的看法?《三字经》中说道:人之初性本善,我想那些孩子们,也不是天生的这样麻木、善良,中学生作文《不该丢失的作文》。是什么改变了他们?我想,大概是这黑白颠倒的世俗观点。难道与世俗相驳,就要受到孤立、受到排挤吗?即使这世俗观点是错误的,一旦有人按照正确的方向行走,就非得拉回反道不可吗?我一度相信,每个孩子都是天使,都拥有美丽的翅膀。那个小男孩,绝对是拥有最美丽翅膀的天使。而他的翅膀,在其他放弃了自己翅膀的天使眼中,是那么闪耀,那么刺眼,他们决定,也让他丢弃自己的翅膀。纯洁的小天使受到了讥讽后,果然丢掉了自己的翅膀。不是其他小天使太阴险,而是他们受到了其他人的影响,他们的眼睛被蒙蔽,心脏被麻木,也许他们从始至终根本没能弄清楚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就被带往错误的方向。我该说,是世界太黑暗,还是天使太脆弱?这个世界这么多是是非非,谁又能彻底弄清楚真真假假、黑黑白白?不该丢失的天使的翅膀。

『柒』 小学科学三年级教学得失录

1、 结合课文和“积累 运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回正确地理答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丰富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2、根据新课程的教育教学理念,在平时教学中,结合新方案,做到了认真备课(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精心设计教案,按时批改作业,落实三维目标,体现素质教育的思想。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逐一分析每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接受知识能力的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3、在教学中重视发展学生智力,加强学生思维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表达能力。结合“口语交际”和“习作”教学,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课堂教学的得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