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拜求教学计划书怎么写 急急急急急急!!
仅供参考
---------------------------------------------------------------------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全院计算机教学第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专门面向全院非信息专业学生开设的第一层次计算机必修课。总学时数为56,其中教学时数为28,学生上机实验时数为28。学分为2。本课程系统地介绍计算机文化概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2000 操作系统,汉字输入和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0,文稿处理软件PowerPoint2000及计算机网络基础等。
二、课程教学要求
1、了解计算机文化的概念;
2、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与基本工作原理知识;
3、具有较好地使用Windows2000操作系统平台的能力;
4、了解汉字编码的概念,熟练掌握一种Windows2000下的汉字输入方法;
5、掌握字处理软件Word2000的使用方法,能较熟练地进行实用文档组织与处理;
6、具有电子表格软件的基本知识,掌握Excel2000的使用;
7、掌握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00的使用,能灵活地组织多媒体信息进行发布;
8、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常识,掌握电子邮件和浏览器的使用;熟练掌握OutlookExpress/Internet Explorer,具有网页制作的基本技能;
9、了解计算机多媒体的应用常识。
三、课程教学各部份的重点与难点
第一部份 计算机文化概论
重点: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性能指标和应用领域:各种数制的基本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计算机中字符的表示方法;存储地址的含义以及地址线和存储空间的关系。
难点:各种数制的基本特点以及相互之间的转换;二进制的各种基本运算。
第二部份 计算机基础知识
重点:计算机系统硬件的基本组成及每个部件的特点和作用;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键盘的使用;外存的分类及各种外存的主要特点和使用场合;计算机软件的含义和分类;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和使用场合;语言处理程序的分类;计算机病毒的含义;多媒体技术的特点。
难点: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的基本原理;机器语言、汇编语言、高级语言的特点和使用场合;语言处理程序的分类。
第三部份 WINDOWS2000操作系统
重点:文件和文件名的基本概论以及树状结构和路径的概念。Windows2000的启动和退出;Windows2000的基本操作;文件、文件夹和快捷方式的基本操作;控制面板、任务栏和打印机三个应用程序进行基本的系统设置。
难点:树状结构和路径的概念;文件、文件夹和快捷方式的基本操作。
第四部份 汉字输入与办公自动化
重点:区位码、国标码、输入码、机内码之间的关系;点阵汉字的存储原理和输出过程;Windows98汉字输入法的安装、设置和切换;标准输入法的使用。
难点:汉字编码的发展;区位码、国标码、输入码、机内码之间的关系;点阵汉字的存储原理。
第五部份 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0
重点:文档的输入和编辑;制表及表格处理;常用的排板技术;文档的打印。
难点:制表及表格处理;模板和宏的概念和使用。
第六部份 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0
重点:工作表的编辑;公式和常用函数的使用;工作表的格式化和图表的建立。
难点:绝对引用和相对引用;函数的使用。
第七部份 文稿演示软件POWERPOINT2000
重点:演示文稿的创建、打开、保存和关闭;演示文稿的编辑和幻灯片的放映设计。
难点:演示文稿的编辑和幻灯片的放映设计。
第八部份 计算机网络基础
重点:电子邮箱账号的设置和电子邮件的收发;浏览器的使用。
难点:Internet 地址和 TCP/IP协议;电子邮箱账号的设置和电子邮件的收发。网页内容的保存。
四、课程教学时间安排
具体教学进度计划安排(本学期因计算机实验中心建设问题,上机教学时间有可能减少3机时,请学生平时多上机练习)
周次
教学内容
计划授课时数
上机教学内容
计划授课时数
第7周
第一章
1.1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
1.2计算机信息的表示与存储
1课时
2课时
1、 介绍计算机大致的各个部件
2、 学生熟悉键盘指法,学会运用“英、中”文输入
3、 运用“TT”“打字高手”速成等软件练习
3课时
第8周
第三章
3.2办公自动化软件office2000介绍
3.3 word的基础操作(窗口组成、文档录入编辑、保存等)
3.4 word的排版(重点部份)(字处理、段落处理、边框底纹、项目符号、题注注释、样式分栏、视图)
1课时
2课时
1、介绍新建文件夹、新建文件、文件的保存目录、路径
2、利用word练习文档的录入编辑、保存等)
3、 学习局域网的登录,从服务器上复制word 习题一,练习
4、 参照实践教程实验三――实验四
1课时
2课时
第9周
3.5制表及表格处理(可以先初点,以后在讲excel可以对比)
3.6绘图及图文混排(重点部份)(艺术字、公式)
3.7打印文档(可以先介绍在控制面板中打印机的安装与使用)
1课时
2课时
1、 完成本章上机习题
2、 完成服务器word习题二的练习
3、 要求学生用word自制一张多面的报纸,图文并茂,体现word编辑效果
1课时
2课时
学生课后作业上交
第10周
第四章
4.excel的基本介绍
4.1 excel的基本操作(数据输入、修改、删除、移动、复制、查找替换)
4.2公式与函数(重点部份,可以布置相应书面作业)
4.3工作表的格式化
1课时
2课时
1、 对照实践教程实验五和实验六,进行练习
2、 完成服务器excel习题一的简单部份练习
2课时
1课时
第11周
4.4图表的建立与编辑(重点)
4.5数据清单(重点)(创建、编辑、记录排序、自动筛选、高级筛选、分类汇总、数据透视表)
4.6打印(打印区域,提示与word不同处)
1课时
2课时
1、 参照实践教程实验七和实验八,进行练习
2、 完成服务器excel习题一和习题二的练习
3、 要求学生设计一份数据报表,要求体现图表、记录排序、分类汇总、高级筛选、打印区域等特点。
1课时
2课时
学生课后完成上交
第12周
1、 回顾ASCII码
2、 3.1汉字信息的基础
3、 计算机中的存储地址
第一章
1. 3计算机硬件系统
1. 4计算机软件系统
7.2计算机病毒
7.5软件知识知识产权
1课时
2课时
学生自行练习word、练习excel
单元小测试(期中测试)
2课时
1课时
第13周
第二章
2.1操作系统概念
2.3文件系统概念
2.2windows2000基本操作
1课时
2课时
1、 参照实践教程实验一和实验二
2、 服务器上文件操作习题和windows操作习题
2课时
2课时
第14周
2.3.3windows资源管理器操作(文件与文件夹新建、复制、移动、查找等)
2.4windows2000控制面板
2.5windows附件应用介绍(系统工具)
1.5课时
1.5课时
1、服务器上文件操作习题和windows操作习题
2课时
第15周
第五章
5.1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重点是视图、模板、向导、母板)5.2powerpoint文稿的修饰(配色方案、背景、可视化项目)
1课时
2课时
1、 参照实践教程实验九和实验十
2、 服务器上PPT练习
2课时
1课时
第16周
5.3电子演示技术(重点)
第六章
internet使用介绍(IE浏览器、电子邮箱申请,Outlook使用、搜索引擎使用、FTP、BBS等)
1课时
2课时
1、让学生设计一个PPT,内容自定,要求体现美观,新颖(课后自行完成并通过电子邮件上交)
2、提供学生2课时上网时间,使用Internet,参照上机实践平台实验十一、十二、十三。
2课时
第17周
1、 网络基本介绍
2、如何组成网络并连入INTERNET
3、 信息安全与职业道德
4、复习课
1课时
2课时
1、 使用考试练习系统熟悉上机考试环境
4课时
五、选用的教材和主要参考书目
教材: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Windows2000、Office2000版)
参考书目:《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计算机操作与应用入门图解》、《个人电脑使用基础教程》
参阅:《中国计算机报》、《计算机应用文摘》、《微型计算机》等杂志
另外:本次教师统一备课准备了很多电子学习素材,届时我们将放在计算机实验中心的服务器。存放的位置与内容,我们将通过任课教师通知各位同学。
六、课程自学内容
1.FrontPage (要求能设计自己的个人主页,参照实验教程实验十四和实验十五)
2.个人电脑安装 (在机房服务器上放有计算机安装的学习资料,要求掌握安装步骤,参照实验教程实验十六和实验十七)
七、课程考核办法
考核:理论考试占30%;上机考试占50%;平时成绩20%;
1.上机考试或理论考试低于50分,总评为不及格;
2.平时上课、上机考勤;课后作业;上机作业;课程设计作品;课堂表现等都记录平时成绩;
3.理论考试与上机考试各1小时,上机考试前请仔细阅读《大学计算机文化基础上机考试说明》(届时在实验中心局域网上将会有文档)。
八、对学生的学习要求
学生学习强调以自学为主、动手为主,必须加强上机实验。课堂上认真听讲,理解各个知识要点,注意教学内容的系统性,掌握操作步骤,上机时认真实践,完成各个实验任务。平时多接触计算机的书刊文摘,多用计算机,多使用新的软件。
⑵ 如何教新概念英语第一册,给我个大致一节课教学计划
建议你去买一本《新概念英语教师手册》。
我发一点给你看看。它讲得很详细。
本教材使用说明
教师按语
伴随每个教学单元的按语应该被视为建议。如果愿意,教师可以偏离所规定的教学计划,或是省略他认为不符合他教学目标的练习。然而,写上按语的目的是帮助教师组织训练所介绍的句型。在可能的情况下,每课书的练习均按难易程度分级。这就意味着,如果时间不够,最后的练习可以删去,而不至于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进程。每个教学单元包含两小时的内容。如果教师仅有45分钟用于每个单元的前半部分或后半部分,那幺他就要根据他所能使用的时问来重新编排这些练习。
每个教师上课时都会使用的那些指令和评语——如“请听”、“坐下”、“再说一遍”、“一起来”等等——应该用英语来说。在初级阶段,这些短语的含义可用手势和模仿动作来表述。这些短语必须被看成与课文无关,除非它们正式在课文中出现。按照本教材的目的,只有当学生学会使用某个句型他才算是熟悉了这一句型。这就是为什么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指令并没有列入教师用书课文之前的句型和词汇表内。
按语分列在不同的标题之下。现在我们来介绍其中的每一项。
内容和基本目标——总体评论
这两个标题下的内容简要地归纳了课文所教的句型和语项。归纳完全是为教师准备的。听力理解
详尽的指令在课程之初便作了交代,但随着教师慢慢适应这一程序,指令便逐渐简化。我们推荐介绍课文的9个步骤,用以训练学生听懂英语口语的能力。这9个步骤如下:
1 介绍故事
2 了解情景
3 听力训练目标
4 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5 回答问题
6 精读
7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8 重复
9 大声朗读
每一个步骤都必须简洁。让我们来看一下如何在实践中运用这9个步骤:
1 介绍故事
教师用几句话介绍课文,使学生能清楚了解所发生的事情,而不需要去猜测。开始可以用少量的中文,但教师必须尽早开始用英语。例如:Today we’ll listen to a story about a handbag.(今天,我们要听一个有关手提包的故事。)
2 了解情景
要求学生看插图,以便检查学生是否了解课文中所发生的事情。在最初阶段可以给少量的中文作为提示,但教师必须尽早开始使用英语。例如:Look at the pictures and tell mc what is happening here. (看图,然后告诉我这里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以再加上l至2个问题作为提示。)
3 听力训练目标
通过给学生提个问题,让他们寻找答案的方式,教师为学生确立一个“听力训练目标”。这就意味着学生会积极地而不是消极地去听课文录音。例如:Listen to the story,then tell me:Whose handbag is it?(听故事,然后告诉我:这是谁的手提包?)
4 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教师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在不停顿的情况下让学生静听一遍课文。
5 回答问题
现在教师再一次问第3步骤中的问题,让学生试着回答:Now vou,Ve heard the story.whose hand.bag is it?1你现在听Ti9个故事,这是谁的手提包P)训练学生不要集体回答,如果他们认为自己知道答案,就让他们举手。问一个学生,然后问其他的人:“你们中有多少人同意他/她的回答?…‘如果你们同意请举起手来。…‘[对另一个学生]如果你不同意,那么你认为答案是什么?”“你们中有多少人同意他/她的回答?”“同意的请举起手来。”这样就能让学生不断地猜测,而且把全班学生都调动起来。从一开始就要训练学生不做“任何准备”地去听,也不通过“翻译”。很快,他们就会适应英语的语音,并理解他们所听到的内容。
6 精读
现在教帅重放录音或重读课文,每行后稍稍停顿,检查学生是否理解。这是课堂教学巾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为学生必须全力通过图片去理解课文。如果学生不能通过图片来理解部分课文的内容——这种情况总会发生的——教师必须用手势和模拟动作来进行解释。如果仍不能表述那一含义,教师就应该请班上学得最好的学生给出一个单词或词组的译文,以照顾尚未理解词义的学生。把翻译看成最后一种手段。在开始阶段,传达意思是很困难的一个环节,但随着课程的进展,困难就会越来越小。
7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
不停顿地再次从头播放录音或课文。经过以上6个步骤的精心讲解,这次学生应毫无困难便可听懂。
8 重复
再次播放录音或朗读课文,每行后停顿一下,让学生全体、小组(如教室里每一行)和单个地重复。当全体和小组重复时,要求学生在看到你的明确信号后一起开始。你可用点头或以手中的铅笔来做信号,想像你自己在指挥一个交响乐团。课文中的断句标志着不同的“阅读单元”,它们的长度与学生视线的宽度是一致的。
9 大声朗读
让一两个学生扮演对话中的角色,大声朗读。从中你可以了解到不同学生是否能够准确地读出他们听到的英语。
这个介绍课文的过程不应超过25分钟。随着学生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根据需要简化其中的步骤,这样就可以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其后的练习。
在家中自学的学生应尽可能多听课文录音,使自己完全熟悉课文。如果愿意,甚至可以把课文背出来。
理解
这个阶段包含两个练习:1学生回答问题;2学生提问题。
1 学生回答问题
按照以上9个步骤介绍课文后,教师在班上向学生单独提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没能回答出来,很快转向另一个学生,因此,这部分练习要很注意节奏。教师提的问题和相应的答案都包括在教师用书中。当然,如果你愿意,可以提一些额外的问题。问题分成两类:
a 一般疑问句
一般来说,仅用Yes(是)或No(不)来回答一个问题是不礼貌的。要训练学生注意听一般疑问句的第一个单词,在回答时用同样的词。
教师:Is Anna’s dress new?(安娜的连衣裙是新的吗?)(问题中的第一个词是Is)
学生:Yes,it is.(是,它是新的。)(is是答案的一部分)
教师:Is Anna's dress blue?(安娜的连衣裙是蓝色的吗?)
学生:No,it isn't(不,它不是。)
b 特殊疑问句(以Wh-开头和以How开头的疑问句)
训练学生回答以When,Where,Which,How等词开头的疑问句(当然,在这本教材中要花一些时间才能逐渐达到这个目标)。学生可以用完整的句子回答,也可以用简短的、较自然的回答方式。
教师:Whose dress is new?(谁的连衣裙是新的?)
学生:Anna’s dress is new.或Anna’s(安娜的连衣裙是新的。或简短回答:安娜的。)
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会把When和时间、where和地点、Why和原因、who和身份、Whose和所有权、Which和选择、What和选择、身份或活动、How和方式联系起来。
2 学生提问题
为了防止类似Where he went的错误问题,需要训练学生同时问两个问题。第1个是一般疑问句,第2个是特殊疑问句。例如:
教师:Ask me if Sally is in the garden.(问我萨莉是否在花园里。)
学生:Is Sally in the garden?(萨莉是不是在花园里?)
教师:Where...?(...在哪里?)
学生:Where is Sally?(萨莉在哪里?)(而不是Where Sally is?或Where Sally?)
当然,在这本教材中要经过一段时间问题才能发展到这个形式。所有的这类问题都包括在教师用书中。如果教师愿意,可以增加一些问题。
活动
在每个教学单元第l部分的结尾处,有一些关于课堂活动的建议。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它们可以全部省略。应该尽一切可能不时地介绍一些课堂活动,因为它们会活跃课堂气氛,为语言教学增添乐趣。所建议的课堂活动有两种形式。
游戏
一系列关于游戏的建议可以帮助学生操练某些句型。
讲故事
可以要求学生仅仅依靠插图来重新组合对话。成年学生在课堂上“表演”对话通常会感到不自然,讲故事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折衷办法。这也是非常有用的锻炼记忆力的方式,同时为讲话打下基础。附加练习
在学生用书中,每个教学单元的话半部分(所有双数课文)都有一些标了数字的插图,有些还有单词和句子。正如前面所指出的,在可能的情况下,一个单词要在口语中出现后才正式在文字中出现。
这就是为什幺这些双数课文常常仅有插图。在这些插图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练习某些句型(句型既有渐进型的又有静态型的,取决于课文)。
附加练习往往从一个简短的练习开始,这个练习仅仅针对一个特殊的问题,如数字的用法、目期、时间、字母的使用、拼写难点等等。这类难点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反复练习,不可能在一两课中解决。在此练习之后,学生继续进行重复训练和句型训练。
重复训练
学生进行重复训练。他们可以利用录音机和录音磁带在课堂上进行这种训练,如果是自学,也可以在家里进行。但也可采用另一种方式,即由教师“现场”口头指导,利用书中的录音材料进行训练。句型训练
这种句型训练是双数课文的主体。在这些训练中,教师试着引导班上的学生练习一系列不同的句型。学生可以全班、小组或个人进行回答,形式可以由教师桌决定。
每次给学生介绍一个新的句型练习时,教师应该说明所需要的回答形式,可以用口头说明或将回答写到黑板上。不需要从语法上进行解释。每一个新句型都应该作为口头表述的形式来介绍。但介绍新句型的方法则由教师自己决定。
在进行句型操练时,教师提供诱导,学生看着自己的书作出回答。例如引导有关现在完成时用法的句子可以这样进行:
教师:Look at the first picture What has shejust done?(请看第1幅画。她刚刚做完了什么?)
学生:She hasjust aired the room.([看插图]她刚刚给房问通了通风。)
教师:Look at the second picture.What have theyjust done?(请看第2幅画。他们刚刚做完了什
么?)
学生:They have just cleaned their shoes(f看插图]他们刚刚擦了鞋。)
在部分练习中,没有要求学生去查看插图,只让学生使用“提示词”。所用的提示词都列在教师用书中,而且是从学生所熟悉的词汇中选出来的。下面是这种练习的一个例子。
引导使用very much和very many的句子:I call’t buy very much/many.(我不能买很多。)
教师:What about pencils?(那么铅笔呢?)
学生:I can’t buy very many,(我不能买很多枝。)
教师:What about coffee?(那幺咖啡呢P)
学生:I can’t buy very much.(我不能买许多。)
以下是可用在问题What about…?中的提示词:面包、奶酪、肥皂、牛排、饼干、鸡蛋、蔬菜、水果,鲜花、蛋糕、纸张、墨水、胶水、衣服、阿斯匹林、药品、果酱、蜂蜜、信封、杂志、葡萄酒、牛奶。
句型训练之后是书面练习。
书面练习
书面练习有两种形式:结构练习和听写。
结构练习
在最初的几个教学单元中,学生在开始正式的书面练习前应先抄书。在学生用书中印有要求使用的手写体格式和所要求的回答形式。应该注意到,在开始阶段,虽然书面练习的指令很简单,但所用的语汇是学生所不熟悉的,需要解释。这些练习的目的不是学习新的句型,而是去重复和巩固已经口
头学会的内容。它们必须置于口头训练之后,而且可以作为家庭作业。学生不应仅填几个空,而应抄写整个练习。
听写
听写练习在第17教学单元之后才开始,听写的内容均是课文中见过的语言。教师用来听写的总是前一个教学单元笔头练习的答案。
附加练习部分有将近1小时的素材。由于练习是按难易程度编排的,因此,如果时间不够,可以省略最后几项。
测试
在全书的中部有一个测验,教师可以用这套试题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课外作业
录音磁带
除了布置书面作业外,必须鼓励有配套录音磁带的学生在家里多次播放新学对话的录音。如有可能,应要求他们背诵对话。同时也应建议学生跟随录音带上的练习进行训练。全书的72篇课文组成了一个循序渐进、按语言结构难度分级的基础英语概论。课文短小精悍,便于记忆:可以使零起点的学生在使用语言过程中逐渐增强信心,提高能力。
⑶ 如何制定教育教学计划
如何制定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可以帮助你有计划实施自己的想法,并能合理完成教学任务,同时也便于以后总结自己的教学情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累经验,发现不足提供可能条件,制定教学计划有必要。
从学科教学来看,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结合班级的学生情况,有目的的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的重点难点等方面,以此来制定自己的教学计划,顾名思义,就是要明确自己每天、每周、每月都应该做点什么,怎么做,为什么这样做,要做到什么程度…………
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学生习惯,学习方法,思维能力等方面真正受益,将每个想法落到实处。
一、 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构成大至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本学期教学的总目标和总要求
2、 对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
3、 对本学期教材内容、对教材的简要分析、学期教学重点和难点
4、 提高本学期课堂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5、 教学课题的课时分配及进度
二、 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的要求
首先,教材分析要符合大纲的要求,要做到概括性强,条理清楚,知识点全面。
第二、在教学目的要求方面:要强调教学的结构,强调通过教学使学生达到的标准,目的要切实可行。要做到“突出纲目,启智导学”。教学计划要简明扼要,对应传授哪些知识、技能,培养什么能力,解决哪些问题、主要步骤等,要清楚地列出纲目。不要长篇大论,连篇累牍。
第三,在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方面:重点、难点要分开。可依据大纲和教学参考书制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另外,在教学中,教学难点具有一定的相对性,因此要依据对学生的了解确定不同水平学生的学习难点。
第四,在教学措施方面:教学措施建立在教师对教学大纲、教科书和学生“三熟”的基础上,教学措施要体现教师对大纲、教材的准确把握和对学生情况的深入分析,既要“依纲扣本”,又要“有所创新”。应注意巧妙、新颖、精要的“三结合”。教书育人和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是教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第五,在课时和进度方面:一般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进行安排。
附1:制定学年、学期教学进度计划技能评价量表(表5---4)
评价标准
评价等级
权重
得分
A
B
C
D
1、概括性强、条理清楚
0.22
2、教学目的要求切实可行
0.16
3、重点、难点准确
0.20
4、着重培养学生能力
0.16
5、课时分配适度合理
0.14
6、整体评价
0.12
合计得分
附2: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范例(表5—2 )
表(5---2) 北京某中学1998—1999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学科
代数
周学时
3
任课年级
初二
任课教师
***
本
学
期
教
材
分
析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代数第二册包括以下内容:因式分解、分式、数的开方、二次根式
1、 因式分解是代数式中一部分重要内容,它与前一章整式和后一章分式联系极为密切。因式分解的教学是在整式四则运算的基上进行的。因式分解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多项式乘法的逆变形。因此,在教学中对这部分内容给予足够的重视。
2、 分部分的学习是学生将来学习函数和方程等知识的重要基础
3、 学生通过查表求出平方根和立方根,并了解无理数和实数的概念
教
学
目
的
要
求
1、 使学生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及其与整式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2、 使学生正确了解分式和有理式的概念,掌握分式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进行通分和约分
3、 使学生掌握分式四则运算的法则,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式运算
4、 了解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并能用根号表示它们;能用平方与立方运算求某数的平方根和立方根
5、 使学生了解无理数的意义,会按要求对实数进行分类,了解实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了解有理数的运算定律与运算性质在实数范围内仍然成立
本
册
教
学
重
点
难
点
教学重点:
1、 因式分解的四种基本方法
2、 分式的四则运算
3、 平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与求法
教学难点:
1、 掌握分解因式的诸多方法和技巧,理解因式分解的理论
2、 分式的四则混合运算
为完成教学任务,根据学生采用的措施教学法
1、 在教学时要按照要求进行教学,防止随意拓宽教学内容,加深题目的难度,对因式分解应采用对比的方法,从多项式乘法出发,根据相等关系,得出因式分解公式和方法
2、 关于分式四则的混合运算,在教学中,除了要讲清关键内容——分式的概念和分式的基本性质,以打好基础作好准备外,对多项式的因式分解、项的符号、系数、字母、指数以及分式四则运算法则、运算顺序等,都应结合讲解和练习,进行必要的复习和详尽的分析,以求突破这个难点
3、实数概念比较抽象,初二学生较难掌握。因此在教学时要把握住要求,对实数及其有关概念采用浅显、直观的描述讲法,力图通过后面知识的学习逐步加深对它们的认识。本章概念较多,要抓住主要概念,并运用对比的手段弄清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⑷ 如何区分课程目标,课程计划,课程设计,教学计划,培养目标这些概念,要通俗易懂
课程目标:学校课程在特定阶段的预期结果是指导整个课程开发过程的最关键的标准。
课程计划:对课程进行总体规划,它综合安排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具体规定学校应设置学科,学科设置顺序和时间分配,以及学期、年限。休假部。
课程设计:是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是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设计实践,一般由教师、指导、学生设计。
教学计划是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教学计划的别称。
培养目标:指各级学校和各学术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是根据国家教育目标、学校性质和任务对培养对象的特殊要求。它是整体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培养目标必须通过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来实现。
课程是指学校主体的总和、过程和安排。课程是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的规划与设计,是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诸多方面实施过程的总结。
广义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全部教育内容和教育过程。它包括学校教师教授的所有课程和有计划的教育活动。狭义的课程观是指某一学科。
课程目标从课程的角度规定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课程设计的直接目标,是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确定课程目标,才能确定课程计划和教学目标。
课程计划是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反映了国家对学校的统一要求,是组织学校活动的基本纲领和重要依据。
课程设计有利于基本知识的理解、逻辑思维的锻炼、与其他学科的整合、学术态度的培养。
⑸ 林家阳图形创意教学计划
http://jxzy.lzptc.e.cn/ziyuan/94/tjdxjpkpkc/txcy/nr000_contents.htm
加我分!内容!!
⑹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
小学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
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笔算加减法教学,从现行教材的23课时减少为9课时,例题也从5个减少为2个;多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从现行教材的17课时减少为13课时,例题也从9个减少为7个。这样就明显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
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四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
得对知识的理解。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