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
一、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小学科学注重学生的实验探究,而小组合作学习又是实验探究活动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合作学习小组组建的是否科学在一定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学生实验探究的有效开展。如何才能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呢?首先,教师要了解学校实验室的数量,每个实验室内实验桌的数量,每个实验桌最多能容纳学生的数量,以此确定每班学生应该进入哪间实验室,每个实验桌学生的数量,并使每个实验桌的人员按照序号固定下来,避免学生因找不到实验室和实验室内自己的位置而出现混乱现象。其次,教师给学生分组要注意考虑成员间的搭配。合作学习小组一般不提倡学生自愿组合,学生的个人意愿只能作为参考。教师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能力、性格特征、知识基础、性别差异、兴趣爱好等进行分组,这样做有利于小组成员间相互帮助和促进。最后,在合作学习小组建立后,教师还要给每个小组进行合理的人员职责分工。一般情况下,每个小组都要设立组长、操作员、记录员、汇报员、整理员等角色。这些角色可以由小组成员每人承担一样,也可以身兼数职,但要注意的是这些角色分工不要长期固定,组内成员要轮流担任,使每个成员的综合能力通过这种角色的轮换都得到提高。
二、精心筛选,优化实验材料
1.做好课前检查工作
实验器材是实验的基础,课前检查实验器材的好坏十分必要,特别是一些易坏器材更应该作为重点检查的对象。如滴管的橡皮囊是否有破损,磁铁的磁性是否消失或减弱,温度计的玻璃泡是否破裂,小灯泡是否能点亮,电池盒、开关、灯座上的螺丝是否旋紧,各接触点是否生锈等。对于损坏的实验器材要及时更换,以保证课堂上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
2.精心筛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是学生实验的基础,实验材料选择是否恰当会直接影响实验教学的效果。如讲授《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时,我先出示两个装有无色透明液体的烧杯(1号杯装自来水,2号杯装的是浓盐水),然后把一个干净的马铃薯放在1号杯中,这时学生观察到马铃薯沉到杯底;再把这个马铃薯从1号杯中取出来擦干净放到2号杯中,这时学生观察到马铃薯浮在液体中。我引导学生思考马铃薯沉浮的原因,大多学生都猜测到马铃薯的沉浮和杯子里的液体有关——两个杯子装着不同的液体。为了让学生验证他们的猜想是否正确,我为学生提供了这两种液体,学生用加热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实验结果出来后学生很难下结论,因为两种液体加热后在铁片上均留下白色的痕迹,这是什么原因呢?课后通过查阅资料我发现,1号杯中的自来水里因含有大量杂质导致加热后也出现了白色的痕迹。在以后的教学中,我把1号杯中的自来水换成纯净水,实验现象就非常明显了,很容易就验证了学生的猜想。
3.科学组合实验材料
科学组合实验材料指的是教师把需要的众多材料按照形状、材质、颜色等特点进行分类,让每个实验组都有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实验探究。如《磁铁的两极》的教学,我准备了环形磁铁、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等多种形状的磁铁,根据形状给每个组分配磁铁去探究,这样做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能总结出各种磁铁虽然形状不同,但两极间的磁性具有相同的性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又如在进行《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教学时,我把学生收集到的食物外包装材料全部集中在一起,然后根据材料的材质和食物种类给每个组的学生分配材料进行探究,这样既保证每组探究材料的丰富性,又能使每个组的探究更加深入。
三、关注实验教学中的细节
实验中一些细节的关注对实验教学来说十分重要,它不仅决定着实验的成败,还可能会造成实验器材的损坏,甚至对实验者造成身体的伤害。如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要给学生强调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量的液体,眼睛要平视液柱,待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等细节,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测量的结果。又如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时,要先对被测物的重量进行估测,使被测物体的重量小于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否则会对测力计造成损坏;使用滴管时,要提醒学生先把橡胶囊里的空气挤出再放入液体中吸取,这样避免污染整瓶液体,另外滴管要正放,不要倒置,使里面的液体流到橡胶囊里,以免腐蚀橡胶囊。再如加热白糖的实验,要提醒学生注意把加热后的金属匙放在瓷砖上,不要放在实验桌上,更不要碰到小组成员的身体上,以免损坏实验桌或烫伤人员。
⑵ 如何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37
浅谈小学科学课中的实验教学
学习科学课的过程,是从观察现象,动手实验出发,经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规律,然后再回到实践中去进行检验和运用,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实验是学科学的最有效的手段。小学生通过动手做实验可以激发爱科学的兴趣,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他们对科学实验的探究欲望。怎样才能更好地上好小学科学实验课呢?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特点和农村小学目前基础条件相对较差的特点,我认为认为开展农村小学科学实践活动,应着力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确定实验科目的基本要求
(1)事先告知实验目的
做实验前,只有给学生提出做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任务是什么,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到所要做的事上,才能使他们深入细致地去观察去做。因此,确定实验的目的对于学生上好实验课是至关重要的,它能让学生明白该实验是为了研究什么而设臵的。
(2)理解实验操作过程
每个学生理解能力不一样,实验的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学生对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操作的把握程度,以及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总结。做实验每个学生都喜欢,但由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观察事物时常是杂乱无章的,缺乏系统性和目的性,观察时受兴趣和情绪的影响很大,有时常常偏离观察的主要目标。他们往往是在好奇心的驱使下盲目乱动,做了这一步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颠倒操作过程,少做漏做,导致实验失败,所以在实验前就要理解操作过程。如教学《简单的电路》这课时,我们先让学生自由讨论,尝试用一个灯泡、一个小灯座、2根导线、1个电池盒和1节电池要怎样连接起来才能组成电路。设计操作过程,
然后汇报,其余学生讨论补充。还可以把影响实验的关键步骤和注意点先写在黑板上,作为实验的操作规程或注意事项,从而避免实验的盲目性。
(3)布臵实验观察任务
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实验前的观察任务,才能在实验过程中取得良好效果。教师要提醒学生动用一切感觉器官去全面观察和感知。运用眼、耳、口、鼻、手等感觉器官去观察和感知实验过程中形态、特征和声、光、色、味、温度等变化情况,时刻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和感知每一个微小的地方,每一个细小的变化。以《观察植物的种子》为例,课前要收集各种植物的种子,仔细观察它们的外形有什么不同,不同的植物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各不相同。如:黄豆和豌豆极其相似,但细看会发现:豌豆形状较黄豆圆一些。
(4)推测实验结果的运用
从现象到分析比较、得出实验结论,是一个以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是思维从感性到理性的质的飞跃,只有完成了这个飞跃,才算真正得到了知识。如《磁铁》单元,首先让学生明白地球上具有一种特殊的力,和电一样,磁也是人看不到也感觉不到的,可是它的影响力却处处可见。当我们看到磁铁能把带铁的东西吸起来,我们就知道磁铁有吸引铁的性质,所以我们就把磁铁的这种特性叫做磁性。磁性有强弱,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叫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我们把磁铁用细线悬挂起来,等到它静止时,磁极分别指向南方和北方,我们把指北的磁极叫北极,指南的磁极叫南极。然后提示:古代的指南针就是根据磁铁的这一特性发明的。磁铁很容易被制造,用途也相当广泛。那么通过学习谁还想到了磁铁的其他用途呢?比如,我们大部分学生都用过的画写板笔头部分最易掉下来,掉下来的两只笔头如果把它们笔尖对笔尖,拿在手里一个朝上,一个朝下也不会掉到地上是什么原因呢?通过推测实验结果,学生知道了是因为笔尖部分的磁铁互相吸引。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推测实验结果,增强了学生对现实生活中科学技术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学生学习运用科学原理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想方设法拓展实验时空
(1)因地制宜开拓实验场地
小学科学实践课的实验场所不局限于学校的实验室,实验教师应该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把实验场所搬出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搬到学生自己的家里、搬到商店、搬到社区、搬到儿童娱乐场所等。如在教学《我们周围的材料》一课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在逛街的时候注意一下服装店做衣服的材料、超市包装商品的材料、娱乐场所活动器材材料、家居装修材料等。学生通过自己亲自选材,亲自观察,并把每次的亲历亲为过程都记录下来,从而了解了材料的名称和使用方法等,通过这些活动,可使学生获得学习相关材料的真实性和有力数据。
(2)“本山取土”选取实验原材料
学校周围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根据实验科目的需要,教师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山取土”进行实验原材料的选择。如我在做《拓印树皮》时,实验材料需要纸、笔和树木,于是我就安排学生上课时去学校内的美化树身上获取实验素材,同时还安排学生观察树上的蚂蚁、蜗牛、蜘蛛等小动物的活动情况。
三、让学生亲临科学实验的乐境
科学实验兴趣的培养,一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典型活动:如《空中跳动的乒乓球》实验,首先让学生思考:吹风机朝上方,对着乒乓球吹风,你认为乒乓球会被吹走吗?学生各抒己见。然后我让他们看实验演示:我用一只手握住吹风机,另一只手将球放在吹风机的上方。开动冷风和热风分别吹动乒乓球。结果乒乓球,没有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最后说明:无论开动冷风和热风吹风机朝上对着乒乓球吹,由于力的平衡作用,上方的乒乓球不会被吹走,而是浮在空中跳动。学生发现实验这么有趣,学习兴趣自然会逐日加深。
二是要在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科学实验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实验教师既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器材,又要充分发挥环境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1)寓安全和玩乐于学习实践中
要充分利用实验室的资源开展一些生动有趣的科学实验。如在《观察金鱼的身体》、《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水和食用油的比较》《设计制作一个雨量器》等这些具有小制作、小实验性质的实验课时,就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实验,在无危险时,尽情地实验,痛快地玩耍,学中玩,玩中学,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让学生在生存环境中积累知识
我们的学生生活的环境,既有实验的劣势——实验器材不足,也有实验的优势——天然教学资源。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清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可随时带领学生到野外观察各种动植物、地貌等。让学生们在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学到自然、地理、生物方面的科学知识。城市学生的家庭周围也有一些运用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的课程资源,如:手机、电话能为学生学习声音的传播等提供条件;礼品店能为学生科学小制作激发创意;游乐场可让学生观察和体验到科学原理的真实应用和科学就在身边的真理;等等。
四、尽心尽力造就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做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验进行探究,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科学教材中实验部分大多为探究性实验,以促进学生科学探究能力的形成。在实验中应鼓励、引导学生大胆探究。如在上《纸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一课,在桌子上放一盆水,出示多只小纸船,分别放到盆子里,学生开始自主探究活动后会陆续发现:纸船起先都飘浮在水面上。但过上一段时间后,纸吸足了水后,因为皱纹纸的吸水性强,它吸得水越多就越重,很快会沉到水底。其他的依次也沉入水底。得出的结论是: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沉得快。又如在教如《斜面》一课,首先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让学生提出自己的
问题,然后确定研究的问题是:斜面有什么作用?学生设计出对比实验,把竖直提起的物体用的力与沿斜面拉起物体用的力进行比较,证明用斜面省力。实验中学生还发现虽然每一小组物体的重量相同,斜面的坡度不同,省力的多少不同。学生对此提出了不同的假设:有的学生提出,利用斜面提重物省力多少和与提升的高度有关系;有的学生提出,与斜面的长度有关系;有的学生说,与斜面的坡度大小有关系。同学们根据假设确定不同的实验目的和方法。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到斜面的坡度越小越省力。既激起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总之,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是一种积累,需要教师的引导,需要学生的合作,更需要师生的合作。只要实验老师创新实验教学方法,把解决实验教学难点和调动学生积极性创造性相结合,实验课教学就能够取得很好的成效。
⑶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课前准备
1、科学实验课的课前准备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课前准备的充分则是实验成功回的有力保证。
做好实验教学答课前准备,不光教师要做好准备,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实验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是提高实验效率的首要保障。
3、实验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是提高实验效率的首要保障。
⑷ 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一、创设学习情境,激发探究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来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给学生创设各种让他们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是激发其探究兴趣的有效途径。“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只有在科学课的开头,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组织好学生开展有效的实验探究。那么如何去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呢?笔者认为:结合教学内容,合理选择创设情境的方法(如故事、魔术、游戏、实物、悬念等),就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有位教师是通过游戏创设学习情境的。这位教师拿出一个“钓鱼玩具”,请四位学生上讲台比赛“钓鱼”,一下子学生都抢着上去了,学生的兴趣都上来了。当四位学生完成“钓鱼”比赛后,给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鱼竿”能把“鱼”掉上来呢?学生很快就在下面议论开了,有的说是鱼钩,有的说是磁铁……,甚至有学生说拿来研究一下。学生们的探究兴趣都被这个游戏激发了,这样后面的实验探究都能有效的开展了。
创设学习情境方法有很多种,只要是能激发探究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均可运用。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合理,有效的创设情境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教材,灵活选择,运用,并潜心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使导课真正成为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二、选择合适材料,方便实验操作
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究科学规律,光靠一张嘴巴、两根粉笔是远远不够的。要完成科学探究的目标势必要借助各种形式的科学实验,而实验材料是开展科学实验的前提。合理的选择实验材料有助于学生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创新精神。
选取的材料要贴近生活,最好是随时可得,随处可见的,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紧密联系的,有助于教师的教学顺利开展。如研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这一课中“土电话”的制作,教材选用一次性杯子和棉线,取材方便、效果很好。
在选择材料进行实验时,所选材料是否具有引导性,能否是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深入探究。如在《比较水的多少》一课教学中,教材中出示了三个大小、形状各不相同的瓶子作为学生的研究材料,然后在三个瓶中装入不同的水进行比较。实际上仅靠这样的材料设计并不适合我们的学生,研究起来无从下手,也没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已有认知和直接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对此,我又增加了一个瓶子,利用这个瓶子来对比衡量水的多少。学生在运用直接生活经验时发现探究障碍,从而能更好地科学探究。这里增加的这个瓶子体现了知识建构的引导性,更有助于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办法。
只有根据学生和课程的实际来设计、选取合理的有结构的材料,才能让学生由材料引发经历,由经历形成科学认识,方便实验探究活动的是顺利开展,最终发展和丰富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实验开展
实验探究在小学科学课的学习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它常常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学生步入奇妙的科学殿堂;常常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激活学生的创新潜能。它对于培养学生的动口、动手、动脑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都具有其他教学手段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选择合适方法,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实验探究,是最为重要的。
如在《磁铁有磁性》一课中,探究哪些物体能被磁铁吸引。教师应该提供充足的探究时间,是有效科学探究的保证。因为这个实验的过程非常简单,不需要太多的时间去指导,把时间留给学生在实验探究中去发现问题,并通过交流,收获知识。学生会得到成功的喜悦。
总之,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加上认知水平有限,缺少教师适度和合理的指导,学生的科学探究就会变得目标不明确,偏离方向。因此,教师要在设计教学计划时,选择合适的策略,引导实验探究,确保实验探究有效开展
⑸ 如何做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1、科抄学实验课的课前准袭备工作显得十分重要,课前准备的充分则是实验成功的有力保证。
做好实验教学课前准备,不光教师要做好准备,还要引导学生做好准备。
2、实验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是提高实验效率的首要保障。
3、实验前师生的充分准备,才能使我们的小学科学实验课堂有序、高效地进行,这是提高实验效率的首要保障。
⑹ 如何更好地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
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这句话既规定出小学科学课程的性质,又确定了科学课程的目标。作为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由于学生的学科素质弱,学校现有教学条件差,如何开展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真正地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我们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的存在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实验教学;探究;开展;科学
正 文:
科学实验是通过动手、动脑的实践活动来探索问题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其独特的功能。学生实验是让学生在实验中去完成探究,体验科学知识的获取过程。学生实验一般是2至4名学生组成一组,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共同合作完成的实验。这类实验一般以测量性和验证性实验为主。学生实验的作用是让学生学习验证、探究科学规律,通过对实验仪器的规范性操做,提高观察技能,并尝试处理实验数据,进行误差分析,写出实验报告,使实验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
目前,在农村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实验常常会出现一些偏差,它所起到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实验室的建设方面
科学教材中的学生实验,是教学大纲要求的必须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实验室里完成的。但是目前的农村学校实验室建设不够完善,由于资金短缺,许多仪器、药品并不齐全,导致部分实验在实验室内无法完成,开出率较低。
2、教师自身方面
教材内容的更新,教学过程越来越科学化,实验化,这就需要增加一批稳定的专业化科学教师队伍。但大多是原来没接触过自然科学教学的老师来接任科学课,加上部分学校领导对科学课程不够重视,认为科学课不是必考科目,不重要。安排一些教学能力较弱的教师担任科学课程。这部分老师大部分没有实践经验,有很多实验连自己都不会做,更不用说教会学生做实验,实验教学成为一大难题。
3、学生方面
有的学生只是抱着“好玩”的态度来实验,到实际操作时,就形成盲目混乱的局面。学生成绩出现两极分化,特别是农村学校班级中的后进生较多,这些学生不仅成绩较差,而且动手能力较差,对实验根本不感兴趣,实验过程也不能及时完成;成绩较好的且热爱科学实验的学生,对于一般的仪器、仪表和基本操作比较熟悉,实验时觉得太轻松,太浪费时间。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验技能得不到进一步提高,阻碍了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作为一名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师,应充分利用现有设备材料,上好每一节科学实验课。自我担任科学教师,从事实验教学几年的工作中对农村小学实验教学现状有了一定认识。下面我们学校的实际情况,谈谈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教师和学生一起搜集实验材料。
虽然我们有实验仪器,但不是什么都有,我们要根据教学所需,准备多种多样的材料,才能更好地进行实验教学。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的资源和力量,在每上一个单元前,我就开出一张材料清单,让学生提前去收集。学生无法准备的材料则由教师收集。如上《土壤里有什么》一课的时候,我让学生各自准备新鲜土壤,里面还有活生生的动植物,非常便于观察。再如上《电磁铁》一课时,由于学校库存的材料有限,我想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动手的机会,于是我先向学生讲解制作电磁铁所要用到的材料,然后让学生找来有绝缘层的导线、铁钉、电池和大头针,让学生按照课本介绍进行制作电磁铁。由于有了可做实验的材料,学生就能“真刀实枪”地做科学,这样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
二、、自制教具、学具促进实验教学。
科学课教学质量的好坏,取决于是否做实验或实验能否成功。如果需要做的实验不做或实验做不成功,都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也得不到实验结果,农村小学大部分的实验仪器和教具欠缺,有些花钱买都买不到。加上教材内容的不断更改,有些仪器也用不上,使我们的大部分实验无法开展。针对这一实际情况,为了确保实验教学的开展率,我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在充分了解实验的基础上,利用一些废旧材料,经过精心设计,制作出简便且有实用价值的教具、学具来弥补实验教学仪器的不足。
三、充分发挥农村在小学科学教学方面的优势。
农村学校更接近于真实的自然环境,具有城市学校所无法比拟的天然教学资源。 农村学校的周围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能为学生科学学习提供很好的学习资源;农村学生的家庭周围一般比较开阔,能为养殖动物、种植植物提供合适的场所;农村的空气清新、天空晴朗,能为学生观察天文和气象学习提供很好的条件;农村学校的周围一般是山川、田野或河流,教师可以非常方便地取到一些土壤材料,学生可随时观察到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地形地貌,采集到一些矿物和岩石标本。并且农村学生的生活经验不同于城市学生,我们农村的孩子更熟悉大自然的环境,在某些科学知识学习方面更胜于城市学生。如:《植物的身体》、《水流有力量》等教学内容对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讲解时就比较容易。
四、课前精心准备,课堂运用自如。
实验课与其它课不一样,有些课可以拿着教本、教案就去上,但上实验课如果不经过精心准备上起来师生都将会很吃力。课前必须认真备课,熟悉教材,抓住教材的重难点,掌握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本节课所要用的各种仪器,对所做的实验提前做一次,检验仪器的好坏。例如:在教学《点亮小灯泡》的实验课时,我通过检验,发现有些器材已经老化,连成电路不通电。我就把坏了的器材更换,再把所需的好的实验器材(灯泡、电池、导线)摆放在学生的实验桌上,这样不仅可以缩短学生做实验的时间,而且提高了实验成功率。整堂课显得井然有序、有条不紊。
五、改革旧的教学方法。
要充分地让学生“玩”,不要怕“乱”。所谓“充分地玩”,是指让学生有足够的材料和充分的时间观察、实验。这样,学生才能观察得细致,实验才有兴趣,才能真正达到科学启蒙的目的。如我在上《观察洋葱表皮细胞》那节课时,我为学生准备了足够的材料,给予他们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去使用显微镜观察。有些小组先调好显微镜先观察到,觉得很惊奇,还没观察到的小组就很着急地去找我。我一个人也忙不过来,就叫已经观察到的小组去帮助还没观察到的小组,还没观察到的小组先去已经观察到的小组看看。但是,教师要把握好尺度,不要让学生玩疯了。实验时教师要随时巡视,总结时最好是让学生自己总结或师生共同总结。这样课堂就不再是以往的教师讲,学生听的课堂,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动脑进行实验后,就能自己获得知识,比教师讲,学生听的效果好。
实践证明,以上做法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小学要上好科学课,必须结合实际,充分利用资源优势,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育手段,加强实验教学和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一定能实现科学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