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器晚成(文言文)百度百科
《老子》第四十一章
【原文】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①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②。上德若谷;大白若辱③;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④;质真若渝⑤。大方无隅⑥;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⑦。
【注释】
1、建言:立言。
2、夷道若纇:夷,平坦;纇,崎岖不平、坎坷曲折。
3、大白若辱:辱,黑垢。一说此名应在“大方无隅”一句之前。
4、建德若偷:刚健的德好像怠惰的样子。偷,意为惰。
5、质真若渝:渝,变污。质朴而纯真好像浑浊。
6、大方无隅:隅,角落、墙角。最方整的东西却没有角。
7、善贷且成:贷,施与、给予。引伸为帮助、辅助之意。此句意为:道使万物善始善终,而万物自始至终也离不开道。
【译文】
上士听了道的理论,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的理论,将信将疑;下士听了道的理论,哈哈大笑。不被嘲笑,那就不足以成其为道了。因此古时立言的人说过这样的话:光明的道好似暗昧;前进的道好似后退;平坦的道好似崎岖;崇高的德好似峡谷;广大的德好像不足;刚健的德好似怠惰;质朴而纯真好像混浊未开。最洁白的东西,反而含有污垢;最方正的东西,反而没有棱角;最大的声响,反而听来无声无息;最大的形象,反而没有形状。道幽隐而没有名称,无名无声。只有“道”,才能使万物善始善终。
【题解】
这一章列举了一系列构成矛盾的事物双方,表明现象与本质的矛盾统一关系,它们彼此相异,互相对立,又是互相依存,彼此具有统一性,从矛盾的观点,说明相反相成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在这里,老子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各自“闻道”的态度:上士听了道,努力去实行;中士听了道,漠不动心、将信将疑,下士听了以后哈哈大笑。说明“下士”只见现象不见本质还要抓住一些表面现象来嘲笑道,但道是不怕浅薄之人嘲笑的。
【申论】
本章先讲了“上士”、“中士”、“下士”对道的反映。“上士”即高明的小奴隶主贵族,“中士”即平庸的贵族,“下士”即浅薄的贵族。上、中、下不是就政治上的等级制度而言,而是就其思想认识水平的高低而言。“道”的本质隐藏在现象后面,浅薄之士是无法看到的,所以不被嘲笑就不成其为“道”。在后面所引的十二句成语中,前六句是指“道”、“德”而言的。后六句的“质真”、“大白”、“大方”、“大器”、“大音”、“大象”指“道”或道的形象,或道的性质。所以引完这十二句格言以后,用一句话加以归纳:“道”是幽隐无名的,它的本质是前者,而表象是后者。这十二句,从有形与无形、存在与意识、自然与社会各个领域多种事物的本质和现象中,论证了矛盾的普遍性,揭示出辩证法的真谛。这是极富智慧的。
B. 大器源于小成典故
大器复免成,大器是自然而制然就成就了的,不是由于人工刻意而为。来自老子道德经。
大器晚成,一个成语,指要做大器或大事,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和努力,不可能一掇而就。
大器源于小成如何解释?大器物是由一部分一部分的小项目组合而来的?
C. 《大器晚成》这个成语故事的内容提纲
大器晚抄成是一个汉语成语袭,拼音是dà qì wǎn chéng,原意“铸造越大的器皿(如鼎、钟)越晚成型。”喻指“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出自《老子》。
《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熊旅统治朝政三年,没有发号一项政令,也没有一样政绩上的作为。右司马伍举来到君王座驾旁,对楚庄王讲了一段微妙的话,说:“有一只鸟停驻在南方的阜山上,三年不展翅,不飞翔,也不鸣叫,沉默无声,这是什么鸟呢?” 楚庄王说:“三年不展翅,是为了生长羽翼;不飞翔、不鸣叫,是为了观察民众的态度。虽然还没飞,一飞必将冲天;虽然还没鸣,一鸣必会惊人。你放心,我知道了。”经过半年,楚庄王就亲自听取朝政,被废除的有十项政令,被启用的有九项政令,诛杀大奸臣五人,提拔隐士六人,因而国家能被大力整治。带兵讨伐齐国,在徐州大败了齐军,在河雍战胜了晋军,在宋国汇合诸侯,终于使楚国称霸天下。庄王不因为小事加害忠善的人,故此能有好的名声;没有事先显示,故此能有好的功绩。所以说:“越是大才能的人通常越晚成功,越是大的成就往往越不可估量。”
D. 大器源于小成的理解是什么
成大事者不拘小节:这句讲的是顺势而为,善于审时度势,创新性的解决问题,回不要拘泥于小羁绊。强调答做事的方法。拘小节者难成大器:这句讲的是做事要踏实,不要一开始就好高骛远。强调做事的态度。题主好好去理解这两句话,讲的都不是一个方面的事,没有矛盾,两句都有道理
E. 《王弼道德经注》中对“大器晚成”的解释是:“大器成天下不持全别”,请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王弼对道德经的解释是不对的,因为他本人并不是一个道家的修行者,只是从世俗的方面予专以支离破碎属的解释。按帛书甲本原文是 大器免成。专指修行而达到最高的境界是要通过主观上避免达到成功的方式进行修行,才能最终达到的一种反促的修行方式。所谓反也者,道之动也
F. 有没有大器早成的例子
1、霍去病
西汉名将霍去病,十七岁被汉武帝任命为嫖姚校尉,随卫青在漠南抗击匈奴,斩敌千人,受封冠军候;十九岁被汉武帝任命为骠骑将军,出兵河西,斩杀变乱者,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西域道路奠定了基础。狼居胥山一战,汉军大败匈奴,也是汉军进击匈奴最远的一次。
2、王勃
唐代诗人王勃,六岁能写文章,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纠正其错,十岁饱读六经,十二岁至十四岁跟随老师学医;十六岁应试及第,成为朝廷最年少的的命官。王勃所作诗歌众多,这些诗歌既壮阔明朗又不失慷慨激昂。其中《滕王阁序》一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堪称绝句。
3、晏殊
北宋文学家、政治家晏殊,十四岁以神童入试,应试的考生有千人之多,晏殊却丝毫不畏惧。他的才华受到当时的皇帝真宗赞赏,赐同进士出身。而后又被命为秘书省正字,官至右谏议大夫、集贤殿学士、同平章事兼枢密使、礼部刑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兵部尚书。
(6)大器源于小成教学计划制定扩展阅读:
大器早成的含义:
张爱玲说过“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个人即使等得及,时代是仓促的,已经在破坏中,还有更大的破坏要来。”这是指要在年轻的时候为自己的理想奋斗,建功立业,不然在时代的变迁下,有生之年你都不会成名。这句话出自张爱玲的《传奇》。
张爱玲说这句话时,其实不单单是字面上的意思,跟当时的时代背景是有关系的。我们知道张爱玲其实政治立场上不是很坚定,她是一个更专注于写作的作家,更希望通过出书赚钱来满足她有情调有品位的生活。当时时代瞬息万变,她也是希望能在稳定的时期内赶快成功,否则个人的名声很容易被时代的大浪所淹没。
年轻人的思维更活跃,对事业更有激情,同时也更有本钱去拼,趁现在身上没有那么多责任和负担时还可以放手去拼搏,等年老体衰时有这个心也没这个能力了。
不过太早出名也不好,你看现在很多小明星小天才,年纪轻轻就出名了,可是没几年你可能就忘了。过早显示的才能还没酝酿成型就曝光,很容易早夭。出人头地的契机要把握好,最好是在你正当壮年心智成熟最有精力,并且确实具备坚强的实力的时候,让大家记住你。
G. 什么成大器成语
没有这样的成语的
『包含有“大器”字的成语』 (共2则)
[d] 大器晚成
[s] 上根回大器
『上根大器』答
『拼音』 shàng gēn dà qì
『首拼』 sgdq
『释义』 佛家语。具上等根器者。亦泛指天资、才能极高的人。
『康熙字典』 上、根、大、器。
『出处』 无
『示例』 无
H. 成语《大器晚成》讲的是谁的故事
我搜索的,应该是这样的。
其实你看网络就好,更详细。
袁绍身边的一位专门客,名叫崔琰,他属从小喜习武艺,到了23岁才开始读《论语》、《韩诗》,求师学习。
由于他刻苦努力,学问也逐渐多起来。当时袁绍的士兵非常残暴,掘开坟墓将尸骨暴露出来。崔琰劝说袁绍不要这样做,袁绍认为他说得对,封他为骑都尉。后来,崔琰跟随曹操,为曹操出了不少主意。
在他作尚书时,曹操想立曹植为嗣子,而崔琰反对,他说:“自古以来的规矩是立长子,怎么能立曹植呢?”曹植是崔琰的侄女婿,尽管是亲属他也不偏袒,曹操十分佩服他的公正,崔琰有个堂弟叫崔林,年轻时既无成就也无名望,亲戚朋友都看不起他,可是崔琰却很器重他,崔琰常对人说:“才能大的人需要长时间才能成器,崔林将来一定会成大器。”后来,崔林果然当上了翼州主簿、御史中丞,还在魏文帝手下任过司空。
I. “大有大成,小有小成”是什么意思
意思:就是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人的情况实行不同的培养方式和方法,以达到每个人均成材的目的。
因材施教
拼音:yīn cái shī jiào
词义: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因:根据;材:资质;施:施加;教:教育。因材施教就是指针对学习的人的志趣、能力等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出 处:《论语·先进篇》
原文:
子路问:“闻斯行诸?”
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
冉有问:“闻斯行诸?”
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
有一次,孔子讲完课,回到自己的书房,学生公西华给他端上一杯水。这时,子路匆匆走进来,大声向老师讨教:“先生,如果我听到一种正确的主张,可以立刻去做么?”孔子看了子路一眼,慢条斯理地说:“总要问一下父亲和兄长吧,怎么能听到就去做呢?”
子路刚出去,另一个学生冉有悄悄走到孔子面前,恭敬地问:“先生,我要是听到正确的主张应该立刻去做么?”孔子马上回答:“对,应该立刻实行。”冉有走后,公西华奇怪地问:“先生,一样的问题你的回答怎么相反呢?
”孔子笑了笑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但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
(9)大器源于小成教学计划制定扩展阅读:
“因性而教”
古代女子是不能同男子一样受教育的,所以当时不存在“因性而教”的问题。但社会发展到今天,显然“因材施教”应涵盖“因性而教”。本来,男女在生理、心理上的确存在着差异,女生在生理发展上较男生一般早熟一、二年,在小学和初中低年级时,
女生的语言能力和机械识记能力一般优于男生,再加上本身学习的内容中抽象思维的成分比较少,所以此时女生的学习成绩普遍高于男生,但随着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机械识记成份减少,相应地抽象思维的要求越来越高,男生的优势开始发展。
所以,教师应看到男女生各自的优势,因势利导,帮助他们分别保持和发展各自的优势,共同进步。
“因龄而教”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四阶段说,各年龄阶段都各有其特征,因此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教师要因年龄特征而教。
1.因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
学生的能力有大有小,基本上呈常态分布:两头小,中间大;能力的充分发挥也有早有晚,有人才早熟也有大器晚成;能力的结构上也有差异,有的长于想象,有的长于记忆;等等。故我们应因学生能力的个别差异而教。
2.“因材施教”与“因教而学”、“因材择学”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客观地存在着相互适应。师“因材施教”,生也应“因教而学”,择其善从之,不善而改之;
还应允许学生“因材择学”,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等特殊情况进行自由的发展。三者结合,既重视教师的“教”,又重视学生的“学”,使之达到和谐统一。
3. 因性格施教,每个人有不同性格,很多学习不好的根本原因往往是性格造成的,而且不同性格的人对于学习的方式和内容的敏感度也不一样。
J. “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出自哪儿
词目
大器晚成
发音
dà
qì
wǎn
chéng
释义
大器:比喻大才。指能担当重任的人物要经过专长期的锻炼,所以成属就较晚。也用做对长期不得志的人的安慰话。
出处
《老子》:“大方无隅,大器晚成。”
示例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大音希声,大象希形”语出《老子》,其意思简单说就是,最大的声音我们往往听不见,最大的形象我们往往看不见。这是老子对有与无、大与小的辨证哲理的深刻思考和生动表达。简单的例子:沉默有时比怒吼更具震撼力,这是“大音希声”;宇宙是最大的形,但谁能看见?这是“大象希形”。“大美无言”这句《老子》原文中没有,应是你所看到的文章作者由《老子》原文意思生发开来的,其意思大约应是:最美的东西不需张扬,自身也不会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