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分
一、培养学生想象力,创新画作模式
美术是一门动手的艺术,但是艺术的来源是大脑,大脑的灵感和想象首先勾勒出画作的基础形态,再通过手去展示在画布上,培养孩子的想象能力,有画可作,非常利于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积极参与。教室可通过场景描述,讲故事,实物特征描述等方式为学生提供基本思路,然后激发学生自主想象画作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想象的画面来作画,不会拘泥于同一个模型,这样每个学生的画都不一样,各有特点,学生之间互相观赏,激发学生不断作画的积极性。
例如在《好看的棒棒糖》一课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描述一下棒棒糖的大概样子,假如有一个棒棒糖,棒棒糖是一个水果的形状,有着水果的颜色,棒棒糖的小棍子有不同的颜色,同学们,请你们自己想象棒棒糖是什么样子的,根据自己的想法画出来,然后和小朋友一起分享,看看大家的棒棒糖,最后看看课本上的棒棒糖,大家会不会画呢。
二、欣赏画作,开拓学生眼界思维
现代社会,多媒体已经非常普遍的应用到孩子的课堂,为课堂的趣味性带来了很大帮助,教师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多搜集一些相关的画作和美术素材,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让学生可以看到更多的优秀作品,激发美学审美,培养美学感知,扩大视野和思路,有助于在自己作画时,可以吸收所学的精华,注入到自己的画作中,提升美学品味,为今后的美术学习发展道路奠定结实的基础。
例如《画家笔下的童话》一课,教师可以搜集一些图画插画,童话世界角色的美术作品等等,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让学生根据自己看过的通话故事,画一画自己看到的童话世界,童话人物,让学生通过看看,说说,画画的方式,提高欣赏插画的能力,并且在绘本画作中培养最基础的能力。
三、接触实物,实践探索,激发学生热情
小学生的特点就是爱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会让学生坐好,别乱动,而在新课堂上,尤其是在小学美术课堂上,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动起来”的热情,课堂上加入实践过程,鼓励学生动手。合理的情景可以很好的调动学生的动手能力,教师作为一个指导者的角色,要合理应用教学案例,创设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构建合理的教学情景,让小学生在欢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
2. 如何在美术课堂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学思想与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术课堂教育教学不仅限于对学生文化知识的传授,学校和老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美术课程教育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及思维能力,但动手实践能力是主要基础,就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简要分析,并提出策略方法.
3. 中学美术教学中手工制作怎样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分析 受到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小学美术学科在小学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美术教学的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1.小学美术学科没有得到应用的重视
只有小学美术教学得到各方面的重视,才能促进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让其学科价值得以发挥。在小学美术发展过程中,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没有给予美术学科应用的重视。学校认为,只有学生的升学率提高了,学校的声誉才能更好,才能引进更多优秀的生源,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因此,许多学校的管理者会关注学生的考试科目――语文、数学、英语,而忽略了这些考试之外的科目,没有关注美术学科的作用。在教学中,美术教师觉得自己所教的学科没有得到重视,也不被家长认可,教学的积极性受到打击,教学质量也有所下降。 2.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落后
小学美术课堂是否有意义,是否可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关键还在于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思想与方法。一些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并满足于教学现状,没有更新教学思想与方法的积极性。教师认为让小学生掌握课本中的内容,具有画画的基本技巧就是小学美术教学的目标。在教学中,总是组织学生针对课本内容进行学习,简单地进行绘画,很少甚至根本没有组织学生开展过动手活动。传统的教学思想以及单一的教学方法,大大降低了小学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影响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积极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
在教育发展的今天,小学美术教学的素质教育作用越发突显。加强对小学美术学科教学的重视,利用确的方法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会让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小学美术学习过程中得以培养与提高。下面,我们就来对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策略进行分析:
1.加强美术作品的欣赏力度,培养动手意识
在开展小学美术教学时,教师要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从小学生的真实生活出发,为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美术作品,引导学生欣赏。欣赏美术作品,是小学美术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引导小学生建立美术观念的重要手段。教师要选择那些在小学生认知范围内的美术作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选择那些与美术教材内容相符合的内容,更要考虑小学生的美术作品欣赏喜好。教师同样可以通过自己的美术能力,对美术作品进行加工,让小学生在课堂活动中所欣赏的美术作品具有童趣。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从学生的绘画作品中选出一些作为欣赏的对象,这不仅可以促进小学生注意力的快速集中,还能促进学生动手创作。美术课堂不仅仅是静态地欣赏,更要引导小学生去动手,去实践。将美术作品欣赏是小学生的实践进行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创作,才能让学生了解到美术学科的魅力。
比如,在学习《闪光的烟花》的时候,教师可以从摄影作品中选择一些优秀作品,让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欣赏烟花。也可以将其它班级或者往届学生所画的作品进行呈现,并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作品。通过欣赏,学生找到动手创作的动,有利于小学美术教学质量的快速提高。
2.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动手
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需要教师创设一定的情境。合理的情境可以调动小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更能推动小学生动手积极性的提高。要进行美术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师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从教学内容以及小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水平出发,创设有利于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动手意愿增的教学情境。
比如,在讲解《童话的小屋》的时候,教师可以针对美术教学中的“童话”这一特点,为学生创设合适的情境。教师可以为学生讲一段童话故事,特别突出那些描述童话性建筑物的片段,引导学生进行想象,通过学生的自主想象创设一个生动形象的氛围,促进学生创作属于自己的童话小屋。另外,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小学生展示一些图片,促进小学生发现童话小屋的美感,引导小学生动手去绘制。
3.开设手工制作课,促进学生动手活动
手工制作是小学美术教学的重要内容,手工制作活动的开展,也是培养小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方法。在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加强手工制作课堂活动形式的丰富,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找到美术制作的趣味。手工制作课的开展,能够让小学生有动手的热情,更可以大幅度提升小学生的综合能力。
比如,在讲解《会摇的玩具》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喜爱的材料去制作一个会摇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去思考制作什么样的玩具,动手去验证自己的想法。学生发现自己可以通过努力开创新的玩具,会意识到美术学习的乐趣,乐于动手去学习,去创造。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生正处于各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时期,在小学阶段,引导学生形成综合能力观,对于小学生的个人成长十分重要。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中有许多文化元素、审美元素,充分利用小学美术教学内容与课堂教学时间,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美术知识,动手动脑地参与到课堂中,是提升小学美术教学活动价值的重要手段。小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美术学习中得以有效培养,会让小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有效提高。
4.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一、小学美术教学现状
1.小学美术教师的动手能力培养意识不足
在小学教育中,美术学科所受重视力度不足,极大地影响了小学美术教师的教学热情。学校认为美术是副科,没有必要给予太多课时。教师觉得自己被忽略,没有更新个人教学思想的积极性。教师不接触新的教育思想,就认识不到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重要性,无法在正确的教学思想的引导下设计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提高的教学活动。教师对学生动手能力培养的忽视,影响了小学生动手能力的提高。
2.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教学方法有限
小学美术学科是一门审美意义较强的学科,在过去的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的主要教学方式就是引导小学生临摹一些美术作品。单一的教学方法,让小学生将美术学习简单地理解成为画画,学习热情也一点点消失。虽然一些教师认为自己应当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但苦于找不到合理的方法,一直没有将动手实践类的活动落到实处。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法
1.利用美术欣赏活动,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
小学美术教学活动的内容较为简单,简单的美术教学符合小学生的心理需求。除此之外,教师要更多地了解小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期待,加强美术欣赏教学,让小学生在美术课堂中接触到具有实际意义的美术作品。综合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从小学美术课本内容的主题出发,选择审美性较强的美术作品,激发学生的动手兴趣。教师也可以通过个人动手能力的彰显,让小学生产生试一试的想法,从而乐于投入动手活动中。
比如,在讲解《玩泥巴》的时候,如果教师只让小学生欣赏课本中的图片,并不能让小学生体会到玩泥巴的乐趣。教师可以在课前自己动手制作一个泥巴沙发或者小人儿,在课堂中展示给学生,让学生产生玩泥巴的想法。当学生对动手制作活动有期待时,教师再组织学生用泥巴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这样有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快速提升。
2.利用美术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需要一定的情境支持。创设合理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促进学生动手积极性的提高。美术教学内容具有形象性,教师可以从具体的教学内容出发,给小学生创设一个真实的情境,激活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让学生更加自愿地参与到动手活动中。比如,在讲解《秋天来了》时,为了展示秋天的特色,教师可以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风吹落叶的声音,让学生去想象对应的情境。情境也会因为学生的想象而形成,学生的每一次想象都能促进其找到动手实践的动力。教师可以给学生准备一张白纸、落叶、剪刀等工具,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动手制作一张剪贴画。在真实形象的情境中,小学生会快速拿起小剪刀将自己的想象落实到白纸上。自然的动手活动,更有利于小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利用美术手工课,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手工课是让小学生动手实践最直接的方法。手工制作活动开展的方式多种多样,为了让小学生认真对待,教师可以利用手工制作比赛的方法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手工制作上。小学生的社会阅历虽然不多,但创造力极强。只要教师能够激发他们的动手制作热情,他们就可以创造出奇迹。
比如,在讲解《各式各样的椅子》时,教师可以以“神奇的椅子”为主题,组织学生开展一次手工制作大赛。手工制作的材料不限,工具不限,但制作的事物必须是椅子。明确要求后,给小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搜集材料,实施制作,课堂并不是制作的唯一场所。在这样的比赛中,一些学生用塑料袋制作出环保椅子,一些学生用气球制作出五彩椅子。用手工制作活动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会使学生的美术创造潜力得到开发,也能让学生获得动手制作的成就感。
综上所述,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阶段,利用小学美术课堂这个天然的艺术场所,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培养,有利于美术教学目标的实现。丰富的课堂教学活动,给小学生创造了动手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有利于小学生的健康成长。
5. 如何在小学美术课堂中提高小学生的动手能力
目前,很多抄学校为了追求教学成绩,袭将重点放到了学生的文化课成绩上,对美术课缺乏重视,导致学生的绘画能力较差,不利于综合发展。一些教师本身的教学观念比较落后,对课堂教学缺乏合理规划,导致学生无法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只能被动的跟随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长此以往,就会产生教学资源的浪费。还有,有些学校会在期末阶段“暂停”美术课,将时间贡献给了数学和英语等科目,在这种环境下,学生对美术课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
6. 如何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好动能力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很多习惯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的。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差异、基础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而异,善用鼓励,合理安排小学生学习与活动时间,对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协调能力,以及开发孩子的大脑思维,发挥其想象力,大有裨益。在几年的经验探索中,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孩子更加活泼可爱,能力大有提高。
在二十一世纪,小学生教育的中心主题开始从传统的“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孩子们需要具备的是独立、自主、自信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工活动是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小学生喜爱,而且是开发小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生教师,更不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应用,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应给予说理性的知识,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寓教于乐。
一、设计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美术活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是,在美术活动教学活动中,如果平淡无奇地“导入”,小学生就不会感兴趣,以至于小学生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进行“雨伞”的主题活动中,要教小学生设计漂亮的雨伞,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小猴过生日请朋友们去玩,可下了好大的雨,小动物们都打着漂亮的雨伞去小猴家。。。。。。然后将小动物们打去的雨伞(事先准备的雨伞)给小朋友们看,引导幼儿欣赏,观察雨伞的颜色、形状,然后说我们学校也要搞个雨伞的设计比赛,看谁设计得最漂亮就给他发小红花,这样就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每个人都设计出漂亮的雨伞,看到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他们个个高兴的不得了。
二、根据不同小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促进每个小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小精灵儿童网站
小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为小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小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美术活动《新年贺卡》时,我给小学生提供了彩色的小纸片、漂亮的图案、剪刀、糨糊、水彩笔和白卡片。让小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张新年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小学生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有的粘贴的鱼,有的粘贴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画的熊猫,有的……。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赏时,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
三、善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为小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促使其不拘一格,大胆尝试。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起来就很慢。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小学生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这时,教师应该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画得真好!”、“颜色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画到想画,从不敢画到敢画,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
四、抓住小学生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小学生在美术教育中需要使用多种工具和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在整合活动中,经常会遇到教孩子做手工,书上面有准备好的材料,只要沿着轮廓线撕下就可以做东西。刚开始时,我鼓励孩子一起来撕,可是有的孩子很急,一下就撕坏了。我们并没有急于帮助他们,也没有责怪任何一个孩子,而是很耐心的拿上透明胶或者双面胶给他们补上,小声的提醒他:“慢一点。”渐渐地,他们的小手变能干了,很少再有撕坏纸片的现象了。日常的活动中,我们教给幼儿正确的使用剪刀的办法,让小学生学会使用糨糊、双面胶等常用的工具,在老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技能。然而,小学生一日活动排得满满的,如何让小学生有更多的时间进行美工操作活动呢?我和本班的老师商量后,在第二计课堂给小学生提供白纸、彩色纸让幼儿自由画、折叠、撕贴,让小学生自己去摆弄,自己去尝试,自己去发现,在不自觉中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短暂的,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方法将使小学生受益终生。我想只要坚持这样做,在小学生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能力,我们的孩子在美术教育中才能有好的发展,在未来的发展中才能中创造出新的事物,新的方法,新的思路,并不断丰富他们内在的精神世界,创造出新的生命历程。
7. 如何提高美术课堂上学生的动手能力
1、整体的艺术的观察。在自然界中,任何事物都有美的一面,只要我们从不同角度观察总会发现。这就要求学生要培养不同于常人的观察方法,利用个人的理解、品位、情感去观察,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感兴趣,才能有要表现出来的欲望。艺术的观察首先要培养学生面对想要表现的物体,对其个性有一个鲜明的印象,并有总体的把握。在教学中,我总是要求学生对要画的物体做一个形象的比喻,以把握物体的鲜明特征。在其特征鲜明处选择角度去表现。其次要培养学生整体全面得观察,初学的学生往往局部观察,只看表面,这样造成形画不准,素描关系色彩关系不清。解决这个问题,我常用3D做课件,首先建一组静物,利用不同明暗、颜色的泛光灯照射物体,给学生一个直观整体的现象。
2、整体的立体的观察。首先观察物体的长宽高深,从总体上把握形体的大小、形状、特征。注意观察形体的比例、空间、位置、动势,有了这种观察就容易把握住外形,提醒学生在这一阶段不要注意细节,要观察轮廓和形体穿插,将第一感受牢记于心。根据形体空间、比例、第一 感受确定画面的构图。其次观察物体的结构,世间万事万物可以由方体、圆球体、锥体、圆柱体、台体等基本形构成,所以观察形体就是观察形体由哪些基本形构成,基本形式怎样穿插的。例如观察一个瓶子,总体是一个圆柱,各个部位分别由圆柱、圆台、圆柱构成。复杂的形体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分析,例如画一个头像,头概括成卵形,鼻子是锥形贴到卵形上,眼睛是球体嵌在卵形上,嘴是半个圆柱体贴在卵形上,这样就将复杂的形体简单化了,结构也分明了。再次观察物体表面的黑白灰、颜色、质感等。先注意观察大的黑白灰,找出黑白灰的位置,梯度关系;观察大的色调,各个物体表面颜色的变化与整体的协调统一;观察不同质感的物体,例如
8. 在美术课上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天性活泼,有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但是孩子的好动能力是靠后天培养出来的,很多习惯是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形成的。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提高孩子自信心,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小学生的兴趣差异、基础水平不同,提供不同的操作材料,因人而异,善用鼓励,合理安排小学生学习与活动时间,对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和动手协调能力,以及开发孩子的大脑思维,发挥其想象力,大有裨益。在几年的经验探索中,确实收到了很大的成效,孩子更加活泼可爱,能力大有提高。
在二十一世纪,小学生教育的中心主题开始从传统的“学习知识”转向“学会学习”,孩子们需要具备的是独立、自主、自信等个性品质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工活动是操作性强的一项活动,它不仅深得小学生喜爱,而且是开发小学生创造潜能的重要活动形式之一。因此,作为一名小学生教师,更不应该将儿童美术教育简单的理解为教孩子“学画画”,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恰当应用,创造出一种生动活泼,轻松愉快的气氛和情景,在孩子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应给予说理性的知识,而是要真正解放孩子的小手,放开孩子的想象力,及时为不同年龄的孩子提供合适的动手操作的机会,在这个基础上逐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和创造力,做到寓教于乐。
一、设计合理的“导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小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驱动力。营造一个趣味盎然的课堂学习环境,可以吸引小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进行美术活动的学习。美术活动符合幼儿的思维特征,将颜色和形状合为一体,深受小学生的喜爱。但是,在美术活动教学活动中,如果平淡无奇地“导入”,小学生就不会感兴趣,以至于小学生在整个美术教学活动中都处于被动地位,而不是主动地去学习。因此,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设计好其“导入”部分,从而有效的调动小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如:在进行“雨伞”的主题活动中,要教小学生设计漂亮的雨伞,我以故事的形式导入:小猴过生日请朋友们去玩,可下了好大的雨,小动物们都打着漂亮的雨伞去小猴家。。。。。。然后将小动物们打去的雨伞(事先准备的雨伞)给小朋友们看,引导幼儿欣赏,观察雨伞的颜色、形状,然后说我们学校也要搞个雨伞的设计比赛,看谁设计得最漂亮就给他发小红花,这样就调动了小学生的积极性,他们每个人都设计出漂亮的雨伞,看到自己的作品陈列出来,他们个个高兴的不得了。
二、根据不同小学生的不同发展水平,投放不同的操作材料供幼儿选择,促进每个小学生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小精灵儿童网站
小学生是喜欢摆弄的,动手操作是幼儿学习、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为小学生创设可操作性强的环境的同时,根据小学生发展水平的不同,投放了不同水平的可操作材料,培养小学生的动手协调能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水平与爱好用自己的方式来进行美术操作活动,教师再引导幼儿在自身的原有水平上进行大胆的操作和尝试。例如:在美工活动中,能力较强的孩子就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较为复杂的材料;而对能力较弱的孩子教师要引导小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较为简单的材料创作。在进行美术活动《新年贺卡》时,我给小学生提供了彩色的小纸片、漂亮的图案、剪刀、糨糊、水彩笔和白卡片。让小学生在听了老师的要求后,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进行操作,组合粘贴或画出漂亮的图画做一张新年贺卡送给自己喜欢的人。小学生根据意愿开始选择喜欢的材料制作卡片,他们一边做一边还兴奋地说着什么,有的粘贴的鱼,有的粘贴的花,有的是房子和娃娃,有的画的熊猫,有的……。当孩子们拿着自己做的卡片互相欣赏时,洋溢着的是成功的喜悦。
三、善用鼓励性、启发性的语言增强小学生的自信心,为小学生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促使其不拘一格,大胆尝试。
自信心是孩子成长的催化剂,自信心对一个人的各方面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支持作用。一个缺乏自信心的人,便缺乏各种能力发展上的主动积极性,很难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成长起来就很慢。因此,美术教育应该将培养幼儿自信作为教育的前提,以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为基础,从而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创作欲望。当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帮助孩子树立起克服困难的勇气及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在这种自信心的推动下,幼儿的潜能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与发展,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当小学生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这时,教师应该用鼓励语气和欣赏的眼光来评价孩子的作品,努力找到孩子的优点。如:“你瞧,画得真好!”、“颜色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孩子在这样的言语中自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喜爱,渐渐地从不想画到想画,从不敢画到敢画,从不敢给老师看到高举自己的作品。
四、抓住小学生一日活动时间,不断强化小学生的动手动脑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