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上还有哪些有待提高
一、英汉语语言技能修养
首先是基本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英语课程标准对小学毕业生的要求是至少达到二级,那么小学英语教师自身的语言水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比这个二级要求再低。也许有人会觉得强调这一点有些多余:小学英语教师怎么可能达不到小学英语毕业要求的水平呢?可是,如果真的拿课程标准的要求来逐项考核目前在岗的英语教师,也许结果不一定如想象得那么乐观。从课改以来笔者参加过的一些小学教师培训情况看,目前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构成中,转岗和兼课教师占相当大的比例,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小学英语教师队伍,无论从学历水平还是语言能力,恐怕离对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语言要求都还有相当大的距离。许多教师的语音很成问题,说和写的能力也普遍需要加强。对于刚刚开始学外语的小学生来说,先入为主的印象对他们以后的学习影响很大,尤其是语音语调和对一种外语的基本认知。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能做好。现在很多英语教师的教学水平上不去,可能不是“不会教”的问题,而是自身的知识积累就很欠缺,是“没啥可教”的问题。用大家熟悉的一个比喻来说,就是教师的“桶里水不够”,而不是“不会倒”。因此,在组织各种形式的培训时,对教师进行课标理念、教学法、教学技术等培训的同时,非常有必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帮助小学英语教师把英语语言水平提高到起码的底线。语言素养非一日之功,教师也应该利用一切机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此外需要强调的是,汉语修养也不可忽视。虽然英语教师教的是英语,即使有能力全英语授课,良好的汉语的表达能力也应该是英语教师必不可少的素养。况且,从目前情况看,要求小学英语全英语授课,在多数地区还不现实。
二、普通语言学理论修养
这是更进一步的要求。语言学基本理论的修养可以帮助教师在更大的背景上理解和认识英语语言,增强教学中的自觉性。使教师教学中不但知道该怎么做,还知道为什么那么做。当然,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师全面系统地掌握语言学理论是不现实的,也没有必要;但至少应该帮助他们了解一些最基本的和对教学有直接帮助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常识。比如语言的本质和属性,语言的发展与变化,世界语言的简单类型分类和亲属分类,语言结构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语言的对比,语言的精确与模糊,语言和言语,语境对言语意义的影响,语用学常识,以及语言的内部结构(包括语音学知识,词汇学知识,语义学知识,句法学知识和语篇结构知识)等。虽然这些知识不属于中小学英语教学的直接内容,但是对这些问题是不是有一些基本的认识和了解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英语语言和对英语教学的认识,因此也会直接影响到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和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然而,眼下适合中小学英语教师自修语言学的文献资料很不容易找到,如果能组织编写一些内容通俗、形式简明的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读本,对提高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效果应该会有帮助。
三、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
语言从来就不可能离开文化,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教学往往既不能深入又没效率。教英语当然离不开英语文化。英语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培养学习者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单靠语音、词汇、语法、句子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学习了解语言形式之外的更丰富的文化内容。跨文化交际知识、语用意识、文化敏感性是英语教学由“死”到“活”的桥梁。我们知道,任何两种语言中看似对等的东西实际上很少有完全对等的。举最简单的例子,比如一个词什么意思,一句话什么时候能说什么时候不能说,对谁能说对谁不能说,这里面都大有讲究。不是英语的brother就是汉语的“弟弟”,英语的Good morning!就是汉语的“早上好!”。因此,英语教师应该具备跨文化意识,并且在教学中时时向学生渗透这种意识。这样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英语课堂教学更有效,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化敏感,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里也需要特别指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不仅包括英美文化,更应该包括中国的文化, 无论从教师的自身修养,还是从英语教学的需要来说,基本的中国文化修养都是中小学英语教师的必修课。
四、二语习得与教学法修养
如果说前面的三点主要是帮助中小学英语教师把握英语教学“教什么”的问题,那么第二语言习得知识和教学法修养则是为了帮助教师解决“怎么教更好”的问题。要成为一个比较合格的英语教师,除了自身的语言文化修养之外,教师还需要了解熟悉第二语言学习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了解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一些外语教学法流派,包括语音教学、词汇教学和句法结构教学的常用方法以及培养听、说、读、写能力的常用技巧。要了解这些教学流派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基础和当时特定的语言教学需要,这样便于理解把握各种语言教学流派的长处和局限性。在吸收借鉴的时候也更有依据。在此基础上,教师才能再结合教学实践,摸索出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形成一些有效的教学技巧。有了这些理论指导,在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就会有更多的根据,安排教学步骤设计教学活动时也会更灵活多样。
需要注意的是,二语习得理论和目前常提到的教学法如听说法、交际教学法、任务法等,多数都是从西方引介到国内英语教学中来的,这就有一个理论与实践的结和本土化的问题。实际上,根本不会存在普遍适用的“最先进的教学法”或者什么“外语教学的最优模式”。无论什么教学法都会有它的适用环境和对象,也都会有其局限性。对于教学法理论,特别是国外的理论,要学习要引进,更要思考要辨别。谈到教学法的改进,人们很容易自觉不自觉地陷入“赶时髦”的怪圈,比如认为新的教学法就是先进的,就是好的;认为传统的就是过时的,就是落后的。这是一种很不理性的认识。理性的态度应该是在了解熟悉各种理论方法的基础上,具体分析当地的教学实际,包括教师本身的条件、教学环境、课时、教材、学生的接受能力和需求等,对各种方法进行筛选和合理吸收,并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尝试、不断调整,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策略和风格。
五、教育学与心理学修养
教学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不可能一厢情愿地安排和实施自己的教学计划。要达成教学目标,教师的努力最终还必须通过学生来实现,只有学生“爱学”又“会学”,教师的“教”才有效。这就要求教师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和技能,这样就等于掌握了一种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比如要让学生“爱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从多个侧面入手,让学生喜欢英语老师、激发动机和内驱力、引起注意、培养和保持兴趣、正确运用批评与表扬、保护学生自尊心、根据学生的不同个性特征因材施教等等。再如,要解决让学生“会学”的问题,教师需要针对学生认知发展水平进行学习策略的指导,合理分配注意、利用遗忘规律安排复习、形象思维的运用、多感官的刺激等等。这些都依赖教育心理学、儿童发展心理学、学习心理学和语言心理学的知识。比如儿童发展心理学知识有助于教师了解各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包括记忆、注意、兴趣、爱好、动机水平、意志品质、创新能力、伙伴关系、个性特征与家长的关系等。这些又是指导中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具体问题的重要根据。比如小学语音教学中教不教音标,什么时候以怎么样的方式教,什么时候开始要求写,语法讲不讲,讲到什么程度等等具体问题,都需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的依据。
教育学心理学素养不仅在微观的技术层面为教师的教学行为提供支持,同时也对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有深层的影响。它实际上是上面所谈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的理论基础,帮助解决“为什么这么教”的问题。另外,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一样,中小学英语教师在教书之外同样肩负着育人的重任,如果没有一定的教育学和心理学修养,恐怕很难胜任这一工作。而且,这一修养也有利于教师更客观地了解自己,提高反思能力,有利于“教学相长”和教师自身的“终身学习”和发展。
六、人格魅力与师德修养
以上谈了教师的“能教”和“会教”的问题,最后谈“德”的问题。“德者,才之帅也”,没有师德,教师的“能教”和“会教”之“才”便没有了“帅”,教师的其他修养也就因此失去了灵魂。教师劳动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他对被教育者施加的任何影响都不可避免地伴随着某种情感因素,师生的交流是灵魂与灵魂的交流,“真教育是心心相应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的深处”(陶行知)。作为一种精神生产,教师的劳动对学生的影响往往是自然的,不易察觉的。教师的品德和智慧、教师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巨大的教育价值。师德修养是所有修养的第一前提,在各个层次的教师培训中都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然而目前的教师培训重视技术层面的东西更多,对师德修养似乎有所忽视。对此也曾有人疾呼:教师培训所注重的不应该是一招一式,不应该是教学的技能、教学的模式,而主要应该是教育的理想、教育的信念、教育的境界、教育的追求,是不断地去唤醒、激活和弘扬存在与每个教师心中的“教育智慧”。
师德修养的内涵丰富而深远,难以简单地言说,这里只举其一二。(1)高尚的品德。没有崇高的品德就不可能有吸引学生的人格魅力,即使专业知识和能力很高,也不足成为优秀教师。健康的身心,积极的人生态度,是教师品德的基础。有调查显示,目前中小学教师队伍中有各种心理问题的比例之大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程度[1]。这一方面需要全社会对教师和教育事业更多的支持和关注,另一方面也需要教师自觉地学习和锻炼,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和精神境界。(2)永恒的爱心。“爱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关爱每个学生是对教师的起码要求。陶行知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但是,实际教学实践中,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能遵循这一原则并不容易。“赏识教育”和“理解教育”引起的巨大反响,正能说明社会对爱的教育的企盼。(3)严谨与敬业。学生对教师不是“听其言而信其道”而是“观其行而亲其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效仿的榜样,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严谨的教师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楷模。只有敬业的教师才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学生。(4)开放的心态与创新的意识。知识和信息时代要求教师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跟上时代的发展。脑筋僵化、知识陈旧的教师不可能抓住学生的心。“教学相长”不是教师被学生的需要逼着学习,而是教师自主学习。终身学习不仅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对每个教师的要求。
六个方面虽然是分开来陈说的,教师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阶段性地学习和训练。但实际上它们在教学实践中起作用的时候是综合在一起的,在教师的能力结构中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六个方面都很重要,其中语言能力是基础,而师德是其他所有修养的灵魂。
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与语文数学教师相比英语教师的整体素质更急需提高,诸如英语师范教育课程内容的更新和培养模式的优化,在岗英语教师培训的内容形式和保障机制,简洁而针对性强的教师培训资源的开发等等问题,还需要更细致的研究。在这种情况下,在岗教师积极培养和提高自主学习、自觉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就可能成为及时的补偿。
② 小学英语教学目标举例 从知识 技能 情感三个方面 至少五个 英文版 谢谢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今天,我们在关注教材教法及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同时,未能对学生的情感方面予以应有的重视。早在1987年我国学者张正东就把“注重情感因素,排除心理障碍”视作英语教学原则之一。刘学惠(1988)也曾撰文指出,重视外语教学的情感因素,不应仅仅出于手段和策略考虑,而应同时从外语教学目的本身来考虑,并呼吁 “将发展情感作为外语教学目的之一写进有关文件”。时至本世纪之初, “情感态度”作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目标之一已写入教育部颁布的《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标》)。本文试图对此作理论探究,以期为基础教育英语课程改革更好地实施情感教学提供理论支持。
一、 情感及情感目标
作为人类所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情感是人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所持有的态度体验,是以客观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为中介的反映。人的情感与认知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过程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同时,情感又对人的认知行为起着积极和消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当人处于某种消极的情感状态时,认知活动自行停止,即便不停止,认知活动也不会有什么实际效果(Arnold,1999)。
情感不仅仅是教学手段,而应首先作为教学目标来优化教学。以布卢姆为代表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创立者们构建了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位一体的教育目标体系(克拉斯沃尔等,1989)。其中,情感目标在教学活动中的发展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及价值体系的性格化五个层次。层层递进、紧密衔接的情感心理的内化和升华过程形成一个动态的目标体系,从单纯的接受开始,经过一系列的复杂阶段,最后达到性格化。情感目标的渐进性表明教学活动中目标实现的不可逾越性,即:学生必须在达到某个水平后,才能在下一个较高的水平上进行活动。布卢姆等人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出现标志着情感因素获得了与认知因素一样具有作为教学目标来考虑的重要地位。
二、 英语课程目标中的情感态度
《课标》指出:情感态度是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保持积极的情感态度是英语学习成功的关键。教师应在教学中,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与健康向上的品格。通过英语课程,增强祖国意识,拓展国际视野。
情感态度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只有对自己与他人、对英语及其文化、对英语学习抱有积极的情感态度,才能保持英语学习的动力并不断取得进步。《课标》中所列的都是一些积极的情感,即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还包括一些消极的因素,如焦虑、抑制、过于内向、害羞、胆怯、缺乏学习动机等,这些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帮助学生克服的情感因素。
《课标》还对不同学段的情感目标做了一定程度的细分,这符合不同年龄段学生情感发展的渐进性与差异性的特点。在小学阶段,关键是让学生体会学习英语的乐趣,使英语学习成为低龄儿童心智发展的一部分,而不宜过多地强调学习英语的实际作用,特别是不要过分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进入初中阶段后,可以逐步引导学生认识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要注意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中表现的情感态度与英语学习的结果有密切关系,要特别关注英语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在高中阶段,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提高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发展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增进跨文化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全面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与其他学科领域相比,语言与情感态度的关系更为密切,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语言来表达和传递。因此,英语课程在发展学生的情感态度方面发挥着特有的作用。目前,我们关注语言学习中的情感问题,特别是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之一,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Arnold,1999)。第一,解决情感问题有助于提高语言学习效果。消极情感影响学习潜力的正常发挥。如果学习者受消极情感影响太大,再好的教师、教材、教法也无济于事。与此相反,积极情感(如自尊、自信、移情、动机、愉快、惊喜等)能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Brown(1987)从他本人及别人的研究成果中得出结论,即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语学习者都可归咎于各种各样的情感障碍。第二,解决情感问题也是促进人的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从这个意义上说,情感已经不是语言教学的问题,甚至不是教育本身的问题,而是人的发展问题。但过去的教育过于强调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却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情感空白”。与其他学科一样,语言教育也应以促进人的发展为目标,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情感融入到日常的教育教学之中。
三、 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
(一)情感的神经生物基础
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各种感知系统获得信息,神经科学家认为这些信息就是各种各样的刺激。大脑是一切认知活动发生的场所,而认知过程又是神经中枢发挥作用的过程。Schumann(1994)认为人的认知活动的发生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对刺激的情感评估,对刺激作出反应,刺激在记忆中作为信息保留下来,在行为活动中对信息的再次利用(提取)。在对信息感知和作出反应之间,有一个对信息进行评估的过程,即刺激的情感评估。在肯定或否定的情感评估的背后有一个神经生物系统在起作用,它判断刺激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学习动机。如果神经生物系统认为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学习情感和动机,就对刺激作出肯定评估;否则作出否定评估。就语言学习而言,肯定的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的评估阻碍语言学习。
情绪心理学家Scherer对刺激评估的标准曾展开广泛的研究,发现人的大脑进行刺激评估时参照五个方面:刺激的新奇度,刺激带来的愉快感,刺激与目标和需要的关系,对刺激的应付能力,刺激带来的自我及社会形象。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专家调查学习动机时也发现,肯定评估促进语言学习,否定评估阻碍语言学习。
可见,人的情感有其神经生物基础,并对语言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在外语教学过程中,应力求使来自外界的语言刺激符合学习者的内在情感与动机,促进肯定评估的形成。
(二)人本主义心理学的教育教学观
20世纪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Carl Rogers将其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教学领域,从发展学生潜能的教育目的出发,提出了以“真诚、尊重和理解”为特征、“以学生为中心”、促进有意义学习的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
Rogers认为,情感和认知是人类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彼此融为一体。理想的教育就是要培养“身体、心智、情感、精神、心力融为一体”的人,既用认知的方式也用情感的方式行事的知情合一的“完人”。所以,现实的教育目标应是“促进变化和学习,培养能够适应变化、知道如何学习的人”(Rogers, 1983)。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应该创造一种特殊的心理氛围,使学生感到自由和安全,可以任意发挥好奇心,不怕错误和失败,既可以从书本和老师那里学习,也可以从环境、同学和个人经验中学习。“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是自由的,而自由学习必须是有意义的。所谓有意义学习,不仅是一种增长知识的学习,而且是一种与个人各部分经验都融合在一起的学习,是一种使个体的行为、态度、个性以及在未来选择行动方针时发生重大变化的学习。“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了逻辑和直觉、理智和情感、概念和经验、观念和意义。若我们以这种方式来学习,便会变成完整的人”(Rogers,1983)。
人本主义教育教学观突出了情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这正是英语教学应当借鉴之处。
(三)语言习得中的情感过滤
情感过滤这个概念最初由Dulay和 Burt提出,旨在说明情感因素对语言输入起着过滤的作用(1977)。Krashen在此基础上将其发展为情感过滤假设,认为“情感过滤是阻止语言习得者完全吸收所获得的可理解输入的一种心理障碍”(1985)。可理解输入只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第二语言习得的进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它包括动机、自信心和焦虑程度(Krashen, 1982, 1985)。Krashen将情感因素看作是可调节的“过滤器”。语言输入只有通过过滤器才能到达大脑中的语言习得机制,并为大脑所吸收,最终发展成为习得能力。
Krashen的情感过滤假设至少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起着不容忽视或低估的作用。情感对语言学习的影响至少和认知因素一样大,甚至更大(Stern, 1983)。强化学生的语言学习动机,增强自信心,创设低焦虑的心理空间和学习氛围是我们从中获得的最基本的启示。
(四)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信息简单地从外到内的单向输入,而是通过新信息与学习者原有的知识经验双向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即学习是学习者与学习环境之间互动的过程。它强调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借助于他人和环境的帮助,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过程,注意并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肖川, 1998)。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体。教师作为学生建构意义的促进者,在教学过程中至少应发挥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形成稳定的学习动机;重视学生的健康情感的培养;通过师生间的平等对话与意义协商,促进协作学习。
Vygotsky(1986)从认知结构的性质与发展条件等方面提出了学习者认知能力“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进一步丰富、发展了建构主义理论,为其具体应用于实际教学过程创造了条件。“最近发展区”是指比学习者现有知识技能略高出一个层次、经他人协助后方可达到的水平。同样,在学习者的情感世界中,也应存在相应的“最近发展区”。和认知行为一样,学习者对语言学习的动机、信心或焦虑等情感态度不会在短期内发生突变,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作为一个教学目标,通过师生交互活动,使得各个情感因子在其“最近发展区”起着微妙的变化,朝着既定的情感目标发展。
四、 结语本文着重探讨了情感态度作为英语课程目标的理论依据。在我国英语作为外语教学背景下的课堂教学中,情感、认知与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仍待进一步论证。对英语教师运用情感因素的教学状况及学生对待英语学习的情感态度急待展开大范围的调查,从而正视一定程度上存在的重知轻情的教学现状,以期更好地发挥积极情感态度对外语教学的促进作用。在神经生物学、教育心理学及语言习得学等理论背景支持下,开展情感教学的课堂实验研究,积极推进英语课程的实施,是广大课程实施者面对的一个全新课题。
③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课堂教学技能
首先要语音语调标准。其次是肢体语言与课堂表演能力。
④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能力
英语教学基本技能,分析教材、研备教材的能力,了解学生英语习得基础以及学习英语的能力----
⑤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什么条件
一、要有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和纯正的语音、语调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向学生传授英语知识,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语言技能训练。这就要求教师首先要有扎实的英语语音、词汇、语法、语义、语用等专业知识和较高的听、说、读、写、译水平及跨文化交际的素养。同时,儿童学外语,一个主要优势是在语音方面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儿童语言模仿能力强,有较好的语音能力,但准确的语音、语调只能通过模仿准确的发音而获得。这就要求教师语音、语调必须纯正、规范。因为孩子一旦模仿了不标准的语音、语调,形成了错误的发音习惯,就难以纠正,会给中学及今后的英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小学英语教师一定要过好语音关。二、要掌握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小学英语教师除了要掌握较为扎实的英语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没有理论指导的教学是盲目的教学。我国外语教学中存在的“废时较多,收效较低”的状况是与英语教师缺乏必要的教育理知识有直接关系的。长期的实践和理论研究证明:外语教学应该以学习者为中心,根据学习者个体认知差异,结合语言教学的规律和特点,科学有效地培养学习者的第二语言应用能力。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是激发兴趣,培养自信心,为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基础。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因此,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和引导有益的学习动机。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使各种类型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小学英语教学要适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征。小学生记忆力强,活泼好动,勇于表现,学习主动性强,教师要充分适应孩子的特点,开展孩子们喜爱的一些教学活动,如:歌曲、游戏、角色表演、短剧等形式,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使外语教学达到最优化。小学英语教师还必须了解外语教学理论,了解外语教学中的流派和一些教学法,如:听说法、翻译法、全身反应法等产生的背景及其长处与不足,了解外语教学模式及外语教学的新动向。三、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知识水平一旦达到某一程度,教学效果就不再随知识水平的提高而上升。从中我们可以知道,教师除了应具备一定的文化水平、教育教学理论外,更要具备高超的教学能力,尤其是小学英语教学,它对教师的学术水平要求远不如技艺水平要求高。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要有高超的教学能力,首先,要有扎实过硬的教学基本功(一般包括听、说、读、写、演、唱、画等几个方面)。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有助于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而且能启迪学生智慧,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和性情陶冶。随着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师还必须能够用多种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其次,教师要能灵活地、创造性地处理教材,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死教教材。此外,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在教学中积极鼓励学生,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学习兴趣。高超的教学能力、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根本保证。四、要有较强的教学研究能力英语教学研究是英语教学发展的基础,是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前提条件。新的课程改革形式要求英语教师,不应只做一名知识的传播者,而应立志做一名研究者,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探索研究的过程,教师与研究者一样,也应具有理解能力、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师只凭个人经验和悟性是远远不够的,是不能有效地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各种问题的。英语教师和其他学科教师一样,需要通过对自己教学实践的反思、分析和研究,修正、改变一些不正确的观念;通过对一个具体的,局部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解决日常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学会在实践中验证别人的发现,形成自己的理念,提高教学质量。
⑥ 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教学设计技能
一、加强英文书写教学技能训练
英文书写有多种字体,匀笔斜体行书是当今流行的一种字体,具有笔画清楚、字形简单、与印刷体相近、易学易认等特点,谈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的教学设计技能。英文书写技能指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匀笔斜体行书字母的大小写笔顺、规格和书写方法,以及按照格式熟练地进行硬笔书写的技能。能否写规范、流畅和比较美观的英文匀笔斜体行书,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书写习惯,因此,此技能是一名合格的英语教师必备的职业基本功。
英文书写的原则和要求:
1.书写姿势正确;
2.字母笔顺规范;
3.字母形体圆润、工整;
4.字母大小均匀;
5.字母倾斜度一致;
6.书写平行整齐;
7.字母、单词和行的间隔适度;
8.标点符号和缩进等符合格式要求。
二、加强英文歌曲教唱技能训练
学唱英文歌曲技能是指在英语教师的帮助下学习演唱英文歌曲的技能。英语语音语调的训练及朗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音高、音长、重音、节奏、速度、连读、失去爆破等知识和技能。学唱英文歌曲不但能自然而然地学习这些知识和技能,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陶冶情操、活跃课堂教学和课余生活、寓教于乐,是英语教学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唱英文歌曲是英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职业技能。利用唱歌来教英语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内容巧妙地利用英语歌曲进行英语教学,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减轻疲劳,消除紧张,激发学生的兴趣,又可以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提高学习效率和口语流利程度,还有利于营造一种轻松自如、快乐学习的氛围。
教唱英文歌曲的要求:
1.理解歌曲教学的目的;
2.理解歌词词义和歌曲风格;
3.英文发音准确;
4.掌握好曲调节秦、音高、音长和速度;
5.能运用录音机、多媒体学唱;
6.逐步学会简谱,掌握独立视唱的技能;
7.能在全班同学面前独立演唱;
8.演唱时音量适中、姿态自然、有表情。
从英语教学的角度,我们把英语歌曲分成教学歌曲和欣赏歌曲两类。教学歌曲主要指为达到某一教学目的而选教的歌曲,如为练习某一音素、语法结构、某一课生词等而编写的歌曲。它们一般较简短,容易上口,有不少是从流行较广的歌曲改词而得。欣赏歌曲是指教师为了提高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节奏感以及掌握音高、音长、音重等知识和技能而选教的曲调优美、广为流行的歌曲。
1.选择歌曲符合教学需要和学生水平;
2.会完整、熟练演唱所教歌曲;
3.理解并能解释歌曲的教学目的、歌曲风格和歌词词意;
4.分析的解决歌词中教学重点和难读、难唱点;
5.会逐句教唱、全曲带唱和起唱;
6.注意观察,及时调整教学步骤和进度;
7.学会用手打拍子和指挥;
8.学会根据教学需要进行歌曲改词;
9.尽量利用录音机、录像机、投影仪或多媒体辅助教唱;
10.教唱时音量适当,姿态自然,表情丰富。
三、加强英语游戏组织技能训练
英语教学游戏是指以辅助英语教学为目的、用英语进行交流、在英语课堂或课外活动中广泛运用的游戏。它能紧扣青少年好玩、好动、好胜的心理特点,充分调动他们的非智力因素和潜意识,将英语教学交际化、游戏化,寓教于乐,让他们在愉快的情感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学习,从而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和效率。学习英语教学游戏不仅能使自己的英语学习的方法多样化,还为下一课的英语教学游戏的组织技能训练打下基础。
学习英语教学游戏的原则和要求:
1.游戏开始前应明确游戏的内容和规则;
2.游戏过程中要仔细观察教师如何组织游戏;
3.游戏结束时认真思考和总结游戏的目的和效果;
4.整个游戏过程中用英语交际;
5.积极思考,举一反三,提出游戏玩法上的建议。
组织英语教学游戏是指在课堂或课外活动中结合教学的需要组织学生开展英语游戏活动。组织英语教学游戏可以增进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信心,有利于学生克服腼腆羞怯的心理障碍,养成大胆说英语的习惯,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英语教学游戏组织技能是整个英语教学艺术的一部分,需要认真学习,熟练掌握。
组织英语教学游戏的原则和要求:
1.选择游戏时考虑游戏的目的、难度、对象、场地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2.结合教学的需要对内容、规则和对象进行必要的调整;
3.游戏开始前用简洁的话语让学生明确游戏的内容和规则;
4.游戏过程中要注意监控,随时调整布局和进度;
5.游戏结束时用简洁的话语认真总结,奖励优胜者,同时纠正普遍性错误,以提高游戏的教学效果;
6.整个游戏过程中用英语交际,但在交代游戏规则时如有必要,可用母语复述;
7.强调全员参与,防止少数人代替全班(组);
8.结合教学实际和当时当地的条件,创造和组织新的教学游戏。
四、加强简笔画辅助教学技能训练
简笔画是用简单的线条和几何图形来概括各种事物形象的“写意”的绘画艺术。它简单、快捷、易学、易画,形象直观;而且风趣、幽默,寥寥几笔就能表达很多的信息,引发丰富的联想。将简笔画应用于教学可以使课堂妙趣横生,学生直接理解所学英语,视听结合,印象深刻,是英语教师直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学会画简笔化是用简笔化辅助英语教学的基础。只有熟练地掌握简笔化技巧,才能在课堂上应用自如,提高教学效果。
画简笔化的原则和要求:
1.画线条的技能是基本功,要求横平、竖直,下笔有力,图形鲜明;
2.先临摹后创作,临摹时看一眼画几笔,然后默画;
3.突出“简字”,笔画宁少勿多,几笔勾出物体的形态;
4.尽量使用直线或几何图形,减少曲线或复杂立体图形;
5.用手画,不得采用直尺或圆规等工具;
6.要主义观察,抓住事物特征;
7.注意远近大小,画出透视效果;
8.在黑板作图时注意身体不要遮挡画面。
9.根据教学内容需要创作简笔化。
五、常规教具制作与电教仪器使用技能
常规教具是指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经常使用的辅助教学工具,如黑板、挂图、实物和模型等(电化教学中的软硬件将单列训练)。它是教师生动活泼地组织教学、简捷高效地表情达意的不可缺少的手段。制作和使用常规教具的技能是英语教师的一项必备的本领,它将有助于教师(特别是电教条件较差地区的教师)上好英语课。
制作和使用常规教具的原则和要求:
1.就地取材,如收集商标、广告、玩具和包装盒等;
2.结合授课的需要制作不同种类的教具;
3.教具制作要简便、经济、适用;
4.教具的大小、颜色和构图要恰当
5.教学中教具使用少而精,注意时机和频率;
6.教学中教具使用方法恰当;
7.收集、制作、购置的教具要贴上标签、分类编号、妥善保管。
六、备课技能
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技能
制订学期教学计划是对一学期教学工作的规划和设计。制订教学计划一定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根本,从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其内容主要包括确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规定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教学活动,分配授课时数,制定相关措施等。学期教学计划对教师一个学期教学工作起具体指导和约束作用,使教学活动安排有序,增强目的性,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制订学期教学计划的原则和要求:
1.熟悉和领会《教学大纲》实质,以《大纲》为依据制订各项目标、要求;
2.钻研所用教材,注意其纵横联系,确定重难点,合理分配时间;
3.从学校办学条件、学生英语水平、人数等各方面因素以及师资力量等实际情况出发,确定教学内容和进度;
4.计划要留有余地,确定教学目标要着眼全班,分类要求和指导;
5.适当讲授语言知识,突出语言基本技能训练;
6.注重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培养创造能力;
7.体现教育、教养和教学统一,开发学生智力和非力因素,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贯穿教学全过程;
8.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
9.定期检查,分析教学情况,及时反馈,提高教学效果
学期教学计划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
1.本学期基本情况分析:如学生英语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情况分析;教学条件分析;教学大纲对本学期的要求和本学期教材的内容、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2.教学指导思想:根据以上的分析,制订出本学期教学工作的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和工作的方针、原则;
3.教学内容和进度安排:用如下表格的形式,列出时间进度、教学内容、重、难点和侧重点等。
4.具体实施措施:如要开展的课外活动,如何创造英语学习环境;如何了解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要求以便及时调整教学;如何加强学习方法指导,提高学习效率;以及单元测试、期中期末考试的时间、内容和组织的大致安排。
备课和写教案技能:
备课是指教师上课的全部准备工作。备课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前提,也是教师自身学习、提高和完善的重要过程。因为教学对象、内容、方法与手段都在不断变化和更新,教师只有认真备好课,才能制定出周密的上课计划,妥当地安排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和时间,胸有成竹,运用自如地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
教案是教师根据大纲、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所制订的施教方案,它是教师充分备课所形成的书面成果,是进行课堂教学的依据。写好教案是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步。备课和写教案技能是英语教师的必备技能之一。
备课的内容和要求:
1.备教材
1)能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和背诵课文;
2)能解释(尽量用学生学过的词汇)新词汇的词义和课文中的长难句;
3)能用英语对课文的要点进行提问;
4)能熟练地复述、改写课文,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5)能灵活地组织学生对新语言材料进行机械性操练、意义练习和交际性练习;
6)做完口笔头全部练习题,预见学生做作业时可能出现的难点和问题,并作好提示讲解的准备。
2.备学生
根据座谈、课堂提问、作业、测试以及课外辅导所了解到的情况,研究分析学生的学习水平、接受能力、学习方法、学习风格和学习态度,选择相应的训练形式和训练对象,有针对性的组织学生进行练习。在决定教学方法和训练步骤时要考虑到:
1)哪些旧知识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掌握?(新课导人时要复习)
2)哪些学生主动性不强,自制力差?(机械性练习时要多加督促)
3)哪些学生信心不足、羞怯y(要启发和帮助他们成功地进行意义练习,获取成功的喜悦和满足,要多表场)
4)由于母语、文化以及思维方式的差异,学生在接受新语言材料时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和障碍?
3.备方法
在备教材、备学生的基础上,找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安排教学步骤,让学生从已知到未知,轻松愉快接受知识的传授;进行技能训练要选择适当的途径和方法突破难点。由于JEPC采用的是交际教学的新模式,教学中应力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的统一,语言知识的传授同听、说、读、写能力培养统一,教学活动以语言实践为主,学习的语言材料以语音、词汇和语法综合为主,以语言形式、内容、功能统一的语篇为主,按导入、呈现、演示、操练(意义练习、交际性练习)、巩固几种步骤交叉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具体要求是:
1)要有生动、活泼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人设计;
2)采取最佳的呈现新语言材料的形式和方法,快节奏地组织全班学生参与练习活动,用交际的手段启发学生思维,适时引导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或演绎,把语言内容同语言形式统一起来,把意义和功能统一起来,坚持精讲多练;
3)拟定课堂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各个步骤之间的衔接方式,通过恰当的起承转合把各项教学活动汇为有机、和谐的整体;
4)选择和准备必需的直观教具和电教设备,如投影仪、录音机、放像机等。
4.备练习
英语课堂教学“是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所以精心设计听、说、读、写的训练方法、步骤和语言材料至关重要。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训练的方式和步骤要根据教学目的而定。听、说、读、写各教学阶段可以有所侧重,但尽量综合进行;
2)训练要从易到难,由浅入深,按控制性、半控制性和开放性的不同层次来组织;
3)适当地变换形式和方法,其内容要与学生的学习、生活联系起来,以便激发学生的兴趣;
4)要保证全班学生都参加练习,使各类学生都有机会练,都有收获。
七、英语课堂教学技能
(一)课堂教学语言技能
课堂教学语言是指英语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所用的语言,它是一种以口头形式为主,书面语与形体语等配合和综合运用的特殊语言系统。教师既通过它来叙述、讲解知识,组织指挥教学活动,又用它来开发智力、感染情绪,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它既是一种工作手段,也是对学生进行听力和口语训练的内容和方式。
课堂教学语言的原则:
1.尽量多用英语组织教学;
2.尽量用浅显、明白、学生能听懂的英语;
3.注意课堂用语表达的规范性;
4.注意观察学生表情、调整语速、重复重点和难点;
5.配合以眼神、表情和形体语言,形象生动地描述和讲解;
6.对于讲解中的生词、难点、重点,应配合以板书;
7.与其他教学手段如直观教具、简笔画、电教等密切结合;
8.注意语言的启发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求知欲和应答主动性;
9.注意语言的韵律和节奏感,快、慢、高、低符合教学内容需要;
10.注意发音用嗓的技巧,音量以后排学生能听清为度,音质优美、圆润、悦耳,具有穿透性。
课堂教学语言基本要求:
1.音调正确
2.清楚规范
3.语速适当
4.音量悦耳
5.与书面语、形体语相互配合
(二)板书技能
板书是指教师在课堂黑板上对教学内容进行高度概括,提纲挈领地反映教学内容的书面语言。备课中精心设计的写在黑板正中的部分叫正板书;为了防止或弥补学生听不清或听不懂、作为正板书的补充或注脚而随时写在黑板两侧的部分叫副板书。板书可以更深刻、全面地揭示教学内容,体现知识结构和讲与练的程序;使学生听觉和视觉结合,理解更准确、迅速,记忆更牢固。还可以启发、引导和调节学生的思维。
板书的原则和要求:
1.目的性——与当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
2.针对性——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水平; ’
3.概括性——抓住重点和关键词、短语、句子,提纲挈领;
4.条理性——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对比关系,线索清楚分明,整齐、清晰、醒目。切忌随心所欲,内容混杂不清;
5.计划性——正板书、副板书、字母与字母、词与词、句与句、行与行之间的距离恰当,布局合理;
6.灵活性——形式多样,富有色彩感;
7.示范性——书写工整、正确、规范,对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学习习惯有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8.协调性——边演示讲解,边板书,体态动作协调。
(三)导人技能
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和活动开始时,组织学生进行课前和心理准备和知识准备,引导学生进人学习的行为方式。用正确而巧妙的方法进行导人,可以创造良好的英语氛围,安定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指定的教学任务和程序中来。
导人的原则和要求:
1.用英语的声、像、图片和文字形式创造英语氛围;
2.方式方法力求新奇、多变、引人人胜、避免刻板、单调;
3.要迅速抑制与英语教学无关或有害的其它活动;
4.尽量不使用母语;
5.复习内容和形式要针对性强,照顾大多数;
6.重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要过多纠错;
7.交际性强;
8.时间适量;
9.根据新的语言材料来确定导人的内容和形式,使之能自然过渡到呈现阶段。
(四)呈现演示技能
呈现演示是教师运用多种手段,如讲解、简笔画、挂图、手势、实物对话表演、录音机、录像机等创造情景与环境,介绍新的目的语言材料(综合语音、语调、意义、书面形式及功能),指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传递教学信息的行为方式。呈现演示过程中,教师既是讲解员,也是示范表演者。清楚生动地呈现演示,有利于学生准确、快速地获取新的语言材料和知识。
呈现演示的原则和要求:
1.呈现演示的方式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对象来定;
2.语言要简洁易懂,一般不用学生未学过的词汇;
3.要富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4.尽量使用英语,必要时使用母语;
5.把利用环境和创造情景统一起来;
(五)机械性操练组织技能 ,
机械性操练是指在呈现新的语言材料之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以模仿记忆为主的控制性反复练习,它包括跟读、朗读词语和句子以及简单的替换练习等,以便形成正确的语言习惯,达到准确、熟练地掌握语言的形式与内容,为意义练习和交际性练习打下基础。
机械性操练的原则和要求:
1.清晰、准确地交代操练的内容、方式和要求;
2.根据不同的语言材料和不同程度的学生选择适当的操练方式;
3.由易到难、先简后繁、先合后分、循序渐进地进行操练;
4.注意受训面要广,无冷角、死角现象;
5.准确地把握操练的时间和火候;
6.恰当地运用手势、眼神等手段,高效地指挥训练;
7.创造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敢于开口、积极操练。
八、作业批改与学习辅导技能
布置作业是教师的常规工作之一,是培养学生独立应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课内所获知识和技能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通过布置与批改作业,可以及时让学生复习和巩固课堂所学内容,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了解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补救。
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原则与要求:
1.紧扣课堂教学内容,落实教学重点、难点的练习;
2.形式灵活多样,精当、实用;
3.难度、份量适中;
4.把握好下课前布置作业的时间;
5.布置作业时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
6.作业批改符号、缩略语和格式正确、统一;
7.批语简明,针对性强,书写规范;
8.做好批改记录;
9.批改后及时讲评作业。
除了以上谈到的几点建议和特殊的技能外,教师还应加强常规的备课技能和教态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积累教学经验,丰富教学内容,扩展教学视野,提高教学水平,促使学生德、智、体全面健康发展。
⑦ 小学英语教学技能 王丽春著里面的案例都是比较规范的吗
小学英语教学技能 王丽春著里面的案例都是比较规范
在我的教学工作中,作为一名教师,内我容总认为要做个有心人,让数学真正成为学生愿学、乐学的学科,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探索、实践的空间和时间,才能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积极性;才能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⑧ 新课程下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怎样的教育教学能力
如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一、新课改下,教师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应用的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当前教学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实现现代教育和新课程改革。信息技术在现代教育中会从不同维度同时刺激人们的多种认知感官,使学习者更容易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教师要从观念上更新、理解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要具备良好的信息技术操作技能,以人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工作中的有效应用,才能实现自身职业专业化的全面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以信息技术为环境、手段、途径、方式和方法,促使教师在专业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等方面不断完善的一个系统的、复杂过程。
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信息技术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升,促进教师专业知识更新和知识结构优化,如学科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学科教学法知识、教学管理知识、教研教改知识,以及教育技术知识引发等。提高教师绩效、教育变革和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可以对检索工具的应用,远程协助,交流社区,游戏平台,电子期刊、教育网站、网络投稿、投票、网络课程、教育资源库、教师网联、教师博客圈等进行网络化学习与利用。另外还有课改示范课、学科带头人观摩课,
配套课件作品,各校名师教案、课堂设计、教研论文,以及电子图书馆等丰富的优秀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的讲备课、教研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源支持。
二、多实践,通过继续教育培训、信息教育培训等途径,加快教师专业发展进程
教育部门每年都组织教师大量开展现代化教育理论学习,方式灵活,如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介绍现代化教育改革的趋势,提高教师教育信息化观念。还通过听课评课、实践反思、教学研究,更新补充知识、提高技巧,不断扩展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依靠信息网络技术,最大限度地吸纳借鉴成功的教育教学模式,迅速投入实践,并在网络上公开交流探讨,有效提升专业技能。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利用网络,可实现不同空间,不同时间,不同层次的专业技能提升。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中各要素进行优化组合、互为作用,以发挥教学系统的最大效益。
教师的专业发展对信息化教学的质量和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专业化的成长,要求每位教师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在信息技术环境和资源支持下的远程自我提升学习。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层次、方式,有选择地修炼。教师的教育观和专业知识的更新,及对信息技术掌握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方式的变革都有着很大的影响。教师直接可以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过程的反思性实践,通过网络观摩优秀的视频教学案例,还影响着教师制度建设的完善,教师的终身学习与自我发展。
三、学以致用,利用信息技术资源优化教学
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学以致用。这些技术手段的运用对于教师来说,既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又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丰富了教育信息资源以及促进了教育手段的多样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主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起着顶梁柱的作用。通过教师个人对一个主题下的相关教学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分析、认识、反思,通过他人的评价和建议等,使教师个人对教学过程、教学目标的达成度都有一个深入地总结、反思以及对未来教学计划的预期安排,并通过数字化的形式加以表现。这样,教师可以清楚地了解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将内隐性的经验外显化,成功实现个人的知识管理,促进个体专业成熟。
第2/4页
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教学准备的重要工具,推动了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变革,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从备课查找资料,到设计、制作教学软件都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工作效率和质量等综合专业素质的提升。在学科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来创设教学环境、改变教学行为,使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要实现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融合”。 教师教学中运用各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可以充分调动各种教学媒体的光、音、色等信息输出功能,立体地刺激学生多种感官参与认识活动,使抽象变得具体,使复杂变得简明,使不可见变为可见,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创新,从而达到教学过程的优化。在教学中师生互教互学,共同探讨。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对于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眼界,引起学生对学习科学、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增进思考力、想象力和创造力,都有积极作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运用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通过区域性跨学科、跨年级、跨学校互动活动形式,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地开展校际教研活动,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在实践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课件情境教学,音、色、形、空间等表现得淋漓尽致,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景,努力把促进学生听、说、读写等综合能力的作用和提高,在信息技术创设的艺术情境中体验、感知、审美,从而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还有模拟试验,使学生印象加深。还比如讲解艾滋病细胞等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用信息技术就比较方便,使学生兴趣大增。
四、几点建议
1、加强建设,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利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实践。
2、加强投入,加强各地区电教馆资金与设备的投入。重点建设成当地先进的电教机构。负责各地区的电教、信息科研、资源配置等工作。
3、优化农村信息技术环境,完善基础设施,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建设得到有效发展。信息化应用环境的建设必须适合学校实际的应用理念,才能切实有效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4、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应用技能、信息安全意识、信息化应用理念。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合理安排、最好分批次和水平,分层次地对教师进行信息技术技能培训。使之能真正成为合格的掌握信息技
第3/4页
术的专业教师。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培养创新性人才更具有深远的意义。
5、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意义提醒我们,必须加大对教育信息技术资源的建设,使中国的信息技术教育真正提升到一个高度,极大地促进了教育改革。
五、结束语
有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的关键在于教师的信息化,在于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的教师。所以,要实现教师专业化,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在师资培训基地进行教育资源建设实践,加强进修学校这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重要基地的建设。加强各地区电教馆的资金与设备的投入,在师资培训基地上加强教育资源建设,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优质资源,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教学实践、教改教研、继续教育、提升自我资源服务,这可以使教师整体素质、教师专业化发展得到有效的提高。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个巨大的工程,它不是短期就能做好的,而是一个相当长的适应教育发展、服务社会的过程。需要我们共同奋斗,拼搏。我们对未来信息化资源建设的前景充满信心。
有效合理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我们广大教育同仁要认识到位,认真实践,不断积累经验,优化教学,同时肩负起 “资源建设”的重任。相信我们的前景会无限光明。
有效利用远程资源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随着教育改革向纵深推进,我国的基础教育已经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在中国广阔的农村天地,如何实现教育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摆在农村学校校长面前的一大课题。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能够增大的资源只能是人力资源,在人类所有能够运用的资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长和发展”。基于此,在学校教师才是最根本、最积极、最丰富的资源,只有提升教师素质,促进专业成长,才能充分的开发教师的潜能。我校在长期发展中,遇到以下突出问题(1)教师观念陈旧,走不出传统教学的阴影。(2)在信息技术掌握与多媒体运用水平方面,教师尚未大面积提升,农村远程运用技术不娴熟,“有效课堂”未能形成校园主流。(3)教研工作封闭在局部小天地,需要构建学科高层面良性互动研讨的格局。为此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有效利用农远资源,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有效利用农远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学习平台
对于地域较偏僻的我校,农远工程既给予我们硬件基础设施,又给予我校海量的“从天而降”的宝贵资源,实现了与大都市一样共享优质资源的梦想。它真正实现施教者和受教者跨越空间的实时或非实时交互,成为我校信息技术普及的助推器,为此学校乘借东风(1)开展立体式信息技术知识培训,构建学习型的集体,采取理论培训与教学示范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天网与地网信息相结合,远程教育与网上培训相结合,统一组织与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使教师在掌握传统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又掌握新形势搜集、处理、整合信息的能力,与信息技术能力。(2)组织大规模地课堂教学听课评课活动,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辐射普及的作用。(3)开展典型案例研讨活动。学校充分引导教师利用现代教育资源,组织教师集中观看课堂教学视频录像,借助优秀教师或名师的课堂教学视频录像来提高学科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在教研活动时让教师们一边观摩,一边根据需要,随时回放教学片段,定格了解细节,反复解读反复研讨;引领教师在反复研讨优秀案例的过程中,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行为与理念,发挥集体研讨的优势,提升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智慧。
(二)有效利用农远资源,搭建教师专业化实践平台
教师的学习是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但同样重要的是教育教学中进行实践探索,实现远程教育资源与学科课程资源整合,帮助教师增强教学能力,提高信息素养,创新教学模式,从而创建有效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1)运用远程教育资源的信息与技术,实现情景化教学。
在语文、英语、历史、思想品德学科教学中,为了再现或创设具有情绪感染力的生活形象与场景,使学生在愉悦氛围中学习知识,受到感染教育的方法。如:九年级思想品德《实施科教兴国的发展策略》一节,我校教师成功截取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神七飞天、嫦娥二号奔月行动的视频资料,使学生如身临其境,于耳闻目睹中油然而生爱国主义豪情,诸如此类情景,极大地拓展了教育时空界限,空前提高了教育资源的传播广度与教育效能。
(2)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实现模拟化教学。
在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科教学中,由于我校物理、化学实验设备药剂不足,或有时实验仪器不够精准,为达到预想的教学效果,此时,可以借用他山之石——远程教育资源,播放相关实验的视频资料,把复杂实验过程直观地展现到学生面前,如电流的形成、人体血液循环、太阳的公转、叶的光合作用、内燃机的工作原理、高锰酸钾制氧气实验过程等,提供给学生无法感知的事实与现象,建立理解知识的经验。
(3)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实现微格化教学。
在体育、音乐、劳技等涉及运动技能的教学中,可以运用电视机、DVD、教学光盘,专门指导学生各种技能技巧。如学生学习健美操,为了使动作更规范、更连贯,展现美的形状,微格化教学则彰显农远资源力量,达成远程教育信息与技术和学校素质教育的有机结合。
(4)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实现探究式教学。
在物理、化学、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中,从生活中的故事与现象入手,形象地设问质疑,通过富有探究性典型问题,引导学生探求新知,促进思维。如《物理》讲解《大气压强》一节,老师再现马德堡半球实验历史一幕,相背运动十六匹马奋力去拉被抽成真空状态的两个半球,但都纹丝不动,是什么神秘力量起主导作用,激发学生探索问题主动性,分析原因,寻找规律。从而于获取知识中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方式。
(5)运用远程教育资源信息与技术,有力推行“三大板块六个环节”教学模式。
为了打造有效课堂,我校多年来一直探索“三大板块六个环节”的教学模式。即:创设情景,激趣导入——板书课题,出示目标——问题引领,引发思考——面向全体,基础检测——设疑设障,突出重点——立足生活,拓展提升,此教学模式,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问题为主轴,思维为主攻,训练为主线”的教学理念,完全置学生于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之中,使学生在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认知规律中获得自信与成功感,而该模式的运行完全依托远程教育资源信息采撷与加工,依靠信息技术娴熟运用。经过实践,该模式对于数学、物理、化学学科有很好的效果。
(三)有效利用农远资源,搭建教师专业成长的交流平台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离不开交流,而交流的主要内容应该是教学经验和教学反思,美国学者波斯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方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对后续的行为产生影响”。在农远资源的推动下,我校构建了全方位多层面的教师交流研讨格局。
(1)首先每个教师依据所代学科建立个人学科资源库,与同科教师可以合作共赢,为同课异构交流奠定基础。
(2)科任教师建立个人博客,利用博客空间,可以自由发展自己观点、教学反思及心得体会。
(3)科任教师加入QQ群,与学科交流群,实现网络教研,突破校园“同僚文化”的拘囿,教研方式由一对一扩大为一对多,面对面,层对层的立体化教研,在互动中实现思维的碰撞,灵感的迸发,自由轻松的交流中长善救失。
(4)教师利用业余时间积极参加区学科教研,网络论坛,使学科交流成为互动的舞台。
(5)学校创建学校资源库,为不同学科教师互相学习借鉴,奠定基础。
农远资源是火炬,点燃了广大教师投身课改、实现专业成长热情,农远资源是催化剂,加快不同年龄结构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水平的速度,农远资源是宝库,为教师开发潜能,提升自身素养,提供不尽资源。在农远工程推动下,学校工作环境熏陶下,出现以下可喜形势:
(1)教师确立了新的教育理念,更新专业知识结构。
(2)在学校示范引领、辐射普及策略实施过程中,全体教师深切认识到远程资源与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巨大作用。
(3)学校通过制度考核、赛讲评优活动,点燃了更多教师有意识自发运用多媒体手段实施课堂教学热情,使传统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有了极大地改观。主动收集教学信息的老师多了,自觉研究的多了,自主学习的多了。课堂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师教学研究水平提高了。
展望:
未来五年,是国家深化改革开放加快科学发展的攻坚时期,是深入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更多优惠政策将落户农村,我们教师将依托网络优势,参与到教育界博客协会、QQ群协会,使网络教研,与名师远程交流成为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学生也依托网络开阔视野,“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成为一道校园风景线,大面积提升学生能力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农村将是教育人才蓬勃催生的沃土。
⑨ 小学英语教师教学技能上还有哪些有待提高
以下几方面:
英汉语语言技能修养
普通语言学理论修养
跨文化交际知识与文化修养
二语习得与教学法修养
⑩ 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哪些技能
能够调动小朋友的积极性,1.有一些才艺,2小学英语老师发音要准确,一年级是打基础阶段,是培养学习主动性的时候,3.老师多积累一些课外英语小常识,故事。 一、英语专业知识 英语是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对于从事未来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来说,掌握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适应未来英语教学的保障。尽管小学英语教学的内容是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但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系统的英语专业知识是很难胜任未来的小学英语教学工作的。英语专业知识一般指英语语言、文学、文化方面的内容,还包括准确而流利的英语语音语调,一定的贴近儿童生活的词汇量,牢固的语法修辞及文体方面的知识以及本国与英语国家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政治结构、价值观念等领域的文化知识。 语言基础知识包括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功能、话题、文化修养几方面。良好的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小学英语教师应具备听、说、读、写等教学理论与技巧,应该具有如何培养儿童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具备上好新授课、复习课等课型的良好的专业授课技巧等。此外,他们对语言测试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也应有所了解。国家教育部门规定,小学教师应达到大学专科水平,那么,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水平就应该达到英语专业大学专科水平。小学英语教师必须具有较为系统和扎实的现代英语语言知识,具备较高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技能和综合运用能力。只有达到这样的专业水平,才能全面地掌握教材,才能解答学生提出的与课内外知识有关的问题。总之,学习外语学科的语言知识、基本技能及语言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加强自己所教语言材料的储备能力对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的,也是非常必要的。二、理论素养.小学英语教学活动,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还涉及到相关的其它专业知识。就理论素养而言,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具有现代外语学习理论、二语习得理论、外语教育心理学、课程理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1.外语学习理论。母语与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英语测试、英语教育史、英语教学法等对小学英语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必要的。这些知识有助于小学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规律及科学的教学测试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率的必备知识。不掌握现代语言学习理论,就不能使自己在现代教育系统中自觉、准确地定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外语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外语教学法知识。外语教学史上有多种外语教学流派,如语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暗示法、沉默法等等。这些教学法都是在一定的语言学和心理学理论基础上产生的。小学英语教师应了解不同教学法的历史和体系的特点,汲取长处,掌握外语教学中的最基本的教学原则和方法,丰富自己的英语教学实践知识和教学技能,改进课堂教学。2.教育心理学知识。教育具有科学性,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21世纪的小学英语教师,必须掌握小学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外语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学习外语的心理特征,如儿童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教育理论、教育实践和教育现代化的新成果,如课程、教育测验与评价、教育研究方法等,特别对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和在儿童发中的启蒙作用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并对儿童发展的内涵和特点、教育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有清晰的了解。小学英语教师要善于把教育科学理论与小学英语教学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自己把理论应用于实际的能力,使教育科学理论真正发挥作用。此外,教师还必须懂得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外语学习心理。少年儿童学习外语具有记忆力好,心理负担轻等特点,这正是儿童学好英语的优势所在。但是他们注意力不易长期集中,不喜欢单词的重复和机械的训练。如果让他们背记语音和语法规则,理解复杂的语言知识,就忽略了儿童学习语言的优势。所以,教师要对小学生的学习心理、学习规律和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教师要重视儿童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根据小学生动机和兴趣形成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和激发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根据小学生观察的特点和思维的规律安排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和调整教育教学策略,设计恰当的真实语言情景和丰富多样的语言实践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语言知识和技能;根据小学生的记忆规律和遗忘规律布置作业,组织复习;发挥小学生的年龄优势,在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训练中侧重听说;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因材施教;根据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生理特征和认知过程,了解学生的情感和需求。高超的教学艺术应该建立在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智能发展和英语知识的特点进行教学,努力提高外语教学的组织能力和教育实施能力。所以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知识对于小学外语教师也是十分重要的。3.课程理论知识。了解课程方面知识是未来小学英语教师必备的素养。在新一轮课程改中,小学英语教师首先应当明白课程应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因为小学课程是基础中的基础,身心各方面都处于发展过程中的儿童远远没有定型。在小学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将传统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和自主性探索学习方式结合起来,特别是在目前小学阶段的活动课程中,能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行自主性探索活动,丰富他们的亲身经验,锻炼他们的各种能力,培养他们积极的态度、情感,使得英语课程对小学生发展的独特价值能够实现。小学英语教师要具有课程方面的知识。以往教材的编写、审定与一线教师没有多大关系。教师就是一丝不苟地把课程知识系统地教给学生,以应对各种检查,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的问题,而不是课程设计的问题,充当的是一个课程执行者的角色,而不是参与者的角色,课程理论知识比较少且浅。而本次课程改革以及(标准》提出了在课程目标、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目标,要求教师至少理解分科课程、综合课程、活动课程、课程结构等理论知识和观点;应该懂得课程设计、开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因此,小学英语教师需要对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有深刻的了解,对课程理论方面的知识和教学大纲设计原理,以及对小学英语教材的分析都应该具有相当的认识。能够清晰地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