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地方病氟中毒教学计划

地方病氟中毒教学计划

发布时间:2021-02-16 22:54:37

1. 地方性氟中毒历史病区分布

1980~1984年,河南省开展了地氟病流行病学普查和地方性氟中毒环境水文地质调查,基本查明了河南省地氟病分布范围及流行病学特征,为河南省防氟改水工作奠定了基础。

根据当时的普查资料,地氟病在河南省113个县(市、区)有分布,病区自然村数达18558个,病区总人口1447万余人,氟斑牙患者约380万人,氟骨症患者4.9万余人,患病人数占全省总人口的5.1%。

京广线以东的黄河冲积平原,是河南省氟中毒的主要分布区,包括安阳、新乡、开封、商丘、周口及许昌地区的51个县市。开封地区对553个自然村177802人进行调查,查出氟中毒患者94149人,患病率为52.7%,其中253个自然村平均患病率在72.9%以上。杞县五里河、付集、城关、裴村店、沙沃等乡47个村发病人数为43691人,平均患病率为80.1%。商丘在788个自然村中调查251799人,有氟斑牙的173260人,患病率为68.8%,氟骨症2186人,患病率0.87%。在周口,调查有病区自然村930个,氟中毒患者219478人,患病率73.11%。另外,内黄县卫生防疫站对该县重病区六村公社后化村进行氟骨症调查,选择10户43人进行X射线拍摄,有异常改变者35人,占87.5%。

由于饮用水中氟含量过高而致病的,称为饮水型病区,它的特点是饮用水氟含量与患病率呈正相关关系。据许昌地区、内黄县、开封县、郑州市的调查,饮用水氟含量与患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9、0.97、0.94和0.93。

2. 地方性氟中毒的临床诊断

氟斑牙的临床表现及诊断
(1)临床表现及分型
釉质光泽度改变 釉质失去光泽,不透明,可见白垩样(似粉笔样)线条。斑点、斑块,白垩样改变也可布满整个牙面。称为白垩型氟斑牙。
釉质着色 釉质出现不同程度的颜色改变,呈浅黄、黄褐乃至深褐色或黑色。着色范围可由细小斑点、条纹、斑块、直至布满大部分牙面,称为着色型氟斑牙
釉质缺损 缺损程度不一,可表现为釉面小凹痕,较大凹窝,以至浅层釉质较大面积剥脱,或涉及整个牙面。缺损可仅限于釉质表层,或深及牙本质,以致牙齿断裂、牙体外形不整。称为缺损型氟斑牙。
(2)氟斑牙的诊断
牙齿具有上述临床表现者,即可诊断为氟斑牙。
Dean分度诊断方法
Dean于1934年依据水氟中毒地区儿童氟斑牙调查结果,第一次提出了氟斑牙分级系统,即分为正常、可疑、极轻度、轻度、中度、较重度、重度。随着实践过程,1942年Dean对此作了适当修改,即将较重度与重度两级合并为一级,即为正常、可疑、极轻度、轻度、中度和重度六级。为WHO推荐的分度诊断方法。
①.正常 釉质呈半透明和半玻璃样结构,表面光滑而有光泽,通常为青白色或乳白色。
②.可疑 釉质正常的半透明度有轻微改变,从少量的白斑纹到偶见的白斑点,多发生在门齿或第一恒齿磨牙冠尖端,即不能诊断为正常也不符合极轻者。
③.极轻 小的不透明的纸白色区不规则地散在于牙面上,但面积不超过牙面面积的1/4,常见于双尖齿或第二磨牙的顶端,白色不透明区直径小于l~2mm。
④.轻度 牙釉质白色不透明区更广泛,但不超过牙面的1/2。有时牙齿边缘可带有少量淡黄色斑块。
⑤.中度 牙齿的全部牙面受损害,有明显磨损。牙面有黄色或棕褐色着色,有的可见细小浅窝状缺损。
⑥.重度 全部牙面受损害,有分散或融合坑凹状缺损,以至影响牙齿外形。着色广泛,呈棕褐色或黑色,可出现腐蚀状变化。
Dean分级法反映了氟中毒由轻到重的病理变化过程,可以对个体进行诊断,又可对人群中流行强度进行分析比较,即可计算氟班牙率与氟斑牙指数。
(3)氟斑牙流行强度分级
按Dean的氟斑牙分度提出以下两种方法表示某一病区氟斑牙的流行强度。
地区氟斑牙指数 可以定量地表示氟斑牙的流行强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地区氟斑牙指数=(可疑人数×0.5+极轻度人数×1+轻度人数×2+中度人数×3+重度人数×4)÷被调查人数。其流行强度划分如下:
氟斑牙指数 流行强度
0.4以下 阴性
0.4以上 边缘
0.6以上 轻微
1以上 中等
2以上 较显著
3以上 显著

3. 如何预防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

1.改换低氟水源
(1)低氟水源的种类

①深层地下水:浅层高氟地下水病区的深层地下水含氟量均较低,适宜饮用。

②低氟地面水:多数江、河、湖泊等地面水含氟量较低,氟含量符合饮用水标准。

③天然降水:雨水和雪水的含氟量都很低,蓄积后,经处理,可以饮用。

(2)改换低氟水源的形式

①打低氟深水井。是我国饮水型病区应用最普遍的一种形式。可以利用水塔、压力罐等进行集中供水。

②引江、河、湖泊、泉等低氟地面水。在病区附近有天然低氟地面水时,开渠引水或利用管道输水。

③蓄水(窖水)。在缺水地区,找不到低氟水源的情况下,可兴建小型小库或水窖,蓄积天然降水或贮存冰块。

④混合水源。在低氟水源水量不足时,也可将低氟水、高氟水混合成为符合饮用水含氟量卫生标准的水源。

2.饮水除氟

(1)混凝沉淀法:硫酸铝、氯化铝、碱式氧化铝。

(2)活性氧化铝:吸附剂。

(3)骨炭吸附法。

3. 控制标准
(1) 病情指示

地方性氟中毒病情必须达到下列指标。

①当地出生并在当地生长的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小于30%。

② 氟骨症患者的症状明显减轻,骨关节功能得到改善,X线征象有逆转。

③没有新发氟骨症患者。

(2)环境标准

人群总摄氟量达到下列标准

(WS/T 87-1996)

8~15岁:2.0~2.4mg/(人·日)

>15岁:3.0~3.5mg/(人·日)

病情指标是病区控制的决定性指标,人群总摄氟量是病区控制的先决条件。

一、疾病简介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和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为地方性氟病。
1.地方性氟中毒系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其基本病症是氟斑牙和氟骨症。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增高而引起。过量氟的摄入,使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其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于印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代克、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阿根廷、墨西哥、摩洛哥、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此外,磷肥、铜、铁、制铝、砖瓦、陶瓷、玻璃等行业及工业用煤与生活用煤燃烧时排放的氟化物超过自然界的净化能力时,对作物、牲畜产生危害,人类长期食用含氟量高的粮食与蔬菜亦会引起氟的慢性中毒。预防方法在于降低水中氟含量。

2.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人体正常需要(标准氟化物含量小于1毫克/升)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这是由于某些地区的地质环境中,含氟量过多所致。地方性氟中毒主要特征是形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特征
成斑釉齿和氟骨症,严重者导致瘫痪。这种病在世界上流行很广,中国也有十几个省市存在高氟区域,它的分布与区域地质环境有关。因此,查明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因地制宜地寻找好水和改水防病是环境地质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降低饮用水氟含量的方法很多,有活性氟化铝过滤法、碱式氟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等,适用于集中供水的居民区和厂矿企业。水中投入明矾,再经炉渣过滤的除氟方法,经济方便,最适用于散居的居民和农村地区。
二、发病原因
长期摄入过量氟是发生该病的主要原因,人体摄入总氟量每天超过4mg时即可引起慢性氟中毒。我国北方病区主要为饮水所致,西南病区为燃煤污染。该病好发年龄为青壮年,女性常高于男性,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妊娠和哺乳妇女更易发病,且病情较重。营养不良,特别是蛋白质、钙、维生素缺乏时,机体对氟的敏感性增高。
三、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慢性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病机制与过量的氟破坏了钙磷的正常代谢、抑制某些酶的活性、损害细胞原生质以及抑制胶原蛋白合成有关。

4.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预防措施是改换低氟水源,如打低氟井、引江河内湖泊等低氟水源,干旱缺水地容区可窖水或屋檐集水。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在集中式供水过程中或家用降氟罐中使用,以达到降氟效果,在集中供水除氟过程中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5. 地方性氟中毒的疾病简介

地方性氟中毒(endemic fluorosis)是由于一定地区的环境中氟元素过多,而致生活在该环境中的居民经饮水、食物和空气等途径长期摄入过量氟所引起的以氟骨症(skeletal fluorosis)和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又称为地方性氟病。
1.地方性氟中毒系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其基本病症是氟斑牙和氟骨症。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增高而引起。过量氟的摄入,使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其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于印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代克、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阿根廷、墨西哥、摩洛哥、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此外,磷肥、铜、铁、制铝、砖瓦、陶瓷、玻璃等行业及工业用煤与生活用煤燃烧时排放的氟化物超过自然界的净化能力时,对作物、牲畜产生危害,人类长期食用含氟量高的粮食与蔬菜亦会引起氟的慢性中毒。预防方法在于降低水中氟含量。
2.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人体正常需要(标准氟化物含量小于1毫克/升)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这是由于某些地区的地质环境中,含氟量过多所致。地方性氟中毒主要特征是形成斑釉齿和氟骨症,严重者导致瘫痪。这种病在世界上流行很广,中国也有十几个省市存在高氟区域,它的分布与区域地质环境有关。因此,查明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因地制宜地寻找好水和改水防病是环境地质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降低饮用水氟含量的方法很多,有活性氟化铝过滤法、碱式氟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等,适用于集中供水的居民区和厂矿企业。水中投入明矾,再经炉渣过滤的除氟方法,经济方便,最适用于散居的居民和农村地区。

6. 简述西南高寒山区地方病(氟中毒)发生的主要原因。

  1. 地方性氟中毒系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其基本病症是氟斑牙和氟骨症。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增高而引起。过量氟的摄入,使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此外,磷肥、铜、铁、制铝、砖瓦、陶瓷、玻璃等行业及工业用煤与生活用煤燃烧时排放的氟化物超过自然界的净化能力时,对作物、牲畜产生危害,人类长期食用含氟量高的粮食与蔬菜亦会引起氟的慢性中毒。预防方法在于降低水中氟含量。


2.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人体正常需要(标准氟化物含量小于1毫克/升)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这是由于某些地区的地质环境中,含氟量过多所致。地方性氟中毒主要特征是形地方性氟中毒成斑釉齿和氟骨症,严重者导致瘫痪。这种病在世界上流行很广,中国也有十几个省市存在高氟区域,它的分布与区域地质环境有关。

因此,查明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因地制宜地寻找好水和改水防病是环境地质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降低饮用水氟含量的方法很多,有活性氟化铝过滤法、碱式氟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等,适用于集中供水的居民区和厂矿企业。水中投入明矾,再经炉渣过滤的除氟方法,经济方便,最适用于散居的居民和农村地区。

7. 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成因

河南省地方性氟中毒分布范围已基本查清,共发现病村12770个,按其病情程度,参照中央地办的划分标准,分为三个类别,见表7-9。

表7-9 地方性氟中毒病村类别表

我省地方性氟中毒以饮水型为主,这可以从病村与高氟地下水的分布范围和特点具有明显的一致性得到证实。另外,据郑州市防疫站调查统计,饮水氟含量与居民氟斑牙患病率呈直线相关,相关系数为0.935。驻马店市泌阳县(萤石矿区)氟病的调查结果,饮水氟含量与患病率亦有明显正相关关系,见表7-10。中科院地理所在南阳地区的调查表明,病区与非病区比较,粮氟差异不明显,而水氟差异悬殊,参见表7-11、表7-12。

表7-10 沁阳县饮水含氟量与患病率的关系

表7-11 萤石矿区与非矿区粮食含氟量比较表

表7-12 萤石矿区与非矿区饮水含氟量比较表

需要指出的是,我省许多地方饮水氟含量级别与病情程度的相应关系与中央地办制定的标准不相一致,一般是饮水氟含量较低而发病率较高,常常相差一个级别。例如,据原开封市防疫站调查,在高氟地下水分布区患病率为95.1%,而在中氟地下水分布区为47.1%,达到轻病村的标准。

在新安、孟津、偃师、伊川、宜阳以及安阳、鹤壁、平顶山等县市亦有类似情况。新安、孟津、偃师3县调查饮水1001处,氟含量超过1.0mg/l的仅有17处,而氟斑牙患者却达55.7万人。其中新安饮水氟含量全部小于1.0mg/l,而氟斑牙患者达25.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9%,洛阳地防所与新安防疫站在新安进行了典型调查后认为,是粮食受到煤烟氟污染而致病,称为空气-粮食型。同时还指出,新安病区煤中含硫量较高,居室空气SO2平均含量达1.473mg/m3,为允许浓度(0.5mg/m3)的3倍。高浓度的SO2长期作用于牙齿,会产生酸蚀症,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新安、孟津、偃师等县的病村,在分布上与地层、地貌条件有一定关系。即病村主要分布于由中、上更新统黄土组成的黄土塬和一些次生黄土堆积的阶地上。

地方性氟中毒的成因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难是通过一种介质形成的单一类型。因为高氟环境常常是多层次的,在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地表水、土壤、粮食、蔬菜中氟含量通常也是较高的,见表7-13。

表7-13 水、粮、土氟含量比较表单位:ppm

扶沟浅层高氟地下水分布较为普遍,其土壤中的氟含量也较高。据周口市防疫站在马庄、罗沟粮氟检验结果,小麦、玉米氟含量在3~7ppm,为正常粮氟的3~7倍。因此,在以饮水为主要致病介质的情况下,粮食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8. 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建议

早在1956年就成立了河南省地方病防治队,积极开展防治工作。经过近50年的艰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03年底,全省累计完成降氟改水病区自然村9372个,占全省病区自然村的50.6%,有24033户改良炉灶,总受益人口680万人。

一、防治原则

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在与治穷致富相结合的基本方针指导下,应查明形成条件,确定成因类型,因地制宜采取相应措施。

(1)治本与治标相结合,应该是防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原则。比如在黄河冲积平原病区,采取综合水利措施,调控地下水位埋深,增加降水入渗补给,改变氟的富集方向等,以期达到破坏病区形成条件,建立最优生态环境的目的。这种办法收到显著效果需要一个过程,但它是大面积降氟,并保持低氟稳定性的根本措施。所谓治标,就是切断氟进入人体的食物链,例如寻找低氟水源或饮水人工除氟等。这种办法见效快,在目前防治工作中有重要意义。

鉴于氟害与旱涝碱等自然灾害共同存在相互制约,因此,应把防氟改水与旱涝碱的综合治理,统一考虑。另外,防氟改水还应与卫生改水和解决缺水山区人畜饮水统一规划,结合进行。

(2)在安排防氟改水工程时,应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对于条件比较简单,容易找到低氟水的稀散分布的病村,给予优先安排,而对于条件较复杂,改水难度较大的集中分布的病村,可在改水措施成熟后加以解决。在改水过程中要不断总结经验,以利加快步伐并取得较好效果。

在改水方法上,应在查明高氟地下水的形成条件和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灵活多样、宜井则井、宜引则引、宜浅则浅、宜深则深,不能采取一个模式。在找不到低氟水的地方,应采用和推广物理化学除氟的方法。在粮氟较高的病区,则应改良土壤或实行粮食商品化与非病区进行交流。对于因煤烟污染而造成粮氟过高时,应提倡改良炉灶,改善居室通风换气条件,同时改变粮食存放条件,减少煤烟熏染机会。

鉴于我省中氟地下水分布区,普遍有病村形成,因此,应力求寻找低氟地下水作为防氟改水水源。但是,在黄土病区、盆地病区和平原病区的一些病村,由于环境条件的限制,寻找低氟地下水存在着实际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开采利用中氟地下水,有利于缓解病情和加快改水步伐。

由于高氟地下水是在地质历史过程是形成的,其形成条件与分布规律相当复杂,这就决定了防氟改水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因此,需要卫生、水利、地质部门通力协作,加强调查研究,不断总结经验,把这一工作深入地开展下去。

二、防治措施

(一)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措施

1.调控地下水位埋深

在高氟地下水的形成过程中,水位埋深是一个主导因素,也是一个可变因素。从这一因素入手,把水位降低到蒸发极限深度以下,减少蒸发消耗,增加降水入渗补给,以期达到优化水质,防氟改水的目的。

地下水蒸发极限深度——合理水位埋深,是降水入渗补给量较大而蒸发量明显减少的水位埋藏深度。原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管理处等单位组成的攻关研究组完成的《商丘地区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攻关研究报告》中,对合理水位埋深的确定已作了详述。通过在原河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队封丘均衡试验场和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商丘均衡试验场观测研究,显示地下水位埋深在4m 左右时是比较理想的。

大气降水的成分,以HCO3和Ca为主,矿化度很低,据河南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在郑州西南卧龙岗连续观测资料,多属HCO3-Ca型水,平均矿化度为0.03g/l,平均氟含量为0.13mg/l。扶沟城关降水氟含量为0.02mg/l。所以,人工增加降水的入渗补给,促使地下水交替更新可起到淡化水质、降低氟的浓度的作用。

调控合理地下水位的措施,首先是排,再就是补,以排为主,排补结合。在改水工作初期,采取群井抽水的办法,把部分高氟水通过沟渠、河道排出区外,这样既能起到一定的除氟作用,又能较大幅度地降低地下水位。作为长期的防氟措施,则主要是充分利用农用机井,加强地下水的开采,发挥灌溉效益,腾出地下库容,以利降水渗补。还可以开挖深渠,以控制地下水位的回升,并用于排涝。另外,也可以在河道建立闸库,引蓄外源低氟地表水,以补充地下水资源。

调控地下水位,是在病村分布广、密度大、水位浅埋的低洼易涝地区防氟改水的根本措施。我省豫东、豫北平原,在开采强度较大的地方,地下水位已降至蒸发极限深度以下,盐碱地面积大大缩小甚或消失。土壤苏打盐渍化过程的结束,有利于降低氟的活性,改变氟的富集方向。但水质的优化和氟含量的降低则要滞后一个时期。在水位降深过大的地区,降水的入渗补给作用缓慢,而且可能导致一些地区深层咸水的顶托补给,不利于水质淡化。在这些地区,应注意采补结合,保护地下水资源。

2.开采利用浅层中、低氟地下水

该平原浅层地下水氟含量变化比较复杂。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常常有中、低氟地下水的存在,这就为在病区寻找中、低氟水源提供了可能性。浅层中、低氟地下水按其形成和赋存条件,可分为下列几个类型:

(1)浅部漂浮型:在地形相对较高的一些地方,浅部水的交替条件略好,降水入渗补给后,氟随水运移扩散,形成厚约5~10m的面状分布的中、低氟水层。例如,扶沟的歧岗,5~8m 深度内,水氟含量均小于0.8mg/l。这种类型的中、低氟水,宜用压水井分散开采,井深在10m 左右即可。如超深或过量开采,会导致水动力条件的急剧变化,使水氟含量升高,影响改水效果。改水井应按卫生要求,采取防护措施,防止水源被污染。

(2)主流管道型:古河道主流带含水砂层,颗粒组、厚度大、导水性能强、径流条件好、土氟含量低,形成管状分布的中、低氟水,可采用机井集中取水,井深30m 左右,供病村引用。强烈的长期开采会有利于降水的入渗补给和水质淡化。当然,在开采初期,由于渗流速度的改变,可能导致氟含量暂时向上波动,但随着开采时间的延续,水氟含量将趋于稳定或呈下降趋势。

(3)粘土隔离型:在地势低平,具二元结构含水层类型的病区,下部砂层水氟含量常常比浅部弱含水层低。因此,下部砂层地下水可作为防氟水源,相对降低饮水氟含量。在弱含水层的下部如有厚度较大、分布较广的粘土层,打井时应严格止水措施,以获得较好的改水效果。在没有粘土隔层的情况下,抽取砂层水时,弱含水层的水下渗补给将影响改水效果。

(4)沙丘掩埋型:沙丘分布区常有中、低氟地下水的赋存,可供风蚀洼地、丘缘洼地中的病村改水时引用。另外,在明显高出附近地面的残留岗地,亦有中、低氟地下水分布,如扶沟的庙头寨岗地西侧的钻孔中,水氟含量为0.2mg/l,而岗间洼地的病村可就近岗地打井引水。

(5)河渠侧渗型:在河渠水氟含量低且有侧渗补给作用的情况下,沿河渠形成带状分布的中、低氟水体,可作为附近病村的防氟引用水源。例如,许(昌)扶(沟)运河附近,就有这种中、低氟水体的分布。

3.开采深层地下水

在浅层地下水氟含量过高、改水难度较大的一些重病村,也可以考虑开采深层地下水。在内黄、扶沟等县的一些重病村打成防氟深井23眼,取得了较好的改水效果。内黄后化村,原引用的浅层地下水氟含量为2~3mg/l,1984年打成了一眼300m 深井(取水段159~224m),水氟含量为0.3mg/l。扶沟两冢坡,原饮水氟含量为4.5mg/l,1985年打成一眼400m 深井(取水段250~370m),水氟含量为0.6mg/l。

由于深部含水层埋藏深度与厚度不稳定,且有咸水分布;在南乐、滑县、尉氏、商水连线以东有高氟地下水出现,因此,开采深层地下水时,应采用探采结合的方法,在查明水质情况的前提下,确定井深与滤水管位置。

4.改用地表水

不易找到低氟地下水的病村,可改用地表水,如方城范营即引用氟含量为0.5mg/l的双山水库水作为改水水源。新县的聂合、抱耳楼等病村,可引用氟含量分别为0.2mg/l和0.6mg/l的附近的水库水。距河流较近的病村,可直接提引河水。另外,还可以修建小型坝塘蓄积地表水。

5.其他措施

在无低氟水源的病区,可选用氯化铝、羟基磷灰石、骨炭等除氟剂除氟。分为集中式供水降氟方法与分散式家用降氟罐。也可用电渗析等物理降氟方法。

(二)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治措施

(1)改炉改灶。要正确使用降氟炉灶,使用炉灶时,炉盖要严密,不能敞灶燃烧,烟囱要伸出屋外,炉膛加煤高度不能超过烟道出口;定期维修炉灶、清理烟道。

(2)不要将粮食和食物悬挂在炉灶上方熏烤,采取自然晾晒或利用烤烟房烘干。病区经熏烤的玉米和辣椒含氟量很高,在食用前要进行淘洗,以减少机体对氟的摄入。

三、建议

(一)加强中氟饮水病区形成原因的调查研究

在河南省一些地区,饮水氟含量符合国家规定标准,但仍有地方性氟中毒发生。对于这类病区应从原生环境和次生环境两个方面进行调查,在了解地质背景和污染状况的基础上,系统研究氟在岩石—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生物体这一循环过程中的分布状况和迁移规律,以期查明病区的形成原因,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同时还应进一步研究饮水氟含量、人体摄氟总量与患病率的关系,并根据河南省气候特点等制定出饮水氟含量的上限浓度。地方性氟中毒可能受到地下水中氟与钙的离子活度比值(rF/rCa)所制约,因此,探讨活度比值与患病率的关系,对防治工作有重要意义。

(二)注意岩、土氟含量等基础资料的积累

氟广泛分布于造岩矿物中,不同类型的岩石具有不同的富氟程度。地下水中的氟主要来自于岩石和土壤,按时代、成因、层位、岩性等系统采集样品,测定其氟含量,逐步积累一套数据资料,是全面了解氟的地质背景,进行岩石、土壤富氟程度的划分,研究高氟地下水形成条件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对于煤层、铝土矿、耐火粘土等矿产,也应取得系统的氟含量数据。

(三)继续开展氟的赋存规律与运移机理的研究

在扶沟已开展了黄河冲积平原病区氟的赋存规律与运移机理的研究。另外,在黄土病区、盆地病区等也应开展这项工作。研究工作除进行野外调查试验外,还应开展室内分析试验和模拟试验,以期取得定量评价资料。通过这项研究,除阐明地下水中氟的形成条件和富集规律外,还应论证在高氟地下水分布区寻找、利用中、低氟地下水作为改水水源的可能性和具体措施。

(四)进一步加强地下水氟含量变化趋势的监测

随着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变化,地下水氟含量也必然发生相应的变化。因此,有必要在各种类型的病区,根据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部署和开展包括氟在内的水质监测工作,以掌握地下水中氟的变化趋势和动态规律。对于新建水源井进行定期观测尤为重要。另外,对于富氟矿床开采过程中对水质的影响也应加强观测研究。

(五)对排放含氟“三废”的工业企业进行详细调查

在深入开展地方性氟中毒形成的第一环境条件的调查研究的同时,应对磷肥、氟硅酸盐、炼铝、炼钢、玻璃、陶瓷、水泥、有机氟农药等排放含氟废气、废水、废渣的工业部门进行调查,取得氟污染的详细资料,从而对氟污染现状和趋势作出评价,并提出治理措施。

9. 小学生高年级健康知识和健康行为

中小学生健康教育基本要求(试行)
一、目标
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在中小学校中,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儿童青少年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适宜、适时的健康教育,其总目标为:
1、增进儿童青少年的卫生知识,明了健康的价值和意义,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
2、使儿童青少年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二、要求
1、使儿童青少年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认识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理卫生、安全措施等诸因素与个体健康的相互关系及影响作用。逐步自觉地形成对自己健康负责的卫生观念。
2、培养儿童青少年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正确了解自身生长发育不同阶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特点及影响因素,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发育。
三、适用范围
本基本要求以国家教委制定的九年义务教育教学计划(试行草案)以及对健康教育(包括青春期教育)的要求为依据,在全日制6年制小学1-6年级或5年制小学1-5年级和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健康教育课。在目前已经具备师资等条件的省、地、市各级中小学校要求开设每周至少一学时的健康教育课,而尚无条件者,鼓励可由不定期的健康教育讲座逐步过渡到定期的健康教育课。
四、内容
健康教育的内容按小学和中学不同年龄阶段划分为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和中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从总体内容上看,根据受教育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均分别分为八大部分:
小学阶段;
第一部分:人体的主要解剖生理知识
第二部分: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第三部分:合理营养与健康
第四部分:环境卫生与健康
第五部分:体育运动与健康
第六部分:常见疾病的预防(含常见地方病)
第七部分: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第八部分:心理卫生
在编排中小学各年级的健康教育内容时,要以各阶段健康教育大纲的规定要求为依据,贯彻反映各阶段健康教育的总体内容,同时,还要参照教育学的原则,体现由浅人深、循序渐进、学生参与等项基本原则。小学生健康教育大纲
第一部分 人体的解剖生理知识
1、从人体的外部形态了解人体头、颈、胸、腹、四肢等部位的作用,了解眼、耳、口、鼻的基本功能。
2、初步了解人体内部心、肺、胃肠、大脑等主要器官的所在位置和基本生理功能,懂得如何爱护人体这些器官的基础知识。
3、学会身高、体重、脉博的正确测量方法,懂得其测量的意义。
4、在小学高年级(5、6的级)时,适当加入有关青春期生理变化特点和可能面临的一些问题(女孩月经来潮、乳房发育、男孩变声等)。
第二部分 个人卫生习惯与健康
1、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勤洗澡、勤换衣、常剪指甲、早晚洗脸、睡前洗脚,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水杯;不吸烟,不吸烟的标志,吸烟危害健康;生活作息要有规律,睡眠充足,坚持午睡,劳逸结合。
2、口腔卫生:早晚刷牙,刷牙的正确方法,怎样选择牙刷、牙膏。
3、用眼卫生:保护眼睛、预防近视,如何做眼保健操,养成正确的读写姿势,注意看电视的卫生。
4、正确的坐、立、行姿势,讲究仪表美。
第三部分 合理营养与健康
1、初步认识人体需要的七大营养素一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与微量元素、维生素、纤维素和水。
2、食物是提供各类营养素的主要来源。
3、合理营养的基本要求,良好饮食习惯的重要性,不偏食、不挑食、定时定量进餐,暴饮暴食的危害,吃早餐的必要性,少吃零食。
4、预防食物中毒,不吃变质腐烂的食品。
5、生吃瓜果要洗净,不吃不洁食品,防止病从口入。
6、水与生命:注意饮水卫生,不喝生水。
第四部分 环境卫生与健康
1、健康的三要素:日光、空气、水。
2、保持环境卫生的重要,环境污染(废水、废气、废物、噪声)的危害。
3、保护环境的美化,爱护益虫、益鸟和花草。
4、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教室、家庭居室的采光和通风。
5、自觉维护公共场所卫生,不乱扔废弃物,不随地吐痰,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讲究公共卫生的重要性。
6、消灭蚊、蝇、虱、蟑螂、臭虫、老鼠。
第五部分 体育运动与健康
1、体育锻炼有益身体健康,充分利用阳光、空气和水,锻炼身体、坚持做广播操。
2、户外活动的好处,课间活动的作用与方法。
3、劳逸结合,如何安排一天的学习,锻炼与休息,怎样度过休假日。
第六部分 常见疾病的预防
1、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的一般传播途径,怎样预防这些传染病。
2、计划免疫的意义,小学阶段应该完成的预防注射。
3、小学阶段常见病的预防:沙眼、近视、龋齿、脊柱异常弯曲、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肥胖。
4、常见肠道寄生虫病的预防:蛔虫、蛲虫、钩虫、鞭虫。
5、常见肠道传染病的预防:肝炎、菌痢。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流感。
7、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对某些常见地方病的预防。如血吸虫病、地方性甲状腺肿、氟中毒、克山病、流行性出血热等以及疥疮、头虱、冻疮的预防、中暑的预防。
第七部分 安全与意外事故伤害的预防
1、交通安全:识别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
2、游戏和锻炼中的安全:不做危险游戏,燃放鞭炮注意安全,体育课的衣着要求,运动前做准备活动,游泳注意安全,溺水的预防。
3、劳动中的卫生和安全,预防砸伤。
4、预防触电、烫烧伤、煤气中毒、气管异物。
5、一般外伤的简易处理:止血、包扎。发生意外伤害要及时求医。
第八部分 心理卫生
1、人体健康包括身体和心理两部分,心理健康有益于身体健康。
2、保持心理健康,良好的情绪,与父母、同伴、教师和睦相处,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独立生活的能力。
3、团结互助、尊重他人、正确对待身体残疾的同伴。

、健康教育课: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本知识,在教学方法上,学校可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发育水平和特点,采取学生喜闻乐见的方法进行教学。小学低年级学生主动注意持续时间短,内抑制较差,学校可采取图片、幻灯、故事、儿歌等方式对他们进行形象化教育;小学高年级学生活动范围增大,视野日益开阔,爱提各种问题,学校可搜集问题,进行逐一解答。还可向学生介绍一些卫生科普小读物,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望;中学生乐于钻研、善于思考,学校可增加课堂讨论等形式,帮助他们更广泛地探讨健康成长的相关问题。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较强,学校可采取专题讲座等形式,结合学生们的需求,深入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此外,学校在开展课堂教学的同时,可将健康教育课与相关科目如自然、体育、思想品德等课程相互配合,作为单一教学方式的有力补充,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2、健康教育活动:为使学生加深健康教育课堂印象,促进学习效果,学校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使学生在愉快的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各种卫生保健知识,养成健康行为和正确的生活方式,提高自助、互助意识和自我教育效果。如:组织以健康为主题的班队会、团会、知识竞赛、手抄报、夏令营等。

3、健康教育咨询: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咨询等活动,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如对小学生开展怎样与同学相处、怎样对待集体生活、怎样对待长辈、怎样结交朋友等内容进行教育;根据中学生独立意向发展快、社会交往频度增加、正处于身体发育旺盛期、对情感问题比较敏感的特点,可有针对性地开展如何处理好师生关系、异性同伴关系,如何明辨是非、增强对不良行为的抑制能力,如何建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等内容进行教育。集体教育和个别辅导相结合,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可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学会正确的思维方法。

总之,学校只有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卫生保健工作的中心环节,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议事日程,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健全网络,明确责任,才能将学校健康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10. 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

地方性氟中毒是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主要流行于印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阿根廷、墨西哥、摩洛哥、日本、朝鲜、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它的基本病征是氟斑牙和氟骨症。
1.地方性氟中毒系同地理环境中氟的丰度有密切关系的一种世界性地方病。其基本病症是氟斑牙和氟骨症。是由于当地岩石、土壤中含氟量过高,造成饮水和食物中含氟量增高而引起。过量氟的摄入,使人体内的钙、磷代谢平衡受到破坏。其分布很广,主要流行于印度、苏联、波兰、捷克斯洛代克、德国、意大利、英国、美国、阿根廷、墨西哥、摩洛哥、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在中国,主要流行于贵州、陕西、甘肃、山西、山东、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此外,磷肥、铜、铁、制铝、砖瓦、陶瓷、玻璃等行业及工业用煤与生活用煤燃烧时排放的氟化物超过自然界的净化能力时,对作物、牲畜产生危害,人类长期食用含氟量高的粮食与蔬菜亦会引起氟的慢性中毒。预防方法在于降低水中氟含量。
2.饮用水中氟含量超过人体正常需要(标准氟化物含量小于1毫克/升)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这是由于某些地区的地质环境中,含氟量过多所致。地方性氟中毒主要特征是形
地方性氟中毒
成斑釉齿和氟骨症,严重者导致瘫痪。这种病在世界上流行很广,中国也有十几个省市存在高氟区域,它的分布与区域地质环境有关。因此,查明区域环境地质条件和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因地制宜地寻找好水和改水防病是环境地质工作者重要任务之一。降低饮用水氟含量的方法很多,有活性氟化铝过滤法、碱式氟化铝吸附法、电渗析法等,适用于集中供水的居民区和厂矿企业。水中投入明矾,再经炉渣过滤的除氟方法,经济方便,最适用于散居的居民和农村地区。

阅读全文

与地方病氟中毒教学计划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