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让幼儿在音乐教育中得到良好个性的培养
音乐教育建立在音乐艺术基础上,是审美体验和创造性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利于幼儿探索与表现的平台,是在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的以音乐艺术为手段,促进幼儿在体、智、德、美诸方面得到发展,是对幼儿进行思想教育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幼儿教育中,我们积极探索,以音乐教育为重要手段对幼儿进行情感陶冶,智力开发和品德教育,孩子们不仅掌握了一定的音乐知识、而且提高了对音乐的感受能力,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基本素质。我们认为,音乐教育首先要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探索。 一、 选材要合适 内容要丰富 〈1〉活动要适合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适时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儿童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做出合理的安排,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活动要形式丰富多彩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尤其注意这一点,让幼儿在玩中学,使孩子们乐于学,我们将歌曲,音乐游戏,律动,打击乐,歌表演,音乐欣赏,舞蹈等诸多形式带进日常教学中,融入音乐基本技能训练与唱,玩,敲,动之中,引导幼儿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幼儿进行教育,让幼儿在喜闻乐见的教学活动中情趣盎然地学习。音乐欣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视野,积累音乐语汇,还可以培养他们欣赏音乐的良好习惯,提高审美能力,陶冶道德情操,如: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辅助以摇摆拍手的动作,用之体验音乐所表达的情感色彩,在他们的心中播撒兴趣的种子;打击乐用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直觉,促进音阶和节拍掌握能力的提高,可以让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多声部的节奏;让孩子们尝试多种形式的音乐实践活动,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而且能更好地挖掘幼儿音乐潜能。 二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活跃幼儿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一切学习的动机中,兴趣是最积极活跃的因素,在此动力之下幼儿会产生参与,认识和探究的心理倾向,对感兴趣的事物,幼儿总会主动,愉快去探究它。那么,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孩子们的兴趣,使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呢? 〈1〉增强活动内容的故事性 在音乐教学中课,使活动过程情节化,创设了很好的活动情趣。在开展音乐欣赏〈小燕子〉这一活动时,我们首先出示“小燕子捉虫子”的场景图,然后,音乐响起,故事讲述:在美丽的田野里,有一群可爱的小燕子,燕妈妈带着她们飞到美丽的田野里,它们东找找,西看看,不一会儿它们发现庄稼有虫子了,燕妈妈立即领小燕子除掉虫子,保护了庄稼,小燕子为丰收出了力。这样经过绘声绘色的叙述,使幼儿轻松愉快的进入角色,为音乐活动做出了很好的铺垫。 〈2〉表演游戏渗透与教学活动中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把表演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情趣,而且可以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如:在歌曲〈小鸟落落〉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戴上自己做的头饰,在教师创设的“幼儿园的楼房、大树”旁,随着优美的旋律进行情景表演,当小鸟高兴的落在幼儿园的大树上,在大树上做窝时,孩子们各个是兴趣高涨,体会到了人和动物的和谐,同时感觉到了大自然中的美,活动有滋有味,孩子们情绪饱满。 <3> 师幼互动营造愉悦氛围 为幼儿创造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幼儿拥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活动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了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就像朋友一样,教师与幼儿间互相关爱,互相支持,建立起了一种轻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活动时,小燕子的身边会有燕妈妈的陪伴,和他们一同唱歌,一同游戏,一同玩耍,他们的学习兴趣也被一下子调动了起来。每个幼儿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 三、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提升综合能力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孩子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创新能力、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而且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学生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因为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辩乐器。如:铃鼓能拍能摇,还能敲击鼓边。响板能双手打也能单手打,串铃能放在手里摇也能拍打在身体的各个部位,这些发现都能促使幼儿以浓厚的兴趣去探索奇妙的乐音与节奏。如:节奏乐“水仙花圆舞曲”就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图画把小朋友带进了一个美好意境。这样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教学活动中,我会经常让孩子们倾听音乐感受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如:听了缓慢的以长音为主的音乐会想象睡觉时妈妈唱的摇篮曲,而听到欢快以短音为主的音乐时会想象梅花鹿活泼跳跃的样子。由于音乐所塑造的形象来自于生活,而且与孩子们的生活想吻合,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感知、联想、共鸣、反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素质和创造力也的到了提高。
㈡ 如何开展幼儿园打击乐教学活动
打击乐是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幼儿非常喜爱的活动之一。打击乐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节奏感,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控制能力、集体意识及多方面的协调能力。但是,组织打击乐活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现在的幼儿教育提倡研究幼儿、研究学科、研究教育策略,具体到打击乐应该研究些什么呢?我认为,打击乐的重点应该突出节奏的特点、乐器的特点以及乐器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首先,要选择合适的乐曲。 音乐是用有组织的乐音来塑造形象、反映现实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其基本表现手段是旋律和节奏。而打击乐是根据乐曲来打击乐器,通过各种乐器给音乐配伴奏以使乐曲更动听。同时也能使幼儿通过乐器敲击来表达和表现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刚开始练习打击乐时最好选择节奏鲜明的乐曲,因为节奏特点明显的乐曲容易敲击出效果,如进行曲,这样便于幼儿掌握节奏特点。待幼儿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再选择一些节奏较复杂的乐曲。小班、中班可以2/4、3/4拍乐曲为主,大班幼儿在此基础上可选择4/4拍的乐曲。如《郊游》这首乐曲很适合小班或中班幼儿作为打击乐的乐曲。这是一首2/4的乐曲,节奏特点非常明显,前八小节与后八小节旋律完全相同,中间八小节有所变化。在配器时可以根据乐曲中间八小节是高潮的特点,多选用一些乐器,同时节奏可与前后有所不同。前、后两段可以节奏相同,这样既便于幼儿掌握,同时也会使敲击出的效果悦耳、动听。另外,许多有民族风格的乐曲,如,维吾尔族、蒙古族、藏族乐曲,节奏型都比较明显,易于幼儿理解把握,同时也可以让幼儿感受到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情。 另外还可以结合孩子们所喜爱的乐曲。教师可注意观察和发现孩子们平时爱唱的歌曲,从中选择适合打击配乐的乐曲。因为关注幼儿的兴趣,更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主动探索打击乐的积极性。 其次,要认真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 教师在组织打击乐活动之前要熟悉乐曲并分析音乐作品的特点。比如,选取的音乐作品有什么风格特点,是进行曲、抒情曲还是圆舞曲;选取的音乐作品是几拍子的,因为拍子不同节奏特点会有所不同,2/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3/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弱,4/4拍的节奏特点是强、弱、次强、弱;在此基础之上确定音乐作品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 如有位老师在组织大班幼儿进行打击乐《拔根芦柴花》时,是这样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的:《拔根芦柴花》是一首江苏民歌,乐曲分为三个乐段,第一段与第三段多以八分音符为主,而第二段运用了十六分音符给人以跳跃的感觉。整首乐曲明朗,具有活泼欢快的情绪色彩。教学重点是熟练掌握2/4拍节奏特点,并能够按强弱规律使用打击乐器合拍地演奏。教学难点是学会看指挥,注意与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不突出自己,达到能协调地演奏。 由于教师的准备工作充分,重点、难点找得准确,所以在组织幼儿进行打击乐的活动中就能够使幼儿获得有效的学习和发展。 第三,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合理配器。 不同的乐器有不同的特点,因此适合不同的音乐作品,幼儿教师要了解其特点。 打击乐器通常分为三种:金属乐器、木制乐器、散响乐器。金属乐器,如撞钟、三角铁等,属于高音乐器,声音高亢、明亮;木制乐器,如双响筒、蛙鸣板、木鱼、响板、打棍、单响筒等,属于中音乐器,声音清脆;散响乐器,如铃鼓、串铃、手铃、响铃等,特点是音量小,声音散,可持续奏长音。 打击乐器没有固定的配器模式,由于它是听觉艺术,其配器原则以好听为前提,由教师根据音乐本身的性质来确定如何配器。一般来说,节奏欢快的适合使用串铃敲击,抒情的乐曲则适合使用撞钟和三角铁。撞钟适合敲击强拍,三角铁适合敲击弱拍,因为撞钟的延音比较长且声音高亢,三角铁的延音较短且声音较低,这样可以相互呼应,听觉效果会比较好。节奏明显的如十六分音符等适合用双响筒,四分音符或八分音符则适合用响板。另外要注意的是,所用乐器的多少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及乐曲的需求来确定,而不是越多越好。同时,也不是所有乐器同时敲击一种节奏,要能根据音乐的性质充分发挥出各种乐器的特色才会使打击乐好听。 第四,巧妙引导幼儿进行打击乐演奏。 由于打击乐的特殊性,持乐器的方法正确与否会直接影响打击乐的效果,可是在实际工作中这个问题却容易被教师所忽略。乐器不同,所持的方法也不同。如果持乐器的方法不对,敲击出的声音会很不好听甚至有可能是噪音。因此,教师要特别提醒幼儿用正确的方法持乐器。而且,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即,不是敲击的声音越大越好听。所以,要鼓励幼儿用正确的持乐器方法、正确的敲击方法来表现。 在这里特别强调以下几种乐器的敲击方法。 双响筒应该是纯五度的关系即1~5由低到高,所以在进行打击乐之前教师最好事先敲击一下,在低音处作上标记,这样幼儿能够统一先敲低音再敲高音,不然有高有低,敲击出来会很混乱,没有乐感。 沙锤是需要抖动手腕的,把双手放在胸部靠下或是在身体两侧,这样抖动出来的声音集中。不能使劲甩,越使劲甩声音反而会越小。 三角铁左手提在绳上,不能用手抓握,这样敲击出的声音才会有颤音。 铃鼓要用左手拿鼓,右手的手指敲击鼓面,而不是用整个巴掌敲打,这样出来的声音柔和、清脆而且好听。 在组织打击乐中,乐器位置的安排也很重要。一般来讲金属乐器在一起,木制乐器在一起,散响乐器在一起。由于同一种乐器在一起敲击的节奏相同,这样声音也会集中,便于指挥。打击乐的队形是金属乐器在左边,木制乐器在右边,散响乐器在中间,锣、大鼓、镲在后边。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打击乐要循序渐进,首先让幼儿熟悉乐曲,了解乐曲的特点以及节奏型;然后先用手练习拍节奏,再练习用乐器敲击节奏;接着教师用钢琴伴奏让幼儿敲击节奏(这样便于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最后听音乐进行打击乐伴奏。 还要强调一点就是,要让幼儿学会看指挥。打击乐是需要幼儿之间相互合作的,由于每个幼儿持有的乐器不同,不是所有的乐器同时敲击一种节奏,也不一定都要同时敲击,为了达到协调、好听,幼儿要学会看指挥,这也是打击乐独有的特点。由于幼儿的年龄特点所限,他们往往注重自我表达而忽略集体的合作,特别是在打击乐活动中孩子们会为了突出自己而使劲地敲,所以学会看指挥就显得很重要。 由于打击乐是一项综合的科目,幼儿要根据音乐来敲打手中的乐器。要想让这么多幼儿根据音乐敲击出协调、悦耳、动听的乐曲,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要引导幼儿注意根据乐曲的特点,了解什么时候用哪种乐器敲击才更合适。这不是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感受、尝试、积累,慢慢达到最佳效果。 打击乐活动是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是需要积累的过程,同时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才能完成的过程。这就需要教师心中装有大目标,不断调整小目标,做到循序渐进。前一个活动如何为后一个活动做铺垫,后一个活动如何在前一个活动的基础上有所发展,都值得教师们认真思考,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使打击乐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喜爱的活动,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打击乐的特色,最终使孩子们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打击乐的实际活动中,由于有些教师缺乏经验,不断让幼儿敲击乐器,每次没有新的要求和方法,使得打击乐活动很混乱。如果教师把重点放在围
㈢ 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阶段,如何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乐器
在一直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更多的是教育是文化课和考试,你是否还记得我们的音乐课被英语老师占用了,我们的体育课被数学老师占用了,好在国民经济的发展下,越来越多的年轻父母更加重视孩子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音乐更被列为了中招考试的加分项目在试行,越来越多的调查结果也在显示,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学习,有利于孩子提升智力和记忆力,帮助文化课,那么在幼儿音乐启蒙教育阶段,如何帮孩子选择合适的乐器呢?睿卡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为您解答。
1、学习哪种乐器最好?
没有好坏之分选择要适龄
世界上的乐器很多种,钢琴、小提琴、二胡等等,在这么多的乐器中想要“分辨”是好是坏让很多家长“犯难”。实际上,乐器并没有好与不好之分,每一种乐器都可以带来美的享受。在选择乐器时,家长们更多需要考虑的是:孩子对乐器的爱好程度、孩子的生理条件以及家庭经济情况。
年龄小的孩子确定自己爱好的乐器比较困难,家长可以先让他们参加音乐学习体验班,再根据孩子的能力和爱好程度进行判断。
就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而言,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音准固定,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音准辨别力,比较适合作为幼儿的启蒙乐器。音准固定的古筝,也可以优先选择。其他弦乐弦少,音准相对较难掌握,要求弦调得准、手指按的位置正确,建议孩子在5岁以后再开始学习。另外,像萨克斯这样的吹奏乐器。对孩子的肺活量有一定要求,一般要在七、八岁以后学习。
不论选择什么乐器,最初都要注重视唱练耳,因为学习音乐不只是为了学会演奏、演唱,而是学会欣赏音乐的美。为了更好地选择,家长或学生可以向专业人士了解,所学乐器基本知识、乐器的音乐特点、弹奏方法、体积的大小以及对学习者生理上的要求。2、多大年龄学习乐器合适?
并非越早越好中班开始学
对于乐器学习,很多家长误区是:“越早越好!”不过对于大多数孩子来说,4岁以前无论是生理发展水平还是理解能力,都不适合学乐器。
我主张宝贝从幼儿园中班开始学习乐器,这时候的孩子,经过两年的集体生活,具备了一定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此外,和小学阶段相比,这时的孩子没有功课压力,时间比较充裕,有大量的时间可以用来练习,打好基础。
经过两年的启蒙学习,到了小学阶段,家长们就可以感觉到学音乐的孩子的优势了。他们会有较强的理解力、记忆力,并且养成了上课思想集中、完成作业仔细认真、学习踏实等良好习惯。
3、大课好还是小课好?
各有优缺点老师很重要
现在社会上乐器学习的办学机构,授课形式有大课、小课,两种形式各有优缺点,家长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所谓大课即集体课,每班授课人数约十到十五人左右。这种授课方式适合于初期的学习,可普及音乐教育,培养宝贝对音乐的爱好。同时,这样的授课方式还可以增加孩子与同学们之间的交流。
所谓的小课即个别课,是一对一或一对二的授课。一个老师对一或两个学生授课是艺术院校专业乐器演奏教学的常用形式。这种授课方式适合于希望受到更多指导,对乐器学习有更大期望的孩子,或演奏水平较高的学琴者。
无论是大课还是小课,最重要的还是老师。老师的规范教学,对孩子会产生重大影响。在为孩子选择培训班时,家长必须考虑到这一点。4、孩子学不下去了怎么办?
业精于勤是成功的保证
其实学习任何一门乐器,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一个厌倦期。发现孩子不想学习之后,家长应和老师及时沟通,将练习任务分解,培养孩子定时练习的习惯,完成了任务就及时表扬孩子,帮助孩子树立信心。
学习乐器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在掌握正确的演奏方法的基础上,坚持每天练琴,做到业精于勤。至于练习时间,主要取决于孩子的精力和体力。我建议,每天保持练一小时以上的正常练习,寒暑假可增至2―3个小时,中间可适当休息。
马云就曾倡导过,艺术教育要比文化课更重要,因为对孩子情商和智商方面能有很大的提高,小时候的文化课学习对孩子的三观塑造产生很大的影响,而幼儿音乐启蒙教育是最为音乐游戏形式的出现,是符合孩子天性更能接受和学习的一种方式,至于乐器的学习,只要孩子适合没有什么不可以,而作为学习幼儿音乐启蒙教育的孩子父母,要对孩子的早期教育负起很大责任,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和鼓励,给他们一个快乐的音乐童年。
㈣ 让才上幼儿园的孩子学乐器,有这个必要吗
研究涉及一万多个双胞胎,结果发现,长期学习乐器的孩子,不仅容易从音乐获得积极心态,孩子的自制力也比较好。想想便不难理解,长期练习乐器是一个无聊的过程,需要孩子一定的自制力。而自制力随着孩子有意识地训练得越多,自制力也会变得越好。未来这些孩子在学习和人生中,更容易从事一件事情或技能,而不会轻易半途而废。
孩子什么年龄可以开始练习乐器?一些常见乐器的年龄建议
下面是幼儿说从一些乐器老师处收集来的乐器年龄建议,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借鉴意义:
那么在那之前,我认为两个方面是父母可以做的,一是选择一个门槛低的乐器让孩子爱上音乐, 二是先培养好宝宝坚持枯燥训练的能力。
脑门儿一热开始学很简单,但在那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准备好了吗?孩子准备好了吗?
㈤ 幼儿尤克里里乐器活动教案 该怎么引导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学习尤克里里
我优酷发现了一个教尤克里里的视频非常适合小孩和家长看,教学的是一个5岁女孩还有他老师,很简单的,你可以优酷搜(小丸子课堂)就是一个男的和一个小女孩,搜大夫山尤克里里应该也有
㈥ 如何在幼儿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教学
一、日常生活中寻找节奏,激发幼儿对音乐节奏的兴趣 让幼儿感受不同长短和强弱的音,可以这样做:1、模仿动物的叫声:小鸡 |叽叽 |叽- |;小猫 |喵— |喵— |;青蛙 |呱呱呱呱 呱 |„..2、自然界的声音:下雨了, |淅沥沥— |;刮风了, |呼啦呼啦;3、交通工具;火车,呜— |呜— |;汽车,嘀嘀嘀嘀等等。通过老师的引导,孩子们会找到身边各种各样的声音,比如,老人,年轻人和小孩走路的脚步,故事《三只羊》里大羊、中羊、小羊上山的脚步声,通过模仿,幼儿极易对节奏产生兴趣。 二、引导幼儿用耳倾听 音乐是听觉艺术,幼儿的音乐节奏能力与他们的听觉发展有密切的联系。活动中,一定要引导幼儿倾听节奏,发现节奏。如:妈妈切菜时的“哒哒”声;走路时的“踏踏”声;在幼儿感知声音节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听辨节奏。如在学习二拍子,三拍子,四拍子的乐曲时,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拍手,一边拍手一边唱,一边跺脚一边唱。 三、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 在教学中,用身体动作表现节奏也是一种很好的办法。一首乐曲,让幼儿根据自己的体会用动作表演出来,然后通过动作巩固节奏,在课堂上,启发幼儿用拍手,拍头、跺脚、捻指等动作表现节奏。身体的大肌肉运动是感知音乐节奏的最重要媒介。伴随乐曲或歌曲的身体动作按其难易程度可分为以下几种。 1.自由节奏。这种活动一般适合于小班上半学期,指让幼儿自由的用自己感到最舒服的节奏来表现动作,这种动作和节奏没有规律,没有限制。可以拍手、拍肩,跺脚;一拍拍一下、还可以一拍拍两下或三四下,只要身体的某个部分在动,就和节奏有关系,这就是自由节奏。 2.均匀节奏。这种活动一般只适合小班或中班。指按照乐曲的拍号,要求幼儿一拍一次或两拍一次用动作均匀的打出节奏。这种节奏没有变化,始终如一。 乐曲或歌曲编排的节奏。这种节奏比前两种稍复杂些,适合中班下半学期和大班幼儿。相比较而言,这种节奏用身体动作表现出来,更具有趣味性。比如《小毛驴》“我有 一只 小毛 驴我 从来 也不 骑 |、,„„”通过身体动作一拍一次的“跺脚、拍腿、拍手、捻指”幼儿很容易记住歌词,并掌握四四拍节奏;比如《柳树姑娘》通过一拍一次地拍腿、拍手、拍手让幼儿感受三四拍子的强弱和旋律的优美。 3.双声部节奏。就是两个声部同时进行的节奏。这种节奏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完成。如一个声部拍曲调的节奏,另一个声部均匀的一拍一次的打拍子,即顽固节奏。独立完成是一个人同时完成两个声部的动作,即又拍手又跺脚。合作完成是指一部分幼儿做拍手声部,一部分幼儿做跺脚声部,两个声部同时完成。 4.用打击乐器拍打节奏。这是幼儿最喜欢的拍打节奏的方式。适合大班幼儿演奏。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乐器,三角铁、碰铃、沙锤、圆舞板、铃鼓等等,将幼儿分组借助节奏图谱来完成节奏练习。比如一个苹果表示一拍,半个苹果表示半拍,幼儿一次就能记住,而且不会忘。节奏乐《木瓜恰恰恰》,用萝卜—圆舞板,西瓜—三角铁,西红柿—碰铃,一篮水果—齐奏,这种图形谱具体形象,易于理解,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 在演奏中,一方面,幼儿需要探索何种乐器演奏时发出的声音与图形谱相匹配,另一方面,幼儿在不知不觉中将演奏效果相似的乐器进行了归类。如碰铃、大鼓、钹演奏时都有拖音,圆舞板、木鱼、演奏时声音很干脆等。可见,图形谱的利用可以自然降低教师对幼儿学习的干预程度,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创编节奏。幼儿掌握了一些节奏后,可以引导幼儿来创编节奏,这时就需要老师提供一些必要的道具来启发幼儿,也可以借助身体动作来完成,一些简单的图形符号也可以帮助幼儿完成创编。如节奏乐《鲜花开》我就为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花,让幼儿进行创编节奏,幼儿可以按花朵的大小来编节奏,按花的位置高低来编节奏,按花的颜色来编节奏,按花辨的多少来编节奏。所以同样是一朵花,按其不同,有的把它当作四分音符,有的把它当作八分音符符,信号各异,百花齐放,幼儿积极主动地创编出了自己喜欢的节奏。 音乐是一门艺术。学前期的节奏教学,不但使幼儿的音乐节奏感,音乐表现力大幅度提高,也使幼儿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全面发展。节奏是一种最有力的音乐快乐的源泉,我们在生活中可能多少都有过这种感受与体验,走步时忽然听见了轻快的音乐声,自己的步履也随之变得矫健起来,当围着圆圈集体跳舞时,会因动作的一致,合拍的感到集体的力量与欢乐,这正是因为人们的动作是在有节奏的音乐声中进行的,动作与音乐的节拍同步了。由此可见,节奏能力的提高,不断能培养幼儿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更有助于促使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
㈦ 国外幼儿园注重什么
下面是国外一些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教育重点、教育方法,虽然各有特色,但让宝宝身心健康地发展、为将来比较适应地踏上社会打下基础,都是相通的。也许这些资讯会对爸爸妈妈们有参考价值。奥地利 发展想象力和理性思维能力。 发展动手能力,形成自信心。 把音乐作为基本素养,激发对音乐兴趣,培养乐感和节奏感;同时发展其他艺术能力。 他们充分利用童话、太空世界等素材,让宝宝通过扮演童话人物、自编童话故事、做太空旅游游戏等,展开想象的翅膀,同时也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而在想象与现实的比较中,宝宝还掌握了理性的对比方法。 幼儿园里有专门的手工间,有专供宝宝使用的刨子、锯子等工具;有专门的厨房,里面的设备也是适合宝宝使用的。宝宝在游戏般的劳动中,不仅提高了动手能力,对自己的能力充满信心,还对社会工作有了感性的认识。 奥地利是一个“音乐国”,对音乐教育十分重视,幼儿园也是如此。为了培养宝宝的乐感和节奏感,规定音乐老师必须会弹奏吉他,同时老师至少还要会其他一种乐器。但重视音乐教育不是强制孩子学习,不为学习音乐而扭曲孩子自由发展的天性,也没有“督促”孩子学习音乐(包括乐器)的做法。 他们还将画画与诗歌欣赏相结合,鼓励宝宝为自己的图画、雕塑、木刻作品,创作出三言两语的儿歌来描绘,并朗诵出来。这些似乎是艺术家做的事,可对宝宝说,绝大多数都能胜任这样的创造性工作。 美国 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自己的潜力,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 能对成人的各种要求做出反应,有信任感、责任感、自尊心。 能够表达自己的需要,学会与人分享和合作,友好地与同伴交往。 不断提高肢体动作的准确性、手眼动作的协调性。 通过游戏丰富知识、经验,并对知识经验进行总结、分类。 通过培养艺术技能和认知技能,发展他们的社会性和情感。 培养学习技能,如读、写、算,但不强迫他们学习,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接受能力进行学习。 为了培养宝宝的独立精神和探索精神,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美国幼教工作者将幼儿园布置成不同的活动区域,比如电脑区、图书区、泥塑区、植物区、动物区、积木区、玩沙区、玩水区、烹调区等,让宝宝自己选择活动区域,自己取、放玩具和物品,活动结束后自己收拾场所。 培养宝宝对环境的信任感,他们将玩具、物品等分类摆放,显示清晰,宝宝不会因为找不到东西而觉得陌生、茫然或不安。 为了让宝宝学会友好相处,准备的玩具、物品很充沛,有需要的宝宝都能得到,无须争抢。同时,不同的区域使得每个宝宝都能自由地与几个伙伴在一起活动、交流,增加他们与人交往的经验。如果宝宝之间发生争执,老师就引导他们互相说出自己的想法,让他们学会沟通。 为了让宝宝觉得自己受到重视,他们将宝宝做的各种功课:图画、剪纸等,贴在宝宝平视就能看到的地方。 法国 提高机体的平衡性及协调性。 发展口语表达能力,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需要。 积极地与教师、同伴交往。 发展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能力。 发展自由探索、独立创造的精神。 获得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粗浅知识与技能。 将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密切结合,是法国幼儿教育的一个特色。大到幼儿园的课程设置、环境布置、活动安排等问题,不是幼儿园说了算,而是充分听取家长的意见,跟家长委员会一起讨论决定;小到每个宝宝在家里和在幼儿园的情况,老师都利用家长接送时间及时进行沟通,以便在教育上更好地互相配合。 把绘画和艺术活动引入教学是他们常用的方法。通过用不同的材料与工具画画、举办木偶戏表演、做角色装扮游戏等,来发展宝宝的语言、情感表达、艺术表现和创造性等各种能力。科学技术活动是他们十分重视的一个方面,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加强。宝宝在动手动脑的制作、拼拆、修补等活动中,了解事物的属性、特征,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 英国 培养语言能力、独立性、创造性。 发展聆听、观察、讨论、实验的能力。 注重对兴趣和个性的培养,注重对能力的全面发展。 注重思维与想象,在开放式的环境中充分展示自己。 培养爱的理念,铸造自信的人格,锻炼社交技能。 上课时,老师很少用讲课的方法传授知识,而是以小组和个别辅导为主,宝宝可以自由选择做点心、玩电脑、学画画或者玩各种游戏,通过自己的操作和探索得到知识,培养技能。 所有的教学方法都充分体现了儿童“主体性”的观念,符合宝宝的心理特点。比如,在读故事书的时候,让宝宝装扮角色来演绎故事、理解情节、体验人物感情;在解释“浮”和“沉”意义的时候,让宝宝在水盆里摆放塑料片、铁片、纸片进行观察;用娱乐性软件,让宝宝在电脑上通过游戏认识形状、数量,学习下棋、走迷宫等……充分满足了宝宝的好奇心,让他们体验到探索的乐趣。 在活动中,老师从不强调答案的唯一性,对宝宝提出的各种解释,只要有合理因素,或者有想象力,都给予很高评价。 新西兰 身心健康,情绪愉快,保证安全,避免伤害。 适应幼儿园这个“小社会”的日常生活,能判别行为的对与错。 全方位学习,全方位发展。 充分发展个性,并学会与同伴相互学习。 发展语言交往技能与非语言交往技能,并运用不同的方法去创造和表现。 通过积极的探索来学习,获得对身体的控制能力与自信心。 学习思考与推理,认识自然、社会。 幼儿园注重让家长和社区的其他人员一起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使得宝宝在家庭、社区、幼儿园不同的环境里,通过与不同对象的交流,来认识自己是“社会”中的一份子,而且懂得,不论性别、能力、年龄、种族、社会背景等,自己都应该得到尊重,同时也要尊重别人。 日本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坚强韧性,不怕困难。 会开动脑筋学习。 有动手能力。 身体健康,精力充沛。 懂得交通、地震等安全知识。 在幼儿园,每个宝宝都自己穿衣服、整理衣橱、收拾餐具、摆放桌椅。而且衣服穿得很少,喝的是凉水,吃的是冷食。 大量的室外体育运动、远足是幼儿园的重要科目。他们的运动丰富多彩,有些是我们认为对宝宝不适宜,可能造成脱臼、扭伤的项目,如荡绳、拉单杠、爬网绳、堆沙丘、钻山洞、相扑、走平衡木等。这些运动可以培养宝宝不怕困难的精神、健壮的体魄和灵巧的技能,而且在实践中没有发现宝宝受到损伤。 远足不仅锻炼宝宝的体力,还有采集标本、回来展出的任务,宝宝们往往兴致很高,能主动地、有创造性地参与活动。 识别交通灯、懂得必须走人行道、知道在火灾或地震等来临时怎么保护自己等等,都是幼儿园上课必不可少的内容。
㈧ 如何做好幼儿园奥尔夫音乐课堂乐器使用
是将节奏,律动,舞蹈,语言,乐器演奏,歌唱,绘画,戏剧表演等融合在一起的综合性教学。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
㈨ 幼儿园打击乐器演奏教学活动的导入方式有哪些
有好多种的啊... 以图画导入 以故事导入 以音乐导入 以问题导入等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