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计
如何有效进行农村小学信息技术教学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在各校的不断普及和深入,现在在农村小学基本上各所学校也都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但由于农村学生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孩子,较少接触电脑,造成学生电脑水平差异悬殊。该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电脑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尽快地了解计算机,并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呢?
关键词:农村小学 信息技术 有效教学
正文:
随着信息技术教学在各校的不断普及和深入,现在在农村小学基本上各所学校也都开展了信息技术教学,目前,我校从三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但由于农村学生尤其是偏远山区的孩子,较少接触电脑,造成学生电脑水平差异悬殊。我们的学生,该如何适应高速发展的电脑时代;信息技术的教师,又该如何让学生尽快地了解计算机,并通过短时间的学习,掌握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呢?农村家长对信息技术课有抵制现象,认为信息技术课让学生学会了玩游戏、上网等多方面的原因,很多学生都过度的热衷于打游戏、上网。因此,“严重影响了学生其它学科的学习”。如何把握农村小学的特点,开展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这些都应该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值得思考的地方。
我是农村小学的一线教师,近年来我校的信息技术课程几乎都靠一本书一张嘴,信息技术教学还没有真正的走进课堂。本学期我担任了信息技术这一课程,对以上的情况作了以下一下几点不成熟的思考。
一、 立足校本,培养信息技术教育的教师
建设一支适应信息技术教育的师资队伍,是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关键。有了设备,没人用,一切都是空的,但是目前农村小学大多数教师的素质不高,多数教师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固守老一套粉笔加黑板的方式,连投影仪、语音座都很少使用,对计算机甚至有畏惧感。这两年随着教师计算机考核的开展,情况稍好一点,但是距离信息技术教育要求,差距还是很大的。在当前计算机人才紧缺的情况下,农村小学是很难如愿以偿的,因此只能立足本校,自力更生,通过培训,建设一支适应信息化技术的教师队伍。然而,在农村小学,每个教师都担负繁重的教学任务,因此在信息技术教育的培训上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除每学期安排少部分老师参加系统培训外,对大多数老师要结合学校实际需要,利用寒暑假、节假日、晚上等时间,有针对性的进行进修培训。
而培训的内容应选择实用的,诸如WINDOWS操作系统、WORD、POWERPOINT、EXCEL、IE游览器使用等,特别是农远设备的应用, 应对所有教师进行强化培训,以达到熟练使用农远的程度。
二、激发兴趣,引导打开计算机“大门”
虽然现在计算机在农村正在逐渐普及。但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计算机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个新鲜玩意儿,他们的心中对计算机既充满好奇,同时又存在一丝丝“敬畏”。因此,拉近人机距离,便是我们信息技术老师的首要任务。
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都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于小学生来说“电脑”是新奇的“玩意”,那么如何引导他们怎样打开计算机的大门呢?那就要靠学习兴趣的激发。由于农村经济落后,学生家里几乎都没有电脑,而学校的电脑又不多,使得学生接触电脑的机会少,所以学生上信息技术课时难免有陌生感,对教学内容也就掌握不好,长此以往便会对信息技术课失去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那就需要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积极思考。三.寓教于乐,引导学生愉快地学习电脑知识及操作技能
小学生的心理特征是思维活跃,精力充沛,兴趣广泛,爱玩好动,学习容易从个人兴趣出发,难以恒定和持久。因此不宜采取长时间的说教方式进行计算机教学,而要采取生动活泼,寓教于玩,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学生接收新知识。
现在,一些家长一说起玩电脑游戏,就皱起眉毛,特别反感,总认为玩电脑游戏会荒废学业,尤其禁止孩子玩电脑游戏。其实许多电脑专家一开始学习电脑都是从玩电脑游戏开始的,就是从这里起步学到了丰富的电脑知识。这种学习方式对于少年儿童显得更加合适。电脑游戏能给与人知识,使人学习与玩乐之中学到很多东西。学生可以从电脑游戏中去探索,去精通电脑,说不定还会干出一番事业来呢!美国电脑界的亿万富翁比尔?盖茨就是为了玩三连棋,从编写程序开始,相继编写出DOS、WINDOWS等优秀软件。对于小学生来说,正确地引导他们,在玩中学习电脑知识,足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四、鼓励学生自我探究,让学生自主学习。
社会在飞速发展,知识总量在成倍递增,信息技术的知识更是浩如烟海。农村学生的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又很差,要赶上信息时代的步伐,仅仅靠课堂上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学生的自我探究、自主学习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如何让学生更好地自我探究、自主学习呢?
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内容,让学生体验自学的乐趣。信息技术学科的知识不同于其他学科,对于某一种软件,往往同一各操作目的,可以有多种操作方法完成。而这些教学内容就成为树立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的绝佳内容。
其次要及时肯定表扬自我探究的结果。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的及时肯定和表扬非常重要。在探究过程中,不过学生学到的知识是多还是少,都应及时给予表扬。学生在欣赏自己的自学成果时,如果还能得到别人的肯定,那一定更另他们欣喜。
总之,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只有在了解其现状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解决,才能推动农村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的进程。在当今社会里,信息技术虽不是万能的,但没有信息技术是万万不能的,如果说课程改革是正在开发的沃土,那么信息技术就是耕耘在其中的“神州七号”。因此,我们需要努力,信息时代的到来不可阻挡。我将不断地在新课程改革前沿努力探索新路,愿农村教育事业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的新局面!
2. 《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书育人,是指教师关心爱护学生,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以自身的道德行为和魅力回,言传身教,引答导学生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人生应有的价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其根本的本质包含着“教书”和“育人”两个层面。汉代大思想家王充曾说:“德不优者,不能怀远。”可见,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我们每一位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我们必须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教会学生操作计算机的同时,达到“育人”的目的。本文将从培养学生习惯、根据教学内容渗透德育和在实践操作中培养学生的网络道德三方面粗浅论述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3.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
一、更新观念,培养创新思维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素质教育的实施,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都得到了极大的尊重,由于学生积极参与,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受到了重视,教师的权威将不再建立在学生的被动接受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教师借助学生积极参与以促进充分发展的能力之上。一个有创造性的教师不单是上好一节课,而是怎样充分应用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法把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即获得知识的方法)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开拓学生思维来获得新的知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教育不应该仅仅是训练和灌输知识的工具,它应该是发展认知的手段。
从明确素质教育核心问题,明确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作为教学目标这样的目标出发,首先要从“教”这一环节入手,提高教师素质,更新教学观念,用科学的方法启迪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良好求知欲望;其次要从“学”这一环节入手,从学的角度出发,用学生的眼光研究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真正作到“想学生所想”。例如:在学校信息技术课时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实行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其实这是一种错误教学方法,多数学生并不理解命令及部分内容,只是记住了命令格式及相关内容,没有教会学生如何去操作计算机,如何去学习知识,面对计算机,还是不会操作。我觉得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利用计算机优势,综合利用多种教学模式和方法,以利于学生理解吸收角度出发,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实践操作机会,这样才能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效率。
在新课程下的师生关系里,教师更应改变传统的观念和角色,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从而起组织、引导、控制以及解答作用,改变“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病,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这样就容易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对其它学科的学习起协调、促进作用,为未来的高层次创造活动打下良好的坚实基础。
二、激发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兴趣是创造性思维的先导,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学生学习,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得以启动运行,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因此,只有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在学习中逐步培养创新的意识。
1、明确目标,激励学习。目标是一人奋斗的归宿,只有目标明确才会争取目标的实现。针对实际确立目标,激励学生拼搏进取,自觉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不懈的努力追求。例如:我在信息技术教学中采用长远目标与学习目标相结合的方法,告诉学生社会的变革,计算机将逐步成为全社会使用的工具,二十一世纪的文盲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使用计算机,让学生从认识上领悟学习计算机的迫切性。同时,信息技术课堂上,展示学习的目标,在课堂上不断创设情景,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自觉投入参加学习,激发进取心。
2、运用竞赛,乐于学习。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之一是争强好胜,所以使小学生对竞赛性的活动很乐意参加,因此,对于文字输入练习这一节,学生学起来枯燥无味,针对这一现象,利用好恰当的契机,组织一次文字录入竞赛,利用计算机本身的练习软件进行竞赛,人人上机,看谁的速度快,这样一来,你追我赶,促进了键盘操作及文字录入的熟练程度,有助于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敢于冒险挑战的精神。
三、结合教材,培养创新能力
计算机课程具有灵活性、实践性、综合设计性较强的课程,在教学中,我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实际,大胆进行教学设计,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1、创设条件,调动积极性。只有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时,他们才能自由思考,才有可能进行积极创造,他们的创造能力才有可能得到培养。因此调动学生的创造积极性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先决条件,要做到这一点教师首先必须对学生充满信心,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有创造才能。在教学中教师应启发学生独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把自己置身于学生之中,与他们一起参与各种教学活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生的创造积极性,形成开放型的课堂,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铺平道路。
例如:在学习幻灯片制作的时候,我首先出示自己预先做好的幻灯片,里面包括动画、图片、声音、电影等多种媒体,使学生在观看是就产生一中好奇的心理,这样再通过教师的导入问学生想不想学的时候,学生自然随着好奇心的驱动,认真仔细的听完每一个制作的步骤,这样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设置情境,激发想象力。想象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力,是创新思维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教师可根据信息技术自身的特点,设计一些新颖巧妙、联系性强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想象,大胆讨论,活跃思维,从而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例如,在教WORD时,我先示范在WORD中如何编辑一个表格,在进行页面边框修饰,用上艺术型时,全班同学发出惊讶的声音,在这个浓烈的学习气氛中,再让学生编辑一份功课表,让他们对功课表进行边框和底纹的修饰,给文字加上颜色等,然后让全班同学进行比赛,看谁的速度最快和版面最美观,通过多媒体网络的功能,播放给全班同学观看。在这个过程中,即完成了教学任务,又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即激发学习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又培养了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总之,利用计算机教学中的创造教育因素,大胆地让学生自由发挥,挖掘其潜在的创造因子。依据教材改革课堂结构,优化教学设计,以先进理论来展现全新的教学思路,让学生创造思维与个性长足进步,从而在计算机教学中探索出“创新”教育的崭新天地。
4. 浅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
近几年来,信息技术和美育在我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关于美育、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已有很多,但是把二者视为整体,探索二者之间关系的研究却极为欠缺。本文依托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元智能理论以及教育学、心理学等有关理论,在渗透美育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这个问题上,作了一番理论研究、比较研究和案例研究。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具有极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一章阐述了本课题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分析了我国美育与信息技术教学的研究现状,并对美育、渗透进行了概念界定。 第二章详尽阐述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重要性和可行性。作为高中的一门必修学科,信息技术课因为实践性较强,常被当作纯粹的技术课,而忽视了其中的人文精神和美的因素,这既影响了教学质量,又阻碍了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更无益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由此提出了若要改善现状,必须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的观点,然后根据美育和信息技术教学的特点,指出将美育渗透于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合理性与可行性。 第三章对渗透美育的信息技术教学有何特点、渗透美育对信息技术教师有何要求以及如何进行教学设计等问题进行了一番理论上的探讨。 与普通的信息技术教学相比较,渗透美育的信息技术教学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1)形象性(2)愉悦性(3)情感性(4)创造性。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教育能力,还要求教师具备一定的审美修养,以美的法则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教学目标和谐美、教学内容整合美、教学过程变化美、教学策略科学美以及反馈过程互动美等。 第四章是在前面理论架构上进行的教学实践研究。先展示了两个具体的渗透美育的信息技术教学案例,并分别进行了分析与反思,而后又从整体上对一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总结性反思,指出了在教学中应特别注意的问题,期望能对当前苦苦探求教学理论与实践工作的一线教师有些许启示。 第五章是对本课题研究结果的简述。研究结果表明: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渗透美育,不仅使得信息技术的内蕴得到了极大的拓宽和发掘,就是其外在表现形式也多姿多彩、活泼新鲜,同时还有助于学校美育的开展、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改善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和美育现状的有效途径。
5. 如何在小学课堂中渗透美育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渗透对学生的美育教育,这是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要求的重内要方面.小学数学教师容首先要正确认识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意义,其次要充分利用教材特点,深挖教材中美育教育的因素,将对学生的美育教育融合到数学教学中
6.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美育
旋律对比和赏析,发现韵律美
歌词分析和欣赏,学习语言美
歌唱和情感投入程度赏析,体会情感和表达美
结合歌唱效果,欣赏和感悟生活美
7. 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当今时代是信息的时代,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信息技能,才能在社会上得以生存下去。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的信息教育。信息技术教师在传授微机的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还应重视对学生的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渗透德育,能够有效提高学生辨别信息的能力以及培养良好的微机操作道德。学生在健康的信息道德引导下,能够抵御不良信息的侵扰。下面,笔者对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如何有效渗透德育进行深入探讨。
一、加大对教材中文明教育素材的发掘力度
小学信息技术教材中隐藏着大量的文明教育素材,这就需要教师加大对教育素材的发掘力度,使得学生能够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技能。此外,还应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使得他们产生做个讲文明的好学生的精神需求。
例如在学习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画规则图形”一文时,教师通过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填充工具”来填充颜色,再教会学生使用“吸取工具”。学生可借助“吸取工具”选择相应的颜色,在选择填充工具给画出的文明标志图形重新上色。这样,学生在无形当中体验到了做个文明学生的成就感。同时,教师倡导学生积极发言、畅所欲言,各自谈谈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想。学生的文明素养得到提升,使得他们在日后遇到破坏公物的事和出现不文明行为时,能够站出来指正。课堂在渗透德育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得课堂教学任务得到顺利完成,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学生在渗透德育的小学信息技术课中不仅学到了基本信息技术知识,还得到了德育文明教育,促进了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
通过创设符合教材内容的教学情境,将蕴含社会矛盾现象、人文、道德等的生活实例用多媒体展现给学生看,从多方面对学生进行德育。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到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教材的基本内容,寻找可渗透德育的机会,使得学生在课堂中不仅能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还能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以及德育素养,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向文明学生、文明市民的方向发展。
例如“图形标志我会认”一课主要是教会学生对图形标志进行复制粘贴的技能,通过结合“复制图片”以及“认识图形标志”的内容,使得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基本的知识技能。教师通过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与实际生活贴近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根据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表达出每个常见图形标志的特点以及其所包含的实际意义,从而巩固了自身对日常知识的认识,并培养了自身善于发现生活的能力。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争取做一个文明的学生,为日后争做文明好公民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三、将德育渗透到日常学习任务中
教师在确定教学任务时,应将德育渗透进来,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确保学生能够在完成日常学习任务时,还能得到良好的德育。
例如,在进行Word或者是PowerPoint的学习教学中,教师可对学生下发相关学习任务,如要求学生设置“节能环保”“我爱我家”以及“校园小报刊”等任务,以提高学生运用Word的知识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读书、保护环境等的情怀;通过要求学生开发小程序,实现在Excel中管理自己的生活账单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勤俭节约、自理的能力;要求学生利用Photoshop设计相关公益活动LOGO、班徽等,以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要求学生在学习Flash时,通过掌握引导层、遮罩层的知识,来实现制作动画的目的。
四、在课堂中适当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德育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教师改革创新以往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大力开展开放式教学活动,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适当进行角色扮演,能够有效促进德育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的有效渗透。学生在模拟练习中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实现了在体验中学习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生学习中文输入法时,教师布置学生完成“输入日记”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对学校举办完了的“学习雷锋纪念日”活动谈谈自己的看法,并将自己融入到“雷锋精神”中,阐述自己在平时的生活中“学习雷锋好榜样”做了的好事。学生通过扮演雷锋做好事,体验雷锋精神,从而提升了自身的德育素质。教师还可对此进行适当的点拨,使得雷锋精神永驻学生的心中。在课堂中适当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德育,能够使得德育有效地渗透到学习中,不仅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得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德育的熏陶,有助于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能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应贯彻落实德育的基本观,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才能确保在传授学生基础知识技能的同时,还有能力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使得学生在信息技术课中提高自己的德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