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困惑留守儿童

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困惑留守儿童

发布时间:2021-02-20 00:22:01

⑴ 农村小学班主任应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一、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1.心理素质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的单亲监护或者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缺失易在留守儿童心理滋生一系列问题,例如,有的留守儿童心理素质差、性格内向、没有安全感、缺乏自信、不愿与他人进行过多的交流、情绪经常失控,甚至还存在严重逆反和自卑心理。在性格方面表现出的抑郁或者是孤僻,很难融入到正常的同龄人群体中来。心理素质缺陷不仅影响留守儿童自身的行为,同时也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发展,所以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是当前急需要解决的问题。
2.学习成绩差 由于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缺失,使得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养成了不爱学习的习惯,对学习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课堂上睡觉、看课外书、搞小动作,放学后不写作业,抄作业、考试作弊的现象十分突出。对学生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十分重要,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到知识、掌握技能、考出好成绩的前提,而留守儿童大都做不到这点。还有一部分留守儿童对于学习没有兴趣,很早就辍学回家,由于年龄较小,只有在家里不务正业,很早离开校园踏入社会。
3.思想品行不健全 留守儿童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以至于子女养成了一种父母要补偿自己的心态,父母没有过多关心子女的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使得很多留守儿童养成了懒惰、拜金、盲目攀比的心理。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还不自知,仍旧认为孩子的这种心理很正常,所以也不会过问。由于父母没有过早管教和约束留守儿童的行为,对于他们始终秉承放纵的态度,这就使得留守儿童经常目无尊长、违反规章制度等,甚至会沾染社会恶习,这些行为严重阻碍了留守儿童未来的发展,如果不加以约束、管教,很容易使留守儿童走上歪路。
二、班主任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的对策
1.积极组织集体活动 班主任扮演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构建者的角色,是班级内的“大家长”。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自己身边,大都缺少安全感,留守儿童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较少,班主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应着重考虑整个群体的感受。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可以征求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意见,通过构建各种类型的活动,让班级成为一个有向心力的集体。例如,为了增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每位学生谈谈自己近段时间的所感、所想、所困,让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学校的相关领导还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班主任应使用正确的方法积极指引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整个班级的荣誉感和凝聚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消除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性,避免在留守儿童心理滋生挫败感,确保留守儿童可以健康成长。
2.架起父母与其子女心灵相通的桥梁 现阶段,农村中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常见,由于父母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平时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几乎为零。父母只有过年才会回家,彼此就如同陌生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外,几乎没有任何沟通,父母和子女之间渐行渐远。对于班级内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不定期的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向他们详细说明孩子的相关情况,要告诉他们加强与子女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另外,在课下,班主任也要主动与每一位留守儿童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告诉他们父母在外的辛劳,让他们定期主动向自己的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缩小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疏离感。
3.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帮助,同时还需要各个家庭的配合。除了学校外,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只有确保家庭环境和谐稳定,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产生压力,学生会背负起沉重的责任,这也是一部分学生误入歧途的主要原因。另外,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应将这些学生列入为重点“保护对象”名单。班主任是家庭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在周末、放学或者是假期内,班主任可以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家庭中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班主任要适当的进行家访,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4.建立信息档案,深入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将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平常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应建立起学生家庭档案和个人档案,并开展针对性教育。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方便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会将自己心里所想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就能第一时间向学生答疑解惑,进而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起健康的心理认识。实际上,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班主任,易获得学生信任和尊敬。特别是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信任关系可以有助于排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

⑵ 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实效性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营生外出打工,挣取家庭收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这些儿童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2.生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
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3.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三是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我是从事农村山区小学教育的,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洞察学生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就慢慢地的提高了。把他的一点一滴都向他的父母转达,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这样你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学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在“联亲”活动中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帮他奶奶做事,并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指给他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这位同学看着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地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他都主动给奶奶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五、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教师要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重点起到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以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班上给学生每人一个记事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尽管是数学老师,日记是每天都要查阅的,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再次是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孩子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让这些活动来弥补亲情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因材施教。
最后,班主任要做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根源。
平凡的工作,平静的心。多年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使他们走出阴霾,见到了阳光,找到了方向,得到了宁静。回顾这些留守儿童的进步历程,我认为做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虽然政府已经提出:“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教育好留守儿童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教育的热点,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⑶ 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1.积极组织集体活动 班主任扮演者班级活动的组织者和构建者的角色,是班级内的“大家长”。由于留守儿童的父母长期不在自己身边,大都缺少安全感,留守儿童与外界之间的交流较少,班主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应着重考虑整个群体的感受。为了进一步促进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班主任可以征求班级内所有学生的意见,通过构建各种类型的活动,让班级成为一个有向心力的集体。例如,为了增强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可以利用课外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让每位学生谈谈自己近段时间的所感、所想、所困,让留守儿童切身感受到来自班主任的关心和爱护。学校的相关领导还要不定期的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不断丰富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班主任应使用正确的方法积极指引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不断增强整个班级的荣誉感和凝聚力,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消除学生之间的不平等性,避免在留守儿童心理滋生挫败感,确保留守儿童可以健康成长。
2.架起父母与其子女心灵相通的桥梁 现阶段,农村中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外出打工的现象较为常见,由于父母一年到头在外面打工,平时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交流少之又少,有一部分留守儿童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几乎为零。父母只有过年才会回家,彼此就如同陌生人,父母除了关心孩子学习和生活外,几乎没有任何沟通,父母和子女之间渐行渐远。对于班级内父母长期在外的留守儿童,班主任应不定期的与孩子的父母进行沟通,向他们详细说明孩子的相关情况,要告诉他们加强与子女之间的联系,让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另外,在课下,班主任也要主动与每一位留守儿童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并告诉他们父母在外的辛劳,让他们定期主动向自己的父母汇报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情况,这种方法可以有效缩小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疏离感。
3.加强学校和家庭的联系 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不仅需要老师的帮助,同时还需要各个家庭的配合。除了学校外,家庭是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只有确保家庭环境和谐稳定,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那些支离破碎的家庭很容易给学生的心理产生压力,学生会背负起沉重的责任,这也是一部分学生误入歧途的主要原因。另外,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逆反心理,班主任应将这些学生列入为重点“保护对象”名单。班主任是家庭和学生之间进行沟通的媒介,在周末、放学或者是假期内,班主任可以深入到每位学生的家庭中了解情况,帮助他们解决困惑,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外,班主任要适当的进行家访,为了不断提升教学质量,应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4.建立信息档案,深入了解学生 班主任要将班上的每一个学生看做是自己的孩子,平常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对每个学生的思想、性格以及家庭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应建立起学生家庭档案和个人档案,并开展针对性教育。这种方式不仅可以方便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同时还能及时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学生会将自己心里所想告知班主任,班主任就能第一时间向学生答疑解惑,进而帮助学生尽快树立起健康的心理认识。实际上,学生每天接触最多的是自己的班主任,易获得学生信任和尊敬。特别是对于农村的留守儿童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这种信任关系可以有助于排除留守儿童的心理障碍。

⑷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管理工作

一、关爱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一般都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看管,但也有的寄居在亲戚好友家里,有的则是自己照顾自己,独立面对生活。由于隔代教养、亲朋搭帮教养使留守儿童缺少应有的亲情关爱和家庭教育,他们的健康成长尤其是品德、心理等身心发展方面存在问题日渐凸现。为防止问题的进一步恶化、发展,学校需要给外出的家长加强联系沟通,使家长做到创业、育儿双丰收。另外,学校可以开设热线电话,方便留守儿童给外出的父母打电话,沟通情感;班主任、少先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进行专门的教育和课外活动,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经常表扬和表彰表现良好的自强自立的好学生,使他们觉得老师时刻是和他们在一起的,生活并不孤单。

二、朋友互助

留守儿童往往因为没有父母的约束而性格失常和行为失范,主要表现在脾气暴躁、任性、打架斗殴、打骂同学,甚至是长辈,学习成绩也差。所以很多表现良好的学生看不起他们,不愿意和他们一起玩耍,更不愿和他们交朋友,老师、家长也不很重视,使得这些孩子比较孤立,破罐子破摔,更加难以教育。所以,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少先队干部等必须改变观念,率先与学习上有困难、思想行为上存在一些不良习惯的“留守”儿童谈心,交朋友,结对子,相互帮助,共同进步,逐步改变他们“差生”“后进生”的面貌,从而带动全班同学,团结友爱,共同协助,维护班规、校纪,充分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三、更新监护人的教育观念

绝大部分代监护人注重关注“留守”儿童的吃、住、安全,忽视情感交流沟通,使留守儿童缺乏良好的行为习惯,出现学习不认真,做作业粗心,玩就随心所欲学习思想随波逐流,跟好的同学就学好,跟不好的同学就学坏等问题。对此,学校应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特别注意与家长的联系沟通,提高他们对教育的认识。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有针对性的转变监护人家教理念和方法,帮助监护人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提高代监护人的素质,增强代监护人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使其明了家庭也要重视“留守”孩子的情商教育,非智力因素的教育,注重全面的教育培养,养成良好的习惯、性格、品质,积极配合学校做好教育孩子的工作。对于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学生,;也可以邀请有外出打工经历的父母参与班会,通过他们打工经历的讲述,和打工者与学生间的直接交流,使留守儿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如及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做好留守儿童的家访工作,开展亲子活动等。

四、及时帮助留守儿童

教育好孩子,首先必须了解孩子,了解孩子的长处,并尽可能的积极引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少先队辅导员等,要通过谈心、单独辅导、做孩子的朋友等方式,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也可以联系家长,让家长及时和孩子进行电话谈心,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使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亲情,及时帮助孩子解决生活和心理上的一些问题,并且抓住时机,及时告诉孩子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使留守儿童在教师的引导下,在父母的关心帮助下,健康成长。同时,要引导留守儿童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促进孩子的情感健康发展。另外还要求与孩子的班主任、代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老师也要通过电话、信件等形式,向家长汇报孩子的学习、生活和思想情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

⑸ 如何对农村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和管理论文

在现实生活中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的父母为了营生外出打工,挣取家庭收入,但他们的子女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相伴的时间很少,这些儿童集中起来就变成了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
家长外出打工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生活、身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
1.学习问题
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没有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精力不放在学习上,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加上监护人本身对孩子亲情缺失状况的同情,于是在孩子行为稍有出格的时候也不会加以管束,使孩子在偏离健康发展轨道的方向上越走越远。缺乏管教引发行为失范甚至越轨,在留守儿童身上体现极为普遍。
2.生活问题
特别是父母双方都外出打工的那部分儿童,其生活状况是不容乐观的。留守儿童的父母之所以抛下自己的孩子外出打工,多数是因为家庭务农的收入无法让自己的家庭过上稳定的生活,所以生活困难是留守儿童家庭的普遍特征。虽然他们出去打工可以挣到一些钱,但其付出与收入相比依然是极不平衡的。父母离开后,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在节俭方面表现的更为突出,在极度节俭的状态下过着维持温饱的生活。儿童时期正是长身体的时期,合理的饮食结构和营养搭配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就在生病的时候,也往往没有能力和条件去医院救治,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传统的方法治疗,或者干脆硬“拖”。
优秀的劳动力大部分都离开乡村去城市打工了,老弱病残成了农业的主要劳动力。留守儿童也不得不加入到劳动者的队伍中去,即使他们不去干那些高强度的体力活,也要承担各种家务劳动。过早的分担家庭负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的影响也极大。
3.心理问题
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家庭温暖的缺失使留守儿童心理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异,他们多在性格方面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郁和孤僻,很难融入正常的同龄人群体。加之,目前农村的社会活动和人际关系基本上是以家庭和亲缘关系为纽带展开的,对于自己家庭及亲缘关系之外的其他人的困难处境,他们虽有同情的态度,却也无可奈何。只能靠自己对生活及社会的理解生活并发展自己,于是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缺失等现象在他们身上不可避免地出现可。
造成这些问题的客观原因,具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
一是监护不力。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或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同时也缺乏威信。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也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
二是缺乏抚慰。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违法犯罪的倾向.
三是疏于照顾。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
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构建和谐社会,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我是从事农村山区小学教育的,居于留守儿童的现状,总结多年的班主任工作,认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就老师方面能做的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建立班级留守儿童档案
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知识、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建班级留守儿童档案,具体内容包括:学生姓名、性别、出生时间;性格、特长、爱好;身体状况,有无病史;学习成绩,学习态度;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师生关系,同伴关系;父母姓名、外出工作地址、联系电话;第二监护人姓名、与儿童关系及住址联系电话。建立动态监测机制时常更新档案,保证留守儿童关爱不留死角,这样随时了解儿童的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二、给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
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心里话无处倾诉,委屈无处诉说,与生俱来的骨肉亲情无处表达。孩子来到学校,班主任既要做老师,又要做家长。爱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我每天早晨很早就到校巡视教室,先看看学生有没有到齐,遇到天冷或天热的时候,看看同学们衣服穿得是否合适,早上是否都吃过了早餐,各种学习用具都是否带齐了,集体活动前要安排好同学们应必备的用品等等。总之,学生的饥寒冷暖、喜怒哀乐,有事没事,事事关心。多看一眼、多问一声、多帮一把,使他们和其他的学生一样,留守儿童从心理上感受到他们和别的学生一样并不孤单。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也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更要让他明白:老师是关心你、爱护你的,是为你着想才严格要求。这样,在“严师”面前他就不会产生逆反心理或被歧视情绪,而理解了老师的苦心。这些事确实很平常,这是作为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这也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班上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用真情感化他们,做到以情育人、以情感人。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洞察学生心理,倾听学生的心声。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这也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
三、充当中介,让留守儿童感知被“爱”
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班主任成为他和父母感情的传递者,这是改正孩子各种毛病的好方法。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与他的父母通信、通电话,介绍孩子的情况,传达他们对孩子的爱,每当学生出现什么错误时,班主任既是他的教师,更是父母的代言人,他感觉到有人在爱他,并且这种爱就在身边,学习成绩就慢慢地的提高了。把他的一点一滴都向他的父母转达,看着孩子那种信任的表情,这样你做的所有的工作都是值得的。
四、感化留守儿童,学会关爱他人
大多数留守儿童都是“祖孙同堂”。过分的溺爱,使得孩子认为父母不在身边,我就是家庭的“老大”。只求得到他人的关爱,却很少关爱他人。那如何让他们学会关心他人呢?本班有一位同学也是父母长期在外打工,由家中年近七十的奶奶照顾,在“联亲”活动中听奶奶说,这个孩子在家里什么都不愿做,连自己力所能及的家务也全是由奶奶包办的。我知道,他的惰性也有一些是源自奶奶的溺爱,让他只懂得收获,不知道付出,不懂得去关心他人。在这以后,我经常星期六、星期天到他家去,帮他奶奶做事,并故意把老人力不从心的时候指给他看,并教育他父母不在家,就更应该帮助父母去照顾老人,这是他的责任,更是他的义务。这位同学看着我每次都来帮忙,想到自己的责任,也逐渐地变勤快了,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自己做,奶奶做不动的事,他都主动给奶奶帮忙,并且周围邻居有什么事情自己能做,也都去认真地做,从爱自己家的长辈开始,学会了关心周围的人。感恩是一种处世哲学,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五、特别强调的方面。
首先与家长建立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利用家访和家长会,教师要与留守家里的监护人很好的沟通,在同他们的相处中,教师有意地提高他们监管孩子的能力和责任心,重点起到配合学校、教师一起管好孩子。这样以来,教师成了监护人、孩子们的亲人,留守孩子的心里也不再孤单。
其次是走进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班上给学生每人一个记事本,要求他们把当天教师布置的各种作业、任务记在本子上。回家后一一对照完成,养成良好的自理能力。要求他们坚持每天写日记,把一天最值得写的事记叙下来,并谈自己的感受。无论你的工作有多忙,尽管是数学老师,日记是每天都要查阅的,了解孩子们的心灵世界。积极的一面给予鼓励,消极困惑的给予疏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的心态。
再次是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活动。特别是每年的“母亲节”、“父亲节”的活动,培养孩子亲情关系,孝敬长辈的传统美德;感恩教育;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让这些活动来弥补亲情关系的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的消极影响。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因材施教。
最后,班主任要做心理医生,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不要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找根源。
平凡的工作,平静的心。多年来对留守儿童的教育,使他们走出阴霾,见到了阳光,找到了方向,得到了宁静。回顾这些留守儿童的进步历程,我认为做为班主任,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高度的重视,虽然政府已经提出:“落实农村留守儿童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加强妇女儿童工作的重要内容。”;虽然教育好留守儿童不单单是学校老师的责任,但只有通过我们共同探讨教育的客观规律和有效方法,才把此项工作抓好、抓实,确保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
总之,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也是教育的热点,也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⑹ 农村小学教师有哪些困惑

1、农村家庭经济条件差 2、农村家教几乎没有 3、学生眼界不开阔 4、学生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 5、没有很好的学前教育 学生起步比较晚 6、农村条件艰苦 很多老师不愿到农村任教

⑺ 浅谈农村班主任怎样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开家乡涌向城市,他们无暇顾及子女的成长和教育。这些孩子由于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和温暖,缺乏监护人细心的学习引导和管理,使他们在学习、心理、身体上存在着很多问题。许多孩子出现了内向、孤僻、自卑、不合群、焦虑紧张、缺乏安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顽皮任性、冲动易怒、神经过敏、逆反心理强等问题;大多数孩子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心不在焉,应付了事;部分孩子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迟到、旷课、逃学、迷恋“网吧”等。这些不良习气的存在给下一代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危害,也给班级教育带来了极大的阻碍。为了关爱留守孩子,保障下一代的健康成长,班主任应尽力地担负起留守儿童教育这一任务。那么,班主任应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呢?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班主任的主角作用
首先,班主任要制定具体详细的留守儿童教育工作计划和工作方案。配合学校大力营造关爱留守儿童教育的氛围,积极参与,把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排上日程、摆上桌面,认真贯彻落实,真正使班级成为留守儿童学文化、学做人的临时家园,发挥主角作用。班级里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开通亲情电话,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三者之间的联系与交流。除此,班主任还可以利用春节、假期孩子父母返乡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与家长充分交流,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形成合力效应。
二、班主任要加强留守儿童心理方面知识的教育(1)班主任要建立“留守学生”专项档案,记载好留守学生父母打工的地址、联系电话、家庭情况、学生监护人姓名、联系方式等。充分关注到留守儿童的个性心理和个性需求,把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及各阶段变化情况记录下来,且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留守儿童进行个别教育、进行补偿教育,并主动与学生监护人联系。(2)班主任要配合心理老师,要适时开展心理辅导,以这样的方式知道学生在想什么,这样一方面可以弥补留守儿童的感情缺失,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加强学生教育。但是一定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隐私,不能对学生造成伤害。老师也要站在留守儿童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做工作,不然这个工作很难取得成效。
三、转变观念,用真正的师爱守护留守儿童失落的心灵1、关爱留守儿童,用温暖去抚慰他们失落的心灵
首先,班主任要关爱学生,更加关爱留守学生。更应该多的关心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想变化,增加感情投入,用心去爱他们,用情去感化他们,千方百计从感情上弥补他们在家庭中的缺失。再者,班主任要经常家访,了解留守学生的家庭环境和生活状况,管理、指导他们的吃、穿、住、行、睡等问题,帮他们解决困难,用真正的师爱抚慰留守儿童的心,使其对父母的依赖转到对老师的依赖,从而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目的。最后,开展以“留守学生”为主题的结队帮扶活动,要求每位教师帮助一、二名贫困留守学生,树立留守学生自立自强勤学守纪的榜样,以带动全体学生共同进步。在班集体为留守学生集体过生日、唱生日歌、送小礼物、送祝福等。2、视留守儿童为亲人,贴近孩子的心灵
班主任要转变自身的观念,不仅要做好学生知识的传授者,更要扮演好学生心灵的抚慰者的角色。
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留守儿童因与父母长期分离,内心真实的快乐、烦恼、孤独、痛苦无法得到及时的宣泄。有的孩子选择了上网和不健康的书籍作为情感的替代品,这样的现象会引发孩子的心理健康大问题。此时,班主任应俯下身子,走进留守儿童的思想深处,了解孩子的所想所需,有针对性地与他交流,让一句句真诚的话语打开他的心扉,让学生觉得你值得信任才会跟你说实话,才会接受你的道理。他就能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改掉身上不良的行为。
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爷爷奶奶的照顾很多时候仅仅是满足留守儿童的吃和穿,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方面顾及很少。此时,班主任应放下架子,走进留守儿童的真实生活,了解他的家庭情况,与其监护人沟通的同时,主动地承担一部分照顾他们生活的责任,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会心的微笑,孩子都会很高兴,他会从心里觉得你是个可亲的老师、朋友,也会回报你优异的表现;班主任应以美丽的言行滋润留守儿童。对本已缺乏亲情的留守儿童,班主任的教育更应是“和风细雨”式的,用亲切的话语去打动他,以诚挚的情感去感染他。班主任切不可施行体罚、讽刺、挖苦以及家长式作风。这样学生会越发感到自己不被尊重、理解、信任和宽容,越发产生羞愧、自卑、不思进取、逆反等心理,和你的距离只能越来越遥远。3、以博大的胸怀看待留守儿童身上的问题
影响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因素很多,因而班主任应有博大的胸襟来对待留守儿童身上所存在的问题。那些已形成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孩子出现反复现象是难免的。班主任应冷静对待,认真帮助孩子分析原因,及时启发诱导他改正错误,切忌急躁而前功尽弃。
四、发挥班集体在留守儿童教育上的特殊作用1、针对班级中关注“共性”多,而忽视留守儿童特殊群体或个体的情况,我们要充分发挥班主任的教育管理功能。班主任要给这些留守儿童以特殊的关爱,关心他们的家庭、生活、学习和困惑,多走进他们,多接纳他们,并利用班集体的力量形成一个温暖、宽松的成长学习环境,让留守儿童切实感受到班集体的温暖,从而弥补了由于留守而缺失的亲情。2、开展各种有意义的班集体活动,鼓励留守儿童和其他学生一起参加,一起合作,是留守儿童感受到自己也是班集体的一员,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归属感。通过活动增强与同学相处的感情,体验到生活的快乐,体会到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友爱,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体会助人为乐的幸福,同时在活动中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收获了成就感,让多彩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成长的乐园。3、成立留守儿童“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儿童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五、加强与社会联系,共同关注留守儿童
仅凭班主任教育,留守儿童问题得不到根本的解决,我们在做好校内工作的同时应积极争取校外教育资源。如争取校外教育力量实施教育,比如聘请校外辅导员、发挥留守孩子身边的老党员、老教师等的作用,请他们帮助管理照看等。还要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共同关注,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努力形成了政府、村委、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总之,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越来越突出的社会问题,更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我们要本着对每一个孩子负责的态度,把更多的关爱和呵护给这些心灵最脆弱的孩子们。

⑻ 如何做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的教育

越来越多的农民工父母为了谋生外出打工,但却把的子女留在了农村家里,由老人或亲戚照看,造成“单亲教育”、“隔代教育”、“寄养教育”的现象,使学生成为留守儿童。
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下面本人就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做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第一,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
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儿童的安全问题成为很大的隐患。
第二,心理人格问题。
据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
尤其当遭遇挫折时,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
第三,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
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较低文化家庭成员来抚养孩子;
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的健康成长。
第四,学习问题。
隔代抚养的孩子,无法在学习上得到家长的帮助和指导。
而双亲有一方在家的孩子同样很难得到父母在学习上的辅导。
因为留在家的父亲或母亲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家务和田间工作,没有时间去关注孩子的学习。
二、学校如何做好留守儿童的教育
1、加强家长与留守儿童的联系。
学校和老师应当为搭建沟通的桥梁,起到积极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这种家长与子女间的联系是双向的,如果与家长联系困难,那至少学生一方的资源是可把控的,父母和子女,不管是哪一方的主动沟通多了,亲情也就温暖直达了。
2、营造适合孩子健康成长的学习环境。
学校通过校内广播、刊物、宣传栏、集体活动等形式,积极传播良好的学习方法。
学校周边的环境,如网、游戏室、录像厅等青少年不宜涉足的营业性场所应教育学生远离。
3、鼓励学生住校,专设教辅老师。
学校应鼓励留守儿童住校,采取集中管理老师有更多机会与学生沟通,学生节省大量上学时间。
针对寄宿学生,专设教辅老师,由班主任或班级科任老师担任,其主要职责是关怀学生放学后的生活情况,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态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后学习方法。
4、积极推行家访制度。
制订“分工家访,共享信息”的家访制度,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分头对每个学生进行家访,了解班上每个学生的大致家庭背景,比如父母亲在哪里打工,从事什么工作,平时跟孩子采取什么样的联系方式,孩子的代理监护人是谁,对孩子的日常教育又主要采用什么方法等。
家访后收集到的信息,由班级老师开会共享,针对其中的难题,大家一起商讨。
5、提升教师自身修养。
老师们做什么,学生们学什么。
老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学生模仿。
因此除学校一直强调的专业水平提升外,不仅是班主任,而且各科老师都必须普遍重视提升自身道德品行和个人修养。
这种修养的提升,虽非一日之功,但如果从学校、从教师个人,都可能普遍引起高度重视,是能够在短期内起到相当明显的变化,从长期的潜移默化看,效果更是惊人。
总之,为留守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学校、家庭、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应提高认识,协调一致,为此做出积极努力,使留守儿童和所有孩子一样享有同一片蓝天,受到同样的关爱,把素质教育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

⑼ 教师如何做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

一、充分认识留守儿童,关注留守儿童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严重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临时监护人责任不明确。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二是临时监护人教育精力不够。大多数留守儿童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代为监护,监护职责浅层化。三是临时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他们当中大部分是文盲,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儿童的受教育状况。四是单亲教育对孩子成长不利。父母一方外出打工造成“父亲教育缺失”或“母亲教育缺失”。如父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胆怯、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自信刻苦;母亲外出的孩子表现出不细心、不像正常家庭孩子那样善良、有爱心,有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五是精神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人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他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表现不佳、性格和行为等明显偏差等不能完全归咎于有关儿童群体的留守状态,非留守儿童群体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分析说。但他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状态催化或加重了有关儿童群体原先处于萌芽阶段的各种问题。面对流动人口非常流动时期,学校应及时转移德育工作重点,把德育工作重点放在留守儿童的管理和教育上,同时带动起非留守儿童的教育。
二、建立健全制度,提供保障机制
1、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备查制度。学校要对在校留守儿童进行全面登记,了解和掌握本校留守儿童基本情况,以利于对留守儿童开展有针对性的管理和教育。
2、建立留守儿童监护人联系制度。学校(年级)应每季度召开(联系)一次留守儿童临时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儿童在校学习、生活、品德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提出留守儿童管理教育的针对性建议。班主任每学期要对全班每位留守儿童进行一次以上家访,了解指导监护人开展正确的家庭教育。学校要开通“帮扶热线”,畅通家校联系渠道。
3、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制度。班主任及科任教师每学期要向学校报告留守儿童基本情况、成长状况。对带有普遍性和典型性的问题要及时研究讨论,寻求对策。
4、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要通过师生之间一对一、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心理健康、情感交流和思想上的关怀和帮助。
5、建立留守儿童沟通交流制度。要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通过组织开展多种学生喜闻乐见又积极参与的少先队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文体活动等,为留守儿童增进与同龄人的交流沟通、师生间的关爱互动、社会环境人际交往等搭建健康和谐的情感交流平台。
三、纳入寄宿制管理,加设一层保护
一些调查结果表明,农村留守儿童这个群体其实更加弱势——对父母有天生依赖的孩子们缺少关爱,缺乏交流,不论从生活状态还是从心理状态看,他们都经历着一种双重的冲突。因此,我们要提高认识,落实专人负责,落实保障措施,切实关心农村留守儿童,把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常规,选拔富有爱心和耐心的教师负责寄宿生管理工作。除了建设好寄宿制学校,还应为留守儿童创建活动中心,给他们以“家”的温暖。把留守儿童动员到活动中心来,学校尽可能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淡化留守儿童的孤独情绪。在专门的活动中心里,配备电脑室、棋艺室、图书室等设施,利用周末等空闲时间,安排专门教师扮成“临时父亲”或“临时母亲”,营造家庭氛围。
四、建设小班化教育,强化班主任工作
在义务教育阶段,父母和教师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社会化他人”。在通常情况下,在这两个人中,谁跟他关系密切、谁更使他信赖,谁的影响就大。当父母与儿童之间产生隔阂或较为疏远时,教师的影响相对来说就大。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说,依恋性情感还是他们基本的需要之一。他们早期的亲子依恋、师生依恋等会影响其以后的人际关系。父母长期外出,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作用、父母的权威性基本上失去了其本原性意义,从而外在地加强了教师这一影响权威对孩子的影响。所以,留守儿童对教师亲密程度较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孩子把对父母的情感依赖与需求、对权威的认同向教师转移,并且重叠于教师,特别是向班主任转移。而有的学校五六十人,多至七八十人的大班额教育,教师在教学上的事务都忙不过来,哪还顾得上学生的思想品德上的事呢?大多是出了事才解决。建设小班化教育,教师能匀出精力进行个别教育、班集体建设、情感交流等人文管理。学校应选派管理能力强、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班主任工作应计入教师工作量,并在教师绩效上、评优、评先、评职称上予以倾斜照顾,激发班主任工作热情。

⑽ 如何对农村学校留守儿童教育及管理

1、实行监护合同制。家长外出打工前和代理监护人签订好《留守儿童代理监护协议书》,加强代理监护人的责任心。
2、学校定期对留守孩子开展专题教育。为了有利于留守学生的健康成长,学校定期对留守学生开展思想教育,情感教育,独立生活教育,体验父母教育,卫生教育,安全教育,法制道德教育,使留守学生感受到学校和老师的关爱,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消除不良的心理,朝着正确的方向健康的成长。
3、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学校要认真调查研究,摸清留守儿童的底数,建立每个留守儿童的专门档案和联系卡。
4、实施帮扶制度。学校和班级,努力创造条件,让留守学生从中体会到家的温馨。教职工与留守学生“结对子”,一帮三或一帮四。各班还成立了留守孩子“爱心小组”,以班干部和优秀学生为成员,他们每个人与一至二名留守学生结成对子,在生活、学习上给予留守学生帮助,让他们互相鼓励、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5、学校和班级经常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各种文艺活动和公益活动的开展,可让留守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在活动中忘记的是烦恼,得到的是快乐。
6、定期对代理监护人进行集中培训。学校结合自己实际情况,定期对留守孩子的代理监护人进行培训,通过与代理监管人面对面的交流,相互了解留守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共商教育管理的具体方法。
7、加强同社区、村组和家庭的合作,营造浓厚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主动与当地社区、村组等部门配合,调动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关爱留守儿童。重视家校合力教育,要求家长采取多种方式与儿童交流、沟通,多关心儿童的身心健康,让儿童体会到父爱母爱,努力形成了政府、村社、学校、家庭四级联动的教育网络,营造出了浓厚关爱氛围和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
8、建立研讨、交流制度学校每学期进行一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总结,定期召开由社区,村委会以及镇政府有关人员参与的研讨会、座谈会,交流经验,探索新路,采取措施,增强实效,不断提高留守学生教育管理的水平,发挥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9、建立评价、激励机制。把关爱留守学生的工作纳入班主任、教师考核内容,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班主任、教师给予表彰奖励。对留守孩子中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表彰,特别是进步显著的学生要大力表扬,以激励留守孩子奋发向上的精神。

阅读全文

与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困惑留守儿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