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

发布时间:2021-02-24 08:32:55

❶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有哪些

为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归纳、总结新课改以来课堂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模式”。为全面实施“小学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特制订本教学模式意见。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4、方法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三、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挑战性原则。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基本模式

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
1、“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
2、“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自读—交流—积累(拓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一)“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初读课文,畅谈收获——合作探究,解读文本——巩固梳理,拓展应用”,这是小学精读课文教学的一种常用流程。该流程可以用一课时完成也可以用二、三课时完成,具体讲:篇幅短小语言精练优美的文章可用一课时完成(一课时即能体现出精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篇幅较长又难懂的课文可用二至三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但原则上以两课时为主,在两课时的教学中基本式的后两个流程可以有机地分散到第一课时和第二课时中,为保持结构的完整性最后一个流程也有可能在第一课时中体现,这要视情况而定。
第一课时的教学流程:激趣导课,揭示课题——初读交流,整体感知——细读理解,品味感悟——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1、激趣导课,揭示课题。
导课的方式有两种:一是间接导课,二是直接导课。间接导课,即通过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提出所要学习的课题,并板书课题。间接导入的方式很多,譬如,故事导入法、谜语导入法、预习导入法、歌曲导入法、画面导入法、游戏导入法、疑问导入法等等。前六种导入法其导入要和教学内容有关,是对教学内容的一种铺垫和衬托;游戏导入法可以和教学内容无关,目的是通过师生之间的游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达到快乐学习的境界。直接导课,即开门见山直接明确学习的内容,板书课题,提出学习要求,学习新课。
说明:教学中采用哪种导入方式,要结合教学内容而定,切忌生搬硬套。
2、初读交流,整体感知。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初读课文,畅谈收获”环节,初读的目的是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课文的内容能够在学生脑海中留下初步的印象,由初读到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需要经历以下几个环节:
(1)读课文,找生字,指导学生识字、写字。
(2)读课文,指导学生将课文读正确、流利、通顺。
(3)谈收获,提问题,初步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
说明:第一,(1)环节中要让学生通过初读课文,找出本课的生字、新词,通过借助拼音、查字典、问同学问老师等方式,正确认读生字新词,了解部分生字新词的意思;还要根据课文篇幅的长短、生字新词的多少适当设计组词造句、记忆字型、指导写字的环节;检查学生识字情况的方式方法要灵活多样。第二,(2)环节要体现出“过程性和指导性”地有机结合,教师在检查学生读书时不能停留在学生读完全文后纠正“字音对错和通顺不通顺”上,应让学生按自然段去读,在学生读地过程中,教师以及学生应注意倾听读者的读书情况,发现问题随时解决。遇到难读的句子或长句子教师要通过范读指导学生将句子读通顺流利。第三,(3)环节主要是验证学生读书的效果。这一环节重在鼓励学生积极谈收获,敢于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学生的收获,可以是对字词句的理解,可以是对教学内容的感悟等:低年级学生谈收获可以让学生说说认识的生字新词,并且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了解的,对一些浅显的童话、寓言、故事,学生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可以让他们交流自己感受和想法;中年级可以交流对词句的理解及方法,交流对课文内容的初步把握;高年级可交流对词句的正确理解,掌握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掌握课文的要点及主要内容。学生提出的问题,可以是不懂的词句,可以是对内容的困惑等等。学生的收获如果能触及到课文的主旨教师要及时进行提炼板书;学生的问题如果非常简单可当时解决,如果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则要板书出以待后续解决;如果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教师则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该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倾听学生的收获和问题,以便顺学而导,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铺垫。此外才该环节还要注意年级特点:低年级侧重引导学生有提出问题的兴趣、能够发现问题和敢于提出问题;中、高年级重在引导学生善于提问,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第四,(1)、(2)、(3)三环节还可以进行整体教学,即,读书——识字——感知内容一体化,让学生在读书的过程中随文识字随文感知内容。第五,低年级暂不安排把握课文要点及主要内容;进入中高年级后,对(1)、(2)两项要求主要通过课前预习及课堂反馈予以落实。
3、细读理解,品味感悟。
该阶段为阅读教学基本式中的“合作探究,解读文本”环节,细读理解的目的是在学生初读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重点章节,进一步品读语言文字,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梳理初读情况,根据实际情况,找准“切入点”。
(2)师生合作探究,理解重点内容,解决疑难问题。
(3)品读语言文字,体验思想情感,积累语言材料。
说明:第一,(1)环节的主要任务是找到导入细读理解阶段的切入点,教学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要顺承第二阶段中的第(3)环节,要在第(3)环节的基础上梳理学生读书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二是根据学生的收获和不明白的问题梳理出导入学习重点章节的切入点。第二,(2)环节是解决重点克服难点的关键环节,该环节的设计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进一步明确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二是要突出重点句段的学习;三是要设计语言文字的训练项目,达到文意兼得;四是要采取多种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譬如,可采取读议法、读画法、表演法、以问促读法、理解感悟法、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重点句段,进一步掌握课文的要点、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第三,五是要注重朗读的指导,要指导学生读出感情,在指导的过程中要看到学生由读不好到读好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理解不深到有所理解的过程,要看到学生由不会学到会学的过程;六是在该环节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度补充教学内容,扩充教学资源。第三,第(3)环节是对第(2)环节的效果验证,看学生是否能通过朗读,感悟品味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篇幅较长的文章可以读重点段落,反之可读全文,感情比较浓厚的课文可以配以音乐进行烘托渲染,朗读要达到以情激情的效果。第四,在(2)(3)环节的教学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根据文本和年级特点,将默读、小声读、有感情的朗读、分角色读、速读、略读、浏览等读的不同方式分散到教学的各个环节,让读贯穿教学的始终;二是要根据读书的主体及文本内容,将个人读、小组读、全班起读、师生领读、范读等读的不同形式,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三是(2)环节在低年级教学中不必突出重点段落的学习,也不要安排让学生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让学生在读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并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
4、拓展升华,归纳总结。
说明:该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归纳总结,教学时注意以下两点:第一,要根据实际情况在第三阶段(3)环节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拓展,低年级可安排一些表演性的活动,中高年级可安排一些阅读拓展活动。第二,要做好归纳总结。一是进一步总结学生的学习情况,重在表扬激励;二是进一步梳理学习内容,提升主题;三是布置作业,明确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流程:复习导入,明确内容——领悟表达,积累运用——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1、复习导入,明确内容。
第二课时的教学导入主要是起到一个承接上课时连接下课时的过渡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两个环节:
(1)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2)明确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检查学生对课文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二是检查学生的读书背诵情况;三是提问上节课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四是检查上节课所布置的作业。导入时要选取一至两个方面作为导入的内容,不可面面俱到。第二,要根据第一课时学生学习掌握的情况及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确定本课时的教学内容。
2、领悟表达,积累运用。
本阶段是基本式“合作探究,解读文本”阶段的继续和补充,是继引导学生把握课文要点、主要内容及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基础上的一次提升,其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思想内容中”走出来,进一步理解语言文字是怎样组织运用的,并形成语言积累。该阶段是教学的重点,包括以下3个环节:
(1)学习表达,巩固积累。
(2)适度拓展阅读,扩大学生视野。
(3)进行综合练习,开展实践活动。
说明:第一,在(1)环节的教学设计中,要注意以下四点:一是要在熟读(背诵)课文形成积累的基础上,梳理学习内容,进一步明确课文的主旨,提升学生的价值观;二要进一步突出重点句段,让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语言文字表达主题思想的。第二,(2)环节中阅读的材料可以是学生搜集的也可以是教师搜集的,无论是谁收集的一定要和教学内容有关,通过以一篇带多篇的阅读形式,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第三,(3)环节中的综合练习和实践活动以迁移运用为主,该环节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写字练习、读写结合的片段练习以及辩论、表演等活动。第四,在该阶段要注意把握各年级段的特点:低年级以了解词句的意思和感受课文内容为主;中年级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为主;高年级主要从文体、表达顺序、关键词句去体悟课文的思想感情,把握表达的方式和方法,体会表达效果。
3、归纳总结,课外延伸。
说明:该阶段为第二课时教学流程的最后一个环节,其主要任务:一是就学生对正篇文章学习情况进行总结,明确优点,提出努力方向;二是布置实践性活动,向课外延伸(即,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譬如,搜集阅读和文本相关的学习资料、编演课本剧等)。
(二)“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模式解读:
“略读课文”的教学基本式(常式),即“自读—交流—积累(扩展)”。在此基础上,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及学生的实际,还可采用若干个便于操作的具体的教学模式(变式),如自主选择式、质疑解疑式、重点阅读式、自测互评式等。提倡用一课时的时间进行教学。
基本式:自读—交流—积累(扩展)
即先由学生充分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然后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或交流自读体会,或就课文的内容、写法展开讨论;最后视课文的特点安排积累、扩展、延伸方面的练习或实践活动。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学习,使略读课文的教学达到以下基本教学要求:第一,概览全文,了解大意;第二,捕捉、交流重要信息;第三,有针对性地积累语言,或向课外扩展延伸。
自读阶段是学生独立阅读的实践机会。我们对略读课文理解的要求不宜过高,但对默读速度的培养应予以重视。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略读、浏览能力,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捕捉信息的能力。
交流阶段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的合作学习。这个阶段,重在交流自读的收获,讨论自学中遇到的某些问题,从中既可以展示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又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积累、扩展阶段既可以侧重对课文语言的积累,又可侧重向课外扩展、延伸。侧重什么,应视文章内容和特点而定。由于略读课文的教学时间有限,对积累或扩展延伸的内容应有所选择,不宜贪多求全。
变式一:自主选择式
即在自读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学生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方法,并根据自己的选择阅读思考,然后交流。其基本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自主选择进一步学习的内容和方法,阅读思考。
3.交流学习收获。
4.视课文特点安排积累练习或向外扩展延伸。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篇幅较长的课文,若干内容属于并列关系的课文,可以多角度体会、理解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切实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既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又要指导、帮助学生选择。第三,该模式适用于阅读能力较强的班级。
变式二:质疑解惑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大意的基础上,提出不明白的问题,大家互相帮助解决。其基本的教学步骤是: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提出不懂的问题,交流解决。
3.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而定)
说明:第一,该模式一般适合于含有难理解的句段的课文,学生初读后易产生疑问的课文。第二,学生要有一定的质疑解疑水平。教师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边读边思考的习惯,帮助学生提高质疑解疑的能力。第三,解决的疑难问题不宜过多,避免在细枝末节的问题上过多的占用教学时间。
变式三:重点阅读式
即在自读课文的基础上,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然后围绕重点内容合作学习,交流收获。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2.明确文章的重点内容。
3.围绕重点合作学习,汇报收获。
4.积累或向课外扩展延伸(视课文特点安排)。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重点内容比较明确的课文。第二,教师要对如何抓课文重点进行指导。第三,明确重点内容后,应就重点内容提出一两项比较明确的学习任务。如:了解重点内容的意思,围绕重点向课外延伸,体会写法等。
变式四:自测互评式
即在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内容的基础上,围绕教材安排的课后习题或教学是设计的习题自读思考、做答(即进行自测)。可安排笔答,也可默读思考、口头回答。然后师生共同订正答案,并解决阅读教学中遇到的其他问题。其基本的教学步骤如下:
1.出示自测题,明确任务、要求。
2.学生自读课文、完成自测题。
3.在教师的带领下订正答案、讨论交流。
4.解决阅读中的其他问题。
说明:第一,该模式适合于内容比较浅显、语言通俗易懂、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够自己读懂的课文。第二,教师要精心设计测试题。要把握好测试题的难易度,题量也不易过多,一般多数学生在15分钟内能够独立完成为宜。第三,在订正自测题时,不能局限于答案是否正确,应针对学生答题中出现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读书思考。第四,此种模式不宜频繁使用。
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及学生实际,进行合作表演式(即在自学后分组表演课文或课文的一部分)、欣赏评价式(即欣赏课文的精彩片段,或从某个角度评价课文写得好不好)等变式的教学。
在使用阅读教学的基本式时,要把握好各个环节的过渡,要精心设计过渡语,要使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紧密相连,丝丝入扣,课堂教学才能给人一种浑然天成的感觉,才能让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艺术殿堂中,获得知识,增长智慧。
三、基本模式的变通方法
课堂教学是多姿多彩的智力活动,俗话说“教无定法,万变不离其宗”,为此我们要依据学生认识事物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按照“整体——部分——整体”阅读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灵活使用基本式。第一,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可随学生年级段的升高,逐步加大自学自悟表达和质疑、讨论的独立性。对低年级学生,教师可适当增加自读提示和表达指导,选择或增加有关的字、词、句以及看图、观察、朗读、说话、表演等教学操作内容;中年级着重选择和增加有关自然段、简单的结构段,以及背诵、复述、深入理解、读写结合、质疑问难、小组讨论、有序表达等项目;高年级则着力于较复杂的结构段和篇,以及理解语句内含和表现手法,把握结构,领悟中心,体会情感,认识事物,质疑争辩,美读鉴赏等教学操作内容。第二,基本式中各阶段的具体操作内容和方式,还可根据具体课文的教学目的进行调节、变通。一般来说,侧重体会情感的,要增加理解语句内涵、朗读欣赏、背诵复述等练习;侧重提高认识的,要增加理解思想内容、体会情感,质疑问难、把握中心等练习;侧重结构联系、表现手法和读写结合的,要增加认识段、篇层次关系、理解语句含义、学习写作技巧、体会表达效果、读后写练等练习。 第三,特殊类型的课文,可以进行较大的改动或调整,甚至打破三个阶段的布局。
教师在使用教学的基本式时,首先要熟悉好教材,通读课文、熟读课文、背诵课文,披文以入情,才能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才能展现课堂教学的艺术魅力。

❷ 如何打造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教学

浅谈如何打造小学数学的高效课堂
“摘要”: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
如何营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堂、课后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关键字”: 充分的课前准备;优化教学过程;发挥潜在能力
打造和谐、快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每一位数学教师的梦想和追求。高效的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更多的知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如何营造一个高效的数学课堂,我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课堂要高效,教师就要认真备课,专研教材,把握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没有充分准备的课,肯定是低效或无效的。备课之关键于备知识、备方法、备学生。三者缺一不可,备知识就是“知己”,备学生就是“知彼”,而备方法就是专研教材,研究战略战术。古人说高效方能为师,故教师备课时,不能仅仅限于将课本上已有的知识备好,还应该阅读大量的相关资料。将本节课的知识背景掌握充分,将局部的知识放到整体的知识大背景来研究。只有这样学生对知识的把握才能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如果教师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就会觉的枯燥无味,课堂教学的高效就无从谈起。 二、优化教学过程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一)、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1、巧妙运用多媒体 用多媒体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取大量的教学信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随着教育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一些难点问题的突破上多媒体也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2、教学方法灵活多样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此时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低年级教师可以把动画、童话、故事、游戏、竞赛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引人课堂。如:一年级下册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学生对枯燥乏味的计算并不怎么感兴趣。但如果采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就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教学真正“活”起来。 (二)、关注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正确地评价学生 现在大班化教学已经是很多地方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教师无法改变的现状,因此我们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采用多种策略,尽量照顾到每位学生。如课堂上经常用“谁还没有回答问题”,“谁听懂了”,“谁来说说看”等语言,来提醒每个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对于学生的回答要及时评价。当然也可以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对班级中的弱势群体,教师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要给以他们以极大的关爱,不要直接否定一个学生,要看到他们的长处。
(三)、注重数学与其他学科及生活的整合 教师不要让学生为了学数学而学数学,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让数学知识应用到各个方面、各个学科,应用到我们的生活中,如教学三年级《有用的搭配》时,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在引出问题后,依次出示了数学中数字的搭配、语文中拼音的搭配、美术中颜色的搭配、音乐中音符的搭配、生活中衣服的搭配等等。让数学融入到各个学科和生活中,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感受到数学的美,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三、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保证 我们知道,学生是正在发展中的人,学习新知识时所具有的能力就是学生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所有正常的学生中,没有潜能的学生是不存在的。课堂教学的关键就是要拓展学生的心理空间,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思维,充分发挥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地探索和思考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是单纯地给学生现成 的知识,还是为学生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探究和思考,以便发挥其潜在的能力。一般地说数学教科书中的例题是学习的范例,学生要通过例题的学习,了解例题所代表的一类知识的规律和理解方法。但这并不是说,只要学生学会了书本上的例题就可以自然而然地解决与之相似的问题。要能举一反三,就还需要学生有一个深入思考的过程。甚至要经过若干次错误与不完善的思考,这样才能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这更需要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要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给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让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思维发展水平,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不同学生的不同方法反映出学生对一个问题的认识水平。学生学习时说出自己的方法,表面上看课堂教学缺乏统一性,但实际教师从学生的不同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是怎样思考的,哪些学生处于较高的理解层面,哪些学生理解的还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并从中调整下一步教学的内容和方法,以恰当地解决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存在着串讲串问,牵着学生鼻子走,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考的空间。心理学研究表明,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他们求知欲的表现。而随着岁月的延续,往往有许多儿童的这一方面的天性都被我们教育者扼杀了,就是把许多小嘴教成了没有问题的哑巴才是最可怕的事,因此我们教师要善于利用儿童这份天性,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把学习过程中有价值的疑难问题提出来。由于学生的问题存在着个别差异,在发问时,学生往往不能说到关键之处。这时教师应以激励为主,消除学生的恐惧心理,激发他们发问的热情。如果遇到学生没有问题或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时,教师应有意识地与学生互换角色,提出关键性问题,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精神,让学生自由言论,尝试解答。久而久之,学生能够养成一种善于思考、勇于提出自己想法的习惯。这时学生学习新内容,研究新问题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如果不给学生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只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思路走,一步一步引导学生说出正确的解题方法,虽然这样可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养成惰性。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特别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思考机会,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的动机,努力发展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在认识所学的知识、理解所学的知识的同时,智力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和发展。 综上所述,打造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堂、课后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❸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下面这个是从网上找的,可以参考一下:

新课改给我们带来了新的变化,在教学实践中以新课程改革为指导,紧紧围绕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坚持为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理念,把握“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的主题策略,努力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积极探索适合全体学生特点的课堂模式,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努力完善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打造“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一、“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内涵
“五”是“五步”,其含义是:课堂教学的五个环节,即激趣导入-----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知能应用------知识总结。
“四”是“四精”,其含义是:三个精心设计一个精讲,即精心设计导入,精心设计问题、精心设计练习,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精讲。
“三”是“三体现”,其含义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体现养成教育。
二、“五四三”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要求
(一)五步教学流程要求
五步教学流程只是教学过程的一般形式,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但不管怎样调整,整个教学流程一定要体现双自主教学,达到课堂的高效性。
(二)“四精”的要求
1、精心设计导入,吸引学生。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这就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注重起始环节,数学教学亦不例外。新颖的引言,巧妙的导语,生动的开头,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意境的重要手段。多年来,我们比较重视新课“导入”,并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每节数学课课堂教学中的导入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好的导人新课如同桥梁,联系旧课和新课;如同序幕,预示着后面的高潮和结局;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可以说导人新课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准备动作”,为师生即将进行的思维活动作好准备。
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使他们能轻松愉快地学好数学,是广大教师在教学中苦苦探索的问题。我认为优化课堂教学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而要优化课堂教学,新课导入的设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课的导入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引人入胜的导入可以给予整个教学过程一个
2、精心设计问题,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发展为中心,师生互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探索中,紧紧地问题吸引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用心思考,真诚交流时而困惑,时而高兴,在起伏的情感体验当中,自主地完成对知识的构建,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知识理解十分深刻,而且“创造”着获得知识的办法,体验着获取知识的愉悦。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的课堂上,把学生分成6人一组,并用自己准备好的画圆工具,一个图钉,一条细绳,一支铅笔头,让学生自己想办法画圆。由于用这套工具画圆看似简单但真正画起来一个人还难以完成,就必须合作操作。稍有不慎,就难以画出一个理想的圆。正是因为在反复克服困难中才好不容易画出一个圆,它便增加了吸引力从而深刻体会到画圆的各个要素的作用。因此学生在学习半径、直径的特点,以及圆心、半径的作用时,学生就有感而发,有话可说,表现的异常积极。这样的学生才是一种享受。
3、精心设计练习,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障。
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学生在课堂上获取的许多知识如果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和应用,那么一定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是,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学风的养成,必须通过一定的练习才能实现,所以,练习是全面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所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对于提高学生的素质,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认为设计练习应注意以下几点:
(1)、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领会知识的实质。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让所有的学生感受成功。
4、教师“精讲”,提升教学效果。
“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教学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它是一种高效呈现知识和高效指导学生学习的策略。
“精讲”并不是少讲、不讲,是指教师对基础知识少而精的语言,抓住中心,揭示教材中的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以讲促思,以讲解惑,讲解知识的纵横联系,讲清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讲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等。通过“精讲”,可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多动,即动脑、动手、动口,因为学生注意集中听课,时间是有限的,讲多了影响教学效果。
(三)、“三体现”的要求
1、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
教师要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变为与学生共同探索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引导者,每节课教师都要小结。每单元学完之后都要引导学生整理复习,这些平时都做的事情,平常放手让给学生做。教师注意形式的多样化,渐渐地学生就学会了对知识的整理,归纳和小结,而且能够用自己的表现方式来整理并交流,在学生们的交流中还能提出问题进行解答,举例说明等。 若教师包办代替单元知识的总结,全篇一律的话,就没有了学生创造想象的机会,也影响了学生对知识探索。
2、体现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课堂的平等关系与班级的温暖。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和谐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师应走进学生,亲近学生,了解和平等对待学生,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关爱每一个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以人格感染学生,以学识打动学生,以要求规范学生,以行动引导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关注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
和谐的内容主要包括:
(1)、师生间要和谐互信
首先课堂上教师对学生要诚信,说话算数,不落口债,凡是答应学生的事应尽量做到,有特殊情况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教师以诚待人,必须影响学生。
其次教师要信任学生,有时学生忘记带作业或者说“我的作业本、书等忘记在学校了”教师不要训斥而要讲明什么时间把作业补充交给老师。复习的时候总有学生不懂或者学得“吃力”教师要及时给予帮助,鼓励,并故意给这样的学生机会去教给另外的学生,让他感到教师对他的信任。师生间的这样信任关系产生后,学生每次都能努力完成老师交给的任务。
(2)、生与生间要和谐。
一个班集体总有优生、差生,教师首先要做到一视同仁,人人平等,优、差生都可能犯错误,教师要做到及时教育、监督、不偏袒,做到公正、公平。每个学生都有“闪光点”要及时发现表扬树立自信心,增加集体凝聚力。
其次是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每个学习小组里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要有明确的分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合作学习的条件,创设合作的情境,让学生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感受信息共享的快乐。
3、体现养成教育,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学习的过程就是形成习惯的过程。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关键时期、最佳时期。学生的学习习惯是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本能。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同的学习习惯对于思维能力与数学能力的提高起着不同的作用。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小学阶段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但习惯养成并不是短时间就可以养成的,需要长期、反复的训练,才可以达到目的。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点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培养学生勤思好问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敢说、善说的习惯;培养学生阅读题目的习惯;培养学生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❹ 小学高效课堂的具体教学流程是什么

一、教学导入
二、自主预习
三、合作探究
四、交流展示
五、拓展延伸
六、巩固提高

❺ 小学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很多呀,有西峡的“三疑三探”、杜郎口中学的“三三六”等,只要能体现“以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模式不能照搬别人的,要在课改理念的指导下,探索适合自己的,具有自己风格的教学模式。

❻ 小学怎样打造高效课堂

一、问题设置要新颖有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知识性较强,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学生的分析思维能力,但是有时候条理清晰地分析并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数学教学中应融入一定的教学技巧,要学会以新颖的问题和情景设置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讲到“最小公倍数”时,一位教师用编讲故事来创造情境的形式教学:在风景秀丽的武夷山上长有一种神奇的草药,吃了可以让人身强体健,但是这种草药只有每年3月才能采到。两边的山脚下分别住着两户人家,两家各有一个勤劳的姑娘,她们两个每年3月都要去山上采集草药。但是,东边的姑娘每3天上山一次,西边的姑娘每4天上山一次。如果她们俩3月1日开始上山,以后多久才能在山上再见面?一个月内两个人能见几次面?这样的情境教学,问题导入新颖,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他们的学习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二、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数学具有逻辑性、抽象性较强的特点,小学数学教学要紧紧围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这个核心来进行。这就要求教师除了要在课堂组织教学上下功夫外,还要具有高超的实践智慧,善于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
在讲到“分数的意义”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设置这样一道题。在广阔的内蒙古大草原上,有一个牲畜成群的肥美牧场。牧场里有320只羊、120匹马、240头牛,问题:(1)羊比马多多少?羊比牛多多少?它们放在一起一共是多少?(2)从羊群里面挑出四分之一的羊,一共是多少羊?三分之一的马是多少?六分之一的牛是多少?(3)四分之一的羊比三分之一的马多多少?这位教师用巧妙的问题拉着学生一步一步接受最新的知识,让学生通过运用数学知识达到了让学生进行知识构建的目的。这样的教学过程,其中蕴含了极大的艺术性。
三、精讲精练巩固教学效果
合理地练习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教师要树立实践教学的理念,以师生信息交流为依托,以习题练习为纽带,用丰富多彩、有效的练习或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教学的现实作用,进而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发展和活力。
向课堂要效率大概是所有教师的一致追求,但是,让所有学生每一堂课都感兴趣是不大可能的。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在课堂练习上多花功夫,注重课堂练习的趣味性和开放性。在讲过乘法口诀后,一位教师设置了“美丽大红花”的游戏,她把习题都粘贴到大红花旁边,谁做对一道习题,她就给谁一朵大红花,学生都很积极,一个个举起了小手。这样的课堂练习,既避免了机械练习带来的枯燥,也让学生巩固了知识,让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在讲过“长方体和正方体知识”后,教师出了10个可以两两组合组成正方体的盒子。然后他给学生出了几道题:如果将两个盒子包装起来,怎么摆放更节省包装材料?三个盒子如何包装更节省包装材料?然后他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找到最佳答案,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开放的问题情境,可以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虽然他们的结果不一定完全正确或相同,但是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了培养。
四、注重课堂知识的延伸和实践
数学教学注重知识的条理化、系统化。拓展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知识的认识,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立足教学内容,或用画龙点睛式的概括性总结,或用富有悬念的故事,或用妙趣横生的问题,或用开拓性的游戏,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讲到“圆、角、分”人民币知识时,教师用多媒体开起了“商店”,然后他以店老板的身份站在“门口”,让学生带上“一定的货币”进来买东西,然后让学生自己挑选,自己算账。这样现学现用的教学活动,让课堂知识得以延伸和验证。有的教师在讲到“时、分、秒”的知识时,给大家布置了一道课外习题:在没有钟表之前,人们是用什么来计时的?这样,无论是亲自查阅工具书还是去网上查阅资料,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兴趣都得到激发,有利于拓展他们的思维。

❼ 如何构建小学教学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就是要使学生运用相对较少的付出,获取相对较多的收获,从时间、作业、脑力、心理等各个方面减轻学生的负担。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间较短,如何充分利用小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这段黄金时间,来创造最大限度的学习效益,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高效备课
1.集体备课引领高效课堂
备课是决定课堂教学高效的一个重要因素。集体备课是集体智慧的体现,教师集体备课,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取长补短,弥补各位教师的不足,将集体的智慧和个人特色有机结合,共同提高,在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有助于教师更好地把握教材,把握教学目标,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有利于教师准确地把握教学重难点,设计好教案,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有助于教师相互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不断提高教师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2.集体备课要求同存异
同一个年级但不同班级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等参差不齐,所以备课应面向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制订适合本班学生的最佳方案。因此,教师应针对不同班级的学生特点,不断修改教案。魏书生说过:“一个教师要紧的不是忙着去否定,不是去证明,更不是糊里糊涂地照搬,不加任何改变。他应当像蜜蜂一样,在教法的百花园中到处采集于自己有用的花粉,回来酿造自己课堂教学的蜜。”集体备课把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研究和分析教材、确定教学目标、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相对的统一。而在其具体的教学方式上应求同存异,教师应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针对自己班级的学生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出适合本班实际情况的教学方案,充分运用集体智慧,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把握课堂,追求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1.精讲多练
课堂中要做到三个“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需要学生互动交流自己解决的知识点不讲。教师应抓住重点和关键,充分利用有限的时间,引导学生高效解决重难点知识。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为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就必须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让学生亲身感受获取知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喜悦与快乐。这是新课程背景下探究活动的宗旨。多给学生一些权力,让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多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们去体验;多给学生一些问题,让他们自己寻找答案。在教学过程中,按照知识点的探究,把诸多小问题有层次地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先自主思考,然后组内交流探究,最后班内交流共享,在交流中相互辩论,使观点和思维相互碰撞,不断修正,不断完善。
3.个别情况个别对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某一问题出现部分学生不懂、大部分学生学会了的情况,说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接受能力掌握不够,这种情况可采用优秀学生进行帮扶的形式,促进全体同学的共同提高。
三、营造网络环境,促进高效教学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通过教育信息化,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课堂内容的呈现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数学课堂中,传统应用题受信息技术条件的约束,背景不丰富,与学生的实际结合不紧密,大量数据需要人为加工,题目还常常有明显的解题途径的暗示,学生难以通过解这些题提高自己数学建模的能力、领会问题解决的思想。信息技术的运用为一些运算繁杂、作图困难、数据处理难度大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具有真实背景的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便利。借助计算机,将实验、尝试、模拟、猜想、检验、调控、运算、推理、证明等作为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重视了学生的亲身实践活动,促进其高层次数学思维,提高其数学思考力度。让学生“看到”以往只能想象的数学,“做”他们以往不可能做的数学,不但提高了学习效率,而且增加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四、高效练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保证
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成功的讲解,更取决于科学高效的练习设计。科学合理的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发展思维的一项有效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相互交流的窗口。练习可以把学生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困惑之处显露出来,教师及时给予帮助、纠正,达到巩固和应用知识的目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品质和思维方法,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性。练习设计应注意以下两点:
首先,要根据课程标准来布置作业,设计一些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巩固本课所学内容的练习题,要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其次,练习要有梯度、有层次,避免“题海战术”,要根据学生实际,具有适合性、差异性,根据学生能力设计出适合学生的练习,尽可能发挥学生潜能。

❽ 小学有哪些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朗诵课文、背诵课文、角色朗读、听写默写、玩文字游戏什么的等的。。。小学的话、主要是抓基础、这些模式的容易让人记住。。。可能趣味性是不高的!

❾ 小学快乐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有哪些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深化落实新课程理念为宗旨,构建和实施新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扎实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二、改革目标
1、目标多维
课堂教学目标不能只局限于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还应包含学生意志、情感、性格特征的形成,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等。因此,新型课堂教学的目标应包括:(1)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诸如情感、意志、兴趣、需要、价值观、品德、审美情趣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2)掌握学科思想方法与学习方法——过程方法目标;(3)掌握学科知识,培养学科能力——知识与能力目标。
2、多元互动
传统的课堂教更多的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唱主角,学生当听众,缺乏和谐的师生双向交流,导致学生学习主动性的丧失,压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创造力。新型的课堂教学倡导学生自主参与教学全过程,师生实现交流、互动,在共同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师生在教学中是合作的伙伴、交心的挚友。在新的课堂教学中,多元互动成为教学的亮点,只有多元互动才能产生教学的共鸣,才能让学生全面发展,才能使课堂教学收到最大的教学益。
3、以学定教
学是教学活动的本源、基础与条件,教必须建立在学的基础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完全取决于能否按照学的客观规律而施教,因此,课堂教学必须“因学论教”。其一,课堂教学的内容、方法及结构模式,都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并以最终达到教学目的来筹划。其二,课堂教学要渗透学科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培养学生“会学”的能力。只有以学为本,因学论教,才能产生积极的整体效应。
4、方法优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风格等就会有不同的教学方法。我们一方面倡导“合作”、“探究”等,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科学把握好和运用好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演示法”等。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都应该遵循 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实践为主线能力为目标;育人为主旨。
三、基本原则
——主体性原则。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挥其才能,发展其个性;要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色彩,形成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要发扬教学民主,还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
——开放性原则。课堂教学过程应该是一个开放的教学空间。这种开放性表现在学生心理安全方面,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上,既不拘泥于教材,又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思维空间上,重视对学生进行开放性的思维训练,不能轻率地否定学生的探索;表现在教学结果上,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鼓励学生标新立异。
——过程性原则。要改变过去把现成的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的简单做法,课堂教学的重心由教学生记忆现成结论为主转到引导学生探求未知上来,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挑战性原则。教师要倡导和鼓励学生开展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敢于向教师挑战,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允许学生发表与教师不同的意见和观点;二是敢于向课本挑战,鼓励学生提出与课本不同的看法;三是敢于向权威挑战,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质疑权威的结论等。
——差异性原则。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方面。通过实施差异性教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体差异发展的需要。

❿ 小学高效课堂如何开展

第一、要使一节课成为一节高效课堂,我觉得首先课前的准备最重要。“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实现课堂高效,必须下足课前准备功夫。要准备些什么呢?首先教师要花功夫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学的重难点,更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计教学活动,仔细考虑课堂教学中的细节问题,对于课堂上学生可能出现的认知偏差要有充分的考虑,针对可能发生的情况设计应急方案,确保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还要设计高质量的有针对性的课堂练习,认真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其次教师再根据教学过程的设计和教学的实际需要制作好教学所必须的教具或课件、学生操作的学具等。
第二、优化时间安排,努力创建学习型课堂。
时间就是效率。抓紧时间,用好时间才能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们要更新观念,变教室为学室,变教时为学时;要树立责任感,摒弃我的课堂可以随意支配的观念。一堂课一般由出示学习目标、检查预习情况、引导自主学习、展示反馈、拓展延伸、达标训练等几个组成部分构成。课堂上要精讲多练,教师要精心安排学、讲、练的内容,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时间的高效运营。教师要在课堂上惜时如金,同时还要学会节约时间。教师要以自己的时间观念影响学生时间观念,帮助学生制订时间安排,反思时间利用情况,让学生学会经营课堂45分钟,让它产生最大的效益。
第三、优化督促机制,保证学生全员高效参与。
课堂上要保证每个学生都高效参与,必须有约束的机制。每个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按时交,哪怕是交白卷,完成情况不好的要反思学习过程。在小组学习中,每位学生都必须参与,每位同学每天至少举手发言一次。课堂上各项活动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不得拖沓。写错的作业必须更正,更正时要分析错误原因。每位教师可以依据自己的学科特点、教学风格制订相应可行措施,督促学生全员高效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去。对缺课、不交作业的学生,任课教师要及时了解情况,找学生谈话,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决不让一个学生掉队。

阅读全文

与小学高效课堂教学流程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