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

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

发布时间:2021-02-26 22:08:25

Ⅰ 幼儿教育如何与游戏结合

1.教学和游戏的融合被视为一种现成的解决方案

简单化思维和复杂性思维这两个思维范式,在大多数领域同时指导着人类的活动。教育是一种以人为对象的实践活动,人的复杂性决定了教育的不确定性。幼儿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对象,其发展性决定了幼儿园教育的不确定性。

因此,幼儿园需要建立一种动态、弹性、复杂的教育生态圈。正是基于此,教学和游戏这两种看似完全对立的活动开始尝试沟通、对话,进而走向融合。

从思维层面讲,教学和游戏融合的提出打破了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找到了沟通两者的第三条路径,是一种进步。然而在教育实践中,幼儿园教师常常会受到简单化思维的影响,将教学和游戏的融合视为一种现成的解决现实中碰到的所有问题的方案,因此,复杂性在这里被忽视了。

幼儿园教师琢磨的往往是,如何通过教学和游戏的融合为幼儿园教育设计一个一劳永逸的操作方案,根本没有或很少意识到幼儿园教育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甚至为了达到某种预期效果,不惜人为忽略或剔除那些起作用而无法把握的因素。〔5〕

这一方面可能与幼儿园教师对教学和游戏融合的认识还只停留在其工具性的层面上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幼儿园教师追求简单化、程序化和秩序化的教学方法有关。

2.教学和游戏的融合演化为教学对游戏单方面的改造

教学和游戏的融合代表着有序和无序的和解,是两者平等的沟通与对话。但在融合的过程中,两者的地位显然是不平等的,游戏往往处于被利用和改造的地位。

具体而言,教学和游戏的融合被视为游戏与教学的结合。在这种“融合”中,游戏不是完整、自然的游戏,相反,它已被教学进行了严格的改造以符合教学的要求。这并非是真正的融合,也难以发挥两者的合力以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3.教学和游戏的融合反而加固了教学和游戏之间的界限

教学和游戏作为两种完全不同的活动,前者更强调教师的作用,后者则更注重幼儿的自主性,因此,教学和游戏融合的关键就是处理好教师和幼儿的关系。

当下,在教学和游戏融合的实践中,教师更多的是将游戏设计成一张漂亮的糖纸,然后将教学内容包裹其中。在这里,教学和游戏依然是分离的,甚至可能会因教学和游戏设计的巨大反差而使两者的界限更加明显,幼儿常无奈地将这种活动称之为“老师的游戏”。

可见,教师的这种简单相加的融合方式不但没有消弭教学和游戏之间的界限,反而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Ⅱ 如何将传统游戏融入幼儿的一日生活

并不一定所有的民间游戏都适合幼儿参与,营造民间游戏氛围将民间游戏引入到幼儿园的教学之中,融入到基本课程之中,不愿意主动参与其中。对于存在落后观念却形式丰富的游戏应该经过适当的改变与创新、 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原则,实现由被动参与向主动游戏的转变,幼儿还不是很熟悉,在“过年了”的主题活动中,邀请高年级的学生指导,为了实现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目的,开展民间游戏要注意创造性的融入1、轻松的氛围中了解春节的传统文化。所以在将民间游戏引入课程前一定要经过选择,构建民间游戏课程教育是为了幼儿更好地成长。一方面,并不能实现民间游戏真正的教育价值,筛检适合的民间游戏、皮筋。 2。例如,需要营造一定的民间游戏氛围,通过将游戏融入到主题之中。另一方面。如果只是单纯地让幼儿参与游戏,引起幼儿的关注,实现教育以及娱乐的目的,放置跳绳。由于某些民间游戏具有一定的久远性、 以激发幼儿兴趣需要为目的,使幼儿在快乐,构建民间游戏课程,在室外设置器械区,教师需要创设民间游戏情境。例如,达到激发幼儿兴趣需要的目的,鼓励幼儿主动尝试,幼儿园应该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为原则,甚至一些游戏还会威胁幼儿的安全,享受玩乐,使各阶段的幼儿都能够得到有益身心的体验。这时、表演,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融入“抬花轿”的表演游戏以及“穿新衣”“迎新年”的童谣说唱,在长期的训练中掌握游戏的技巧、沙包、毽子等器具,应该设定主题。像“打石头仗”“拍花花手”等不利幼儿发展的游戏要给予摈弃。教师在游戏开展前

Ⅲ 如何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语言课堂

在幼儿园语言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幼儿愿回意去学习、去答表达、去交流,而且教师还要根据幼儿的心性,在教学的过程中设置好玩的游戏,以游戏的方式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和热情。

Ⅳ 怎样将游戏和教学有效结合促进幼儿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园的游戏又分为创造性游戏和规则性游戏,而创造性游戏又包括角色游戏、结构游戏、表演游戏。其中角色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游戏形式之一,是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它是培养幼儿创造力、想象力的理想载体,能有效促进每个幼儿的个性发展。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有效开展能满足幼儿对成人世界的想象,从中可以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及幼儿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游戏中幼儿会产生矛盾并解决矛盾,从而促进幼儿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角色游戏的优点不容赘述,但是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如何选择适宜幼儿的角色游戏内容就需我们推敲斟酌。 在幼儿园角色游戏中,幼儿处处在模仿成人的动作、语言。如在娃娃家的孩子,模仿爸爸妈妈的语言动作安抚着哭闹的宝宝,孩子在模仿的过程中感受到了快乐,有了不同以往的生活体验,对孩子来说是新奇的,感兴趣的,孩子的模仿的同时也在发挥着自己的创造力,我们往往能在孩子游戏中发现孩子语言方面、动作方面的发展,这就是角色游戏的魅力所在。然而好的角色游戏不仅要在选材上适宜所在年龄段的孩子,而且环境的布置还很重要,只有生动有趣的形象才能吸引着孩子,尤其是小班的孩子,依旧以娃娃家为例,鲜艳多彩的娃娃家的布置要比单调的医院布置来的吸引。因此角色游戏要孩子乐在其中要对题材,要场景明确吸引,教师更要融入其中,成为孩子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辅助孩子更快乐的开展游戏。我认为孩子能否在游戏中更好的发展,教师还要在如下方面多下苦工。 一、让孩子成为游戏中的主人 案例:在娃娃家中,老师给孩子准备了精致的托盘,剪刀和彩纸,鼓励孩子在家里可以爸爸妈妈给宝宝准备面条吃,多数孩子遵循着老师的意愿在开展游戏,认真的准备着面条,突然哭闹声传开来,了解之后发现孩子欢欢和乐乐因为一张彩纸发生了矛盾,欢欢指责乐乐剪坏了他的“照片”,因为欢欢把老师给宝贝们准备做苗条的纸比作了照片。 在一案例中我在反思,孩子在游戏时教师提出了单一明确的要求,多数孩子还在遵循着老师的要求,但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缺乏自主选择,孩子是否得到快乐。把彩纸比作照片的孩子显然是剪面条的游戏无法满足他的兴趣,所以他才选择了自己喜欢的游戏内容。由此我们更应该清楚的了解孩子的兴趣是游戏开展的依据,孩子兴趣浓厚才会在游戏中持续,反之就会不耐烦,甚至有无所事事的情况出现。 二、在游戏中均衡强弱势幼儿 案例:在小医院游戏中,孩子们本来都在有序的扮演者医生、护士、病人等角色,医生用听诊器给孩子听听胸口,护士在给病床上的孩子打针,突然一位娃娃家的孩子欢欢想要进入游戏区域,原先在游戏的孩子纷纷拒绝了欢欢,欢欢在游戏区转了一圈又提出加入游戏还是遭到了拒绝,这时欢欢抢了护士的针筒还把针筒给掰断了,其他孩子都跑来老师这指责欢欢,欢欢遭到拒绝本来就心情不快,于是甩了针筒就走了。 喜欢游戏是每一个幼儿的天性,对幼儿来说你越是不能接触的东西他们越是渴望得到他,如果多次不能参加自己喜欢的游戏,一类幼儿会主动退却,失去积极性,另一类则会产生攻击性行为。而案例中的孩子欢欢明显是后者,孩子在受挫后表现出的霸道也是现在我们在幼儿园中常见到得现象。在上述案例中我们不能放任孩子间的矛盾扩大,而是应该鼓励孩子主动自我解决,教师是孩子解决问题的引路人,我们不能让弱势孩子失去游戏机会,也不能放任强势孩子破坏游戏秩序,教师作为引导者应该观察孩子在游戏中的行为以及孩子所处角色地位鼓励孩子合作游戏,强势带动弱势,让孩子在游戏中感受快乐。 三、注重幼儿的个别性、差异性及创造力 案例一:在角色游戏开展过程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在娃娃家的孩子跑到了赛车场,在医院的孩子跑到了娃娃家;我们也会看到本来好好的赛车变成了追逐游戏,医院里的医生护士会在娃娃家抱着娃娃不出来,等等。 在案例中的孩子经常离开自己所在的区域,老师鼓励孩子可以区域间穿插活动,但是这些孩子是游离在了预设游戏之外的,教师去引导孩子回到原来的游戏中去,但孩子还是没有办法持续。这些孩子有其独特的个性,如果我们一味的去干预孩子,还在在老师的强压下游戏,这样显然是得不到快乐和发展的。教师只有发现孩子身上的个别性才能有的放矢。同时孩子之间还存在差异性,孩子能力发展有差异,游戏能力的高低也决定了孩子在游戏中的表现,因此关注孩子的差异性在孩子的游戏中也是教师必须注重的方面。 案例二:我们在观察娃娃家的孩子游戏时经常可以看到,孩子在顾客多的时候都对游戏乐在其中,忙前忙后,并能根据生活中经验招呼顾客等,比如手工坊的孩子在顾客多的时候都在忙着为客人准备食物,收拾桌子,等到顾客吃完到别的游戏区去的时候,手工坊的孩子立刻离开了自己本来的岗位,有的跑到了赛车场,有的到了建构区。教师提问孩子:你为什么不在手工坊游戏了啊?孩子回答:小朋友都走了。老师反问:那你们想一想,怎么样才能把顾客吸引回来了。孩子的想法充满创意,有的甚至是老师都没有考虑到的。 在案例中的孩子对自己所在的游戏区并不是缺乏兴趣,而是因为其余幼儿的游戏注意力转移,使得原游戏区域的孩子也发生了兴趣转移,这时教师适时的介入游戏,用提问孩子的方法提醒孩子,孩子的想法往往出人意料,这样不仅使孩子游戏内容丰富了,而且孩子在游戏中激发出了创造力,这样孩子在之后的游戏中遇到类似问题就有了解决方法。 教师是孩子游戏中的观察者,引导者,孩子是游戏的主人,孩子的兴趣,孩子的能力发展决定了游戏的设置,教师在游戏中协调孩子间的矛盾,为孩子设置适宜孩子的游戏内容,孩子在游戏中体现出来的个体性和差异性都是教师观察的对象,观察孩子的游戏过程会发现孩子在游戏中是否有了发展,是否享受在游戏中,也只有细致的观察教师才能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辅助孩子更好的游戏。游戏是幼儿园的主要教学方式,也是孩子最感兴趣的方式,还在享受在游戏中才能在游戏中得到发展,也就是所谓的“做中学”。

Ⅳ 如何让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我们幼儿园是一所农村幼儿园,在课程改革中坚持立足农村实际,巧用资源,将民间游戏融入到幼儿园课程中,努力创设具有农村特色的幼儿园课程内容,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作用
民间游戏是游戏的一种形式,它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玩法不一,乡土气息浓厚。游戏中具有很强的挑战性、竞争性,符合幼儿好奇、好胜、好满足的心理,深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民间游戏中是主动的、自由的、有序的、快乐的和创造的。因此,民间游戏作为农村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民间游戏具有较强的竞争性,幼儿在游戏中能够体验到成功与失败的不同体验,锻炼抗挫折能力,分清正确与错误,学会合理评价,形成乐观、向上的情感态度。
(二)民间游戏有助于扩展幼儿的经验,发展智力。民间游戏内容丰富,范围广泛,包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民间游戏的童谣和儿歌,贴近生活,广泛流传。幼儿边游戏边朗诵儿歌,增加了游戏的兴趣,又了解了社会生活的知识,丰富了幼儿的词汇,还发展了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民间游戏中包括很多体育游戏,有助于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并能促进幼儿的力量、速度和耐力的发展,以及平衡、协调等能力。如“弹杏核”“拾卜菇”可以锻炼幼儿的小肌肉;“跳皮筋”“打沙包”能发展幼儿的大肌肉动作;“打瓦”、“抽陀螺”可以发展幼儿手臂的力量及手眼协调能力;“跳房子”“盲人摸瘸子”能够促进幼儿身体的平衡能力和协调能力等等。
二、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做法
(一)发动教师和家长,广泛收集民间游戏素材。民间游戏虽然内容丰富,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幼儿家长对民间游戏有些偏见,他们开始不喜欢幼儿玩民间游戏。同时,现在的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们望子成龙心切,善于对幼儿进行特长培养,带领幼儿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学习;家长或者从幼儿的安全考虑,将幼儿“圈”在家里,自己玩家长为他们购置的各种高档玩具,幼儿没有玩伴,缺少与同伴的沟通与交流,导致民间游戏濒临消亡。为此,我们召开了幼儿家长会,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在幼儿发展中的重要性,引导家长对民间游戏形成正确的认识,支持幼儿玩民间游戏。然后,发动教师和家长,带领幼儿一起玩大人们小时候玩的民间游戏,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兴趣,调动了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多种渠道帮助班级收集民间游戏素材,并将搜集到的民间游戏内容记录整理带到幼儿园,我们对收集到的民间游戏重新进行了筛选整理,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民间游戏打印装订,印制了“民间游戏集锦”一书,对各班开展民间游戏进行具体的指导。
(二)分类开展,与幼儿园课程互相融合。为方便幼儿进行游戏,我们将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为四大类:民间体育游戏、民间智力游戏、民间美术游戏和民间童谣说唱,密切与幼儿游戏活动结合,在幼儿区角活动时间,渗透开展民间游戏。如益智区投放了翻绳、各种民间游戏棋(考状元、老虎吃小人、过大梁、憋死牛等),在科探区投放了“捻捻转”、“绕饶转”,在美工区增加了泥塑、剪纸,在音乐表演区,投放了彩绸、旱船、民间表演头饰、绸扇等,在体育区投放了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并结合共同生活的教育目标,将一些民间游戏设计到集体体育活动中,既丰富了幼儿游戏内容,又扩展了幼儿游戏空间,为幼儿创造了动手动脑、锻炼身体的条件。
(三)引导幼儿改编与创新,赋予民间游戏新的活力。幼儿是民间游戏的主人,也是民间游戏的创造者。民间游戏的材料、玩法、规则等本身又具有很大的可变性。我们充分发挥幼儿的创造能力,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引导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创造改编。
一是创新游戏材料的用途,鼓励幼儿一物多玩或多物一玩。如一块小石子,有的幼儿用它在“老虎吃小人”的游戏中当作棋子,有的用它在“老鹰捉小鸡”的游戏中当作小米,有的用它在“打瓦”游戏中当投掷器。
二是创新民间游戏的玩法。民间游戏是民间孩子们自己创编的游戏活动,从游戏的选择、材料的利用,到角色的分配和情节的发展,都由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特点来完成。因此,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自由商定一些新的规则和玩法,使游戏满足不同幼儿的水平,让每个幼儿在游戏中获得快乐与发展。
三是创编民间游戏的童谣或儿歌内容。由于民间游戏产生于民间,流传于口头,幼儿在吟唱儿歌童谣的过程中会感受到部分内容的局限性。我们注重从幼儿的生活实际出发,将反映现代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风俗习惯的变化编入民间游戏的新童谣中,赋予新的含义,使民间游戏的名称、内容、角色、情节、儿歌、童谣等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激发了幼儿的兴趣,增加了民间游戏的魅力。

Ⅵ 如何将幼儿园游戏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机结合

角色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角色活动与教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他们经常用一种物品替代多种真实物品,如把小椅子当成汽车、火车,一会儿又把同一只小椅子当成娃娃床、医院病床等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妈妈、老师、司机、医生、售货员等。因此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角色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对于角色环境的探索与游戏活动的挖掘,而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寻找孩子的新兴趣点和孩子的表现,由于这种划分不是规定所限,而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游戏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两者可以进行整合,我们可以把主题活动中的一些内容放在角色活动中进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内容参插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探索、操作、表达,获得知识。 任何教学活动必然包含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游戏因素,为生成游戏子活动提供可能。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时,幼儿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戏《糖果商店》的活动,由于许多的幼儿都乐意到商店购买糖果,很快柜子里的糖果就卖完了,还有许多顾客要买糖果怎么办呢?在游戏结束时,我们抛出幼儿在游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幼儿园教学中,怎样将游戏融入到教学中

角色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整合 角色活动与教学活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等,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的一种游戏。他们经常用一种物品替代多种真实物品,如...把小椅子当成汽车、火车,一会儿又把同一只小椅子当成娃娃床、医院病床等等。幼儿在游戏中能够逼真地扮演角色,如妈妈、老师、司机、医生、售货员等。因此这种游戏既是假想的,又是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活动。在角色活动中教师关注的是对于角色环境的探索与游戏活动的挖掘,而在主题活动中,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寻找孩子的新兴趣点和孩子的表现,由于这种划分不是规定所限,而是由幼儿的兴趣和游戏的需要自然形成的,因此两者可以进行整合,我们可以把主题活动中的一些内容放在角色活动中进行,也可以把角色中的有些内容参插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幼儿通过探索、操作、表达,获得知识。 任何教学活动必然包含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对其认真分析,努力发掘游戏因素,为生成游戏子活动提供可能。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好吃的糖果》时,幼儿很快便生成了角色游戏《糖果商店》的活动,由于许多的幼儿都乐意到商店购买糖果,很快柜子里的糖果就卖完了,还有许多顾客要买糖果怎么办呢?在游戏结束时,我们抛出幼儿在游戏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Ⅷ 如何体现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形式,是促进幼儿获得最佳发展的一种途径。在幼儿园里,游戏是孩子们开展频率最高的活动,通过游戏幼儿会把广泛的生活内容反映在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的过程中,孩子们是自己的主人,可以自主能动的进行自己的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对于幼儿来说,游戏就是生活本身,游戏充盈于心,充盈于思想、情感和身体中。一个全神贯注于游戏的幼儿是富有创造力的、自由的和快乐的。作为课程实施重要活动之一的游戏,应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参与多种游戏,鼓励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生活,为幼儿在游戏中运用和发展学习到的知识及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
一、幼儿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定义
所谓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指把幼儿的教育目标、内容、要求融于各种游戏中。教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质是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在幼儿园里游戏就是基本活动。基本活动是指对一个人来说最经常、最适宜、也是最必须的活动。而对幼儿来说,游戏就是这样一种活动。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其次,游戏是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一种活动;再者,幼儿的身心发展是在游戏中实现的。因此《幼儿园工作规程》里提出的要使游戏成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符合事实、符合规律的。
二、游戏对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
在幼儿园,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教育的重要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游戏的手段对幼儿进行教育,能有利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几方面的和谐发展。
(一)游戏有益于增进幼儿的身体健康
幼年时期,是身体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在幼儿游戏中,有大量的运动性游戏,如跑、跳、爬、攀登等,能加快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帮助增强体质,使他们的动作变得协调、身体变得结实。当幼儿在玩沙子、绘画、拼图等游戏时,可以训练手指、手腕、手掌的灵活性,以及手眼协调能力,使幼儿变得更加灵巧,促进幼儿的身体健康发展。
(二)游戏能促进幼儿情感的健康发展。
幼儿的游戏,能促进幼儿在面对压力时情感的健康发展,帮助幼儿解决冲突,减少情感创伤。幼儿在游戏中进行相互学习,通过与同伴之间的互动,逐渐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学会与他人合作,懂得分享、谦让等良好道德品质。在学前领域中,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再现自己、了解自己和展现期望的机会。幼儿通过游戏经验认识到他们自己是独立的、主动的和有独特的个性。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理解和接受他们自己的感情,促进面对压力和困境的能力,增强人际关系概念的形成。如;幼儿在做“医生治病”的游戏中,体验了医生、父母、孩子之间的关系,母亲的焦虑,孩子的痛苦、医生的积极治疗等环节,孩子们通过游戏的方式,再现已有的生活经验,达到理解、接受他人的情感,发展同情心和面对变化作出反映等综合调节能力。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实现了情感的发展,使幼儿体验各种不同的情感,帮助幼儿学习控制情感的冲动性,高级情感随之在游戏中萌芽。
(三) 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
游戏中蕴含着丰富的学习因素,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潜移默化地学到很多知识,有助于培养幼儿的注意力、观察力和判断力,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幼儿通过游戏探索环境,接触事物获得知识,自由地进行各种模仿、操作与探索,如在攀爬登架的过程中体会空间和高低,在玩水的过程中感觉干与湿,玩积木的过程中体会并认识大小、形状、颜色等,在玩推小汽车的过程中观察到汽车的速度和力度的关系等。因此,游戏是儿童认知发展的动力,是儿童获取社会经验的一种独特的方式。
三、正确认识游戏化教学 (一)游戏化教学环境的创设
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常常利用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来达到使幼儿主动学、喜欢学的目的。游戏环境的教育性,其基本因素有两个,其一是通过建立立体设计增强系统性,以保证游戏环境平衡状态。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注意对象十分广泛的特点,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构成一个环境系统,以幼儿能够接受的形象与符号,向他们提供成长所需要的全面而系统的刺激信息。如在大班以发展幼儿弹跳能力(双脚跳)为目的的体育活动中,我们可为幼儿创设了一个以“参观动物园”为主线的新颖、有趣的游戏情境。通过生动的语言帮助幼儿张开想象的翅膀,将他们带入了一个富有想象的空间,让孩子们创造性地模仿各种小动物。然后让幼儿在喜欢的音乐伴奏下开始了热身操,热身时还不时用“嗨、嗨”的喊声鼓励自己。教学活动中,老师设计4个环节:小蝌蚪找妈妈、模仿大猩猩走、模仿企鹅走、青蛙跳荷叶,使幼儿初步了解了“双脚跳”的动作方法:双脚起跳,双脚落地,起跳时蹬地摆臂,落地时屈膝缓冲,从而突出了教学的重点,用较短的时间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
(二)让幼儿成为游戏的主人
我国著名学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曾说过:“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是幼儿的需要,而不是成人强加的逼迫性的活动。在游戏中教师应该从全方位的角度去看待幼儿的游戏自主权,让幼儿自己确定想玩什么、怎么样玩、和谁一起玩、在什么地方玩等等。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要用心去了解幼儿是如何想的,不要把成人的知识和答案告诉幼儿,不要轻易地打断幼儿的游戏,更不能包办代替或导演幼儿的游戏,这样会不同程度地剥夺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权。游戏中只有让幼儿根据自己的愿望和想法与玩具材料发生互动,才能使活动的方式方法具有灵活性,才有可能使幼儿真正产生兴趣和自主体验,才能使幼儿以自己的方式、速度将外部经验内化成自己的经验。因此要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主动控制活动进程,自主决定活动的方式方法。为幼儿提供游戏的空间与时间,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火花,保护幼儿可贵的创造精神,这是教师指导幼儿游戏的关键。
(三)幼师在游戏中的指导
游戏虽然是幼儿的自主性活动,但是教师也要合理地对幼儿施加一定的影响或干预,即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教师要为幼儿准备游戏、创设游戏环境,应根据不同年龄和游戏水平的幼儿选择难度适宜 、符合幼儿兴趣、及幼儿发展需要的教育内容来融入游戏,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和成就感,同时可以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只有在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兴趣需要的前提下,才能使每个幼儿都得到的发展,才能使他们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选择恰当的游戏形式,因为不同的教学活动有着不同的目标要求与内容,在选择游戏的时候,先要看是什么样的教学内容,然后再采取与之相对应的游戏活动来完成。 只有这样才能使游戏与教学有机融合,相互渗透,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功
最后,游戏过程中教师还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包括观察、询问、评价以及教师直接的游戏参与。观察中教师要针对儿童游戏情况确定自身的地位,逐步创造出可能使用的角色,如游戏监督者、调停者、游戏者、记录员、顾问或通讯员等。另外,教师通常是以假装角色进人游戏,成为游戏的一员。一旦进入游戏情境,教师必须严格按照角色规范采取行动,利用角色之间的关系采取隐蔽的方式控制 游戏发展。应当指出的是,这种假装介入应仅干预一段时间,在达到一定教育目的后教师即应离开。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游戏化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中,我们认识 “游戏化教学”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要求、任务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掌握知识、习得技能。是符合幼儿园教学特点及幼儿发展水平的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这种教学方式使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我国早期教育专家冯德全先生说,对幼儿来说“任何学习内容都可以游戏化,因为儿童本来就处在心理发展的‘游戏世界’之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们要将幼儿园教学活动完全游戏化,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下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Ⅸ 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利用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你好

一、探索激趣——教学中激发兴趣的过程
一个完整的教学活动一般是由开始、中间、结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的。针对这三个基本步骤,我们将幼儿园教学中激发兴趣的过程依次表述为:引趣、持趣和延趣。
(一)引趣是教学目标达成的重要前提
教学活动的开始部分是活动展开的引子,在这个环节中,是否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是教学目标是否能够达成的关键一步。
引趣要做到开场即引人入胜,吸引幼儿的注意。教师应当营造“好的环境”,利用图片、文字、多媒体等辅助手段激发幼儿的兴趣;运用“好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引起幼儿的兴趣;掌握“好的原则”,即要强调重点、明晰规则、细化要求、主动激励,以鼓舞幼儿的兴趣。
(二)持趣是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保证
持趣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让幼儿保持学习知识和掌握技能的兴趣,以达到培养幼儿良好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目的。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中的幼儿总是兴趣盎然,因此,教师可将游戏的因素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并且将自己的角色从传授者转换为游戏的参与者和伙伴,以便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游戏氛围中保持稳定的学习兴趣,达到玩中学、玩中练、寓教于乐的目的。
为了保持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兴趣,教师应当考虑以下几个问题: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相信幼儿的潜能,让幼儿在自主活动中提高兴趣点;针对不同的年龄班级,游戏化的程度应从小班到大班逐渐降低;多使用开放式的提问,并且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个幼儿都有表现、分享、体验的机会;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动静交替、新旧搭配地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三)延趣是教学活动延伸的关键动力
延趣是在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教师通过适时合理的方式,延续、扩展幼儿对学习内容广度和深度的兴趣。延趣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但可以让幼儿对已有教学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还有利于幼儿对相关的活动内容产生广泛的兴趣,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教师要充分利用最后环节,延续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应当做到:尊重、信任幼儿;赞扬、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认可、肯定幼儿的学习成果;提供展示的平台,培养幼儿的自信。让幼儿带着成功去分享,带着任务去验证,带着好奇去追问,带着作品去展示,带着技能去练习,带着兴趣促兴趣。这样的做法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幼儿的心理需要,能够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提高。
满意请采纳

阅读全文

与如何把游戏融入幼儿园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