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

发布时间:2021-02-27 13:45:16

Ⅰ 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进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与探索,笔者认为,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下一些细节上入手;
一、充分预设,提高教学准备工作有效性
进入新课改以来,“无法预设的精彩”——“课堂生成”被很多教师盲目拔高,导致很多教师不致力于课前的梢心预设,而将课堂实际效益更多的寄希望于课堂上的随机生成,从而导致课堂上教学时间的浪费。其实对于更多的一线教师,尤其是更多的年轻教师来说,课前充分的预设对提高课堂实际效益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备课强调独立钻研、自主备课与合作研究、集体备课相结合。教者首先要深入研读教材、感悟和把握住教材的内涵,自主备课时还要考虑到适合任教班级学生学法的研究与设计。在此基础上,带着自己的思考,加强同教研组教师的集体备课,共享收集的教学资料,拟定教学的重点难点训练点,商讨有效高效的教学策略。自主备课与集体备课的有机结合,能切实提高程序预设的有效性,为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高效奠定坚实的基础。
2.提高课前预习的有效性。一直以来,课前预习这个环节最易被很多语文教师忽视。没有学生高质量的预习准备,就不可能有高效的课堂教学。实际教学中,尤其是对中高年级的学生执教者应该教给学生一些预习的方法,如“不动笔墨不读书”,并通过课堂反馈提高预习质量的达成度;二是有针对性地提出某些预习题,比如熟读课文,学会生字词等,让学生提前进入学习状态,节省课堂上宝贵的时间:三是进一步重视预习的课堂检查,教学即可以从预习入手,以学定教。四是指导学生学会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资料。既有助于学习更好地把握文本,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与运用能力。
二、多元整合,提高课堂实施的有效性
教学准备工作只是有效课堂教学的基础,教师能驾驭课堂,把预设变成精彩的呈现,才是关键所在。在课堂教学中,应把握住以下几个元素,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l.教学目标:首先,教师应有明确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应根据教材、课时、班级学情正确定位,三维一体的目标落实到课堂应有所侧重;其次,教师应根据课堂的动态发展恰当地调整预设目标和生成新的目标,预设目标和生成目标应有所侧重;再次,教师应主动对目标的达成度自我评估。
2.师生角色: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同时教师也是自我专业成长的主体。没有教师的专业成长,就难有学生的自主发展,课堂中双主体在不同层面上不断协调和共同发展。课堂中教师应正确地定位自己的角色,并努力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角色感。
3.教学结构:有效的课堂教学结构应是线性教学设计和组块教学设计的有机结合。前者代表传统的教学设计观,以教师的教为出发点,以教学主线为轴贯穿全课,教学设计严密,教学步骤细致具体,师生的教和学较多地受制于预设的教学方案;后者代表现代的教学设计观,以学生的学为出发点,以“教学块”或言之“学习单元”来组合构建课堂,一堂课可能是“多块”,也可能只是“一块”,更体现一种主题学习的风格,凸现课堂中师生的交往互动,凸现课程资源的创生开发及教学目标的动态生成。我们倡导多元的组块教学设计,但也不放弃一定范围内的线性教学设计。
4.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往往只注重教师教法的研究与选择,有效的课堂教学包括教师科学地教与学生科学地学的两重标准。语文教学现行常用的方式有问题教学法与读书感悟法。我们要根据不同文章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问题教学法重视教师的引领,较适于比较理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作相线条的处理,以导读之:读书感悟法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较适于比较感性的文章,较适于对文章的精彩细部进行教学,以研读之。
5.教学资源:有效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资源的过程。教学资源包括文本资源(教材资源与扩展阅读资源)、媒体资源以及人的资源(主要指师生的资源)。课堂中教师应重视师生共有资源的开发,更应重视开发教师自身的资源。
三、自觉反思,提高教学监控行为的有效性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课堂教学监控行为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整学习方向的一种手段;另一方面也是促进教师自觉形成教学内省力的一种方式。教学监控行为应该始终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而不仅仅是在教学活动之后的一个教学反思
教学监控行为主要涉及对学生课堂学习实效的监控与对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
对学生课堂学习成效的监控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评价。这种评价首先是一种完整的评价,包括激励和批评;同时也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评价,既要避免空洞,又要避免机械频繁地评价;还应该是一种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发挥评价的激励和指导作用,不伤害学生的自尊。
对教师课堂教学专业活动的监控,应从自我评价、问题反思、教学重建三个方面来入手,建立有效的教师反思机制,引导教师对自己的活动进行评价,一方面个人勤思考、勤动笔,养成教学反思习惯;同时,根据教学情况适时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预案;另一方面加强反思的交流与研讨,从反思中得到启迪和升华,取得进步。

Ⅱ 如何使小学语文走出传统教学的模式

引言: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影响下,致使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也相对的趋于功利化。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语文教学的地位也逐步工具化。因此这就导致小学语文教学,一方面凸显出急功近利的灌输式教学,另一方面也开始向基础技能型教学转变。但是显然这都不利达到高素质人才的要求。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亟需回归到美学教育、人文关怀、哲理思辨的教学正轨上。鉴于此,本文通过一定的事例研究,重点着墨于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改革策略,试图为小学语文教学走出困境提供动力。
一、小学语文存在的困境
1、课堂主体的把握 就现目前的教学现状而言,在这一点的把握上许多教师都做得不尽如人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学中片面的强调学习的自由性而忽略了教学的约束性,另一方面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导致了有的课堂教学,虽然表面上其乐融融但是一堂课下来,学生几乎毫无所获;而另外一种课堂教学,气氛肃穆学生也一丝不苟的学习,但是实际的操作中却缺乏创新。显然这都是不合理的教学模式。
2、教学资源匮乏或运用不当 众所周知,我国是人口大国,因此相对而言我国的人口基础较大,所以接受教育的适龄儿童也为数众多,一般的教学自然班级人数都存在数量严重超标的情况。这样的窘境难免就导致我国的教学资源严重匮乏,还有就是教学资源分配不均。这主要也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优秀教师资源的匮乏和分配失衡,据有关统计显示我国优秀师资的配比存在严重的失衡,好的师资几乎都被所谓的名校所占据,而普通学校的师资就相应要略显弱势,贫困的学校甚至是一个教师任教数个学科。另一方面则是自然教学资源的匮乏,就语文教学而言主要是阅读资源的贫乏,还有就是对信息化教学设备使用不当。
3、评价方式的局限性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对学生学习能力及学习效果的检验办法只有考试这一个办法,并且在考试中也仅仅将高分作为评判的标准。自然这也导致了小学语文教学的功力化,和教学模式的单一化。
二、走出小学语文教学困境的策略
1、教学主体的合理把握 就现目前教学改革中提出的要求来看,解放学生学习动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逐渐成为了教学的重点。但是这样的“解放”,不应该等同于放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任然要起到引导的作用。譬如在实施现目前较为流行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时,教师在学生谈论过程不能置身事外,应该走动监督并及时与学生互动,在学生遇到瓶颈时应该及时伸出援手予以帮助。此外,也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差异而具体制定教学的策略。譬如在讲授《狐狸和乌鸦》(苏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这类课程时,由于其具有较强的故事性,并且其思考维度较大,学生可以从同的角度去分析。因此这时就可以采取,小组谈论学习的教学模式。但是如果在学习古诗词时,由于其理解难度较大,并且也存在许多学生认知能力无法企及的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尽可能多的引导学生学习。
2、建立师资队伍完善师资分配 在教学中教师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今后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就语文教学而言,尤其是小学语文教学,优秀的教师不仅可以教会学生基础的知识,同时也能以自身的修养影响学生言行及写作能力,从而潜移默化的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因此想要走出现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困境,首先就应该建立强大的师资队伍,政府应该鼓励优秀大学生加入到教育工作中去,并对在贫困地区任教教师加大补贴力度,这样才能实现师资力量均衡,从而全面提高我国人民的语文水平和文化素养。
3、注重诗歌意境教学 普通学生生读诗歌,往往不能觉察其内在的美感,甚至于有的人在读完一首诗,感觉空洞无物没有得到丝毫的体会。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常人读诗歌都是流于表面字词的理解,对诗歌涉及的意象的深层次含义,没有进一步的挖掘,这就使得学生的体会相对的肤浅抑或甚至没有。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诗歌意境教学是诗歌教学的关键所在。因为只有通过意境教学,学生才可以更加清晰的理解诗歌深层次的含义,否则仅仅停留在读字词的解读上,这就完全的将一首诗歌“糟践”了,就好比吃鸡蛋不吃蛋黄一样,学生只能认识到诗歌表面的韵味,却丢弃了诗歌内在的醇香。譬如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中杜甫就利用了诸多意象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如“涕泪满衣裳”、“喜欲狂”、“巴峡穿巫峡”等,这些意象都表现出了浓烈的思乡之情,但是除此外还应该有爱国之情融于其中。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品味诗词的意境,从而养成良好的文学素养。
4、合理使用教学资源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因此我国也逐渐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即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但是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对此的运用似乎还不够科学,抑或说是运用度不高但是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教学内容直观化,这样也有利于学生的理解。例如:学习《雾凇》(苏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一课时,许多学生都没有亲眼见过这样的景观,因此便不能通过文章清新的感受到那一份美感。此时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的影像资源,尽可能的为学生构建一个冰雪世界。于是他们就可以在“零下30摄氏度”的世界里驰骋;也可以感受“寒风吹拂,雾气缭绕”的清冷。总的来讲,合理的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是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

Ⅲ 如何转变教师当今的教育教学模式

教育现代化,除了使教育思想、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现代化外,更要能体现教育方式、教学手段等方面的现代化。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教学如何能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一种既能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全面改革已成为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那么如何有机的将现代教学技术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呢?经过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以及对计算机多媒体运用的逐步掌握,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育思想与教育手段相结合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
现代教育技术是以现代教育理论为基础的,现代教育理论要求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育技术的运用,要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努力创造学习者可参与的环境,使传授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但有一些教师认为只要教育手段先进了,教育思想便先进。于是在计算机辅助教学这一现代教育的外衣内,进行着传统教学模式的翻版,教师依然是讲解的中心,学生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灌输、填鸭之风依然我行我素。多媒体软件大多只是一种形式、摆设,对理解、感受教学内容有没帮助、有多少帮助?甚至形同虚设都没有关系,只是为用而用。只要上课用了就是运用了多媒体教学。
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将多媒体教学渗入到每个教学点,把传统的“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协作式”学习存在于教师、学生之间,创造更高效、更多元化的教学模式才是现代化教育的最终目的。所以,改变思想观念是关键。
二、教学媒体与教师教学相结合
现代教育理论下教学媒体的性质已经发生的根本的转变。现代教育理论要求要注重对学生认知方法的培养,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能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究的途径获取知识。也就是说,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文、声、动画于一体,并具有人机对话功能,具有传统的各种电教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应该是学生进行发现、探究、接受新信息并最终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工具,是学生学习的帮手,而不再是教师讲解演示的工具。
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提供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讲解抽象的理论时,要实现很好的多媒体创意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要为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由直观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服务的,但直观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为片面追求直观而忽视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不要为了展示多媒体动画的功能而把课上或电视动画观赏课。这样就有必要多研究其他艺术,如广告艺术等,借鉴它们的手段和方法,如用最短的时间、最简单的画面突出一个主题,说明一个问题。丰富和扩展自己的创意,如用图形演变的形式,来强调与突出一个事件,说明概念的形成和变化等,这些都可在PowerPoint上穿插应用动画、循环放映、插入、超级链接等手段来实现。
三、教学设计与教学软件相结合
教育心理学家研究指出: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最高,视听并用的理解记忆率,远远大于光看、光听的记忆率。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既可以用于课堂教学,也可以用于课外辅导,它所显示出的巨大优势往往令常规教学望尘莫及。和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多媒体辅助教学有着明显的优点:计算机辅助教学能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速度、提高教学效率;能增强理解和保持;能激发学习动机、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能等。
但现在有些所谓的多媒体课件,只是简单的文字加图片,充其量也只能说是计算机操控下的投影,实际上只是起到幻灯机的作用,造成大量资源浪费。多媒体成了名副其实的花架子。此外,国内的多媒体教育软件市场上大多数课堂教学软件不开放、不灵活,因此,在教学中完全地靠“拿来主义” 不能很好地为教学服务,更不能满足教师对个性化教学的需求。所以,在新的教学模式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下,每位教师都应积极投身到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应用中来,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心理,合理的、巧妙的设计软件,努力地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
四、 教学环境与媒体辅助相结合
目前,即使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计算机大多用来教学生计算机知识和操作技能。用在计算机辅助教学上的时间较少。这意味着学校仍然把计算机作为一个独特的对象对待,还没有将计算机有机地结合到日常各科教学之中。
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离不开各种多媒体教学环境。即使到了信息技术充分发达的将来,课堂仍然是学校进行知识传授的重要场所。用现代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装备教室,可以加强课堂集体化教学的优势,克服传统课堂教学的局限,从而把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在课堂教学中,要摆脱教师‘’一厢情愿‘’以自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除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外,还应实时地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反馈,体现计算机的交互性。通过粉笔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可以轻易地实现反馈,但这无疑是一种十分呆板的形式,同时很耽误时间,用多媒体进行创意,这种反馈就将变得十分生动有趣。如在分析讨论问题时,学生往往会有不同的思路,从而形成不同的答案。这时,学生只要说出其中的任何一种想法,教师只要在画面的相应区域内进行点击,学生的那种解法就会立刻在画面上出现,使学生增强视觉上的感受,仿佛这一答案就是他们自己从电脑中呼之而出的,提高了学习的兴趣,还可以利用人机对话的形式,形成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让学生通过网络互相交流,取长补短,丰富思想潜移默化地提高。不仅大大增加了反应的速度,还节省了宝贵的课堂时间。
五、学生视听与想象、朗读相结合
语文教学是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各方面能力都能有全面的发展,缺少了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象、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的极大兴趣,但是课件中集中运用的大量声音图象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想象力的发挥。所以要合理运用,取长补短。此外,不能因为有了多媒体后,就简单的以声情并茂的课文录音替代教师课堂上的范读,让学生觉得在跟冰冷的机器打交道,没有表情、没有感觉,没有感应,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难以调动情绪,不利于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总而言之,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语文课堂教学,能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能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最多的知识。并且抓住了课堂教学这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充分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合理调动了各种感觉和分析器官,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在不断寻求师生关系新的同位点的过程中,使师生关系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

Ⅳ 怎样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

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它不仅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更是传播知识和文明的重要教育工具。因此,小学语文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从古至今,语文教育历经数千年,历史上出现过许许多多的文学家、史学家和诗人,他们的作品流芳百世,成为当今学生学习的标本。现阶段,尽管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各有千秋,但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包括多媒体教学、远程教学等,教学方法也随之更新换代,而创新是改变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渠道。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如今已经真正地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管是凭借教材还是多媒体,创新无疑是满足当代教育要求的必然途径。
小学语文从识字开始,到阅读,再到写作,教师无不需要通过巧妙的教学,来提升学生的理解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转变教学思想
教师在培养和评价学生智力时要从只注重观察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集中思维、分析性思维、严密的逻辑推理等方面的训练和培养向在创造性活动中起重要作用、作为右脑功能的创造性想象力、发散思维能力、直觉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转变。根据教材特点,在阅读、识字、看图作文等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形象思维、创造性想象力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把印在课本上的文字符号──字、词、句、段、篇转化为学生头脑中活生生的形象,并把这些形象在头脑中清晰地保存积累起来。
如学习"颤抖"一词,在学生理解词语后,还可让学生想象再现"颤抖"的形象,以训练右脑。又如学习《翠鸟》一文时,表现翠鸟身上羽毛颜色的有三个词语──"淡绿色"、"深绿色"、"翠绿色"。学生从文字上并不能认识这三种颜色的特征,老师先拿来这三种颜色的羽毛,告诉学生什么是淡绿色,什么是深绿色,什么是翠绿色;再拿出翠鸟的标本让学生辨认羽毛的颜色。学生亲眼看到了真实的形象,在头脑中把这三种鲜明的形象积累起来,深深地印在了脑中。
2.学贵有疑,鼓励提问
学问,顾名思义,既要学,也要问。人人都会有疑问,而提问是解惑的重要方式之一,拥有创新能力的人必须要敢于发问。但是一般在课堂上,学生对于疑问往往不敢启齿,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发问,激起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并且教师要详细答疑解惑。因此,在鼓励学生提问方面,教师要把握以下几点:
2.1不拒绝,不批评,充分肯定,增强学生提问信心。善于质疑的创造发明者无一不是充满自信的人;相反,经常怀疑自己的人是很难成功的,也很难提出有创意的观点。要培养质疑精神,教师就必须保护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对于学生的任何提问,哪怕非常简单,教师都应详细答疑,如果拒绝,则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会因为害怕批评而不敢发问。对于提出带有规律性、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教师也要予以充分肯定。因此,为了鼓励发问,拓展学习思维,教师应该做到不拒绝,不批评,充分肯定,增强学生自信心。
2.2引导学生寻疑。如果一个人在学习过程中始终带着疑问,发散思维,捕捉细节,发掘重点,那么他必定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内涵,并产生创新的观点,以至于达到创造的目的。因此,学中带疑,才能启动创新思维,捕捉创新灵感,并取得创新成果。但小学生在这一认识上或许还不够,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就显得比较重要。
3.改进教学方法
右脑是加工形象信息、鉴别图形、处理非言语材料的中枢。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大脑两半球共同活动来完成任务。
3.1借助电教媒体。阅读教学首先要注意用直观形象的材料充实学生的感知,丰富学生头脑中表象的积累,提供再造想象的基础。根据右脑以形象思维为主,主管人们的视知觉,形象记忆的特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多借助直观、形象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
如《桂林山水》一课,就可以借助录像再现桂林山水"静、清、绿","奇、秀、险"的特点。这样,学生通过视听觉、形象记忆,能非常清晰而深刻地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便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更丰富了学生的表象,为学生进一步产生联想和想象打下基础。
3.2启发联想、想象。文章是作者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进行思考后写成的语言符号,这些文字本身没有直接可感性,读者可以通过作者提供的语言符号,调动已有表象──生活积累和知识经验,运用再造想象,创造性想象,想象相关形象,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根据教材和学生年龄特点,指导学生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想象文章描写的场面,想象文章描写人物的性格、心情,说话时的表情、动作和周围环境的情景等一些再现性和创造性想象。
3.3让学生绘图(画)。对于一些课文,教师可以在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根据课文中语言文字的描述,让学生绘图(画)。
如《有这样一个小村庄》一课中有一段描写小村庄从前的美丽景色。教师在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后,让学生将这幅美丽的图画创造性地画下来。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思维活跃,有的用蓝色的波纹线加上快活的小鱼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几只戏水的小鸭子表现水的清澈;有的用鲜艳的美丽的花朵和花丛中的蝴蝶表现空气清新;还有的用密密的树木和林间的小鸟表现空气清新……
4.大胆想象,开拓创新
在人的生活中,有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人的想象力,它是知识进步的源泉。爱因斯坦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开始的。"想象是思维的运动,是创新的源泉,是开拓思维的动力。想象是一种立足现实而又跨越时空的思维,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它能结合以住的知识与经验,在脑海中形成创造性的新形象,将抽象的形象具体化,将具体的形象丰富化,从而达到创造的目标。教师在引导学生想象时应把握以下两点。
4.1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提升学生的想象力,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就会越深刻、越独到。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时间的,空间的;现实的,虚幻的;课内的,课外的等等,这些都是可以展开联想的因素。另外,教师可通过提问或课外延伸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联想,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4.2多媒体具象引导。如今已是高速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制作或传播的信息,如图像、图表、视频及声频等,都是非常具体而又形象的。如果在上《桂林山水》课文时,教师可通过计算机搜索介绍桂林山水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看到桂林山水的真实形象和面貌,在课文的学习中,学生就会结合对桂林山水视频和图片的印象展开符合现实的联想,产生更加真实而又向往的感觉,这样,对加深课文的理解效果非常明显。因此,在教学中,结合课文,运用多媒体的具象性,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的引导十分重要。
总之,教师应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巧妙和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拓展思维空间。当然,在改善创新教学方法同时也不能忘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紧密结合,才能全面提高和发展。

Ⅳ 作为一个刚上任的小学语文老师,我对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效果 没有任何把握,怎么办

在课堂方面,可以选择比较好的教案(金星的教材全解,注意,不是教学全解哦)回,先照搬,然后在答备课的时候揣摩,最后再形成自己的风格;
在方法方面,可以采用多种鼓励评价课堂的方式,还有多进行小竞赛的模式;
在效果方面,首先训练自己的口语,不要太多随便的口语,比如“呃、啊、是吧”,课堂语言干脆利落,然后训练教学语言,发音和朗诵一定要标准,还有专业名词一定不能错,最后就要学会用眼神和学生交流。
希望有点帮助。

Ⅵ 如何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

————听《孔子拜师》有感 崔峦老师在第七次阅读教学研讨会上给出了一个十六字方针“吃准目标,夯实基础,指导学习,鼓励创新。”要和内容分析式的阅读教学说“再见!”在教学中如何有效落实,加以体现,需要我们有教学思想的转变,更需要我们有教学智慧的积累。 一、吃准目标,指导识字学词 丁老师的这节课,主要体现的是识字教学,这很符合年段目标,三年级虽然已经到了中年级段,但是识字教学依然是关键,培养学生“有初步的独立识字的能力。”识字并不是会写,会读,还要了解字义,有点生字甚至要推敲字理,让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魅力,如“拜”字的教学,老师告诉学生“拜”就是两手相合,通过做动作加深理解。学生自然地感受到祖国汉字的有趣,我想只要学生体会到趣字,才能喜欢学字。“迎”字,教师说:“左边是老子,右边是孔子,走了千里路,来拜访老子。”在教师边说边写中,学生不但记住了字形,而且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更重要的是从汉字中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 另外,以课文内容为线索,学习词语,“远近闻名”——“渊博”——“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风尘仆仆”——“毫无保留传授”,这样一组词语的出示,就把课文内容相连在一起了,这其实就是一种概括课文内容的方法,教师可以在这个时候渗透一些学习方法和策略,可惜老师只是“教过”学生,没有真正“教会”。不过,教师在学生概括课文内容之后,点到一个很重要的方法看“课题”概括,有时候课题就是课文内容的高度概括,这就是体现了“教语文”,教会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 二、夯实基础,指导学生读书,说话 “夯实基础”就是干小学语文老师该干的事,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就要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丁老师的这节课在朗读指导上做了很精心的设计,在品味“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这段话时,教师先让学生看地图演示,让学生直观感受路途的遥远,指导朗读,读中感受;接着,老师通过配乐范读,抓住重点词语“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引导学生想象路途的艰辛;最后通过师生表演,学生演孔子,老师演路人,用提问的方式,再一次触动学生的思想。教学环节的设计有层次,没有重复。特别是最后安排的语言积累,通过填空的形式,当堂积累,很有必要。 在词语教学中,还有一个亮点,比较“迎候”和“等候”的不同,通过出示两段话,“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段。”只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更加准确地理解词语的含义,但是,老师在这里只是点到为止,没有引导学生用实际的语文方法去比较,可以通过调换词语的方法,让学生体会“迎候”和“等候”都是等候的意思,不过“迎候”有到某个地方等候,迎接的意思,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老子的家肯定不是在洛阳城外,他可能是提前就到这里来迎候了,这里也体现了老子的谦和。所以这两个词语是不能对换的。 语文课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我想是每一位小学语文老师必须要思考的两个问题,以学定教,顺势利导,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美丽转身,才能把语文课上得更像“语文课”。

Ⅶ 新课程下小学语文教师怎样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

新课程把语文教学推向了新的阶段,我们对语文教学的认识,不再是传统意义的语文教学了。课堂教学中教师如何创造性地处理教材,合理地创设课堂氛围,最优化地组合课堂结构,最大限度地展示教师个人才华和发掘学生聪明才智,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必须实现三个转变:由注重“教什么”转变为注重“练什么”;由注重指导学生“读懂”转变为指导学生“会读”;由注重教师的“成功感”转变为注重学生的“成功感”,为终身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使学生获益终生。 具体表现为:
一、培养对话意识,丰富学生心灵。
语文课堂教学应强调心灵与心灵之间的对话,以心解心,以意会意,不能受《教参》机械、保守的阐释制约,而应不落窠臼,实事求是地挖掘作品中的艺术韵味和人文主义的内核,还学生一个个充满激情、个性的教学内容。
选入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大都凝聚着作者丰富的人生感悟、个性和情感,展现不同人物不同的人格特征和人性魅力,作者往往立体地、多角度地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个性,因而不能用固定的模式,一成不变的观念去阐释人物。“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教师把教参的说法强加给学生无疑是不恰当的,而应是诱导、启发学生去感受,去体验,从人物形象中感受人物的魅力和作者塑造这个人物的社会意义。
语文教学重点不在讲,而在“导”,引导学生走进课文,走进作者, 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启发学生“悟”,并从中享受文学作品的美,使自己心灵不断升华。
二、培养基本能力,开启学生心智。
语文科作为基础性学科,承担着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任务。听得懂、说得明,读懂会读,能运用祖国的语言表达自己丰富的情感,是语文科设科的根据。
语文教育就是凭借语文教材及课外活动,通过教学及语文活动从而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也就是解决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起到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的本质功能。
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它有三个层次:一是理解语言的能力,二是品味语言的能力,三是运用语言的能力。语言本身没有情感,但是却可以用来表达、交流思想,寄托人们的感情世界,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因此,课堂教学,教师重在诱导,启发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语言如何表情达意,作家如何通过语言这个工具寄托丰富的思想感情和众多的人生感悟,咀嚼品味不同作家如何采用不同的语言、句式、风格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创作出一篇又一篇的风格迥异的文学作品,通过不断地活动晶评,鼓励学生大胆模仿、尝试,以期达到创新运用,教学的出发点在“知”(理解),终点在“行”(运用),既“授之以鱼”又“授之以渔”,才能真正达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
三、创设成功机遇,激活主体潜能。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只有教、而没有学是不完整的教学,甚至是不成功的教学。学生是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的人,他们的学习兴趣、动机、意志则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因此,要提高教学效果,关键看能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呢?首先要创设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给学生一点发言机会,尊重学生的意见,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甚至错误的意见。
其次,要让学生有“成功感”。教师不应只关心自己的教学任务是否顺利完成,而应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学生在课堂活动中,得到教师的点拨,或发现了自己没有发现的问题,或学会了新的有用的方法,或回答出一个难度较大的提问,或新的见解得到教师的肯定,或产生从未有过的美的感受等等,都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我们的课堂只有让学生不断产生成功的感觉,才有活力,才有生命力。
教师应千方百计帮助学生成功,帮助学生尝试成功,在成功中充满自信心,喜悦地去再创造新的成功,唯有创新,才能成功,以创新去取得成功,是以培养创造性人才为教育目的的。当然“成功感”不是盲目夸奖或随意降低难,而应符合韦果斯基所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的“桃子”。
总之, 教师要研究如何让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研究如何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体现出信息传递、情感交流、思维碰撞和情绪体验,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情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创新人格。时代在进步,事物在发展,语文教学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愿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多思多创,摸索出更多更好的适应于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最佳的语文课堂教学新思路,使课堂真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渠道,真正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战场!

Ⅷ 新课改下语文课堂教学如何转变

2001年,我国正式启动了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初步构建了符合时代要求、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纲要》明确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1]显而易见,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本文基于新课程改革,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做出浅显的思考。
1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必要性
本文所说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是指,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在师生的地位、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的使用、教学评价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态度等方面,都发生根本性转变的过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顺应了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充分发挥学习的自主性、探索性和创造性。新课程改革注重教学的“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语文是各科学习的基础。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基本特点,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倡导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这些目标的达成需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加以转型:教师由“控制者”转变为“促进者”;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评价由重“结论”转变为重“过程”;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性、依赖性、统一性、虚拟性、认同性”转变为“主动性、独立性、独特性、体验性与问题性”等。
2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的现状
新课程改革实施十几年来,我国的基础教育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教学模式、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方式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观。从整体上来看,部分地区的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在前期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模式,引来众多学校的观摩和效仿,从而形成了全国大范围的课程改革热潮。但在发展过程中教学改革由于没有新的突破使得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方法缺乏创新。而部分教师在组织和引导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重于形式也使得教学的实际效果远远不如新课改初期,师生表面上对话频繁,气氛热闹,细究之下许多对话是徒具形式,并未达到有效的交流目的。以杜郎口中学为例,杜郎口中学曾以导学案制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以学促教模式成为了新课改的一个典范,虽然杜郎口中学在2012年宣布取消导学案制,但是随着课改热潮的不断推进,这种模式依旧存在在我国部分中小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在教育见习过程中,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生搬硬套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使课堂上呈现出开放学习、主动学习的假象,但实际上是学生不得不延时学习来达到所谓的新课改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的理想课堂。为了进一步了解新课改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转型现状,我们自编问卷,从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湘西自治州吉首市第一小学、永顺石堤镇中心二完小进行了问卷调查。

Ⅸ 顺应时代的发展小学语文教学方法需要怎样的改变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化发展,我国小学教育体系发生重大变革,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均与传统模式不尽相同。在这种发展趋势下,小学语文教学中逐渐延伸出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将语文教学与合作教学进行整合,能够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以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的重要性 近几年,在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下,我国教育体系发生变化,各种具有创新性的学习模式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人们身边,并逐渐普及到小学教育之中。众所周知,小学语文是一门比较重要的课程,在新课改的浪潮之中,小学语文需要顺应时代的潮流,需要充分满足新课改的发展需求,其中将合作学习积极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方式所带来的不足,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另外,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团结能力、合作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相互合作中共同解决所遇到的难题。 二、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现状 目前,为积极响应新课改的发展要求,我国各个地区小学语文课堂中纷纷开设合作学习,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较,合作学习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比如,合作学习下的小学语文课堂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另外,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争相发表自己的意见。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习积极性得到堙没,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则会丧失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但是在合作学习下,学生被动地位逐渐发生转变,学生的主人公意识逐渐提升,并逐渐成为课堂的主角,并且在语文习题的讨论中,学生们在合作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在小组长的带领下组织自己的意见,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并且还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虽然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得到有效应用,但是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推广合作学习仍旧存在诸多不足与缺陷。很多语文教师缺乏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与理解,导致在实际教学之中过分重视合作学习的表面现象,没有从实际角度出发,还有便是由于受到地域性差异的影响,师资力量与教学设备的影响,导致合作学习开展不够稳定。由于小学生年龄比较小,自我约束能力比较差,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会出现诸多不稳定因素,这便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三、创新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对策 一.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展现,教师之间从主导者演变为指引者,但是很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从新课改要求出发,仍然导致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到展现,尤其在合作学习开展之后,学生的主体地位仅仅展现在部分学生身上,这就导致语文教学无法得到有序发展。所以,需要积极提高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清楚地明白合作学习的含义以及重要性,在进行合作学习的时候,需要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且也要尊重别人的意见,在取长补短的同时能够真正利用优势进行互补,真正将合作学习的优势进行发挥。 二.确定学习目标与学习内容。众所周知,合作学习对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但是从某种角度分析,有很多学习内容并不适合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对教材内容、教学大纲进行明确,将适合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整理,并且在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观点,让学生能够充分明白合作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语文教师还要不断尊重学生自身的意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学习习惯以及自我知识的实际情况,从实际角度出发,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三.积极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只有保证学生对合作学习充满兴趣,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创新发展,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积极激发起学生的合作学习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师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分析,并且在整个合作学习中对学生所存在的弊端进行了解与记录,不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发挥出自己的学习能力。 四.积极加深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认识。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语文合作教学成绩,小学语文教师需要从自身出发,加强对合作学习的重视,清楚地认识到合作学习的步骤、方法与内容,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语文教师中将合作学习的作用进行发挥,才能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的有序开展

阅读全文

与小学语文教师如何转变教学方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