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数学教研组活动怎样听课记录表
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为指导,认真学习和领悟党的十七大精神,以素质教育为目标,以推进课程改革为中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努力提高我校的教育质量。二、主要工作:(一)抓热点,努力推进课程改革。 1、继续进行"新课程,新理念,新课堂"的研究与实验。(1)学习阶段。 A、外出学习。组织有关教师参加上级举办的新课程标准培训及学科培训,并在回校 后作幅射培训。 B、组织学习。组织教师(尤其是实验教师)对课改案例进行分析研究。 C、教师自学。学习各课新课程标准、新课程标准解读、新的教学参考、教学杂志上的有关文章,进一步明确课改精神。本学期每位教师完成理论摘记10张。(2)活动阶段。 A、热点问题研讨。每位教师寻找一个热点小问题进行教学研究,可以是一个典型案例、一项经验总结、一种成功做法、一次难忘经历、一种典型现象等,以周记的形式加以撰写,学校将组织人员进行批阅,对于优秀的文章将组织交流,并推荐发表。 B、课堂教学展示。学校每位教师都要上校级研究课。(详见学校教研活动要求)(3)总结阶段。总结我校一年来的课改工作。 2、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研究。综合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指定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还包括大量非指定领域,如:班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学生同伴间的交往活动、学生个人或群体的心理健康活动等等。对于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力求形成一个系列。(二)抓常规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1、加强教研组、备课组建设。(1)教研组。 A、有计划:组长根据学校工作计划、结合本组、本学科的特点,制订教研活动计划。 B、有数量:每两周组织一次活动。 C、有质量:以课改研究为重点内容,依托课堂教学,每次活动有中心议题,有主讲老师,大家有收获。 (2)备课组。 A、备教学方法。如同一内容的不同教法,不同课型的不同教法,某种课型的典型教法。 B、备作业设计。精心设计作业练习,备课组内作业相对统一,压缩记硬背知识,增加综合能力检测内容,实施弹性作业。 C、备命题测试。加强命题研究,努力吃透课标、教材精神,编印质量较高的测试卷。为了便于检查,每次活动时请各组认真做好活动记录。 2、抓学生作业质量。学生作业,一方面反映了老师的教学情况,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此,要求老师作业布置精当,批改及时、认真,并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作业,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作业习惯。低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初步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④错了能订正。中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④做完后,自己检查。⑤错了能及时订正。高年级:①书写工整,格式规范,保持书簿整洁。②思想集中,独立、按时完成。③养成又快又好的作业习惯。④做完后,自己检查。⑤错了认真分析原因,及时订正。 3、抓学生基本能力的形成。(1)写字能力。 每天安排学生不少于20分钟的写字时间,有老师作指导,努力使学生的字写得"入规、入轨、入体"。(2)阅读能力。 注重课外阅读,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利用好学校图书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课前2分钟朗读古诗文继续进行。 (3)口语交际能力。 口语交际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要重视培养学生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让他们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本学期可以着重进行以下几方面的研究:①口语交际训练的渠道。②口语交际训练的方式。③口语交际教学应避免的几种倾响。(4)数学探索与应用能力 订好、用好《小学生数学报》,在上课时及作业布置中进行适当的渗透。因材施教,加强对尖子生的培养,让他们掌握书上的加量题及其它有一定难度的思维训练题。 (5)应用题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应用题的教学中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应特别重视直觉思维与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并着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和独创性,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6)英语综合能力。 加强英语的双基训练,高质量地完成英语练习册。重视英语词汇教学,举行三、四、五、六年级百词竞赛。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训练,进行简单的英语对话练习。教学中要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加强学习习惯、毅力的培养。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高师资水平。 1、抓名优教师的培养,促教师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加强校内青蓝结对教师和参加名师工程教师的管理,加强梯队建设,对已取得各项称号的教师要提高层次,确定名单,落实目标责任。 2、校本培训与横向交流学习相结合,定期选派教师赴结对子学校培训,继续为教师外出学习提供机会,但要注重实效,返校后要交流幅射。 3、对照新课标继续开展教研活动,让新的教育理念落实在每个教师身上,实践在每一节课堂上。争取在各级各类教学比赛中创出佳绩。 4、着力于青年教师的业务培训。做好三年达标青年教师的理论学习与考核工作,结合学科特点开展新教师基本功训练和竞赛活动,结合教学实际启动新一轮基本功训练。 三、每月工作安排:九月份—一月份: 1、 全体教师“七认真”随机检查 2、 教学质量随机抽测 3、 迎接教育局随机专题调研 4、 “走进新课程”系列研讨活动九月份: 1、 举行开学典礼,明确新学期目标,正常教学秩序 2、 各科制定教学及进度计划,各教研组制定工作计划 3、 分别召开办公室主任、教研组长、班主任等各条线会议 4、 期初教学“七认真”检查 5、 组织沙洲片99届语文青年教师评优课活动。 6、 庆祝第十九个教师节。 7、 组织参加张家港市小学生田径运动会。 8、 召开一年级学生家长会。 9、 组织学生参加第十五届“国际和平周”全国中小学(江苏赛区)“金钥匙”科技竞赛初赛活动。 10、 组织教师参加市小学数学青年骨干教师评优活动(5年以内)。 11、 组织教师参加市新教材师资培训。十月份: 1、 庆祝国庆、少先队建队54周年。 2、 组织教师参加市科学探究评优课活动。 3、 参加市组织的艺术课课件比赛及艺术课评优课。 4、 参加市中小学篮球比赛。 5、 技教育论文评比 6、 组织教坛新秀上示范课活动。 7、 对学生进行法治、交通安全知识讲座。 8、 组织教师外出听课活动。十一月份: 1、 参加市二年级学生铅笔字比赛。 2、 对教学质量进行期中抽测。 3、 参加市中小学乒乓球赛 4、 组织语文青年教师参加基本功竞赛。 5、 部分村校举办素质教育现场会。 6、 组织教师参加市小学语文论文、案例评比活动。 7、 组织教师参加科学教学论文评比活动。 8、 组织学生参加市“伴我成长双语作文”比赛。 9、 市英语青年教师(35周岁以下)朗读选拔赛。 10、英语教师听说读写基本功竞赛。 11、市中小学优秀体育论文评比。 十二月份: 1、 举办乐余中心小学第四届读书节活动。 2、 组织召开全镇班主任经验交流会。 3、 组织教师参加全镇“小论文”评比活动,编印素质教育论文集等。 4、 组织学生参加冬季三项比赛。 5、 进行学生英语4会单词达标活动。 6、 初拟学生评语。一月份: 1、 庆祝元旦 2、 期末复习考试,质量分析。 3、 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学生等 4、 结算代办费、做好校产登记管理工作。 5、 进行教师业务考核,兑现岗位考核奖。 6、 部署师生寒假生活。 7、 完成各条线总结,资料归档工作未尽事宜,另行通知。
2. 实验报告 内容 小学数学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中强调的理念。它对于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化倾向和单纯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改变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脱节现象,进而充分调动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理解数学,促进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改善,都是十分重要的。
苏教版课程标准数学实验教材,为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已经给教师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何将教科书的课程内容转化为现实的内容,变成教学活动中的自觉行动,值得每一位任课教师认真研究和思考。下面结合四年级(上册)教材,谈一点体会。
一、 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
学生的社会生活、学校生活中到处都有数学问题,有许多是建立数学表象、抽象数学概念的良好基础和素材。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体验和理解数学,有利于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形成数学概念,有利于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学生用数学的视角观察世界。
教学第四单元“平行与相交”时,直线平行与相交两种位置关系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无处不在,教师可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教材呈现了鸟瞰城市的照片以及运动场跑道、运动器械的照片,从中抽象出直线的相交和不相交。我们在教学时,不能照本宣科,而应当引导学生去寻找自己身边的相交与平行现象,如,观察自己校园中的路径、跑道、器械、铁门、栏杆,以及教室里的窗户、黑板、墙面、桌椅、学习用品等等。当学生初步理解了平行和垂直以后,再让学生去观察生活、寻找同类的现象,学生的视角才是广泛和主动的,数学意识能从中得到培养。
教学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时,教材提供了如鼓号队员服装的统计,47个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统计,上海市空气质量的统计,张家港市农民人均年收入的统计等等十多个现实的素材。但是教材毕竟具有局限性,教学时应该结合教材适时补充和开发一些学生身边的、具有地方特色和时效性的现实素材,使得统计的学习更能体现其必要性和价值,更能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如,统计本班校服的型号、本市的空气质量、自己家庭的收入情况、本地区的耕地情况,这些统计对于学生是现实而鲜活的,学生有统计的热情和愿望,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教学第九单元“认数”时,学生要学习亿以内的大数。这部分教学内容,要以理解数的意义为重点,为此也要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认数。除了教材提供的素材以外,还应该激发学生阅读课外读物、上网查找资料以及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知识。如,在《青岛日报》2005年2月1日的报纸上就可以查到如下大数: 青岛西海岸制造业再添世界级大项目,计划投资17亿元人民币,部分投资后年加工钢材20~25万吨;青岛港元月吞吐量突破1500万吨,向全年1.8亿吨的目标迈进;初步核算青岛市2004年生产总值完成2163.8亿元;青岛航空旅客吞吐量480.8万人次;青岛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243.3亿元等等。教师平时应该注意搜集这样的信息,让学生体会到较大数在描述、表达自然现象、社会生活、生产能力、经济情况等方面的作用,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 努力创设现实情境,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学中,有一些教学内容教材所提供的背景和素材离学生稍远,或者很难提供现实的情境,可以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努力创设一些现实的情境,甚至可以模拟情境,为学生创设有助于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机会。
教学第三单元“混合运算”时,可以模拟一个在小小商店里购物的情境,让学生解决买3本笔记本和一个书包,一共多少钱;拿50元,买2盒彩笔,应找回多少钱等问题。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类似的若干问题,然后通过分析、归纳、交流、反思,总结出“算式中有乘法和加、减法,应先算乘法”。由于提供了模拟的现实情境,学生都有购物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理解上一般没什么问题。教学第七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时也可以采取类似的办法。
三、 充分运用数学活动,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利于学生进行主动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是使学生体验和理解数学的好方式。
教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时,学生在三年级先后观察了由2个、3个、4个同样的正方体拼成的物体的基础上,继续学习几何体与其三视图之间的相互转换,教学的难度加大,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空间想像能力和空间观念。“摆一摆、看一看”是本单元最主要的学习活动,教师和学生必须准备必要的教具和学具,要在学生“摆”和“看”的活动中理解三视图与实物的关系。如,第47页例题里已经用4个同样的正方体摆成一个物体,提出再增加一个同样的正方体使得正视图不变这样一个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教学时可以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活动,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分析和交流,寻找规律,形成体验。由于学生经历了“做”的过程,有切实的体会,理解也是深刻的。教学中切不可以观察教材中的图画来代替观察实物,那样违背了教材编者的意图,达不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本单元教学整个都离不开实际操作,这是教学的关键所在。
教学第八单元“统计与可能性”时。其中让学生体验事件发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这一小节,要让学生体会到从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到游戏设计的公平性,必须要让学生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可以经历一个从“问题—猜测—操作(验证)—结论—分析—抽象—概括”的认识过程,这个过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充分经历认识过程。进行实际的操作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可能性与公平性”的关系,教学中还渗透了可能性、必然性之间的辩证关系,渗透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材设计的《怎样滚得远》、《了解我们自己》、《一亿有多大》三个实践与综合应用,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都十分有益。应该充分利用好教材所提供的素材内容,切实让学生自主活动,切不可敷衍了事,白白浪费宝贵的课程资源。如对于《怎样滚得远》的教学,在提出问题后,可以放手让学生议论滚得远的因素,学生可能从高度、板的长度、夹角、材料质地、重物等多个方面考虑,然后将问题锁定在斜坡与地面的夹角上。再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猜测实验结果,进入实验活动(这是活动的主体)。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还会出现许多预想不到的问题,这需要学生、教师在小组活动中合作交流解决,实验活动结束后,进行反馈交流,给出结论并作适当的解释。这样的活动,学生非常感兴趣并乐意参与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科学意识和探究能力很有益处
3. 怎样填写小学三年级数学组教研活动记录表
一、1、以课堂教学革新和学习方法革新为中央,全面落实课改精力。
高兴探索得当学生自主、互助、探究学习的教学模式,确切进步课堂教学质量。
2、增强对教育理论的学习,充实了解当代教育的素质,引导教学。
4.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实验教学
小学数学操作实验教学课,是一门新课程倡导的创新型教学课。
为了找到以下几个问题的答案,我利用学校安排工作时给我提供的有利条件,
义务在本学校一年级进行了一次教学实验。
5. 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与反思》考核表的填写
新课程标准指出: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作为教师只有把握好对数学课堂的评价,把“陶冶情操”与“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同步进行,有机结合,才能真正的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一个自主的天空,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和生机。
巴班斯基在怎样评价教育过程最优化的效果时指出:“学生的行为,他们的学习态度、个性中的优良品质数量和参与学习活动中所表现的教养水平等可使我们对教育效果做出结论。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就能获得最准确的评价。”根据这一理念,课堂教学评价应从对教师的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评价。以下是我在实施、探索新课程理念下对数学课堂评价的一些尝试与思考:
一、创设和谐氛围,陶冶学生情操。
人的智力商数是先天已有的,而情意商数是后天的培养和努力的结果。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应该通过各种途径,去营造民主、和谐、宽松的课堂氛围,令学生如沐春风,人人轻松,个个心驰神往。在教学中,我用疑问开启学生思维的心扉,在疑问中评价;用笑声营造生动有趣、幽默诙谐的情境,在笑声中评价;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让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各抒己见,在争议中评价。从而让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感受数学的严谨,如我和学生探讨这样一个问题:用一根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怎样才能使它的面积最大?接着让同桌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一根长为50厘米的细绳围成一个长方形后,分别记下它的面积、长、宽等数据。然后教师观察学生是否能围出不同的长方形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这些长方形排列,接着集中观察这几组数据,看能否从中发现什么规律。然后再小组讨论,是否能发现面积与长和宽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猜测到当围成一个正方形时,它的面积最大。最后全班汇报,交流结论。学生在操作期间,教师有意识地观察他们是否积极参加讨论,是否愿意帮助他人,是否认真倾听他人发言,是否有合作精神等。交流时教师认真地对学生这些方面的表现也作出了客观、公正的评价。课堂观察和记载,可以促使教师更关注和了解学生,可以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教育教学行为,也有利于教师作出正确、及时、恰当的评价,让课堂充满平等、民主、安全、愉悦,让学生在课堂上真正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二、寻找激励时机,掌握知识,发展能力。
教师课堂评价的时机把握是十分重要的。如果把握不好,会影响评价的结果,甚至于适得其反。因此,评价时的动机应选在学生真正感到教师可亲、可信赖之时,选在师生情感在教育空间弥漫之时。
1、瞬时评价,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激励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能力等进行激励性口头评价。更重要的一点,评价要承认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实施纵向评价。考察受教育者个体进步或退步及幅度,注意学生个体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评价反思,调整心态和评价行为,不断进步。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评价,能够构建平等自由的对话平台,使学生处于积极、活跃的状态,能产生始料未及的体验和思维火花的碰撞,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
下面是《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中学习了“含义和方法”后的一个教学片段:
师:在我们的教室,在你我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你愿意把它们请出来吗?请出来后用你喜欢的方法解答或者请同学、老师来解答。
生1: “认认真真学习”中“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用算式表示8÷4=2。答:“学”字的笔画数是“认”字的笔画数的2倍。
师:你认为他说得怎样?
生2:我认为他说得非常完整、又流利又清楚。
生3:我觉得他观察能力真棒,连字的笔画数都数得那么准确,说明他不仅语文学得好,而且数学也很棒。
……
师:现在谁能帮老师一个忙,让老师也能快速解答第一小组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
生4:我愿意帮老师这个忙,其实只要这样想:9里有3个3,也就是9是3的3倍,用算式表示是9÷3=3。
师:谢谢!噢,听明白了,要知道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只要看一个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就可以了。同学们真不简单,老师非常佩服你们。
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教师富有激励性的评价,不仅让学生体验到解决数学问题的无穷魅力和成功的喜悦,更拉近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从而为学生学好数学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注入了强大的动力。
2、延缓评价,创造学生思维发展的空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对学生正在讨论的问题,不能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的评判,而应以鼓励的行为方式或语言,或提问或实验,让学生畅所欲言,然后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延缓性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去发现、去分析、去论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每当一种意见提出时,教师都请学生给予评判,他们或分析,或争论、或同意,自己来处理。在学生解答问题时,教师对学生解答的评价不是按标准答案,而是用语言提示诱发、鼓励学生发散思维,激发学生的独创性;对学生理解不正确或不完善的地方,教师根据学生错误所在,补充设问,点拨学生引发讨论,引起深入思考,让学生在不断的争辩中明确认识,经历一个自悟自得的创新过程;在学生理解得不够准确,表达不够完整时,教师运用反问,使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产生疑问,引起思考,进行比较,进而排除谬误,获取真知。
下面是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的《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片断:
师: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其中一份占1/2。这句话对吗?
学生有的说对,有的说不对,意见分歧很大。对此,吴教师没有即时评价,而是让学生按不同的意见站成两队。
师:对这个问题有不同意见,可以开个辩论会嘛!认为正确的同学为正方,认为错误的同学为反方。请正反两方各推选代表,向对方阐述自己的理由。
正方派出两位同学,吴老师给他们提供一张圆纸片。一名同学从中间对折,撕开,拿出一片向反方振振有词:“我们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这其中一份难道不占1/2吗?”反方同学见状沉不住气,急于要反驳表达,吴老师也给了反方两名代表一张圆纸片。反方同学把圆纸片撕成大小不等的两片,拿出一小片,向正方同学示意:“像这样把圆纸片分成两份,这一小片难道也占1/2吗?”就这样,两队还是僵持不下。
师:认为对方正确的同学,可以站到对方队伍中去。
正方一些同学陆续站到反方那边,最后还剩下2名正方代表坚持自己的意见。
师:你们不服,说明理由啊!
生(正方):这题是说把一张圆纸片分成两份,我们把圆片平均分成两份,难道不占1/2吗?
生(反方):你们是平均分成两份。可题目中并没有说平均分啊,难道像我们这样随便分成两份,也能说1/2吗?
生(正方)……
师:正方还有什么想说的吗?(正方代表无言以对)好,看来是否占1/2关键要看是否把圆纸片“平均分”了!
吴老师对于学生在认知过程中两种截然不同的答案,没有简单评判孰对孰错、没有轻易揭示正确答案,而是巧妙地组织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辩论会。引导学生在树观点、摆事实、说理由、评思路的富有竞争意味的交流过程中,逐渐实现了知识的理解和意见的统一。我认为,吴老师采用“静观其变”教学策略比即时的直白评价要有效得多。当教师延迟评价从而延长了思考的时间后,使学生有了独立自主进行思考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驰骋联想,有了思考的真正自由,有利于训练学生独立思考、养成勤于钻研的习惯。
新课程的课堂评价提倡的是强化激励和反馈的功能,帮助学生发展多方面的潜能,认识自己、拥有自信。我们教师要学会“弯下腰来倾听学生的意见”,走到学生中间,走到学生的心中,以我们恰如其分的表扬、充满关怀的批评、满怀希望的鼓励,为我们的学生构建一方和谐、融洽的真情空间,让他们在数学的王国中自由地遨游。
三、多角度评价,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教师和同学的激励,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差的同学,对激励的渴望更甚。在实施激励性口头评价时,要用发展的观点,以发展的眼光去评价学生,对学生学习数学的任何一个方面的进步,无论其现状何等不理想,离教育目标有多远,都应该通过评价加以肯定,鼓励学生不断进步,不断发展。
……另外对学生的评价不是教师的绝对权利,学生在学习中所表现的及所获得的都可能超过教师本人。为发挥评价的导向、激励和自省作用,应改变评价主体单一的现状,除老师评价外,学生个人与小组、学生与教师等可进行自评、互评双向沟通。平时我还常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小组评。例如:平时在探究、验证过程中,常以二人小组或四人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了解情况,互评相对比较客观,除自己评外,还进行小组互评,并说明为什么这样评,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看到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实际中应用的成效,解答问题的正确与否,找出自己的优点、缺点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对待自我,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和能力,又可以培养探索问题、发散思维的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例如,我们学习统计与可能性这一单元中的条形统计图时,我课前要求学生调查一个单元住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只数的情况,要求学生在调查之前先估计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并把估计的和调查的数据记录清楚。等到一星期后的课堂上,我让学生算出平均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是多少,并提出预测:“一栋楼60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多少只?根据这些情况,你想到什么?”学生非常兴奋,先快速地根据自己调查的结果计算出平均每家一星期丢塑料袋的只数,预测出一栋楼60户一星期丢塑料袋只数。接着就让学生根据这些情况在小组内谈谈自己的想法。学生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其中,大多数学生从对能源浪费、保护环境、环境恶化等方面发表了个人的看法。通过观察学生的讨论,倾听学生发言,我就围绕情感、态度和价值感方面给予学生及时的肯定,肯定学生了解社会、关心社会的责任心,表扬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有创见的学生。个人认为教师在课堂上的评价不仅让学生对考试成绩感兴趣,而且懂得如何运用数学的思维和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因此,我为自己的教学制作了几份评价表,定期发给学生及时反馈信息。一是学生自我评价表(1、在学习中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2、在学习中你最感到枯燥的是什么内容?为什么?),二是小组评价表(1、该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学习的地方?‘培养互学精神和自信心’2、该同学在学习方面有什么有待改进的地方?),三是教师评价表(1、该同学在学习方面最令人欣赏的是什么?‘培养学生的自信心’2、该同学在下个阶段应该注意的问题是什么?)。
总之,教学的多样性、变动性要求教师是个决策者,而不再是一个执行者。只有把“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理念真正融入到教学中,融入到教学评价中,才能促进数学教学充满生机,用“评价”点击孩子心灵的鼠标,充分发挥数学课堂评价功能,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可持续性发展,是小学数学课堂评价的追寻。
6.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0篇
角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 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 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 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么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么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形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接受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 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终于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 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天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通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提供大量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获得感性知识,形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 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通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表达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
· 学 员 听 评 课 记 录 表
听课人: 听课人所属学科:
授课教师
科目
数学
听课时间
课时
1课时
课 题
走进乡村
听课地点
班级
四年级
课
堂
教
学
纪
要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看书地20页“走进乡村”的画面,让学生从图画中找一找自己认识的平面图形,一方面鼓励学生从生活的空间中“发现”图形;另一方面为图形分类做准备。
二、分一分:
1、小组活动:把找出的图形进行分类。
2、汇报:分类的方法和标准。
3、对找到的四边形进行分类,并说明分类的标准。
4、分类后,找出同一类图形的共同特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定义。
三、画一画:
让学生在点子图上画平行四边形、梯形和三角形。在画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图形的特点,体会这些图形的特征。
四、填一填:
通过这一活动,学生了解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之间的关系。
听课
评议
从情境图中找出平面图形并通过观察比较,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长方形、正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其实网络文库很多的,你可以去下载啊
7. 小学听课记录表
一、 情境导入
1、齐读课题
2、这个故事发生在春天(板书),你会想到哪些词语?(春光明媚,春暖花开)
3、出示词语:
气温骤降、风雪不止、料峭的春寒、冻得坚硬的山路、
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山间、脸冻得通红、手冻得僵硬
a.指名读
b.说说读了这些词语的感受
c.齐读
二、 品读课文
(一)小燕子在这寒冷的冬天遇到了哪些麻烦?读一读,想一想
交流
(二)出示第二自然段
1、天气冷
指名读
2、 你还体会到了什么?
饥寒交迫——“饥饿”
3、再来看看这个词语,你还能体会到什么?
(显示“濒临死亡”)
师:燕子从南方飞回北方,要经过长途跋涉,他们已经非常疲劳,再加上找不到事物,饥寒交迫,濒临死亡。
“濒临死亡”就是——即将死亡,再看看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配乐)齐读
4、过渡:然而悲剧没有发生,这是怎么回事?
指名说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1、当你读完这个故事,你将会被感动。读一读,找一找最感动自己的话,在旁边写写感受。
2、交流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1、 她不在乎什么?在乎什么?
2、 齐读第四自然段
3、 认识小贝蒂(出示图片)
在什么地方寻找?怎么发现的?她会怎么想?怎么做?同桌说一说。
交流
师生接说:小贝蒂不在乎——,不在乎——,她在乎的是——,多么令人感动的画面。
4、 还有什么地方也深深地打动了你?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居民们纷纷走出家门……四处寻找冻僵的燕子。”——人很多,把燕子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2、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什么危险?
3、 找一找,还有没有其他地方令你感动的?(政府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为的是一群燕子。)
4、 师:回到充满温暖的列车,齐读第一自然段(配乐)
5、如果你就是车厢内的一只燕子,当你看到曾经帮助过你的人,你会对他们说些什么?
6、写话:
以“这怎能不令人感动……”为开头写一段话。(播放“小燕子”歌曲)
7、交流
三、总结课文,提升感情
让我们记住——,记住——。
一、引出课题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新朋友,他是一位乡村的孩子,邀请你们去他家玩,有话托我:拼音学得可好了,想和你们比一比
——出示课题:比一比
太能干了
小耳朵真灵
我最喜欢仔细听的小朋友
二、墙上有四幅画,你能拼出来吗?
1、咱们学得很不错么,我们一起展示一下 ——齐读
2、为什么这样排?你能说说他们共同的名字吗?
三、进院子,玩一玩吧。
1、是谁在叫呢?(黄牛)齐叫,拼读
小鸟/花猫/鸭子
2、你们认识了吗?请你来读一读没有拼音的名字? ——指名——开火车读
3、学冬冬的样子来介绍一下他家的动物。
我家有——、——、——和——。
4、你能用量词来说说我家的动物呢?
区别:一头/只
为什么说一群鸭子呢?(很多,挤很紧的时候)你能说说一群什么吗?
声音真响亮,我真喜欢
你的勇气可大了
词语连起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