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会计学专业本科层次教学计划主要有哪些课程
会计学复专业本科层次教学计划主要课程制有:基础会计学、货币银行学、统计学、中国税制、财务会计学、成本会计学、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西方经济学、国际金融、审计学、财务分析、资产评估、高级会计学、会计信息系统等。
2. 浅析如何提升《基础会计》教学的趣味性
《基础会计》是会计专业的入门课程,它比较全面地阐述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以后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但该课程很多概念比较抽象且实践操作性较强,是一个崭新的知识领域,对初学者有一定难度。但入门课程的学习往往直接关系到以后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必须把兴趣培养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一、上好入门第一堂课要学好一门课程,首先要对它感兴趣,只有上好第一节课才能帮助学生跨上专业学习的第一个台阶。《基础会计》按教学计划一般安排在学生入学后的第一学期。一般学生在刚开始接触这门课程时,既感陌生又感新鲜好奇,因此教师对一些简明易懂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会计等,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分析,这样可以使课堂气氛更加生动活泼。而教师则需要在讨论中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讨论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另外使学生认识到会计是与我们的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可以用幽默风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增加内容的趣味性,使学生能够对会计课产生兴趣,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此外,可以让学生了解从事会计工作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职业道德,如学生应知道会计专业技术等级分为高级、中级和初级,而且要从事会计就必须考取会计从业......(本文共计1页) [继续阅读本文]
3. 会计专业课程设置
专业课
会计基础
中级财务会计
高级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管理版会计
财务管理
审计学
会计信权息系统
会计电算化
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
经济法
税法
西方经济学
财政学
金融学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管理学
财经英语
公共课
大学英语
大学语文
经济数学
大学IT
vf
法律基础 马克思 历史史纲 毛邓
应用文写作
差不多就这些了 我们
4. 会计电算化学专业学期计划
会计电算化专业教学计划及培养目标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要求 1、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熟练运用计算机从事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2、业务培养要求 学生在具有会计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二、毕业生从业范围及素养 本专业培养的毕业生主要面向中小企业、行政事业单位,培养会计行业的高级技能专业人才。如账务会计岗位:出纳、核算、记账、主管会计、资金管理、仓库核算、收银、仓库保管、经济信息收集、财经文秘、统计、工商管理等岗位 本专业培养技能型人才,应特别突出以下基本素质的培养: 1、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通过思想、法律、道德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 2、掌握数学、英语等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文化知识; 3、掌握管理学、经济学和会计学等专业基础知识; 4、计电算化,运用计算机开展会计业务,进行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具备成本计算、财务分析和预测等会计实际操作能力; 5、掌握会计学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6、结合中国会计特点,熟悉和掌握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的新
知识和新方法,掌握国际会计的前沿理论与实务动态; 7、通过会计实训,培养学生掌握较强的实践能力,特别是有较强的会计手工及会计电算化操作能力,适应社会对会计专业毕业生的要求; 8、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市场调查与预测、解决财务管理工作问题的能力; 三、招生对象:初、高中毕业生;中专、职校、技校毕业生。 四、学制要求 1、学制:三年。 2、本专业学生学习期满,经考核合格后,可获得专业毕业证书。 五、会计电算化专业(三年制)教学计划表 会计电算化专业课程设置
课程 类别 序号 模块名称 学时 按学年、学期教学进程安排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1 2 3 4 14 14 14 14 专业基础课程 1 语文 28 2 2 英语 28 2 3 德育 112 2 2 2 2 4 体育 56 1 1 1 1 5 拓展训练 56 1 1 1 1 6 班会 56 1 1 1 1 7 音乐 56 1 1 1 1
专业课程 8 计算机应用基础 56 4 9 会计基础 140 4 6 10 会计财经法规 140 4 6 11 会计电算化(含 上机) 224 10 6 12 会计基本技能 140 4 6 13 经济法基础 196 6 8 14 初级会计实务 112 8 15 税务会计 168 8 4 16 税法 112 6 2 17 财务管理 84 6 18 成本会计 84 6 19 审计 84 6 20 市场营销 84 6 小 计 2016 36 36 36 36
5. 会计学习计划
有3份,仅供参考
1、目标
列计划的目的无非是通过白纸黑字,使得自己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能够进行监督和检查。高一,高二学年,应把重点放在课本上、课堂内。因为高考虽强调淡化课本的考查,其实处处有课本的影子。“课内知识课外考”的测试方式,就要求我们把课内知识学扎实,否则无法完满地解答课外考题。当然,重点放在课本上,并不是将视野局限于课本,仍应有大量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中巩固,贯通课本知识,培养能力。高三学年,既是中学时代的最后一年,也是复习迎考的关键一年。高三学年的计划是完善知识系统树,“牵一发而动全身”,做到由一个知识点可以拎起一串,提起一面。系统地掌握知识后,技巧也就“水到渠成
2、知己
作战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学习也是一样。所以要制定出符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学习计划,必须要“知己”。“知己”包括三层含义:明确学习奋斗的目标,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明确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做到“知己”后,我们就可以制定计划了。
3、要求
列计划本身并没有太多的要求,你只要抓住两个字——“详、实”就足够了。
首先,要让自己知道,每天你具体干些什么,知道每周、每月的安排等。我们应该去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做到自己对自己心中有谱。一份计划上只出现时间和科目是不够的,最起码还要有具体的章节的安排,包括做哪些习题,看哪些笔记都应当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计划的优势。所谓“实”,就是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实际情况,适当地高一些也可以,但绝不可过高或过低。太低了,计划的内容松松垮垮,反而不如没有计划;但大多数人可能更容易把计划列得偏高,开始还能拼一拼坚持一下,但很快地就败下阵来。如果总是列这种过高过紧的计划,常常完不成,那么时间一久也就会对列计划失去信心了。一份好的计划绝不在于它的起点有多高,而在于它是不是能帮你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让你的能力得到最好的发挥。
其次,计划的安排应合理、科学,尽量不要让你的时间浪费。应该说明的是,不浪费时间并不是把所有时间都用来学习,也不是说打球、洗衣服等时间都是浪费。如六、日的时间,如果你的学习黄金时间在上午,而你却在整个上午做一些洗衣服、打扫房间等杂事,而中午、下午才来做作业的话,这就不能不说是一种浪费了。很多事不能不做,但要放在合适的时候做,黄金时间都应用来学习。
4、注意
①必须强调的是,制订计划必须按自己的特点自己制订,不能仿制别人的计划,别人告诉你的方法最多只能充当一个指路标的作用,是很难完全套用的。只有自己去试着做,摸索出自己的完整方法,才是最有用的。
②列计划只是一种手段,绝不要为了列计划才去列计划,只要是能达到目的的计划都是好计划。不管什么时候,列计划都只是为了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
③刚开始列计划的同学,可能不太容易掌握好难易的尺度,列的计划过高过低都是自然的,只要不断调整,不断改进,很快就会适应这种方法。
④任何学习计划刚执行起来都难免会遇到一些困难,但你应该知道为了执行这份计划而付出的努力是值得的。能够适应这份计划是保证你的远程学习以及未来事业成功的重要步骤。
⑤“坚持”是计划实施过程中最难的。由于缺乏毅力与恒心,很易虎头蛇尾。而学习是一个周期比较长的过程,今天的努力,并不能在明天就得到回报。它是量的积累引起质的飞跃。半途而废,最浪费时间与精力,并对人的自信心有很大的动摇。所以在实施计划时,一时看不到进步不要心焦,更不要气馁、不要轻言放弃。坚持!坚持一定能产生奇迹。
四、好处
严格遵守学习计划有很多好处:
1、学习计划表可以帮助你克服惰性和倦怠,尤其是当它配合一个自我奖励制度时会更加有效。
2、如果你能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地完成你的学习,那么学习便不会给你带来太大的压力。
3、学习计划表可以确保你不会浪费时间,使你有时间做其他该做的事。
4、学习计划表可以使你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让你清楚地知道哪些事等着做,又可以帮助自己对先前的学习做个评价。
五、努力养成以下几个好习惯:
1、按计划学习的习惯
2、专时专用、讲求效益的习惯
3、独立钻研、务求甚解的习惯
4、善于请教的习惯
5、查阅工具书和资料的习惯
1、制定计划
要学习好,首先要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古人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因为有计划就不会打乱仗,就可以合理安排时间,恰当分配精力。
基本要点:
第一,要有正确的学习目的。每个学生的学习计划,都是为了达到他的学习目的服务的。正确的学习目的,是正确的学习动机的反映,它是推动学生主动积极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第二,计划内容一般分五个部分:
①全学期学习的总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②分科学习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优秀中学生的学习经验表明,在制定分科学习计划时要注意两点:要特别重视马列主义的基础知识、语文和数学三门学科的学习。学好这三门学科,是学好其他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要有重点,但不能偏废某些学科。
③系统自学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自学内容大致有三方面:
①自学缺漏知识,以便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使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能跟上和适应新教材的学习。
②为了配合新教材的学习而系统自学有关的某种读物。
③不受老师的教学进度的限制提前系统自学新教材。
④参加课外科技活动和其他学习活动以及阅读课外书籍的目的、内容、要地和时间安排。
⑤坚持身体锻炼的目的、要求和时间安排。
第三,要从实际出发。一个中学生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学习质量,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上述五个部分的计划内容都是不可缺少的。但是由于每个中学生的实际情况不一样,因而在订计划时,每个人的计划重点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并不是每个中学生在任何情况下制定学习计划都必须包括以上五个部分。有的中学生的学习基础很差,就不必急于去系统自学课外读物,而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学缺漏知识和弄懂课本内容上。总之,要制定一个对学习有指导意义的计划,必须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地摸清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自己实际掌握的知识程度出发。
第四,在执行总的学习计划过程中,还要制定月计划和周计划,以高度的学习热情和顽强的学习意志保证总意志的完成。有的优秀中学生每天还有一个学习小计划,严格要求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2、课前自学
课前自学是学生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率的学习成果的基础。如果不搞好课前自学,上新课时就会心中无数,不得要领。老师灌,自己吞,消极被动,食而不化。反之,如果做好了课前自学,不仅可以培养自学能力(主要是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且可以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的主动权。知道自己有哪些问题弄不懂,主要精力应集中在解决哪个或哪几个问题上。对新教材有个初步的了解,就可以集中精力对付新课的重点和自己理不懂的难点,配合老师授课,及时消化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
基本要点:
第一,根据老师的教学进度,教材本身的内在联系和难易程度,确定课前自学的内容和时间。
第二,课前自学不要走过场,要讲究质量,不要有依赖老师的思想,要力争在老师讲课以前把教材弄懂。
第三,反复阅读新教材,运用已知的知识和经验,以及有关的参考资料(包括工具书),进行积极的独立思考。
第四,将新教材中自己弄不懂的问题和词语用笔记下来或在课本上做上记号,积极思考,为接受新知识作好思想上的准备。
第五,不懂的问题,经过独立思考(包括运用参考资料)后,仍然得不到解决时,可以请教老师、家长、同学或其他人。
第六,结合课前自学,做一些自选的练习题,或进行一些必要而又可能做到的某种实际操作、现场观察、调查研究等,以丰富感性知识,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七,新教材与学过的教材是连续的,新知识是建立在对旧知识的深透理解的基础上的,课前自学若发现与新课相关的旧知识掌握不牢时,一定要回过头去把有关的旧课弄懂。
第八,做好自学笔记。
3、专心上课
上课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认识能力的一个关键环节。按上面要求做好课前自学,学生就能更专心地上课。“学然后知不足”,往往这时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大脑处于优势兴奋状态,能更为主动和灵活地接受老师授课。
基本要点:
第一,带着新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在课前自学中弄不懂的问题与词语,有目的地认真听讲和做实验。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认真观察,积极思维,力争把当堂课的学习内容当堂消化。
第二,将自己通过课前自学而获得的对新教材的理解与老师的讲解加以比较,加深对新教材的理解和记忆,纠正原先自己理解上的错误。
第三,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第四,在上课过程中要积极提问,并将课堂上没有机会得到解决的问题,用笔记下来,以便课后解决。
4、及时复习
课后及时复习能加深和巩固对新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系统地掌握新知识以达到灵活运用的目的。所以,科学的、高效率的学习,必须把握“及时复习”这一环。复习时间的长短,可根据教材难易和自己理解的程度而定。
基本要点:
第一,反复阅读教材,反复独立思考,多方查阅参考资料和请教老师与同学,使通过课堂教学仍然弄不懂的问题尽可能得到解决,达到完全理解新教材的目的,以便用所学的新知识准确地指导独立作业。
第二,抓住新教材的中心问题,对照课本和听讲笔记,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进一步弄懂新课中的每一个基本概念,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加深巩固对新教材的理解。
第三,在复习过程中,对一些重要而又需要记住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应尽可能通过理解加以记忆。
第四,一边复习,一边将自己的复习成果写在复习笔记本上。勤动脑与勤动手相结合。
5、独立作业
独立作业是学生经过自己头脑的独立思考,自觉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和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的过程。如果按要求抓好以上几个环节,独立完成作业是不困难的。
基本要点:
第一,解答每一个问题和做每一个实验,都应该是学生自己运用所学的知识认真地进行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结果。
第二,克服做作业的盲目性。做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实际知识水平,适当地选做一些难度较大的有代表性的综合性练习题,发展思维能力,培养灵活运用知识解决较复杂问题的技能。
第四,对于难题,要反复阅读教材(包括与解题有联系的旧教材)和听讲笔记,认真钻研参考资料,加深难题的理解,促成问题的解决。经过独立思考后,问题仍然不能解决,可请教老师和同学。与老师和同学开展问题讨论,是打开思路、解决问题的一种好方法。
6、解决疑难
在独立作业的过程中,有时自以为做对了,但经老师的批改后,发现实际上是做错了。为什么会做错呢?有的是疏忽大意造成的;有的是由于对新知识和与新知识有联系的旧知识的错误理解。分析产生错误的原因,纠正在运用知识于实际的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对知识的错误理解的过程,就是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这种对知识的错误理解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所获得的一知半解的知识,就会严重地影响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结果必须导致学习无法有效地继续进行下去。
基本要点:
第一,认真分析作业做错的原因。
第二,将做错了的作业重新做一遍。
第三,经过反复独立思考,如果还弄不清做错作业的原因可请教老师和同学,直至弄懂为止。
对学生进行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的独立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牢固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做好系统小结的基本要点,除前面所述做好课后及时复习的要点适用于本环节外,还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基本要点:
第一,系统小结是在系统复习基础上进行的。
第二,以教材为依据,参照课堂笔记、作业和有关学习资料,对要进行小结的知识进行系统复习。
第三,抓住一个和几个重要问题运用科学和思维方法(分析、综合、对比分类、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具体化等),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积极的思维,揭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概括化(将大量的知识归纳为几条基本理论)用一个简明的表格或提纲,或几句精炼的语言准确地表达出来。科学思维方法的运用,应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第四,在小结过程中,要注意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第五,在小结基础上,检查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进一步修订或制订下一阶段的学习计划。
8、课外学习
课外学习活动,(包括阅读课外书籍和报刊、参观访问、社会调查、科技活动和科学竞赛等)是学生通过课内学习掌握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有了学习兴趣,很希望将自己学到的知识和技能用于课外学习活动,进一步认识客观事物的一种需要。课外学习活动是学生课内学习的补充和继续,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文化科学知识,加深和巩固课内学习的知识,而且能满足和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独立学习和工作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
基本要点:
第一,要尽可能与课堂学习内容相结合。
第二,课外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时间要适当,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身体锻炼和社会活动。要注意劳逸结合。
第三,在课外学习活动中,要尽力做到学练结合,手脑并用,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
第四,要争取老师的指导提高课外学习活动的效果。
在运用上述学习方法的时候,应注意下面几点:
第一,要扎扎实实地按每个学习环节的要求去进行学习实践。
第二,开始运用时,不要要求过高、过急
对学生来说,有计划学习要比无计划学习好得多,其好处是:
(一)学习的目标明确,实现目标也有保证。学习计划就是规定在什么时候采取什么方法步骤达到什么学习目标。短时间内达到一个小目标。长时间达到一个大目标。在长短计划指导下,使学习一步步地由小目标走向大目标。
(二)恰当安排各项学习任务,使学习有秩序地进行,有了计划可以把自己的学习管理好。到一定时候对照计划检查总结一下自己的学习,看看有什么优点和缺点,优点发扬,缺点克服,使学习不断进步。
(三)对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大有帮助。良好习惯养成以后,就能自然而然地按照一定的秩序去学习。有了计划,也有利于锻炼克服困难、不怕失败的精神,无论碰到什么困难挫折也要坚持完成计划,达到规定的学习目标。
(四)提高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使自己成为能够有条理地安排学习,生活、工作的人。这种计划观念和计划能力,学生都应该学习和具备,这对一生都有好处。
有些学生学习毫无计划。"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到哪里",这是很不好的。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有的学生认为,学校有教育计划,老师有教学计划,跟着老师走,按照学校要求办就行了。何必自己再定计划,这种想法不对。学校和老师的计划是针对全体学生的,每个学生还应该按照老师要求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制定具体的个人学习计划,特别是修学以后的自学部分,更要有自己的计划。
由于学习计划有必要又大有好处,所以有计划地学习成为优秀生的共同特点。学习好和学习不好的差别当中有一条就是有没有学习计划。这一点越是高年级越明显。
怎样制定学习计划呢? 一份好的学习计划大致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进行自我分析 我们每天都在学习,可能有的同学没有想过我是怎样学习的这个问题,因此制订计划前首先进行自我分析。
1、分析自己的学习特点,同学们可以仔细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情况,找出学习特点。各人的学习特点不一样:有的记忆力强,学过知识不易忘记;有的理解力好,老师说一遍就能听懂;有的动作快但经常错;有的动作慢却很仔细。如在数学学习中有的理解力强、应用题学习好;有的善于进行口算,算得比较快,有的记忆力好,公式定义记得比较牢;有的想象力丰富,善于在图形变换中找出规律。所以几何学习比较好……你可以全面分析。
2、分析自己的学习现状,一是和全班同学比,确定看自己数学成绩在班级中的位置,还常用"好、较好、中、较差、差"来评价。二是和自己数学成绩的过去情况比,看它的发展趋势,通常用"进步大、有进步、照常、有退步、退步大"来评价。
二、确定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努力方向,正确的学习目标能催人奋进,从而产生为实现这一目标去奋斗的力量。没有学习目标,就象漫步在街头不知走向何处的流浪汉一样,是对学习时光的极大浪费。
确定学习目标首先应体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其次要按照学校的教育要求,此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和现状。当然还可考虑一些社会因素家庭情况。
学习目标要具有适当、明确、具体的特点。
适当 就是指目标不能定得过高或过低,过高了,最终无法实现,容易丧失信心,使计划成为一纸空文;过低了,无需努力就能达到,不利于进步。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提出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
明确 就是指学习目标要便于对照和检查。如:"今后要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一目标就不明确,怎样努力呢?哪些方面要有进步?如果必为:"数学课语文课都要认真预习。数学成绩要在班级达到中上水平。"这样就明确了,以后是否达到就可以检查了。
具体 就是目标要便于实现,如怎样才能达到"数学中上水平"这一目标呢?可以具体化为:每天做10道计算题,5道应用题,每个数学公式都要准确无疑地背出来,等等。
三、科学安排时间
确定了学习目标之后,就要通过科学地安排。使用时间来达到这些目标。要符合"全面、合理、高效"的要求。
全面 在安排时间时,既要考虑学习,也要考虑休息和娱乐,既要考虑课内学习,还要考虑课外学习,还要考虑不同学科的时间搭配。
合理 要找出每天学习的最佳时间,如有的同学早晨头脑清醒,最适合于记忆和思考;有的则晚上学习效果更好,要在最佳时间里完成较重要的学习任务,此外注意文理交叉安排,如复习一会语文,就做几道算术题,然后再复习自然常识外语待。
高效 要根据事情的轻重缓急来安排时间,一般来说,把重要的或困难的学习任务放在前面来完成,因为这时候精力充沛,思维活跃,而把比较容易的放稍后去做。此外,较小的任务可以放在零星时间去完成,以充分做到见缝插针。
一天中供自己安排的时间基本上分为四段:早上起床到上学,上午放学到下午放学,下午放学到吃晚饭前,吃晚饭后到睡觉。同学们主要应在这四段时间里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内容。
在进行时间安排时,还要注意以下两点:
1、 要突出重点 也就是说,要根据地自我分析中提出 的学习标点或比较薄弱的学科在时间上给予重点保证。
2、 要有机动时间,计划不要排太满太紧,贪心的计划是难以做到的。
定了计划,一定要实行,不按计划办事,计划是没有用的。为了使计划不落空,要对计划的实行情况定期检查。可以制定一个计划检查表,把什么时间完成什么任务达到什么进度,列成表格,完成一项,就打上"√"。根据检查结果及时调整修改计划,使计划越定越好,使自己制定计划的能力越来越强。
6. 跪求上海大学本科会计学教学计划
1. 基础会计A(1-2)(6学分)
课程目标:
理解和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并为以后学习和理解专业会计课程打下扎实的基础。
课程内容:
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着重论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操作技能,本课程对于会计基本理论的阐述,力求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介绍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对象等基本理论的同时,主要以工业企业的基本经济业务为例,阐述了包括填制审核凭证、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通过对会计基本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的介绍,使学生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具备会计学的基础知识。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任永平、张佳春、陶琼、曹雅姝等编著,基础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先修课程:现代经济学
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备注:双语教学(部分教师)
2. 财务会计(4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学》(上)的内容,主要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中基本和常见内容的会计处理和基本财务会计报表的编制。
课程内容:
阐述财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和内容;掌握资产要素中货币资金、存货、固定资产的内容及会计处理;掌握负债要素中流动负债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所有者权益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收入、费用、利润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中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财务会计通论》、《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公司理财》、《审计》、《会计理论专题》等课程打下基础。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徐文丽、徐宗宇主编,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3. 公司理财(4学分)
课程目标:
掌握筹资、投资、资产管理、财务分析等公司理财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
课程内容:
阐述现代理财的目标,内容,环境及方法;树立现代企业理财的新的观念。如效益观念,风险观念,边际观念,竞争观念,机会成本观念,资金时间价值观念等。掌握企业筹资决策技巧,能正确运用负债经营,提高财务杠杆效应,降低投资风险,掌握企业投资决策的基本方法,以提高企业的价值。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戴书松、李远勤、方宗、陈可喜、李建华编著,财务管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11年
先修课程:财务会计
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
4. 基础会计B(4学分)
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
作为会计学科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主要内容是阐述会计核算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及基本技能。在介绍会计基本理论如会计核算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对象等的基础上,结合工业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着重介绍设置账户、复式记账法、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等会计基本核算方法,使学生了解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的账务处理程序,学习和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能初步掌握阅读主要会计报表所必备的基础会计知识。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任永平、张佳春、陶琼、曹雅姝等编著,基础会计学,立信会计出版社,2010年
先修课程:现代经济学
建议选课对象: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备注:双语教学(部分教师)
5. 管理会计(4学分)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系统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课程内容:
管理会计是把管理与会计这两个主题巧妙地结合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现代会计科学的新发展。它主要是为强化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尚未形成体系。故本课程重点介绍西方现代管理会计学中可以借鉴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现代管理会计的主体基本上可以区分为“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两个组成部分。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许金叶编著,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先修课程:会计学、
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
6. 审计学(6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帮助学生了解审计标准和审计法律责任,学会根据审计目标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审计程序,采集审计证据,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经济活动及资金收支情况发表审计意见,出具不同类型的审计报告。
课程内容:
本课程教学主要分为审计理论与审计实务两部分。在审计理论部分,主要阐述审计的产生与发展,政府审计、民间审计和内部审计的联系与区别,审计职业组织与结构。并以民间审计为主重点介绍审计标准和审计法律责任,如何根据审计目标制订审计计划,评估审计风险,并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估,选择适当的审计策略,进行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在审计实务部分,主要介绍如何应用审计理论与方法进行销售与收款循环、采购与付款循环、生产循环、筹资与投资循环等具体业务审计以及验资等活动。并熟悉标准无保留、保留、否定和无法表示意见等各种审计报告的出具条件和出具方式。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徐筱风、李寿喜主编,现代审计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先修课程: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经济法
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法律类等专业本科生
7. 中级财务会计(4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是《财务会计学》(下)的内容,主要掌握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六大要素中有关专题经济业务的帐务处理及报表的编制。
课程内容:
阐明企业财务会计有关专题的基础理论;掌握资产要素中无形资产、投资性房地产、金融资产、长期股权投资的内容及会计处理;掌握负债要素中非流动负债的内容和会计处理;掌握费用中所得税会计的理论和会计处理;掌握外币业务的理论和会计处理;掌握会计报表中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和会计报表附注的内容和编制方法,为进一步学习《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公司理财》、《审计》、等课程打下基础。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徐文丽、徐宗宇主编,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
建议选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8. 成本会计(6学分)
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产品制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产品成本的计算方法以及编制成本报表和分析成本报表的各种方法。
课程内容:
阐述成本的经济内涵,成本会计的职能和任务及成本会计对于加强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所具有的重要意义;掌握产品成本核算的要求和一般程序;掌握产品制造成本核算,控制和分析的基本原理;掌握各种要素费用的分配方法;掌握产品成本计算的各种方法:如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和编制成本报表及成本分析的方法:如因素分析法,差异分析法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许金叶、孙晶主编,成本会计—基于价值 ,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9月(第一版)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
建议选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9. 会计信息系统(6学分)
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会计信息系统的原理,并具备相应的熟练作会计电算化软件的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财经类大学会计专业、财务管理的专业基础课,也是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学习使用计算机的一门必修课程。它标志会计工作的现代化,即使原有的会计信息系统发生了变化形成一个新的会计信息系统——电算会计信息系统。本课程主要内容有:一是学习如何研究开发、设计企业财务信息系统的理论知识,如:企业管理及其财务信息需求的编写等。二是如何应用财务信息系统,如应用金蝶ERP财务软件、用友ERP财务软件。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欧阳电平编著,会计信息系统,科学出版社,2009年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计算机应用基础
先修课程:会计学、
建议选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会计专业本科生、及其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
10. 会计专业英语(4学分)
课程目标:
帮助学生熟悉专业英语,提高阅读英文会计文献和用英语理解和处理会计问题的能力。
课程内容:
本课程是一门专业基础技能课。旨在培养学生掌握专业外语常用及文章的语言结构,使学生能较熟练地阅读专业书刊及提高口语能力。本课程以英语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介绍资产,负债,权益,收益,费用,理论的会计处理方法;介绍财务报表的分析方法,以及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学完该课程,可以流利阅读英语财会文章。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约翰.J怀尔德等著,崔学刚改编,会计学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及相关专业学生
11. 银行会计(3学分)
课程目标:
掌握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以及商业银行基本业务的会计核算方法和业务核算手续,了解中央银行会计和商业银行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理解银行会计业务核算的基本程序。
课程内容:
阐述银行会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和业务核算手续以及财务分析的技巧。具体讲述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业务,国库业务,商业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业务,贷款业务和公开市场业务的核算;讲述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和贴现业务,现金出纳业务,联行往来业务,金融企业往来业务,外汇业务的会计核算以及商业银行本身的资产,收入,成本费用,权益核算业务。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王允平 李晓梅主编,商业银行会计, 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7月第二版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
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
12. 外汇会计(3学分)
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外汇业务原理,外币业务会计基本核算方法和外币报表换算业务等知识。
课程内容:
本课程以记帐本位币和汇兑损益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为出发点,主要阐述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日常可能遇到的外币业务所常用的核算方法,由此进一步讲述外币投入资本和清算业务,对外投资和负债业务,外币营业收入和利润分配以及外币风险及会计处理。二是讲述外币资金报表的编制和外币资金报表换算的知识等。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徐文丽编,涉外企业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年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学
建议选课对象:会计、财务管理等专业本科生
13. 政府及非盈利组织会计(3学分)
课程目标:
了解预算会计的概念、特点和基本内容;掌握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及核算特点、预算会计的课目设置及账务处理办法以及预算会计和报表种类格式及编制方法。
课程内容:
预算会计是各级政府财务部门,使用预算拨款的各级行政单位和各类事业单位核算和监督各项财政性资金活动、单位预算资金的运动过程和结果以及有关经营收支情况的一门专业会计。
本课程主要阐述预算会计的核算对象及核算特点;阐述预算会计的课目设置及账务处理办法;阐述预算会计和报表种类格式及编制方法。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赵建勇主编,预算会计(第四版),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0年11月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学,财政学
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
14. 高级财务会计(4学分)
课程目标:
本课程要求学生掌握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租赁、所得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有关概念和会计处理。
课程内容:
本课程运用国际通用的财务会计理论和方法,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阐述独资与合伙、公司、总分店经营不同组织形式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介绍企业合并、合并财务报表、外币交易、外币报表折算、物价变动、租赁业务、所得税、非货币性交易、关联方及其交易、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及会计差错更正,以及公司整顿与破产清算等特殊业务专题的会计处理。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徐文丽著,高级财务会计,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4月;
徐文丽主编,高级财务会计 习题与解答,立信会计出版社,2007年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财务会计
建议选课对象:会计学、财务管理及相关专业学生
15. 税法与税务会计(4学分)
课程目标:
使学生了解有关税法与税务会计的基本理论、方法及程序。
课程内容:
本课程阐述我国税收法规的基本原理、现行规定,以及各种税收的征收对象,课税计算和会计处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和所得税的征收计算,以及会计核算。并了解各种税收的现行优惠政策和税收筹划的基本方法。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盖地主编,税务会计与纳税筹划,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年7月第五版
先修课程:财务会计
建议选课对象: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信息管理类等专业
16. 国际财务管理(4学分)
课程目标: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跨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课程内容:
本课程阐述国际财务管理的基本特点及国际筹资管理、国际企业投资、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使学生掌握必备的跨国企业财务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夏乐书、李琳主编,国际财务管理,东北财经出版社,2010年第二版
先修课程:基础会计、公司理财
建议选课对象:财务管理、会计学及相关专业学生
17. 高级管理会计(4学分)
课程目标:
要求学生掌握有关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势,了解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所遇到的理论及实际问题。
课程内容: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企业内部的有效资源配置、充分利用的信息机制――管理会计也发生变化。本课程讲述的内容,是有关管理会计学科发展的动态及趋势及企业管理会计实践所遇到的理论及实际问题,如:资本会计,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战略管理会计,作业成本计算与作业成本管理,企业绩效评价系统等。旨在扩大学生的视野及专业知识面,为学生培养成为企业首席财务官服务。
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许金叶编著,管理会计,经济管理出版社,2006年
先修课程:管理会计
建议选课对象:财务管理专业本科生、会计专业本科生、及其经济学类、工商管理类、管理工程类、信息管理及行政管理等专业学生
该信息浏览次数: 10032
7. 中职学校基础会计第一节课教案
【内容提要】本文对我国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分析,并对职业学校会计专业的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研究。其目的是为职业中学课程改革提供一些参考意见,为职业中学课程改革推波助澜。【关键字】 职业学校 课程改革目前,从普通高中到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浪潮在迅速向前推进。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提出:职业教育要为经济结构调整服务;为促进就业与再就业服务;为农业与农村服务;为推进西部大开发服务。这一决定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依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优化学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并通过这些优质服务来促进职业学校的发展壮大,即如何“转变思想观念、突出服务功能、促进职业教育改革”这一课题已经很现实地摆到了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面前。一、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职会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熟悉相关法律、法规,具备会计岗位工作所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较高会计职业技术能力,毕业后能够较快地从事各种会计核算工作、直至担任主管会计的初、中级应用型专门人才。即中职会计专业教育必须以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素养为本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造就大批高水平、高素质的会计人才。其核心是学生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我认为有四层涵义:一是会计人员知识、技能和态度所形成的素质结构,它是完成具体任务的基础;二是这种素质结构总是与会计人员在完成特定具体任务时体现出来的;三是这种能力也是一种终身学习的能力,即会计人员对职业岗位变动的良好适应性和具体就业弹性,这种能力是现代社会劳动力市场、企业用工、劳动者个人的调整,也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体现;四是这种能力更是创新能力,这是一个人最具有价值的一种能力,也是中职会计教育最应关注的一种能力。二、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目前,会计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具体表现为操作能力差、适应性差、灵活性差、创新能力差等。其主要原因是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落后、师资力量薄弱、学生生源每况愈下等。这里我仅仅从会计专业课程建设的角度来加以分析。本人认为,目前中职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未将职业道德教育增加到课程建设中来 在会计专业课程当中,除了《审计》外,其余均很少涉及职业道德问题。而近几年来的一系列会计丑闻,深刻地揭示了丧失正直、不讲诚信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损失和人力成本。我们的学生就是明天的初、中级会计人员,其职业道德的好坏关系到整个会计业的诚信问题。而目前会计专业课程建设中却缺少这一培训、教育。我们有理由认为,会计人员水平越高,若其职业道德缺乏的话,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将越大。(二)整个课程体系存在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现在的课程体系犯了一个战略性的错误:即未从职业本质出发,而是从学科派生出来。在我国,从事课程设置开发的主要来自教育界的专家、学者来自企业界的人士很少,从而使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职业学校毕业生岗位胜任能力不强。同时,我国的课程体系改革也一直是知识添加型,我们课程改革的处方就是添汤加料。这种增加新课、改造老课的做法,使课程设置越改越多,原先的内容重复交叉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又增添了专业课比重过大、知识结构不合理、各门课程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等新问题。另外,课程体系中也未能发挥学生的特长,影响学生潜力的发挥,从而影响其人生的自信。(三)普遍重理论、轻实践 我国目前会计专业从课程设置上看,是以学科为中心的一个结构庞大的学科体系,强调学科的完整与系统,导致在课程编排上出现重理论课、轻实践课的倾向,使职教课程失去特色。结合我自身的教学体会,我们目前的教学基本是以理论课程为主,通常要占到总学时的70%以上,而实践操作的动手能力的培养通常在毕业前夕两个星期做模拟实习,最后给出半年的时间到单位实习。在校的模拟实习我感觉是在做表面文章,好的学生能够从前到后做上一遍,而更多的学生就直接将他人做好的作业抄一遍就算了事,这能提高动手能力吗?再说到单位实习,目前各中职学校会计专业基本没有自己的实训基地,将学生向社会上一推了事,虽说要求学生开具实习证明和实习单位意见,但水分还真不少,假证明、假意见现象严重,广大职校往往视而不见。通过这种实践,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意识能提高吗?(四)外语语言技能的培养与知识教育相分离 传统中职的外语教学,分成两个部分(或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和专业英语。基础英语的教学内容往往和中职的专业知识有很大的距离。基础英语往往重视的是语言理论。所选的课文题材仅涉及一般的常识。所以在这一阶段的教学中,学生几乎不能学到本专业的词汇、表达方式以及专业知识。而到了学习专业外语时,由于学生已经学过了相关的专业知识,这时的外语教学题材对学生来说已不是新的知识了。所以学生还是为了学外语而学外语。这种外语教学与实际需要相脱节的情况,不能使学生产生学习外语的动力,不能激发学习外语的兴趣和积极性。许多学生,甚至参加了工作多年的人,往往抱怨学外语没有用处,浪费时间。这就是许多学生把学习外语看成一种额外负担的一个原因。所以中职教育的外语教学如果继续沿袭这种做法,必然会走向死胡同。三、改变目前现状的思路——新一轮课程改革 为解决上述课程建设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我认为必须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这次课程改革应强调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和发展能力,强调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以及动手实践和创新能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在入门课程《基础会计》中加入“职业道德”一章内容,真正体现教学中德育为先的理念。 “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这也就是说,会计行业它本身的性质决定了所有会计人员必须以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正因为会计行业有它那诚信、真实、可靠的职业本质,才获得社会的信赖与赞誉。当今,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也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会计信息越来越被广大决策者、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者等会计信息使用者所重视,它成为了政府部门进行宏观决策的重要依据。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应尽快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培养出事业以诚信为基、做人以踏实为本的会计专业人才。(二)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加合理 在进行具体课程设置时,我认为应树立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观。作为职业院校,首先要进行会计职业分类,制定出会计职业标准,并在对会计职业活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编制出会计专业教学计划、教学媒体,然后结合国家对会计职业的鉴定、考核体系实施培训、考核,使学生在毕业时取得会计专业相关资格证书(如会计从业资格证)。为此应改变以教育专家和学校教师为主的职业教育课程编制方法,建立以行业和系统合作编制校本课程的制度,吸收企业家、专业技术人员等进入课程编委会参与课程的编制,这样所设置的课程能够满足企业用工的实际需要。具体设想是:以零基法来设计课程,不以原有的课程体系作为根据和基础,一切以零为起点去考虑,推行具有我国特色的“宽基础、活模块”课程。模块课程的实质是学习套件,即在学习的单元库中,根据特定的目的、学习者特定的需求选出合适的学习单元。不同的模块之间是可以自由组合的。模块课程有三个相互联系的特点:开放性、具体性和激励性。同时在会计课程编制过程中应增加会计人员职业分析、职责分析、任务分析等,每一分析的结果都与课程中一定的目标相对应,从而使职业教育课程模式由传统的知识本位型(Knouledge-based)向知识与能力兼顾的方向发展,从而培养出的会计人员具有创造性与管理渗透性的知识结构。(三)加大实践课程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要求教学过程必须面向岗位职业的需要,针对岗位职业的实际,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边做边学,手、眼、脑并用,使教学面向生产实践。作为会计专业,实践课至少占1/3。同时应将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看不出某节课究竟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的最高境界。为此中职学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1、推行产教合作模式,采用“双元制”教学方式 “双元制”就是校企联合进行的职业技术教育。事实证明,“双元制”中职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知识面广、基础扎实,而且技能高、动手能力强。这不仅对学校有利,对企业更有利。因此,应面向社会大力办“双元制”中职教育,一方面迎合了企业对中职教育培养的人才需求,使学生能够顺利就业,更好地为企业服务。这是由于校企联合办学目标很明确,针对性强,教学中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具有较高的素质,而且更重要的是具有很高的操作技能,因此深受企业的欢迎,也会受到社会的欢迎。另一方面校企联合办学又可以实现资源共享,即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企业的物力资源——学生实际操作技能训练场所和技术资源,这样不仅能够把中职教育办得更好,而且还减轻了学校的办学负担。此外,从各类中等职校现有的教学软、硬件条件来看,大都基本具备了办“双元制”中职教育的条件。尽管也有不完善之处,但只要上下共同努力,不断探索教学方法和改善办学条件,“双元制”中职教育是完全可以实施的,而且肯定会办好。2、加强实验室建设 中职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大特点就是要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任务繁重,仅靠校外实习是行不通的,一些基本的实践教学任务必须在校内完成,这就必须建立一个高质量的校内实践基地。实践证明,通过大规模建立校内基础实习基地和系列专业实习基地,改造和更新实验室,可大大强化会计实践能力的训练。因此,应重视“会计模拟”实习环节,配备各种会计模拟教学工具及设备,建立较规范的财务会计模拟实验室。为提高会计模拟实验课的质量,专业教师应精心设计会计模拟课题,并伯数字和大写数字的基本功开始,在模拟实验室实地进行票据处理、会计分录、模拟记账、出报表等教学实践活动。此外应建立几个高水平的现代化的财经实习教室,配置最先进的微机,并全部进行了教学联网,专门用于系统的财会电算化培训和学校的电算化教学。并引进当时最新的会计电算化模拟软件,让学生进行会计电算化的操作实习。设计配套练习册,指导学生从练习在账页上写标准的阿拉伯数字。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首先,职业学校的教师的教学观应由教师的“单一型,绝对权威型”向“一专多能型、行为导向型”转变,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大脑风暴教学法、张贴板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及模拟教学法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培训其终身学习能力。其次。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中职的实践教学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既要了解企业的运作情况,又要掌握教育规律,必须具备“双师型”或“双师”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再好的设备也只能是一堆死东西。因此,作为中职学校应尽快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可采取外聘、从企业中选聘、派教师下企业锻炼等多种途径来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第三,建立学习型教师队伍,让每个教研室成为研究室,让教师在合作中共同提高,更好的为学生服务,从而体现“以生为本”的思想。任何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最终取决于教师的素质与努力。教师的教育思想、业务素质和积极性是学校上质量、上水平的根本所在。因此现阶段强调师资队伍建设对会计专业课程改革至关重要。(四)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及我国加入WTO,我们的中职生毕业后至少能看懂外文的会计报表及本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动向。为此,针对目前现状,应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双语教学,就是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采用本学科中最好的教材(包括外文或中文教材),用母语和外语进行讲解和演示,使学生在掌握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掌握使用两种语言进行相关知识的交流的技能,使学生能把握本专业在国际上的最新发展动向和具有适应在不同语言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同时将语言教学与专业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使外语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有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做到学以致用。也可使教学适应当前及未来就业市场的要求,培养能应用外语进行工作交流的学生,是新的就业市场环境对财经类专业教学的新要求。我国财经类的许多专业理论和原理都是借鉴和引自国际上的成熟和先进的理论。并且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这些理论在不断的调整、发展和完善。所以双语教学可以使学生进一步适应就业形势的变化。就业以后,也可以具备在工作岗位更新知识的能力。同时,实现双语教学是从实质上提高我国专业工作人员外语水平的根本方式。对于绝大多数非外语专业的人员来说,衡量他们外语水平的是他们应用外语在工作中交流的能力,或应用外语在专业上学习新的知识进行自我提高的能力。要提高这种外语的实际水平,就必须在学校的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外语进行工作和学习的能力。双语教学则有助于这种能力的培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专业课教师应重视并上好第一堂专业课非常重要。基础会计课是财会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也是中职学生学习会计专业一门极为重要的专业入门课,因此,上好开学的第一堂课就非常重要。第一堂课如何上才能吸引学生,使他们喜欢自己的课,这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共同的心愿。那么怎样才能上好第一堂基础会计课呢?我认为教师应充分利用这节课把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精辟地展示给学生看,把自己从事财会教学取得的显著成绩和同学一起分享,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1思想上高度重视,备好第一堂专业课在新课程改革的今天,我们要本着先进的教学理念,注重以学生为本,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扎扎实实地备好每一堂课。然而有的专业课教师从思想上不重视第一堂课,简单介绍几句,让学生自己看书,或一上来就开始上新课、讲概念、讲公式、让学生觉得枯燥,听不懂,这样适必给以后的教学开展设置障碍。新学校新学期的第一堂专业课应该如何上呢?
臣魁
喧哟
8. 浅谈税务会计和税法课程的教学计划
、《税务会计》课程与《税法》课程的教学整合
(一)教学计划方面
在开设财会类专业的很多高校,其会计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和审计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分别设置了《税法》和《税务会计》两门课程,把《税法》课程作为先到课程,而后开设《税务会计》课程,授课学时都在40学时左右。这样做的结果使两门课程都没有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税法》课程的讲授可能会依赖于《税务会计》课程,但局限于课时,对于税法条文及法律精神的讲解不够深入;而《税务会计》课程可能会基于《税法》课程已经开设而泛泛讲解的有关的会计核算内容,对于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等重要内容可能会涉及得很少。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学生对于两门课程知识的学习处于脱节状态,不能把税款的计算缴纳与会计核算紧密联系起来,或者在学习《税务会计》课程时已经遗忘了《税法》课程的内容,并且不能够深入地理解税法与会计的差异形成、处理原则、实务操作等重要内容,而这些内容又恰恰是《税务会计》课程的精华所在。
高等院校专业教学的目标要求学生对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并要有所发展,而现在人为地将其分割开来,违背了相关知识的关联性,背离了教学规律。因此,应该对教学计划作出调整,将两门课程合二为一,设置为《税务会计》或者《税法与税务会计》。根据其教学内容,课时设置为60至70为宜。
在整合之后,应将《经济法》、《基础会计学》、《财务会计学》作为先导课程,尤其是《财务会计学》应该在《税务会计》课程开设的前一个学期开设。当然,《基础会计学》作为《财务会计学》的先导课程,理应在其之前开设。《经济法》作为经济学、管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一般都在本科学习阶段的一年级下学期或者二年级上学期开设,符合教学要求。
在实践教学方面,基于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相辅相成的实务现状,将《税务会计》课程的知识体系融入到以《财务会计学》课程为框架的会计手(二)教学内容方面
《税法》课程的主要任务就是分税种介绍税制构成要素,包括总则、纳税义务人、纳税范围、税目、税率、税额计算、纳税环节、纳税期限、纳税地点、减税免税、法律责任等;而《税务会计》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解决纳税主体对于涉税事项如何进行会计核算。两者涉及的是同一问题的两个阶段,而不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或者两个独立的问题。如果将两门课程分割,将会给《税务会计》课程的教学带来一些问题:对于《税法》课程的内容是否涉及,涉及多少?而在实际教学中又不得不涉及,这样则会产生教学内容的重复,在教学课时有限的情况下又该如何分配?
教育教学应该把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般能力放在首位,而不应该片面强调获取专业知识。因此,整合之后,《税务会计》课程教学内容安排的总体思路为:第一章介绍税务会计的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第二章介绍税收及税法的基本知识;第三至第九章分别介绍增值税、消费税、关税、营业税、资源税、所得税、其他税法的基本税制要素及其会计处理,其中,第九章其他税会计的内容多少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进行适量安排。除了第一、二章内容之外,其他各章都是以一个税种为主线,将计税依据的确定、税款计算、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到会计处理各个环节联系在一起,有利于融会贯通。
另外,教学内容要做到难易搭配,轻重兼顾,比较难的内容深入讲解,比如增值税会计、所得税会计、税法与会计的差异等。简单的内容可以作一般了解或者让学生自学,比如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内容。还有些内容可以作适当讲解,比如营业税、消费税、关税、资源税等。在教学计划调整的基础上,这样就可以充分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来科学筹划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方面
传统的教学方法有优势,也有弊端,这要看具体课程的具体内容。对于《税务会计》课程而言,纳税主体的涉税经济事项复杂,并且具有联系性、综合性,并且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回归实践。所以,对于本课程的教学而言,传统教学方法显得无能为力。
整合之后,在继承传统教学方法优势的基础上,采用案例教学并辅助以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融入到案例的分析和实践当中,学生将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可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以及税务机关进行实地观摩,以增强感性认识。
(四)教材建设方面
结合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整合,教材建设成为两门课程教学整合的关键因素。目前,已经公开出版的《税务会计》方面的教材也有不少,内容编排、写作体系各有不同。由于税法和会计存在差异中的有些问题在会计制度、会计准则中被回避或者规定得不够清楚,因此,在教材编写中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因此,会计教育界应该集中优势力量,同时吸收企业实务界及税收征管界的人员广泛参与进来,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全面筹划、广泛论证、科学设计、搜集资料、会计论文网:www.bfblw.com/fblw.asp,精心编写一部真正符合教学要求的高质量的《税务会计》教材。
近年来,税制改革步伐的加快,会计和税法分歧的事项也越来越多,对于这些内容,教材的出版和修订往往具有滞后性,容易导致教材中的内容与实际的税法规定不符,与其他学科的教材建设相比稳定性较差,这也是《税务会计》课程教材建设的困难所在。所以,结合会计与税收制度改革的步伐,应该建立《税务会计》教材的快速更新机制,加快修订和更新节奏,保证教学所需,并且做到与时俱进。
四、结论
财会类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较为规范和成熟的专业领域,财会类人才也成为经济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和经济活动不断丰富的过程中,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更加全面,并且越来越显苛刻。财会类人才要成为经济建设当中真正的投资理财和管理高手,税务会计知识已经成为其知识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针对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税务会计》课程和《税法》课程的教学整合已经势在必行。
9. 大学会计专业都学习哪些课程啊
会计学专业属工商管理学科,主修会计学原理、管理学、经济法、微观经济学版、宏观经济学、经济权统计学原理等课程。 学习之前先来做一个小测试吧点击测试我合不合适学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