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也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预设

也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预设

发布时间:2021-03-01 15:43:15

A. 在幼儿园中班年终家长会家长代表如何总结孩子的的改变和不足

为了让家长能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和表现情况,达成家园共育,周六我们班召开了家长会,现在就这次家长会我们作以总结: 这次家长会,我们和家长真的像朋友聊天一样,总结了上学期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谈了家园配合及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这次家长会上,家长朋友们很受启发。我们班的好多家长都说“原来,我们真的还不知道走廊的这些栏目是专给我们家长看的呢?”、还有的家长说:“我们原来就认为你们只是看孩子而已,还真不知道你们的工作量这么大,工作做得这么细,由于我们做家长的太忙,与你们沟通的真的太少了。”……整个家长会为时一个多小时,会场气氛浓厚,秩序良好。会后每位家长都恋恋不舍的离开,大家都坚持这样的家长应该多开,让他们这些家长朋友们能多多吸取经验,获得育儿之道。 家长会上主要讲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感谢:特别感谢个别好家长,例举主要事件。 2、介绍幼儿的基本情况。通过一学期的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的能力、习惯、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3、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活动、班级特色和下学期我们的工作安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4、安全工作。 5、解读中班幼儿体能发展目标。 6、家长交流育儿心得并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B. 幼儿生活故事怎么写

胡编乱造

C. 如何纠正幼儿的不良行为教研活动

一、教研主题:幼儿一日活动中的不良行为的分析及对措
二、活动背景:
孩子,是由一百种组成的,孩子,有一百种语言,一百双手,一百个想法,一百种思考、游戏、说话的方式,一百种倾听、惊奇、爱的方式。一百个孩子就有一百种性格,一百种交往的方式,在幼儿园孩子的表现真是千奇百态。我园近日组织了一次有关幼儿特殊行为的案例研讨,由老师讲述了在自己的日常教育活动中发生的故事,也谈到了自己的困惑。通过教研组解读、讲述,老师们更清楚的明白了:幼儿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的培养是不断反复不断变化的,随着年龄的变化,随着教育环境的变化,包括社会和家庭情境的转移,因此每一位老师都要以大教育的观念指引自己的教育行为,帮助幼儿从小建立一个健康的心态,为幼儿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不仅有利于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且有助于幼儿良好的性格的形成。
三、活动目标
1.通过此次活动,解决各班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的有效措施
2.在教研活动中,教师能针对案列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进行分析和交流并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3.引发教师积极投身教研活动的热情,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活动流程
环节名称
活动形式
活动时间
参与人员
主持人
1介绍活动主题背景目标
叙述式
5分钟
马丽梅
马丽梅
2 陈述案例并分析
案例分析反思交流
40分钟
全体教师
马丽梅
3 归纳小结
小结
5分钟
马丽梅
马丽梅
4 案例分析
现场研讨
60分钟
全体教师
马丽梅
5 归纳小结研讨点评
现场点评
5分钟
张秋霞马丽梅
马丽梅
6 活动总结
主持人陈述
5分钟
马丽梅

(1)主持人介绍本次活动的主题,背景目标
在日常生活中,幼儿也有心理压力,这些心理压力会导致那些在我们成人眼里看来很不起眼的小事,却会引发幼儿的心理不安,并最终演化为孩子心理疾病的源头,那么如何判断幼儿出现了心理问题?当幼儿出现心理问题时会有怎样的表现呢?
(2)教研活动展开部分(陈述案列并反思交流)
由大(1)班马少霞老师陈述案列并分析
案例一描述:
王涛小朋友是个行为问题较多的孩子,经常有小朋友告他的状,“老师、老师、王涛咬我了!老师、王涛打人了。王涛他用脚踹我了”。同时也有很多的家长对老师提高要求,别让我们的孩子和王涛在一起玩,我们的孩子不能和王涛坐在一起、王涛不能睡在我们孩子的旁边!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通常很为难,该怎么解决和处理即能使家长满意又能引导好王涛呢?
分析:因为幼儿的某些欲望得不到满足,采取了攻击性行为。由于幼儿的年龄决定了他们对是非观念的判断是不完全的,因此我们应找到王涛小朋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希望各位教师能根据自己的经验选择有效的方式,以便我们共同去帮助他,引导他。
参研教师进行反思交流支持策略:
王老师: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像王涛这样的孩子经常出现,我们也的确觉得比较难处理,我们认为处理这种问题老师的导向很重要,因为在孩子们的管理中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首先不要过分强调王涛的不足。在小朋友中给孩子们适当的疏导,扭转小朋友对王涛的印象和看法。主动与王涛好好相处,其次,教师要做好家长的导向工作,帮助家长理解每个孩子的个性特点都是不同的,要以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自己的孩子和班级中的小朋友间产生的矛盾,处理这些问题就轻松了。
马老师:我非常同意王老师的看法,老师在处理这个问题上要把握好方向,要关注王涛这样的小朋友,积极与家长沟通。因此更需要我们教师的特殊关注,观察他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以教师对王涛的关注来启发诱导其他孩子,帮助他们认可王涛小朋友,进而帮助王涛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对于王涛经常伤害小朋友的行为教师应当主动与王涛的家长联系。就一些具体的事情进行沟通,反映孩子的现实表现,争取家长的共同教育,对于其他小朋友的家长,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细致地做好工作,多举一些具体的事例与家长交流,使他们主动地将关注的目标从王涛小朋友的身上转移到具体的事情上就事论事。
主持人:刚才二位老师就案例发表了自己的想法,而且他们意见是基本一致的,幼儿园的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坚持正面教育,因此这两位老师的观点很明确,教师要积极引导,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地位。特殊的关注王涛这样的孩子,正确的引领和疏导其他孩子对王涛的反感,使他融入到集体生活之中而不是越来越被排斥。我们每位教师在自己的实践工作中都遇到过与王涛类似的小朋友,那么实践中你有什么好的处理方式呢?希望能与大家交流一下。
解决问题的方法,交流研讨:
盛老师:我来说说吧,我从事幼教工作这么多年来遇到的像王涛这样的小朋友真的很多,我感觉有个办法比较实用。班级中凡是像王涛这样的行为问题多的孩子大多比较聪明,而且他们的打人现象多属于无意识的动作,虽然行为问题比较多,教师抓住王涛小朋友身上某一方面的优点,让全班的小朋友以正确的态度去认识和了解王涛。让他为班级的小朋友做事情,为集体服务,或者请他帮助老师做些力所能及是事情。并及时的在集体中表扬王涛,这样既帮助他在集体中树立威信,同时也有效控制了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机会,这种方法对问题的处理上是很有效的。
马老师:盛老师的做法我感觉非常有道理,对待班级中的特殊儿童教师本身要从内心里接受这样的孩子,采用恰当的处理方式很重要,所以我非常同意各位老师所说的。老师要善于发现王涛身上的闪光点。比如有的孩子非常喜欢帮助别人,有的孩子非常爱劳动,有的孩子绘画非常好,作为老师我们总能找到他们身上那一点点的闪光处,及时扑捉到问题儿童身上的闪光点并积极引导全班孩子去关注王涛优秀的一面,淡化王涛身上的不足之处。孩子们就会慢慢接受王涛了,那么相应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孩子们不告王涛的状,不再描述王涛的不足,家长也就自然的接受了王涛这样的孩子。
赵老师:在矫正幼儿“打人”期间,教师与家长要不断沟通,以保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让家长做一下换位思考,多体谅和理解教师的工作,以宽容的心态去引导王涛。另外,我觉得针对王涛这样的孩子,教师要避免在集体中批评,尽量运用个别教育,这样即可以保护王涛的自尊心,也不会使王涛的行为问题得到强化,而且也不会让其他幼儿更深刻地记住王涛的不良行为。
马老师:我认为在处理王涛的问题上,做好家长工作也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因为家长的满意度直接影响到班级工作的质量。对于王涛的问题,首先,要做好被打幼儿家长的工作,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教育幼儿;其次是做好其他家长的工作,针对具体事例多与他们交流,对于幼儿不良行为给他们带来的焦虑,教师要诚恳地向他们表示歉意,这样,通过共同的努力逐渐解决问题,淡化矛盾,对王涛也会有更大的帮助。
苏老师:我很赞同马老师的发言,家长工作是幼儿园班级工作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在对待王涛的问题上我们从家长的角度去考虑很有必要,我们可以采取面谈、电话联系、文字反馈、教育活动等形式与家长主动的沟通,,让家长了解孩子打人不是有目的的,从而配合老师教育好幼儿,帮助他们改正不良行为习惯,只有家园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主持人:两位老师刚才将自己多年来实践中的好方法与大家分享了。盛老师也与马老师的观点非常相似做了一些补充。我想两位老师的观点都强调了教师的积极引导,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并以最恰当的方式利用和发挥他们的闪光点,让他有事可做。使王涛在集体中得到真正的赞扬和支持,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同时也很巧妙的控制了王涛与其他小朋友发生矛盾的机会。认真做好家长工作,这个问题的提出很有价值,对于幼儿园出现的问题,我们从家长的角度去做好工作是很有必要的,只有家园合作才能搞好幼教工作。

D. 幼儿园教案课后回忆怎么写

一、研究专题: 依据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中学生呈现出的问题以及二年级语文教学的任务及重点,我们学年组确立本学期语文教学研究的专题依旧为:“教给阅读方法,激发阅读兴趣”,继续对学生进行阅读兴趣以及阅读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低年级语文的阅读教学,是学生以后阅读和习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基础。二年级语文的学习目标有这样明确的要求:“喜欢阅读,对阅读有兴趣。”“能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主动积累词语。”“能阅读浅显的课外读物,能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本学期,通过对这个专题的持续研究,可以有效地促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良好的阅读方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为学生以后学好语文形成良好开端,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效率。

二、 研究目标进行此专题研究是为了在平日的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和引导,切实进行最基础的阅读方法的训练,帮助学生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感情朗读,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外积累的知识或搜集的资料等方法,准确理解和感悟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从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在实践中喜欢阅读,并且能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这些方法主动阅读自己喜欢的读物,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专题分解:

依据教材编排和组元训练,立足以往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等研究成果,我们将专题分解如下:

(一)第二组元:“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2》《一株紫丁香》《我选我》《一分钟》《难忘的一天》,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为接近,可以重点训练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积累一点写事的方法和珍惜时间的格言。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等策略的具体化、细化的研究。

教师要关注对学生学情的预设,特别是对思维生长点、发散点的把握。

学生面——重点掌握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感情朗读等理解课文内容和人物情感的方法。

(二)第四组元:“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这个单元的课文有《识字4》《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小柳树和小枣树》《风娃娃》《酸的和甜的》,围绕“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个专题,编排了一些能给人启迪的成语和故事,重点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悟生活的哲理。
教师面——根据题目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指导阅读方法、进行有效点拨,充分利用插图、启发学生大胆想像、续编故事。学生面——学习质疑讨论、评价故事内容,通过入情入境朗读或表演来理解课文,大胆进行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能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哲理。(三)第七组元:“保护环境、爱护动物” 本单元课文有《识字7》《‘红领巾’真好》《清澈的湖水》《浅水洼里的小鱼》《父亲和鸟》,围绕“环保”这一专题,选材新颖,贴近生活。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童心童趣,调动情感,加深体验,使环保意识植根于学生的心灵。 教师面——切入点问题的设计、阅读方法的指导、课堂点拨时机的把握、实践活动的开展等策略研究。学生面——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观察生活以及联系上下文以及生活实际,来理解课文内容,体验环保的重要性,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四、 月份研究内容与措施:月份 内容 措施 授课 9月 第二组元教学前精心设计切入点和预设学情,有效点拨,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或生活实际理解课文。江红 《一分钟》10月 第四组元 教给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讨论评价故事内容,学习复述或表演,感悟哲理。能合理想像,续编故事。迟雅琴 《坐井观天》11月第七组元引导学生抓住文中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美好品质,加强环保意识,有效引用资料理解课文耿业清 《‘红领巾’真好》 12月 梳理总结 五、预期成果:(一)教师方面:1、总结、提炼、发展已有的低年级阅读教学策略和模式,如:切入点的设计策略、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句能力训练的策略、读写结合训练模式等等。2、提高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二)学生方面:1、学会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用学到的阅读方法自主阅读,提高阅读的有效性。2、选择合适的片段指导学生仿写,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二年级级部转化差生计划 作者:未知 来自:单县实验小学 点击:78 时间:2005-10-11 由于现在的孩子上幼儿园时间长,加上孩子入学早、年龄较小,老师对孩子的要求较底管理不够严格。以致于很多孩子学习和生活习惯较差。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订了以下计划: 一、 寻找差生的原因,大致有以下情况
1、 学习习惯差,听课作业不认真。
2、 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
3、 个别是智力因素。
二、 对差生做全面的了解,以便对症下药。
1、 从任课老师同学那里了解该生的在校表现及优,缺点。
2、 联系家长,了解其在家的表现及优缺点寻找差原因。
三、 针对不同类型的差生制定不同的措施,使其树立自信,逐渐向优生转化。
1、 对学习习惯不好的学生结合家长,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习惯在哪儿,并让其有意识地去改变差生习惯。 对听课不认真的同学,老师在课堂上要多提醒,对作业只能感的地方指出表扬,差的地方给予鼓励并指出如何改正,让他们当面订正。2、 对智力差的学生,要结合家长,让他们多费些精力,多花点时间,平时让孩子多写多练。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新课程标准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积极倡导自主、合作、研究的学习方式”。新的课标、新的教学理念,应该在课堂教学这块主阵地上得以实现,获得体现。这就需要构建一个新课标下的新课堂。 一、教学重心要转移。教学重心要从以教师为主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使学生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说:“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转变是重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一种革命,是哥白尼在天文学中从地球中心转移到太阳中心一类的革命。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所以,实现教学重心的转移,就要如《语文课程标准》所言“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以上规定涉及学习兴趣、自主意识、学习习惯、学习情境、学习方式诸方面,都属于学生主体的意识和行为。当前,对“学生主体”谈得很多,但大多停留在理论层面上的“议而不行”,而缺乏操作层面上的“行必有果”。如果仅此而己,实际上是把“主体”虚拟化、抽象化。在教学活动中,学生主体是一个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的人,是一个个有丰富的精神生活、蕴涵着生命潜能的人。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尽可能把学生和自己的距离拉近,使之感到亲近;和教材拉近距离,使之感到亲和;跟教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拉近距离,使之共振共鸣。而常见的语文教学却是匆忙地将具体的抽象化、感性的理性化,把丰富多彩的生活经验一下子转化为“用符号表现的专门知识。”这正是杜威坚决反对的把“学生知识从生活中孤立出来作为直接追求的事件。”为此,语文教学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学生自己的生活为中介解决学生生活的多样性、具体性和教材内容的抽象性、概括性的矛盾.
语文教学就是要倡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去获得独特的感受、独特的体验和独特的理解。教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使自己成为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不只是知识的占有者和阐释者,更不是神圣殿堂里的那些冷漠的喋喋不休的“说教者”。要真正蹲下来看学生,以平常的心态和学生交朋友。教学是师生共同享有的快乐的生活,教室是师生共处的生活世界。当前,在新理念的指导下,重建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重构一种新的教学生活,是十分必要的。
二、语文教学要改变教学策略。所谓策略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为达到教学目标而运用的方法、手段、途径的总称。由于语文教学综合性强,应研究与教材和学生实际相适应的语文教学策略体系。当前,对单个教学法的研究比较多。应该说,这些研究各具特色。有的是从特定的理论出发(有我国传统的教学理论,也有从前苏联和西方引进的理论)通过实证性研究使传统的现代化,国外的本土化;有的是从本地本校的带有个性色彩的成功经验出发,经过提炼、加工、推广,使个性的共性化、经验的理性化、零散的系统化。虽然有的教学方法还缺乏理论构件,甚至还带有“经验色彩”,但由于是土生土长的,具有一种天然的亲和力,比较容易看到效果。也有一些教学法实验研究,既有自己的成功经验,又注意对传统的继承和对国外研究成果的借鉴,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对这些语文教学改革实验都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和积极的评价。 当前对教学策略研究的着力点是把零散的个案研究体系化,把单个的教学实验研究置于一个大系统中加以整合。可以说,最有效的教学方法是针对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的多种方法巧妙的组合。如何组合,孰前孰后、孰多孰少,如何反映教师的教学功力和教学艺术,因此“课程标准”强调“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
(一)语文教学要淡化教师的讲,强化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教师的讲,主要是引导,引导的方法主要是点拨。在课文的关键之处、联结之处、过渡衔接之处,以及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要善于“画龙点睛”“指点迷津”,使学生举一反三。学生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变过去掌握结论式的学习为探究性学习、反思性学习、研究性学习。应放手让学生去尝试错误。没有经过挫折的成功,体会不到成功的快乐。还应让学生在自主的前提下,合作讨论、相互补充,自己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探究性学习允许学生选取不同的视角、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得不同的结论。由于每个学生的经验背景不同、兴趣爱好迥异、性格气质有别,应提倡结论的多样化。
允许暂不作结论,把问题延伸到课外,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问等方式去寻求解答。例如:讲《秋天》(《暖色音乐》)一诗,我不是一句一句的支离破碎的去分析,而是根据以往的教诗歌的经验,让学生探究归纳诗歌的“跳跃性”、“形象性”、“含蓄性”。以讨论、交流、短评的形式对此诗进行学习,并自己动手学写小诗。这种尝试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每篇周记都有人写诗。并摘抄了许多小诗。学语文的兴趣大增。
要变教师发问为学生提问。提倡教师少问,学生多问。并非一概反对教师提问,而是反对那种琐碎的无思考价值的提问,反对那种不能激发学生想像力、思维力的提问,反对那种浅显的无回味余地的提问。怎样看待“带着问题读”?这个提法本无可非议。因为循疑而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是古训中的读书要旨。要不要每一个段落都要学生带着老师提出的问题去读书呢?如果这段课文明白如话,学生一读就懂,有必要去提问吗?如果这段课文想像空间和思维空间很大,学生通过读、思、议可以自由发挥、自由伸展,何必要教师用一个问题框住学生、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呢?如果这段课文确实难以理解,学生不知从何入手,教师在课文的“节骨眼”上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在读书中找答案,也未尝不可。例如:《猎狐》一文的阅读抓住两点即可。一是由情节“猎狐“——“放狐”中所体现的人物情感怎样;一是整体感知全文后的所得——“为什么”。把握了这两点,基本对这篇课文有了比较清晰地认识,明白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授受双方都有的放矢。
(二)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学会感受、体会、体验、揣摩。要重感悟、重语感训练。“好读书,不求甚解”。只要学生通过上下文在一定的语境中,明白意思就行了,不求精确,只求明了。
重读书,特别是重自读、重自由读书。当前,语文课上齐读太多,整齐划一、气氛热烈,可以调动学生的情绪,消减课堂上的沉闷。但齐读太多,教师不便了解学生的朗读能力,不易发现读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久而久之,还可能出现“滥竿充数”的“南郭先生”。因此,对“齐读”要适时、适度,不是不用,但不宜多用。
重积累,包括课内积累和课外积累。对语文教学来说,主要是语言积累,佳词妙句、古诗、精彩片断都应要求熟读成诵,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语文学习,不是先学语言规律再去说话、作文,而是通过接触大量典范的语言现象,自己去悟出语言的规律和法则,所以在一定的意义上说,语文学习是“举三反一”。《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大量语言实践中掌握运用语言的规律”。
(三)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运用语言的实践活动中学法、悟法。方法常常是知识转化为能力的中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就为自主学习创造了条件。《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识字教学“注重教给识字方法”,阅读教学要求学生学会朗读、默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有条件的学校还要求“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的阅读”。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让学生在习作实践中学习观察的方法、构思的方法、表现的方法和自我修改的方法。其中首次出现“表现”这一概念,颇具深意。“表现”是学生在观察客观事物中将主观意愿和客观事物结合、反映个性心理的一种写作方法,是习作的个性化行为。作文教学强调“写真实”是正确的,但在写真实的前提下要引导学生善于表现“自我”,表现有别于他人的主观感受、主观体验。学生个性化作文是学生个性心理的独特反映,这种独特性常常闪烁着创新的火花。
此次《语文课程标准》,不再强调每课必分段、归纳段意、概括中心。由于每篇课文的要求不同,在单元里的地位不同,课文的题材、体裁、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对课堂教学结构的分析应提倡多样化、个性化、多种样式并存。培养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
有的课,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感兴趣的段落(如《羚羊木雕》中“要回木雕”一节)入手来设计教学结构。但注意不要割裂课文,不要打乱作者的表达思路。有时,学生由于预习不充分,究竟对哪一段感兴趣说不出所以然,而是随口应答,教师应分辨真伪,作出正确判断。
有的课,(如《蜀鄙二僧》)以学生自读为主,辅之以合作学习。在读书中,遇到疑难处,自己运用工具书解决;实在不能解决的,由教师从旁指点。读书是一个过程,学生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积累、在读中形成语感、在读中学会读书。教师在读中相机指导,或矫正目标、或提出要求、或纠正错误、或进行激励、或梳理归纳。在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读中感悟和教师的读中指导要自然、和谐,不要代替学生思考,更不要打乱学生的思路。
有的课以合作学习为主,先分组、后交流,然后提取各组之长,师生共同归纳出课文的主要内容,课文的重点以及作者的表达顺序和基本表达方法。
有的课可直接从课文的重点切入,以点带面,从部分返回整体。引导学生用学习重点段的方法去自学其他段落。
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需要的不同决定课堂教学结构的多样化。要提倡不拘一格、标新立异,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
总之,所有的课都应强调适合学生实际水平的自主学习,要改变那种逐词、逐句、逐段分析课文的方法,改为重点精读、非重点略读和浏览。改变繁琐分析、零碎解剖以及每课必分段、必概括中心的做法,培养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让学生在通读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特定的意义。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
新的教学计划出台后,语文学科由原来占总课时的3O%左右减为占总课时的2O%-22%,课时减少,阅读量增大。中、高年级课文一般为35篇(包括精读、略读),所以必须研究长文短学,一般是一篇课文一节课学完。充分利用学一篇带多篇的方法,实行能力的迁移。教师要吃透教材的重点、难点,不要面面俱到、不要平均使用力量、不要求讲深讲透。要改变那种慢节奏、低效率的教学,强调提高教学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精炼,不讲或少讲那些“正确的废话”,教师不重复嗦,学生也不重复别人的话语。各个教学环节要严谨有序,不为一些细微末节的问题浪费时间,也不要为某个学生的无关问题影响教学进程。
《语文课程标准》的出台,无疑为僵化的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多年来围绕“考试”而旋转的教师和莘莘学子们,不由得欢庆鼓舞。在这块以人性为基准,以发展为根本,提高素质为核心的平台上,他们可以自由创造,各显其能,展示才能,让更多教师和学子走出应试教育的牢笼,成为“自由”的人。然而繁华的背后是否存在热闹的空洞,繁华的虚假呢?以下谈谈我的拙见。

创新教育,素质教育,还是现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无疑都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需求的创造型人才。因此,新课标以发展人性为基准,着重培养人的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生存。“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的教师形象已不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教师应该放下师道尊严的架子,与学生一起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解读,分析课文,教师是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材的创新者,教学的引导者,而不是教学的主导者,以往那种教师独霸课堂,一言堂的教育已成为历史,而应将主动权全面的完整的交给学生,还给学生学习的自由,让其在语文的天堂里自由飞翔,自由驰骋,教师只是一个宏观调控者,是学生的朋友,在课堂上和学生一起解读课文,共同探讨交流,将自己认识事物的方法和思维无形中传给学生,在共同学习中达到教学目的,提高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一种平等对话的过程”既然对话,就有对话中大差异,真所谓“一千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同一个文本的解读,仁者见忍,智者见智,自然有不同的理解,作为
课堂教学的调度者,教师是否听之任之呢,我认为在课堂上应该不仅能放的得开,更应该收的来。成然,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是学生的主体体验,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珍惜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感悟,注重多元理解,但强调多元理解应该是有理有据的而不是信马由缰,我们的教学必定是让学生的认识上升到某一发展水平。应此,作为调度者的教师,应该在多元理解的前提下寻找一个准线,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认识水平有所提高。
二“无招”与“有招”
大凡武林高手,都武功卓绝,身怀绝技,他们信奉“无招胜有招”的理念。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觉得无招比有招更能取敌制胜。语文教学“五环节”,“目标教学”…语文教师可能耳熟能详了。这些先进的教学方法给语文教学带来了生机,让语文这棵大树展示了新姿,然而在新课程改革的背进景下,多少有点捉襟见肘了。众所周知语文教学本来是审美教育,其学科的独特性
决定了其教发的灵活多样,如果我们只限于几种模式,无疑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带着脚镣跳舞。再者,“迢迢大路通罗马”只要目标一致,方式可以多样。在宽松的环境里你教的精彩,学生也学得愉快。
三作文批改探微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写作水平的高低与否直接反应出一个人的语文水平。应此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不可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对话式”的作文批改方式应该得到青睐。
作文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的展现,是一个人语文素养的缩影。应此作文的批阅尤其重要。阅读一篇作文无疑是一次师生对话。评语是师生沟通的媒介, 教师针对学生文章中的不足下评语,学生再根据评语修改作文,。这样一方面学生吸取教师的修改意见,另一方面学生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达到心灵的沟通,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新课标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新课程改革关系到教育质量的高低,关系到民族素质的提高,关系到综合国力的增强。其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主”、“以实用为主”,强调终极关怀。首要任务是改变知识传授过重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掌握必要的学习方法,了解一定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的学习技能。并且在主动探索和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它比任何时候都更关注人本身的发展
,注重张扬个性,体现人文关怀。这既是对祖国几千年传统文化中主体意识缺失的一种深沉思考和内省,又是对现实世界科学精神的呼唤。

作为语文教师,我顺应时代潮流,认真学习新课标的理念,逐渐转变了观念,树立了新的学生观和教师观。并且在语文教学实践中,积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努力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努力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者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育艺术的研究者,是“平等中的首席”;学生角色从过去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变为学习活动的主体,和教师在人格上是平等的。

一年来,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
一、变革教学设计的内容,坚持“教”的设计和“学”的设计,构建民主开放的课堂。

一般来说,教师备课,向来是非常详细的,且不说内容的环环相扣,即使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可能出现的回答,所用的教学时间均在教案中有所体现,若是照着教案“教”下去,那应该是一堂较完美的课。但“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学”,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如果一堂课只有“教”的行为没有“学”的行为,那么学生的“学”就不是真正的“学”,学生的“发展”也谈不上真正的“发展”。所以我在教学设计中坚持既有“教”的设计,也有“学”的设计,有“教”的行为,也有“学”的行为,如果遇到实际教学时间、环节与设计的时间、环节不一致时,我常是忍痛割爱,将精彩留给学生,让“学”的环节充分发展。如教学《未选择的路》,原定一节课的教学内容结果多花了20分钟,原因是“学”的环节出彩。这节课本来设计的是“读”、“说”、“写”三大板块,板块之间彼此依存、交叉、交替、连缀,内容精细严密。“读”时学生纷纷发表意见,如重音、节奏和停顿的反复推敲确定,“说”中学生争说情感体验,并逐渐形成两大对立倾向,双方各执一词。在此情况下再完成“写”已不可能,我决定改变计划引导学生举行一次小型辩论赛,双方引经据典,气氛异常热烈。虽超出原定时间,且“写”的环节尚未完成,但充分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时间、空间,且确有所得,何乐而不为?

二、采取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改变以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逐步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阶段,授之以渔,付之以行动,解决“怎么做”、“做什么”的问题,包括六个步骤:①自选内容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②结合单元总体目标和导语提示自定目标,明确意向;③自渎课文,正音释词,编自然段序号;④自主作答,“我认为本文的内容是
,主旨是
”;⑤参照课后习题再读课文,力求找到答案;⑥归纳小结自主学习阶段的疑难问题,整理在预习本上。此阶段总的原则是大胆地想,大胆地说,大胆地写,还给学生心灵的自由,使课堂真正活起来,让学生尽情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和独特体会。

2、合作探究阶段,设置任务,学会交流合作。

怎样才能在课堂上实现合作探究学习呢?我尝试过二人组合(同桌)、四人组合(前后两排)、随机组合(设置情景,临时调用,如表演课本剧、分角色朗读),教会学生承担不同的学习任务,如记录员、组长、主持人等。学生在小组学习中,不仅形成与人交流的能力,还学会了发言、倾听、评价、质疑,在交流中形成了与人合作的能力。

E. 幼儿教师职业发展的研究目的

一、正确理解“幼儿教师专业发展”与“幼儿教师专业化”的关系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幼儿教师专业化”是两个密切联系而又互相区别的概念。从广义的角度看,二者在本质上均指加强幼儿教师专业性的过程。但从狭义的角度分析,二者的学科视角不同,“幼儿教师专业化”更多地是从社会学的视角出发,主要强调幼儿教师职业的整个群体的、外在的专业地位的认可和社会地位的提升;而“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更多地是从教育学的视角出发,主要强调幼儿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素质的提高和专业实践的改进,尤其强调幼儿教师个体职业生命质量的成长。这两种不同的研究视角是随着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进程的不断深化而逐渐明晰的,基于教师个体的“教师专业发展”,是在人们探寻基于教师群体的“教师专业化”的有效途径时,才真正进入人们的研究视野的。其原因是基于这样一种认识:教师群体是由鲜活的教师个体构成的,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是一个多主体共同努力的过程,因此,教师群体的专业化依赖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教师群体的专业化就会落空。换言之,教师群体的专业化最终必须立足于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正是基于以上认识,人们已经把幼儿教师(个体)专业发展视为提高幼儿教师(群体)专业化程度的根本途径。 但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术界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概念并没有一个大家一致公认的、统一的定义,目前比较典型的观点来自于社会学的不同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在复杂而多变的环境中以及在一种强迫性的学习氛围中,教师所经历的正式和非正式的学习,教师专业发展不仅应包括知识、技能等技术性维度,还应该广泛考虑道德、政治和情感的维度。 解释社会学的观点:教师个体成为教学专业的成员并能够有效履行其角色的变化过程,这种变化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变化。 符号互动论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的学习过程,它应该是连续的、伴随着工作而进行的、贯穿职业生涯的。 批判论的观点: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独自或与人一起检查、更新和拓展教学的道德目的,不断学习和发展优质的专业思想、知识、技能和情感智能。他们的学习和发展具有批判性,因为教师不是知识和技能的受容器。教师是一支强大的变革力量。 上述观点虽表述各异,但有一个共同点,即都强调学习对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以此为基点,综合现有的各种观点,我们可以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界定为: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通过持续的学习,从专业思想到专业知识、专业能力、专业心理品质等方面由不成熟到成熟、进而实现专业自我的发展过程,即由一个专业新手发展成为专家型教师或教育家型教师的过程。这一定义同时也规定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和内容体系。 二、明确定位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1.学习型教师:幼儿教师在学习中适应与成长 如前所述,教师专业发展的本质是持续的学习,故而学习型教师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之一。 幼儿教师作为学习者,是终身教育、终身学习的理念在幼儿教师教育领域的体现。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观念的建立,使终身受用的一次性教育模式,被终身学习和终身教育所替代;单纯追求文凭以求得社会身份的认同,逐渐让位于不断获取新知识技能以求得工作能力认同和自我价值实现。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明确提出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教学生将逐渐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这对教学而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合作建构;对教师而言,意味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与学生相互理解、相互启发,上课也不是单向度的付出,而是生命活动、专业成长和自我实现。随着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渠道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学生唯一知识源的地位已彻底动摇。教师需要重新定位,以学习来促发展,改变自己的生存状态。这就要求幼儿教师充分认识当前中国幼儿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与民族意义,把改革提出的一系列挑战当作时代赋予自己的机遇,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而不是消极、无奈地应付。著名学者叶澜指出:“教师是为明日而工作之人,在一个充满变化的时代,只有把握时代脉搏与趋势,才能意识到中国现代化事业需要一代新人。”因此,幼儿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努力实现自我更新,才能担当幼儿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任,并在成就儿童的同时,提升自己的生命质量,活出特有的职业尊严和欢乐。反之,如果教师本身不了解学习的意义与目的,缺乏学习的要领与方法,就谈不上指导儿童学习,也谈不上专业发展。 2.研究型教师:幼儿教师在研究中突破和超越 教师的学习不同于儿童的学习,教师的学习是为更好地、更有效地指导儿童的学习,因此,教师的学习不仅要使自己成为某一领域的专家,而且要成为这一领域的教学专家。教师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者,更要通过学习不断突破和超越自我,成为研究者,这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又一重要目标。这一目标也是由幼儿教育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以及幼儿教育工作的创造性决定的。 2007年教师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指出:“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那么,幼儿教师怎样才能具有创新精神?如何才能培养创新人才?无疑,与其他所有教师一样,幼儿教师必须从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示范者的传统角色中挣脱出来,赋予教师角色以新的内涵,向研究型教师发展。正因为如此,早在197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指出:从教师在教育体系中的作用来看,教师与研究人员的职责趋向一致。2001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也指出,教师应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诚如朱小蔓教授所言:“提高教育质量,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必须进一步依靠教育科学,重视和加强教育科学研究,特别要大力提倡旨在改善教育工作的教育研究。”对幼儿教师而言,就是要大力提倡旨在改善教育教学本职工作的园本行动研究,否则就容易在固守旧经验、照搬老方法的窠臼里不能自拔,也不可能有持续的专业发展。 三、科学构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体系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构建是以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或专业素质的提升为基点和视角的。所谓专业素质,就是专门职业对从业人员的整体要求。从不同学者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教师的专业素质实际上是以一种结构形态而存在的,是“教师拥有和带往教学情境的知识、能力和信念的集合,它是在教师具有优良的先存特性的基础上经过正确而严格的教师教育所获得的”。对教师专业素质结构的分析,中外学者也有不同的观点。综合这些观点,笔者认为,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内容的构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 1.专业理想――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 教师的专业理想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感受和理解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本质、目的、价值和生活等的理想和信念。如“科教兴国"的理想,“一切为了儿童,为了一切儿童,为了儿童的一切”的信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的信仰等。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教师专业行为的理性支点和专业自我的精神内核,是推动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巨大动力。具有专业理想的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会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投入感,愿意献身幼教事业:具有专业理想的幼儿教师对幼教工作会抱有强烈的承诺,他们致力于改善自身教育素质以满足社会的期望,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才能及专业服务水准,努力维护专业的荣誉、团结、形象等。因此,某种程度上说,专业理想也是幼儿教师德行和人格素质的体现。 2.专业知识――幼儿教师专业

F. 也谈怎样评价一节好课

时下,教育界带有作秀和表演成分的“公开课”、“观摩课”长盛不衰。一些学校也敞开校门,邀请家长及社会人士参与观看教师是如何上课的。但是,怎样评价一堂课上得“好”还是“不好”,包括有些教师在内,都还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摘要一:评价一节好课
叶澜:我国教育界权威专家、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当代著名教育学者,博士生导师,华师大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
叶澜认为,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些基本的要求。就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而言,大致表现在五个方面。
基本要求(1) :有意义 ———教师讲的内容学生都知道,何必再上课?
叶澜说,在这节课中,学生的学习首先是有意义的。初步的意义是他学到了新的知识;进一步是锻炼了他的能力;往前发展是在这个过程中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再发展一步,是他越来越会主动投入到学习中去。
她说,这样学习,学生才会学到新东西。学生上课,“进来以前和出去的时候是不是有了变化”,如果没有变化就没有意义。一切都很顺,教师讲的东西学生都知道了,那你何必再上这个课呢?换句话说,有意义的课,它首先应该是一节扎实的课。
基本要求(2) :有效率——— 课堂上学生都应该有事情做
她介绍,有效率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面上而言,这节课下来,对全班学生中的多少学生是有效的,包括好的、中间的、困难的,他们有多少效率;二是效率的高低。有的高一些,有的低一些,但如果没有效率或者只是对少数学生有效率,那么这节课都不能算是比较好的课。
从这个意义上,这节课应该是充实的课。整个过程中,大家都有事情干,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整个课堂的能量很大。
基本要求(3) :生成性———上课不能完全预先设计
叶澜介绍,这节课不完全是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中有教师和学生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和能力的投入,有互动的过程,气氛相当活跃。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生成,这样的课可称为丰实的课。
基本要求(4):常态性——— 哪怕部长听课,也要“目中无人”
叶澜说,不少老师受公开课、观摩课的影响太深,一旦开课,容易出现的毛病是准备过度。教师课前很辛苦,学生很兴奋,到了课堂上就拿着准备好的东西来表演,再没有新的东西呈现。当然,课前的准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课堂有它独特的价值,这个价值就在于它是公共的空间,需要有思维的碰撞及相应的讨论,最后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相互生成许多新的知识。
她倡导的“新基础教育”反对借班上课,为的就是让教师淡化公开课、观摩课的概念。在她看来,公开课、观摩课更应该是“研讨课”。因此,她告诫老师们:“不管是谁坐在你的教室里,哪怕是部长、市长,你都要旁若无人,你是为孩子、为学生上课,不是给听课的人听的,要‘无他人’。”她把这样的课称为平实(平平常常、实实在在)的课,并强调:这种课是平时都能上的课,而不是有多人帮着准备,然后才能上的课。
基本要求(5) :有待完善 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
她认为,课不能十全十美,十全十美的课造假的可能性最大。只要是真实的就会有缺憾,有缺憾是真实的一个指标。公开课、观摩课要上成是没有一点点问题的,那么这个预设的目标本身就是错误的,这样的预设给教师增加很多心理压力,然后做大量的准备,最后的效果往往是出不了“彩”。
她告诉记者,生活中的课本来就是有待完善,这样的课称之为真实的课。扎实、充实、平实、真实,说起来好像很容易,真正做起来却很难,但正是在这样的一个追求过程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才能提高,心胸才能博大起来,同时也才能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摘要二:评价一节好课
一看目标是否明确具体;
二看过程是否常态自然;
三看师生是否交流互动;
四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
五看教材是否挖掘到位,
六看设计是否新、趣、活、实;
七看课堂是否动态生成;
八看教学是否扎实高效;
九看课堂是否亮点突出;
十看风格是否独特明显。
摘要三:评价一节好课
一 、确定符合实际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教师上的每一节课都应当具有针对性,设有一个能适合任何学生的教材和教案。教师一节课的设计,实际上就是一次创造性劳动。教师要根据教学条件和学生的学习准备度,确定恰当的内容范围和难度要求,设置科学合理的预期目标。
二 、能够为学生创设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好的课堂应当是教师创设的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探索和学习过程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宽松和谐的环境并不完全依靠故事、游戏或生动的情景来创设,教师形象生动,富于智慧幽默的语言,一个含蓄的微笑,一句鼓励的话语,富有启发性和创造性的问题,一个激起学生强烈学习动机的探索活动都可以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不仅学会知识、形成技能,也获得情感上的丰富体验。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倡导合作交流,注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的操作、整理、分析和探究中学习并倡导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讨论、启发,让学生在“做”的过程中学习、体验知识的生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创新能力。
四 、尊重学生需要,保护学生自尊心,培养学生自信心
好的课堂教学应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的知识、能力、兴趣等方面的需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不同类型和水平的题目,使所有学生都有机会参加活动,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培养学生对学习的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的回答都是智力活动的结果,都会给学生带来启示。
五、运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实际和教学内容的要求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师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灵活机智地应变教学中的“意外”,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探究、发现的让其探究、发现,能接受学习的让其接受学习。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学习同一教学内容都有不容层次的收获。
六、能够为学生留下思考的时空,让学生充分发展
好的课堂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有思考的内容、空间和时间。教师只扮演了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积极主动地思考。教师的责任在于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时间和想象的空间,并引导学生思考。
摘要四:评价一节好课
扎实、充实、丰实、平实、真实
明白的、厚重的、灵动的、生成的、遗憾的
学生的思维各有千秋,及时生成不仅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灵活,而且在巧妙中让学生获取知识。
1、应是一堂高效率的课。
高效率,就是能够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师生互动,气氛活跃,完成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内容。
2、教师角色定位准确,学生思维、情感、行为都要参与进来的课。
教师应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学生闪光点的发现者和向学生学习的学生者五位一体的角色。引导者是指引领和指导,勿将探究式学习和接受式学习对立起来。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提倡精神互动,在互动中善于捕捉和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且教师要虚心向学生学习,促进自身完整生命的成长。
3、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的课。预设是教学最基本的要求,但是只有预设没有生成的课是僵死的课。预设与生成是相辅相成的,二者和谐统一的课才是有生命力的课。实现预设与生成融为一体应做到:
第一、预设的内容不宜过满。
第二,设置的情景和问题要有益于生成,为生成起铺垫、为生成创条件。
第三,互动时教师要集中精力捕捉、吸纳、提升学生的闪光点,要提高敏感性而不能仍想着预设。
第四、教师要提高应变力,及时调整、变更、删减预设的内容。
4、注重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的课。
5、应是师生互动交流、师生共同成长的课。
6、合理使用课件资源。课程资源涵盖文本资源、音像资源、实物资源和人力资源等资源。
要充分利用和开发上述资源,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使用课件等音像资源必须坚持必要性、创新性和实效性,防止泛化。使用多媒体教学现在成为我们出公开课的必需,所以出现了只要是讲公开课,市优质课,省优质课就必用多媒体的现象,而现在学生对我们使用多媒体,却持相反的态度,我们的学生只是感到好玩,课上又是图片,又是影片,很是热闹,可是热闹之后,学生却感觉什么也没记住。
摘要五:评价一节好课
从我们自身来说,如何做才能达到他所要求的好课的标准呢? 下面我先谈一谈对胡云琬教授的一堂好课的标准的理解:
1、教师自身良好的素质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
教师都有其扎实的基本功、深厚的知识沉淀、沉稳的心态以及良好的课堂应变能力,令人叹服。语音清晰、普通话标准,表达清楚准确,没有口头语。如是吧,好吧,那个,这个。没有这些。更没有胆怯,说不出话的。心理素质都很好。另外,教师写好板书也非常重要,它可以考验教师自身良好的基本功,以及教师对本节课的清晰的教学思路,可以说就是一个形象的教案,“打铁还须自身硬”,这让我感悟到要使自己的教学再上一层就必须从自我做起,强化自己的基本功,加深自己的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但从知识上来征服学生,更要从精神上征服学生,让学生对教师佩服的五体投地,心服口服,真正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2、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新课程的目标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与知识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又表现为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形成的新的知识点,教师往往给忽略了,之所以这样,或者是因为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感到棘手甚至束手无策,或者是因为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教学关系不大,如果加以处理可能会影响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一堂好课是一堂预设成功与动态生成、充满“悬念”与发生“意外”的课。预设成功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基础。动态生成是课堂有效学习的发展。成功的课堂教学设计决不是时风的组装车间,我安装发动机,你安装轮胎,用连环套似的操作程序来控制学生,而是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自由探究、多向交流的情境和氛围,是一种宏观调控。而具体过程则留待课堂上灵活处理。它必须留出一定的空白,让学生以自己喜爱的方式去填补。事实上,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在课前根本无法预料的情况。
往年的优质课、示范课往往侧重形式,课下安排好的小品剧、报道新闻等没有多少用处的东西在课堂上占用较多的时间进行展示,学生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没培养出多少情感,老师的课堂活动大都是依据课堂需要在课堂上生成的东西。我想这是最根本的,倘若脱离基础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即使情感上能够有所获得,那也是空中楼阁,不会维持长久。
事实上,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的主动权,便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教师在课前根本无法预料的情况。这便要求教师根据学情适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步骤,在必要时甚至可以改变“既定方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就应该让学生分享课堂控制权,就应该放手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发表独立的见解,鼓励学生大胆怀疑、大胆批判。教学的艺术不是体现在如何“教”出观赏性,“教”出新花样,而是体现在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如何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指导,如何使学生从学而无疑走向学中生疑,如何对不断变化的教学情境作出即时判断和处理,如何对放开学生手脚后难以避免的过头现象适时纠偏,尤其是在发生“意外”时处惊不变,驾驭得当,收放自如。
3、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伸展个性、形成个人的教学风格。
教师不能没有独特的风格,不能没有鲜明的个性。随波逐流,循规蹈矩是自己成长的最大敌人。"独立之思想,自由之精神"也应成为我们为师的座右铭。我想对自己说的是,人云亦云的尽量不云,老生常谈的尽量不谈,要学会独立思考,而不是跟着"风"跑。对自己的教学,不要考虑完美,要考虑最有特色。
(1)创设环境,激发学生创造。
有人说:“兴趣 有一种魔力,它可以创造出人间奇迹来。”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讲:“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这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老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宜的、能够吸引学生的教学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情境之中,使教与学处在情与境的有机融合的放松、欢愉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老师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一个故事、一段录像、一首歌、一个问题、一个小品等都可以给学生创设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渲染课堂气氛,唤起情感共鸣,激发学生参与意识,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创新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必须反映教材内容内在的逻辑结构,注意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的结合,在这两个逻辑中应以学生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学生生活为课程扩展的主题。材料设计、问题的提出要源于生活,再用理论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突出生活逻辑,让学生在感受生活、体验生活的基础上进行理论分析。如何让学生喜欢上思想政治课,并能真正认识到它的价值所在?关键所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要做到“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因为生活中有一个个活生生的例子在,与其教师讲那些高高在上的伟人的事例,还不如讲一讲我们身边,学生身边发生的事例,因为这些事例是鲜活的,更因为它们“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所以我们的学生能如此轻松地投入到教学环节中去。他们有现实的素材可以使用,而不会感到“假大空”。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为生活而教育”,生活化的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在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生活化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教学情境是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加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加强感知。作为教师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教学活动、情境,以推动学生有效学习。教学时,要巧妙地在课堂上创设学生喜爱的活动情境,把学生置于活动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在课堂中体验“小生活”,分享“大生活”。这种分享,不是由老师“告诉”给学生的,而是学生通过主体参与体验获得的。自拍录象也是今年市思想政治课上的一个亮点,过去都是让学生现场表演,难免伧促,有的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录像就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以后我们出课的时候可以借鉴这一点。
4、设计活动、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式学习——提高学生主动探究的能力。
上好一堂思想政治课,就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采华,体会集体合作”的舞台。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是新课标的重要特点,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参评市优质课的教师都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重主体参与,情感的体验。为此教学中较多采用了互动模式,进而营造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与学的氛围。
学生积极性调动起来以后,怎样保持下去也很重要。老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一定要清楚明确,难易适中。只有学生清楚的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时,才有可能干好这件事;而问题太难学生又会无从下手,太易又发挥不出思考、探究的价值,这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问题时应该掌握一个度,这个度就是让学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在听课过程中,有的老师设计的问题偏难,学生不能理解透彻,结果使得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无情的打击,教师的教学环节的顺利开展也受到严重的影响。一节优质课,无论教师采取何种手段,一支粉笔也好,多媒体技术也罢,都必须将学生置于主体地位。教师所设计的活动注重生活实际尤其是学生的生活实际,充分利用有效、典型材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探究,各小组学生会争先恐后的在活跃课堂气氛中回答问题,有经验的选手从不陶醉于个人的表演,而是一环扣一环地引导学生说一说、写一写、听一听、议一议、试一试、练一练、想一想、演一演……活动的形式可以是漫画解读、新闻背景、社会热点关注、现场采访、辩论赛,知识竞赛,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研究性学习等。等等,在活动中各抒己见、开启思维、情感碰撞、达成共识。当然,这里面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是如果我们用活动贯穿整个课堂,就会使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
5、把课堂变为塑造学生性格和品格的平台。
一堂好课上的气氛应是积极向上的,充满鼓励的。我们常说:“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纵观每个优质课全过程,都充分利用了积极的课堂评价,都运用表扬、鼓励、启发引导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好学生是夸出来的,请你不要吝啬你对学生的激励、表扬、鼓励!你的每次表扬,鼓励都会在每个学生自信的大厦上添上一块砖,一片瓦,帮助孩子们树立起他们脆弱的自信心。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点,要学会欣赏学生,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能行,是好样的。教师要学会爱,爱在细节,因为教育就是一堆细节。比如,对待生活在当今社会环境的学生,教师缺少的不是强力和果断,缺少的是教养和耐心,需要的是更多的等待和细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尤其对所谓的学习、心理有"障碍"的学生,要学会做"寒里"和"雪中"去"送炭"的人,更要成为学生在困难或痛苦中及时送去精神安慰的人。让我们用耐心和鼓励去抚平每个学生因久经考试而被打击的千疮百孔的自信心,帮他们重拾生活的信心,至少我们思想政治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人生除了考试,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的。可实际上我们的耐心是有限的,有时不是雪中送炭,而是雪上加霜啊。
但是激励性的语言必须科学合理,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真诚评价而不是一种形式、一种迎合。在听课的过程中,有很多经典的激励性评价令人倍受鼓舞和教育,他们的共性是用简明扼要的评语说明学生的回答好在什么地方,值得学习和借鉴,甚至学生的回答老师都受到了教育,老师也不妨说出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评价更会打动学生,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回答让老师都受到了感动,使学生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精彩,从而进一步增强自信心,激发更强的学习动力。在对学生的课堂评价中,切忌以下几种评价语。第一种“好”“很好”“非常好”。第二种:只要学生回答了问题,老师就简单而廉价地一个评语“你真棒!”如果这个问题有较大难度,大部分学生都回答不上来,有这个评价还可以,如果这个问题都能回答上来,你也用真棒来表扬,学生坐下后在心里也嘀咕,“傻瓜都会,你才棒(棒槌)呢!”更有甚者又加了个副词“最”,言不由衷地用你“最棒”“最伟大”来激励学生,结果表扬了一个,打击了一大片。第三种:全盘否定的评价方式。全盘否定的评价方式也不合理,即便学生回答得风马牛不相及,也要耐心的给学生恰当的提示、引导,再给他第二次机会。如果只是简单的当头棒喝,只能挫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一时回答不上来或回答错了,原因是多方面的:学生没有听讲,走神了;学生理解错了;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清晰,学生不知如何回答;老师讲的问题不透彻,学生不明白等等。这么多的可能导致学生不会,我们怎么能简单的一个评价就算了呢?
在我们的课堂上,允许学生随便插嘴,回答问题可以举手,也可以不举手。回答对的给以鼓励,不对的也不批评,而是用“对吗?”“再想一想!”等语言,给学生营造一种敢想、敢说、敢做的氛围,给学生提供一种允许他们说错、思错、写错的空间。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不会为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或回答错了而羞愧。这样的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所以,我们提倡有个性的评价语。鼓励学生有标新立异的想法和回答,在讨论中,教师不“妄加评判”,而是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尽可能从不同角度加以肯定,使学生在“言论自由”的气氛中,获得成功感;活动过后教师一定要有所总结和归纳,做到以知识逻辑为主线,回归书本、通过活动来学习知识。

G. 幼儿园家长会应从哪几个方面汇报孩子情况

为了让家长能全面地了解我们的教育工作,了解孩子在园的生活和表现情况,达成家园共育,周六我们班召开了家长会,现在就这次家长会我们作以总结: 这次家长会,我们和家长真的像朋友聊天一样,总结了上学期我们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同时也谈了家园配合及沟通方面存在的不足。在这次家长会上,家长朋友们很受启发。我们班的好多家长都说“原来,我们真的还不知道走廊的这些栏目是专给我们家长看的呢?”、还有的家长说:“我们原来就认为你们只是看孩子而已,还真不知道你们的工作量这么大,工作做得这么细,由于我们做家长的太忙,与你们沟通的真的太少了。”……整个家长会为时一个多小时,会场气氛浓厚,秩序良好。会后每位家长都恋恋不舍的离开,大家都坚持这样的家长应该多开,让他们这些家长朋友们能多多吸取经验,获得育儿之道。 家长会上主要讲了一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感谢:特别感谢个别好家长,例举主要事件。 2、介绍幼儿的基本情况。通过一学期的的生活和学习,孩子们的能力、习惯、发展情况进行分析总结。 3、本学期开展的主要活动、班级特色和下学期我们的工作安排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 4、安全工作。 5、解读中班幼儿体能发展目标。 6、家长交流育儿心得并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幼儿园中班家长会总结 家长会是家园互动的最佳时机,家长们也都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畅所欲言。许多家长都表示通过今天一系列的活动,更具体地看到了自己的孩子各方面的表现,看到了孩子的进步(纵向比较),特别开心。信浩然爸爸说,信浩然在幼儿园学习生活他比什么都放心。现在,孩子在生活习惯、自理能力、动手能力方面都有很大进步,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一个质的飞跃,他很懂得关心父母。扈智齐妈妈说,扈智齐、张佳翔小朋友上了中班以后,在与人交往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变得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了,期待着孩子的更大进步。 通过这次家长会,家长朋友们互相也学到了不少育儿金点子。 我们相信,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家长工作、家园配合工作方面,较上学期相比都会有一个好的突破、更大的进步。通过这次家长会,给我们增添了信心,制定了前进的目标。 这次家长座谈会在宽松、自由的环境里圆满的结束了。看到家长们的参与可以看出他们对我们工作的支持,我们感到非常的欣慰。相信在家园共同努力下,我们中班的各项工作一定会顺利、出色的开展。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孩子,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会更健康,更向上的成长!

阅读全文

与也谈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预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