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上开展科技小制作活动
小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应注意什么
分析提供学习资料 引导成果表述
学生活动:确定专题 提出假设或猜想理解学习资料 设计并实施实验或调查 得出结果 分析探究结果
最后,师生共同回顾反思得出结论
特点:在教师引领下由学生简单而有效地重复科学研究地过程并作反思。
2.引领、独立、感悟模式:
教师活动:演示示范某一专题的探究过程 引导学生按示范探究过程另选专题独立进行探究
学生活动:学习领会 独立完成自选专题的探究过程
最后,师生感悟探究过程,进入下轮探究过程。
特点:教师引领学生独立探究相结合,通过感悟提高探究能力。
3.技术设计类活动指导模式:
教师活动:提出设计问题 引导学生理解有关原理 讨论设计创意 辅导制作 指导设计表达
学生活动:确定设计问题 理解设计原理 提出设计创意 制作 完成设计表达
最后, 师生共同反思。
4.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模式:
教师活动:提出活动目的 组织系列活动 引导表达活动成果
学生活动:理解领会活动目的 开展系列活动 显示活动成果
最后,师生共同反思活动过程。
特点:通过一系列有系统的组合或活动实现活动目标,每一单项活动中又可能有主题探究、设计制作等类型。
(三)课外科技活动的实施方法
课外科技活动的作用和效果往往是课堂教学所代替不了的,它可以以课堂教学为基础,又可以完全脱离课堂教学,它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和延伸,也可以进行一些课本学不到的东西。课外科技活动的形式机动灵活、多种多样。要注意“点”和“面”结合,也就是要把群众性活动和个别性活动结合起来。
1.建立活动小组
建立科技活动小组,就是为了突出“点”,通过发展部分学生的科技特长和爱好,以“点”带“面”,推动整个学校的科技教育。小学课外科技活动可成立的小组很多。 “小制作、小发明、小创造”小组,是一项内容广泛、意义重大的科技小组活动,在这项活动中,不仅可使学生学到各方面的专门知识,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各种技能,通过科技制作活动,可以引导青少年认真观察、仔细分析、勇于提问,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科技模型的设计和制作,可使青少年掌握绘图识图、木工、钳工、电工、油漆工等技术。
这种小组是以科技制作为主,也是基础。改革、创新是主旨,发明、创造是方向。进行这项活动时,要注意组织辅导,爱好科技制作的青少年比较多,为了取得较好的效果,必须分层次、分级别组织好,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不同程度的要求,采取自愿报名的原则,按不同兴趣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制作小组,使活动的形式、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广泛激发学生的兴趣。
小制作活动的内容非常广泛,航空模型、航海模型、车辆模型的制作,也包括日常生活用具、工作学习用具、游戏玩具、工农业生产设备模型、教学演示仪器和其它实用器材等。如简易天平、指南针、风车、水车、简易显微镜、望远镜、验电器、收音机等电子小制作,等等。在这些方面有很多资料可供参考和使用。
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教师要先对已有的资料进行直观解释,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做,通过仿做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开拓学生的思维,但仿做不是主要目的,是活动的基础,更重要的是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在头脑中创造出某一事物的新形象,在现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想象、构思、设计,不能让小学生没依据的空想、乱想,而是在教师提供线索的指导下,进行联想,做出新的改进和创造,或者在原制作的启发下提出新的作用方案,如果在教师帮助分析下,认为可行,那么这可能就是小发明、小创造,这时活动的收获和意义是难以形容的。
另外,还可以组织科技夏令营、冬令营、春游等活动,走向大自然进行实地观察、考察,也可以指导小学生做一些科学小实验。为了提高科技活动的效果和质量,还要组织一些相应的科技比赛、科技成果展览评比、科技小论文比赛等。
2.搞好科普活动
小学科技教育活动,应突出“部分”,面向“全部”。由于少年儿童的不定性特点,各个方面的潜力很大,特长爱好的表现有早有晚,所以搞好群众性的科普活动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有利于人才的成长,而且有利于民族素质的提高。群众性课外科技活动受益面广泛,其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科普报告、科技专题讲座、故事会、科技知识竞赛、智力竞赛、放科技幻灯、电影和录像等,有些内容可组织全校学生直接参加,有些活动内容,宜以教学班为单位开展,如竞赛一类的活动,可采用由班组到学校层层选拔的办法,对成绩好的班组和个人要给予表扬奖励,学校应有一定的计划和规章制度,对科技活动起码一学年要表彰一次,形成制度,按时比赛,及时奖励。平日要在学校黑板报、宣传栏开辟“科普
② 小学科学知识讲座到哪里找
一是鼓励质疑 起始阶段,教师应注意通过示范提问,向学生展示发现问回题的思维过程,使学生受到启答迪、有法可循.在示范提问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提问,由易到难,逐步上升.比如在讲授火山爆发和地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从课题入手提出问题.学生。
③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讲课一般都讲什么题目呢,会是那种做
通过多次实战经验的积累,考生切实理解了面试流程的每一个环节的特点,这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真正需要深挖细掘的是教材的分析。从2015年多年的教招面试来看,各地的考情有很大的不同,有的地市备课时间特别短,考生在考试前的准备工作一定要做足,包括每一节课的内容设置,课堂语言的组织,教材的知识体系等,都要理清理顺,做到心中有数;有的地市要求说课,一定要考虑的课程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有的地市要求试讲,一定要抓住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进行新颖的课程设计,不需拘泥于常规的课堂结构,但要紧扣课标,顺应课改方向,使考官对于考生的讲解产生共鸣,而不是质疑。作为考生需须要有真情实感,对于教材内容的理解要深刻,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有可操作性,让考官觉得你是一个务实真干、思维缜密、敢于创新的教师形象,这样取胜的几率才能要大一些。没有独具匠心的教学设计,无法使考官眼前一亮,也就无从谈起。
从很多考生的表现来看,大多求稳不求新,会使考官产生倦怠的心理,得分往往不尽人意。中公讲师戴珍建议大家求新也求稳,意思是说课堂环节一定齐多,这是求稳的表现,在此基础上再去求新,就会给考官一个好的印象,比如:你的外在表现已经特别,内容讲解也是清晰条理的,再加上所用的教学方法是新课改倡导的,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给考官的冲击力一定是比较大的,因为你使他(她)看到了你的实力,也看到了你的发展潜力,作为教师这个职业,有创新的教学理念,是比较有可塑性的,未来的教育需定是发展个性的趋势,大多考生的教学设计充满雷同感,像是批量生产的,有创新环节的考生取胜的可能性就会大很多。
④ 如何有效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实验设计能力
这门课程共包括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讲座部分,讲座的内容主要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上解读实验设计与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第二部分是研讨部分,研讨的核心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第三部分是为大家布置的作业,作业的内容为:每位学员编制一份指导学生设计实验的教学设计。
下面,我就围绕“小学科学学科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与大家交流。我在这一讲中重点讲解如下内容:
一、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的意义
我们都知道,做事情要有计划,所谓计划就是未来行动的方案,是为了实现某项目标和完成某项任务而事先做的安排和打算。有了计划,工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和具体的步骤,就可以协调大家的行动,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减少盲目性,使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计划本身又是对工作进度和质量的考核标准,对大家有较强的约束和督促的作用。所以计划对工作既有指导作用,又有推动作用。
常识告诉我们,工作的内容越是复杂,参与实施计划的行为主体和涉及的环节就越多,越需要计划。我国古代就有“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思想,西方经济学家也阐明了这个道理:“虽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如果我们没有根据当时所得到的信息而制定的未来计划,我们就无法合理地行事”。这一讲主要是讲实验设计的,实验设计本身就是计划,是实验的计划。因此,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设计,并经过我们的扎实的培养,使之养成一定的实验设计能力,其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
实验设计能力不但重要,而且也是我国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科学 3-6
年级课程标准》中,对设计实验的要求是这样描述的: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对自己或小组提出的探究问题作出书面计划。在新课标征求意见稿中,对实验设计也有如下总要求:需要经过尝试和预测设计研究方案。具体要求有三条:
1 、能根据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已确定的研究问题提出预测; 2 、能设计合理的观察研究方案; 3 、能设计较规范的单变量实验方案。
综上所述,无论从实验设计本身来讲,还是课标要求,以及对学生未来科学素质的养成,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都是非常重要的。
二、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内涵
(一)什么是设计
在网络全书中,将设计定义为: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如何理解这句话呢?首先,设计是做事前进行的预先计划,因此我们可以把任何活动的计划技术和计划过程理解为设计;其次,设计不仅仅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还会通过听觉、嗅觉、触觉传达出来,营造一定的感官感受;第三,我想说的是对待设计应保持的一种态度,设计是预设,是设计者经验的结晶,是主观的产物,具有局限性,有时可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对于实验的设计,在设计时力求完美,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有按实际情况修正设计方案的意识。
(二)实验的内涵
实验是用来检验一个理论或证实一种假设而进行的一系列操作或活动。在 科学研究 中用来检验某种新的假说、假设、原理、理论或者验证某种已经存在的 假说
、假设、原理、理论而进行的明确、具体、可操作、有 数据 、有算法、有责任的技术操作行为。通常实验要预设 “ 实验目的 ” 、 “ 实验环境 ” ,进行 “
实验操作 ” ,最终以 “ 实验报告” 的形式发表 “ 实验结果 ” 。
实验与试验是有区别的, “ 试验 ”
指的是在未知事物,或对别人已知的某种事物而在自己未知的时候,为了了解它的性能或者结果而进行的试探性操作。试验大多带有盲目性,没有假说。科学课中,实验与试验都存在。
(三)什么是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是一种有计划的研究,包括一系列有意图性的对过程要素进行改变以及效果观测,并对这些结果进行统计分析,以便确定过程变异之间的关系,从而改变过程。实验设计是为了给研究者展示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概貌,试图解决研究的全过程。实验设计的内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实验设计是科学研究的一般程序的知识,它包括从问题的提出、假说的形成、变量的选择等等一直到结果的分析、论文的写作等一系列的内容。
狭义的实验设计是实施实验处理的一个计划方案以及与计划方案有关的统计分析。狭义的实验设计着重解决的是从如何建立假说到作出结论这一段。
我今天讲的小学科学教学中的实验设计,也就是本文所探讨的实验设计,属于狭义的实验设计的范畴。
⑤ 小学科学教师招聘讲课一般都讲什么题目呢,会是那种做实验的吗,不好讲啊,时间撑不到
其实小学科学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兴趣,内容不用多有科学性,最关键的是让学生爱上科学,可以介绍一些科学界神奇多姿的现象,充分吸引学生什么的…当然这是我自己想的啦,记得采纳哟亲!谢谢!
⑥ 小学生科学DIY实践秀课程方案
浅谈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形式与课程设置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探讨。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原则之一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原则之二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原则之三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否有一种愉快感。因此建立一种愉快接受教育的氛围是调控环境的关键。小学数学活动课基于数学学科的抽象特点,愉快教育氛围的建立,特别要注意杜绝成人期望值的强加与过量过高数学材料的灌输。就是说,不要设想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教学,个个都成为数学神童;也不要认为,实施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就是灌输小学数学之外使小学生难以接受的成人处理数学的材料。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小学生的"好动",是建立在模仿基础上的好动,通过模仿,一旦成为小学生稳定的心理成分,就左右小学生健康心理的形成。因此为了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应当提供学生认为有趣的、益于拓广知识的模仿典型。小学数学活动课所提供的模仿典型,就是根据数学的特征以及小学生的知识、能力条件,通过游戏、观察、拼图、制作、不完全归纳等思维及操作法,让学生得到学科课内所没有的、又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的数和形的一些结论(但是不要证明)。这些结论,要求学生都记住它是次要的,掌握得到的过程则是教会模仿的本意。只有这样,"好动"的心理特点才可以说在数学活动课里得到健康地培育。原则之四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小学生的思维,在四年级之前,是以认识"具体实例"、"直观特征"为标志的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四年级之后,则向掌握"主要属性"、"种属关系"、"实际功用"为标志的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不过这种抽象逻辑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为支柱。作为小学阶段思维训练的一门主课,小学数学的学科课和活动课,责无旁贷地要促使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怎样选择这些材料?荷兰数学教育家凡?希勒(VanHiele)认为:人类认识数和形有五级水平,小学四年级以前学生,应选择认识"形象级水平"的材料,就是学生通过图形和数的整体形象,而不是通过性质去认识数和形。四年级之后的学生,可选择"性质级水平"的材料,即通过图形和数的性质去认识数和形。至于后三种水平材料的认识,则是中学以后的事情了。这种认识可作为小学数学活动课选择充足有趣具体形象材料的依据。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在活动课的思维材料的选择上,一要"不超纲",即所涉及知识不应超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之外;二要"不超前",即活动课的教学进度与学科课的教学进度基本保持一致,知识与能力训练尽量做到前后配合。在活动课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就表现为要当学生智慧的启迪者,不要当真理的恩赐者,更不能藉活动课之机,把学生当成"仓库",拼命向学生灌输他们不愿接受的成人化数学知识,从而使学生受压,感到不耐烦。否则,数学活动课就不能促使学生个性要素的发展,增长才能的数学目的就会落空。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1.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是对四年级以前学生进行活动课教学的一种好形式。好的数学游戏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凝聚学生的注意力,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应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兴趣与数学知识自然而然地同步增长。为此,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然而,数学教师惯用的数学概念形象化方法,虽然最初的数学概念能从形象化入手,但最后总下降为单调而呆板的数学概念和"符号",成人化的思维痕迹很深,这种教法特别不能激发低年级小学生的兴趣,我们教育中应当尽量避免。正确的数学概念的形象化包装,必须结合低年级小学生思维在具体形象方面占优势的认识特点,结合他们的实际生活爱好来制定关于数学概念的教学形象设计,要不显露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符号",而是把它化解在小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而新颖的游戏之中,从而起到充分调动小学生的感官,在小学生头脑中树起鲜明的形象,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最佳效果。②游戏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低年级小学生,刚由家庭进入社会,一切都新鲜,好动和不满足是他们进步的第一要素。数学活动课教学要抓住这一特点,设计适合他们口味的戏剧化数学游戏,把学生引入求知的好动中,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戏剧化处理这座在具体与抽象间的桥梁,把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引到抽象思维,让学生自己思考,自己理解,自己消化,自己吸收,使思维永远处于兴奋之中,实现活动课的目的。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因此美的教学结构形式,是一股推动低年级小学生接受教育的力量,数学活动课的游戏结构也应按此来设计。2.数学讲座。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如找规律填数,奇数和偶数运用,巧妙计算等;②实用型,如利用图形的合理分类的计算题,金融投资的基本计算知识等;③动手型,如绘制图表,用图形解应用题等。另一方面是取材于数学名人的故事,取材于数学史上的典型成果。通过讲述这些故事,能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进行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教育,从而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3.数学实践。小学四年级后的数学活动课可开展数学实践活动,这是拓宽学生视野的又一种好形式。如去银行了解什么是年息?年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什么是月息?月息为什么采用"‰"的记号?也可到市场去了解怎样用统计表处理变化的市场价格?怎样利用已学过的图形拼成优美的商标图案等等。诸如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4.数学墙报。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⑦ 急求小学科学知识讲座稿
小学科学的一些知识,应该对你有用!!!
1.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针孔照相机是根据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原理制造的。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照相机、摄像机是根据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造的。潜望镜是根据光的反射原理制造的。
2. 小孔成像的实验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3. 光照射到物体上,被物体挡住改变了原来的传播方向反回去了,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从一个透明物体进入另一个透明物体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4.各种物体都能反光,反光的情况不同。红颜色物体反射红色光,黄色物体反射黄色光,不同颜色的物体反射光的颜色不同。白色的物体比黑色的物体反光能力强。表面越光滑反光能力越强。
5. 平常使用的镜子,表面是平的,叫平面镜。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里的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左右相反。
6.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凸透镜有聚光、放大和成像的作用。
7.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利用凸透镜形成的像都是倒立的。当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形成的是缩小的像;当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形成的是放大的像。
8. 眼睛的主要部分是眼球;它是由瞳孔、晶状体、视网膜、视神经组成的。瞳孔像照相机的光圈,能控制光线的强弱;晶状体像凸透镜能使物体成像;视网膜像实验中的纸屏,能映出图像。
9. (我们是怎样看到周围的物体的?)我们周围的物体,有的自己发光,有的能反射别的物体的光。当它们发射或反射的光通过瞳孔、晶状体进入眼睛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这些物体的像;连接视网膜的视神经立即把这些光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物体。
10. (为什么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晶状体的凸度是靠牵引晶状体的肌肉调节的。肌肉收缩,晶状体的凸度变大,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肌肉舒张,晶状体的凸度变小,眼睛就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健康的眼睛晶状体调节力强,远近物体都能看得清。
11.(近视眼是怎样形成的?)如果长时间看近处的物体,牵引晶状体的肌肉总是处在紧张状态,就会疲劳,失去调节能力,看远处物体就会模糊,这就是近视眼。
12. 预防近视眼要做到:
1) 读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眼睛与书本的距离要保持在30厘米左右;
2) 看书约一小时要休息几分钟,向远处眺望一会儿;
3)不要在强光或弱光下看书;
4) 躺卧、走路时不要看书;
5)少年儿童要经常做眼保健操。
13.(彩虹是怎样形成的?)阳光通过三棱镜后,会分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阳光是由七种色光混合成的。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很多小水滴,它们会像三棱镜一样,将阳光分散成七种色光,形成彩虹。
14. 岩石都是由矿物构成的。花岗石是石英、长石、云母三种矿物组成。
15. 聚集在一起的具有开采价值的矿物叫做矿产。可以做燃料的叫做能源矿产,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它们不仅是燃料,而且还是重要的工业原料。煤经提炼后可以得到焦炭、煤气、煤焦油三种矿物。可以提炼出金属的叫做金属矿产。如:铁矿石、铜矿石、钨矿石等。
16. (煤是怎样形成的?)煤在地下的分布是一层一层的,大多夹在砂岩、页岩中。煤是古代植物被埋在地下,与空气隔绝,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经过亿万年变化逐渐形成的。煤、石油、天然气中蕴藏的能量最初来自太阳。
17. 矿产的开采方法主要有: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管道开采等几种方法。石油、天然气属于管道开采。煤等固体矿产可以露天开采、也可以地下开采。
18.各种矿产都是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的:有的是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有的是在岩石风化、沉积等过程中形成的。
19.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石油和天然气最早的国家,“石油”一词最早见于宋代著名科学家沈括的著作。在地质学家李四光的学说指导下,开发了一个又一个大油田。
20.(我们为什么要合理使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有限,又不可再生,必须有计划地开采、利用,决不可乱采乱用。
21. 家畜的祖先都是野兽,家禽都是由野鸟驯化而来的。按照人类的需要,把野生动物培养成家养动物的过程,叫做动物的驯化。
22. 生物的启示:鱼——船、桨、舵、潜水艇;茅草——锯;鸟——飞机;蛋壳——薄壳结构屋顶;蝙蝠——雷达;长形卷叶——筒形叶桥;苍蝇——蝇眼照相机;人——机器人;人脑——电子计算机。
23. 根据日、月、星辰东升西落的现象,我们知道地球每时每刻都在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一天)。
24. (昼夜是怎样形成的?)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昼,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转,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昼夜变化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25.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转动,这种运动叫做公转,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或365天)。地球公转形成了四季变化。
26.月球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公转引起的。每逢农历十五傍晚,月球总是在东方。
27. (月相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圆缺的样子叫做月相。月球不会发光,朝着太阳的一面是明亮的,背着太阳的一面是黑暗的。月球在公转过程中,向着地球的一面有时全是明亮的,有时明亮部分大于黑暗部分,有时明亮部分和黑暗部分各半,有时明亮部分小于黑暗部分,有时全是黑暗的。这样,在地球上就会看到月相变化。
28. (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的时候,月球的影子就会投在地球上。处在月影里的人,由于被月球挡住了视线,就看不见太阳或只能看见一部分太阳,这就是日食。多发生在农历初一。我国远在3000年前,就有观测日食的记录。
29. (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当月球转到地球背着太阳的一面,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月球就处在地球的影子里,太阳照在月球上的光就被地球挡住了,这时就会发生月食。多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30.日食时总是太阳的西边先亏,月食时总是月球东边先亏。农历的每月十五可看到圆月,日食和月食不是年年月月都发生的。
31. 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的星,叫做恒星;像地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恒星运行的星,叫做行星。像月球这样自己不发光、围绕行星运行的星,叫做卫星。
32. 在太阳周围有九颗大行星,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在九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水星,离太阳最远的是冥王星。每颗行星都有自己的运行轨道,一面自转,一面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除水星、金星外,其他的行星都有卫星。
33. 围绕太阳运行的、形状像扫帚一样的天体叫做彗星。轨道又扁又长,在地球上看到彗星的机会很少。(哈雷彗星,76年)
34. 当太阳周围众多的流星体闯入地球的大气层时,与大气层摩擦燃烧发光,形成流星。
35. 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运行的行星及其卫星、彗星、流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叫做太阳系。
36.太阳比地球大,地球经月球大,宇宙比银河系大,银河系比太阳系大。
37. 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说。
38. 银河系由大约1000亿——2000亿颗恒星组成,构成铁饼形。我们的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距银河系中心约3万光年,与众多恒星一起,围绕银河系中心运行着。
39. 太阳并不是宇宙中唯一的恒星,只是距离地球最近的一颗。
40. 光年是计量天体距离的单位。光每秒传播约30万千米,1光年等于光1年所走的距离,约9.5万亿千米。
41. 银河系在宇宙中并不是唯一的恒星集团。银河系以外的恒星集团叫做河外星系。目前,人类已经发现了约10亿个河外星系,也都在运动着。银河系和所观测到的所有河外星系被称做总星系。
42. (为什么说宇宙是无限的?)现在,用射电望远镜已能观测到100亿光年外的宇宙空间情况,但仍没有找到宇宙的边缘。所以我们说宇宙是无限的。
⑧ 小学科学我在哪里讲课稿
)教材体系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与《岩石和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同时也为后续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
(二)教学内容
本课教材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岩石组成地球的外壳,覆盖在地球表面通过图片导入,提出问题“对于岩石,你了解多少”?为后面学习岩石的特征,岩石的种类建立联系,作好铺垫;第二部分:引导学生仔细研究各种岩石,多角度了解岩石的特征,并对岩石进行分类;第三部分:初步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
(四)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特性;
2、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状、软硬等)对岩石分类;
3、能查阅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4、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观察实验等探索性活动。
科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