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效果
在学生的学习道路上,小学是一个关键的阶段。小学语文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尤其对于古诗词教学来说,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可以直接提高学生对于古诗词学习的积极性,并使得学生的小学语文成绩得到提升。
Ⅱ 如何提高小学古诗教学效率
可以采用古诗教学,给学生足够的人文背景
Ⅲ 关于古诗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强化吟诵,品味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的语言美,首先是指语言的音乐美。古诗和辙押韵,字数、句数整齐、均衡。诵读起来琅琅上口,自然而然产生乐感,让人感受到悦耳顺畅的音韵美,均匀和谐的节奏美。古诗的语言美还指语言的精确美、凝练美,一字一词包含着极丰富的内容。例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一个“生”字,不仅把香炉峰写“活”了,也把山间烟云冉冉上升、袅袅流动的景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古诗的语言美呢?我在古诗教学中总是把朗读作为一根主线贯穿始终。起始阶段齐声读,个别读;深入学习阶段边理解边朗读;学完全诗后让学生反复朗读,或一唱三叹地吟读,或摇头晃脑式地自由读。宋代方岳说:“书不厌频读,诗须放淡吟”。只有让学生反复吟诵,仔细品味,而不以背诵为满足,才能使学生感受到古诗的语言美。
(二)启发想象,领悟古诗的意境美
意境,是创作者的审美体验、情感与经过提炼、加工后的生活图景融为一体而形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在古诗学习中,教师应启发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悟古诗中的意境美。如《寻隐者不遇》一诗语言相当精炼,初读此诗,似觉平易,细加欣赏,则易中有难。寻隐者来的过程,一字未提;与童子会晤时的寒暄和问话,也一概从略;童子答问也当不少,但诗人仅摘三句,答问不多,但寓意深刻。在教学中,我首先指导学生弄清诗的大概意思和人物,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诗人在松树下问些什么,诗中有没有写?你能概括童子的回答,并展开联想补充出来吗?假如你是书童,你会怎么回答?”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这些问话一一作答,并让学生分角色当堂进行对话表演。在表演中学生思维活跃,想象丰富,对答如流,还伴有生动、有趣的动作表演,把《寻隐者不遇》中的寻访场面生动地再现出来,初步领悟到了诗的意境。
(三)披文入情,体会古诗的情感美
“情”是古诗的根源。诗是诗人“情动而辞发”的产物。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没有诗人真挚而浓烈的感情,就不可能产生动人心弦的诗歌。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
借景引情——在古诗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融入所描绘的景物之中,创造出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孟浩然的《春晓》一诗,句句写景,字字含情,诗句看似写景,实为抒情,情景交融,达到无由分解的境界。我引导学生从景入手,从字词的理解以及再现诗的画面入手,体会诗人是如何描写“啼鸟”、“风雨”、“落花”等景物,再借助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体会诗中“不觉”、“知多少”等字词的情感色彩,从而把握诗人爱春、惜春的深情。
借曲引情——例如:《咏柳》一诗,要体会作者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学时,我首先播放一段乐曲——《春天》,这首曲子以优美抒情的曲调,轻快舒展的节奏,诗一般的音乐语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田野、湖泊、森林,抒发了少年儿童的热爱祖国、热爱春天的感情。学生一听乐曲,便置身于优美的春景之中,犹如身临其境。这时再学古诗,学生很快进入情境。与诗人笔下美丽多姿的新柳产生共鸣。学完全诗后,再一边听乐曲一边想象,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展现在学生面前。他们禁不住发出一股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深深体会到了诗中的情感美。曲情交融,为学生学好古诗创设了一个艺术的氛围。
Ⅳ 浅谈提高小学古诗词教学的几点建议
古典诗词语虽短,但意境却大,是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美育的好题材。但是语言版精练优美,表现了深刻权的意蕴和动人的境界。然而,古诗词毕竟与现在中小学生的距离较远,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因为它的语法、平仄等现在已经不常用了,如果对其笼统的进行全面教学,耗时费力不说,学了也没有多大的用处。况且,由于各个学段学生的认知能力不同,因而,小学阶段的古典诗词教学,不能生搬硬套,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多的是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
Ⅳ 论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实效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可见,如果能切实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获益颇多。
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熟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论语》四则当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
Ⅵ 如何提高小学古诗教学的实效性
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熟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论语》四则当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
2、读准节奏,疏通词句。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节奏,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停顿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节奏。
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学中,老师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注意听,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4、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二、想象
想象是领会的载体,是创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教育家吴祖兴在《语文教学应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汲取前人思想语言精华的最基本手段,而想象能使语言文字与情景结合而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记忆力。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言佳句,无不唤起了我们如画的想象,所以,一经诵读就永志于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诗歌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使其熟练诵读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呢? .
(一)精心导入,扎实练习面对一首首不解其义的古诗文,如何让学生去读懂诗意,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受启发,在精讲的“导”语中去想象,以达到理解并背诵诗文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我首先在本课的导语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同学们在解题后,我接着说:“这首诗当中的第一句还被引用到广告中呢!你们也想体味其中的妙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这样,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同学们构建出想象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当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学生在“练”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在诵读活动中,我首先让善于背诵的同学介绍记忆背诵的经验。在学生们方法各异的介绍中,我再向同学们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即:在诵读一首新诗时,首先要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接着去试读诗文附注的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意后,再去观察本诗的插图,并联系诗歌大意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最后,在诗意朦胧的想象中熟读诗文,并在逐渐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诗意,直至背诵诗文。
当孩子们背诵了较多的诗篇后,巩固背诵已诵诗文,恢复增强记忆能力,便成为突出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轻松游戏,牢固掌握
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入情入境地想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其中的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
这里所谓的“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语言文字叙述事物的特征让人们去猜测的谜语,而是由诗文内容通过想象所构建的简笔画面。构建这个画面自然离不开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他们把依据诗意想象的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别人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旬,这叫“诗句接龙”,凡此种种,形式多样。如,第一种的“观画猜诗”,有的学生在卡片上画了一条小河从两山中流过,小河上一轮太阳的旁边画了一只帆船,这正是“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写照。如此这般的,同学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扑克牌”放在口袋里,在课余时间便玩此猜“谜”游戏,他们往往是三五成群,竟相比赛,乐此不疲。这样,在入情入境的想象中,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达到了对所诵诗文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辩论
理越辩越明,思维越辩越开阔。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出对立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加深对作者观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初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如讲李白的《客中行》时,有学生提出,这首诗又称“客中作”,在他乡作客,那么这首诗应当是抒写乡愁。马上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提出:著名的兰陵美酒,带着醇厚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如琥珀般光艳。诗人面对美酒,心情肯定是愉悦兴奋的。是的,通过学生的这一争论,让大家更加透彻地明白了诗人虽然身在客中,可是乐而不觉是在他乡。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通过辩证理解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也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
四、作文
把古诗文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做作文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作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提供材料,进行练笔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练笔。
1.拓展外延,多角度练写。
有些古诗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人物个性鲜明。这就可以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应将诗的出处、背景,诗人的情感,详尽地介绍给学生。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难忘的一节课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还有许多诗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骨针对性地进行练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啊,朋友再见》为题,叙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岑参的《塞下曲》让学生以《飞将军李广》为题进行写人文章的训练。类似这些可以进行练笔的古诗文还有很多,如:《石灰吟》、《回乡偶书》、《赠汪伦》等。只要悉心指导,许多古诗文都可以拿来让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练笔。
2.根据需要,有目的练习。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这里所说的写作训练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片断训练。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燕语莺声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进行写景片断训练。古诗文中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诗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教师选择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片断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加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更加通顺,条理更加清晰,最终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目的。
(二)、归纳方法,指导作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诗作中诗人所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可以说现在写文章所运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诗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认真摸索古诗文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罗列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古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历代无数读者所称赞,说是千古绝唱。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勾画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图,意在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但诗中并未直白的叙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处处景物却在气氛上刻画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意境。从诗作中不难看出作者运用的是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们将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景物衬托法。
2.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后,突然听到胜利消息的狂喜情态。诗中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动态的描述,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听到平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把这种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动作暗示法。
3.古诗《咏鹅》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鹅的形体,从“曲颈”到“白毛”再到“红掌”,抓住了部位的鲜艳色彩“白毛”“红掌”,还有神态动作:“歌”“浮”“拨”,把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是一则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过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与规律是“按顺序,抓特点”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Ⅶ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渊源,这些千古美文之所以能够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流传下来,且经久而不衰,是因为它们无论在思想上,内容上都堪称典范,可以使学生在诵读中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滋养和熏陶,奠定内涵丰厚的文化底蕴。同时,古诗文在材料的选择,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上也极有可取之处。从内容和材料上分有叙事的写景的,抒情的,明志的,说理的……从写作方法和技巧上分有借物喻人,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夸张写实……分门别类,各具特色,不尽相同。可见,如果能切实提高古诗文教学的有效性,将使学生获益颇多。
那么,究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古诗文学习的有效性呢?我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体会,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熟读
对于小学生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自读时能读得通顺,做到如朱熹先生说的: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其熟读的目的就是“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1、能读准字音,对文章的字词也就能有所掌握。如一词多义,同一个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它的读音、意义、用法都不相同。我们可以在熟读熟记其读音时记住它的不同用法。如《论语》四则当中,“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前面的“知”读“zhī”,意思为“知道”,最后一个“知”读“zhì”,意思为“智慧,聪明”。
2、读准节奏,疏通词句。诵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文章。古文的句式有其独特之处,一句话,在哪停顿,往往会影响句子的意思。如果读错节奏,就不能正确理解句意,甚至会曲解文意。如何让学生准确把握节奏?我们一是把不同的停顿标示出来,让学生对比判断;二是通过录音范读,掌握正确的节奏。
3、模仿练读,读出韵味。读准字音,读清节奏,只是诵读的第一步。我们诵读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恰当地理解作者寄寓文中的喜怒哀乐之情和沉郁顿挫、奔腾激越的情感。这些情感孕于无声的语言中,要通过朗读将其外化,就需要先定出感情基调,再据此指导正确的朗读方法。教学中,老师正确的范读非常重要,让学生注意听,小声跟读,再模仿诵读,掌握正确的朗读方法。
首先,注意重音。重音处理得好,才能准确地表情达意。高音显得响亮,表示兴奋、喜悦的感情;低音显得幽沉,表示肃穆、悲哀的感情。如读《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重音落在“千帆过”“万木春”上,为什么?因为这六字形象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表现一种激昂、乐观的生活态度。
其次,注意语调。诵读时,根据内容处理好语调的平淡、上升,就能更好地把握作者的感情。如仿读杜牧《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商女”读得平缓,“不知”开始上升,“亡国恨”达到顶点,”恨”更重。通过模仿,读出正确的语调,激起心中的忧愤,领会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的情感。读出诗的韵味。
第三,注意节奏。诵读中的节奏须着眼于全篇。感情欢快的,可用快节奏,感情忧郁的,可用慢节奏。
4、图文赏读,掌握思路
一篇文章在诵读中把握文章的结构,了解作者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其内涵。学生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抓住支撑句,掌握文章的思路,才能加快记忆的速度,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变静为动,为学生的抽象思维提供形象依据。诵读时,根据文意、诗意配图、配乐,让学生在优美的图像、音乐中朗读文章、诗歌,更深刻地领悟文意、诗意。
二、想象
想象是领会的载体,是创新的萌芽,是智慧的火花。教育家吴祖兴在《语文教学应重视想象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在语文学习中,背诵是汲取前人思想语言精华的最基本手段,而想象能使语言文字与情景结合而深深印入人们的脑海,从而大大增强人们的记忆力。像“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样的名言佳句,无不唤起了我们如画的想象,所以,一经诵读就永志于心。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何等的重要。所以,在诗歌诵读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是十分必要的,它是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进而使其熟练诵读的有效手段。那么,怎样引导学生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呢? .
(一)精心导入,扎实练习面对一首首不解其义的古诗文,如何让学生去读懂诗意,我的做法是:引导学生在老师的精讲中受启发,在精讲的“导”语中去想象,以达到理解并背诵诗文的目的。比如,在学习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山居秋暝》时,为了让学生在整体上感知诗歌内容,我首先在本课的导语上进行了精心设计,同学们在解题后,我接着说:“这首诗当中的第一句还被引用到广告中呢!你们也想体味其中的妙处吗?请同学们自由读诗文。”这样,老师通过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给同学们构建出想象的空间,让同学们在好奇与想象中去阅读本诗,就会使想象的画面具体、形象起来。这时,老师在让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出示诗歌挂图,使学生把想象的画面与眼前的画面相对照,整体感知了诗歌内容。此时,再让学生进行情景讲述,既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形象思维及口语表达能力。当孩子们具备了一定的想象能力时还要引导学生在“练”字下工夫,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扎扎实实的诵读实践。在诵读活动中,我首先让善于背诵的同学介绍记忆背诵的经验。在学生们方法各异的介绍中,我再向同学们做进一步的归纳总结,即:在诵读一首新诗时,首先要借助注释读懂题目;接着去试读诗文附注的诗歌大意,初步感知诗意后,再去观察本诗的插图,并联系诗歌大意进行入情入境地想象;最后,在诗意朦胧的想象中熟读诗文,并在逐渐清晰的再造意境中理解诗意,直至背诵诗文。
当孩子们背诵了较多的诗篇后,巩固背诵已诵诗文,恢复增强记忆能力,便成为突出问题。那么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二)轻松游戏,牢固掌握
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入情入境地想象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加快背诵的速度,而且还可以促使学生编玩一些别开生面的娱乐游戏,其中的编“谜”猜“谜”游戏,就特别富有情趣。
这里所谓的“谜”,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用语言文字叙述事物的特征让人们去猜测的谜语,而是由诗文内容通过想象所构建的简笔画面。构建这个画面自然离不开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他们把依据诗意想象的画面,以简笔画的形式画在扑克牌大小的卡片上,这就是一个谜语,这叫“观画猜诗”,出示这个画面,让别人猜想是哪首诗,诗文内容是什么;还有的在卡片上只写诗文的其中一句,让同学猜说诗题和作者,并对出下旬,这叫“诗句接龙”,凡此种种,形式多样。如,第一种的“观画猜诗”,有的学生在卡片上画了一条小河从两山中流过,小河上一轮太阳的旁边画了一只帆船,这正是“孤帆一片日边来”的写照。如此这般的,同学们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扑克牌”放在口袋里,在课余时间便玩此猜“谜”游戏,他们往往是三五成群,竟相比赛,乐此不疲。这样,在入情入境的想象中,在轻轻松松的气氛里,达到了对所诵诗文温故而知新的目的。
三、辩论
理越辩越明,思维越辩越开阔。在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可适当地引出对立观点,让学生各抒己见,以加深对作者观点和人物形象的理解,初步培养他们的辩证思维能力。如讲李白的《客中行》时,有学生提出,这首诗又称“客中作”,在他乡作客,那么这首诗应当是抒写乡愁。马上有同学提出反对意见,提出:著名的兰陵美酒,带着醇厚的香味,又是盛在晶莹润泽的玉碗里,看去如琥珀般光艳。诗人面对美酒,心情肯定是愉悦兴奋的。是的,通过学生的这一争论,让大家更加透彻地明白了诗人虽然身在客中,可是乐而不觉是在他乡。这首诗充分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个性。通过辩证理解加深了对人物的理解,也培养了辩证思维能力。
四、作文
把古诗文作为材料提供给学生做作文练笔的材料;运用古诗文的写法和技巧,指导学生作文。最终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能力的目的。
(一)、提供材料,进行练笔
古诗文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宝贵遗产,它们内容精粹,语言凝炼,意境优美,感情真挚。诗人根据表达的需要,语言高度浓缩,概括,情节跨度较大。具有很强的跳跃性。这就使诗中存在了许多“空白”之处,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合理的想象,把跳跃过的情节补充出来,把浓缩概括的语言具体化,就是一次很好和练笔。
1.拓展外延,多角度练写。
有些古诗文内容充实,结构完整,人物个性鲜明。这就可以作为对学生作文的有机补充,有选择地进行练笔。练笔时,为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诗意,教师应将诗的出处、背景,诗人的情感,详尽地介绍给学生。在学生领悟了诗的内涵之后,让学生采用多种角度进行练笔,扩写,改写,写读后感或由一首诗想到的,难忘的一节课等,给学生以发挥想象的自由。学生就会放飞想象,兴趣盎然,入诗境,悟讲情,出精美的文章来。还有许多诗作,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需要骨针对性地进行练笔。如: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以《啊,朋友再见》为题,叙述出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岑参的《塞下曲》让学生以《飞将军李广》为题进行写人文章的训练。类似这些可以进行练笔的古诗文还有很多,如:《石灰吟》、《回乡偶书》、《赠汪伦》等。只要悉心指导,许多古诗文都可以拿来让学生进行整篇文章的练笔。
2.根据需要,有目的练习。
学生的作文水平是不一致的,存在一定的差异,也具有一定的共性。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有步骤、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这里所说的写作训练是根据需要,有选择地进行片断训练。如:《江畔独步寻花》要求学生根据诗作,描绘出一幅鲜花盛开、彩蝶飞舞、燕语莺声的春日江边美景,对学生进行写景片断训练。古诗文中可以作为片断训练的诗作也有很多,像《宿新市徐公店》、《春夜喜雨》、《小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教师选择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针对性地片断训练,可以使学生的语感不断加强,词汇不断丰富,句子更加通顺,条理更加清晰,最终达到熟能生巧,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的目的。
(二)、归纳方法,指导作文
中国的语言文字之根在古诗文经典,这些千古美文是最好的范文。诗作中诗人所运用写作方法和技巧,直接影响了中国文学的走向。可以说现在写文章所运用的方法的技巧,就是在古诗文写作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此,认真摸索古诗文的写作运用规律,归纳古诗文的写作方法,学习古诗文的写作技巧可以很好地指导学生的作文。罗列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古诗《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被历代无数读者所称赞,说是千古绝唱。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勾画出一幅秋郊夕照旅行图,意在抒发作者内心的哀愁。但诗中并未直白的叙述作者的愁思,然而一处处景物却在气氛上刻画出一种苍茫凄凉的意境。从诗作中不难看出作者运用的是通过景物来衬托人物心情的方法。我们将这种写作方法归纳为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景物衬托法。
2.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描述的是诗人在饱受战乱流离之后,突然听到胜利消息的狂喜情态。诗中作者通过“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放歌”“纵酒”等动态的描述,使我们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听到平叛胜利后的喜悦心情。我们把这种通过动作描写反映人物情感的写作方法归纳为描写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动作暗示法。
3.古诗《咏鹅》作者按从上到下的顺序描绘了鹅的形体,从“曲颈”到“白毛”再到“红掌”,抓住了部位的鲜艳色彩“白毛”“红掌”,还有神态动作:“歌”“浮”“拨”,把鹅在水中悠然自得地漂游的样子写得活灵活现,十分可爱,是一则描写小动物外形的很好的范文。通过诵读,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明白描写小动物的方法与规律是“按顺序,抓特点”写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
在摸索中,我们还从古诗文中归纳总结出许许多多实用的写作方法。在从古诗文提炼方法时,教师必须注意重到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不求面面俱到,达到教学目的即可。这样长期训练,既教给了学生写作的方法,又使学生熟吟古诗文,无形之中提高了学生语言文字的素养。
古诗文教学是一个内涵丰富的体系,有许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究商榷。只要我们去发掘其中的宝藏,踏实的进行训练,相信学生会从中有所收益。
Ⅷ 如何提高小学古诗词课堂教学实效性
根据小学语文新课标在小学每阶段都重点强调的“诵读优秀诗文”这一要求专,结合中国诗词诗属画一体、诗乐相得的特点,我认为如果能引导孩子们“诗·乐·画·情”四个字进行反复吟诵和品味,让孩子们由诗入乐、由乐入画、由画入情,诵得其韵,悟得其境,会得其意,甚至联得其类,那么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Ⅸ 小学古诗词教学方法与技巧
1.及时更新教学理念,为教学开展提供前提
素质教育与新课改的提出,教学理念发生了一系列的转变,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转化为以生为本的理念,旨在烘托小学生在整个教学体系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只有及时更新教学理念,才能为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前提。
在此项问题上,教师应给予高度关注,不可为了让学生记住古诗词而开展教学,应培养与锻炼学生的文化素质与文学素养,锻炼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若想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及时对教学理念进行更新,以便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多媒体技术教学,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
新时期,信息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被广泛的应用到各个领域,而多媒体技术则是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应用的重要代表,是提高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
小学生对现代信息技术认知度较高,对网络、计算机技术等的兴趣高,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中的图片、影像资料等方式来开展教学,能烘托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进而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小学语文《赠汪伦》时,为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对一些关键的元素进行解读,利用多媒体技术来对古诗词的情境进行动画展示,以增强学生对本首古诗意蕴的把握,借助动画的形式来烘托送友人的情境与氛围,利用“桃花潭水”来表达作者与汪伦间的深厚友情,让小学生通过观看动画从中了解到作者内心的思想情感。
3.创设趣味性情境,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
相较于白话文而言,古诗词教学难度在不断加大,属于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小学生理解起来难度大。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应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特点,创设趣味性的情境,将古诗词知识点与情境相互融合,进而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让小学生从情境之中体会古诗词的意境美与情感美,便于从中感受古诗词教学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