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视频:小学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感恩父母录像
悬赏分10分
『贰』 如何在小学综合实践课中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的情境,激发小学生学习综合实践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对学习对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一个学习兴趣浓厚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能灌注全部热情,兴致勃勃,津津有味,甚至会达到对所学知识迷恋不舍的地步;在学习后,他会产生满足感,并由此产生欢快、惬意的心情,所以,学习兴趣是人才成长的“起点”。信息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充分发挥了计算机及网络的作用,使教师在教导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更易为学生接受。老师在整个活动中可适时地调用计算机的图像、动画、声音、文本等多媒体因素,刺激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方面的感官,给学生以美好的享受,能保持学生在活动中的积极性,有效地激发了他们的兴趣。
二、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模拟性参与性学习环境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参与性学习环境。充分体现活动课的实践性、自主性、创造性,教学中更让学生参与各项实验、练习,操作。对于一些不便在教学中直接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就运用CAI技术创设出一种模拟的参与性学习环境。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演示活动开展用CAI技术进行演示,不仅可以看到学生无法亲身体验的过程和结果,同时还可以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信息技术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信息技术,它是我们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好帮手,可以运用它搜集、加工、处理我们所需的学习资源。在这个遍布全球各地的网络中,包含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科技、教育和生活等各方面的信息。由于互联网所提供的信息有视频、动画、图像、声音、文字和数据等多种媒体,这种呈现方式符合人类吸收知识应调动多种感官的特点。在这个数字资源提供的虚拟环境中,有利于学生开展主题研究,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可以上网查找、收集相关的资料。互联网的出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四、运用信息技术,使综合实践活动与时代更贴近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能大量、快速地获取文字信息,综合提取重要信息,迅速做出正确的概括;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获取所要学习的所有文字、音像等知识。学生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还常常会产生许多新奇的点子,他们需要把自己的创意转变成现实可行的东西,因此,信息技术的运用为我们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
五、利用信息技术,展示学生活动成果
活动成果主要以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小制作、设计图片、书画作品等成果利用拍照、扫描、资源整理等信息化手段进行展示。活动成果的展示一方面是对学习行为与成果的积极肯定;另一方面满足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并与人分享的渴望,都希望得到推广,从而充分实现自我价值。
『叁』 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综合实践课程被定为必修课,从几年级开始设置
综合实践活动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必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由地方统筹管理和指导,具体内容以学校开发为主,自小学一年级至高中三年级全面实施。
中小学校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规划的主体,应在地方指导下,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整体设计,将办学理念、办学特色、培养目标、教育内容等融入其中。要依据学生发展状况、学校特色、可利用的社区资源(如各级各类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综合实践基地和研学旅行基地等)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筹考虑,形成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总体实施方案;还要基于学生的年段特征、阶段性发展要求,制定具体的“学校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对学年、学期活动做出规划。要使总体实施方案和学年(或学期)活动计划相互配套、衔接,形成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课程实施方案。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课程,不同于一般的学生课外活动。《指导纲要》对课程目标做出明确规定,强调综合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必须围绕课程目标进行,注重引导学生在活动中体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祖国,热爱劳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增强活动育人效果。
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跨学段性质,为便于操作,在提出总目标的基础上,具体分为价值体认、责任担当、问题解决、创意物化四个方面,突出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价值体认与践行,并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仅有明确的课程目标,还要求对活动内容进行选择和组织,对活动方式进行认真设计,对活动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评价等,具备作为一门课程的基本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