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教学大全 > 小学关联词教学设计

小学关联词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2021-03-05 06:35:53

① 幼儿学前班关联词语有…有…还有…说话教案

我的书包里有铅笔盒,有书,还有妈妈给我带的巧克力!

②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如何体现语文联系的特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材分析: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人教版课标实验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以“成长”为主题,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本节课为第二课时,本课时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这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这几个地方做得比较好,达到了我的目的,本节课还有许多不足,希望各位专家,同仁能多多指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1、读熟课文;2、查找关于周恩来的资料;3、搜集有关“外国租界地”、中国人民惨遭帝国主义侵略者侵略及周总理为振兴中华所做的贡献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读誓言,体会周恩来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25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是周恩来从小立下的誓言。请同学们读周恩来的誓言。(指导朗读。)
是什么原因让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
你能用一个词语就说出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吗?(师板书:中华不振)
“中华不振”与课题中的“中华崛起”正好是一对反义词。来,我们大家一起来读读这个词。
二、组织朗读,整体感知:
过渡:同学们,课文的哪些地方让你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请同学自由地读读课文,拿出笔在书上轻轻地划,凡是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的地方,都留下你思考的痕迹,还可以在你划的句子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课文又读了一遍,现在谁来读读你划的句子,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为什么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预设1:“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还有谁找的也是这一句,请你读,为什么这句话让你体会到了中华不振呢?租界里的这一幕,让你体会到了中华不振,还有吗?请你说。
预设2:“……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
听了伯父的话,在周恩来心里产生了哪些疑问?生说师打?,是不是就这些,省略号告诉我们在周恩来的脑中出现了一连串的问题。
预设3:“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伯父的告诫也让你体会到了中华不振。你们能找到伯父和周恩来的对话吗?我们来进行分角色朗读。一二组同学读伯父说的话,三四组同学读周恩来说的话。在读之前先想想应该怎么来读?我听出了伯父的无奈和周恩来的不解。

师过渡:从周恩来和伯父的对话,从那个妇女和洋人,课文处处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不振,特别是租界里发生的那件事,让同学们感受最深刻,现在就让我们到租界里去看看,课文的哪几段写的是租界(第7自然段)
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1)、谁来读读,周恩来是怎样进的租界?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你再读读,从“闯进”这个词,你知道租界是个怎样的地方,租界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投影出示“华人与狗不准入内”的事例介绍。教师配乐朗读:“你们知道什么是租界吗?帝国主义国家凭借武力的威逼和欺诈强行霸占中国的地方,当时他们在我国16个市区强占有“租界”, 这些地方是:上海、广州、厦门、福州、天津、镇江、汉口、九江、烟台、芜湖、重庆、杭州、苏州、沙市、长沙、鼓浪屿。他们的租界地里,洋房如倚,随处可见洋人耀武扬威的嘴脸,他们住着最奢侈,最豪华的洋房,尽情地享受着客人才能享受的生活,然而,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起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能入内,同一片土地上,灯红酒绿的外面,却是中国人无非痛苦的生活,他们在艰难的道路上挣扎,靠草根野菜生活,更多的人流落街头,徘徊在生命的死亡线上。”
同学们,看了这些,你有什么体会或疑问呢?(带着你的体会再读读这段话)

师过渡:是啊,这就是租界,这就是繁华热闹的租界,这就是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入的租界。相信同学们学习了课文的第八自然段后,你会对租界有更深的认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租界去看看那令人惊心的一幕吧。

正当周恩来和同学左顾右盼时,忽然发现巡警局门前围着一群人,正大声吵嚷着什么。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的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这时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1)、自己轻声地读一读,边读边想象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同学们,透过这字里行间,你看到一位怎样的妇女,她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被洋人的汽车轧死的也许是她白发苍苍的母亲,也许是她活泼可爱的孩子,也许是与她相依为命的丈夫……失去了自己最亲爱的人,此时此刻,这位妇女的心情怎样?悲痛到了极点,我们联系上下文想象一下,悲痛到极点的妇女,无助的妇女,她会哭诉些什么呢?(指名说)
2)、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好吗?指读
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我们再来读一读。
3)、你看到了那个可恶的巡警了吗?把你看到的读给大家听听。
……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她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课件出示。)
⑴请你读一读。
⑵那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中国巡警应该怎么做?(指名说、说后指名读。)
⑶这句话一个关联词道出了一个是非颠倒的事实。谁知道是哪个关联词。(指名说。“不但……反而……”)指导朗读。
师引读:是啊,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 ),她原指望( ),惩处( ),谁知( )不但( ),反而( )。
是啊,这个洋人开车把这个妇女的亲人( ),他本应该( ),受到( ),谁知( )不但( ),反而( )。
多么可怜,多么无奈的中国妇女啊,非但没人替她撑腰,反而受到了训斥,这是多么的不公平!我听出了你们的忿忿不平!难怪他的伯父对周恩来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学生读。)
同学们,是外国人租借了我们中国的土地啊!假如当时你就在现场,假如当时你亲眼目睹了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评价导行:我深深地为你讲的这段话感动,你是个有正义感、责任心、有使命感的中国人。)
除了可怜的妇女,可恨的洋人,你还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孩子,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拳头?你带着愤怒读一读。(你读出了你的体会。)
同学们,紧握住你的拳头,一起读。“围观的……”
师:同学们,在中国的国土上,看到了这样的一幕又一幕,此时,你紧握着拳头最想做什么?我们一定要(读)惩处这个洋人!
举起你的手,让我们怀着满腔的怒火写一写这个“惩”字,和我一起读,一起写,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
请同学们再写一遍(一撇愤,一撇怒,一竖恨,公正何在,我们只能把对洋人的愤恨,对妇女的同情放在心里)。读读这个字,再读,再读,同学们,该不该惩处这个洋人,想不想惩处,但是敢不敢惩处?可是,围观的中国人却(敢怒不敢言),那是因为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指导过程中需引导学生说出反问句的意思。)
因为不敢惩处,所以,读,(一个大个子洋人……)因为不敢惩处,所以,“中国巡警……”,还是因为不敢惩处,所以“围观的中国人都……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同学们,中国妇女在中国的土地上受尽了欺凌,为什么中国巡警不但不为她撑腰,反而还要训斥她?(中华不振!)为什么轧死了中国人的外国人不但没有受到惩处,反而可以得意扬扬的站在一旁?(中华不振!)为什么围观的中国人不但不替妇女讨回公道,反而劝这位妇女?(中华不振!)
这就是租界,这就是洋人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这就是中国人受尽欺凌,无处申理的租界。租界里的这一切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中华不振!!!)
三、走进内心,回归“崛起”
这一次,周恩来从租界回来,始终忘不掉一些东西,读: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给不了一个中国妇女以起码的公道。
他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却让洋人站在一个中国妇女面前耀武扬威、专横跋扈。
他更忘不了在中国人自己的土地上、在光天化日之下有一群中国人竟然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同胞被侮辱、被欺凌、被折磨,却不敢给自己的同胞伸张正义。
看着这一幕一幕,作为中国人,你的心能平静吗?而亲身经历这样一幕的周恩来更是心潮澎湃。读──从租界回来后……
他到底在想什么呢?请你联系修身课上的回答说一说。
2、课件出示:
从租界回来后,周恩来想了很多很多,他想 。
四、朗读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在修身课上听见魏校长问同学们“为什么而读书”,周恩来恍然大悟,听到魏校长点他的名字,于是,周恩来胸有成竹地站了起来(指读)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连续指名学生回答。)
同学们,请你们站起来告诉老师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请你们铿锵有力地回答,为什么而读书?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拓展升华 总结导行
他不仅这样说,他也是这样做的,在少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在青年时代,他为中华之崛起而工作;他的一生,都在为中华之崛起而奋斗!请看,周恩来的部分年历表:
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省淮安市。
1910年秋(12岁),到东关模范学校学习,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伟大誓言。
1913年8月,考入天津南开学校。
1917年9月(19岁),赴日本留学。去日本之前,他写下了著名的爱国诗《大江歌罴掉头东》。
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是天津学生界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0年11月,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1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之一。
……
正因为周恩来在他少年时代立下如此远大的志向,而且他也为这个志向奋斗终生,他活着的时候为人民鞠躬尽瘁地工作,为国家呕心沥血地奋斗;你们看,他的面孔一天天的消瘦,当他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没有留下一个后人,一分财产,一点骨灰,却永永远远地留在中国老百姓的心头上。所以他不仅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而且受到世界人民的肯定,在他死后,联合国也为他下半旗,空前绝后。

六、拓展学习,学会立志
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句誓言不仅激励着周恩来,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今天,我们也要思考“为什么而读书”的话题。我把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的一句话送给大家,我相信,它对大家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一定有所帮助。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课后,我们也要思考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阅读全文

与小学关联词教学设计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趣的水语言教案反思 浏览:926
苏教版高中语文pdf 浏览:49
幼儿观察能力教案反思 浏览:927
托班音乐教案红灯笼教学反思 浏览:232
怎样让学生爱上语文课培训心得 浏览:404
山西统考2017语文试卷 浏览:805
三年级下册语文半期考试jian参考答案 浏览:455
舞蹈课教学计划表模板 浏览:682
2013小学体育教学工作计划 浏览:393
快速波尔卡音乐教案 浏览:430
初高中语文语法 浏览:942
县域课堂教学改革 浏览:349
何其芳秋天的教学设计 浏览:832
故事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教学策略研究 浏览:795
朝阳区20152016期末语文 浏览:521
天勤教育教学点 浏览:534
语文九全课时特训答案 浏览:679
户外活动教案跑 浏览:977
2016重庆语文中考答案 浏览:885
大班音乐活动小白船教案及反思 浏览:216